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9 19:3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送别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____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_李觏《乡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篇2
【关键词】诗意 栖居 唐宋之别
初唐山水诗中, 齐梁诗歌之绮靡风气逐渐消退, 个性开始得到体现, 画面逐渐清新优美,初步达到思与境谐的艺术高度,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高人,隐士。他的山水诗较多的带着隐士的恬淡和孤清。诚如皮日休所言:“遇景入韵,不拘奇抉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前四句写桐庐江也有同样的意境:“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宋代山水诗在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有所创新,特别是用五七言绝句的形式,集中地描绘出一片风景,创造出一 个意境,常有近似图画的效果。欧阳修的《晚过水北》:“寒川消积雪,冻浦暂通流。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日暮人归,繁忙的浦口复归于静寂,沙禽毫无顾忌的飞上了钓舟。这多么富有画意!又有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云本来是飘动的,但人在船上,船与云都向东,速度又相同,遂觉得云是不动的,以儿童的天真把它写入诗里,情趣盎然。
本文试以山水诗为切入点去分析唐宋诗在审美体验方面的差别。
一、唐诗的浪漫主义与宋诗的现实主义情结
唐代的浪漫主义是在有特殊才华的人感到需要努力在外部世界寻求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才智相当的对应物,确定的意向,是一种在外部寻找对应的诠释自我内心的浪漫感觉。而宋诗的现实主义则是具有非凡才华却往往对现实生活怀有一个理性考量,独善其身,在自己心中营造一个世界。
最能体现这种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将自我感情外化于物的当数李白。他用自己的浪漫情怀与盛唐时期的豪迈激情将情意化的山水推到顶点。如:黄河昆仑、青天溟渤等这些雄伟壮丽的山水都是他描述的对象。是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理想的表述。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体现的是诗人超凡脱俗的心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信;在《襄阳歌》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对逝者消散的一种悲哀;《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寄情于山水中,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的落差内心的失落感;
宋人笔下的自然景物多为平凡习见的溪桥野渡,“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代山水诗已从超凡脱俗的原始山林回到了富有人情的世俗社会,它们都表现了诗人宦海人生、贬谪旅途、郊游行吟、山居访友、渔樵耕读等日常生活。通过复归现实我们可以深发的感到唐诗的意气风发与宋诗的人文情怀。
二、唐诗之兴趣与宋诗之理趣
唐诗的思想性是唐诗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而这积极进取的思想性发展到了宋朝往往就流于说理,思想的过了分。唐代的这种“兴趣”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就是笔墨酣畅,情韵充盈。王湾有一诗《次北固山下》,中间两联可用以形容唐诗的“兴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平”、“阔”、“正”字一方面让人感受到盛唐阔大豪迈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到充满激情和愉快,兴趣盎然。再如孟浩然歌咏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洋溢着一股波澜壮阔的豪情与兴致。诗人将他们蕴含在诗作中的张扬的个性透过诗句穿越时空的让后人感受到他们的兴趣勃勃。
而至宋诗,对于自然已经从单纯的审美为主导转变为以个人为主导了。人类成为了主宰, 只要以内在精神为主体,宋人在山水诗中主要表现“天人合一” 的理学思想。对此理学家程颜有较为通俗的解释: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李白和苏轼同写庐山正是“兴趣”与“理趣”的对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同一庐山,李白的想象思维占了先锋,一起一落不落凡人俗套,读来让人有美轮美奂的审美体验,有浓厚的兴趣。而苏轼则娓娓道出一个让人前思后想觉得岂有此理又正是此理这样的审美体验,留有理趣。
三、唐诗之感情外露与宋诗之冲淡平和
最能首先体现唐诗之感情外露的当时陈子昂那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唐诗之所以很快的打动人正是在于这种张扬的个性寄于诗句,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又富有气力,有蓬勃的生命力。宋诗的冲淡平和自有一股稳健的风貌,这是一种冷静,审视自我。
范成大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石桥,朱塔,垂杨,画船,错落有致的组成一幅江南春雨图,连空气的湿度仿佛都可以感觉到。平淡有真味用这一诗来说明再恰当不过了。
宋人从一开始就奠定的平淡诗美理想,是一种老境沧桑而骨鲠坚硬的平淡,是一种荒远清寒而悠然自适的平淡,运用传统美学范畴来表述,乃是简古而有风骨,沉郁而有逸兴。惟其有此,苏轼所称道的司空图诗文高雅之境,实质上意味着对兵乱崎岖时代之离乱悲苦的一种审美超越。换言之,就性情存养而言,这恰恰是所谓“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的境界;而就诗艺锤炼而言,这又意味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若容易却艰辛”。而宋人抑制感情也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让宋人更加明白把激情掩埋,让岁月流金。
唐诗之浪漫,之兴趣,之感情外露,宋诗之现实,之理趣,之冲淡平和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山水诗的审美感受。
作者简介:
篇3
原文:
《再赋杨花送别子永一首》朝代:明 作者:黄省曾
绿缛昌亭柳,飞花引望悽。
入歌参白雪,飘路学金堤。
篇4
本诗围绕主题,在“眠”字上做文章,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本次教学老师紧紧抓住“钟声”这一中介,引出了一系列与钟声有关的诗句,最后导出了本诗,引题可谓新颖。
接着光辉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中,让学生感悟此时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喜爱谁来陪伴。老师紧紧围绕“眠”让学生感悟张继的无奈,进而把握古诗的基调,最后通过学生的练习,感受到只有钟声是张继的唯一伴侣,光辉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结尾具有一种超越作者的意旨和情意的张力,让学生在陶醉中回
