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云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云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云的诗句

篇1

2、冬天,是那么的静。寒冷使爱跳爱叫的小河失去了潺潺的流水声,使奔腾的江河静寂下来,使无边无际的大海平静下去,让它们休息一下

3、雪渐渐地停了,房屋、树木都笼罩在一片雪白之中,万里江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4、雪把美丽洒向人间,也把寒冷带给大地,杨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冻得真发抖。这时的松柏仍在雪中亭亭玉立,没有丝毫的冷意。

篇2

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从不止哭泣的婴孩,到历尽艰险的探险者;从没有经验的青年,到饱经风霜的老者;从平凡不过的小草,到美丽妖艳的小花;从展翅高飞的小鸟,到洁净无暇的白云,无一不充满趣味。泰戈尔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天下万物都活了起来,让它们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写道:秋天的黄叶,它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这本书的诗句里面,有描写一片美景的,有描写一段对话的,还有凭着对生活感悟写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在宝贵的时间里,我应该不断创新,“现在”很快就要变成“以前”,我不能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因为那已成为了历史,不足挂齿。“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就像秒针每走一点,然后歇歇脚这样停留了一会儿,当我想要抓住这即将变成历史的那一会儿时,它却从我的指缝中流失,成为了历史,所以,要保留时间,是不可能的,只有争取时间,利用时间,抓紧奋斗,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飞鸟集》的第一感觉就是清新,既不是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没有雨果那种悲痛的剧情,它仿佛是浩瀚宇宙中最最新鲜的空气,让我有一种想一口气吞并、吸收它们的感觉。

我原来跟随时尚,哼流行歌曲,买新颖文具,读科幻小说,看动漫电影,我认为它们充满趣味,但是,读了《飞鸟集》,我不这么想了,我认为文学和时尚是反义词,时尚在此岸,文学就在彼岸;时尚是波光,文学是河床;时尚哗哗地向前流,文学则静静地沉淀;时尚也许可以流传的很广,但文学可以流传的更久远;时尚也许可以在瞬间让你眼前一亮,文学却可以在你掩卷闭目后悠然心动!

我不知道泰戈尔如何把所见翻译成诗句,让那神奇的文字穿过阡陌红尘,穿越种族国别,安抚我这颗纷繁芜杂的心灵。但是,我知道,我要努力,我要按照《飞鸟集》中的格言警句去做,从现在作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家园包括大家和小家,大到国家,小到私家。品味书香,和谐家园,顾名思意,就是读好书,才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才能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我们的身上背负着建设国家的责任,只有认真读书,从小立志,珍惜时间,抓紧奋斗,将来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奉献。

《飞鸟集》的诗句不仅能激励我上进,还能在我消极沮丧之时就像一曲美妙的乐曲深入人们的心灵一样用它清新的文字来让我的心静下来,想想花儿与果实的对话,想想鸟儿与白云的理论,再想想山峰与落日的结合,多么充满趣味,我那颗杂乱的新心自然也就平静下来,回头再想想刚才令我生气的事情,才会觉得十分可笑,不必为其绞劲。这时的《飞鸟集》还真是一位很好的心理医生呢!

篇3

我曾经读到一副对联:“娇艳无双,曾几花香倾盛世;端庄有致,向来风韵颂中华。”此联写出了牡丹“国色天香”的特有气质。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众多的文人墨客,从诗词歌赋、绘画等方面记录了牡丹花的绚丽多彩和高贵雅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将绿艳的牡丹叶子和深红浅红的牡丹花瓣,喻指文雅又端丽的少女或者,借牡丹写出女子的思念。又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借牡丹描写杨贵妃身穿霓裳羽衣,如牡丹花一样的丰美玉容,在春风吹拂、露水晶莹的情境中显得多么美艳。既将牡丹的艳丽跃然纸上,又将高贵缘于君王恩泽淋漓尽致地道明。

如果说,以牡丹为形象的诗,题材和主旨皆高雅。那么,写黄花的诗呢?且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以自比,表达了傲霜般坚毅的品格。“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以黄花自比,实为金兵入主中原后,她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孤独苦闷的真实画像。让人赞赏的是斗志昂扬的“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诗句。盛开的秋菊,在无情的战火中吐露芬芳。这应当是一种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是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的英雄豪情,是一个壮志凌云的战士的气概。用不着多举例,“黄花”与“牡丹”,孰雅,孰俗?难以区分。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见雅的对立面并非是俗,而是邪。

