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4 16:2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专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专专业

篇1

1、电子商务专业: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电子商务也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而渐渐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中,电子商务也成为了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但大部分主要的是大专院校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多。电子商务主要从事商务营销等专业的技术人才,但必须要学计算机,因以后出去从事的与计算机有关的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的专业比较广泛,主要做市场监测,推销等等。

2、航空旅游专业:对于旅游业在近年来,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非常之多,所以才造成旅游专业的兴起。而航空旅游专业是比较需求量大的。航空旅游主要培养的是民航服务和学习基础的技术,主要是为了填补航空旅游行业的缺失。这个专业主要是学习的是空乘方向,地勤方向的服务人才。

3、播音与主持专业:在媒体的兴起到现在的网络的发达,播音与主持行业也需要一批新鲜血液,同时也促使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达。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大专的数控专业的内容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电气控制与PLC、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典型数控系统等课程内容。

数控专业所学习的技术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运动轨迹和外设的操作时序逻辑控制功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教育学会;学习策略;大专体育;问题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c)-0130-02

作者简介:王小乐(1982—),男,汉,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制定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主要目的

1.1有利于学生学会体育课程

自从我国实行全面教育以来,人们的学历得到普遍提高,在每年进行深造的众多学生之中,有5/9的高中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大专教育。因此,大专体育教学在整个体育教育事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犹如文化理论科目学习一样,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的学习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学习目标,进而积极结合自身的体育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更好的进行体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教学与用。

1.2有利于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每一名大专体育教师在实施和开展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育大纲对于大专体育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清晰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有一个框架式的教学计划,因此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更加科学的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进而帮助大专体育教师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例如,对于篮球专业的教学,制定篮球学习策略,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结合篮球教学的难点和基本特点,有效在实践篮球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1.3有利于学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由于不同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任务和侧重点不同,因此招收的大专生的自身体育素质和学习主要精力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随着国家对于体育专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许多学生高考后在填报志愿时,会考察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由于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学生总量呈现一定时段的减少,在生源逐渐减少的近几年,不同大专院校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1.4有利于培养体育学习思维方式

对于体育学习策略与其他学科学习策略的主要思想一致,其根本目的都是想通过学习策略的制定,让学生,特别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掌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进而让学生提升体育综合素质。由于体育专业具体分为许多课程,例如网球、篮球、排球、太极拳、跳高、足球等等,每一种体育课程都有自己的学习难点和特点,大专体育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体育专业课程讲解十分详尽。因此,可以借助学习策略的制定,使得学生对于不同体育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我判断与实践的能力。

2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目标不清晰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来具体开展的,由于不同大专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在实施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大专体育院校和教师对于体育专业的全期目标、学生课程结业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目标,并没有严格去实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专体育教学由于对于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不清晰,导致在实际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制定时,出现一定的偏差。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学习策略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2.2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形式少

对于各大大专体育院校而言,在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体育专业的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使得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升。学习策略制定的无论多么科学合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备的体育专业学习教学形式的支撑,学习策略的实际效果很难得以有效的施展。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体育专业理论教学,还是实践体育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及时结合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

2.3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调整慢

由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较晚,并且大专体育院校缺乏对于现代学生体育素质的考察,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在制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与20世纪的体育教学策略明显不同之处就是,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体育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先进,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升,因此在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习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2.4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适用窄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步入大学校园,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难度也骤然增加。学生对于体育专业学习的个性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对于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越来越越多样化。国家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策略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学生进行差异化体育专业发展,对于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一定的改变,不在仅仅进行全职培养模式。然而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随着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适用范围逐渐变窄,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5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监督缺

在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不是十分严格。由于缺乏配套的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监督部门,主要是由大专体育教师进行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整体把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使得学习策略的监督过程缺失,没能最大化发挥出学习策略的教学促进功能,学习策略的改善过程出现脱节的现象。

3解决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3.1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

大专院校在制定和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优势资源以及对体育教学大纲的解读,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首先,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学习策略的制定要点就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支撑教学目标按时按质完成。其次,根据学习目标的重要程度,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教学目标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有眼下的,因此需要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最后,加强不同时期学习策略的实施验证并及时调整。

3.2借助多媒体开展多彩教学

针对学习策略开展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一方面,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理论以及课堂内可以完成的学习策略,尽可能借助投影仪、幻灯片以及体育专业课程相关视频和录像的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大专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课外实践的体育课程学习策略的实施,结合人的认知规律等相关知识,开发环环相扣的体育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体育学习技能的稳步提升。

3.3建立学习策略完善激励制

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之所以调整周期较长,直接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大专体育教师是学会学习策略的直接实施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实施问题最为清晰,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也会有较深的体会。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学习策略完善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大专体育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实施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其学习策略实施以及改善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励的方式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策略改善氛围,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3.4求异存同实行差异化策略

体育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在不断的调整,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个性教学需求中求异存同,将差异性进行归类,进而制定适合更多不同特点学生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第一,建立学习策略的定制和实施体系。通过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平台的搭建,缩短改进周期。第二,提升学习策略制定人员的综合评估能力。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调研,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策略。第三,同时实施多套学习策略,进而适应更多的学生。

3.5完善学习策略实施的监管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监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首先,学校加强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考核。通过这种手段,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标准。学习策略在制定时,需要考虑相应的验收指标,进而推进监督工作的开展。最后,成立专门的学习策略监督部门或教师团队。通过完善监管体系的基本要素,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监督越来越规范。

4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学习策略的好坏不仅影响学校峰体育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体育健身以及精神意志的影响也很大。该文通过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伟超,汪晓赞,严志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5):420-425.

