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台词范文

时间:2023-03-18 15: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甄嬛传台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甄嬛传台词

篇1

摘 要:语言的阶层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作为宫廷剧的佼佼者,其台词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阶层差异。因而,本文主要以剧中的台词为核心,力求研究其阶层差异在语言本体方面的表现。

关键词 :台词 阶层差异 《后宫·甄嬛传》

语言的阶层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透过不同社会阶层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言在不同阶层中的表达方式。正如美国约翰·布鲁克斯所说:“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作为宫廷剧中的佼佼者,自2011年11月17日上映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各大电视台接连播放,可谓风靡一时。《后宫·甄嬛传》之所以能够成就斐然,自然与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演绎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该剧的人物语言具有区别于同类电视剧的独特魅力,一度引起了观众对于“甄嬛体”的热议。同时,从皇帝到奴婢,剧中人物在穿着、行为、言语等方面的不同,充分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这种阶层差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剧中不同阶层人物的语言表达都要符合本阶层的身份地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充分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因而,本文主要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台词为核心,力求研究其阶层差异在语言本体方面的表现。

一、语音表现

(一)音强

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中发出并且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有四个物理属性,分别是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其中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又称音量,它与发音体震动的幅度有关。我们通常所说的“低声下气”中的“声”指的就是音强,它用来形容说话和态度谦卑恭顺的样子。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台词的阶层差异在音强上表现为高阶层者音强强,而且时常带有重音;低阶层者音强弱。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人物有着鲜明的阶层差异,有时为了突出中心思想,表明身份地位的差别,在声音的强弱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最为明显的是皇上与奴婢及后宫妃嫔对话时,声音响亮、底气十足。所处阶层最高的皇帝音强强;而奴婢和妃嫔,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君王在上”,说话的态度要谦卑恭顺,因而在声音的强弱上表现为“低声”“弱语”。

(1)皇上:这茶是用梅花上的雪水泡的吗?怎么有一股梅香呢?

余莺儿:皇上恕罪,是奴婢身上不小心染上了梅花气味,惊扰了圣驾。(第5集)

(2)皇上:去太医院传旨,江诚、江慎赐死,华妃褫夺封号,降为贵人,慢着褫夺封号,降为嫔。(第23集)

例(1)是皇上初见余莺儿时的一段对话。此时的余莺儿还是倚梅园的一介宫女,身份卑微,因而在回皇上的话时低着头,声音微小,音强很弱,生怕由于自己的鲁莽“惊扰了圣驾”;而作为一国之君的皇上,此时盘腿坐在榻上,表情冷峻,声音响亮,音强较强,带着一种质问的口气,不怒自威。由此可见,声音的强弱在语言表达中作用明显,是显示人物身份地位最好的标志。例(2)是皇上让苏培盛传旨时的一段表述,此时皇上知道了华妃伙同江诚、江慎陷害眉庄假孕之事,话语中虽没有明显的怒气,但声如洪钟,不容抗拒,“赐死”“嫔”等字的重读,更显示出皇上一言九鼎的威严。

(二)语调

语调是指说话时的腔调,是一句话中声音高低抑扬以及轻重的配置和变化。一句意义完整的话既包括词汇意义,还包括语调意义。所谓“语调意义”就是指说话人用语调表示的态度或口气。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台词的阶层差异在语调上表现为阶层高者语调平缓,喜欢拉长语调,意在凸显自己的位分高贵或对地位低者的轻视;阶层低者多用升调,表示疑问及不确定性。

皇后作为六宫之首,在皇上的妃嫔中所处阶层最高,一般而言其语调比较平缓,喜欢拉长语调,这样不仅符合其母仪天下的贤淑风范,更能显示出其执掌六宫的威严气势,使她端庄稳重的形象跃然于荧屏之上。

(3)皇后:熹妃,照理说,你的宫里本宫是可以不来的,只是因为你是胧月公主的生母,又怀着身孕,有些事情不能不顾着你的颜面,所以本宫只好叫了端妃和敬妃,一起过来走一趟。(第59集)

(4)皇后:本宫身体不适,病了这几个月,什么事情都有心无力,所以都撒手交给了端妃和敬妃操劳,端妃的身子一向就弱,而敬妃带着胧月公主也是自顾不暇,难免有些纰漏。(第59集)

例(3)(4)是皇后对熹妃所说的一段话,此时的甄嬛虽然已至妃位,但是她所处的阶层依然不及皇后,因而皇后依然要履行“训导妃嫔,以正宫闱”的职责,语调虽然十分平缓,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皇后的威严,对于“纰漏“二字的重读,以及故意拉长的语调,都是为了警醒端妃和敬妃正是因为她们办事不利才导致宫中出现了“对食”之事,其语调既保住了皇后的威严,又指责了妃嫔。由此可见,人物说话时的语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己所处的阶层,因而语言的阶层差异在语调方面表现明显,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词汇表现

(一)称谓语

称谓语是说话人用来称呼与其对话者的用语。在日常交际中,称谓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最为清晰直观的交际策略,交际双方想要表达的许多意义,有时不必通过语句,通过称谓就可以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作为宫廷剧的领军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清朝雍正时期的皇家称谓,透过剧中人物对称谓语的运用,可以看到人物身份地位的鲜明差别。

妃嫔处在不同阶层,其称谓语的使用会随之发生变化。甄嬛是剧中的一位核心人物,其阶层变化也是众多嫔妃中最多的一位,她的一生可以说走过了所有的阶层。通过其称谓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她的阶层变化。在甄嬛未参加选秀时,侍女浣碧称其为“小姐”,如例(5),说明此时的甄嬛仍待字闺中;当她入选为秀女时,其父甄远道跪迎甄嬛时称她为“小主”,可见“小主”是对秀女的称呼;甄嬛入宫后直至她彻底除去华妃,皇上将她封为菀妃时,侍女槿汐才改口称她为“娘娘”,如例(6);之后,她受皇后陷害被迫出宫修行时,皇上称她为“甄氏”,侍女浣碧再次称她为“小姐”,槿汐则称她为“娘子”,太医温实初与果郡王都以“嬛儿”相称,连她自己在面对宫中的妃嫔时也自称为“贱妾”;等到甄嬛复宠回宫之后,其所处阶层几经变化,位分由熹妃变为熹贵妃,最终成为圣母皇太后,在这一过程中,宫人一直以“娘娘”相称。

(5)浣碧:都说这里的菩萨最灵验,小姐的心思一定能如愿。(第1集)

(6)奴婢们:恭喜娘娘荣升菀妃。(第43集)

(7)皇上:甄氏离宫后,这儿就再没人动过。(第47集)

(8)浣碧:哪个人说我们小姐得了肺痨,哪个大夫说过了,你们这样满口胡说,也不怕天打雷劈吗?(第48集)

(9)槿汐:甄嬛娘子刚刚生完孩子,怕是一路上受了寒,你可有红糖能讨一些吗?(第46集)

(10)果郡王:嬛儿,我没有和你开玩笑。

甄嬛:可我只能当您是玩笑

果郡王:从前你是皇上的女人,现在已是自由之身。(第49集)

(11)温实初:嬛儿离宫后,贵人一直郁郁寡欢。(第46集)

(12)祺嫔:阿弥陀佛,本宫还以是谁,原来是菀嫔娘娘,已经不是菀嫔,该如何称呼呢?

甄嬛:贱妾甘露寺莫愁。(第47集)

(二)礼貌语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礼貌用语使用十分频繁,而这也恰好体现了其作为古典剧的特色。古代社会,礼制严苛,处于不同阶层的人在面对不同的交谈对象时,礼貌用语会有一定的区别。处于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皇上,为了显示其一国之君的威严,对待比其地位低者是不必使用礼貌语的,这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体现得很鲜明。笔者通过统计发现,整部电视剧每集均会使用3至5次类似“请”“烦请”“劳烦”“谢过”“谢……”等礼貌词语,这其中有阶层低者向高者的请求,也有出于语境或礼貌需求阶层高者向低者的请求,但无论出于何种情况,皇上都没有使用过类似词语。由此可见,其特殊的身份地位赋予了其特殊的话语模式,而这也显示出了不同阶层使用礼貌语的差别。

剧中不乏这样的场景,各宫小主或娘娘,在对待皇上身边的太监总管苏培盛和皇后宫里的掌事姑姑剪秋时,用词客气,通常会使用“烦请”“劳烦”“谢过”等词;而对待那些身份卑微,无权无势的奴婢时则很少甚至不会使用这样的词语。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苏培盛和剪秋虽为奴婢,但是他们处于奴婢阶层中的最上层,所依附的对象位高权重,因而,受到的待遇要好于一般奴婢。