生活中,同样如此。文雅、高雅和风雅的标准不一。西装革履展绅士风度,中式唐装显华美雅致;美声虽属“完美的歌唱”,但通俗唱法同样不失“金属色彩”;山珍海味并不适合每个人,粗茶淡饭才更有幸福的感觉。雅俗之间,人们各有喜好与需要,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雅俗之间,本无标准的界定,何雅,何俗?正所谓诗有诗品,曲有曲品,艺有艺品,人也有人品。草根平民之家与富家贵族同样可出雄才与纨绔。雅,如果是附庸风雅,给人俗的厌恶;俗,不能俗不可耐,如果俗能生情,俗能生趣,俗能生理,俗能生志,那么,同样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总之,兼容博大的气度才是雅量,以大爱大美为终极目标,摒弃掉那些低俗、庸俗和媚俗的东西,使自己、他人和社会不断得到升华,才是一种雅的境界的高标与追求。

[写作指要]

其一,审题时充满思辨。“雅俗之间”这个命题是个充满辨证关系的议题。正如文中所言,虽然,雅俗没有绝对的标准,难以区分,但是,雅与俗,自身有相对的标准,附庸风雅不是雅,俗不可耐却是俗,而俗出情、趣、理、志反是雅。这就是写作本文时审题、立意的内涵。

其二,选材时讲究材质。“雅俗之间”的命题引出材料,不管是具象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物,都从生命的卑微与伟大等不同的角度,启发读者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文章既选择了赞美牡丹的对联、诗文,又采用了描写黄花的诗词;同时还从古代贤达那里撷取了论据,从平常生活中提取了事实来作为论证材料。这样,力求材料丰富多彩,尽善尽美。

篇4

晴空万里,有浮云朵朵,多么美丽的天空啊!

傍晚,天边的云被夕阳染上了各种颜色,让我们不禁想起那篇经典的课文——《火烧云》……

这样的景致,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云朵在天空中不断地变化着,也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向往。

【与云有关的古诗】

【唐】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

楼头江上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

点破清光万里天。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

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

万里晴天何处来?

【唐】吴融

南北东西似客身,

远峰高鸟自为邻。

清歌一曲犹能住,

莫道无心胜得人。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唐 董思恭:《咏云》)

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唐 来鹄:《云》)

【描写云的词语】

云雾迷蒙 云雾缭绕 云雾弥漫 云雾茫茫 云海茫茫 乌云翻滚 乌云弥漫

变化多端 神妙莫测 千姿百态 千变万化 变化异常 轻如薄纱 丝丝缕缕

【描写云的句段】

■ 云,在早晨太阳升起前后,以及在傍晚太阳西沉前后最为美丽,早晨的云叫朝霞,傍晚的云叫晚霞。

■ 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 晚霞朵朵,有的呈现金黄色,有的呈现火红色,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当风吹动这些彩缎时,更显得形态万千,它们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和青山绿水媲美,映衬出大自然黄昏的美景。当整个天空降下黑色的帷幕后,那些曾经放射出灿烂光华的云朵就全都黯然失色,消失在天际了。

■ 有人说一缕白云,像轻纱一样,徐徐飘来。有人说像春天的雪那样呈乳白色;像卸(xiè)下的风帆那么扁平而细长;像棉花一般蓬松而轻柔;还有人说像一群白天鹅似的,一齐向着一个方向慢慢飘去。

■ 乌云成堆时,给人的感觉十分沉重,好像一块又大又厚的铁,渐渐在往地面上沉,似乎要把建筑物都压扁了。唐代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就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句。乌云密布的时候,天似乎给遮严了,即使是白天,也像屋子拉上了窗帘,一切都显得黯淡无光,即使是镀金的器皿、黄铜的器皿(mǐn),也一时光泽尽失。

■ 蓝色的天上飘着一块一块的浮云,像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只见山谷间的白云,时而滚作一团团的棉絮,时而化作长长的绫罗,绕着这个山峰飘忽而来,又悠然地从另一处山峰飘忽而去。

■ 滚滚的云流翻山而过,直泻深谷,似流水瀑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作家笔下的云】

■ 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枝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老舍《骆驼祥子》

■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 萧红《火烧云》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背着《临江仙》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禁联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翻开了那本早已看过好多遍的古典名著。这是一部以三国作为历史背景而创作的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谱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历史的壮歌。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既不是千里走单骑的云长,也不是足智多谋的孔明,而是智勇双全的曹操。他也许很诡诈,很霸道,但他用兵举世无双,拿官渡之战为例,七万大战七十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战败袁绍,使他独霸一方。他的大度也令人敬佩,青梅煮酒时,他对刘备说:“你我并是英雄!”说得刘备不敢听,这时曹操可以把刘备杀掉,方可安忧,但他没有杀刘备。还有他非常注重人才,他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如果说他是“乱世之奸雄”,但是我倒觉得他奸得真,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能人。