[2]陈亚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6):49-51.

[3]梁红梅,韩永晨,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9):44-47.

篇4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篇5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教育的各环节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其中,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评价考试的问题尤为突出。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身心素质的评价应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更为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将来的去向,它注重借助更多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以检查并指导学生的进步。而现行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考试,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保留着一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标准以及派生出来的考试方法。如何进行创新,建立一套适应推进课程改革的考试制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现状简析

 

(一)考试的目的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考试的目的片面,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这个结果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甄别与选拔,完全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努力状况与进步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而且考试标准的唯一性和不可替换性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求异思维,不能良好地发挥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考试的范围只注重知识使用层面

 

考试的范围狭窄,其内容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考试内容的高要求,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些增加的熟练性、记忆性的操作要求,仅仅有利于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对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

 

(三)考试的主体局限于领导和教师

 

在学校考试中,教师本位一直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考试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简单评价,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与多向。考试中学生只能被动反应,不能主动对考试提出质疑,更不可能做出有悖于问题指向的回答。这种考试不顾及评价对象的自身感受,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模式。

 

(四)考试的手段过于单一

 

考试仍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为主,过分注重量化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二、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改革的探索

 

(一)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知识创新是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当前,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缺乏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教师,不善于质疑问难,师云亦云;且教师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其试题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缺乏创新精神,这样的考试必将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师范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纳入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中去,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向教材、教师、同学质疑问难,善于提出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小学教育的需要。

 

(二)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师范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那么,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的怎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规律。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起作用的,主要不是在学习期间考试时曾回答出多少知识,得多少分数,更主要的是掌握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将其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因此,考试要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显得更加急迫。

 

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师范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得并不恰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升学任务的压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学习中虚度光阴,得过且过,临近考试时紧急突击考试科目,尽管取得了很理想的成绩,然而考试结束后又很快把知识遗忘,结果无论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能力的提高上都一无所获。学生的这种状态如果一直延续到毕业,势必会影响他们将从事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师范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其中之一,就是要发挥考试的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关注国内外教育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试题的设计方面,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考察学生的潜能和思维过程;增加实践操作和开放性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和独到的思维见地。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考查学生的能力,如采用对某一问题的阐述与辩论的方法,可考查学生周密、敏捷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实际演示与操作可考查学生探索发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现场表演、即兴表演、教育设计等方式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这样可引导学生在平日里“会学”、“善学”,使他们能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三)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个性特长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个性色彩和个别差异的师范生,在过去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常常采用同一进度、同一标准面对全体学生,而往往容易忽视对师范生的个性的塑造和特长的发挥。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学校在考试中应引导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大量实践表明,“考试结果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测试量尺的准确性”,而测试量尺的准确、有效可否,又关键在于考试标准的设计。考试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还需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导引学生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当前,社会呼唤创新人才,教学强调培养人的个性特长,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基础上体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考试标准的多元化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发展的必然。其实质是评价标准的个性化,目的是使评价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多元化标准的考试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也不是给学生定性,而是要帮助、诊断学生的学习、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考试的最终目标。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长,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加以培养,使之得到发展,并构建“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制度,使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自然界因多样性而丰富多彩,社会因其多样性而生气勃勃,单一模式的人才结构不可能适应多样化的社会,不可能适应未来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师范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点,树立我能行的思想,打好自信的根基,以自己的特长优势从容地走向未来的教育工作岗位。

 

总之,考试在学校中会长期存在,而且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除了要很好地发挥考试的检查、诊断、预测和选拔等作用外,要突出考试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使我们所培养的师范生具有较强的从业素质和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篇6

关键词:大专生素质;教学改革;职业定位;软件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69-03大专生的招生门槛很低,生源短缺,招入的大专生的素质比较差。与本科生相比,素质差距是很大的,从高考分数线就看到这一点。虽然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一个大的差别是他们的应试能力。