味,在震撼中彻悟。总之把张继的愁表现的一览无余,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凤艳老师这堂课的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创设送别的情境;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朗读和写话都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地去感
悟诗情,张凤艳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课上阅读补充资料,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张教师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用有效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心声,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方法的复习指导,来加强古诗的自学和理解。整节课的教学,学生都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上。
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品读、想象初步感知景物描写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从而烘托出诗人的心情,接着一个小练笔,把学生从忧愁的境地拉了出来,也奠定了此时诗人对董大的勉励,从而使文章的诗风一扫以前的忧伤,变得乐观自信,这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接着一个小游戏,通过对送别诗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比较不同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深化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落实本节课的内容。张凤艳老师的讲课日趋成熟,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而言之,古诗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被吟唱千古,相信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将会激起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篇5
导学内容
22.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
年 级
四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教师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填空的方法默写课文。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准备
图片、PPT课件、视频、默写单。
导学过程
学案
导案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听歌曲《送别》
一、导入
1.思考:猜猜取这个笔名的原因?
2.朗读人文主题。
3.齐读题目两遍。
4.看课件,知道课时目标。
5.说说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二、知作者
了解作者。
三、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人展示。
2. 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自由读,读出诗歌节奏。
(2)汇报。
(3)听教师范读。
(4)跟读。
(5)齐读。
(6)多形式展示读。
(7)吟唱古诗。
四、明诗意
合作学习
1. 默读古诗,运用小贴士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交流、汇报。
2.带着感受朗读古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汇报。
五、悟诗情
1.观看视频。
(1)谈谈感受。
(2)交流汇报。
2.进一步认识作者
(1)谈谈新的体会。
(2)把体会读出来。
3. 全班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配乐朗读
(2)背诵古诗
4.填空式默写古诗
六、拓展延伸
1.延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播放歌曲《送别》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一片冰心在玉壶。
2.介绍单元主题。
3.引导读课题。
4.介绍课时目标。
5.引导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作者
介绍作者。
四、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正音、评价。
2.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评价。
(3)范读。
(4)带读。
(5)师生齐读。
(6)组织学生多形式朗读。
(7)组织吟唱。
四、明诗意
布置合作任务
1. 提示:借助小贴士内容理解诗意。
2. 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评价。
4.梳理方法。
五、悟诗情
1.组织观看背景介绍视频。
(1)师引导。
(2)组织交流汇报。
2.介绍文字材料,补充背景知识。
(1)组织汇报。
(2)指导朗读。
3.播放音乐
(1)组织朗读。
(2)组织背诵。
4.发放默写单。
六、拓展延伸
1. 布置学习任务。
七、总结
创设离别情境
回顾旧知识
紧扣单元主题
明确课时目标
揭题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初步感受韵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学会理解诗意方法
走近诗人内心,拉近文本距离。
当堂熟读成诵
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篇6
在融融的春光里,漫步校园中,美不胜收的盛景尽收眼底。那婀娜多姿的杨柳,娇翠欲滴的冬青,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均在熏风中,陶然忘情地随风起舞。放眼天空,极目四野,睹物感怀,触景牵情,春天直如一幅气韵夺人的生机勃勃的画幅,让人徜徉流连。
沐浴着这如诗似画的春光,心里隐隐浮出古人吟咏春天的那些璀璨绚丽、光亮鲜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遍山原白满川,拂堤杨柳醉春烟”、“春江一曲柳千条”、“杨柳青青江水平”“杨柳渡头行客稀”等等诸多歌咏杨柳的诗句,把明媚春天的万千风情传承至今,眼前读来,深韵依然绕梁不绝,回味无穷。
喜欢春天,还因为它又是一个极易让人滋生念远怀旧、执手惋别之情的季节。李叔同有《送别》一词,内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词句,道尽了春日挚友分别时凄楚缠绵的心境。在《送别》的伤情余韵中,脑海中又浮出李白“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来,耳边仿佛闻到了古时摧人肺腑的《折杨柳》的清音。再次把春日寂凄摧心的基调推向深处。一阵深浸了馥郁花香的和风拂来,缤纷的落英从我的脑海深处又唤醒了朱熹《春日》一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超出悲情,步入明媚,身心倍感轻松、愉悦和惬意。
花在春风中摇曳,心在春光中荡漾,此时此刻,我真想把自己化为一只翩翩的娇蝶,永远、永远在这片花光云影的天地间沉醉,长睡。
美如诗、赛如画的春天,我永远钟情你!
