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范文

时间:2023-04-04 00:5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夏天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夏天的诗

篇1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描写夏天的诗

【标题】:观刈麦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内容】: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标题】:晚晴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律

【内容】: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标题】:游赤石进帆海诗

【年代】:南北

【作者】:谢灵运

【内容】: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肌?瞿肆昵罘。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标题】:夏日联句

【年代】:唐

【作者】:李昂

【内容】: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

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主——柳公权

【标题】: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年代】:唐

【作者】:岑参

【内容】: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I客簪。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初夏】

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店沽浮蜡酒,步}载秧船。古俗交情久,丰年乐事偏。

出波莼菜滑,上市J鱼鲜。僧阁梅山麓,渔扉禹庙肌5で嗖豢苫,得句一欣然。

【初夏】

已作梅黄雨,犹余麦秀寒。穿林红练带,拔地碧琅>葡虺畋弑。麓硬『罂怼K老始酰槔艺仕帷

【初夏】

麦秀微寒后,梅黄细雨前。湖滩初集鹭,堤柳未鸣蝉。琴带轻阴润,巾因小醉偏。晚来幽兴极,又上钓鱼船。

【初夏】

白白糍筒美,青青米果新。衰迟重时节,薄少遍乡邻。梅市花成幄,兰亭草作茵。极知欢意尽,强起伴游人。

【初夏】

淡霭轻锶胂某酰淮靶侣棠裣嗪簟3雒乓拙氤9槲裕淠压さ杂椤

花径蝶闲无堕蕊,酒楼人散有空垆。闽川茶笼犹沾及,肺渴朝来顿欲苏。

【初夏】

雨足移秧后,风和剥茧初。昏昏时就枕,贸贸却寻书。晚步身须杖,晨兴发废梳。满城车马客,谁复问何如?

【初夏】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清。深深帘幕度香缕,寂寂房栊闻燕声。

细诗聊凭几,静思棋劫对楸枰。浣花光景应如昨,回首西州一怆情。

【初夏】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b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

翦韭腌荠粟作浆,新炊麦饭满村香。先生醉后骑黄犊,北陌东阡看戏场。

【初夏】

稻未分秧麦已秋,豚蹄不用祝瓯窭。老翁七十犹强健,没膝春泥夜叱牛。

【初夏】

买得新船疾似飞,蚕饥遥望采桑归。越罗蜀锦吾何用,且备豳人卒岁衣。

【初夏】

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初夏】

杜鹃血尽啼未歇,蝴蝶梦残心更狂。我自人间少情者,老来十倍惜年光。

【初夏】

赐食金盘出宝闺,玄熊掌映紫驼蹄。侯家但诧承恩泽,岂识山厨苦~?

【初夏】

隋家古寺郡西南,寺废残僧只二三。藜藿满庭尘暗佛,时闻铙鼓赛春蚕。

【初夏】

渺渺荒陂古埭东,柳姑小庙柳阴中。放翁老惫扶藜杖,也逐乡人祷岁丰。

【初夏】

老翁卖卜古城隅,兼写宜蚕保麦符。日日得钱惟买酒,不愁醉倒有儿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篇2

2、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3、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4、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篇3

夏到我身边

我非常喜欢夏天,因为夏天的阳光能使树木长得枝繁叶茂,能使人们成长。

在夏天里要数花儿最美,你看在池塘盛开几十朵散发着清香的荷花。真不愧是“水中君子”。就像是一个女孩在跳舞。当然描写荷花的诗句那是数不胜数,下面就是写荷花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夏天里花儿凋谢结出的夏果可是非常好吃的。比如夏天里的水果代表西瓜。西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和水份,是夏天里解渴的必备良药。虽然西瓜好吃,但是西瓜里面有许多的黑籽,不能吃进肚子里,所以吐起西瓜籽非常的麻烦,因为这一点人类选出了无籽西瓜。虽然,这种西瓜没有籽,但是没有有籽西瓜甜,所以我们大家还是多买有籽西瓜,少买一些无籽的西瓜。

在夏天话最多的当然是夏雨了。夏雨最大的特点来的快去的更快。比如说在上午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是,不过一个小时,又变成了烈日炎炎的晴天了,所以说夏天的雨是捉摸不透的。当然夏雨有时好有时坏,因为夏天的雨和太阳最能使大树生长。可是一些弱不禁风的花儿是绝对挡不住暴风雨的,所以有一些花儿就会活活的被淹死或者被雨滴打死。

在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美丽的。在自己家的楼顶上看布满整个天空的星星和闪闪发亮的月亮,听蝉和其他昆虫的交响曲,当然夏夜也是非常难熬了,因为晚上总是二到五只蚊子来吵你,所以夏天的夜很难入眠。

啊!我最喜欢夏天。

篇4

秦添

语文,无处不在。在广告上,电视上,网络上,都能找到语文的身影,也都能从中学到语文。语文,是一首首优美动人的歌曲;语文,是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文言文;语文,是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歌。而我就从那一首首诗歌中,对语文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

语文可以让你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景。想象着,那活泼的燕子嘴里含着春泥,正在勤劳地工作--盖新窝。别说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了吧!

