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言警句范文

时间:2023-04-11 14:0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名言警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国名言警句

篇1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5、你爱我们这个国家,苦苦地留恋这个国家……可是这个国家爱你吗?——苦恋

6、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1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1、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3、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1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7、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1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21、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22、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3、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26、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2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31、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32、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33、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3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3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37、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38、祖国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常香玉

3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0、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篇2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效应,提高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激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如下方法。

1.用名言警句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坚持用名言警句来教育学生,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用“书是了解世界的窗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等,教育学生课外阅读是生活的需要。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以激励自己课外阅读的长期性,明确课外阅读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把学生收集到的好的名言警句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这些名言警句潜移默化,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介绍名家成长经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名家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介绍名家的成长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给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少年时期曾过过一段贵族生活,晚年却处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创作小说《红楼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稿。这让学生对这一巨著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生命的意义》时,给学生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书和斗争经历;教学散文诗《海燕》时,介绍《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作者高尔基的成长经历。当然,教师的介绍毕竟有限,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吸收知识快。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扩大阅读,我还开展主题活动,如“我最崇拜的一位作家”、“我最熟悉的一位作家”等,让学生走进作家的心灵深处,感受作家的情怀,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步入文学的殿堂。介绍名家成长的经历,不仅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介绍作品的情节、特色,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或截取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或浓缩作品精华,或剖析作品艺术特色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结合《范进中举》的教学给学生讲《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终前为了两根灯芯而伸出两指头咽不下气的精彩片段,以引起学生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结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我给学生讲解《水浒传》中写人粗鲁的同中求异的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莽,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等,以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还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通过对作品情节或特色的介绍,学生对阅读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而且读起来轻松多了,理解深了。

二、质疑

现在的学生阅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享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但读物品种一方面数量空前繁多,另一方面阅读质量良莠不齐。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明白,成排的书籍里不仅仅藏着前人的智慧和才学,同时也藏着前人的错误和谬论。鲁迅先生曾叹息说:“未成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人。”虽然这是鲁迅先生的自谦之词,但同时可以看出阅读中坚持独立思考何等重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课程标准》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的推荐书目。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做一个积极主动的读者。

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也就是教我们要有怀疑精神。我们无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俯而读,仰而思”,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不仅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更赋予知识以浓烈的个性色彩,使你发现了唯独属于你的真切新鲜的感受。“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这些通俗易懂的名句,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选择性和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勤练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且懂得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之后,为了巩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记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强化训练。

1.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训练。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抽查诗词的背诵或复述著名文学作品中某一精彩片段。当然,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比如,可用一周的时间来专门讲授唐朝的边塞诗人。取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作品各若干,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能选取各诗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鉴赏,其余作为推荐篇目要求学生课外研读。课前三分钟时,可抽查学生对此块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材料的针对性。如果学生当天所记忆的内容与所学的课文有内在的联系,就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比如在讲授《〈指南录〉后序》时,我就先介绍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就预先让学生背了《秋窗风雨夕》,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并利用课前时间要求复述精彩片段,达到以读促学的目的。

2.拟订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很重要。我要求科代表每月初对全班同学的阅读篇目进行登记,并将其公布于“学习园地”。这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其一,教师对学生在“看什么”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利于及时引导。其二,学生可以“知己知彼”,形成一种阅读竞争。可以促进阅读篇目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三,形成一种阅读压力,要求学生不但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保证。为了检查、落实学生的阅读成效,我经常随机提问学生,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一定的意外性。在语文活动课中经常提问和交流读书心得。学生的精彩回答我一一记在“教后记”中,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公布。这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3.设计习题,强化记忆。

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才可能形成动力。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那么学生阅读时就会认真思考。我在暑假之前布置学生看《红楼梦》,就曾专门设计了一些题目,用提纲的形式发给学生完成。如把“三春”的容貌摘录出来,让学生分辨各是哪个人物;把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写出来,让学生对出宝钗金锁上的字。《红楼梦》中的一些诗词也是值得一记,就让学生填出佳句。

四、活用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教育。因此,阅读课还应引导学生做一件事:学做一个大写的“人”。

