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14 16:0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席慕容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假如,有一天
我终于能将你忘记
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
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将你一笔抹去
——席慕容《错误》
2.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
——席慕容《古乐府》
3.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容《无怨的青春》
4.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的。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现在,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道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席慕容《莲的心事》
5.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席慕容《古相思曲》
6.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席慕容《抉择》
7.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
——席慕容《邂逅》
8.
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
却没料到回首之时
年轻的你从未稍离
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
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曰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
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必得忧伤
——席慕容《回首》
9.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席慕容《千年的愿望》
10.
那女子涉江采下芙蓉
也不过是昨曰的事
而江上千载的白云
也不过只留下了
几首佚名的诗
那么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也不过
恍如一梦
——席慕容《悟》
11.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在这时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结局尚未来临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席慕容《暮歌》
12.
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谁停留。
所以,我把我的爱情和忧伤挂在墙上展览,
并且出售
——席慕容《画展》
13.
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
海已经漫上来了
漫过我生命的沙滩
而又退得那样急
把青春一卷而去
把青春一卷而去
洒下满天的星斗
山依旧树依旧
我脚下已不是昨曰的水流
风清云淡
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
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
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
——席慕容《月桂树的愿望》
14.
其实也没有什么
好担心的
我答应你雾散尽之后
我就启程
穿过种满了新茶与相思的
山径之后我知道
前路将经由芒草萋萋的坡壁
直向峰顶就像我知道
生命必须由丰美走向凋零
所以如果我在这多雾的转角
稍稍迟疑或者偶尔写些
有关爱恋的诗句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
我已经答应了你只等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信息化技术;管控系统
由于土木工程的开发运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复杂性,倘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操作上的失误,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安全,而土木工程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其主要是指在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通过综合利用多种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系统,直接进行相关处理业务的操作、施工技术与工艺的优化控制、商务贸易信息的管理等活动事项,从整体上对土木工程的运作加以规范、约束、完善,进而提高各岗位工作的有效性、专业性,以此实现项目开发的优质、高效。
一、有机结合经济事务、因素的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在不断扩大投资、设计规模的同时,也相应增添了大量的信息服务,以至于人才招聘、方案优选、项目招标等经济事务、常规业务的工作量持续加大。对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既有计算机程序、软件,以三维模拟、数据对比等方式来完成对施工方案、设计图纸、合作方案等书面技术材料的过滤、优选,以此提高建设企业的决策水平;对于各项采购业务与招投标活动,可利用邮件、QQ、MSN等通讯工具,直接与广大供应厂家联系、沟通,并借由电子贸易平台、网上支付系统来完成采购、打款等业务操作,并有效避免、克服了以往项目招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其不仅显著提高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同时也实现了招投标的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更为市场行为与操作的监管、规范打下了良好基础。总体而言,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与土木工程的融合,有助于降低、节约项目的运行成本,让建设企业在更宽广、健康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发展。
二、有机结合设计、施工任务的信息技术控制系统
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包含:通信技术、计算机程序、信息处理软件、功能模块等多项内容。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工程设计师可直接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图纸设计,在三维模型技术、多功能应用软件以及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可在同一模块平台上同时完成多位设计师的业务操作,彻底打破了传统创作、设计工作的岗位轮换式,利用集成化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传递、交互环节,不仅显著提升了设计活动的效率,同时在系统中录入相关的技术信息、数据并设定限制性标准,能够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艺术性的前提下,保证设计内容的专业性、可靠性、可行性,将以往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空间,让设计师将更多的精力、时间投放于设计方案的优化上,逐步提高设计水平。
三、有机结合土木工程、业务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的应用了信息化技术,而若要有效融合实际的业务活动、处理操作与具体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系统,就必须设计、制定具体的标准、规范、程序,由此才能对各个岗位人员加以指导、规范、约束。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由于具体项目的开发涉及多个单位、部门,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关键环节不仅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同时随着开发进度的推进,也将生成大量的信息、数据,从而就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集成全部的事项、资源以及信息,通过制定、修编相应的标准、制度,从整体上形成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对此,在实际建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时,建设企业可通过计算机上对简单操作来统计、分析土木工程及行业内部的有关情况,在实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变化的同时,及时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技术方案、战略规划,并在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加以监控、分析,保证项目的运作向着预定的目标、方向前进,有效规避了各种风险、隐患,从根本上提高土木工程的建设效率、效益。目前,在国际上较为流程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有:国际软件巨头Microsoft研制、开发的中小型工程管理软件;美国FrimaveraSystems研制、开发的P3、INS软件等。建设企业在引进、应用这些管理软件时,可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情况以及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但均离不开以下集中功能:
1.土木工程的的分析、控制与优化。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
2.工程方案、计划的制定与确定。在土木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或是基本确定中标单位以后,通常需要严格依据项目的合同条件,由承包单位负责编制合理、完善、系统、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进度计划,从整体上深入剖析土木工程的运作模式及方法、内容,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各项方案、计划的编制提供不同的编辑软件,同时借由数据库、分析决策模块,能够对全部开发活动的执行作出精确的规划与时间安排,并有机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行业市场上的动态信息,对项目施工所需的投资经费、劳动力、物资、设计等事项进行分析、比对,最后从中找出关键环节、任务,具体安排、确定与之相应的物力、工期、机具、人力等资源。
3.土木项目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控。对于土建工程项目的开发运作,可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共享、信息交互、分析决策等多项功能,对工程实际的进度进行动态监控与管理,其主要是由于项目的各级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确定整体的目标、标准、计划,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以及时收集、实时记录、连续存储的方式来完成对各项影响因素、进度情况的分析、处理,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进度与情况,同时借由各种数据、资料的支持,可及时调整、改进相关的技术、工艺以及计划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各项监督、管理以及常规业务的效率、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调整、改进、优化项目自身的设计、方案、技术、工艺等基础要素,从整体上对工程的开发活动加以协调、控制,不断提高设计、施工水平,进而促进建设企业与项目本身的长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专业理论、经验以及操作技巧作为支持,企业应加强重视对各岗位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以保证各项技术的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敏,任红林. 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
[2] 朱传明.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7) .
