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名言警句范文

时间:2023-03-26 16:5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鲁迅名言警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鲁迅名言警句

篇1

2、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篇2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而又急切渴求寻根刨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境界。名言警句往往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新课作用较大。如我在教学粤教版必修五《哈姆莱特》(节选)这一课时,我就引用英国的谚语“宁可不要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直接导入,以激起学生对莎翁的敬仰之情。粤教版必修二《冰心:巴金这个人……》一课,讲述的冰心与巴金的世纪友情,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鲁迅先生说过,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高尔基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好,我们今天来一起见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冰心与巴金这两位文学巨匠最真诚、最纯洁的友谊吧!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用时不足30秒,但吸引学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提炼主题,教育学生

有些名言警句本身就是课本内容演绎、归纳、解释、论证的结果,当然可以作为相关内容的主题,并且这种概括、总结自然有力,言简意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懂得文章内容,感悟人生哲理。比如,我在与学生一起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渐》时,结尾有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名言“一粒沙里出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恒。”这一名言本身就是课文中心的概括和深化。我抓住时机,教育孩子们:作为象征主义的先驱,威廉・布莱克以这句名言给后来者竖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传统的理解认为:他表达了短暂与永恒,局限与无限的相对意义。感叹了短暂的内在永恒性,又同样感叹永恒的脆弱。它使我们想起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爱情。使我们想起我们所遇到的一切。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我们短暂的生命却蕴含着永恒的意义。你我他――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属于这个世界的精彩!

3、调节情绪,活跃气氛

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因为名句琅琅上口,简约有力,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气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事托付给她时,课文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教师不妨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利用学生熟悉的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来制造快乐、轻松、幽默的气氛。“女人定了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抗日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学生会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就会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教师如果有意在教学时将一些学生易于辨析的东西错位,然后反戈一击,同样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利于学生理解。

4、旁征博引,增强效果

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内涵。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但这种发挥不能是“天马行空、漫无目的”跟着感觉走,而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有机渗透,即打破课内课外内容的局限,抛弃局限于教材的保守做法。为了证明一个理论或观点,教师可以旁征博引,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丰富了学识、陶冶了学生的心灵。如讲夸张手法,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同学们都能体会到,任何人的头发都不可能长到三千丈,诗人这样写明显言过其实,目的在于把政治失意而产生的“愁”借助夸张手法表现出来,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效果。

篇3

一、让文题包含亮点如今,话题作文盛行,对题目的写作要求一般是“自拟题目”。我们可采用下列方法使文题有亮点。首先,拟一个富有文采的题目,使读者一见钟情,深深地被吸引住。可套用歌名,例如《好人一生平安》、《让世界充满爱》、《我是一片云》;引用名言,例如《知识就是力量》、《风雨过后有彩虹》;运用修辞格,例如《小河,你告诉我》、《那年夏天没有错》、《都是“非典”惹的祸》等。这些文题较有文采,能够吸引读者。

二、让语言充满亮点

作文的内容确定好之后,就要靠语言来表现。妙语连珠,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要让自己的作文生动、活泼,就应该多在语言上营造亮点。

1.运用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经常运用的描写方式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外貌描写等。文章中如果大量运用动作描写,可通过一系列动词,把要写的事情的经过具体、详尽、真实地再现出来。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冬天百草园捕鸟乐趣的那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根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扫”、“露”、“系”、“牵”、“看”、“啄”、“走”、“拉”、“罩”这几个动词,把捕鸟的经过真实地呈现出来,使人仿佛看见大雪天,在一个荒园里,有两个少年扫开一块雪,支起竹筛在小心翼翼地捕鸟。此外,我们还应注重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其他描写方法,这方面的例子有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鲁迅的《孔乙己》等。

2.引用歌词、名言警句、歇后语、广告、标语、对联等。如歌词:快乐着你的快乐,忧伤着你的忧伤;风雨过后见彩虹。名言警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定: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电线杆上挂鸡毛掸子――胆(掸)子真大。另外恰当运用新出现的词汇,如下岗、克隆、信息高速公路、入世、电子汇兑、平台、黑客等,可使文章充满时代气息,为文章增色。

