论语名句范文

时间:2023-03-16 18:0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语名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语名句

篇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2.小不忍,则乱大谋.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5.君子忧道不忧贫.

86.当仁,不让于师.

87.有教无类.

88.道不同,不相为谋.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0.既来之,则安之.

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篇2

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过犹不及。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3.食不语,寝不言。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巧言令色,鲜亦仁!

14、言必信,行必果。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8、德不孤,必有邻。

1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寝不尸,居不容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3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2、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6、未知生,焉知死?

4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4、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63、子不语:怪,力,乱,神。

篇3

一、自然发生说

这种假说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如中国古代的“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西方有关生命起源的实验是通过单细胞繁衍进化开始研究的,从单细胞的草履虫的滋生开始演变;然后是以细胞分裂为繁衍后代的方式到多细胞生物诞生变异逐步发展进化为动物的过程;证实了肉汤变腐里面存在微生物生命的一种进化,否定了肉汤变腐是自然发生说的论点。

二、生生论

生生论认为生物不能自然发生,只能由其亲代产生。此种看法没有回答“最早的生物从何而来”的问题。

三、宇宙胚种论(宇宙发生说)

这种假说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物来自别的星球或宇宙胚种,它们可以通过陨石或其他运载工具而到达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可以通过物理现象证明宇宙胚种论只是一种原始的臆想。宇宙间存在着高能量的放射线、紫外线、含有各种波段的放射性物质。含有生命体征的微生物孢子不用考虑如何穿越高压大气层,只是单单这些射线的辐射强度足可以杀死任何带有生命迹象的微生物。地球上见到的碳质陨石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有机分子,虽然有科学证明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只能说明其陨石携带的是养分和可供生物繁衍的外界物质,和生命基本体征无关。地球上最早的胚种起源直接借助这些有机成分滋养,配合合适的温度气候才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一步一步进化而来,并非直接胚胎进化那么简便单一。

四、化学进化论

在广袤的地球上,在空气、水的作用下,无机物经过大气、阳光、水的作用从无机物发展成有机物;有机物繁衍成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繁衍成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形成带有生命体征的胚胎;胚胎进化成高级生物。这种看法比较符合科学事实。化学进化论最初由苏联学者奥巴林(1924)和英国学者霍尔丹(1929)提出,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事实所证实。化学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

1.由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原始地球的大气是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包括H2、NH3、CH4、CO2、H2S、水蒸气等,它们在高温、紫外线、雷电、宇宙射线等原始地球条件的作用下,能合成氨基酸等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小分子,这一过程已于1953年由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在实验室中合成了有机物。米勒认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原始地球上由无机物分子进化成有机物分子是一种化学生成的基本反映。

2.由有机物单排列分子分裂成复杂的有机物分子群。可以推想,有机物合成以后,被雨水冲淋,而后汇集到原始海洋中的有机小分子(单体),经海浪的撞击,浓缩、蒸发、聚合等,彼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聚合体)。1965年7月,我国生物学家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生物化学工作者王德宝等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些成果说明了,原始地球上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有机物单排列分子分裂成复杂的有机物分子群。

3.由有机物分子群,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界膜之间高度的依附性和独立性,形成了独立的相互依附的生命体征,这种基本的生命体征再经过漫长的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向高级生命逐步进化。研究多分子体系有两种实验模型:一种是由奥巴林提出的团聚体形态。实验过程是阿拉伯胶水溶液和白明胶水溶液混合搅拌,形成的团聚体小水滴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核糖核酸、蛋白质、糖类、都可以相互溶解,混合形成团聚体。奥巴林由通过实验把含组蛋白、磷酸化酶、阿拉伯胶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浓缩团聚体。通过观察和分析形成的团聚体含量是葡萄糖-1、和被磷酸化的蛋白酶、和一定比例的合成淀粉。经过加热(或者发酵处理)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又重新分解到溶液中。由于这种模型能模拟出最简单的合成作用和分解作用,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另一种是微球体模型,由S·W·福克斯等提出。他们将各种氨基酸混合在一起加热至170℃,数小时后就生成一些具有蛋白质特性的物质,称为类蛋白;将由酸性氨基酸组成的类蛋白放在稀盐冷却溶液中进行分解,我们就可以通过显微镜见到微型球体在浮动。微球体的存在形态是稳定的双层膜方式。在高渗溶液环境下产生收缩;在低渗溶液环境下产生膨胀。在一定温度和适应的环境下产生分裂和变异形成新的物质,进行分裂或者滋生性繁衍。这也说明了有机物单分子结构可以进化成有机多分子的过程只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篇4