[3] 徐正华, 庞军伟.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10) .
篇3
关键词:手机电视;手机电视节目;电视节目内容;内容分析
1.引言
对于手机电视业务的市场前景,人们一致看好,但这不意味着手机电视在这个信息网平台中没有挑战。一旦受众使用电信网、互联网或是有线电视网中的任意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全部的数据资源都可以在数字化终端通过联网获得。手机电视、IPTV和移动电视的形成则是因为数字视频的接收终端本身的差异。
2.我国手机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手机电视业务是由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推出的,当时正是手机电视业务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候。手机电视业务被移动运营商视为移动数据业务的新突破点,并且把主打业务定位在3G网络[1]。各大广电行业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电视服务。目前我国的手机电视业务还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在资费、受众观看习惯、相关政策、手机电视的内容制作及商业模式和相应技术上等很多方面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学习。
3.手机电视节目的概念
电视节目是一套电子符号系统,它含有对应的名称,带有一定的内涵,它的传播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由图像和声音等其他要素共同完成。
我们在理解手机电视节目时,需要结合电视节目的相关定义,即手机电视节目就是一种将视听结合的一种节目。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第一它要具备视听的特点,其二是这些视听内容必须是手机媒介所能完成的。在手机电视节目的定位上,一是要考虑到运营商本身的利益,二是要从广大受众各自的审美需求上进行考虑。
4.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分析
4.1影响手机电视内容提供的主要因素
4.1.1商业模式
下面是对商业模式进行的两方面的讨论:
4.1.1.1免费模式
当受众不用为收看的电视节目付费时,即为免费模式。内容提供商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为了获得自己的效益,就需要从别的地方进行补偿,而广告收入即是补偿的来源[2]。受众、广告客户和媒体这三者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他们都是手机电视内容的提供者,以广告为收入的媒体往往是依靠这三者。能够广泛的获取关注度是这种模式的好处,但它可能造成对点击率和收视率等的一味追求。
4.1.1.2收费模式
手机电视的收费模式指的是受众要对自己所看的节目花费一定的费用。手机电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定制,目前我国的手机电视提供的收费模式有两种计费方式,一是按次数计费,二是包月计费。付费模式建立的关键是需要内容提供商提供有吸引力的节目内容,只有在内容上做到有吸引力、新颖,才可能吸引一批用户。
4.1.2用户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完成了用户的驱动式传播,以往的受传者已经开始主动的索取信息,而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去接受信息。在信息传播系统中,受众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手机媒体作为一个具有极端化交互性和纯个人化的多媒体移动终端,可以让用户在进行消费的同时能够相互互动,这也让用户更加期待产生的内容,也是手机媒体能够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3]。运作商需要创造相对有趣的体验性环境,通过提供合理的版权协议和渠道互动才能够产生出一大批的具有创造力的用户资源。用户可以传播自己制作的短小视频,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和主动性,如果手机电视能够发动用户这样做,将会是一个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天地。
4.1.3手机电视的媒介特性
第一,手机的屏幕较小。这是手机电视媒介最独特的地方,它更利于移动和携带,但是,它的缺憾性也运应而生,即会受到屏幕的制约。
第二,移动性和便携性。手机电视的户外收视效果不同于电视和电影,手机电视的收视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但是却摆脱了传统收视媒介的室内收视局限性。
第三,私用性。传统的电视收视一般都是一家人共同观看,而手机电视则带有更强的私密性。这是手机电视独有的收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电视更是一种私用的媒体,或是带有极端个人化的媒体。
第四,互动性。手机电视媒体的出现,在技术层面上来看,是一出现就有了别于其他媒体的互动性的。
所以,无论节目是在哪种传播媒介上进行传播,都可以采用某种方式进行互动,如邮件、短信或是语音等。同时,手机本身的内容也是可以进行互动的。
4.2手机电视内容提供的特征分析
手机电视在内容建设上有什么思路呢?中国移动在移动梦网上提供了一些视频服务,从这些手机电视内容上来看,可以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4.2.1微视频
有关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受访者在利用手机看电视的过程中,可以容忍一个节目的时间长度在五到二十分钟之内。还有一种手机电视形式叫流媒体,时常为三到五分钟的时长节目是最受用户喜欢的,这就是所谓的“微视频”。
4.2.2内容版本的不同提供
一般来说,传统的影视节目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应用到手机电视上,内容商在设计产品之时需要区分内容质量、数量和时间。如:第一时间段里的电视剧本和电影版本区别于稍后的相同版本的价格,清晰程度不同,价格也相应的存在区别。目前的手机电视业务提供的内容分为“超高清晰”和“普通清晰”这两个版本,手机电视用户在选择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版本的选择。这就是不同版本的分类情况。
4.2.3内容的个性化
个性化内容的提供可以吸引更多的手机电视用户,手机电视具有强大的用户交互活动,能使用户和运营商建立一对一的有利关系。可以更方便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同时用户也可在强大的数据库中自行选择产品。大众传播是面对着成千上万人的信息传递,而手机电视的传播人群则是小群体,带有个人服务的特点。
4.3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界定
据世界资讯显示:大学生和都市白领是手机电视用户的核心用户,他们对娱乐和新闻资讯的需求量比较高。处于“媒介空白”的情况下,用户更注重节目内容的消遣性和娱乐性,对节目内容本身的互动性也更为重视,相反的,他们在这时对于视频自身的质量却没有过高的要求。
5.结语
在未来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中,手机电视必定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在手机媒体上传播的内容。在媒体内容为王的时代,手机媒体一定要了解自身的发展趋势和发展优势。在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要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自身传播特点。做到与时俱进,正确看待自己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机遇。要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将自身魅力更好的展现出来。(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年初,范洁.手机电视――媒体产业的新机遇[J].中国记者.2010:4.