(13)惠贵人:请公公不要和皇上说我来过了。(对苏培盛说)(第14集)

(14)菀贵人:烦请通报皇后。(对剪秋说)(第14集)

(15)菀嫔:这地方收拾得如此干净利落,本宫知道是公公费心了,在此谢过公公。(第39集)

(16)苏公公:菀嫔娘娘万福。

菀嫔:苏公公请起。(第41集)

除此之外,剧中使用的“皇上万福金安”“皇上万岁”“娘娘金安”等是妃嫔向皇上、奴婢向主子请安时常用的表达方式,而在整个宫廷中,“万岁”只能对皇上一人使用,意在表达其可以绵延永久的寓意。“万岁”一词用于皇上的专称始于汉武帝,而用来表达对皇上的祝福则最早出现于唐朝,在现代社会“万岁”一词早已褪去了曾经的“辉煌”,既可用于普通人物,也可以用于值得庆祝的场合。虽然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拍摄于现代,但是它的台词很好地还原了历史,剧中的“万岁”是皇上的专属用词,打上了阶层差异的烙印,深刻显出其不同于其他阶层的语言特点。

三、结语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不同阶层人物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及技巧,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首先,从中可以了解古代的礼仪文化,为我们更好地学习礼仪、宣扬礼仪提供借鉴;其次,我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策略,既要遵守礼貌原则,也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最后,这部电视剧中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应对得宜则困境解除,应对不当则陷于不利,于是,我们应当从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做到融洽相处,文明相处。当然,出于剧情需要,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也有不符合那一时代的人物言谈,以及过于激进的内容,我们应当去粗取精,从中吸取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Labov.W.拉波夫语言学自选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美]罗友枝著,周卫平译.清代宫廷社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后宫·甄嬛传》剧本台词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f66f1833eefdc8d376ee3255.html)

[4]安静.论电视剧的“礼”文化传播——以《甄嬛传》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陈松岑.礼貌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7]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篇2

1、终究还是错付了,网络流行语,出自电视剧《甄嬛传》的台词,用来表达对人的寒心和失望。

2、词语来源:该词出自电视剧《甄嬛传》,甄嬛得知皇帝把她当作纯元的替身时的台词: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3、引申含义:用来表达对人的寒心和失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也有很多人认为,配音是技术活儿,观众看不见,但配音付出的感情和心力,一点儿都不比演员少。而她又说:“配音这种幕后工作,注定是要为他人作嫁衣。配得好,是幕前明星大腕的光彩;配得不好,就是砸配音演员自己的饭碗。”

她是被喻为中国配音界“幕后一姐”的80后配音演员季冠霖。从《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到《甄嬛传》里的甄嬛,她已在近200部影视作品中“代言”,从林志玲、刘亦菲和林心如、范冰冰、孙俪与陈乔恩,当今一线大牌女演员,无不力邀她为自己的影视角色配音。季冠霖则笑称:“越是好的配音演员,越会把自己隐藏起来。观众没有听出来是我的配音,才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

“主持人”梦圆“配音圈”

季冠霖1980年出生在天津的一个京剧世家。小时候,父母带她去练功房练习下腰和翻跟头等基本功,终却没有走进梨园这一行。受父母职业及家庭环境的熏陶,这个自小就会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小姑娘,表现出超高的语言天赋,在一群说着天津方言的同学中显得尤为特别,经常被小学老师点名在课堂上朗读课文。

高中毕业,季冠霖以得天独厚的优势,考取了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梦想将来能成为节目主持人。上大学期间,她是朗诵艺术团的团长。有一次,学习之余的她被一家广告制作团队相中,请她为一段广告做后期配音。这次机会,让她结识了配音界的前辈周海涛老师。工作完成,周老师主动问她说:“小姑娘,你想从事配音这一行吗?”这时的季冠霖对配音并不十分了解,只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罗马假日》、《茜茜公主》等外国电影的译制片,告诉妈妈:“这些外国人说的中国话真好听。”妈妈笑着对她说:“那不是外国人说的,是配音。”

周海涛作为启蒙老师,对她要求非常严格。季冠霖在他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天津配音圈一共做了两年的译制片配音,周老师一直鼓励她:“不错,很好——你要是能再处理一下就更好了!”永远没有最好。

临近大学毕业前一年,季冠霖以在校优异的专业成绩,由一位师姐引荐,被天津交通台提前招用,主持一档早晨5点到7点的直播节目。那段日子,对她而言简直是苦不堪言,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早上5点赶到交通台做节目,两个小时后,做完电台主持人,再进录音棚为译制片配音,经常在半夜12点才到家。她每天就这样反复轮回,睡眠不足3个小时,一度感到几近崩溃。

然而,就在这一年,季冠霖得了一场病,为保重身体,她无奈地辞掉了主持人工作,也就意味着她失去了这次就业的机会。

2004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季冠霖跟随男友来到北京谋求发展,一心想找一份主持人的工作,奔走了大半年,投了很多简历,也没有找到肯收留她的岗位。

最后,季冠霖去一家电台应聘时,负责面试的老师见她很着急,就对她说:“主持人这一行,几年不招一个新人,你的声音很好,可以试试当配音演员。”说完,给了她一个电话号码。走出电台之后,她就急不可待地打电话过去。接听电话的正是资深配音演员齐克建:“你现在在哪儿?我这儿正缺人呢!”

苦练配音“代言”明星脸

为生计,季冠霖不得不放下“主持人”梦想,硬着头皮走进了北京配音圈,第一部戏是为国产电视剧《张大千》中的女三号配音。当时,在场的很多配音界前辈,都想听一听这个来自天津的小姑娘配音水平怎么样。她则以优质嗓音“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赢得前辈的一致肯定。

隔行如隔山,配音这一行与主持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行当,这活儿绝对是掺不了水的“真功夫”,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季冠霖首先面对的最大难题,则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前一分钟还在大笑,后一分钟可能是哭戏,中间几乎没有酝酿和铺垫,更要把握好度,否则声音和表情两张皮,观众都能看出破绽,就是配音最大的失败。

入行之初,季冠霖为苦练配音真功夫,在家里对着电视练。她特地把自己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里,把要配的电视剧放进影碟机后,关掉电视音量,看着台词本一遍遍跟着电视配音,细心琢磨演员及其饰演人物的内心、性格和情感,经常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季冠霖清楚地记得,如配到“怒不可遏”的台词,她会不自觉地“急”得跺脚,配到“伤心”的台词,她会忍不住吸鼻子,这些都是配音的大忌,可她一度难以克服。为摆脱“毛病”,控制情绪,她练习配音前,就把自己的手和脚用绳子绑起来,直到四肢发麻,嘴唇脱皮,她才停止与影视剧中人物的“纠结”和交流。

“好声音”自有天赋恩赐,而好的配音必然苦练而成,需要很高的悟性。正如季冠霖所说:“虽然大门对每一个人敞开,但没有人会给你一天时间去录1000遍,情绪对不对、嘴型能不能对上,有控制地表达情绪,这就要靠悟性。”

配音演员的收入普遍不高,一集电视剧,演员可以拿到几十万元,配音演员只能拿到几百块钱,而不给配音演员署名更是这个圈内不成文的规矩。当初带领季冠霖走进北京配音圈的齐克建老师听到她的电话后,立马儿爽快地邀请她前来“试音”,原来在这个行当里,缺少的就是新人。

外人认为,配音演员置身于光鲜亮丽的影视圈,不仅能抢先看到热门影视剧,还能为明星配音,岂不新鲜又有趣?恰恰相反,配音演员的真实工作可以说相当地单调和枯燥。配音工作一般都是从中午12点开工,晚上12点结束算是早的,熬夜是家常便饭。

从《甄嬛传》里的甄嬛到《笑傲江湖(新版)》里的东方不败、从《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到《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和周芷若、从《美人心计》里的窦漪房到《夏家三千金》里的夏友善、从电影《赤壁·下》里的小乔到《泰坦尼克号》里的露丝、从国产影视剧到中文版的译制大片,片里的女主,都是季冠霖的声音。自2005年以来,季冠霖迄今已在近200部影视作品中“代言”。

“绝美配音”终成“幕后一姐”

多年来,季冠霖和所有影视演员一样,从名不见经传到一举成名,优质嗓音条件和刻苦配音训练,一次又一次改变着她的命运。

电视剧《神雕侠侣》刘亦菲版的“小龙女”,让季冠霖的配音在业内名声大振,经常会有圈内人慕名邀她配音,甚至连她叫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就指名要找“《神雕》里刘亦菲的那个声音”。不过,季冠霖最为得意之作,就是给热播海内外的电视剧《甄嬛传》里孙俪扮演的“甄媛”配音。

