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活动范文

时间:2023-04-10 04:3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沙龙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沙龙活动

篇1

在一次次学术沙龙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无法就某些话题与他人展开对话,更不要说进行深度探讨了;教师在沙龙中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应有的热情;沙龙后的对话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而无法及时展开,失去了交流共生的最佳时机。面对沙龙中出现的种种令人思考的现象,使我们对沙龙活动进行了不断的反思。我们发现在活动中一直沿用的沙龙形式是:1.指定某个话题;2.确定讨论时间与地点;3.展开沙龙讨论;4.总结沙龙话题。正是这种呆板的沙龙形式产生出了许多问题。如沙龙的话题是指定的主题,不是教师们自己教育教学实际中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有些教师对某些话题缺乏应有的理论分析与深入思考,无法与他人对话;更有因为一次沙龙活动的结束而导致话题讨论的结束,使沙龙活动流于形式。

怎样使沙龙活动这种校本研修形式更贴近教育实践,更实在有效呢?我们在校本研修中考虑对主题沙龙活动进行系列的设计,除了关注沙龙活动本身的过程外,更做好沙龙前与沙龙后的组织与安排,使教师经历一次主题沙龙的整体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得到自我的充分认识、发展、提高,实现群体的共享、共生、共长。

一、征选主题,明确沙龙活动的目标

要开展好沙龙活动,有一个好的话题是关键。沙龙的话题从哪儿来?只有来自教师自身教育实践的话题,才是最能激发大家兴趣的话题,最有意义的话题,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话题。它能解决目前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而不是“现在别人说什么,于是我们也来说什么”。因此,在沙龙活动前要开展话题征集活动。

当然,由于教师个体的不同,因而话题也会很多,所以我们要加以梳理,进行归类提炼或者分清主次,从而确定中心讨论话题。

我们所组织的沙龙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某个问题、困惑的解决上。解决问题固然是沙龙活动的目的,但是通过活动来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与同伴共同探讨的专业行为习惯,从而走上研究之路,成长为研究型教师,这也是我们的目的。同时,通过学术沙龙活动,在校园内、在教师心中营造一种反思合作的学校文化,这更是我们开展活动的追求。

二、学术引领,提升沙龙活动的品位

对于确定的沙龙话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法,要是立即进行交流的话,或许也会很热闹。然而,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一种形式化、表面化的泛泛而谈,我们需要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辩。要引发教师深入反思,需要有一定的理论视角,需要有一定的学术引领,这样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

我们通过校内讲座、外出培训、读书学习等形式,在理论层面为教师沙龙做好准备,此时的讲座、培训、读书,都带有一种渴求与探索,因此显得目标更明确,也更有效率。在沙龙活动中,专家的指导讲座与相关理论书籍的查询阅读环节的设计,使教师们感受和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丰富了教师们的理论知识,又拓宽了学术视野,在整个沙龙活动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激发了沙龙智慧,提升了沙龙品位。

三、促进课堂实践行为改变,体现沙龙活动的价值

任何理论的学习只有在实践行动中,才会有真正的意义。我们鼓励大家根据理论学习,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课堂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策略,作为自己沙龙研讨的发言内容。教师们或者写教学札记,或者与同伴交流心得,或者请人听课指点。随着一次次课堂实践,教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对沙龙话题也就更有发言权了。

教师要在沙龙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专业成长。而教师专业的发展,显然不是空洞教育理念的堆砌,而是在“做”中成长,在自我体验、自我建构中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每个活动的展开,都要与教师自身的工作情境相结合,体现在教师的日常工作行为中。只有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的形式,才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效促进自我内化,落脚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催生出教育实践的智慧,最后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四、沙龙研讨

通过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们对沙龙话题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他们迫切希望与他人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这时候举行沙龙活动就显得水到渠成。在研讨时,充分营造沙龙研讨氛围,在环境布置、人员安排、评价语言等方面都要体现“民主、自由、宽松”。沙龙的每个人都是主角,无拘无束;每个人都有话说,不吐不快。在这富有热情与生气的沙龙活动中,每个人并不仅仅在说,在听,还在问,在思。我们有互相认同的,也有意见相驳的时候,但是我们在智慧的碰撞中都有了思考与提升,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五、博客思辩,扩大沙龙活动的影响

事实上,就教育教学的某个话题而言,不可能因为一次、两次的沙龙研讨活动就得出了真知灼见。况且,此问题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可能因为时间、空间的关系,还没有涉及。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认识它,与他人进行持续的探讨与交流,从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在学校的教育博客上设立了某个沙龙话题的空间,搭建平台,满足教师继续对话的要求,引发教师们的进一步思考与实践,使教师之间达到合作学习、分享共赢。

篇2

沙龙主题活动策划方案范文1一、活动背景

80后年轻人已渐渐成为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国家的和谐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80后,我们有着类似的成长历程,生在蜜罐里长在牢笼里。我们正在为着梦想而奋斗,我们共同面对着蜗居这样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压力,所以我们80后是活在战场上的。我们有太多回忆、太多话题,太多的感悟值得分享。

二、活动目的

举办本次书香社区文化沙龙,目的是为五台山社区、南京大学的80后青年们交流沟通提供一个平台。通过与嘉宾的深入交流探讨,剖析80后在房价居高不下,学历不断贬值,竞争越发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勇敢奔跑去追梦,从而点亮80后的成长之路。同时让社会重新认识80后,聆听80后的心声,看到80后的奋斗挣扎,展望80后创造的幸福。

三、活动主题

面对梦想与现实,面对迷惑与矛盾,现场的嘉宾与观众共话80后的成长、奋斗、追梦之路。

四、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华侨路街道团工委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团委

先锋书店

协办单位:五台山社区

承办单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生会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生会

五、活动概况

活动时间:20xx年4月15日 晚19:00~20:30

活动地点:广州路先锋书店(有50-60个座位,最多可容纳100人,有电视机) 活动形式:嘉宾访谈、现场互动提问

主 持 人:***

嘉宾阵容:***

观众构成:***

六、活动详细方案

1、前期准备

(1)确定访谈的核心主题,话题线索,访谈问题的设计,以及海报宣传的亮点。

(2)甄选节目主持人,及时与主持人沟通协调访谈问题的设置。

(3)邀请、联系访谈嘉宾,沟通访谈话题。

(4)联系先锋书店、五台山社区,与他们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5)邀请函、入场券、宣传海报的制作。

(6)宣传方式:

南大校园宣传:南大校园BBS宣传,校报宣传(南大青年报、团声等)