篇4
关键词 电视新闻;媒介融合;表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011-01
媒介融合是指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发达的基础上,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传播平台融合和接受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演化过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应运而生,并在近几十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应对新形势下媒体行业的新发展,各种形态下的媒体之间开始寻求融合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介融合对于电视新闻懒鬼来说,既充满了压力与挑战,又富有动力和机遇。一方面,媒介融合推动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变革,使其朝着更新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脱颖而出,形成品牌与特色,是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当前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做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因此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电视新闻类节目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主动适应,积极迎合,开拓创新,制作出具有特色的,百姓喜爱的优秀电视新闻节目。
1)搭建平台,强化互动。在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要想紧随时代的步伐,赢得观众和市场,不仅要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新的推广方式也尤为重要。和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的电视媒体互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够,电视新闻的内容和视角才是电视新闻的优势,而媒介融合后,就为传统媒体搭建平台,强化了互动效果,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不足。
现在许多电视新闻节目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官方客户端,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类节目都有自己的官方微信客户端,利用微博、微信进行节目推广,利用网络传播范围广,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加强自己新闻节目的品牌宣传,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增加了节目的耐看性,增强了节目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辨识度。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给电视新闻节目提供互动机会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加甄选、辨别,滥用网上信息,甚至是流言,造成新闻失实等问题。有些网络微博、新闻中还存在大量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间接影响着使用微博资源的电视新闻节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新闻工作者也应该注重信息的选择和辨别,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保证电视新闻的客观性。
2)创新新闻播报形式。转变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由“播”新闻变“说”新闻。网络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这也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因此在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在播报方式上不在拘泥于传统的播报形式,而是更加侧重对新闻的评论,有的甚至将新闻以脱口秀的形式播报出来。这种带有明显主观性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实质上就是在媒介融合下的一种创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凤凰卫视由陈鲁豫主持的《凤凰早班车》等栏目开启了“说”新闻的先河。很快这种模式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不少电视台也尝试以这种“说”新闻的方式来播报新闻,一些栏目也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就是一档“说”新闻的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以聊天的方式将新闻信息传递给电视观众,生动活泼,不枯燥。主持人不会拘泥于条框的限制,或幽默,或兴奋,语言随着新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还有些电视节目为突出地方特色,采用方言来播报新闻,在形式上也比较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不同,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如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这种形式在地方电视台比较普遍。受众也仅局限于本省或者是本市的观众,受众范围虽小,但是很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也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欢迎和
认可。
3)扩大电视新闻信息容量。在新闻播报中引入网络信息。网络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网络也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发展迅猛。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主动融进网络媒体之中,将网络中的一些信息、图片、视频等插入到新闻播报当中,有的加以评论,有的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跟踪报道,不但丰富了电视新闻的形式,还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电视新闻与网络共同构成一个开放的空间,改变了以往电视新闻的传统态势,为电视新闻节目注入了新鲜的元素。
在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还积极利用传统媒体,以新兴媒体为表现形式,创造了许多形式新颖的栏目。例如新闻杂志型节目,将电视新闻与杂志联系起来,不论报道风格怎样,每则报道的开头都是主持人或记者本人坐在一幅斜过整个电视屏幕的故事书框架前作提纲挈领的介绍;报道结束时,记者主持人又回到故事书框架前作总结或预测。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渠道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电视新闻面对着海量的信息,需要做大量的筛选、加工、重组工作,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观点。
4)直播常态化。网络时代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网上直播已经成为播报新闻的一种模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对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也逐渐成为常态。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者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像机镜头,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并同时伴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现场感强等特点。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一方面打破了以往的封闭性,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受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