我最瞧不起的人就是刘玄德了。他这人有点言而无信“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且是个“唐僧”——太过仁慈了,还是个十足的伪君子。当时刘备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盘让吕布夺去,他就厚着脸皮在托庇在吕布门下,但吕布终究不信任他,他就随曹操灭了吕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图对曹操下毒手,最后在徐州反曹,失败后投袁绍,看袁绍不行又投刘表。但刘备也有一股使人佩服的韧劲。他有屡败屡战的勇气与卧薪尝胆的精神,他也非常爱民,为了老百姓,放弃了大好的军事重地。在生死关头,他对老百姓不离不弃。难怪有那么多的贤人才士和强武之人为他上刀山、下火海,真叫人不得不称奇。

还有些人物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不知名的贾诩,曹操初露锋芒时帮他的郭嘉,胸怀大志的孙策,以及保护阿豆的赵云。。。。。

篇6

因此,我认为:正是由于诗歌的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时代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运用特有的教学方式,在积极引导的过程中,尽最大能力与学生一起去感受美、品味美、挖掘美、创造美。

一、感受音乐美

诗歌大多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余味无穷,具有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要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必须反复朗读,在缓歌慢唱中把握诗的韵律、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婉转。这样,才能心神合一,忘乎所以,自我沉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以音乐般地享受。其实,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唱”出来的吗?如《关雌》:“关关雌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此诗四字一句,语句整齐,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韵律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难怪古人会配上乐曲,在劳动中,在小河边,在节日里,或浅吟,或低唱,或于动情处放声高歌呢?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何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顺应诗歌本身的特点,来一次语文课堂的创新呢?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验了诗之韵味,又何尝不可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或是在悠悠的音乐声中,甚至在款款的舞蹈之中,感受到“亲射虎,看孙郎”之豪迈;“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之雄壮;‘旧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磅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之落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散淡;“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之凄凉·一感受到诗人或悲或喜或怨或怒的情感,让学生自然愉悦地获得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岂不快哉?

二、品味语言美

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含蓄,具有表现力。贾岛尊奉韩愈为“一字之师”,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充分说明了诗歌语言需要千锤百炼。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很多名家诗句读来如行云流水,好似诗人信手拈来,其实一字一句,无不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所以,在学习诗歌须认真精读、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含英咀华、以小见大,才能体会到作者炼字谴词之匠心,才能品味到诗歌语言之精华。

如:杜甫的《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另辟蹊径来写造物主对泰山的情有独钟。“钟”字有钟情,钟爱之意,此字将大自然对泰山的那份厚爱那份情义写得淋漓尽致。而后一句的“割”字,则生动地写出了泰山参天人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天才的想象和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峻,阔大。多美地语言!多美的画面!我们只有通过精读细品才能体会得到泰山非凡的气势和作者对泰山的赞美。

三、想象画面美

古诗中许多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融合了绘画的特点,如:色彩,线条,背景等。我们只有细心默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历代广为传诵的名句,具有永恒的魅力,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作“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一幅画面是茫茫大漠孤烟直上,另一幅画面是滚滚黄河边,鲜艳夺目的太阳斜斜的挂着,显得分外的圆。这不仅准确地写出大漠孤烟落日的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把自己因受朝廷排挤而深人大漠的孤寂情绪不露痕迹地融人广阔的自然景象中,但又不给人哀愁悲伤的感觉。确实是意境雄奇,耐人寻味。不愧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所以,我们不妨让学生根据诗歌展开想象,并鼓励他们画出心中的画面,往往能将自己投身于具体情境之中,获得艺术的美感和心灵的感知。就算是涂鸦之作,甚至不堪人眼,又有何损失呢?

四、领悟意境美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读诗歌时,我们以欣赏的角度去读,仔细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揣摩诗歌的意象,就能领悟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美。常见的意境有孤独凄凉、豪放旷达、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20字,描绘了漫天的雪景,在广阔背景上点染的一叶小舟,一个渔翁,让人感觉色彩冷艳,意境凄清,充分显示作者孤寂的情怀,这是作者感情外化而成的意境。

诗歌往往“情景交融”,我们在教诗之时,紧扣情和景,让学生随意发表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经历与诗人之经历相似处说一说,谈一谈,说对给予表扬,说错一笑而过,让学生感到诗人并不是遥不可及,诗歌更不只是鉴赏家的事。同时,用这种方式去靠近诗中之景,抓住诗人之情以达到领悟整体意境之目的。自己的独特感悟才是最珍贵的。