关键词:火灾调查;电子证据;证明力;收集

中图分类号:S776.2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电子监控技术的应用,电子证据成为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一种新的证据形式。而在火调工作中,如果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与火灾事故相关的电子证据,就能够更加准确无误地认定火灾原因、统计火灾事故中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子证据在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火灾事故调查中电子证据的特点

如果想要利用好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就需要掌握和了解电子证据的特点。

第一,电子证据具有直观性。电子证据和火灾事故现场的其他证据一样,都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能够直接展示到调查者的面前。而且,与其他物证比起来,电子证据用更加清晰的图像、更加完美的视频组合到一起,让调查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为火灾事故的进一步调查打下坚实的证据基础。

第二,电子证据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我们可以看到,电子证据往往来自于多个方面,有来自于火灾现场业主的电子监控系统所拍摄的内容,也有来自于其他火灾围观者所拍摄的图片、声音资料、视频资料,这些都是火灾现场电子证据多样性的表现。

第三,电子证据具有可灭失性。火场中的电子证据经常会因为火灾现场的燃烧、高温以及扑救火灾时涉水等原因而导致损坏,不可恢复。另外,人为的误操作也会导致电子证据的损失。

第四,电子证据具有便携性。在火灾的事故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可以利用各种电子设备对电子证据进行提取、存储、复制和传送,可以方便的利用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携带,使得电子证据能够便捷的到达事故调查者的手中。

二、电子证据在火灾调查中的证明力作用

在实际的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明起火时间。通过对火灾现场监控录像、消防控制柜的时间显示记录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火灾发生的时间,以及在起火过程中着火物的起火时间。

第二,证明起火点以及火势蔓延的方向。通过对收集到的火灾现场的电子证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起火的位置或起火的方位,同时,结合对火灾现场的勘验,可以看出火势蔓延的方向。

第三,电子证据在实际的火灾事故中还可以起到证明火灾事故性质的作用。通过对火场周围可以获取的图像、数据、视频资料的分析,可以判断在火灾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进入到火灾事故现场的人员情况,这样就能够对火灾的性质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分辨出到底是故意纵火还是事故性的失火。

第四,证明火灾事故的起火特征。电子证据可以对火灾现场进行有效的记录,有时,还能够记录下起火时的特点以及火场留下的痕迹等,有助于调查人员分辨到底是阴燃起火、还是电气火灾、抑或是爆炸起火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消防队员在扑灭火灾时利用摄像机、照相机所记录下的数据,根据灭火的时间、难易程度、损毁的状况来判断火灾事故起火的特征。

三、如何收集火灾中的电子证据

对于火灾事故的调查而言,如何有效地收集火灾中的电子数据,成为了火灾事故勘察以及火灾认定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对于火灾事故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要做到合法获取电子证据。我们在电子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不能够以非法的形式获得火灾调查事故的电子数据,否则,即使收集到的电子数据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也不能够作为法律程序中的证据来使用。所以调查人员一定要遵循合法、自愿、真实的原则,做到依法取证。同时对于提取电子证据,应详细记录取证全程,保证证据连续性,将电子证据从获取生成之后的变化都进行记录和说明。在移动硬件之前,把被提取的设备在现场中的相对位置、具体外观和连接状态用照相、录像、绘图、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用摄像机记录检验分析的全过程, 尤其对解除封存状态、 检查过程的关键操作、 重新封存等主要步骤应当多角度录像, 以增加证据的硬度,这有助于证明取证程序的合法性及加强证据的证明力。