语文可以让你看到"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中那清幽,凉爽的夏景。想象着,在炎热的夏天,身处一所竹屋.那珠帘正在夏天的风中摇摆着她们那婀娜的身姿。时不时,还给我我们唱上一首清脆悦耳的歌,让你陶醉不已。别说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夏天的清幽与凉爽了吧。

当秋天来临的时候, 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中,我看到了语文;从“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叶子中,我学到了语文;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凄凉中,我感受到了语文。

篇5

春天的岳麓山更是美丽,繁花盛开,岳麓山周围有天马、凤凰、绿蛾、金牛等峰岭拱数十公里,山中石骨港秀,树木葱茏,如一翡翠玉屏,横丛在湘江两岸,人们称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所以,自古有无数名人称赞岳麓山的春景,古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其中的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诗句就是赞美的岳麓山春天的爱晚亭。

岳麓山的荷,是夏天特有的景色,洁白或者粉红的荷花,和翠绿的荷花,充满着夏的气息。初夏的荷,盛夏的荷,静态的荷,动态的荷,各有千秋。历代的文人墨客有许多赞美荷的文章、诗词,诗词中一些流传千古的名句,更是把荷描写得淋漓尽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名句。

“兮兮惜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岳麓山的秋更是美丽。描写秋景的诗句更多,有战国楚。宋玉《九辩》、汉朝刘彻《秋风辞》、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晋国、陶渊明《酬刘柴桑》等。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批注;积极作用

语文阅读教材中,如何指导学生批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文本理解的疑惑点;二是文本留有的空白点;三是文本内容的矛盾点;四是文本描写的精华点;五是文本描写的着重点;六是文本蕴含的丰富点;七是文本角色的冲突点。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如能按此线索,提出疑问,寻找答案,写上批注,对全文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现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粗略论述。

1、依据阅读节奏,指导学生有顺序批注

阅读是一个从浅入深,从表入里的层层推进、逐步感悟的过程。为了体现批注的层次性,依据阅读节奏,可让学生在三个时段进行有顺序批注,课前批注,初读感知;课中批注,再读感悟;课后批注,研读深悟。

1.1、课前批注,预习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后,一定有疑问,有思考,有感知,有初步的情感体验。比如《黄山奇石》一课,学生读了课题后在旁边两次质疑:一是破题质疑(黄山有哪些奇石?这些奇石奇在哪里?为什么称之为“奇石”?);二是破名质疑(怎样破解这些奇石秘密?观赏这些奇石之后,有些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初读课文后又写了这样的批注:“黄山之石真是奇特呀!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站在了神话般的黄山之上。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难怪古人会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课前批注,以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思考课文后问题为主。

1.2、课中批注,复读感悟

课堂上,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有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学生获得了精神滋养,就会流泻于笔端。同伴引发的批注,教师诱导的批注,自己再发现的批注,一定会相得益彰,精彩纷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例,一学生在课文中第二次描写爬山虎处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与叶圣陶先生聊天中,“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大人,一个叶圣陶先生的老朋友。“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亲切、质朴,此时“我”再看爬山虎,自然就觉得它绿得浓郁,绿得可爱。绿着的爬山虎,象征着叶圣陶先生对下代的关爱,“我”难忘爬山虎!三言两语,却是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亲切对话。

1.3、课后批注,深入研读

课后的批注是课堂对话的意犹未尽,也可以是对课堂对话的反思、提炼、总结。学了《幸福是什么》一课后,在谈“我的幸福”时,学生这么写道:幸福就是为村人挖一口井,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是学习中的一份满意答卷,幸福是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微笑;幸福是他人困难时伸出的一双援手;幸福是公交车上的让座,幸福是遮风挡雨的伞;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只言片语,却是学生对幸福意义的独特感悟,是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是对文本主题的升华。

2、依据阅读个性,指导学生有指向批注

学生的阅历有深浅,理解有强弱,触角有长短,对文本解读的层次有不同,层面也不同,批注的指向也随之不同。依据学生的阅读个性,笔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批注:

2.1、批注理文法

这是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梳理。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的。这与文章的题目表达的意思相同,有的学生这样批注:这是在篇末点题,与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可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作者的印象是那么的深刻。作者难忘爬山虎,更难忘的是叶圣陶先生。以后写文章的时候,我也要用到这种方法。再如,这篇文章是写事的,为什么写在叶老先生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绿绿的爬山虎?这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有学生这样写道:作者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见到斐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内心异常紧张。随着与叶圣陶先生的接触,叶老平和待我,使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消失,正如“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甚至连火辣辣的太阳也变成了“绿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作者在借描写爬山虎的绿,表达自己心情的起伏变化。这样的批注,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学生读懂了文本,感受到了语文的含蓄之美。

2.2、批注展联想

这是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激活。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在诗旁边写满了学过的表达离别之意,抒发惜别之情的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读古诗,叙别离,抒情意,此时让学生批注,激活了脑海中优美的诗文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真切情感。这样的批注提升了学生的辨析能力,拓展了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真真切切体现了语文是人文的语文。

2.3、批注话感受

篇7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放飞心情,放松身体,我们却穿着严肃的职业装,在电脑前一坐一天;夏天要热烈奔放,我们却在低温的环境中喝着冰冻饮料平复烦躁的心情;秋天需要内敛从容,我们却要因为一个计划而通宵达旦;冬天讲究闭藏,精神内守,我们下班后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美其名曰锻炼身体。不按时吃饭、不按时睡觉、不按时工作……也许您会说是为了生存、为了事业不得不如此,可是生存又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在失去健康的时候追悔莫及?

常有人问我:“如何养生?”我回答:“不害生。”

“如何不害生?”“顺应自然的节奏生活!”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顺应四季变化即为养生之道

常有人说:我信中医。其实何必信与不信,我们最应该相信的就是天地自然。研究《易经》者常用一句话:推天道以明人道。看四季的景象变化,体会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我们就应该明白,春夏要积极一点,秋冬应收敛一下。可惜由于世俗的烦扰、知识的庞杂,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尤其在健康上总希望借助别人、他物的力量。比如饮食,在现代营养学指导下好像变得非常专业。其实孔子早就说过:“不时不食。”简单吧?简单得我们都不敢相信!

春天属木:韩愈有这样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惊蛰之后动物们摆脱了冬眠的状态,雌雄交合,繁衍后代。人们则意气风发、田间播种。古人用“木”来高度概括,通过植物的样子让我们憧憬春天的景象。

夏天属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此时人体阳气在体表,毛孔张开,汗水淋漓,万物在夏天表达出来的是一片蒸腾、火热的景象,没有比“火”能更贴切地表达夏天的热烈场景了。

秋天属金:不像春天那样姹紫嫣红,也不像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更不像冬天那样粉妆玉砌,秋天有它独特的美。秋高气爽、田野金黄,一派丰收的场景。秋天西风刮起,树叶黄了,一阵风吹来飘落满地,体现出一种大自然的暴力,故陶渊明诗云:“门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古人用“金”来概括这种肃杀的状态,同时告诉人们,通过这种“暴力”,大自然留下了最有价值的东西——种子,就要转入收藏的状态,已经开始为明年的新生做准备了。

冬天属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沁园春·雪》比起来,所有描写冬天的诗句都是苍白的。动物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地一片沉寂,水用固化、静止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植物经过播种、孕育、收获,现在进入了收藏状态。收藏得好才会有明年的播种,再进入下一轮循环。祖先用“水”润下的性质来表达这种收藏。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养阳就是促进用的发挥,生发、积极、热烈、开合,秋冬养阴就是把体涵养得更好,收敛、宁静、进补、闭合。

顺应自然之道,就是养生了。

路新宇

中医养生文化学者,执业中医师,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精于经络养生,推崇中医四化:专业化、通俗化、简单化、实用化。

篇8

初入明德,给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屈子湖了。屈子湖的水真是不亚于桂林一丝一毫啊!屈子湖的湖水真清啊!从太白桥上向下看,一眼就可望到那水中欢快畅游的小鱼。屈子湖的湖水真绿啊!从远处斜视,就像一块毫无瑕疵的绿色翡翠。屈子湖的湖水真静啊!你细细去看,也只有偶然一阵微风,吹动了湖水姑娘的鬓发。

屈子湖湖畔的景色真是美得让人情不自禁的拍手称好啊!最美的就是那柔中带钢的柳树了。无风时,柳树英姿飒爽地站在湖边,勇气无敌地守护着屈子湖;微风时,柳树柔软的绿色长发随风飘起,像个害羞的姑娘照着湖水镜梳理美丽长发;大风时,柳树的长矛被风打得东零西散的,那英勇的身躯却没有动摇一丝一毫;电闪雷鸣时,柳树成了和风雨搏斗的战士,怒气冲冲地甩去一滴滴雨水。湖畔边,还有香气迷人的栀子花,绿油油的小草。