五、体味哲理美

很多古诗蕴含哲理美。哲理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慢慢品读,善于联想思索,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

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本写诗人在层峦叠嶂的山间漫步,清澈的泉水在曲折迂回的山中很快的流淌,山路错综复杂,诗人不知道哪条是去山西村的路。正在迷惘,焦急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红柳绿,几家农家茅舍在花木掩映之下若隐若现,诗人顿觉眼前一亮,不禁J惊喜交加。

篇7

古代诗词,我们知道它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诗人情感的倾泻,也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正如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赏析好的诗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丰富阅历,美化心灵陶冶情操。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把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培养能力上来,在诗词赏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诗词,让学生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会去死记硬背,唯书唯师是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一、标题入手

俗语说:看报看题,读书读皮。许多诗词的主旨常常通过标题即可体现。诗题中的一些诸如“怨、哀、恨、喜、送、别、忆、赠、答”等字眼,即有鲜明点睛作用。如《行路难》、《梦江南》、《天净沙・秋思》、《别云间》《相见欢》等,观其标题,已可略知其情感倾向和内容旨要。

二、找准诗眼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及艺术水准的词句,诗歌就是通过这些关键词来点明该诗的思想感情。如杜牧《泊秦淮》,诗眼就是“犹”字上,蕴含丰富的情味,令人生发联想,生发忧虑之情,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尽寓其中。再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眼就在“别”字上,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所爱好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三、反复吟诵,披情入文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词赏析一如散文赏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想象、记忆、思维。带着情感去阅读,思考体会作者在此时此境中会有何思何想。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诗文的词义、句义,把握诗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感情美。作品蕴含的究竟是悲?是欢?是忧?是喜?通过认真地读去细细地揣摩。读时应读出情感,读出节奏,读出含蓄,读出韵味,这就是美读。如《观沧海》是曹操凯旋而归,途中登临碣石。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那种踌躇满怀、壮志凌云的气概凝聚于笔端,挥洒在字里行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想象奇特的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朗读时,自然用高亢喜悦的语气,读出诗人的沉浮,读出诗人的豪迈,读出诗人力挽狂澜、主宰一切的雄心。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感,才能引人入胜,激发学诗的乐趣。

四、分析意境,发挥想象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可以借助景与情的对应规律,分析诗中景物描写所折射出的感情,并进而判断全诗的感情。欣赏诗歌,就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再现其中的事物,领会诗歌的意境,倘若缺乏想象,就不会有真正的艺术感受。如《如梦令》,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描绘了一次郊游流连忘返的经历。全词仅33个字,郊游的趣味、景象却写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从字面看,出现的景象似乎只有溪亭、暮日、藕花、鸥鹭和醉人。但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我们会发现一道道情趣盎然、绚丽多彩的景观:远处是一座掩映于落日余晖中的溪亭;近处是一位醉入藕花丛中的女子。伴随在女子周围的是亭亭玉立的红花,摇曳多姿的绿叶,展翅惊飞的白鹭,幽深湛然的湖水。色彩清新,情致动人,景象优美!词中一个“误入”,一个“惊起”,使动景静景交相辉映,声音色彩融为一体。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既描绘了美的境界,又展示美的心灵。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是作者被免职闲居江西上饶所作的一首词。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枝杈上的喜鹊,以为日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起来,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杈还簌簌作响呢!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起。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青蛙也为他奏起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诗人已听到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蝉鸣、稻香、蛙声,诗人看到的、嗅到的、触到的却令人心旷神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笔调生动、活泼、欢快、灵活,勾勒了一幅江南夏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感知直观提供的形象与鉴赏者脑中储存的其他表象,意象相融合,往往出现新的形象和相应的审美情境,从而产生审美顿悟,只有在这时,文学鉴赏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启示人生

篇8

《飞鸟集》,它是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杰作。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飞鸟集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八年级飞鸟集读后感范文1那是一个阴雨天,细密的雨斜织着,窗外笼着一层烟。我因为错过了一个好机会,而垂头丧气。

看书架,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薄薄的集子,大半天便看完了,这部思绪点点的散文诗集,其内容似乎包罗万象,细细品味,在这种对人生点点智慧的读书感悟中,我懂得了如何对待艰难险阻。是感叹不幸?还是不断进取?