3.巧用修辞手法。在初中,我们学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它可使语言形象生动,亲切感人。如:“创新,是喷涌而出的漱玉灵泉;创新,是阳光冲破乌云时一泻而下的一地赤金;创新,是心情郁闷时的豁然开朗;创新,是秋天枝头上挂着的红艳艳的硕果;创新,是通向成功的那座桥梁;创新,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灵感。”这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描写了创新带给人们的巨大惊喜和收获。如描写冬景:在一片空荡的原野上,树木孤独无助地站着,他寂寞、屈辱。这段话中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成为文章的亮点。

4.活用句式。为了使文章富于变化,不呆板、不单调,可灵活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倒装句等,还要尽量用短句。如:在金黄的麦田中,父亲挥镰割麦,他,汗流满面也顾不上擦,也不去地边的柳树下歇息,只是一味地,拼力地,面朝黄土,背朝蓝天地,整日地,挥镰割麦。

三、让形式拥有亮点

作文可采用日记体、书信体、对话体,使形式别具一格。在作文时可采用日记的形式,写出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也可采用书信的形式,人称的变换可让人觉得你的作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分外亲切;还可采用对话体,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突出中心。如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大量运用了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如:过了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看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这段对话把英子早上起来迟了,不想去上学,妈妈犹豫不决,爸爸硬逼英子去上学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此外,还有童话、寓言、小说等形式,大家在写作时要根据作文内容的需要慎重选择。

篇4

“人靠衣装马靠鞍!”要想让议论文语言“美”起来,就要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而修辞是给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有了它,议论文的语言就可以做到形象美、文采美、气势美、波澜美。

一、巧用比喻,增强议论的形象美

先看几句比喻说理。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讲到,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3.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第1句采用比喻和对比,把交友之道说得深入浅出;第2句的三个比喻形象地诠释了的伟大意义;第3句巧用比喻,谦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地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比喻能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深奥道理浅显化。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词、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唤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欣赏中考满分作文《驾思想的野马,创美好明天》的精彩片段:

当我们驾马启程时,我们不应该朝秦暮楚,忧心忡忡,而需要跨上一匹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野马,去创造人类幸福的明天。野马蹄疾,飞越天堑,此刻,我们会想起曹雪芹十易其稿,写就《红楼梦》;苏轼数载寒窗,苦守赤壁,吟唱《赤壁赋》;李时珍清贫乐道,留下《本草纲目》……

标题精彩,用“思想的野马”来比喻思想创新,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野马”来比喻创新要一心一意,形象而生动。

二、巧用引用,增强语言的文采美

引用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也叫道理论证,有人也叫“引证法”。议论文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等哲理性的语句来说理,不仅言简意赅,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还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引用古诗名句,增加文采美。古诗是语言中的钻石,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恰当地运用古诗名句,不但能使文章增色,给语言添采,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论证力量。如:

谈“立志”,可用“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论立志要高远,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论证立志要有恒心与毅力,可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谈“勤奋”,可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论勤奋须早,可用“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缓”;论学习要有恒心,可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引证加对比论证,说服力强。

谈“爱国”,可用“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谈亲情,可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诗句在增加文采、厚实文章底蕴的同时,无不增强了论证力量。

再看中考满分作文《我欣赏这样的幸福》的片段: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去用心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幸福。

这段文字,既直接引用古诗,也巧妙化用古诗,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小桥流水”等,如此,使文章语言诗意化,具有灵动美,同样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章的哲理美。名言警句是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它浓缩了前人的经验,饱含哲理,是语言中的钻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恰当引用名言警句,也能增加文章底蕴,提升文章境界。如:

谈“追求”,可用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可用莉莱的“赢得好射手的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追求的目标”,还可用莱辛“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

谈“积累”,可用列宁“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积累起”,可用贝多芬“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它的积累之工”,还可用罗丹的“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积累的工夫”……

养成平常收集名言警句的习惯并不难,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积累古诗,还是积累名言,要学以致用。请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的,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感悟到她。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一则名言含蓄,富有哲理,引人玩味;罗丹的名言通俗易懂。两则名言相得益彰,巧妙引出话题。