屈子湖的性格真是多变呢!春天,屈子湖扭动腰肢。夏天,屈子湖哼起小曲。秋天,屈子湖金黄满岸。冬天,屈子湖银装素裹。

篇9

【关键词】现实态度 农事的歌咏 自然景物 创作风貌

一、现实生活态度的表白

陶渊明弃官归田,在其一生及其对现实的态度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他之出仕,如其《饮酒》中所说:“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是为了免受饥饿。他在《归去来辞》中表白说:“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其实这还只是部分的理由,也是他为人平实自谦的表现,他在《拟古》诗中说:“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辞官归去而避开其所憎恶的污浊世俗,即显示了他对于当时现实的深切批判。而他由入世而至于逃避现实,也就客观地揭示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陶渊明到田园后的生活情况,在其诗中有着较充分的反映。他的许多诗篇,描写了他亲身参加农业生产的活动和感受以及生活景况。尽管他亲历了农业劳动的辛勤,并饱尝了生活的艰困,但他却能“竟抱固穷节”而毫不动摇,在《饮酒》(其九)中展示了诗人的形象性格,我们除了感到诗人如何纯朴可亲,更重要的是通过他对田父斩钉截铁的回答,感到他固穷的意志多么坚决!他与屈原的处境虽不同,但他们反抗恶势力而不与之合作,虽备历困厄而毫不改变初衷,其态度之纯正坚决则完全是一致的。这种死守善道而坚贞不屈的精神,正是我国知识分子高尚品质的体现,对后世的文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如上所述,可见陶渊明在其诗中所反映的生活和情感,无论其表现的状态怎样,都是与其所生活的现实密切相连的。他对所不满的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而与之毫不妥协,使读者充分感到他的个性之坚强、人格之高尚。而当时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也在其作品中获得某些曲折的反映。尤其在当时文学创作的风尚下,一般着重追求形式的美,而缺乏真实生活内容,而陶渊明却以其诗篇充分地表达其生活实感,给读者显示出一个完整的诗人精神面貌,就是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使他的诗篇在中古时期闪耀出清美的光辉。

二、别开生面的农事歌咏

在作为周代诗歌总集的《诗经》中,有过许多关于农事的叙述描写。如《风·七月》,《大雅》的《甫田》和《大田》以及《周颂·良耜》等,是其较著名的。以后很长时期,再难见到关于这方面的歌咏,这大概是因为农业在周初开始受到重视,故在这时的诗歌中得到较多的反映,以后习以为常,便很少被作为创作题材了。陶渊明之能把农事生活形为歌咏,是有着多种的原因的。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与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地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的。他由于痛恶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并感到置身其中的危险,便决意隐田园。但由于他的土地不多,为了生活,他不得不能加部分农业生产劳动,因而对农业劳动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对农村生活有较深的爱好,于是有关这方面的叙写,就自然地成了他抒情中的部分重要内容了。

陶渊明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在他的诗中有着较全面的反映,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二在日常一般生活中,处处表现了对农事的关怀,可见他在农村中生活的融洽,似乎农业生产支配了他的整个精神世界,而农村生活中那种淳朴气氛也反映得非常真切。他由于在人生中途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能力和又红又经验当然很缺乏,因而效果不太好,以致生活并不丰足。他在《乞食》诗中描写他在生活困难时求得朋友救济时的状态和心理,可能不免夸张了些,但是基本属实的。

三、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写

陶渊明以对农村生活喜爱的心情,描写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一。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的“墟里”句,便是从陶诗的“依依”句化出,浓德潜评《归园田居五首》说:“储,王极力拟之,然终似微隔。厚处朴处,不能到也。”正精要地道出了王的“墟里”句所以微逊陶的“依依”句之所在。又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给人以夏日异常清美的阴凉之感。下句用一“贮”字自然地加强了上句“蔼蔼”的程度,使人俨如面对夏天里一片浓密的树林。由于夏日的强烈,便使人感到浓密的树林,集中了人们需要的阴凉,这里“贮”字即体现了人们这样的心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五首》之一,这诗充满着欢意的自然景物中,融合了诗人自己的畅适心情,禽鸟得意的歌唱,与诗人畅适的胸怀多么和洽!而这些形象鲜明生动的自然物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多么接近而易于感受!

四、溃世独立的艺术风貌

篇10

老李听了说:“她最爱东坡肉!”

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由此可见坡是家喻户晓。你了解他吗?

坡就是我们常说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诗词大都感情豪迈奔放,喜欢用诗词抒发个人感情和歌咏自然景物。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他写景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5.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7.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雨珠如跳动的珍珠,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水天一色。

【感受】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当时作者正在望湖楼上饮酒,天气忽变,暴雨将临,只见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在翻滚的乌云中,远处的山头还依稀可见,这时,如注的骤雨已经来到。白亮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倒下来。人们正在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时,忽然一阵狂风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雨散,顷刻间阳光洒满西湖,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