篇7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令语文教师们颇感为难,总有顾此失彼的担忧。本文从“创设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抓关键巧设疑,引导学生探究”、“多种方式整合,增强学生感受”三方面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教学;整合;设疑;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40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本身,而忽略了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的内在意蕴。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而对诗句的本身意思只需要“大体把握”即可。从“以学生为本”这个高度出发,我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多种方式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在文字上通俗易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的注释来理解诗句应该说不难,但要学生较好地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深远意境,就很有难度。因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限于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他们面对文字所能产生的表象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所以制约了学生对美好情感、意境的体验和领悟。《新课标》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古诗的教学中可以将多种方式进行整合应用,如把图画、音乐、散文甚至是相关的生活场景整合到古诗的教学中去,这对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帮助的。如我在教学《春日》中“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时,学生对“景物一下子焕然一新”的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的感受,不能在大脑中形成景物“一时新”的表象,也就是学生不能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不能体验到欣赏美好事物带来的愉悦情感。我就出示多幅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找找能感受到“一时新”的图。于是有的同学从茵茵绿草中感受到了“一下子焕然一新”,有的同学从大片金黄的菜花中感受到“焕然一新”。
二、抓关键巧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唐代诗人贾岛 “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贾先生为何茶饭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进行“推敲”了。贾岛和尚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的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两个字词中,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一“绿”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句中一“裁”字,等等,在学习中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应该抓住这些字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泊船瓜洲》中我们可以问问学生,这“绿”是否换成“到”、“过”等词,想想为什么呢?在《咏柳》中让学生想想:“裁”是否用错了?树叶能是“裁”出来的吗?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过反复读、悟,体会到“绿”不但是写出了春天来了,更是女人仿佛看见了江南大地一下子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体会到了“裁”字不仅写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更是让人感觉到春风就像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在装扮美丽动人的春天。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光是为了让学生领悟诗句中字词的精妙,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三、创设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创新
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古诗具有简洁而意境深远的特点,注重诗句的言外之意,这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研究表明,广泛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创造人格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在古诗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演中创新
这里所讲的“演”是指老师用表演的手段鼓励学生体悟诗句的言外之意,进行联想、补充和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组织指导一位学生演一演李白是怎样送别老朋友的。这位学生在久久注视“天边”之后,忽然用袖拂面,并作举杯喝酒状,还以指在空中“画”了起来。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解释说李白送别老朋友时,想起这一别后不知何时方能相见,心中自然伤感,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所以用袖子擦眼泪。又因为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心中有感,自然马上要喝酒写诗了。师生都不禁为他鼓起了掌。这样的表演不是好看,而是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深入地阅读,展开了联想,继而进行了有创意的表演,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画中创新
课堂上画古诗是指以“画”为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草》时,就引导学生画一画诗中描述的“草”。学生在细读诗句后,有的画了嫩黄色的草,说从“春风吹又生”这句中看出来这草刚长出来,应该是这种颜色;有的画的草是斜着的,说是诗中写“春风吹又生”,肯定当时吹着风,那么草肯定是斜的。学生在画画中主动地读悟诗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这自然是一种创新。
(三)写中创新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在《赠汪伦》一诗教学的最后,老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他。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给他们创设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机会吗?