第二,要注意对电子证据进行保护。电子证据极易丢失或被删改,如果事故责任人或纵火嫌疑人事先得到消息,就很可能立即销毁证据或者修改证据而使证据变为无效,因此必须快速对证据现场实施保护措施。取证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封锁整个计算机区域,将人、机、物品之间进行物理隔离;对数据进行备份,切断远程控制;封存现场的信息系统、各种可能涉及到的磁介质、内部人员使用的工作记录、程序备份和数据备份;提取涉案计算机硬盘、移动磁介质、光盘等,证据现场的保护能够避免电子证据受到破坏,保护好数据信息资料,防止发生人为更改系统设置、损坏硬盘、感染病毒等毁坏证据的情况。

第三,对获取的电子证据要进行客观的审查。在火灾事故的调查过程中可以发现,往往涉及到的电子证据是多种多样的,要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获取能够促进火灾事故调查的有效证据,就必须对这些电子证据进行一定的审查。比如,对原始电子数据分析前先进行数字签名, 确保收集到的证据没有被修改过,保证获取证据的可信度;也可以把所收集来的电子证据交与权威机构借助科学手段对电子证据加以鉴别,审查判断电子证据是否真实,有无剪裁、拼凑、伪造、篡改等,如可以对视频摄像进行鉴定,查明是否被篡改、剪辑。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渗透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电子证据在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因此对电子证据的发现、收集、评断和使用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刍议[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赵春雨;张云泉;;论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对取证的影响[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吕柏峰;何涛;浅谈火灾调查报告的重要性及要求[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命教育;方法途径;事实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021-03[基金项目]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立项课题(CJF13007)。

[作者简介]木尔扯尔,男,彝族,硕士,川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医学,大学教育教学。

[收稿日期]2015-10-29

一、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相关内容为主题的一种教育模式和方法,包括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的教育,引导人们通过体验生命、尊重生命、超越生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实现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生命教育的宗旨是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质,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2]生命教育的两个主体,即人的生命特性与教育互相印证,互相依存,密不可分:认得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3]

死亡是生命的归宿,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因此谈到生命教育,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指对各种死亡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探讨死亡的本质,促使人们反思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关系,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最终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4]可以看出,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生命的质量和意义,因此,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死亡教育是一种预防性的生命教育模式。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自杀已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5年大学生自杀的人数已达150余人,而且这还是众高校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后的结果(据统计,大学生今年自杀人数已大幅下降)。[5]大学生频发的自杀、毒杀同学等事件震惊了全社会,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青年学生对生命的轻视和漠视,应对挫折能力的缺失;另外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当前社会、家庭和学校生命教育的不足。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知识教育显得极其重要与紧迫。

此外,在我国高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生命教育的开展也极具现实意义。素质教育指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努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6]而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显然包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社会,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显然这也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如此看来,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高度辩证统一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涵盖生命教育的内容。

三、当前我国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特点

虽然我国引入生命教育的理念较晚,但引入后发展迅速,很多学者依托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了实践。总结起来,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把生命教育以课程教学的模式付诸实施

生命教育或者是单独成为一门课程,或者是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授课。[7]但在课程模式下,一般以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的形式进行,教师在课堂里面起关键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掌控,因此必须对教学环节进行保障和监控。有学者认为,在这种模式下,成立专门的实施生命教育的主管机构和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尤其重要。[8]此外,还必须针对生命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特别的课程设计,以确定课程实施的目标和实施的方案可行,并对实施的具体效果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9]

(二)结合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生命教育[10]