读完这本书,显然,我已经找到答案。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不要因为错过了太阳而伤心,而流泪。只要你正视黑夜,并执着于黑夜的追求,那么,在夜空中闪烁的群星,会给你力量,给你自信,让你能够更加勇敢地追求明天的太阳。如果你只是感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不仅得不到群星的启示,还会逝去明天以至于更远的太阳了。

短小的诗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便是泰戈尔诗歌的魅力所在,它告诉人们如何去做生活的强者,去对待人生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不是这样吗?现在细细回想,自己还真是愚蠢,仅仅因为错过一个机会而灰心丧气,这有什么用?还不如现在好好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住下一个机会。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我也不再沮丧了。的确,读了泰戈尔的作品,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这种感觉是很美好的。

八年级飞鸟集读后感范文2每一次翻开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的过程,就像一次次人生的旅行,那些不知道什么地方,什么人的生和死,被印成铅字。慢慢渗透进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的经历似乎都风化成了我的另一段亦真亦幻的命运,无论快乐或是绝望,都是如此真实、第一次读飞鸟集第一感觉就是清新,既不是你侬我侬的忧伤彷徨的爱情故事,也没有雨果催人泪下的剧情,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生死,什么是命运,却依然对它爱不释手,沉迷与作者与天空的闲聊,陶醉于世界与爱的纠缠,那一个个文字有序的排列,像一个个童话,却比童话更深沉,更美丽.......记得总把其中的几句工工整整的抄在书的扉页,“世界早已在早晨敞开了他的光明之心,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他相会,我的思想随着这闪耀的绿叶而闪耀,我的心灵因着日光的抚触而歌唱,我的生命因为写偕了这日光一同浮泛在空间的蔚蓝,时间的墨黑而感到欢乐。现在再回味起这精致的诗句,我的心中突然生出巨大的哲理之枝,每一片绿叶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我好像听见了飞鸟扑腾翅膀的声音.......一直不怀疑,孩子比大人更容易读懂飞鸟集,他们幼稚天真,童真无邪,很容易与诗人心底的最纯真的爱吻合,红尘喧嚣茫然,于是泰戈尔放出了这只思想智慧的飞鸟,他的身躯划破被遮蔽的天空,让他唤醒沉睡的灵魂,让温暖和爱重新回归大地.......世界像是溶解在时间里的墨水,而上帝将这些墨水送给了泰戈尔,让他们书写出了这个世界的篇章字句,让我们在短短的生命里,知道了这么多。于是。许多的动人画面就凑成了这本诗集。

我用自己最感性的一面去面对这些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的诗句。享受着与心站得最近的分分秒秒,人类真的拥有太多了,多得不得不新存感激,感谢生活。他的飞鸟集带给世界的一抹微笑,笑的那么不经意,却又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的温暖......

八年级飞鸟集读后感范文3本人佩服泰戈尔,因为他的诗,亦因他的事。

我是男子,认为写些花花草草只是女人的事,我,就算是要玩浪漫,只需女人弹唱,男人练拳就可以了,运气好选个月圆之夜,女人属阴,更添风姿,男人属阳,遇阴更刚。这一浪漫虽好,却不需要男子压抑本性装得病怏怏低头吟唱。再好不过。

可是,读了他的诗,“历”了他的事,我才知道,思考并无男女之别,女子可以多愁善感,男人亦能大声抒意,就如那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一柔一刚,一阴一阳,本就是自然,若是缺一,反倒麻烦了。

于是,读《飞鸟集》变成了件引以为豪的事,读泰戈尔也成了此生庆幸的事。

《飞鸟集》英文本题名为straybirds.其中stray为漂泊的意思,birds是鸟,有时还可指人。没错,birds也是我们的内心,是漂泊的心,是安宁的心,是热烈的心,我们是青年人,会嫉妒,那叫不服输;会瞎走,那叫求知欲;会寂寞,那叫会思考。总之,我在我的人生沙滩上筑起了又一个引以为豪的沙堡,就算可能会海浪冲垮,海风刮跑,甚至我亲手毁掉。不怕,记忆与思考让我的堡魂永存,它便一直作了我的人生参考,我必须要时常思考,时常调整,时常梳理,才可感应到前进的方向。就个人而言,这世上并没有捷径,也不存在弯路,可是我认为,只要不思考,便是站着不走,永不达到目的地。欲速不达,不追求最快,至少,也要更快。而沉浸在《飞鸟集》的悠扬音乐中,我仿佛是只小精灵,调皮而自在。漫步,想象,在泰戈尔双手正弹得钢琴键盘上。