最初,季冠霖在接到为“甄嬛”配音时,既喜又愁,倍感压力,一是孙俪演得好,二是导演郑晓龙要求很精细。这部大戏,她前后录了半个月,每天与甄嬛一起经历悲欢离合,一字一句皆是精雕细琢。全剧录完之后,孙俪出色的表演加上她拿捏恰到好处的声音,让“甄嬛”赢得了万千观众的喜爱。

季冠霖说:“甄嬛这个角色,看上去处变不惊,内心活动却非常复杂。常常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又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随时转换情绪,同时眼睛还要兼顾台词和演员嘴型。”有几场重头戏都是哭戏,比如甄嬛流产、果郡王死、皇帝驾崩,配音时是不能流眼泪的,否则就会声音失控,但是还要发出哭腔来。十几天录下来,极费心力,但非常痛快。

篇4

香港

最佳男主角:八阿哥冯绍峰

最佳女主角:晴川杨幂

最佳古装剧目:《宫》

台湾

最佳男主角:四阿哥吴奇隆

最佳女主角:若曦刘诗诗

最佳古装剧目:《甄嬛传》

1998年琼瑶经典《还珠格格》风靡内地、港台,成为迄今为止话题不断的传奇。其经典对白、惊心动魄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使人难以忘怀。《还珠格格》不但在各大影视频道赢尽口碑和收视,还使得剧中演员赵薇、林心如、范冰冰、苏有朋瞬间爆红,奠定了中国偶像第一代的美誉。

当时有人预言,10年内不会有任何一部电视剧有可能赶上该剧的收视。果然,“小燕子风暴”持续10年,其地位才开始有所动摇。

近年,香港和台湾再度卷入内地重金打造的古装剧漩涡。这些剧目分别是:女性传奇《美人心计》、艳压群芳《倾世皇妃》、深宫争斗《后宫甄嬛传》、穿越钜作《宫锁心玉》和《步步惊心》。当中以“清宫戏”坐拥逾“半壁江山”。

但此次红遍香港和风靡台湾的剧集却大相径庭。如今的港台剧迷更喜爱哪部内地古装剧呢?

香港最爱:爱情穿越剧(配剧目图X6)

最爱原因:港式穿越 俊男靓女 经典对白

由杨幂、冯绍峰、何晟铭主演的清宫偶像大戏《宫锁心玉》在香港TVB高清翡翠台和精选台黄金时间热播,风靡90后男女。在香港观众的期望下,TVB也特意对《宫》进行了粤语配音。“晴川”与“四阿哥”“八阿哥”用粤语谈情,也是另一种味道。

《宫》讲述现代女孩洛晴川,因意外穿越到清朝为宫女,并与四阿哥以及八阿哥相识,卷入清代著名“九子夺嫡”的故事。看过TVB的宣传预告片后,就连已经看过多遍国语版的香港“宫迷”们都追看粤语版的《宫》,再次重温“八川恋”和“四川恋”的爱情争夺。

《宫》凭着青春和“港味”的演员,加上生动的剧情、紧凑的情节安排,赢尽香港观众的喜爱和热捧。冯绍峰在《宫》中经常恶整别人,让香港女生又爱又恨。在“宫迷”和粉丝的强烈要求下,2012年初,于正再度重磅推出《宫锁心玉》,多项指标均超越前作。

连续在两部《宫》里饰演“四爷”的何晟铭成为“四爷很忙”的热门视频及网络段子里最热的主角。人气急升之余,连澳门赌王之女何超云也成为他的超级剧迷,甚至在微博上公开求关注。《宫》在香港的关注度日渐高飚,加上“威幂恋”的升温,使得《宫》爆红香港。

另有很多香港剧迷是通过网络点播内地电视剧的。乐视网是香港剧迷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电视平台。而《宫》在2011年登陆乐视网至今,成绩斐然,日最高点播次数达1500万。

至今为止,不少香港“宫迷”还记得剧中的经典情节和对白,这一现象在香港已经很罕见。随雍正帝进宫前,晴川对八阿哥说的“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你好好的,我就会好好的”成了不少香港女生的“窝心话”;而晴川穿越清朝和返回现代,还有八阿哥辨清真假晴川的场面都深深烙在观众的脑海里。

《宫锁心玉》在开拍时就被评为中国第一部清朝穿越题材电视剧。该剧不再走当年《金枝欲孽》的老套女人争斗戏路,以青年男女的情爱穿插清朝最具话题的“九子夺嫡”。穿越剧在香港十分受宠,可能缘于香港本地也曾拍过不少以穿越为主的剧目。比方说影视红星古天乐和林峰主演的《寻秦记》,江华和张可颐的《九五至尊》,还有林峰和杨怡的《回到三国》。而《宫》能把握香港市场的需要,也是爆红当地的重要原因。

《宫》讲述现代女孩因意外穿越到清朝,展开一系列搞笑、虐心、催泪的情节和与几位阿哥之间的感情纠纷。这种穿越题材正是时下的文艺风气,而《宫》正可满足当下爱看穿越小说、并期望将此类题材拍摄成影视的小说迷的心愿。历来“穿越”题材的影视剧都很受欢迎,况且于正这部以“男子在宫廷斗心计”的穿越剧,也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触。

另外,香港十分喜爱清宫戏。清宫戏是以清朝宫廷为题材的电视剧的统称。第一代清宫戏是早期的港台作品《戏说乾隆》,《还珠格格》时期达到了顶峰状态。2011年的收视大剧《宫》及《后宫甄嬛传》展现了清宫戏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一些香港观众认为,《甄嬛传》戏路老套,节奏过慢,情节冗长,终败于情节紧凑、有条理的《宫》。

另外,编剧于正用风趣幽默的情节和一张张港人熟悉的明星脸孔引领观众走进戏里,引起港人共鸣。比方说于正1999年曾跟随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学习。在编剧和导演深知港人的口味下,《宫》的火热度并没出乎他们的意料。而且《宫》有不少著名的香港一线演员。上世纪80年代的“无线五虎将”汤镇业(康熙)、邵氏红星刘雪华(德妃)、国际华裔小姐郭羡妮(僖嫔)、香港知名影视女艺人邵美琪(良妃)等的卖力演出,让香港观众既能收看大陆的重金制作,还可以感到“港味”的亲切;既由青春男女领衔主演,也不乏老人老戏味。

台湾最爱:宫廷斗争剧

最爱原因:职场生存术 美人心机

台湾90后的观众欣赏《步步惊心》的男女主角和情节比较多,而真正爆红和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却是《甄嬛传》。

《后宫甄嬛传》在热播,成为近十年来最轰动台湾的宫廷戏。台湾回放次数超过10次。过年期间甚次一次连播数集,收视率还是居高不下。《甄》剧掀起许多回响,而且几乎渗透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各式各样研究该剧的书籍与文章也应声而出。如《你没看懂的后宫甄嬛传》,被媒体评为“两岸第一甄嬛迷”的罗霖甚至在网络上发表超过40万字的评论,也有粉丝整理出后宫争斗36计,包括笑里藏刀、借刀杀人、苦肉计、釜底抽薪等等,被喻为“职场圣经”。更出现“甄嬛星相学”,将剧里的角色性格对照星座特质,分析该剧每个角色的星座如何影响每个人的性格与结局。另外剧中半文言的台词,也引起社会大众的认同进而被广为模仿,形成所谓的“甄嬛体”。也有网站纷纷发起剧中十大经典名句票选等。

《甄》剧在台湾所引发的效应,也吸走了大批《康熙来了》《麻辣天后宫》和《大学生了没》的观众,使台湾的清谈节目收视大受影响。

有观众认为,《甄》剧卖座不外乎该剧反映了你我周遭最贴切的氛围。该剧的每个角色也呈现了人性的各种样貌及人性与欲望的冲突。后宫的众多嫔妃用尽心思来争夺皇上的宠爱,其中复杂又矛盾的权力关系和美人心计引发了热烈讨论。甄嬛在剧中的处世态度与应对技巧被奉为“甄嬛学”。剧中默默守护甄嬛的温太医,让许多女性观众都为之疯狂,甚至在网络流传着“嫁人当嫁温太医”一说。甄嬛与果郡王之间有缘无份的爱情,更让粉丝感动和惋惜。