1.在日常生活中,领悟运用阅读所得。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做个人”,“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处理日常事物时,应善于应用课外阅读中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明礼之举进行教育。如学生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老师可以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引导学生“制怒”;对于那些没有进取心的同学可以用“你行我也行”及“我要赢”等名言予以激励。还可以针对某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如针对“打人、敲诈”现象,让学生思考“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利用阅读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经常留意网络和报纸杂志上一些相关题材的作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阅读或者朗诵。如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就职演说中有一句“美国人民慷慨、强大……”当我请一位同学朗诵时,他故意念成“中国人民慷慨、强大……”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讨论当前中美两国的关系、国民素质的差异、国家综合国力的对比,虽然得出的结论不太统一,但学生显然受到激励。他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一句空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3.带领学生走一段“文化苦旅”。

篇3

1 以善引领,尚善立人——构建至善的精神文化

一所誉满社会的名校是靠精神站立的。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充满力量,深入骨髓。这种精神是一种“教育场”和“文化场”,是学校的“精、气、神”。它赋予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是学校群体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动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追求,学校把“创至善特色文化,圆师生至善梦想”作为办学目标,致力打造特色至善校园文化,开展一系列“至善”文化活动,引领师生由善出发,从善而行,乐于为善,臻于至善。

如学校坚持“以善育人、育人为善”的教育理念,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位教职员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挖掘教职员工潜在的能力,并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强化人际沟通的效能,关注教职工的发展,突出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校成员的工作满足感,维护其身心健康。在工作中我们要求教职工常怀慈善之心,善待、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老师关注学生校园的生活、精神生活,让学生快乐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时刻保持善心,善言、善行,最终成为志趣高雅、举止文雅、个性突出的“谦谦君子”、“谦谦淑女”。

学校以“知止至善”为校训,要求学生求知学习,知德识道,知书达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万事万物的内在自然规律,遵道循德,顺应事理,无私欲邪识。在明理之后,心中礼德光明,不越礼逾规,事事严于律己,循规蹈矩,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规范在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止住自己的私心贪欲,使自己的心身达到至善境界。学校以“至善”二字勉励师生追求人格、学识和谐统一的完美的境界。尽管“至善”的境界并不容易达到,可追求至善却能够成为全校师生不变的方向,共同的信念,践行“至善”理念已经成为圆玄师生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2 以善育人,育人为善——构建至善特色课程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不断地强化课程意识,不断地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努力建设至善特色课程,推动学校的发展。

2.1 德育课程校本化。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按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需要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从古代经典著作《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古诗词精选》等书中,精选了通俗、易懂的具有时代传承价值的、趋人向善的格言、诗句,以及经典的外国名言警句,编写了《本善本色 》中年级、高年级德育校本课程。

中年级的校本课程由七大专题组成,分别是“知礼也至善”、“敏学求至善”、“勤劳以至善”、“修身以立德”、“志当存高远”、“日求行一善”、“至善则至美”。高年级的校本课程也由七大专题组成,分别是:“寻美寻善篇”、“勤学至善篇”、“惜时如金篇”、“爱心传递篇”、“海内存知己”、“志存高远篇”、“铁肩担道义”。在几大板块在学习中,孩子们接受道德的锤炼和洗礼,他们追“善”于源、深挖“善”根,存“善”于心。

2.2 活动课程常规化。学校坚持以“善心、善言、善行”为主要内容,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为活动对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2.2.1 至善养成教育。学校开展“好习惯成就至善人生”的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孩子诵读“圆玄学子善行歌”、《弟子规》、《三字经》等,学习《善行评比方案》,开展卫生、纪律、学习等各方面的评比活动。学校还开展“和善小达人”、“善行小达人”、“善学小达人”、“仪表小达人”、“快乐小达人”、“环保小达人”、“向善小天使”等评选活动,在活动中习善扬善,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2.2.2 礼仪教育。学校从善心、善言、善行这个行动纲要出发,把“关心、孝心、自律、尽责、尊重、谦让”定为礼仪教育的核心,并成为一切礼仪行动的灵魂。如校园礼仪重点突出“关心、谦让”,提出把关心带进校园;家庭礼仪突出“孝心、尊重”,提出把孝顺带回家中;社会礼仪强调“自律、尽责”等,提出把善心带向社会。学校开展“至善美仪”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不学礼,无以立’——知礼教育”、“爱文明,我向善”、“文明礼仪见‘善’影”、“微笑之星”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接受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成为对个体价值的唤醒,引导孩子生命不断至善的过程。

2.2.3 爱心活动。近几年,我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如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附近的社区义务劳动,到儿童福利院慰问孤儿,为灾区人们捐款,为贫困孩子捐赠衣物等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一路收获阳光与爱心。