五台山社区宣传:宣传方式由街道安排,可以粘贴海报等

先锋书店宣传:宣传方式由书店安排,现场横幅、海报(已制作)等

(7)准备活动新闻通稿(提供给先锋,以邀请有关媒体现场报道):4.15日提交。

(8)撰写完备的策划方案:4月7日提交老师,修改后,4月8日提交相关主办单位。

2、活动流程

(一)会场布置(17:0018:30):

(1)工作人员17:00到场,布置会场,包括桌椅以及物品等安排妥当,调试好多媒体设备,确保可用,并调试好照相机等设备,准备好入场券发放等。

(2)18:40左右观众入场

(3)18:50左右嘉宾入场

(二)开始阶段(19:0019:15):

(1)主持人出场,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及出席嘉宾(10分钟)

(2)由宣传部同学控制播放设备,放映开场视频,回忆80后的成长历程。

(三)访谈现场(19:1520:30)

(1)嘉宾访谈: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针对三位嘉宾不同的成长经历,探讨关于80后在面对梦想与现实的种种冲突与矛盾应该如何抉择、理性思考的问题。

(2)现场互动:在每个嘉宾陈述自己的想法后,主持人引导现场听众提问并请嘉宾作答。主持人要注意控制提问观众的人数,把握好时间。

备注:嘉宾访谈和现场互动穿行。

风险应对:事先安排几位同学准备问题,避免冷场。

(四)退场(20:30之后)

嘉宾及观众退场,工作人员留下清理会场。

七、经费预算

1、海报、传单、门牌等印刷费用:由街道承担;

2、张嘉佳的车马费:由南大信管系承担;

3、美国嘉宾和律师的费用,三位嘉宾的礼品:街道和先锋协商解决;

4、现场提问观众的小礼品:请先锋书店酌情考虑(可以提供书店会员卡、购书优惠券等);

5、现场横幅制作费用:

6、邀请函印刷费用:

备注:嘉宾费用包括:交通餐补、礼品等。

沙龙主题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活动内容:动画制作的经验分享,动画企业的人才需求,动画行业的发展趋势!活动时间:20xx年6月25日下午15:00-17:00

活动地点:第三空间

活动人数:学生:35人,两点十分:8人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动画,热爱动画,促成意向学生的成交

活动嘉宾:两点十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王世勇

两点十分动画实训基地执行院长余杰

两点十分动画实训基地教学总监郭文政

武汉新天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华

邀约对象:大二、大三的动画专业的学生和动画爱好者为主,以及大四有意向来参加的学生。

活动内容:

1.主持人开场,介绍嘉宾和本次活动的内容。(3分钟)

2.动画生涯精彩分享(时间20分钟):

A.个人动画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

B.动画的创作

主讲人:陈蔚

3.学生作品赏析(15分钟)

要求来参加活动的学生最好带上自己的作品,最好是视频文件。学生可以和在坐的嘉宾做一个互动和交流,嘉宾也需要给出点评和建议。

4.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个人职业的规划(10分钟):

主题内容:介绍目前动画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高学生的加强学习的紧迫性!

主讲人:XXX

5.创作分享(10分钟):

由在两点十分动画实训基地学习的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乐趣和成果。

学生代表:XX

6.两点十分动画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特色(20分钟)

主要介绍两点十分动画实训基地的课程设置、教学等,可以配合手绘板给学生做一些演示。

主将人:郭文政

7.游戏、抽奖环节:(10分钟)

入场卷中抽出5名幸运之星,并颁发奖品。

活动场内组织:

1、现场统一安排,负责人:XXX

2、现场的布置和座位的安排,负责人:XXX

3、现场的音响、投影、笔记本、话筒准备,负责人:XXX

4、活动现场主持人:小胖

职责:负责本次的活动的开场介绍、嘉宾介绍以及各活动环节之间的窜场。要求:有激情,对本次活动内容安排熟悉、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学生签到负责人:XXX

负责在场地入口收取入场券,核实参与者的身份。

6、现在摄影和拍照负责人:XXX

学生报名:

1、如果有学生愿意当场报名的,可以一次性付费的可以当场优惠500元。如果有意向或者犹豫的学生可以建议第2天到公司来参观。

活动前期准备:

1、场地准备,6月22日下班前完成,负责人:XXX

2、学生联系,6月19日-6月24日确认可以参加本次活动的意向学生数,6月24日上午下班之前根据意向学生数确认可以到场参加的学生人数,并在下午下班之前提交参加活动的学生明细给赵利飞,信息包括:姓名、学校、专业、到场人数、是否有作品。负责人:毛小青

3、活动PPT准备:需要将嘉宾的交流内容、两点动画实训基地的介绍、学生作品等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在6月23日上午下班之前完成。负责人:XXX

4、现场的准备:

投影仪、投影幕、电脑各1台,易拉宝2个(影视特训营和两点十分数码),负责人:XXX

宣传品(数码类的杂志15本和宣传单70份),责任人:XXX

现场布置等在活动开始前30分钟全部准备完毕。责任人:XXX

5、嘉宾的确认和沟通:赵利飞,6月22日上午下班前全部确认。

6、动画沙龙的易拉宝1个,标准:120cm*200cm,6月24下班之前制作完成,负责人:XXX

7、电子入场卷,6月20日下班之前做完,负责人:XXX

8、礼品:4件T恤、4个杯子,负责人:XXX

活动预算:

1、场地的租用、茶水和小吃:44人*17元/人=748元。

2、制作入场券:6元/张*6张=36元。

3、易拉宝:110元。

合计:894.00元。

沙龙主题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一、活动背景

猎猎寒风挡不住青春的热情,在亚运会成功开幕之际,我院举办的大学生技能大赛也在火热进行中,这中间充分的体现了大学生的热情,展示了大学生的风采,更表现了我院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积极的实践精神,并为我院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交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我社特决定举办一次谈阮籍为主题的文学沙龙活动。