3.引用谚语,增强文章的趣味美。谚语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它言简意赅,恰当引用,可使语言妙趣横生。赵树理、老舍等老一辈作家议论时,谚语均随手拈来,而且恰到好处。更是使用谚语的高手,在《反对党八股》、《反对自由主义》中,就大量引用了谚语、歇后语,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瘪三”、“蹩脚”……谚语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说理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

三、巧用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美

排比可增加文章气势,强化文章情感。排比议论说理,既可以增大信息量,使文章行文紧凑,又可以增加说理的气势。培根《谈读书》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你在诗意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中考满分作文不乏佳作。请看满分作文《告别=新的开始》的精彩片段:

当爱迪生离开关心他的母亲到各地去找工作时,这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爱迪生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盖茨离开故乡西雅图去到其他地方建立微软公司时,这与他故乡的告别意味着他创业的一个新的开始;当鲁迅放弃医学回国开始他的写作生涯时,这与他的恩师藤野先生的告别就意味着他人生旅途的又一个开始。由此可见,告别旧的事物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事物的开始,所以,告别并不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

排比句形象地诠释了告别的含义,富有气势和力量,有力地支持了论点“告别=新的开始”。

四、妙用问句,增设文章的波澜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小说行文的展开要有波澜,同理,议论文的行文也要富于变化。恰当采用设问和反问,是增加议论文行文波澜的有效方法。

1.巧用设问。议论文行文,要避免平铺直叙,可采用设问,既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引发读者的兴趣,也使文章富于变化,呈现波澜美。请欣赏中考满分作文《告别――一种胆魄》的开头:

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他会孤独?不,他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告别――一种胆魄”,观点新颖,独树一帜,敢发人之未发。开头的三个反问排比句,意在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思考,语言富有诗意而又气势不凡。

2.巧用反问。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反问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不容置疑。议论文巧用反问,能增强说理的气势。请看中考满分作文《教育方式要多样》的精彩片段:

篇5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唐·刘禹锡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6、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7、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0、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2、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14、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

15、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16、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汉朝经学家

17、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战国哲学家 教育家

篇6

一、做摘抄

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名言。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非常集中,值得摘抄。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同一主题的名言。如学习《理想》,有“理想”的名言5则。学习《我的信念》后,摘抄有关信念的名言。

可以摘抄同一作家的哲言。如学习《人生寓言》,我建议学生选择周国平的哲理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生活中的语言。广告词、标语、对联、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感悟、商店匾额、宣传语、报纸刊物、互联网语言、鲜活的口语、不规范的现象等。

可以摘抄名篇名文。比如,名著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二、写心得

学完《论语十则》,可要求学生对感悟最深的一两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启示。或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体会。有的学生在摘抄了“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这一句后,写道:我知道了中年闰土遇到鲁迅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摇头”,像个木偶似的。闰土是真实的,他是苦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闰土再说什么,我感受到了闰土心里的苦,苦得不再有言语。在沉默中我倾听着他的灵魂。

三、写批注

每篇文章我都力图找到几个点,让学生写批注。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结尾写上批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也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首尾呼应,写出了自己受到紫藤萝精神的鼓舞。另外一些精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第二到六段我就着重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了批注。学生抓住了修辞、准确生动精妙的形容词、动词、叠词等角度做批注,收效显著。

对文章内容相对较长的我就让学生做提纲。比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通过做拟提纲的学习笔记,学生很快知道的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同时明白本文由事及理的逻辑层次。

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和《紫藤萝瀑布》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命题写作。有的写到了梅花,有的写了竹子,有的写的铺路石,并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

四、评注读书笔记

这是我采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在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质疑。对周国平名句“心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热闹对于他的确都成了无关紧要之物”,一学生对此做了这样的评注:这一句不正好是居里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一个佐证吗?