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活动的主要体现形式,其特点是目的性强、活动措施具体、方案可行。如可以通过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慰藉感和愉悦感,通过团日活动教育、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等增强大学生保护生命的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10]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由于组织者主要是学生,教师起辅助作用,因此如何在这些活动中实施生命教育,以及评价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是关键。

(三)在学生的生活化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8]

这种生活化的生命教育实施理念和范敏等[11]将生命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以及薛恒等[12]提出的将生命教育融入“微环境”建设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生命教育。当然,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仅包括宿舍、班级、食堂、师生小范围交流,也包括课堂及社团组织活动,因此这种实施方法和方式虽然具有全方位,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可能存在策划和实施方案较难,实施效果难以监测的问题。

(四)个别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模式[7]

这种模式是在“马加爵事件”和大学生自杀现象增多的情况下,全国高校普遍增加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生命教育。该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性特别强,重点突出,虽然覆盖面小,但效果明显,主要通过一对一的引导,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命意识。这种模式在各高校的广泛使用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数量自2006年起有所下降。[5]但这个模式有效发挥作用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其一,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其二,提供咨询的教师通过各种异常情况确定需要进行辅导的学生。但是,如果学生异常表现不突出、不易发现,又不愿主动咨询,这种模式的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因此可能需要采取前面几种模式来进行辅助教育,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如人格量表、精神疾病量表对学生进行筛查后,确定高危对象并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四、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局限性

虽然目前学者们对如何实施生命教育,以及如何评估实施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效果,但综合分析国内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局限。

第一,我国生命教育的理念滞后,实践不足。[13]由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引进较晚,虽然相关文献很多,但很多文献都是泛泛而谈,缺乏真正的创新和具有可重复的、实战化的生命教育方法。包括先前总结的我国生命教育的四种模式,都面临过程和效果评价的硬伤。此外,笔者在高校内随机问了一些工作多年的教师和专家,发现很多教师和专家对生命教育的概念都极其陌生。由此可知,现在最需要的是在高校普及生命教育的理念,然后才是开展具体的生命教育实践。另外,如何使生命教育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还需要众多学者进行研究。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当下,在学校大幅扩招、班级学生人数暴增的情况下进行生命教育并保证效果,面临现实的困难。

第二,生命教育的实施,到底是采取独立设置,还是学科渗透,因各有特点,目前尚无定论。[14]部分院校将生命教育进行了独立课程的设置,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完全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学科教育,以学科教育的标准开展生命教育,以结业成绩和学分来衡量教育效果,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13]因为一般的学科教育是为了普及某些知识,但是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树立一种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建立不是通过普通的教学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然而,把生命教育课程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往往又出现渗透不全面、不系统的特点。[14]有些渗透和融合牵强附会,导致渗透的学科内容没有讲清楚,生命教育也不突出,没有实现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三,目前的生命教育过度强调学校的教育责任,很少关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责任。以“生命教育+学生”“生命教育+社会教育”“生命教育+家庭/家庭教育”为主题词在知网系统查阅文献,可以发现从学校层面研究生命教育的较多,而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研究生命教育的文献较少,这正是目前相关研究过度专注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忽视社会和家庭作用的表现。而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生的事情,在个人良好个性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对个人的塑造作用比学校教育影响更深远。生命教育就好比种植果树,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好比果树生长的土壤和水分,学校教育则只是添加的肥料,要想果子长得好,固然需要添加肥料,但没有好的土壤和水分,肥料再好也没有用。况且,生命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长期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学校单方面可以完成的。然而,学者过度专注于学校特别是大学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是因为“将要成熟的果子”出现了问题――大学生中自杀和他杀事件较多,更容易引起社会及学者关注。但显然这种关注过于片面,所幸的是,目前很多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逐渐探索社会和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7,14-18]

参考文献:

[1]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徐会艳.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71-73.

[3]李延平.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J].教育研究,2006(3):35-38.

[4]尧必文,蒋九愚,张有闻.死亡教育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76-78.