二、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魏晋文化,了解竹林七贤。

2使同学们了解并体会阮籍的作品及精神。

三、活动意义

1、给同学们提供一次学习、了解、认识阮籍的机会。

2、提高广大同学的文化修养,感受竹林七贤留给我们的作品与精神。

3、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四、活动主题

以谈阮籍为主题

五、活动对象

工院全体学生

六、策划举办单位

院团委冶星文学社

七、活动时间与地点

11月24日下午4点到6点,电教1

八、主讲老师

徐星老师

九、活动的前期准备

1.提前与老师沟通演讲内容,活动时间及地点。

2.出宣传海报,板报。

3.各部长提前到达会场,准备相关事宜。

十、活动当天的准备

1.请老师到场

2.门口安排迎接人员

3.实践部人员维持会场的秩序

十一、活动内容

1.关于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诗歌成就、历史影响

2.师生关于本次文学沙龙的心得交流

3.社长对此次活动进行综合点评

十二、注意问题

1.人员到场问题,尽量避免与其他的社团发生时间冲突,争取人员的到位

2.会场秩序问题,维持秩序的人员做好工作,防止吵闹以及中途退场人员

十三、活动结束后

1.由学习部总结此次活动的得失,并写出工作总结

篇3

2014年12月10日晚,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汽车后市场专业人士沙龙”活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沙龙活动邀请到了来自汽车零部件、维修检测设备、养护用品等汽车后市场各个领域的行业管理者、资深专业人士、知名专家等上百人。

针对汽车维修企业转型升级,国家今年出台并实施了多项政策和措施,规范并促进汽车后市场中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次沙龙活动以“展望与分享”为主题,到场嘉宾以交流、对话的互动形式,与汽车后市场同行,专家、领导面对面交流,就今年汽车后市场出台的国家政策、热点话题、个人收获与感受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以下为本次沙龙活动中专业人士的观点精选。反垄断不会对4S店产生较大影响,但保险费率管控的放开会对4S店造成大冲击。

4S店最根本的命脉不在整车销售,而在售后服务上,反垄断可能会对4S店有一定的冲击,但不会很大,因为反垄断的根本目的是想打破“外方”的垄断。就算原厂件不被“约束”,可以“放出”,但其没有品牌、没有渠道,在场市中无法形成大的冲击。最有可能对4S店构成利益冲击的反倒是另外一个政策,就是从明年初开始,保监会有可能会放开保险的费率管控,费率管控一旦放开,进入“自由搏击”阶段,保险公司就可能会在理赔上做出相应调整,这时,4S店这种高成本的钣喷可能会面临真正的冲击。因为事故车维修占4S店维修总量的50%,如果这一部分被陆续分流掉,很多4S店就会面临困境。新形势下,汽车后市场中的企业将面临行业内的重新“洗牌”,这也同样是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巨头的机会。

十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将会导致汽车后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现在就已经开始了,汽车后市场中的企业面临着行业内的重新“洗牌”。原来,企业想做大、做强,会受到体制的影响,会受到不平等待遇,国内企业无法与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竞争,民族品牌很难发展。重新“洗牌”以后,将会给很多企业创造出做大、做强,成为巨头的机会。我们需要为最终用户建立可信任的、可以预期消费产品档次和价格的服务品牌。

关于汽车后市场,我们要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如今,当客户的车需要维修服务时,中国没有这样一个品牌:让客户可以放心地把车开进去,而且觉得它所能提供的产品档次和价位可以预期。这是目前中国后市场中的欠缺,也是我们需要不懈追求的目标。

篇4

【关键词】微信微沙龙高校学报

沙龙为法语Salon的音译,意为房间里的客厅。沙龙文化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17、18世纪盛行于法国巴黎,至19世纪末期走向衰落。①沙龙作为一种社交文化,在19世纪上半叶传入我国。当时有影响的沙龙探讨的话题广泛,有的沙龙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术沙龙组织形式灵活,氛围宽松,讨论活跃,为科研人员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为学术思想的碰撞提供了平台。本文中的微沙龙是以微信软件为工具,发起与组织的一种学术交流与组织形式。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微信用户的数量超过了6亿②。调查显示,微信用户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多集中在19至35岁之间。③在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中,中青年比例较高,其中不少人经常使用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微信聊天软件。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的微沙龙已举办了1000多场,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院系,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沙龙是跨学科学术交流。④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是高校学报重要的作者与读者群体,而高校学报编辑与这一群体所处环境相同,联系紧密,微沙龙在高校学报中应用前景好,可行性强。本文结合微信与高校学报的特点,对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的形式进行探讨,分析微沙龙对高校学报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举办微沙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基于高校学报运转的微沙龙

高校学报运转过程,主要包括选题组稿、审稿与编辑校对、出版发行。有数据显示,我国学术数量居世界第二,其中有80%的论文来自高校。高校学报的审稿人有一部分来自本校,同时,部分稿件作者是本校教师或科研人员。高校学报编辑可以根据选题组稿的重点方向,关注校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专家、教授等,通过微沙龙的形式了解该方向的科研新动态和他们的研究现状,并通过他们了解该领域与这些专家有联系的学者,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丰富稿源,拓展信息来源。高校学报一部分稿件属于交叉学科,这部分稿件的质量往往又较高。学报编辑以微沙龙的形式和本校审稿人或作者进行交流,对稿件需要修改与完善之处进行多领域、多角度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学报的编校质量。在出版发行阶段,学报编辑将出版的学报在微沙龙活动中交给作者或审稿人,可以进一步体现编辑的服务功能,加强与作者的联系,使作者或审稿人对学报形成良好印象,同时也方便他们就学报印刷装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微沙龙

很多高校专业门类齐全,但由于规模大,教职员工数量多,彼此间的交流并不多。高校学报编辑以微沙龙为平台,促成来自不同院系或部门的教职员工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可以活跃学术思想,打开研究思路,推进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当今科学研究跨越不同学科向多领域渗透发展是大趋势。高校学报编辑可以以当前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或社会科学领域的新鲜话题,比如每年的诺贝尔奖项或我国科技进步奖,或“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等为主题,组织发起微沙龙活动,还可以就高校学术活动,比如国家级或市级科研项目申报为主题发起微沙龙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推动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而这正是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发挥自身特长,以学术论文写作技巧为专题发起微沙龙活动。笔者曾以这种形式与毕业生进行微沙龙聚会,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良好评价。高校学报编辑可以通过微沙龙形式发挥学术交流推动与培育人才的作用。

3、以聚会交友为特征的微沙龙

科研活动要能带给科研主体愉悦的感受:曾被誉为“当代毕N”的已故科学家王选曾说,从事科研要失去一些常人都能得到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不可能得到的快乐。笔者认为,学术研究主体价值观的中心从以勤劳、繁荣、进步,朝着自由、自然、可持续方向转变是必然趋势。高校学报编辑以聚会、交友为目的发起的微沙龙,可以增进高校不同专业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友谊,为他们在科研方面的自由结合创造机会。高校学报编辑与审稿人或作者建立友谊也非常重要。笔者与本校部分审稿人、作者建立了友谊,催审或催稿都是直接要求什么时间以前必须完成,实现了在笑声中促使其配合学报工作的目标,合作过程愉快,合作效率高。微沙龙形式可以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与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友谊,起到推动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催化剂”作用。