《甄》剧除了引发关于爱情的讨论,也有人说它是一部写实残酷的职场生活。甄嬛凭着她的智慧和勇气,从最低阶的宫女晋升到皇太后,一路走来的心酸历程被反射在许多职场的险恶及生存之道。台湾还出版许多讲述职场的书籍,如《甄嬛教会我的36则职场生存术》《后宫甄嬛传教我的80件事》《职场即后宫》《从菜鸟到终极CEO》和《华妃早知道该多好的道理》。剧中的经典台词,如“就是矫情”“有时候不争,比会争之人有福多了!”“能不能让娘娘容得下,是嫔妾的本事”,也让许多台湾观众印象深刻。

而由网络小说翻拍成电视剧的《步步惊心》,也受到台湾观众的热捧。这样的穿越题材,其实不算新颖,但《步》剧以女性的角度切入,取代过去历史小说多以男性为叙事主体的模式,并以虚拟的女性角色去描绘出她们眼中正史里的康熙与众皇子,该剧所带给观众的早已穿越纯言情的风花雪月,也不仅是历史故事里男性对权力的斗争,它让我们看到的是爱情与权力相互纠缠的虐心与无奈。《步》剧情结构完整、服装背景华丽、男女主角角色鲜明,也是这出戏叫好又叫座的主因。

《步》受到女性观众的喜欢不是没有原因,若曦从现代穿越回到清朝,个性原本是敢爱敢恨敢言敢怒的她,却回到了封建且压抑女性地位古代,并卷入了阿哥们争夺皇位的风波,这一路走来不仅紧扣住“步步惊心”四字,也让观众伴着若曦一齐成长,一起经历了宫中的腥风血雨。主题曲《三寸天堂》“不再找约定了的天堂,不再叹你说过的人间世事无常,借不到的三寸日光,那天堂是我爱过你的地方”这段歌词让观众沉浸在300年前的清宫生活里。

由于《步》大红大紫,连带使众演员也受到瞩目。吴奇隆把四爷演得淋漓尽致,为了所爱,他霸道他残酷,为了所爱,他必须在九子夺嫡中一步步巩固皇位与权力。这是吴奇隆人气再度翻红的原因,《步》剧让他的事业再度攀上高峰,“小虎队”可能是台湾70年代的记忆。但“四爷”却让90年代对吴奇隆有了认识,甚至喜爱。

港台观众最热捧的经典角色(配角色图X5)

容嬷嬷(《还珠格格》)

李明启在《还珠格格》中饰演自恃有皇后的撑腰,嚣张跋扈、可恶之极的容嬷嬷。李明启将这角色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甚至路人见到她就侧目、“仇恨”她,牺牲极大。

金锁(《还珠格格》)

范冰冰在《还珠格格》饰演忠心不二的丫环金锁,与紫薇“名为主仆,情逾姐妹”。范冰冰因此走红,成为内地一线举足轻重的女星,活跃电视和电影界,亮相国际舞台。

华妃(《甄嬛传》)

蒋欣在《甄嬛传》中饰演恃宠而骄的华妃,演技备受肯定,也使蒋欣收获大批粉丝和人气。她的经典对白“就是矫情”,成为一时热话。蒋欣微博已拥有超过500万的粉丝。

莫雪鸢(《美人心计》)

杨幂在《美人心计》出演的杀手莫雪鸢以冷艳和忠诚勾住了观众视线。不少观众表示杨幂演技出色,将雪鸢的酷、美和对情感的纯粹、忠诚表现得很到位,被称为“赵薇接班人”。

篇5

关键词:影视翻译;文化折扣;文化输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019-01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软实力”却一直被国际诟病。美国大片和英剧广泛输入中国国内,而中国影视剧输出国际市场却一直处于窘境。中国的电影、影视剧鲜少被国外引入,即使有走出国门的影视剧,改编播出后也收到了诸多的批评和贬低。这不得不令人深究中国影视文化输出道路中出现的问题。仅仅把中国影视剧质量不高作为主因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中国影视剧的输出由于语言翻译,出现了内容偏差以及文化内容大打折扣的情况。其中,台词由中到英的译制存在将汉语“负迁移”的现象是中国影视剧的输出道路上的巨大拦路石。这使欧美对中国的文化接受度处于较低的水准,也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折扣阻碍影视文化输出逐渐引起了国际关注。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文化折扣以及文化输出的相关问题,并著以相关论文和书籍。霍斯金斯(ColinHoskins)和米卢斯(R.Mirus)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ReasonsfortheU.S.DominanceoftheInternationalTradeinTelevisionProgrammes)中,就首次提出“文化折扣”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文化折扣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的受众认同或理解,从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我们从李道顺(2006)、郑雪梅(2010)以及邱燕妮(2012)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翻译导致的文化折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是被广泛关注的,它确实阻碍着中国影视剧的输出。影视输出的重要桥梁就是语言的翻译,两个国家语言的切换主导着目的国观众对于影视输出国剧作的理解。同时,通过对十几位在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字幕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吸收。下面我们就美版《甄嬛传》的“欧美之旅”来阐释影视剧的翻译质量在对外输出中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甄嬛传》在中国国内十分受欢迎。为了更加适应美国市场,输出方将76集的长篇巨制剪辑为90分钟一集共6集的电视电影,还特地补拍了许多镜头,以做更完美的准备。但作为首部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电视剧,《甄嬛传》的收视却不尽如人意,五星满分只有不到两星的均分评价。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过度的删减使其剧情的连贯性受到了影响,但《甄嬛传》的台词翻译也是一直为众人所诟病的。字幕的翻译并未给这部剧起到加分作用,却直接影响了美国观众对剧情以及中国文化的充分理解。我们截取以下台词的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例1:碎玉轩(SuiyuPavilion),冷宫(ColdPalace)等一些宫名的翻译处理。在美版《甄嬛传》中,妃子的住所名称大多以音译,存在诸多令人困惑之处。例如,甄嬛寝宫“碎玉轩”的“碎玉”二字,原指细小的玉片,也指落花,蕴涵着消极之意。而仅仅以音译,不能够完全传达出这种蕴涵之意。“冷宫”也并不是指气温较低、寒冷的宫殿,而是特指失宠的妃子所居住的地方,这些特定的含义在剧中并未有些许注释以使观众更为明了。单纯地以音译翻译一些名词并不可取,我们也可以以近期大热的电影《老炮儿》《寻龙诀》的片名翻译为例。“老炮儿”被译为“Mr.Six”,以与片中的“六爷”相符。但单纯地看到“Mr.Six”,大多数外国友人应该还是会困惑满满。“寻龙诀”被翻译为“Mojin-TheLostLefend”,对于外国人来说,以“Mojin”音译摸金,理解上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一些名称的字幕翻译上,我们应该做出更多的研究,一味地音译会增加理解困难,并不能传达出其蕴涵的真正含义。例2:皇后(Empress),熹贵妃(NobelConsortXi),华妃(ConsortHua),富察贵人(LadyFucha),夏常在(AttendantXia),余答应(SecondAttendantYu)等妃子等级封号的翻译。以上为后宫妃子按等级高低排列的封号的翻译,这样的翻译并不能使人确切地感受到等级的差别。“妃”一字翻译为“consort”,有配偶之意,贵妃则加上“Nobel”一词以示尊贵,而“常在”翻译为“attendant”,有侍者、随从之意,“答应”低于常在,即为“SecondAttendant”,这倒是较为符合封号的翻译。但是在片中,低于答应的“官女子”一位就直接以“herebydemoted”一笔带过。《甄嬛传》中妃子等级众多,翻译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是等级的递进性也不明显,这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同时,在剧中,很多诸如“奴婢”的谦卑词汇都被省略掉了。这不能体现出阶级意识很强的中国宫廷的特点,也未能很好地传达中国故事的文化。例3:甩脸子给谁看呢?Whocanbearit?这句话的翻译改变了主语。虽然在翻译中,我们应适时改变主语来更好地传达意思,但在这里,改变了主语会使语气发生很大的改变。“甩脸子给谁看”更能表现华妃嚣张跋扈的性格特征与语言特点,“whocanbearit”则太过平和,人物性格表现不明显。例4:她是因为气血逆转导致难产。She’shavingadifficultlaborduetoanimbalanceofthechiandtheblood.作为中文观众,我们当然能够很容易地知道“气血”二字的意思,但外国观众并非如此。这里只简单地将“气”音译为“chi”,带来了很大的理解上的难度。还有其他一些名词的翻译也存在可修改之处,如惊鸿舞翻译为“FlyingWildGoose”,一丈红翻译为“ScarletRed”等。当然,我们不可以忽略译者在翻译《甄嬛传》时作出的努力,这在很多词汇的选择上都可以看出。在美版《甄嬛传》中,有许多很好的诗句翻译。例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翻译为“Lightandshadeuponherbed-screen’speaks,herhairdriftscloud-likeacrossrosycheeks”,用意思的理解来翻译诗句(毕竟完全的对仗翻译也是不大可能的)。