篇5
柴达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但这个地区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又十分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该区面积达24万多平方千米,区内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2014年年底人口50.54万人,密度不高。柴达木地区是典型的高原性气候,以风沙大、温度低、含氧量低和降水量少为主要特点,因此极度不适应人类生存。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足迹柴达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如火如荼,资源开发在促进本地国民经济发展、为祖国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供给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研究该区生态约束条件下的适度人口容量,可测定该区经济发展带给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对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思路,对柴达木地区适度人口容量的研究,不仅有高原特色还兼具民族成分。
适度人口容量是指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应有的一个最有利和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符合这个数量的人口就是适度人口,超过这个数量的就是“人口过剩”,低于这个数量的就是“人口不足”,这两种状态都不是区域人口的理想状态。适度人口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对适度人口容量的研究多局限于由于人地关系的紧张,扩展到适度人口容量的研究,从而研究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柴达木地区生态足迹和适度人口分析
2.1柴达木地区生态足迹计算
适度人口容量的研究常用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其方法包括EFL模型、多目标决策法、双向寻优法、适度人口规模辅助决策模型以及生态足迹法等。[1]生态足迹法通过计算现有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城市系统资源消费与吸收废弃物所必需的土地面积(通过一定方式折算),也称为生物生产面积(本文称为生态足迹需求),用这个面积对比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本文称为生态足迹供给)来求取城市适度人口容量。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生物生产面积的具体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在此省略(参见其他同类文献),该方法的优点是其测度指标更多地考虑现实世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将一些以前只能定性考虑的指标考虑在内。
生态足迹计算的基本思路:第一,通过引用生产性的土地概念实现对各种资源统一规范的描述;第二,通过引入生产系数和等价因子进一步实现全国各地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可加性和可比性。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简单、思路清晰的特点,使得生态足迹的分析应用范围于个人、家庭、城市、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这些不同对象的生态足迹,对它们的足迹进行纵向的、横向的比较分析。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两类。柴达木地区属于高原城市,其消费结构和内陆城市有所不同,根据柴达木地区的具体情况,生物资源主要是农产品、畜牧产品、奶类和油料四类,由于生活习惯等因素,畜牧产品消费量较大;能源消费主要涉及如下几种:煤、焦炭、原油、电力、柴油、汽油、天然气等。通常情况,生物资源生产面积折算的具体计算指标都是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2]本文亦使用该指标将柴达木地区的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类消费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煤炭、石油产品等能源消费量转化为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以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折算成一定的化石燃料土地面积。根据柴达木地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青海省2015年统计年鉴等资料的数据,进行柴达木地区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柴达木地区2014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见表1,表中所选用的均衡因子是全球的统一标准,分别为:林地和化石燃料用地是1.1;耕地和建筑用地是2.8;草地是0.5;水域是0.2,产量因子依旧选用2.04。
从以上结果可看到,化石燃料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约占93.9%,这说明柴达木地区的能源消费非常大,分析看来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和生活取暖对能源的利用量大;其次是可耕地,约占3.3%;再次是草地,约占1.9%,这与近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以及当地食品消费结构有关;建筑用地、水域、林地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分别约占生态足迹的0.71%、0.1%和0.05%。
柴达木地区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10.02505hm2(全国约1.2 hm2),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为5.82412hm2,减去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0.69889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容量为5.12523hm2(全国约0.8 hm2),人均生态足迹需求是可利用的人均生态容量供给的近2倍,生态赤字为4.89982hm2。相比而言,柴达木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也远高于全国水平,柴达木地区的生态赤字远高于全国及世界平均水平。由于高原城市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态足迹供给低、需求高是理所应当的,但区域供养人口较多则导致了人均生态赤字较高。
2.2柴达木地区适度人口规模
用区域生态足迹供给和生态足迹需求来衡量适度人口规模。通过对生态足迹相关模型的进一步分析,根据人口容量和生态足迹供需间的关系,得出基于生态足迹的人口容量计算模型:
N=[SX(]EC[]ef0+edr0[SX)]
N为人口容量,EC为区域生态承载力,ef0为人均生态足迹,edr0为均衡人均生态盈余。[3]2014年年末柴达木地区实际人口为50.54万人,根据生态足迹法计算柴达木地区适度人口为26.09万人。与发达国家的生态足迹类似,柴达木地区生态足迹需求是自身城市面积的近两倍,这说明,柴达木地区需要从内地以及附近区域输入更多的生态足迹才能维持现有的发展。当人口数量超过了适度人口容量,城市的生态资源将会遭受不可恢复的损坏,城市的发展将受到影响。
3结论
经过本文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估算出柴达木地区适度人口规模应该是在25.8万人左右,而如今柴达木地区人口为50.54万人,这表明柴达木地区的供需失衡问题十分突出,对自然环境的索取已经超过了当地生态的承载能力。
篇6
关键词:项目融资 资产证化 ABS模式
一、项目融资的概述