以微信为平台发起沙龙活动既快捷又经济,但在举办前要精心策划,举办中要精确控制,举办后要认真总结。

1、举办前准备

高校学报编辑要尽量作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为微沙龙活动的开展营造融洽、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但不能以主人身份自居,以免给其它参与者以被人管理的感觉。高校微沙龙参与者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他们精彩的发言与画龙点睛的评论是微沙龙的生命力所在。高校学报编辑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比如选在周末、假期等。地点选择可以根据参与者身体而定:以专家、学者为主,可以选在本部门或学校的学术报告厅;以普通同事为主,可以选在家庭或高校周边的餐馆、公园;以学生为主,则可以选在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咖啡室等。高校学报编辑要预先估计参与者行走路线、所用时间,对举办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现场布置。

2、中期控制与后期总结

中期控制主要包括微沙龙活动中时间与经济成本的控制。高校学报编辑要使微沙龙发言人尽量围绕同一个主题发言,并提醒发言人注意控制发言时间。主持人对发言的点评用语要简明扼要并掌握分寸。点评要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以点评实现对后续发言人的引导。微沙龙活动以微信为平台发起,联络成本低。但是,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活动时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并注意活动风气与方向的引导,以避免造成微沙龙的高成本、庸俗化。

后期总结包括资料的整理、存储与发送,以及参与者对活动的意见与评价。活动举办后,高校学报编辑可以整理微沙龙发言与点评的文字,以及参与者的微信留言、图片、音视频等,并将这些文件打包存储,发送给参与者分享。成果共享与发展创新是微沙龙活力的源泉。此外,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整理活动的通讯录,并建议参与者推荐下一次微沙龙的主题与参与者,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储备信息、储存能量。

三、学报编辑举办微沙龙对高校学报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讨论主题的吸引力是微沙龙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而参与者决定了微沙龙的品质。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活动并获得成效,必然可以提高高校学报在本校师生与科研人员中的影响力。目前一部分高校学报办得很好,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但在本校内的影响反而较小,出现“灯下黑”、“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高校学报编辑对自身学报的推介力度不够、方法不当有关系。其次,高校学报编辑举办微沙龙活动,对学报的组稿、编辑校对等关系到学报综合质量与引证指标的环节都有很好的改善与提升作用,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作者与审稿人,提升高校学报的办刊层次。再次,现在不少高校学报为了提高期刊引证指标大量采用外稿,减少刊发来自本校的稿件。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活动有利于收集本校内优质稿件,体现高校学报搭建高校学术交流平台、展示本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办刊宗旨。最后,有些高校学报人才队伍较不稳定,编辑的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报质量提高很重要,而微沙龙的举办可以锻炼编辑的社交能力,使编辑在与高层次的专家、学者的近距离交往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笔者在微沙龙的举办过程中,向中文、数学、外语等方面的专家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比如SPSS软件、日语基础知识等并运用于编辑实践,使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受益匪浅。

结语

微信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即时性且交流成本低。微信朋友圈可以增进圈内成员的了解,借助语音、视频、文字等虚拟交往变得更生动形象。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是根据高校学报的特点与微信用户的年龄、知识特征,使虚拟交往转化为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的一种社交活动。微沙龙在本质上是从线上到线下的沟通方式。微沙龙的参与人数最好在3~10人,这样可以保证微沙龙的质量,便于发起人对整个活动的掌控。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完善,居住在较大范围与相近地域的市民在交通方面实现了同城化,交通效率也大大提高。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新闻资讯的提供者,新闻工作者也可以借鉴这种社交方式,搭建本市、区范围内的微沙龙交流平台,在推进自己所从事的新闻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开辟获取新闻素材的新渠道。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Y2013KJ67)】

参考文献

①曹丹丹,《法国沙龙文化在中国的引入与融合》[J].《法国研究》,2013(2):90-93

②詹恂、严星,《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及使用与满足研究》[J].《现代传播》,2014(5):130-134

篇5

论文关键词:学术沙龙,公共管理网络沙龙,网络学习

 

目前,网络学术沙龙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其深远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但是,网络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对这种新兴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方式还不够了解,缺乏适应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在考察大量相关实践基础上,曾多次组织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中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并从基础层面提炼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主要包括以下3个维度。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基本内涵

“沙龙”一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原意为会客厅,后来被引申为无拘无束交谈、各种意见充分讨论以及不同观点激烈交锋,同时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场所。“由于沙龙聚会气氛宽松,不讲究等级观念,便于畅所欲言且集散自由公共管理网络沙龙,”[1],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

即学术沙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发展,学术沙龙被移植到网络空间,一种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网络学术由此诞生。同时,网络学术沙龙作为一种高效、自由、松散的学术交流方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在高等教育中,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活动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应用多种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来研究,才能较好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这对于知识视野有限、缺乏社会经验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仅凭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深入掌握公共管理知识点,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实践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绩效。因此,将网络学术沙龙引入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学习生活中,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摘要多种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筹备和实施完成依靠虚拟手段,时间与精力投入少见效快,还可减少纸张消耗,具有“低碳性”中国。

二、培植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年来,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沿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大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长期应用这种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情况下,教师讲授关键知识时是自问自答,使大学生处于“被思考”、“被表达”状态,导致大学生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缺乏能动性,甚至压抑了积极提出问题、审视问题的主动性学习意识,逐步形成思维惰性,习惯沿用教师讲授的思路,甚至机械地记忆教师讲授的要点公共管理网络沙龙,最终忙于应对考试,成为“应试教育”人才。而网络学术沙龙可以为公共管理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辅平台,“没有被框死的议题, 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发言时间和顺序,更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威性结论。思维任意驰骋,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观点或观念的碰撞,常常冒出灿烂的火花,收到令人惊喜的果实;相互的沟通和思想的互动,常能扫除研究中的迷雾,显露出清晰而奇特的景色”[2]。同时,也为大学生研讨课堂教学重点问题开辟一个气氛宽松、发言平等的虚拟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其积极思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主动性,逐渐养成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求新求异的思辨能力,渐渐减少对课堂教学和教师传授知识的过度依赖,增强独立思考与集体思考相结合的学习理念。