[5]李小红.近五年来大学生轻生现象分析及对生命教育的启示[J].学周刊,2015(16):236-237.

[6]王洁.论高校实施死亡教育的必要性[J].时代教育,2015(13):128-129.

[7]黄帅.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8]田丽.基于生活化的生命教育课程的立体式实施体系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0):25-27.

[9]唐鲁,周玲君,李玉香,等.死亡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5(2):223-229.

[10]王永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64-65.

[11]范敏,廖全林.浅谈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文化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2):149-151.

[12]薛恒,黄小玲.生命敬重培育的校园微环境营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5(1):92-96.

[13]符唯真.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5):56-57.

[14]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1):35-38.

[15]王晓明.我国大学生生命对待问题透视与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庄正风,高艳玲.当代社会生命教育缺失成因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

篇6

朱昌元

浙江省特级教师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程继伍

浙江省特级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盛臣康

中学高级教师

舟山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今年还发去年花: 2011年语文卷体现稳定的一面

语言基础题:语料充满时代气息

这几年,语料充满时代感和新鲜感是语言基础题的一大特色,比如2010年的试题就涉及人机大战、地沟油、短信诈骗等当时热门的话题。这些语料往往从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题材的时鲜报道中选取。

语言基础题的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相对稳定。

字音题以考查多音多义字和形近音异字为主。除了这两类字的读音,同学们还须关注同音异形字的读音。2010年的试题中,除“扁桃腺”“撂挑子”以外,其余字词都在“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教材中出现过,所以,切实掌握课本中的字词读音才能确保不失分。

字形题的考查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应重视成语和双音节词语的字形。

2010年,词语题的命题摒弃了连续两年使用的熟语替换题型,采用了传统的词语辨析题型,今年应该会沿袭这一题型。词语题的考查对象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侧重于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辨析和使用。

病句题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与赘余、结构混乱四大病因,但对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两类病因,同学们也要给予一定关注。

自2010年9月号起,本刊连续四期刊发了《打造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系列文章,分析语言基础部分各题的考点,介绍复习笔记整理方法。考前不妨集中阅读,加深印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散文可能性大

2010年浙江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告别了连续几年选用的外国小说,考查了中国当代散文《静流》。这可以说是命题专家发送的一条“提示”:备考文学类文本,切莫一味将“宝”押在外国小说上。不出意外,2011年应该会继续考查散文文本。

但《外国小说欣赏》是浙江省的选修课程,所以今年若再度考查小说阅读,也并不奇怪。有人质疑外国小说无法很好地体现小说文本的文体特点,因此,如果今年再次考查外国小说,试题或许会涉及“小说体裁特征”的内容,同学们应有所准备。

无论选文是何种体裁,试题都会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五个角度切入,由易至难。有时,题目还会将分析与鉴赏、鉴赏与探究相结合,如2010年的第12题,问“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考的是文章的谋篇布局,答题时需要把分析与鉴赏结合起来。

像《静流》这样带有小说气息的散文,既不同于传统的小说,也不同于传统的散文,我们在阅读时该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用怎样的思维去思考它?答题时又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请关注本刊2011年5月号的“点点通文”栏目。

文言文阅读:选文或回归正史,须重视对作品的鉴赏评价

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选文题材比较灵活,人物传记与写景、状物、叙事的文章交替出现。比如2009年考查了《宝绘堂记》,2010年则回归人物传记,考查了《胡叟传》。

从体裁看,2006年的《蚊对》、2007年的《王定国诗集叙》和2009年的《宝绘堂记》均侧重于议论;2008年的《白居易传》和2010年的《胡叟传》则侧重于记叙。相对而言,议论性散文考查得较多,但并不能因此忽视记叙类的文章。

至于选文出处,浙江卷似乎偏好从个人文集中选材。但2011年高考语文参考卷(以下简称“参考卷”)的选文取自《北史・裴仁基传》,这是否能成为浙江卷“回归正史”的一个信号?