(一)项目融资的定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在不断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单靠自身的实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回报率低的特点,在当今的中国当然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项目融资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途径。对于项目融资的定义,现在还没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可以给项目融资给出一个定义:项目融资就是指项目发起人为某项工程建设而成立一家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的名义贷款,以该项目现金流量及所产生的收益作为还款的资金来源的一种融资方式。除此之外,资金提供方不得向项目以外其他实体追索,不得要求以项目以外的资产偿还融资。项目融资的主要形式包括贷款和发行项目债券。一般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化的技术相结合的ABS项目融资方式在近几年不断发展,这也是本文着重论述的。
(二)项目融资的特点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对项目融资的特点做出一个归纳,随着项目融资形式的不断发展,其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项目融资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项目自身的现金流量和资产状况,而非依赖于项目的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产和信用,这是不同学者在对项目融资下定义时所必须体现出来的法律特征,也是项目融资与传统的融资方式(如贷款)的重要区别之一。这是项目融资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和普通融资不同,在普通融资中,项目发起人的资产和信用是融资过程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在项目融资中,是由成立的特别的项目公司来完成融资,进行融资的基础资产,也是和项目投资人的资产以剥离开的,因此,对与项目融资来说,并不会对项目的投资人的资产和信用产生过度的依赖,项目融资的所有活动,都以项目为中心进行。
(2)由于项目融资多数都具有涉外性质,因此,项目融资在承担的风险方面,还是面临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3)在项目融资中,对于项目投资的人追索权是有限追索权,这也是项目融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指,对于项目投资人项目资产外,不能对项目投资人的其他资产进行追索。但是要注意的是,有限追索只是针对于项目投资人,对于项目投资人为了进行项目融资而特别设立的项目投资公司,追索权还是完全的。这一特点也是后来,我要着重论述的项目融资中的破产隔离制度的基础。
二、资产证化的项目融资
(一)资产证化的含义
但是由于资产证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其具体操作十分灵活,而且作为一种金融现象,又是出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说他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过程,因此要想给他下一个国际通行的完整的标准定义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从已有的定义中,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资产证化的共性,从而对资产证化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大概说来,可以说是,资产证化是以流动性较差,但能产生稳定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作为信用基础,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等措施,发行证券以筹措资金的过程。
(二)资产证化与项目融资的关系
资产证化与项目融资,都是现在国际上比较通行而且有效的融资方式,正是因为如此,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在许多法律关系上,二者也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1)首先是从对债券的追索权来看,资产证化与项目融资都不同于传统的融资,传统的融资一般都是无限追索权,但是不论是对于资产证化还是项目融资的融资技术来说,这二者都是有限追索权。
(2)从上述第一点所述,我们可以引申出第二点的联系,即,融资的破产隔离保护,也就是说,债权的有限追索权是实行融资破产隔离保护的基础,而且从这两者的融资结构来看,因为他们都要求设立独立的项目公司,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破产隔离的保护。而基于同样的原理,资产证化,则是通过专门的资产证化的证发行人(SPV)来实现破产隔离保护的。
(3)从融资过程中个方所处的法律关系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不论是项目融资结构还是资产证化结构,项目投资人都是处于一个间接融资的地位,直接融资人,应该是专门设立的项目公司或者SPV。
以上是对项目融资和资产证化在共性上进行的分析,除了二者之间的共性外,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互补性,这样也进一步的说明了,有将二者相结合运用的可能性。
(1)我们先从资产证化的会计安排来看,资产证化的会计安排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既可以采取表内方式,也可以采取表内的模式,这都是根据资产是否转让来确定的,而对于单纯只依靠表内安排的项目融资来说,则能够丰富其投资模式。具体来说,则是在表外模式下,项目投资人,也就是真正的原始权利人,将其所有的基础资产,完全转让给SPV,其最后所融得的资金是因为转让所得,最后应该属于非债务性融资。
(2)从融资的风险来看,由于资产证化的融资方式,是对既存权利的进行的证化,法律已经对其采取来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再加上,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资产证化的融资过程中,都会有第三方对其进行信用等级增级,对其进行信用保障,这样也使得资产证化的融资方式具有投资风险低,融资成本低,但是最后融资效率高的特点。而对于一般的项目融资,一般是都是对还没完工的项目进行担保,其融资的担保是该未完成项目未来的收益、效益以及第三方的保证,因此相对于资产证化模式,其风险明显是偏高的,一旦项目工程出现问题而不能按时完工,那么预期的经济效益就不可能出现,那么出现的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正是因为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化的融资模式,存在着共性与互补性,这样也才有可能实现二者之间的联合,为这两种技术相互借鉴提供了可能。因此,也就产生了现在最新的项目融资模式,也就是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化相结合的产物――ABS。
三、ABS项目融资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在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都亟需大量的资金,因此推动的融资技术的飞速发展,项目融资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地衍生出新的模式,从现在已经在中国比较成熟的BOT模式,一直到90年代引进中国的ABS模式,都说明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融资技术和融资模式都在不断的进步。虽然,现在ABS模式,在中国应用的领域还不算多,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也还非常有限,但是,ABS模式确实具有其他融资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我认为对这种新型融资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对中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ABS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通过在国际高等证市场发行证来筹集资金,在融资的过程中,除了包含项目融资的基本结构外,还加入了资产证化的技术,例如破产隔离制度以及信用增级制度,以实现在国际证市场上的发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资产必须是要能够产生一定的现金流,并将项目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作为偿还项目债券本息的资金来源。