(二)有助于活跃大学校园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气氛

为了改变我国公共管理高等教育落后局面,推动其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一些有识之士曾积极呼吁并身体力行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但受种种因素限制,这一呼声在许多情况下仅成为一种理想的愿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没有得到的响应,使大学校园中的公共管理专业活动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些大学生学术研究理念薄弱,缺乏应有的学习朝气与活力。问题的根源哪里呢?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的大学生为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忙于业余兼职工作;有的大学生因对公共管理专业发展信心不足而失去学习动力;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个人未来发展规划而在虚度学习时光;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断地向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生活渗透与扩散,致使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风气难以在校园形成。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远非传统的学术沙龙可比,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松散型的研究团队,其召集形式灵活、参与时间自主、研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发言频率可高可低的弹性组织,可为参与这项活动有实际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时机。同时,多媒体为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手段公共管理网络沙龙,发言者可以综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生动而准确地描述讨论内容,不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学术表达效率与效果,还将吸引越来越多对公共管理专业心存芥蒂的大学生参与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而借助于网络更好地营造公共管理专业校园学术交流氛围。

(三)有益于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专业适用性人才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代时总认为‘专业就是专业,把专业学好就是金饭碗,’认为读化学的就会成为化学家,学历史的就会成为历史学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3]”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而言,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需要,不仅要求其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术造诣,还要求其了解并懂得相关专业某些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来自不同专业的知识有序嫁接,把源于不同领域的操作技能有机集成,系统地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环节。当前,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匮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专业结构过于单一,知识视野过于狭窄,导致其在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过程中适应性差、能力脆弱。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许多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都制定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及其并相关教育机制,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多种困难和障碍,摆脱这些困扰的路径仍处在“被探索”阶段。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可举办多种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等,为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才干提供多种虚拟空间。参与者在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的团队式学习过程中,将会促进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与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及其实践融会贯通,有助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向相关专业扩展知识面。这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手段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同多领域开展协作将有所裨益。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校方支持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获得学校、学院有关部门的认同与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校方的号召力。尽管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实践效益日益显著,但仅依靠大学生自发组织这项活动,其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中国。需要借助学校、学院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的号召力和公信力,以多种适当的有效激励手段和引导方式动员、鼓励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爱好者踊跃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成为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持续发展的可靠后盾。二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为了调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对其辛勤付出给予一定回报,应对其有较大贡献的组织者、表现突出的参与者给予适当精神和物质奖励,为此需要校提供一定资金公共管理网络沙龙,以便适当购置一些奖品。

(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网络平台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相应的网络平台,作为承载这一活动的媒体。这需要校协助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取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的理解与协作,得到学院网络管理员的体谅与配合,从而顺利地通过位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站服务器,在学院网页开辟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的空间。同时需要获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学院网络管理员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如网络空间管理、建立相关资料库等,为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人文关怀

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并非是单纯地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其参与者的一种人文关怀。主持人不仅要用生动自然的语言引导、启发参与者发言,还要以友好的态度用艺术性、鼓励性语言评论参与者的发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不仅要做好本质服务工作,还要对发言不积极或发言受到否定的参与者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使其及时获得启发、帮助或安慰。同时,需要校方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学院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给予一定情感投入,如对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参与者在这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温暖,更加热爱和支持这项活动,逐步形成一种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许淳熙.学术沙龙与科学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5(3);

[2]周文斌.提倡学术沙龙[J].光明日报,2004-06-23;

[3]李开复.李开复全集[M].中信出版社,2010-01;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沙龙;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96-01

初中英语开展英语沙龙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兴趣,营造较好的适合学生英语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沙龙活动能够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和调节,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提升。

1.深度拓展学习资源,营造浓郁英语应用氛围

开展英语沙龙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感知英语、运用英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沙龙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学习英语应用机会,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感悟和现实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在沙龙活动中,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英语交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英语活动,通过运用英语广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应用平台,并且创建校园英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补充生活化英语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学生之间交流尽可能的用英语表达,老师给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生听说能力。比如,每一个学生见面时都应该用good afternoon,nice to see you again,也尽可能地开展和运用excuse me, please take these books to my office。thanks a lot,等英语沙龙教育活动,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应用机会,这些活动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可能不习惯,也不能够听懂老师所表达的内容,时间一长,学生不但能够听懂老师要讲的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开际欲望。同时组织学生在课下大胆尝试英语交际怎样,不能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知英语,这样的英语沙龙活动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的欲望,可以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把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营造一个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以作业为纽带,拓展学生英语学习

英语作业不仅让学生能够记住一些单词,学会写作表达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给学生布置体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课外作业,尤其是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沙龙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尝试各种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英语沙龙活动的形式设置课外作业,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在沙龙活动中感知英语,而且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实际上生活中运用英语,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是一些汇报性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性实践作业,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应用中去体悟英语。让学生之间开展沙龙活动灵活对话或者表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把英语的学习应用和表演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运用好英语,而且还可以各显其能,不断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让学生可以搜集一些比较又富有创意的节日贺词,设计成较好的卡片,比如,Happy teaches day,merry Christmas,也可以让学生制作富有个性的通讯录,学习用英语标签,同时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鲜事件或者比较有意义的感兴趣的各种文艺活动引入英语沙龙,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形式的表演。这样,让学生能够很好把综合表演与英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实践中去感知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综合能力。

3.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增强英语沙龙活动效果

开展英语沙龙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再辅之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较好的英语学习交际和应用背景,这样的沙龙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活动更具吸引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好的幻灯片、卡通片,或者将相关的影片引入,引导学生在具体观看影片的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英语沙龙活动,让英语沙龙活动更加精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开展Who is my favourite star?为主题的英语沙龙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运用英语表达自己喜欢的明星,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和交际的需要搜索不同形式的明星图片、影片。比如movie star Jackie Chan ,Zhang Xin yu, Wang Baoqiang等等,通过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展现较为生动直观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调动学生综合感觉,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生活背景进行交流,提供较好的话题,开展英语口语交流,营造较好的英语学氛围。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学生积极地参与相关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在一个较好的语言应用环境,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感知英语,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输入量,为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奠定较好的基础,逐步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这是传统英语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开展英语沙龙活动能够很好地把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训练热情,为学生开辟更好的应用英语舞台,确保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升,减少英语学习的功利性,让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特色化 沙龙式 校本教研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78-01

中国特色社会建设成就辉煌,贵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根据这个原理,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把新课改理念与本校的校情相结合,探索出具有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化教研活动,即沙龙式校本教研。这种教研模式会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教师们通过讨论、争论,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有时可以达成共识,有时虽然存在着分歧,但不同的意见,亦激起其他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里面有许多自己已经想到的,也有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这样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了构建沙龙式校本教研模式,以便教研工作有序、高效地顺利进行,我校做了以下探索。