许多中国文化里的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文化对应,这也是导致文化折扣存在的原因。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一时要在翻译方面跨越这样的文化鸿沟并不实际,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翻译中作出一些改进。首先,我们可以从成功输入中国的美剧、英剧中寻找改进方案。以美剧《生活大爆炸》(BigBang)为例。《生活大爆炸》讲述的是四个宅男物理科学家和一个美女邻居发生的截然不同的搞笑生活故事。在一些专业词汇、特殊文化或晦涩的笑点及美式语言上,译者都在字幕后方或是画面上方给出了一些解释,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片的精华之处。例如,主人公Leonard帮助医生填字谜游戏时说的“nabokow”,译者就在译文“纳巴科夫”后直接以括号加上“俄籍美国小说家”,帮助观众理解(第一季第1集);主人公Sheldon在唱一首童谣时,译者就在贴近字幕备注了“改编自英语儿童歌曲GINGO”(第八季第21集);当提到“thisisaswirlingvortexofentropy”,译者在翻译完“这是一堆乱熵”后,紧跟其后解释了物理名词“熵”——熵越大,系统越无序等。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对一些美式笑点及生僻名词在屏幕上方加以注释一样,我们在进行影视剧的翻译时,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方法。例如,在翻译“冷宫”时就在其上方备注“palaceforthoseconcubinesfallingintodisfavor”等,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此外,我们应加大对带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的研究。对古代中国词汇的整理形成“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库”,以最佳的翻译将这些词汇予以统一,注意保留其中的文化韵味与特色。本文旨在由翻译入手,侧重研究由翻译不当或翻译缺失引起的文化折扣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文章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所选影片与译例较少,分析也存在较多不够透彻的地方。但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被重视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李道顺.翻译中的语意流失与补偿[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报,2006(3):52-53.

[2]林文艺.探析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84-88.

[3]刘海宁.文化接近与文化折扣——从美国电视剧“疯狂主妇”在中国的传播说起[J].新闻爱好者,2006(6S):14-15.

[4]燕妮.从文化折扣角度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产品战略[J].中国经贸刊,2012(8):53-54.

[5]阮立,唐祺.“泰囧”美国遇冷的文化折扣角度分析[J].视听,2015(09):74-75.

[6]王勇.文化帝国主义与中国电影话语权建设[J].文艺争鸣,2014(5):167-169.

[7]徐群晖.文化帝国主义环境下的中国电影发展策略[J].社会科学战,2005(2):289-292.

[8]闫伟娜.影视产品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J].西部学刊,2013(11):42-44.

[9]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01(4):36-49.

篇6

[关键词] 模因论;模因;语言变体;甄嬛体;元方体

【中图分类号】 H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128-3

一、理论概述

(一)模因与模因论

模因(Meme)又被称为“米姆”、“觅母”、“弥因”、“迷因”、“拟子”等。它是由牛津大学著名的行为生态学家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于1976年最先在其经典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将生物学中的演义规则与文化传承的过程做类比。模因与遗传因子的基因相似,为文化的遗传因子,从一个头脑转入另一个头脑来进行繁殖,同样经过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逐步演化。

Dawkins认为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文化习俗、社会观念、社会行为乃至日常语言都属于模因这一范畴。模因的范畴非常广泛,知识、观念、习俗、习惯、新闻、宗教,甚至口号、标语、笑话等文化现象都是模因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

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模因论是运用模因因子来解释各种社会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在模因论中,模因不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有生命的结构,与电脑病毒的“思维病毒”相似,寄生在主题对象的脑中,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他人的大脑乃至传播到他人的大脑思维中。在生物学上,生物的基因会随着环境、时间、地点等的变化产生变异。模因虽发生在信息领域,但其发展规律跟基因具有相似性,模因同样会随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模因的传播并非像照片式的全盘拷贝,所以模因复制和模仿二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的画上等号。不过复制品确实从原品中继承了重要的品质,之后,又根据客观实际和具体语境作出调整并整合出新的样式,即新的模因合体。

(二)语言模因

模因论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里,用模因论的观点来解释语言的功能可以改变或加深我们对语言的起源、习得、使用、变异等问题的认知。语言的任何部分,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但并非任何语言形式都可以复制传播,如果语言中的词语、句子、篇章等不在被人们所使用和模仿,那么这种语言必然会走向消失。因此,那些得以流传的语言形式是具备一定特性的,即所谓的“强势模因”或“成功模因”。何自然和冉永平总结说,成功的模因如同成功的复制基因一样,具有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性(copy-fidelity)三大特征。这一点也遵循了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二、“XX体”语言变体实例

二十世纪互联网的诞生,使人类生活又有了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语言——网络语言。在模因作用下,新词语得到复制传播。因此,模因论为研究网络时代的语言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就以2012年最为流行的“XX体”这一语言模因现象为例,来分析一下它们的起源、模仿、复制和传播的一系列发展过程。

(一)“甄嬛体”

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观众们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被里面“古色古香”的台词所倾倒,剧中人物对话文艺调十足,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细细品味这古诗风韵之余,引起网友的效仿,并将这种文体称为“甄嬛体”。很多网友平时说话聊天时纷纷效仿,言语间颇具古风,极具喜感,网络上,除了刻意的甄嬛体造句,网友们还把甄嬛体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凭空制造出无数欢乐。

“甄嬛迷”们根据甄嬛的剧词里常用几个连词和短语,总结出了所谓的“甄嬛体”:“方才……想必是……若能……那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网络上已有超过1万余位网友参与“甄嬛体”的造句大潮,多应用于学习、上班、减肥、偷懒等生活的诸多抱怨中。

逃课版:“方才在上课时感到头痛乏力心口生疼……想必是昨天没休息好,今天继续上课,难免心生急躁夜不安寐,私心盼着若能早点下课回寝室小睡两个时辰,定可缓解身体不适,老师若能再宽限些日子让恢复体能定是极好的,方可好好学习。”

“说人话!”“我想回寝室睡觉不想上课了!”

上班版:“长假后上班第一日,不知怎的,心急火燎的,想来怕是接连三天疯玩所致,同事默默工作,几日未见,只望不要生分了才好;私心想着若是带一些土特产分享,定可让大家雀跃几分,一起吃食乐乐必是极好的,上班也能过得舒坦些,不过想来三日后又可吃吃睡睡倒也不负恩泽。”

“说人话!”“又上班,烦死了。”

(二)“元方体”

网络“元芳体”的火爆,源于曾经在电视台上播出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李元芳是剧中狄仁杰的卫队长,武艺高超忠心耿耿。在电视剧中,狄仁杰在分析案情时经常询问身边的卫队长“元芳,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很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或“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当狄仁杰阐述完自己的看法后,元芳称赞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这一片断被网友相继模仿形成了“元芳体”,进而产生各种版本,其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网友们专门总结了“元芳体”的四大类型:

倾诉型:大清早结婚放鞭炮的!是在向哥示威吧。元芳,你怎么看?

发泄型:人行道怎么被人一踩就塌了?一座桥怎么就被车压垮了?元芳,你怎么看?

咨询型:近期的股市太让人纠结了。如此疲软的大盘,我是“割肉”呢还是不动呢?元芳,你怎么看?

揶揄型:得了个诺贝尔奖,为什么还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元芳,你怎么看?

除此之外,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还有“高铁体”、“咆哮体”、“淘宝体”、“凡客体”、“绳命体”、“学长帮忙体”等语言模因现象。那么它们为何在网络如此迅速广泛地传播呢?其原因何在?该文就是用模因论这一新理论来解读其原因,同时结合一系列的社会及心理因素,试图给如今的网络流行语以一定的启发。

三、“XX体”语言变体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原因分析

(一)模因论视角

首先,我们应明确语言和模因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模因是相互作用的。模因论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丰富语言的内容;语言又是模因论传播的载体,模因必须借助语言这一载体才能表现自己。模因论研究专家,著名的语言学家何自然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主要表现为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的异型传递。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是一些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内容的模因。民谣流传到今天,其内容有的早已失去现实意义,复制时只保留其形式而换以新的内容,这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横向扩散传播的是模因的表现型。主要表现为:第一,同音异义横向嫁接。第二,同形联想嫁接,形式不变,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的联想。第三,同构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内容改由另外的词语所取代。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不限于单个词语,有时是句,甚至是篇章。“XX体”这一语言变体主要就是运用了“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这一模因的第三种形式——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在“甄嬛体”中,网友们主要运用了“方才……想必是……若能……那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这一句式,在“元方体”中,其基本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网友们就是在保留基本句式基本结构这一“旧瓶”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新酒”从而促进了“甄嬛体”“元方体”等的广泛传播。