四、ABS项目融资的主要制度
(一)ABS项目融资的破产隔离制度
由于在项目融资与资产证化模式下,都存在着破产隔离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该制度不论对项目融资还是资产证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由这两项制度相结合而产生的ABS项目融资模式,破产隔离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不同于传统的项目融资模式,也不同于单纯的资产证化融资模式,ABS破产隔离制度既有二者共同的特点,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最值得一提就是SPV与项目公司之间的破产隔离制度。
由于SPV是资产证化融资模式里独特的机构,而项目公司是项目融资模式里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两者之间的破产隔离机制,既体现出了ABS项目融资模式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出了自己独特之处。
SPV在法律地位上,应该具有当然的独立性,不附属于项目公司,一般而言,只要能够有效实现破产隔离,SPV可以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公司、信托和合伙。而且由于ABS是以发行证的形式来实现融资,因此必须要所成立的SPV必须要有能够发行证的资质。同时,要真正的做到破产隔离保护,必须还要防止项目公司与SPV进行实质性的合并,这是由于,项目公司仍然掌握了对SPV转让的项目资产债权的所有权,这就产生了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的特殊形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保证SPV在形式上的独立性,还必须要在保持其在实质上的独立,这样才能防止在项目公司遭遇破产的时候,由于ABS特殊的融资模式,而被法院判处实质合并的可能。真正的实现破产隔离保护。
除了上述之外,由于ABS的特殊复杂性,因此要实现破产隔离保护,还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比如传统项目投资中破产隔离保护,将项目投资人项目的投资资产同其他资产隔离开来,以及将项目基础资产同项目公司的破产隔离开来,都是ABS项目融资模式中,破产隔离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ABS项目融资的信用增级制度
由于ABS发行的证是要在国际高等证市场上发行,对于其发行的证等级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对于寻求信用担保机构为ABS提供额外的信用担保,以弥补资产本身的信用质量,加强交易结构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给证投资者安全性带来了进一步的保障,这样也为ABS发行的证等级提供了保障。
具体来说,为了实现信用增级,主要是通过内部增级以及外部增级来得以实现。内部增级主要是由SPV证发行人提供的,主要依靠的就是基础资产本身所产生的现金流。而对于外部增级来说,形式就要多样话一些,可以通过银行担保,信用担保以及金融担保等不同模式来实现信用的增级。
ABS项目融资具有传统项目融资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新兴的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低,融资效率高,大大提高了资产的周转速度,而且其安全性更高,也无需担心外汇平衡的问题,因此,鉴于它特有的优越性,对于我国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值得利用和推广的融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志攀主编:《国际金融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姚梅镇主编:《国际经济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3]孙黎.国际项目融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0页.
篇7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主持人;角色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142-02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兴起,新媒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传统媒体则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创新。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趋势之下,节目主持人如何通过节目创新,提升自我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便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国内首档多媒体融合节目旅游卫视《音乐心旅程》的主持人角色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拟对其传播模式变革影响下的主持人角色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够总结当下新旧媒体融合模式语境下对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影响与要求。
一、媒体融合趋势概述
(一)传播模式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
这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也在寻求更大的传播平台。作为传播行业的龙头老大,央视一直以自己的特殊地位以及广阔平台傲视群雄。抛开个别节目存在的问题不说,从整体上说央视的节目还是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可为什么近几年收视率却一直不断下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播平台重心的偏移,这也就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网络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这种被动的收视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错过的节目。从央视开始已经逐步认识到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所带来的新趋势。在2009年底成立了中国央广网络电视台,同时C-BOX播放器,打造独属央视的网络平台。
(二)传播渠道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全媒体转变
传统媒体大多是单一的电子大众媒体,新媒体则是指基于网络传播渠道的个体移动媒体,而现有的当中传播模式下,多采用新旧融合式的多媒体、全媒体传播。“在媒体融合与转变的过程中,媒体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各种传播方式相互匹配所形成的合力,单一的媒体传播形式未来很难有竞争优势,特别是以音频为基本传播方式的广播必须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全媒体方向转变”[1]。《音乐心旅程》节目是中国第一档多媒体融合的互动音乐服务类栏目,通过旅游卫视、新浪微博等和全国30家电台同步直播,是一档融合广播、电视传统、电子媒体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平台的全新节目。节目以广播的方式进行现场电视直播,用现场乐队和歌手来插入音乐,除了接入电话连线以外,还加入了微信、微博的互动,增加了传播渠道。同时节目中还加入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适应电视、网络的传播平台。这样的全媒体的融合,使得单一媒体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结合也更加吸引观众。
(三)主持人角色由传统媒体主持人向全媒体主持人转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主持人所面对的受众群是不固定的,并且涉及内容也是不可预测的,节目也有了更多的形式。旅游卫视的《音乐心旅程》就是将广播与电视融合到一起,同时加入微博、微信、热线电话等互动方式,完成了主持人多对多的模式。“主持人不仅要熟悉广播播音、电视制作的传播方法与信息呈现方式,还要熟悉网络化即时互动的传播技巧,应对各种各样受众群体”[2]。抓住多种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势进行多渠道切换,把它们融合到节目流程与展现的过程中,并且进行实时的修正与更迭。