从题型来看,2010年增加了断句题,但试题总体仍比较传统。三道选择题中,前两题考查实词和虚词,第3题考查对文章的赏析。

考查文章赏析有两个方向:2009年考查了对文章结构、论证方式、写作手法等的鉴赏评价,2010年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我省专家普遍看好近两年的上海卷,该卷设有赏析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的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因此,2011年文言文阅读的第3道选择题或许会像2009年那样考查对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的鉴赏。

古诗词鉴赏:可关注明清时期本省名家作品

古诗词鉴赏的选材早些年就已打破唐诗一统天下的局面,可以说是诗词曲不论,唐、宋、金、元、明皆有;可以是鉴赏一首,也可以是两首对比阅读,但不太可能是三首对比鉴赏。

2011年的高考语文参考卷选了清代朱彝尊(嘉兴人)的诗,鉴于明清时期的诗词近年来所考不多,同学们可以对此稍加关注,特别是本省名家的作品。

古诗词鉴赏在题型设置上连续几年保持一致,基本格局为“一填空一简答”。虽然2010年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分值相同的两道简答题,但2011年的参考卷还是采用了“一填空一简答”的形式,估计今年高考也还是采用这一命题形式。

在考点设置上,填空题侧重考查对诗词的基本理解,如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人物、什么意象;简答题重在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评价,比如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名句默写:仍为选做题,课外名句或与浙江有关

2010年的名句默写仍然为选做题。《论语》教材要求的背诵内容在《论语》阅读题中已经考查,此题不涉及,也是理所当然。但这不等于今年一定不会在名句默写中考查《论语》,毕竟,今年参考卷上的第4句考的还是《论语》中的名句。

2010年的第5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是教材以外的名句,第一次考查了有关浙江的掌故。教材以外的名句,选择与浙江的风土人情、艺术建筑、名人名家有关的内容来考查,是否会成为今后考课外名句的一个大方向?对这类诗词名句,同学们不妨在平时多留意些。

作文:以材料结合标题来命题,要求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010年的作文题采用了提供材料(“文化反哺”相关材料)加直接命题(“角色转化之间”)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造成的审题过于宽泛的弊端,同时也避免了命题作文的机械刻板。作文材料和题目的必要限制,使抄袭、套作变得不那么容易,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命题形式,今年应该会继续以这种形式来命题。但这种命题形式对审题有较高要求,要在考场上准确领会题意,同学们一定要加强审题训练。

2010年的作文材料涉及的“文化反哺”使不少同学感到“下笔为难”。高考作文一直希望引导同学们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真情实感,并能培养一定的思辨能力,因此,为了让大多数同学有感而发、有话可写,今年的作文材料或许会变得“平易近人”一些,复习时应兼顾哲理性、文化性的材料。

还在为作文如何审题困惑不已?试过激发你的联想思维吗?如何从题目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找到恰当的写作角度?请关注本刊2011年6月号的“点点通文”栏目。

今年花胜去年红:2011年语文卷稍作调整的一面

语言运用题: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注重文化内涵

语言运用题是最能体现语文卷变化的地方,但命题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无章可循。浙江卷的三道语言运用题,不会连续重复某种题型;即使考到过去曾出现的题型,其呈现形式也会小有变化。一般来说,语言运用题由两道较为常见的题型和一道创新题构成。

不论是常见题型还是创新题型,它们所考查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是一致的,其命题都有以下指向:

(1) 透视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运用题就内容来说,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最为紧密。比如2010年的海报拟写题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新鲜的背景材料――世博会,关注生活理念的更新――低碳生活,把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现了语用题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2) 注重文化内涵。新课改在语文教材,尤其是选修教材中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强调中国的文化经典,因而语用题特别注重对文化内涵的考查。比如2010年的汉字拆拼题,将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文化内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在备考时,同学们应重视在特定语境中的对话描写和心理刻画,重视自荐书、申请书、合同、开场白、答谢词等应用性短文的写作,包括改错。这些题型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改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又能考查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另外,一般来说,语言运用题的最后一题,也即第7题倾向于情境题,会比较开放,具有鲜明的生活与时代气息,并渗透一定的哲理意义。