模仿是模因的主要复制形式,复制又是语言模因的本质属性。语言模因能够被模仿并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自我复制性。Heylighten认为模因要成功地复制自我,必须经历四个阶段:(1)同化。在这一阶段,“甄嬛体”和“元方体”感染了新的“宿主”,进入到他的头脑中并且被理解和认同。(2)记忆。在这一阶段,因电视剧《甄嬛传》和《神探狄仁杰》的热播,“甄嬛体”和“元方体”得以长时间地停留在宿主头脑中,因此有了被传播出去的可能性。(3)表达。在此阶段,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网友们除了刻意的用“XX体”造句,他们还把“XX体”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体现了模因传播的主要途径——表达,模因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或图片等形式才能被他人感知和关注。(4)传输。模因表达必须借助于一些现实物质载体才能最终传播给他人。当然,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实质载体,“XX体”得以最终传播给他人。

(二)社会因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与发展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语言和社会发展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他们互相依赖,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变化,共同进步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语言词汇的发展,产生了具有时代特性的新语言、新词汇,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达与沟通。正如吕淑湘在其文中指出的那样,“随着新事物和新概念的出现,人们也相应地创造一些新词来代表他们,以满际的需要。

技术对传播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变体在网络上得以广泛传播的另一社会因素就是互联网这一载体的迅猛发展,其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去模仿,去传播的工具。

(三)心理因素

首先,中国有4.2亿网民,而在年龄构成上,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到了一半以上。正如盛若菁在其文中指出“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的约束。开放自由的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因此,“XX体”这一语言变体在年轻人求新求异,赶时髦这一心态下,在网络上得以广泛的传播。

然后,媒体的迅猛发展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随着“自由”“民主”等意识的觉醒,广大群众需要更多的言语自由。在一个并非完全言论自由的国家,“XX体”等这样的语言变体正好迎合了大众的表达意愿。

最后,在这个“鸭梨山大”的时代,网友们运用“XX体”这样的看似夸张的语言变体,把自嘲当成放松,吧抱怨当成解脱,不管是发泄、倾诉还是只是体现娱乐精神,这种语言变体都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是减压的一剂良药。

四、结束语

模因论这一新的解释文化现象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研究语言的变化发展。“XX体”这一语言变体的复制和传播就是语言模因作用的具体体现。这种新语体的创造方式得到复制,从而出现了诸如“咆哮体”、“淘宝体”、“凡客体”、“绳命体”、“学长帮忙体”等语体,因此,模因论确实给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很多的启发。

但是,在得到启发的同时,我们应正确地对待网络流行语。某个语言模因是好是坏,并非是由某个人的主观武断所决定的,而在于这个模因它本身的生命力,似乎用不着我们过多的担心和指责。相信随着一系列语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XX体”这样的语言变体将会有一个更为深刻准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Dawkins R. The Self Ge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J].辞书研究,1984.

篇7

李东宝(葛优饰演)、戈玲(吕丽萍饰演)是从《编辑部的故事》里走出来的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以至于二人后来合拍的某饮水机和某火腿肠广告台词,都是那么深入人心。

1991年,赵宝刚导演了风靡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郑晓龙任总策划。22年后,《新编辑部故事》于4月20日登陆北京、东方、深圳、天津四大卫视,续写格子间中的精彩。

22年的夙愿

其实,早在《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并受到观众广泛好评之际,郑晓龙就萌生了拍摄续集的想法。只是当时手里项目太多,不容错过的好本子也不少,如《北京人在纽约》,于是,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续集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不过郑晓龙并未放下这一念想,2001年,《编辑部的故事》首播10年之后,他便开始启动续集项目,邀请各路编剧创作剧本。

当年《编辑部的故事》编剧阵容强大,涵盖了王朔、冯小刚、马未都等人,且个个“京味儿”十足,在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构思上,几乎没有任何相似的电视剧可以超越,因此《编辑部的故事》也被奉为系列剧经典之作。

若能找到王朔等人撰写《编辑部的故事》续集自然是好,但时隔多年,原来这些时不时凑在一起“攒活儿”、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如今分别成了文学界、电影界和收藏界的大腕儿,何况对很多编剧来说,重复自己曾写过的剧本题材,确实缺乏挑战性。

于是,从2001年开始直到2012年,在换了五任编剧、五易剧本之后,第六任编剧巩向东终于接棒《新编辑部故事》。

“新”在哪儿

制片人曹平说,《新编辑部故事》与前一部相比,在几方面体现出“新”:一、人物新,老编辑部只留下了戈玲(吕丽萍饰演)一人,其余都是新人、新面孔;二、话题新,随着时代变化,话题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三、样式新,原来的人物形象仅局限于耍嘴皮子,现在除了语言幽默外,还将加入其他喜剧元素,如无厘头、黑色幽默等等;四、制作新,运用大量特技和风格画面。另外,《新编辑部故事》更强调“时尚感”,戏里的服化道、办公环境等,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潮”,因此有媒体将这部电视剧定义为“新潮喜剧”。

编剧巩向东的加盟为《新编辑部故事》注入新鲜活力。巩向东是天津人,在郑晓龙和曹平看来,天津人有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喜剧潜质,多年以前,郑、曹二人就跟巩向东合作过《城里城外》和《我是老板》(又名《老板马一明》)两部电视剧,此次辗转邀请到巩向东为《新编辑部故事》操刀,也是看中他的写作功底、台词张力和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这次《新编辑部故事》与老一版相比,不能算是‘京味儿’,但绝对能让观众开怀大笑。”曹平说。

演员方面,年龄跨度涵盖50后-90后,与当今职场构成非常相像。除了让吕丽萍扮演的戈玲继续坚守《人间指南》阵地外,牛大姐的扮演者童正维也会不时“客串”,勾起观众对老版的记忆;王千源则饰演刘书友的儿子刘向前,子承父业,担任财经生活版编辑;新加入的黄海波、陈好、焦俊艳、井柏然等,代表职场“新生代”,在第一集《谁主沉浮》中就将代表“老派”思想的《人间指南》改版为极具现代思维的《WWW》。由于档期等问题,葛优扮演的李东宝不再出现,这个人物被设置为同戈玲离婚后转型进入娱乐圈,发展为喜剧明星;侯耀华扮演的余德利也从《人间指南》跳槽下海,成了一家广告公司的负责人;曾在老版中出演过“歌星双双”的刘蓓,则会在新版中延续新的故事。

故事核心继续围绕编辑部展开,依旧是每1-2集讲述一个话题。话题针砭时弊,关注百姓热议话题,如“剩男剩女”、街头骗术、幸福指数、择校等。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编辑部”也从二层小板楼过渡到类似CBD商圈中心的一间写字楼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因此这个办公场景是虚拟的,具有都市时尚感和国际化符号意义,观众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北京,或是在纽约、巴黎。

网络版权卖出《甄嬛传》的1.5倍

2012年2月开机,历时80多天拍摄完成,目前成片为36集的《新编辑部故事》,据说制作成本每集逾200万元,但销售情况很好,除被北京、东方、深圳、天津4家卫视购买了首轮版权外;二轮销售的电视台还包括辽宁、黑龙江、广东、重庆4家卫视。

海外销售方面,曹平透露正在洽谈中,依旧偏向于港台及东南亚地区,包括美国中文台等海外华文频道。

该剧网络版权由乐视网独家买断并进行分销,5000万元“天价”是《甄嬛传》的1.5倍,创造新高。“我们一直很重视网络销售。只是在2010年卖出《甄嬛传》网络版权时,虽然是当年的最高价,但没有赶上最好的时机,2011年5月份左右,网络版权的销售价位一下子就涨起来了。”曹平说,“《新编辑部故事》2012年卖出网络版权时,当时也不是最好的时期,整体网络版权价格下跌,但大家还是能看出这部片子在新媒体上的价值,所以还是给出了一个好价钱。”

时代烙印与观众选择

上世纪初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之所以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很大一个原因是剧中有很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东西,比如大哥大、BP机,比如黄色面的、卡拉OK,再比如个体户、小保姆、人工智能机器人,都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新事物、新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代表着飞速发展的中国。