让我感慨的就是这些,不想对不起良知,却要违背良知。

八年级飞鸟集读后感范文4《飞鸟集》,它是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杰作。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从不止哭泣的婴孩,到历尽艰险的探险者;从没有经验的青年,到饱经风霜的老者;从平凡不过的小草,到美丽妖艳的小花;从展翅高飞的小鸟,到洁净无暇的白云,无一不充满趣味。泰戈尔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天下万物都活了起来,让它们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写道:秋天的黄叶,它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这本书的诗句里面,有描写一片美景的,有描写一段对话的,还有凭着对生活感悟写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不可否认语言的简略使得《飞鸟集》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其蕴含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热爱生活,因此也隐去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子间温馨的亲情,人与自然间微妙的感情……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就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

生活的天平——爱与智慧;生命的天平——爱与真理。这本书虽然难懂,但我们都能从中悟出一样的道理:爱是人生的基础,爱是人生的全部!!不妨听着轻音乐,捧着《飞鸟集》,想想自己是一只飞鸟,在无尽的蓝天中自由的翱翔……

八年级飞鸟集读后感范文5我们生活在重重的钢筋水泥里,我们每个人戴上厚厚的面具,我们忙碌于无休无止的学业和工作,我们不再思索爱,我们的思维开始机械化,我们开始缺乏对生命的思考。《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作品,325段短小有趣的话让我们重新开始体会人生,感受身旁这个庞大的世界。

“我曾经受苦过,失望过,领略过死亡的滋味,因而我十分高兴生活在这个伟大的世界里。”苦难,失望,死亡,这些让人惧怕的字眼被泰戈尔重新诠释,被我们不断唾骂为肮脏、腐败、悲伤的世界被泰戈尔称之为伟大,存在便是真理,“我们把世界误读了,倒说世界欺骗我们。”

当我们麻木的无视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的时候,泰戈尔说:“世界在清晨便敞开它光明的心房了。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深情去和它相会。”

当我们懊恼今天为什么下暴雨而我没带伞的时候,泰戈尔说:“雨点亲吻大地,低声说道,我们是你怀乡思家的孩子,妈妈,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身边来了。”

当我们黄昏时候向着绚烂的天空发呆,思绪不知所措的时候,泰戈尔说:“在我看来,黄昏的天空,好比一扇窗子,一盏点亮的灯,灯下的一次等待。”

当我们深夜留恋于黑暗中突兀的电脑屏幕光的时候,泰戈尔说:“午夜的风风雨雨,像个高高大大的儿童,在不合时宜的黑暗中醒来,开始玩耍和高声喊叫。”

光明和黑暗的对立,天空与大海的对话,流水和泥沙的嬉戏,飞鸟和彩云的赞美,繁星不与流萤计较,海鸥与海涛的相遇,这些好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毫无联系的事物,被泰戈尔用童话般神奇的笔尖留在世人的脑海里。他自嘲般的对待自己的思想,“胆怯的思想,别见我害怕,我是一个诗人啊。”

爱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是信任,是付出,是美好,是单纯,是理解。“你微微笑着,对我默默无言;可我觉得,我为此情此景,已经等待很久了。”爱情是会失去,这倒是事实,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不去为之付出,“啊,世界,我死的时候,请你在沉默之中替我留下一句话,我已经爱过了。”这个爱很复杂,可以是男女之爱,亲人之爱,人与自然之间难分难舍的爱,“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篇9

一、“祥云”的起源与演变

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一样,“云纹”源流颇深。原始拜物思想和图腾观念为其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远古传说“云神司雨”,雨与五谷生长关系密切,人们为此而进行了各式祈求保佑、消灾降富、庇护生产和生活顺利的祭祀活动。作为祭祀活动的工具,图腾明显地寄托了中国先民避凶趋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于是,能给人带来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云纹”(祥云)开始产生。它最初多与其它的“神灵”一起出现,如萦绕在“龙”或“凤”的四周,与“飞天”一起飘逸流动,与“天马”一起奔跑。此时的“祥云”常常被作为一种辅助图形出现,造型流畅,多采用适形手法。它有时出现在图腾的边缘四周或中心部位;有时也作为背景,布满整个画面。随着吉祥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象征着福、禄、寿、喜等其它含义的形象也与“祥云”结合在一起。如“五福同寿”、“龙凤呈祥”、“四海同天”、“麒麟送子”、“一品当朝”等。

在民间剪纸、风筝、宫灯、官服、印染、雕刻等作品中,“祥云”比比皆是。并且“祥云”的图形已逐渐失去了“图腾”的特点,开始变得抽象,形象更加饱满,其形状或由几条弧线婉转勾画而成,或以回纹组合而成,或作带状,或呈对称形。造型饱满、流畅,婉转的线条更加优美,形象更加生动,荡漾出一种抒情、浪漫之美。唐末五代至清,“祥云”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寄托理想、心愿和情感的重要形式。直观的形象和深长的意味,使其不仅上达宫廷大内,王侯朱门,还下至市井瓦舍,茅屋柴扉,显露了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并流传至今。