语言应用题集中训练哪里找?请关注本刊2011年4月号的“点点通文”栏目,名师为你出习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倾向文化性、艺术性,题量设置有变化

近两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文逐渐由科技说明文向社科类的文章转变,且偏好选择具有文化性、艺术性的文章。比如,2010年考查的文章主题为“中国山水画”,便凸显了艺术元素。

在题目设置上,2011年高考语文参考卷在2010年题型的基础上,取消了一道主观题,只剩两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分值也相应地会有所下降。

选择题的命题着眼于“理解概念、句子”与“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观题则倾向于考查“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一定的难度。

《论语》阅读题:题量增加,分值增加

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稳中求变的特点在《论语》阅读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别出机杼,要求在理解欧阳修名言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巧妙融合了理解、识记(默写)、评析等多种能力的考查。2011年的参考卷更是将《论语》阅读题由一题增加到两题。随着题量变化,《论语》阅读题的分值也会有所增加。今年高考,《论语》阅读题定将是刷新步子最大的一题。

但是,《论语》阅读题的刷新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考点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题目的设置一直强调避免对《论语》刻板机械的学习,突出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学习原则,加强儒家思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巩固与应用的目的。

因此,只有老老实实地在理解、评价《论语》的文化内涵上多下工夫,加强对探究能力的训练,并结合社会现实来分析评价孔子的观点,培养感悟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篇7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篇8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江春入旧年。3.日月之行,。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 , ; , 。

9.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11. 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 。

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12. 工作学习中,

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 ”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 。

15.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

16.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潮平两岸阔, 。

23. 《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8.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

30. ,小桥流水人家。31. 秋风萧瑟, 。 32.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33. 《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 。”

35.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故乡是人生之根,请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36.《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3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38.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请写出与这段话意思相同的两句诗。 , 。

39.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商女不知亡国恨, 。

40.,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41.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 。

42.人们常用朱熹的两句诗,。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

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参考答案

一、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海日生残夜 3、志在千里 4、断肠人在天涯

5、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略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 略

13.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6。潭影空心人

17.18 略 19。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20.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1.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心人

2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2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4. 开轩面场圃25. 几处早莺争暖树26. 何当共剪西窗烛27. 山岛竦峙

2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0. 枯藤老树昏鸦

31. 洪波涌起

32.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5.按要求工整地默写。①学而不思则罔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巴山夜雨涨秋池⑤示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6.终为灰土 37。还来就 38。隔江犹唱花

39.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40.莫言下岭便无难 一山过后一山拦

41.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4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3.若出其中 44。风正一帆悬45.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4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篇9

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和古诗文默写最有希望得满分,原因在于其考点具有范围性,答案具有客观性,属于考查“积累·整合”能力的范畴。笔者总结近年高考命题规律,为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备考策略,并预测今年考查的重点。

文学常识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 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著、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本文由收集整理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 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 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篇10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请您阅读。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1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个个广告里的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在前几个星期,新闻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的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从电视屏幕上,观众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排放出来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2《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3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然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总有些像《论语》一类的书籍虽早已褪去了华丽的色彩,显得古老陈旧,但实则它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题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中有许多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去感悟与实践。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但其蕴含的道理绝不会同表面一样容易。就像《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孔子的学子之一子贡,曾问了孔子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人终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语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个字解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那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更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现如今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难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告诉我们,得理且让人。宽容的感化常比剑拔弩张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不用我说,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为女售票员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宽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这件事。

怎样算宽容呢?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学会忘记。因为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从根源愈合心灵的伤口。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宽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如何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宽容别人吧!得过且过,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着想,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会更加和谐,幸福,并充满了快乐。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4《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5《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