1 开展培训,建立队伍

为了保证沙龙式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领导始终把对全体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事业心、责任感、成就意识等作为重点来抓。在培养教师方面,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落实培训。我校组织部分行政、教师参加市、区里的校本教研培训,回校后利用每周的校本教研时间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2)依靠骨干。分年段成立教研组,以教研组长为学科带头人。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在会上,每位教研组长就本年段组一月来开展教研活动的得失情况进行交流,相互总结经验,生成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新见解,进而提高教研组长的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学校每期对各教研组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并评出优秀教研组予以奖励。

(3)请教专家。学校邀请了有关专家到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进行沙龙式校本教研的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2 立足校情,开展活动

学校根据各年段组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教学实际的的需要,把这种沙龙式氛围的教研活动又确定了三个主题:即低段为引领式,中段为学习式,高段为主题式。在开学初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人员共同讨论确定符合本年段组的活动计划,其形式主要有理论学习沙龙、问题研究沙龙、课堂教学沙龙等。在理论学习沙龙上,老师们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困惑,疑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理论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研活动中在问题研究沙龙上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题,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比如本学期高段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分数应用题单位“1”的理解》。活动前要求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事先收集本班学生在理解分数应用题单位“1”时所出现的问题并就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行思考,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让每位教师把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沙龙要求教师听课后评析反思,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只唱赞歌不谈缺点,要求评课教师抓住亮点,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案例的积累过程,事实上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3 特色教研,初见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根据校情,创建了特色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们在教学交流中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已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建设了一个团结协作、和谐融洽的教研组团队。教师的身份彻底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旁听者”转变成“参与者”及至“领导者”。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有话说,说真话,有事做,做真事,各抒己见,各尽其才,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一次《中段语文作业布置》的校本教研,在活动前各参与教师积极准备交流材料,在沙龙氛围的交流中,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体会到了被人帮助的愉悦、也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大家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感情。

(2)锻造了一批年富力强、技艺精湛的业务精英。自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来,我校由于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教研新技术,突破了自己的教学瓶颈,使年轻教师更有发展才能的平台和机会,成长迅速。在2010的一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竞赛中,我校利用沙龙氛围的打造和包装,取得较好的成绩。多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由于教师的业务技能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秋,教学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篇8

北京西山脚下,上庄翠湖湿地,有“北京的江南水乡”之称,这里生态结构自然和谐,景色怡人。一批京城文化人在当地农村租了农家院,渐渐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小群落。他们生活的两端,一端是喧嚣的城区,一端是宁静的村庄,他们每周开两小时的私家车进村讨论学问。这是一群物质富足的高知人士。

翠湖的一个特色活动就是每周末的读书沙龙。沙龙一般安排在周六晚上,20多个人围坐在一个农家院里,品着朋友带来的红酒,听主讲人讲一个半小时,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一个小时。聊到酣畅淋漓之后。大家沿着湖边散步回到各自在村中的家。

旅美学者、历史写作者李亚平家不住在上庄,通过朋友介绍成为读书沙龙的常客。他曾经在这里主讲过他的两本书:《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和《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讲的时候不必多解释,你一说,他们就明白。这是一群有很深知识储备的人。”

但更多时候,李亚平仅仅是作为读书沙龙的一个普通参与者,和朋友们讨论着从“老北京的门墩儿”到“果壳中的宇宙”,天文地理、民俗曲艺无所不包的话题,只是不谈“显学”。很多题目与他所研究的领域――历史学,毫不相干,“周末听一场完全不相干、有水平的讲座,能把我从一个星期紧张的写作和思考中释放出来,整个人感觉很放松。”

“文化的沙龙让我精神上时常有喜悦和放松。”李亚平在国内,会接连参加各种各样的沙龙活动,除了上庄的读书沙龙,他还参加过三昧书屋、涵芬楼等书店主办的讲座沙龙、国家级财经知识沙龙、高校组织的学术沙龙、NGO组织的沙龙等等。

北京的民间沙龙相当活跃。除了市民能够在报纸周末版上看到的、面向所有公众的沙龙活动,李亚平所知道的,像上庄这样民间自发的、后来形成规矩的小圈子化沙龙就不下10个。在广东、四川、浙江、贵州、福建等地,不同主题的民间沙龙也很繁盛。不知不觉中,沙龙已经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这种源自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聚会形式,在当下的中国民间渐成风气。

客厅、圈子和俱乐部

人们现在所说的“沙龙”与它的本意有很大差别。Salon,本意指客厅。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被法国人发扬光大。

从15世纪到19世纪,沙龙一直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场所。一干王公贵族、名流学者和艺术家,聚集在名媛贵妇的豪华会客厅中,一边呷着饮料,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那时的沙龙。更像是一件奢侈的社交艺术品。

这种客厅式的经典沙龙来到中国的时间很早。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沙龙在北京,叫做“太太的客厅”,这个客厅的主人就是梁思成的太太林徽因。聚集在这里的人,都是京城知识界最优秀的学者、教授。这班知识分子的聚会,不带功利色彩和无聊成分,只是为了谈文论艺,或者干脆就是为了休息和友谊。

林徽因作为女主人倾倒了许多人。作家萧乾曾回忆说:“林徽因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总是她一个在说。她不是在应酬客人,而是在宣讲,宣讲自己的思想和独特见解,那个女人敢于设堂开讲,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因此许多人或羡慕,或嫉妒,或看不惯,或窃窃私语。”

这样一个女人,难怪梁思成、金岳霖和徐志摩都爱她。

沙龙的第二个兴盛期是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大潮在中国大地涌动,人们热衷于谈论萨特和尼采。不论在大学还是民间,人们都如饥似渴地寻找着思想上的联系与碰撞。文化沙龙可以称得上是那一时期文化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说:“圈子文化在80年代是很自然的事情。那时对大集体生活有一种反叛,但有趣的是,反叛的结果是结成一个个小集体――就是圈子,每个圈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文人都曾对80年代的圈子文化做过满怀深情的回忆。作家朱伟在《作家笔记及其他》中说:80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地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整夜整夜地喝啤酒看电影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从张承志家里走到李陀家里,在李陀家楼下买了西瓜,在路灯下边吃边聊,然后又沿着朝阳门外大街走到东四十条郑万隆家里的时代……