篇8

《神犬奇兵》根据冯骥的长篇小说《特警犬王》改编,谷锦云、王小列联合执导,由曾经创作《我是特种兵》《麻辣女兵》的金牌制片人何静担纲总制片人。《神犬奇兵》作为一部交织人物命运和犬命运的军旅大戏,将观众传统思维中“犬只能是戏中配角”的模式完全抛弃。这一次军犬成为了贯穿全剧的重要角色,从英勇拼杀,到催人泪下,军犬的戏份绝不比演员少。“全军犬王争霸赛”是《神犬奇兵》中重场戏中场面最大的,不但有上百条各种品种的军犬参演,还包括几百名陆海空二炮等各军区的军犬训导员,因此这场戏的拍摄整整耗费了三天时间。如此之浩大的震撼场面,在剧组的完美协调拍摄下,人犬无一受到伤害,连天气都很帮忙,三天都是晴空万里。剧组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声势浩荡的精彩场面最后呈现的镜头影像非常漂亮,军犬争霸比赛的场面都可以用“壮观”来形容。

现场

探班当天延庆山区的天气略显阴冷,多云转晴的天气刚好衬托了当天拍摄的一场戏:英勇善战的军犬负伤去搜寻自己的训练员。山脚下一条蜿蜒的小路上,一条腿负了伤、满身尘土的军犬向大山中进发去搜寻自己的训练员,虽然步伐蹒跚,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绝不向敌人妥协,誓死也要捍卫军犬的荣耀。拍摄现场并没有像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中那么顺利。虽然军犬训练有素,但终究不是专业的演员,为了表现出军犬负伤的样子,导演与现场工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仅仅是通过化妆师将军犬的外表装饰一番根本无法达到要求,在军犬的脚掌下垫上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块,用胶带缠紧,这样才能让其在行走时表现出一瘸一拐的受伤姿态。但是,经过几条重复拍摄,军犬的脚掌已经被石块磨破,导演和工作人员只能停止拍摄,将没有完成的戏份择日再拍。据导演介绍,拍摄动物题材的戏,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天它们只有几个小时的兴奋时间,在这几个小时内它们才可以做到精神高度集中,哪怕是训练有素的

军犬也是同样如此。

作为年度军旅大戏,制片人何静将《神犬奇兵》定位为中国版的《战马》、军旅版的《忠犬八公》、血色军旅版的《人狗奇缘》,在她看来,“剧名是充满想象的,当神犬遇到奇兵,它们神勇无比,他们出奇制胜,一场生死与共的经历,一段亲如兄弟的友情,会进发怎样的火花?”

制片人何静大牌不愿给犬做配角

对于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来说,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不过对于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似乎不少人都认为请到的大牌越大,关注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然而鉴于《麻辣女兵》这样一部平民化全新面孔的黑马之作的空前成功,制片人何静显然对于《神犬奇兵》的演员阵容没有丝毫担心,该剧开拍之前,也曾根据剧中角色特点和一些一线大牌演员沟通过,大家对剧本都非常喜欢,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看的当代军旅题材故事,然而最终没有达成合作,原因就是这是一部以中国军犬为主角的戏,演员都是犬的配角。所以一线演员都很在意,因此鉴于种种原因,制片人何静最终决定要弃大牌,启用全新阵容。对于主演选择的问题,制片人何静还表示:“郭油子这个角色是一个很有喜感的人物,从侦察连的炊事班到军犬三连的训犬员,这个人物所包容的元素特别多,你想炊事兵一定是有喜感的,带着帽子拿着个大勺,既带有喜感又能够添加上诙谐的表演风格。不过,适合的演员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特别少。”

杨烁剧中油嘴滑舌为戏负伤不下火线

《神犬奇兵》中,杨烁饰演的郭油子其实是一个没读过什么书、但在实践中磨砺出生活智慧的一个平凡小人物,所以他在剧中总是油嘴滑舌,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解决了很多问题,一旦遇见情况不妙则跑得比谁都快,是一个“很有戏”的角色。虽然常常嬉皮笑脸,但杨烁认为郭油子“内心是一个有情有义、很重感情的人,特别积极乐观”,在他看来《神犬奇兵》就是一部励志的成长史,“郭油子在这部剧里通过种种经历让自己从不起眼的人,蜕变成保卫国家有荣誉感的优秀士兵。生活中的我基本上和郭油子这个角色完全不一样,我是属于特别安静的人,不会像他那么油嘴滑舌、八面玲珑。”在艰辛的拍摄过程中,杨烁感受到《神犬奇兵》中人和犬都是有感情的,就像所有士兵,不管是新来的还是老兵,都对要撤编的军犬三连怀有深深的感情一样,“步枪”对郭油子同样深刻忠诚的感情更是让他十分动容。杨烁坦言在这部剧里“人与人的互动和人与犬的互动,都充满了温情和无限信任,这个让我特别感动,也是我为什么接这个剧本的原因。有好多段剧情都让我入戏很深,特别有感触。”剧组常常因为犬的拍摄耗费很多时间,而且拍摄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杨烁就透露自己在剧组被犬给咬到了,不过还好不是特别严重,仍然坚持在片场继续工作,可见“轻伤不下火线”正是剧中军人们最基本的素质。

王洋颠覆《麻辣女兵》诠释“原生态女孩”

在《麻辣女兵》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汤小米”王洋此次在《神犬奇兵》中也会带来精彩表现,她饰演的金凤凰是一个纯粹、洒脱的女孩,从小在林场大院儿里长大,没有受到过任何外界的污染,从骨子里流露着大自然原生态的味道。王洋介绍说这个角色的年龄感整体提升了一层,不再是《麻辣女兵》中汤小米那个活蹦乱跳的玩儿主,而多了一些大女人的气质,在特定情况下多了一份细腻与温柔:“金凤凰那份纯真与成熟之间的度是比较难把握的,对我这个即将大三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与挑战的。”而且剧中金凤凰和郭油子也有不少看点十足的感情戏,王洋透露自己和杨烁两人“相识就带着火药味儿,永远在斗嘴,像是一对欢喜冤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达爱的方式吧。”

王煜呈现崭新角色剧中演技获赞

和王洋一样,从《麻辣女兵》成长起来的王煜也在《神犬奇兵》剧组接受着“严苛的考验”,王煜介绍说最初拍摄《麻辣女兵》的时候,他只是个刚进大学两个月的学生,那个时候对拍摄电视剧的任何方面一无所知,就是边学边拍:“当时真的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表演,不懂在镜头前如何自然地说台词,不懂在对切时、对面没人的时候该如何表演,什么机位、景别更是一无所知。”随着《麻辣女兵》拍摄完毕、播出后获得热烈反响,王煜回到学校接受了更有针对性、对症下药式的专业学习,现在已经成长颇多,再加上《神犬奇兵》中熊雄这个人物比《麻辣女兵》中的左轮更加丰满,所以在拍摄《神犬奇兵》时王煜显然更有感觉,在表演时更加生活自然,更会与对手交流。制片人何静也在采访时盛赞王煜的演技,认为“王煜的表演,成长是最大的,因为他在这部戏中的角色是最难演的。”

[大汉贤后卫子夫] 励志皇后史诗

导演:刘家豪 编剧:梅小青

主演:王珞丹、林睾、周丽淇、徐正曦、沈泰、陈莎莉、郑淼之、俞小凡等

探班时间:8月

探班地点:横店

探班人物:王珞丹、林峯、徐正曦

《大汉贤后卫子夫》(以下简称《卫子夫》)是参照《史记》《汉书》相关记载,主要讲述卫子夫的人生经历。卫子夫历来是历史学界和影视剧的热门人物,不仅仅是她从一介歌女跃升为大汉王朝最尊贵的皇后,还在于因为她的缘故,西汉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颗闪耀的将——卫青与霍去病。卫子夫的一生,可谓传奇曲折,见证了汉武帝时期的兴盛与颓败。

史书对卫子夫记载并不多,卫子夫能被载入史册,已经印证了她的不平凡。纵观关于汉朝的电视剧,无论是《大汉天子》还是《汉武大帝》,卫子夫从来都是衬托汉武帝的红花。与描写帝王将相、王朝起伏的历史剧风格不同,《大汉贤后卫子夫》着眼的是后宫,但不妨碍故事本身具有史诗的风格,因为卫子夫本就是个有故事的女人。该剧基调不是讴歌女性解放,卫子夫她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她并不想独霸天下,而是以恭顺、谦和的态度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人等的尊敬。在卫青死后的11年里,卫氏外戚基本没有了依靠,但卫子夫仍然稳稳坐着后位,也是与她性格分不开的。卫子夫之所以是传奇,在于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宠辱不惊的草根皇后。“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纵观整个中国历朝历代的后宫女人,拥有淡定气质的非卫子夫莫属。不用美色、不使心计、不靠家族,从歌女到皇后,坐稳三十八年后宫主位,她的故事完美演绎了“麻雀变凤凰”的励志传说。