做读书笔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首先,读书笔记能帮助消化知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比较难懂的文章不容易消化,读书笔记就是消化酶。读名著《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写几百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或简评、或写推荐词。还可以把这些简评分享在微博上,跟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其次,做读书笔记具有健脑功能。人的脑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综合组成的。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智力的发展。

做读书笔记对锻炼和培养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仅凭大脑记住学过的所有知识。要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动手”不仅会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然后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篇7

1.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席慕蓉

2.真正的友谊,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有距离,才会有尊重;有尊重,友谊才会天长地久。——尤今

3.自制的友谊要比买来的友谊更持久。——里根

4.像橡树般一寸寸成长起来的友情,要比像瓜蔓般突然蹿起来的友情更为可靠。——夏洛蒂·勃朗特

5.友谊在别的事情上都是可靠的,在恋爱的事情上却不能信托;所以恋人们都是用他自己的唇舌。谁生着,让他自己去传达情愫吧,总不要请别人代劳;因为美貌是一个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忠诚是会在热情里溶解的。——莎士比亚

6.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允许有统治者,友谊喜欢平等。——冈察各夫

7.不速之客只在告辞以后才最受欢迎。——莎士比亚

8.显示出对别人的欢乐不屑一顾的样子,那是侮辱了别人。——玛格丽特·尤瑟娜尔

9.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他自己的缺陷。——拉罗什富科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巴尔扎克

10.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契诃夫

11.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

12.不要从你自己的袋里掏出勋章借给你的朋友,这是侮辱他的。——泰戈尔

13.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一个人如果抛弃他忠实的朋友,就等于抛弃他最珍贵的生命。——索福克勒斯

14.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只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斯特林堡

15.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瓦鲁瓦尔

16.心地善良的人,富于幻想的人比冷酷残忍的人更容易聚合。——约翰逊

17.既然我们都是凡人,就不如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得太深。——欧里庇德斯友谊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求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莫罗阿

18.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贝多芬

19.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威·莫里斯

20.友谊,那心灵的神秘的结合者!生活的美化者,社会的巩固者!——罗伯特·布拉亥

21.怯懦的朋友在叛离之后,会成为最凶残的仇敌。——埃·斯宾塞

22.只有宽广而聪慧的心灵始终能发现友爱之情。——海涅挑选朋友要慎重,更换朋友要更慎重。——富兰克林

23.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24.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

友善的名言警句

1:朋友老的好

2: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3:喜欢社会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埃德蒙·伯克)

4: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可贵的。——高尔基

5:一个没有好朋友,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苏联)

6:英雄见了英雄爱,虎豹见虎豹欢

7: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马克思

8:患难之中的友谊,能够使患难舒缓。——莎士比亚

9: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篇8

1、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

2、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已要厚,责人要薄

3、欲成方圆,规矩必严

4、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6、宠是害,严是爱

7、宽猛相济,恩威并重

8、家不严招贼,人不严招险

9、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

10、宽而栗,严而温——淮南子

11、责人要宽,责已要严

12、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13、宽宥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

14、爱之深,责之严——法国

15、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16、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17、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18、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伯克

19、教不严,师之隋

20、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

21、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22、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23、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24、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25、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26、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贝尔奈

27、刻苦自己,厚待别人

28、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29、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30、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31、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 持其个性——叔本华

32、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33、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34、训你是爱你,宠你是害你

35、严是爱,松是害,不闻不问要变坏

36、宽猛相济能成事()

篇9

一、师生都要增强写作意识

在平常写作中学生不积极参与,每当老师布置写作文时,就胡编滥造,敷衍了事,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为此,教师首先就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整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成功意识,增强努力求新的信念。作文教学中,学生才是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潜力。要引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写作思想意识,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

罗丹曾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细心观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功利目的的善,自由创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就要培养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亲人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的崇高的品德,林希在《石缝间的生命》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要从身边庸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人、事、物、现象中观察到的结果和感受及时写成 观察笔记。

三、教会学生学会学会思考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让学生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神秘,要能让学生感动于社会中的人事物 ,从而激荡其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体现到美,思考到美,养成良好道德思维习惯。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观深入认识,对生活意义崇高理解。由“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感受到生命短暂,从而悟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真谛的意义。

四、要指导学生如何积累

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他们生活阅历浅,生活空间狭窄,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乏味、无趣,生活的积累太少。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才能感知文学艺术魅力和写作的乐趣。