90年代以后,民间自由讨论的风气曾一度衰微,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体制外林林总总的沙龙又复苏并活跃起来。最近这些年,沙龙的主题越来越多样,话题越来越专业。许多学术研究会都成功地实现了沙龙化。

小圈子化的沙龙有的贴着精英标签,通常不会轻易向外界敞开,他们讨论的往往是某类尖端话题。比如北京有一个国家级财经知识沙龙,沙龙中的很多人都是国内赫赫有名的财经专家、经济学家。他们定期聚会,讨论前沿经济问题,有时也会请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和大公司总裁参加。在一位圈内朋友的引荐下,历史学者李亚平曾参与过几次讨论,但当他小心翼翼地提出带其他朋友过来的时候,被婉拒。“他们不希望惹人注目,”李亚平说,“这种沙龙像同人杂志,切磋的意思很重。”

与小圈子化的文化沙龙相比,书店、图书馆举办的讲座沙龙则面向更广阔的公众。尤其是一些民营书店,如三味书屋、风入松书店等举办的讲座沙龙,以其先锋性、专业性和良好的互动性,赢得了大批拥趸。但是,民营书店的讲座沙龙,与图书大厦和图书馆举办的讲座相比,走的仍然是相对小众的路线。

公益指向的主题性沙龙,随着中国NGO组织的大量涌现,也在日益增多。NGO沙龙的议题多集中在妇女、环保、扶贫、流动人口、艾滋病、儿童等领域,举办沙龙多以宣讲理念、争取社会支持为目的。

此外,多元化的生活伴生出了形形的专业沙龙,摄影、艺术、诗歌、文学、汽车、美容、体育、美食,所谓七十二行,行行有沙龙。以共同的经验、兴趣相聚,分享话题、交流心得,沙龙在专业化领域获得了大发展。

当下中国,林林总总的沙龙,作为社会人群的情趣组合,正在温润的社会气候中繁荣生长。“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从简单层面看,表明文化氛围、文化精神的复苏。”李亚平说,“当一个社会进入到安定、平和的状态,知识文化界的圈子和民间的沙龙活动,自然就会多起来。”

沙龙拥趸:迷恋1980年代

“如沐春风。”这就是在沙龙上遭遇牛人之后,李亚平的感受,他曾连续两天去听一个海归学者讲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第一天听了一个半小时,第二天听了9个多小时。“主讲人厉害极了,把那么艰涩的书讲得清晰流畅。那次我受了大教育了。”后来,李亚平在自己的书中,还专门提到过这件事。

对于李亚平来说,参加文化沙龙只是出于一种读书人的生活习惯,“习惯和文化界交往。心灵交流,有时候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他说,“我接触的一些人,都没有特别强的目的。

就是出于一种很自觉的文化诉求,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学问、增加新知。”

而这种“自觉的文化诉求”。在20世纪80年代是必备品,在今天却是奢侈品。

“物质把精神打入了冷宫”。这是评论者刘晨光对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向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转向过程的比喻,“时代把重心放在了经济上,人们对现实利益的渴望替代了对于思想文化的迷恋。”

2006年,一本《八十年代访谈录》掀起了一场“80年代热”,很多从80年代走过的人,以那个时代为一个理想的符号,反思和批判90年代以来的世俗化和市场化。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比较了80年代与今天的上海,他说“那个年代,文化人的公共空间比现在开阔得多,那时大家都充满激情,就像在古希腊城邦那样”。

戴着人文光环的80年代,也让许多年轻人心弛神往。北京劳动关系学院大三学生吴展就是一个这样的80后。他说:“我心中一直对那个年代的中国大学校园向往不已,被那种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启蒙深深震憾。”从大二开始,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拼命地从各个方面搜寻北大以及其他高校、书店的讲座信息”,那种心情,吴展形容为“饥渴”。

去年4月,他在三味书屋听了钱理群先生讲《活着的理由和活法――我最近的思考》。“钱先生的讲座给了我不少灵感。对于这样一位经历丰满的老者,对于经历过建国后的风风雨雨的老者,对于一位在学问上建树不凡的老者,我们这些身处‘后现代’的后生当然要虚心学习。”

从那以后,吴展几乎每周都去三味书屋听讲座。他一口气说出了一连串讲座的名称,陈明讲新儒家,“后面的互动环节,简直叫一个精彩!陈明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雄辩的气势给人不少”,吴蓓讲甘地,仲大军讲“揭开国学新面纱”,余习广讲“”,曹卫东讲“德国启蒙的内在紧张”。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讲儒家文化与现代金融业……

“虽然有些东西我还不一定能当场打包带走,但讲座沙龙这么广阔的讲学范围是能很好地扩展我有限的阅读视野的。也能激起我对陌生领域的好奇和兴趣。”现在。吴展正在准备考研,精力不容分散、但前段时间三味书屋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讲座。他还是去听了。

篇9

一、建言有通道,搭建平台奠基础

今年8月份,该联社在内网建立了“沟通零距离”信息交流平台,作为员工畅所欲言、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的“绿色快速通道”。设专职人员负责接收建议、意见和咨询,集中汇总,由市联社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后,转由各部室予以解答和落实,并将落实结果在市联社内网“沟通零距离”栏目中刊登,建立起了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内部循环运转机制。

该平台坚持鼓励创新、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优化了系统内部舆论环境,受到了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积极响应。平台开通仅2个月,就收到员工来信200余封。同时,“沟通零距离”督办问题的及时有效反馈,初步解决了农信业务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为平台整体协调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沟通面对面,主题沙龙初探索

近日,第一期“沟通零距离”主题沙龙在昌乐和高密举办,来自各行社的近100名优秀大学生员工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交流。围绕本期沙龙活动的主题,大家或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经济热点就农信的市场定位畅谈自己的认识;或结合具体工作对企业柜面服务追求、服务理念等提出建议和应对策略;或针对企业精神、人事管理理念等提出独到见解,活动气氛热烈。参加沙龙活动的员工纷纷表示在思想的碰撞中,开阔了思维,升华了认识,在百家争鸣中实现了自我的提升。

本次沙龙活动的成功举行,是市联社对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的又一个崭新探索,搭建起市联社领导与辖内员工直接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助于增强全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职业归属感,不断强化员工主人翁意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鼓励带动广大员工积极进言献策,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责任感的途径;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农信“智囊团队”,实现了群策群力,用集体的智慧完善了企业管理,为农信的发展注入持久耐力。