二、“祥云”的现代价值与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渐脱离了对包含“云”在内的自然界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与迷信,但对“祥云”所传达出的传统文化气息依然爱不释手。于是现代设计师们将“祥云”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经常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

“祥云”作为一种符合大众视觉经验的传统文化的图形符号,很容易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又极易被公众解读,于是对“祥云”的再借用与再创造便成为常用的手法,而这种再借用与再创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其造型形式美的再发掘与文化精神的再延伸与深化。以“祥云”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为例,我们完全可以得到以上结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汉民教授曾撰文指出:标志是传达信息最精炼的形象语言,形简而意赅。现代标志设计常以意造型、以形达意。“祥云”与现代标志的结合,不是简单意义上地靠组合形象元素完成,而是凭借多种表现技巧获得。适形造型、平面置换、虚实相生、同构重组就是一例。图1作为房地产公司的标志,以绿色作为永恒的主题,蓝天白云、自由飞翔的小鸟与茂盛的花草,成为该标志的主要构成元素。诸多元素的组合,正是利用适形造型这一处理手法,将各造型元素相互穿插,相互适应,使之形成一个完美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造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对自然的保护。在这里,“祥云”已经被抽象成标志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图2则另辟蹊径,将CIS中的“C”、“S”两个字母整体幻化成“祥云”的图案,与“I”化合成华表造型,同时整体图形又像“中国”的“中”字。云纹的回旋婉转与中间的两横三竖形成曲直对比之美。此处的“祥云”则是随形而想象,随形而设计。

篇10

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站在绿萝山下。每当我漫步在“虹贯碧水”的桃源沅水大桥上,饱览着“云怒石开”的雄姿和“绿萝晴画”的秀色,心头的激情仿佛沅江的波涛一泻千里!

绿萝崖,既是桃源八景之一,又被我国古代道家称为“第四十六福地”。其色如古铁不磨的峭壁上,凸现着一幅天然的桃源仙境,图无雕琢的迹象,也无勾画的墨痕――白色的岩纹在黑色的岩壁上蜿蜒游动。每当细雨迷蒙之时,崖顶似有阳光照耀,悬崖上便分外清晰地映现出古树幽篁、亭台楼阁、武陵渔人撒网、白鹭成群飞渡的妙境。《桃源县志・疆域志・川附八景》(清同治版)载,绿萝山“峭岩削立,具画理,雨时常有晴色”,故名绿萝晴画。千百年来,绿萝站在山巅上随风摇曳着一串美丽的趣闻。古时候,绿萝村住着一位忠厚勤劳的樵夫,妻子却非常吝啬。有一天,樵夫卖完几担柴后,趁夕阳的余晖将最后一担柴送给赶回道观的道士,又因路陡天黑邀请道士在家食宿,妻子却当着道士的面指桑骂槐地训斥丈夫。翌日天明,道士从布袋里摸出笔和颜料,在板壁上画出一幅《桃源仙境》后,纵身跃入洞门,招呼樵夫夫妇结伴览胜。樵夫的妻子舍不得外边的账和缸里的米,待到樵夫的妻子收完外面的账、包来缸里的米,欢天喜地地往洞内跳时,洞门咔嚓一声紧紧关闭!她气得扯下腰间的罗裙朝板壁甩去,只见白光一闪,裙上印满了板壁上的画,她气鼓鼓地到河里搓揉罗裙,洗绿了一河沅水还洗不净,恼得她又将罗裙朝绿萝峰的岩壁上甩去,白光又一闪,罗裙上的画又清清楚楚地印在岩壁上……