篇8
一、填空
1、写诗题
(1)李白的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作者及诗题
(1)送别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春: _________ ________ 夏:_________ __________秋: _________ ________ 冬: _________ ________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某种植物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1、( ),后不见来者。
2、( ) 悠然见南山。
3、( ),燕山月似钩。
4、( ),只是近黄昏。
5、( ),一览众山小。
6、 明月几时有,( )。
7、 随风潜入夜,( )。
8、 生当作人杰,( )。
9、 海内存知己,( )。
10、少壮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谁知盘中餐,( )。
13、野火烧不尽,( )。
14、谁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穷千里目,( )。
17、但愿人长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国破山河在,( )。
20、百川东到海,( )。
21、感时花溅泪,( )。
22、大江东去,( )。
23、人有悲欢离合,( )。
篇9
综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卷,记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迁移默写型、运用默写型等。笔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诗词默写的考查率几乎为100%,且多以直接默写型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直接默写型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3. (2011・江苏省南京市)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写型
5. (2011・江苏省南通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 (2011・江苏省泰州市)《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迁移默写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
8. (2011・山东省莱芜市)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再写出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 , 。
四、 运用默写型
9. (2011・江苏省常州市)面对艰辛与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 , 。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直接默写型试题涉及古诗词、古文中的名句和重点句,以及对短小的诗词进行全文默写,比较容易。但有些同学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按照要求认真背诵,认真默写,对写错的字结合句意加以理解记忆,或把易错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写型试题要比直接默写型难度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同学们不仅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原文,还要对诗词中的每句话加以正确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记忆,同时将所学的诗词紧密联系生活,学会拓展运用。
迁移、运用默写型试题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注重考查综合掌握能力、同类归纳能力,同学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才能从容不迫。对待这类题目,我们可以按照种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如按照“风”“花”“雪”“月”等自然类,按照“酒”“舟”等物件类,按照“送别”“思乡”等情感类,加以分类整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选自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6选自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
7.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8. (2011・广东省深圳市)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9. (2011・广东省梅州市)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面对人生。
篇10
一、必须熟悉中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重点
新课标要求:(1)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歌,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因此,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考查的重点是:(1)能正确地理解诗词曲的内容;熟悉与作品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注意诗体及作家的风格;能概括诗词曲的大意;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感度。(2)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句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韵律美。
二、必须明确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所用的材料
知道常用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当然阅读面越广越好。一般来说,应以这些材料为主。(1)唐诗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为主,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为主。(2)宋词以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的词为主,以词中的小令(即字数在58字以内的词)为主。(3)唐诗宋词中以课外古诗词曲为主;如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题材的诗。
三、必须明白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的主要题型
中考古诗词中的主要题型有:(一)选择题;1.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察对诗词曲中字词的理解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2.判断型选择题,主要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3.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察诗文名句的上句下句,作家朝代,字号,作品题材及出处。(二)理解弄填空题:主要用于概括诗文要点,即需要分析,推导归纳作答。(三)简答题;1.筛选型简答题,就是从诗句中借取不多不少的词句作答。2.概括型简答题,就是概括诗词曲的要点或者层意。3.解说型简答题,就是结合语境,诠释词义,品析句意,常见考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相感情;(4)品析诗歌中凝炼的语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