二、媒体融合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转变
(一)主持人是传播内容的最终把关人
无论媒介形式如何变换、传播手段如何翻新,在节目之上的信息内容才永远是受众最关注的焦点,“内容为王”对于传媒行业来说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内容”才是节目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传媒业赖以生存的基础[3]。无论是选材编辑还是呈现形式的设置,大多由幕后把关人控制,节目主持人的把关力度相对较弱。由于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实时互动性,受众参与性更强、互动的方式更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变,并且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可预知性,节目播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比重明显加大,并且节目素材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因此新媒体中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组织者,担当着不可替代的幕前绝对把关人重任。集中体现在播出形态和播出内容上,主持人实际上成为节目的真正操控者。
以《音乐心旅程》为例,微信、微博最为新媒体的加入,拓宽了受众范围、受众阶层,当然对于同一个话题,不同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人的看法会不一样,有时会片面局限、角度偏激,这时候主持人的取舍把关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中体现了主持人从传统媒体到融合媒体的“前台把关人”角色的内涵转变。
(二)主持人是传播渠道的幕前掌控者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是指传播观念及技术的转变,即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化手段实现传统媒体的“再生”[4]。融合媒体的节目形态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传播方法的现场转换。简单地说,以往的广播节目以声音的传播为主,主持人需要掌控的是音响设备的切换技巧;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则需要熟悉摄影摄像技术的切换方法与特点;而在一个媒体融合的节目播出过程中,节目主持人本身在几个传播渠道之间必须熟悉各自的信息呈现形式以及特点,而且还要根据节目进程与主题来安排好不同节目内容的巧妙承接[5];主持人的功能更加地全面、立体起来。
以《音乐心旅程》为例,主持人角色的定位既需要满足广播播音的听觉优势需求,又能够满足镜头前的视觉美感,同时在网络实时互动过程中还能够得到网友的认可。这就决定了主持人必须是一个熟悉三种媒体传播方式与特点,并且能够完成现场切换,组织节目进程的人。
(三)主持人是节目制作的重要参与者
新的媒体格局下,各种媒体越来越趋于融合。现在,传统媒体已经认识到了新媒体的力量,开始将新媒体网络互动技术引入节目制作过程,设立了“微直播”和“微访谈”栏目,与受众进行线上互动,以增强受众参与度。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节目制作环节,而非严守原有的职业分工。
《音乐心旅程》节目的主持人青音就时常参与到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预先在个人的微博上,或者节目在自己的微博、微信平台征集话题的帖子,网友看到之后就可以跟主持人或是节目进行留言,这样一来节目就可以了解什么样的话题才是观众最喜欢讨论的,例如:“你今年的目标实现了么”、“爸爸,我想对你说”等,都是网友们自己发起的话题。这样就很好地与观众产生了互动,提高了节目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三、节目主持人角色转变的有效应对
(一)加强知识储备,增加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不仅展现了知识的能力,更加有助于主流媒体主持人提高内在气质、思想境界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在网络覆盖全球的背景下,信息日渐丰富,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进步,对主持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作为《音乐心旅程》的节目主持人,青音一直都是优秀的榜样。从最初的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音一直都把播音业务做到最好。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工作的需要,她多年来,不断学习相关的临床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从一名国家电台心理节目的主持人成长为专业的临床心理咨询师,并开设了“青音心理工作室”,专门帮助婚姻情感、亲子关系、女性个人成长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遇到难题的来访者。所以说,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提高语言技能,丰富语言智慧
传统媒体当中的主持人比如电视媒体,主持人所传递的语言是经过层层审核的,相对限制较多;而媒体融合下的节目形式大多以网络播出为主,主持人的语言限制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对主持人语言的锤炼能力要求也就会更高,不仅要说得好,而且要说得巧妙,不仅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度,也要突出节目的特征和主持人的语言个性,这对主持人的语言和思维的智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作为优秀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在面对电视直播的心理治愈节目《音乐心旅程》可谓是游刃有余。在对网友和热心观众的回复中,我们不难看出青音为我们大家展示了她睿智的一面。她语言清晰、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能够一针见血地为观众答疑解惑。
(三)善用多媒体平台,提高主持人的影响力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会将新闻的第一首发地选择在与母媒关联的新媒体平台上首先,而稍后将深度与综合报道在其传统母媒上。这几乎已经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必备宣传途径。《音乐心旅程》也有属于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平台,观众朋友可以在这样的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作为节目主持人,也会经常在平台里与观众一起交流,来为他们答疑解惑。主持人需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要善于运用这样的平台,更好地去展示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与此同时也是在提升节目的品牌影响力,“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同时这也是未来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在广播时代只需会播稿件且字正腔圆、声音动听就行了,但在电子媒体时代,主持人需要声型俱佳、一专多能。而在新旧媒体融合的今天,大众媒体时代正在转变方式,将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性媒体时代,这将改变整个行业和整个社会,未来几年内,新技术转变了传受方式,传播主体将多元化。新旧媒体融合趋势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问题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够使主持人在应对传媒迅猛发展的生态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毕一鸣.主持艺术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张颂.语言和谐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军.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培养[J].今传媒,2012(8).