三、上下联动,长效机制作保障

主题沙龙并不是一个句号,而是潍坊农信企业管理探索的新征程的开始。为确保沟通平台和主题沙龙所收集的意见、建议能够落到实处,该联社已经建立起信息处理的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机制。在“沟通零距离”信息交流平台的内部循环处理机制流畅运转的基础上,对于员工提出的金点子,创新理念和方法,通过举行主题沙龙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建言员工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的解决问题,并借此发现优秀人才;对事关农信长远发展且仍需深度挖掘的有价值课题,由潍坊市联社政策法规部协调相关业务条线人员及积极建言的优秀员工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后呈报市联社党委,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农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推动力,完整构建起信息处理的外部循环机制。

篇10

追溯 沙龙的前世

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而沙龙就注定会是这场盛宴之中最耀眼的部分。说起沙龙,中国人很自然就会想起美容美发沙龙,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因为沙龙不是美丽的女士来来往往,而是一种文化。

“沙龙”即为法语Salon一词的译音,在法语中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提到欧洲的沙龙,必须提到它们的大力组织者——欧洲的女性贵族们。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在那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

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又译为“朗布伊耶”)。由于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成为当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最有名的沙龙。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繁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此后,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女才子”。

18世纪以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随后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之意,最早的美展则是由路易十四于1667年举办的。尽管法国大革命对沙龙有很大的影响,但沙龙仍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19世纪便是它的鼎盛时期。

延伸 沙龙的今生

人们很容易把圈子跟沙龙无限紧密起来,然而这确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圈子更多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古往今来,除去社会阶级阶层和地位群体外,还有血缘圈、业缘圈、地缘圈、族缘圈等不同的社会圈子。文化大圈可分为演艺圈、音乐圈、文学圈:个性小圈可分为IT圈、时尚圈、爱车圈等等。这些社会圈子,互相交叉重叠,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观点取向。有时候,圈内人和圈外人行为和观念的差异,远比阶层间的差异要大得多。圈子的本质是一种互利性的活动团结关系。

所以说“圈子”这个词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实际上很难找出一个确切的词去翻译。所以,就只好用“圈子”这个意思相近却将欧美的文化内核的词来翻译。在欧美,更加确切的说法应该是阶层。与中国式圈子不同的是,阶层不代表团结。这种互利性圈子文化,是与贵族思想所违背的。这或许也就是沙龙为什么在如今的中国看起来更像是商业活动,这也算是沙龙在中国的一次触礁。

中国人经营在各个圈子之间,忙着从中获取所需。欧美人的圈子,则是在各阶层内部的“人以圈分”。在中国,这种对话早就被文以载道之。而在欧美,文学在一些时候还不如贵族夫人的情书。

标杆 林徽因的大客厅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很早就传到了中国。

上世纪3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搬到北总布胡同四合院后,很快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如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这些人经常在星期六的下午,陆续来到梁家,纵横天下,品茗坐论。其中徐志摩、金岳霖更是与林徽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徐志摩自然不必多说,《人间四月天》便是写给林徽因的。而金岳霖虽然仰慕,但始终未有越界,甚至于终生未娶。

据说,林徽因思维敏捷,擅长提出和捕捉话题,具有超强的亲和力和调动客人情绪的本领,使众学者谈论的话题,既有社会广度,又有学术理论深度,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时间越久,梁家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渐成气候,形成了上世纪30年代北平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关于“太太的客厅”的说法,有萧乾的信为证:“……接到沈先生(指沈从文)的信。大意是说,一位聪明绝顶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我喜得坐立不安,老早就把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擦,羞怯怯随着沈先生跨进了北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关于这个沙龙,还有一段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梁思成夫妇到山西去考察唐代建筑,回京以后才知道友人冰心写了《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林徽因没有泼妇骂街,没有撕破脸皮,只是给冰心送了一坛又香又浓的山西老陈醋,依旧保持着固有的优雅。从此,世人来来往往,两人却再无什么交集。

中国 圈子里的沙龙

在中国,传统的沙龙在林徽因那个年代后便几乎绝迹。中国的土壤并不适合沙龙的存在,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实用主义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交流,哪还用得着找一个贵妇人贡献出自家客厅?沙龙是异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并不完全适合中国。

然而这并不代表沙龙就毫无可用价值,因为这也违背实用主义这杆大旗。如今的沙龙,更多是分化为各种圈子散落在中国人的生活之间。在今天,圈子所给予人们的更多是利益共享、信息交换。大城市里分布着一个个小圈子,人人孤独而功利,小城市本身却是一个大圈子,虽然安全但却保守。也许你很清楚自己属于哪个圈子,也许你对此不愿多作考量,但圈子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它甚至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人在主流或边缘,都无法出离某个圈子。边缘的,有网上曾经著名的关天茶社,北京东部的宋庄,从前的圆明园和树村,乃至一些处于地下状态的音乐人和导演;主流一点的,比如一些经济学家组成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小资一点的,可以去三联文化论坛捧捧场,而北京各路名人圈也都挤得满满当当,影视、IT、传媒、地产、汽车、广告、各大会员俱乐部,还有生活中依赖各种技术建立的圈子比如QQ和MSN、BLOG、BBS,太多太多。

这些都是中国的沙龙,虽说圈子不是沙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圈子就是中国的沙龙。

锵锵视野

窦文涛 欧洲文化没有女人成不了规模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女性,她就是个噱头,全靠着她组局。法国卢瓦河谷有个舍侬索城堡,她曾经是城堡的主人,她叫杜邦夫人。卢梭见到她就深深地爱上了她,说自己见到了法兰西最美的女人。这个杜邦夫人很有意思,女人能干天下事。在欧洲的文化上讲,文化、文明,艺术,没有女人组局,成不了规模。法国著名的百科全书学派的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都是她的座上宾,就常到这城堡。我看她那个厨房,就觉得几百年大摆宴席在里边狂欢。

傅晓田 贵妇人的心理很值得玩味

当时法国的沙龙确实对启蒙运动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就有这样一帮贵夫人,她们在家里就完全是兢兢业业的投入到这个组织沙龙。有的时候她们投入的那种精神让她们的丈夫都感动,我就觉得其实这种心理的话很值得玩味的,你说一个贵夫人在家里边,这叫守妇道还是叫不守妇道,整天就呼朋唤友的找一些男人来跟她聊天。当然中国男人里边也有能容忍的,比如梁思成,主角就是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我会觉得,咱们这个话说到林徽因了,如果说林徽因跟金岳霖没有乱七八糟的事的话,金岳霖这一辈子太亏了。

马家辉 欧洲文化靠情书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