绿萝崖,一幅永不褪色的天然风景,与其说是道士警世的画卷,不如说是樵夫勤劳善良的丰碑。

倚在大桥栏杆旁,眺望沅水南岸那一座又一座沉默的绿萝矗立着争奇斗秀的风姿――有的像吐纳千年的巨龟;有的似直刺九天的利剑;有的两峰并起,其一略凹,转动欲去,如骆驼背,如渴骥奔泉;有的如飘逸的桃花仙子;有的若得道的南极仙翁……其中,最奇特最负盛名的应首推临江的关公崖――又名刀劈崖,百尺高岩庞大的身影倾倒在沅水中,流露着一派冷煞煞的威严。特别是当天气骤变,乌云黑沉沉地压着黛青的绝顶时,那种寒芒四射的冷峻里又透露出一股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刚烈之气!传说此岩为汉寿亭侯关羽所劈。关公一生英武,却容不得人们提他兵败被俘的伤心事。清咸丰年间,桃花源的新头人在关圣帝君九月十三的忌日照例祀典致祭,又请了一班村伶演戏,为让百姓观看关公升天的境况,点了一出《走麦城》。正式开演时,天气十分晴朗,但演到吴兵从四面八方擂响战鼓,关羽准备趁夜杀出重围时,突然狂风怒吼,白昼刹那间变得昏暗不明,只见身穿绿袍、满脸怒气的云长迎着滚滚涌来的乌云,举一把青龙偃月刀拍马而来,旋风般掠过戏台下的人群,朝游仙观奔驰而去,赶到赵家洲头,突然奋起神威刀劈山岩――轰隆隆……金蛇狂舞般的闪电伴随着一阵阵山崩地裂之声,岩山被劈掉一半,怒涛也冲天而起!不过,桃花源的关帝庙里却没有了关帝的木雕神像。从此,“云怒石开”便成为沅江的一大奇观。

绿萝山下,沅水桥畔,一垄垄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起舞……t望这座长1675米、宽16米、19孔的中承式拱桥,桥心两孔红色的弧形大拱横跨各100米、拱高各54.56米,施工中曾创空心桩大全国第一、缆吊全国第一的纪录;远眺桃源水电站钢筋混凝土大坝坝顶交通桥、二十三孔泄洪闸、十八扇进水口和船闸等建筑物各展风姿,横卧滚滚激流的十多座脊梁般的桥墩沉重地托住桥身,使长桥凌空飞越在滔滔碧波之上,雄奇地屹立于双洲之腰与绿萝晴画之间,与比翼齐飞的桃源沅水大桥并肩携手将远隔天河而互相呼唤的319国道和1848省道相拥相缠――这不正是今日张果老含水激射而呈现出的两条七彩长虹么?只见桥洞上下、坝闸左右荡漾的水波绿成一块块水晶般的翡翠,太阳照耀下的粼粼波光则好像是千万只跳跃的金梭,又似乎是一群穿着金色衣裳的顽童嬉戏、追逐,极目水天一色的茫茫上游,隐隐驶来几只摇梦的乌篷……

站在绿萝峰前,目光沿着大桥中央的支桥踏上江心浮起的两座绿岛――双洲(因沅水第14级台阶――桃源水电站的开发,摇身一变成为桃城水上公园),不觉使我回想起那年一睹芳容的往事――宛若碧玉垒就的河柳一望无涯,野鸟在滔滔绿浪间歌吟。踩着鹅卵石散乱的河滩,翻过沙丘,一脉清流横亘在前,顺着一块块踏脚石便抵达双洲的姐妹洲。穿越在小径的树荫浓密的苍茫里,沿途杂乱的芳草、苍劲的枫杨引导你一步步走入幽深,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悠长的鸟啼,倍添双洲的脉脉幽情。路边,一簇簇生生不息的灌木在诉说历尽刀斧的劫难之时,也似乎在展示着万古苍凉的境界。一瞥野滩之外,泊着几只渔船。我恍然从亘古丛林觅得一处天涯芳草,摇着划子环洲一亲芳泽。在洲尾,欣赏着江北混凝土浇筑的防洪大堤游龙般的缠挽着桃源县城,贴着各色瓷砖的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最引人注目的邮电大楼和鑫源大厦像一颗硕大无比的明珠和一座摩天缠云的峻岭,与修复告竣的漳江阁、楚望塔遥相辉映,一比高低!

沉醉于往事,笑醒在绿萝峰前。仰视之如浮云,其旁为乱石,石倒压水际,通体藤萝,幽苍之气自远而至。古人为什么把江岸的悬崖与河心的洲渚连在一起,取名“绿萝”呢?“绿”,又称,是一种属草本科的细弱的茎草,叶片卵状披针形,碧绿玲珑,非常喜人。《诗经・小雅・采绿》有“终朝采绿”的诗句,描写祖先整个早晨在野外采集茎草的情形,这种叫绿的茎草仍然生长在绿萝崖上。“萝”,又叫“莪蒿”,它既生在峥嵘的崖壁间,也长在河洲上。《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写道:“菁菁者莪,在彼中b。”茂盛的萝蒿长得长又长,生长在江心洲渚的中央,多么美哟多么靓!诗人也许是站在绿萝山上,观赏双洲青翠蓬勃的萝,被萝的美所激励而吟咏的吧?绿萝崖和以绿萝崖为景魂的“绿萝晴画”,其名其意源自于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