篇8
关键词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单位工程;传输网络体系;生产技术体系;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1 概述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主要组成和基础。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由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所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的产业基础设施。国家基础测绘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对NSDI和"数字中国"的建设起重要的推进作用。
广西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简称"广西单位工程")为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的A类子项目。项目即将正式启动,并以两年时间完成其主要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广西基础测绘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整体推进广西测绘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广西单位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研究项目各体系的具体构成,提出项目建设目标和总体方案,将为其具体化和实施方案的科学化提供保证。
2 单位工程的目标及构成
信息技术、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需要,提出了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的迫切需要。广西单位工程应以基础测绘更新周期、应用目标等具体需求为牵引,以先进的数字测绘、空间数据库与GIS及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驱动,促进基础测绘产品结构由单一的模拟产品向4D及其复合产品组织结构,从而整体推进基础测绘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组织体系优化。因此,广西单位工程建设的目标应是:建成广西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开发的产业体系,构筑"数字广西"空间基础框架,为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
与其内容相应,广西单位工程的构成包括:(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目标是:数据快速传输;与NSDI、广西党政机关网互联;Internet接入和测绘业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的设计目标是:(1)规模化4D数据及4D数据、遥感影像图复合产品的生产;(2)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3)航空、航天遥感数字影像产品应用开发;(4)通过IS09000质量体现认证数字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的设计目标是:(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库、管理、更新、维护;(2)数字、模拟产品生产、应用系统开发;(3)基于网络或传统模式的数据查询和数据分发服务;(4)与广西党政机关网络互联高速网,以便自治区领导或有关部门可实时获取各类现势地理信息资料。
3 单位工程设计依据的技术指标
3.1 数据生产和存储的技术指标
广西区(省)级基础测绘的主要为:三、四等控制和C、D级GPS网,1:1万基本图4D产品的生产、建库与更新。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技术体系应具备规模化的数据采集、更新和存储能力。根据广西基础测绘更新周期、设备选型、技术指标和台套数等,可测算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存储、传输能力应达到的设计指标如表1。顾及广西测绘局的总体生产规模和管理模式,存储系统设计存储能力应达到TB级。 注:生产过程数据交换量认为是存储量的5倍
3.2 产品类型与数据库种类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产品类型与数据量见表2。
单位工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下列基本数据库:
(1) 矢量数据库;(2) 地名数据库;(3) 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4) 数字高程模型库;
篇9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依托校企共建的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既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又可以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本文从电子商务项目教学的实施路径,探讨给予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尚不完善,专业需求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强于书本而弱于实践,目前各校专业实训教学大多采用模拟的专业教学系统,通过系统软件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的操作流程。由于实际应用中,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固化成系统的模式,加之软件开发商很难及时根据市场运行实际实现实时更新,导致软件流程与实际应用脱节。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中获知,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宽而不精,无法满足岗位需求。
二、探索产教融合的项目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符合岗位需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产教融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大连市轻工业学校与大连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校企合作开发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通过组建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合作开展项目引领的产教融合实训教学,搭建资源共享、成果共创合作平台,共同实施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及评价模式改革,通^引企入校的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电商服务人才。
(一)组建校企研发团队,合作推进项目实施。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服务中心运行指南》等,从机制和制度层面保障技术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合作开展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项目。
(二)产教融合项目实训,合力推进实训教学。校企合作以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开发和运营为载体,共同实施“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项目实训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产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划设计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根据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开发和运营岗位工作技能需求,分析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并分解为平台运营策划、活动策划、品牌推广、仓储物流、物料商品采购统计、客服、产品设计等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学习阶段的安排,在专业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校企合作针对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分别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套知识技能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的双维度、过程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
在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上,学生在企业技术专家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运营,实现由客户服务、网络营销、信息采集与加工、财务结算、物流配送等工作流程,使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成为电商专业的实践平台、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教师技术服务的项目中心。
三、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特色
(一)引产入教,实现“五个融合”。在深入研究职业学校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灵活、合作共享、全程参与、校企共建”的合作机制,健全了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教学的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平台网站运行项目的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与项目开发与运营过程的深度融合;教学评价与运营效益的深度融合;教师与技术专家的融合;学生与员工的融合。推进实施校内服务中心面向社会的研发和推广,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 校企一体,促进“四个对接”。 构建了“学校+企业”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形成了项目实践教学的四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下的对接;专业与产业在技术服务下的对接;教学组织与项目运营在工学结合下的对接;课程体系与项目服务中心在产教融和下的对接。以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紧密联系,建成了“工学结合、产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企业―中心―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交融,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形成了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精细管理,形成“四位一体 ”。初步建立了“教学+研发+运营+培训”的多功能、系列化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实现了项目引领的真实化运营、教学以及研发、培训的有机融合。编制了校内服务中心的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了一套实训基地精细化管理体系。
(四)互动互换,体现“三个结合”。依托技术服务中心和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搭建了“产业+企业+专业”工作平台,借助企业的运营项目和任务,建成一个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在功能、人员、身份、环境、评价五方面的“互动”、“互位”和“互换”。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王振江,2012第3期《都市家教:下半月》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阎巍,2012年01期,《金融理论与教学》
篇10
摘 要:初盛唐时期的两通“马政颂碑”,记载了当时丝绸之路畜牧业发展的丰功伟绩,是研究唐代畜牧业的重要文献。从这两通石碑
>> 由《欢乐颂》想到的 由“怎样画马”谈起 由“北马”说开去 “由外及里,由内而外” 四川畜牧业由“一猪独大”转向“多元特色” 由《颜勤礼碑》解析学养和人品对书品的影响 由表及“理” 由“趣”及“志” 由彼及我 由《秋水》想到的 由小虫想到的 由南竹想到的 由化石想到的…… 由剩饭引发的…… 由车祸想到的 由变化想到的 由“过山车”想到的 由旧书想起的 由misnomer想到的 清代马政的缘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
Abstract: In early and high Tang Dynasty, two articles of Epigraph of Eulogy for Horse Administration recorded the gigantic contribution of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on Silk Road at that time. They wer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study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Tang Dynasty. From the articles of epigraph, we can se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Tang, and can recognize the eclecticism and innovation i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of the Dynasty, and can also appreciate Tang people’ self-confidence of in management system in strictness and flexibility. They were jus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leaping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on Silk Road of the Tang. There was a good deal of enlightening experience of the Tang’s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for the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fo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western China.
Key words:“Epigraph of Eulogy for Horse Administration”; early and high Tang Dynasty; animal husbandry on Silk Road; culture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