该剧由刘家豪担任导演,梅小青担任编剧。夫妇两人分别打造过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宫心计》《公主嫁到》《溏心风暴》等。梅小青说,《卫子夫》拒绝“雷剧”路线,以传递传统为己任:“我以往做的人物,如《宫心计》中的刘三好,都是以传‘善’为目的,卫子夫也是如此。我的戏为什么这么火?首先是积极向上的,我做的东西首先是积极向上的,其次一定是我内心想做的东西。”梅小青表示,自己不会为了收视率做一些雷人的东西取悦观众。

《甄嬛传》之所以受到追捧,一是观众对“宫斗”题材的喜爱,一是创作缜密不投机取巧、制作精良,也没有什么“虐心”桥段,作为文艺作品,《甄嬛传》并没有担负着需要传递什么女性价值观的重负,就如郑晓龙说的,这是接地气的后宫戏,只是一个女人的成长蜕变。同样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相比而言,《卫子夫》从题材到内容无不具有和谐后宫的主题。剧中关于段宏与卫子夫之间若有若无的爱情让人联想到《甄嬛传》里的果郡王和甄嬛,但卫子夫不是甄嬛,不会因为“类菀菀卿”之类的话就情绝皇帝。出身卑微的卫子夫,凭着睿智兰心和建立“和谐后宫”的决心,令一代雄主汉武帝与她相守四十八年。该剧主打体现卫子夫如何以其优良的品德,为汉朝的发展作出历史功绩的故事。

现场

王珞丹 清新皇后千里下横店

王珞丹从一开始就被梅小青视为饰演卫子夫的不二人选,倒不是因为她能带来一个美艳无方、霸气万端的皇后形象,而是卫子夫恰好符合了王珞丹的清新气质。事实也证明王珞丹演绎出了一位没有娇艳媚态,一个清新版皇后形象跃然而出。

此次,《卫子夫》虽然是宫廷戏题材,但与以往的狗血“宫斗”完全不同,剧中的卫子夫将更多展现贤德的一面。王珞丹就透露,以前大家觉得宫斗剧就是女人们斗未斗去,但这次不同:“这部戏就是要告诉大家,宫廷戏还能这样拍,不争、不显、不露也能一样好看,希望通过这种传递正能量的方式来展现完全不一样的宫廷剧。”当然,王珞丹也坦承,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一路走来的坎坷也会有一些耍狠的桥段。梅小青认为,王珞丹是自己心中“卫子夫”一角的不二人选,“她的每一个表情都很到位,很好地展现了卫子夫清纯、睿智的形象。”饰演汉武帝刘彻的林峯也赞到,王珞丹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贤后”。

《卫子夫》是王珞丹第一次出演古装剧。她坦言自己原以为去横店的道路是“一辈子都不会走的路”,可是在看过《卫子夫》剧本后,她就被这个角色吸引了,“我的路上从未不缺诚心相待真心祝福的贵人。卫子夫亦然。”不过在剧组王珞丹可谓尝尽了拍摄古装的艰辛,文言文台词、创历史记录的高温、里三层外三层的戏服、沉重的头套头饰,夏天在横店的演员都这样被考验着耐力和体力。“丹姐在剧中有很多哭戏,每场戏要从不同角度拍,而她又自我要求很严格,觉得自己哭得不好,就会要求重来,有时每天要哭几十次。哭多了,她的鼻子开始发炎,因为鼻子和耳朵相连,后来她的听力也出了问题,最严重时都听不见别人在说什么了。我们死活拉着她向剧组请了一天假去了医院,医生说她的耳膜已经向外鼓出,再严重点有可能失聪。医生要她多休息,可是第二天她就马上开工了。”王珞丹助理说。对此,王珞丹倒显得意志坚定,“我一想到卫子夫乐观向上的精神,就浑身充满了正能量。”王珞丹爱这个角色可见一斑。从王珞丹的造型上来看,汉服扮相对女性的体貌条件要求比较苛刻,而汉朝女性典型的中分长发很少有女星敢于挑战,王珞丹似乎很好地驾驭了这种发型。造型师阿举认为王珞丹本来就有种邻家女孩的温婉气质:“当卫子夫第一个定妆出来之后,配上真实的场景,整个剧组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仿佛她就是真的卫子夫一样。”

至于搭档林峯,王珞丹直言这是位非常贴心的帅哥:“林辈到剧组就为每人送上一台小风扇,真的非常贴心,也许正是这种亲切感,让我们的合作几乎不需要磨合,一开始就非常默契。”剧中,两人有非常多的对手戏,包括眼神交流。记者问王珞丹是否有被林峯“电”到,王珞丹笑言:“卫子夫是肯定被皇上电到了。”而拍摄间隙的林峯,一方面表达着对此次演出的没忘了透露给记者“台词太难背”的苦衷。

篇9

日前某天下午记者在丽都商场附近的一家按摩店门前发现了马伊琍和文章的路虎座驾,3点左右记者看到一位六十岁左右、身材丰满的老年妇女牵着一位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走出门来,记者马上认出那位老年妇女就是马伊琍的母亲,而小女孩就正是她和文章的爱女“爱马”。爱马当天打扮得漂亮可爱,扎着两只小辫,身穿一件豹纹黑点童裙,透着时尚气息,爱马一出店门嘴里咿呀地不知说着什么,伸出小手指向自家的汽车,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看来她也爱路虎啊。当爱马和姥姥走到汽车前,戴着墨镜的马伊琍快步走出按摩店,她身穿大T恤和牛仔短裤,虽然衣着简单但明星味不减。马伊琍亲自发动汽车,载着母亲和爱女很快来到了将台路附近的一家高档外资医院,然后她快步走在前面,母亲抱着爱马跟在后面,尾随的记者看到他们前往儿科。先做按摩后“看病”,马伊琍这“养女儿”的心态可以说是轻松潇洒。

育儿课程简介

1.《表演理论课》—基础表演理论课程,学习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眼泪的控制和循环,了解台词速背的方法。

2.《演员修养课》—学习如何做一个既不耍大牌、又懂得为人处事的演员,在片场与其他同行建立友好关系、恋爱关系。

3.《演员经济知识百科》—学习在影视行业如何反复提薪,以实现合同范围外的利益最大化;学习粉丝营销的理论知识、粉丝核心团队的投资和管理,建立一支能打口水战、能打网络战的粉丝队伍,为自己的演艺事业保驾护航;学习走穴的纳税与避税,保证各种挣快钱方式的合法化。

篇10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甄嬛传》等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時期,不同皇帝动怒時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時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時,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

既然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六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時,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宁古塔文化

宁古塔作为流放地是从清初开始的,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流人文化对宁古塔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我们以清初江南科场案为开端,带大家走近流人所成就的宁古塔文化。

顺治十四年,发生了著名的南闱科场案。据记载,因这次科场案被流放的人达到数百人。从这以后,因科场案、文字狱和各地反清斗争等引发的各种大案,使大批“犯人”被逐出山海关,经宁远、过辽河,流放到东北牡丹江边的宁古塔。于是,一部宁古塔百年流放史就这样开始了。

因南闱科场案,吴兆骞、方拱乾以及其家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当時人称“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从流放开始,走上了作为清代第一位和我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位边塞诗人之路。一路上,他从山海关写起,一直写到流放地宁古塔。他去世后,留下了著名的诗集《秋笳集》、书信集《归来草堂尺牍》以及与人合编的《名家绝句钞》,在东北的文化史上留下了凝重的一笔。据记载,吴兆骞离开北京時用牛车带了上万卷书,他和流人杨越一起利用这些书籍,开设了“读书草堂”,对当地人进行文化教育。方拱乾将自己在宁古塔写的900多首诗编为《何陋居集》,这是黑龙江现存的第一部诗集。在这部诗集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记载。

明末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张缙彦流放宁古塔后,将中原蔬菜、花卉种子及农业耕种方法也带到这里,被当地人尊为“域外群尊五谷神”。流人还教会当地人养蜂采蜜,酿酒制蜡,用玫瑰做别具风味的玫瑰糖,至今宁古塔仍保留着用玫瑰糖作馅蒸豆包的习俗。流人杨越带人入山伐木,树皮盖顶,这种建屋方式被当地人效仿,广泛普及,一改当時掘地为屋的习俗。宁古塔地区原来店铺很少,几乎没有贸易活动,杨越建议宁古塔将军建立皮毛、人参互市贸易场所。仅一年時间,宁古塔就开设了30多家贸易货栈,人参、蘑菇、毛皮等都得到了交换、出卖,并很快吸引了盛京、吉林乌拉等地的客商。

据统计,清代的东北流人总数在150万以上。在今天的海林市和宁安市,也就是以前的宁古塔旧城和新城,汉族居民姓氏比东北任何地方都多,其中郑、吕、朱、陈四大姓都是清代不同時期流人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