2.2.4 环保教育。学校坚持开展绿色教育主题活动,为孩子们提供绿色教育体验的舞台和场所。如“我和小树同成长”、“我为大地添绿衣”——亲子植树活动、“手拉手地球村”——旧报换新报活动、“花都污水调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此外,学校还不断加强安全、心理健康、法制、诚信、爱国等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正直、善良、文明、诚信等品质的养成。

2.3 发展性课程特色化。

2.3.1 书香节。每年一次的全校性书香节上,“方寸世界蕴书情”书签制作、“知识交换,快乐无限”好书换着看、“我与好书共成长”主题班会、“名家名篇诵读会”、“我爱我家、好书上架”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培养向书本探求真知的态度,让师生成为“求真、向善、向美”的人。

2.3.2 至善文化节。学校把每年12月定为“至善文化节”,广泛开展校园儿童文化活动,内容包括体育、科技、艺术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至善文化节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受到极好的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

2.3.3 项目课程。学校的项目课程有剪纸、国画、棒球、乒乓球、摄影、油棒画、舞蹈、古筝等20多项。丰富多彩的项目课程,为学校增添了活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2.3.4 实践课程。学校充分挖掘至善教育资源,致力推进粤港交流,与香港陈吕重德纪念学校、香港圆玄学院石围角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定期开展网上游戏专题研习(学习村庄)、两地的专题研讨、学习体验夏令营等活动,组建“至善”文化考察团,定期到广东圆玄道观、香港圆玄学院开展文化考察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产生日行一善,一心向善的意向,为师生构建了一个多元、互动的至善教育的平台。

2.4 环境课程生态化。

2.4.1 兴建“至善特色文化”景观实践场。如:“至善堂”、“展善厅”、“至善大讲堂”、“书香园”等,探索并升华至善文化教育的物化成果。

2.4.2 建设至善特色班级。学校制定了创建特色班级的实施方案,各班针对自身班级的特点,确立了特色班级的名称,全校每个教学班按各自的特色,构建风格独特的班文化,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总体目标、口号、班风、班训,创作班歌,布置班级文化特色墙,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触动心灵,怡养性情。

2.4.3 开办至善大讲堂。学校定期开办“至善大讲堂”。至善大讲堂实行每周一主题,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讲师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力求在全校推行“上善若水,至善求真;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精神理念。

3 精艺善导、严谨善教——构建至善的本色课堂

我们的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创设和谐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构建,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让学科回归本色,让每一门学科都能上出这门课的原汁原味。我们的课堂强调“四实”:真实、平实、扎实、丰实。真实: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平实:关注常态设计,不修饰、不摆设,具有普遍性。扎实:关注知识能力的理解掌握与培养,具有基础性。丰实:关注教学相长,具有生成性。

本色课堂的教学架构要思路清晰,简明扼要,在教学中我们深入研究本色课堂的性质、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本色课堂的总体架构:第一步:“激情引趣”——想学。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第二步:“开源导流”——可学。开启学生已有知识仓库的“大门”,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巧妙地设计问题,由“已知”引向“未知”,让学生“可学”。第三步:“自主探究”——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与自学能力,让学生习惯于“自学”。第四步:“交流合作”——互学。先交流,后合作,多向互动,优化组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从课堂环境中汲取各自所需的各种“养分”,促进自己不断成长,让学生“互学”。第五步:“求知悟法”——会学。开启学生学习的“窍门”,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获取新知,悟出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会学”。第六步:“拓展升华”——乐学。承前启后,自我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造能力”,让学生“乐学”。

在探求本色课堂的实践历程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本色课堂风貌,课堂常常有师生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有因会意而发出的笑声,有因领悟而闪光的眼睛,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激励,乐也融融,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4 慈怀善道,以善导善——打造至善教师团队

培养至善学生,需先提升教师底蕴,塑造至善教师形象,学校以“顺势而为”的工作理念,精心打造一支善学、善思、善做的,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至善教师团队。

4.1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和《教师20项修炼》,并向教师提出在工作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每年开展一次“师德教育月”,每学期为教师购买教育类书籍,如《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新主人翁精神》、《优秀班主任教育艺术66例》等,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还制定了《圆小至善教师公约》,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4.2 积淀教师文化底蕴。学校鼓励教师不断学习,通过读《于丹心得》,背诵《弟子规》、《道德经》、《大学》等经典中的名言,观看百家讲坛中的国学栏目等形式,与圣人同行,系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国学深厚的文化精神陶冶性情,提高心智,净化心灵,从而让自身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

4.3 拓展校本培训的空间,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教师主题学习会、青年教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