1.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要善于从书本汲取写作素材。古今中外书本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其中优秀人物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名言警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从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培养正确价值观、崇高人生观,健康学习观,从中外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中汲取学习的素材,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程门立雪”感悟尊师,从“凿壁偷光”学到刻苦求学,从“卧薪尝胆”品味励精图治,从“破釜沉舟”领悟勇于拼搏。从唐宋诗词中品味民族文化精魂,从名言警句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鼓励学生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悟出道理。并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的作好读书笔记,从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从日常生活汲取

生活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教师要从学生思想上进行引导,让他们从“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 友情亲情,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正如叶老(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要能从庸常的生活中提取不同寻常的价值,从一滴水中看到世界,从一朵花中品味芳醇。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感知真切生活,品味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汲取生活中有用素材,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3.学会整合

篇10

王荣生教授从教学的角度,把选文分为四类,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这四类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课文”,定篇即是。定篇的社会价值本身就是教学价值,反过来说也成立,总之这篇文章(作品)的教学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作品本身。另一类是“用课文教”,例文、样本和用件即是,其教学内容不在文章本身,而是这篇文章所承载的“语文知识”。那么,从《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体来看,兼而有之。从内容权重来说,以“定篇”教学为主体应更为合理。

一、从传记的相关背景知识入手,开启阅读的窗口。

作为一门选修课,应当使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语文素养有所提高。选修课侧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读为主,教师主要起导读作用。从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选收的传主来看,共收录了中外杰出人物的传记,包括杜甫、鲁迅、、贝多芬、达尔文、马克思、沈从文、杨振宁、蒙哥马利、比尔·盖茨,其中前6篇为精读,第7、8两篇为略读,第9、10篇为课外阅读,选收的传主有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音乐家、革命家等,选文的标准是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够激励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囿于学生阅读经验,他们可能有所接触,但传记是对传主一生的事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浓缩,且大多为节选或片断式的叙述;同时,产生了“空白”,给学生带来阅读障碍,如贝多芬、达尔文、马克思、沈从文,教师可通过“注释性背景知识”素材的引入,讲解传主的生平事迹的轮廓,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作者的原意,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技艺和意蕴,从而突破盲点,实现教学目标。而对相对熟悉的传主,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作品,如学习《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鲁迅作品,谈谈对鲁迅的印象(包括思想、人格等),在传记阅读中“印证”和进一步丰富自己原来的阅读感受。

二、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入手,构建阅读的桥梁。

人物传记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精神,呈现的是基本的事实。因此,让学生从信息的筛选和处理中获取基本的事实,并从事实中感受传主的真性情。如《“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中的“长安十年”的困顿,“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青少年的生活;《扼住命运的咽喉》中贝多芬一生最重要的一些事情,几个创作阶段和代表作。这些基本事件支撑起了传记的框架,起到了“立人”的效果。

细节描写是传记作品生动性的主要表现,从典型细节入手,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如《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一文中,作者的想象和细腻传神的细节,使得达尔文的形象更加饱满。在《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中,作者以细腻感觉捕捉传主的日常生活化细节,随意点染,就把鲁迅写活了,展现了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

阅读传记文学,价值取向应是根本。无论是作者对传主的感受和评价或传主自身所流露出思想感情,都应是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唯如此,才能体会传记主人公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如《扼住命运的咽喉》中罗曼·罗兰对贝多芬的崇拜和理解;《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中,作者对马克思人格力量的赞美;《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所流露出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念与水一样的生命态度。这些价值取向有的由作者直接作出判断,有的蕴藏在叙述话语的字里行间,可通过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加以体会。

三、从引用资料和旁批仿写入手,实现阅读的期待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传主的思想,可以充分利用或补充相关的评价资料,同时注重搜集传主的一些名言警句,如:鲁迅名言、马克思名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于选文较长,加之学生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有限,对文本的拓展有限。为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取一些精彩的或感兴趣的片段,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或能扣住最能反映传主人生经历的关键词,如鲁迅的深刻、平和;杜甫的“忧国忧民”;沈从文的“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达尔文的“恒心”;让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