一、大专学生的学习问题

1.抽象思维能力

从计算机教学过程发现,大专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差的问题。从两门课的上课效果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中,学生特别热衷于计算机硬件的拆装,网络线的制作,用水晶头和5类线,通过网络钳来制作网络线,学生会不厌其烦的尝试两到三次的失败,来完成这一个网线的制作任务。在《MS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应用》这门课中,老师一再强调尽量用SQL语言来管理操作数据库,少用SQLServer自带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但是学生还是热衷于使用工具来完成数据库操作。所以,在数据库考试的时候,其中操作题要求学生用SQL的DML语言来创建数据库表,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试图使用工具方式来描述表的创建过程,“数据库对象管理->webshop数据库->表->创建新表……”,甚至还画出创建表的工具界面。

从以上两门课的教学分析,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别是软件专业的学习,往往是把现实的具体事务转变成抽象模型来研究。因此,对大专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大专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造成逻辑推理困难,所以大多数专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都没有《离散数学》这门课。例如,有一个很简单的JavaScript考试试题变了一个花样,就考倒很多大专学生。这是一个判断题,题目很简单:“在外部JavaScript文件中,程序必须要包含标记”的说法是错误的。很多学生答“False(错)”。为什么?如果问题仅仅是引号里面的内容,学生就答对了,但是引号之后又否定了引号里面的说法,所以,否定之否定,正确答案是“True(对)”。由于缺乏逻辑思维,学生的脑筋转不过来。

3.学习方法

大专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不做读书笔记。知识是靠积累和总结,把一本几百页的课本变成十几页的读书笔记,这才真正学到东西,把刚开始学的厚书读薄,浓缩成读书笔记,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是上课不主动提问,不做课前预习,老师上课提问时,几乎都是回答“不懂”,造成互动性差,影响上课效果。课前做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在课堂上看看老师是如何解释的,如果没有听懂,还可以提问,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造成听课兴趣不大,甚至旷课。

4.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读大专都抱着来混个文凭的态度。由于入学前对专业不了解,觉得选错了专业,但是学校又不让轻易改专业,所以就凑合着读。由于很多学生根本对所学的专业就不感兴趣,特别是软件专业,学习的难度很大的,大多数学生几乎无法动手编程,只想混个及格过关就行,所以出现一个班里,三分之一学生想学,三分之一彷徨,三分之一不学怪象。但是教师为了追求及格率,不得不降低考试难度和质量来满足学校的利益。

二、教学改革

1.专业分班

由于大专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又对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许多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分层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先把学生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原有的基础分层,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进行备课和授课……”但是,通过“学生分层”“教学分层”的方法缺点之一是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和教学时间。如何针对大专生素质差别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首先,造成这一问题的是传统的招生制度都是按专业招生并分班(而不是按专业兴趣和学生素质分班),虽然在招生工作中进行大量的专业宣传,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将来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跟不上,最后靠混来完成学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不要分专业。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当学生学习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方向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C语言成绩好的学生会比较有自信地选择软件专业,这时候选专业学习更能让学生自己做未来的职业规划,由于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学习态度会更主动积极。所以,我们认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分班的分水岭最为合适。

2.课件及教学方式

通过对大专生的素质分析,根据大专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示。也就是多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知识。当今最流行的微课程就是我们今后学习和教学的最好方式。

・就业指导・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谈教学改革及职业定位课堂上,教师多提问,少埋头讲课。由于大专生本来对学习的自信心就不强,学习过程都是很被动,消极。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主动,例如多提问题来进行互动,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软件专业学生,把一个问题的提出,并转化成软件的方法解决来锻炼学生的“软件思维”能力。虽然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原因,不愿回答问题,但是,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比如说,指定了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但学生说“不会”,这时,并不要急着马上换下一位学生来回答,而是鼓励这名学生,先到讲台上来,然后与他互动,一起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给学生一个面子,而不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突出以实践案例教学为主的技能培养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交互性、增大教学信息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除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外,多用可视化工具来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笔者在软件教学方面一直是反对使用工具,但是,由于大专生的特点,适当的使用工具来辅助教学还是有好处的。所以,在高级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院校的软件专业都喜欢选择微软的.NET平台,因为,MS Visual Studio 2005/2008开发工具可以通过各种控件来减少编程,软件大专生比较容易上手。而象JavaScript的学习就相对难度大些,因为没有类似的专业编程工具来辅助,大多是以程序编辑器,如EditPLus, NotePad++来手工编程。

4.学生团队教学法

由于大专生学习的被动性,个人自学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相互促进,成长。

三、职业定位

由于大专生的特点,学校的培养定向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不是培养科学家,研究员。所以学校的职业定位要实用,接近社会需求,不要追求“高大全”。

职业定位不准确,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果是大量学生无法找到对口岗位工作。多数院校表面上的高就业率,而掩饰了专业对口率的数据。一个现实例子是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一个购物商城的果汁店里做收银员,在百货店里卖衣服。这个问题说明我们软件专业的大专生有没有10%的毕业生进入软件行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献对毕业后的计算机专业大专生调查结果发现职业目标和职业倾向有偏差。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是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调查发现计算机类大专生的主要职业倾向是客户服务(S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极少有学生的职业倾向与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

所以,这里对大专院校的软件专业的做了一个职业培养定位,如图1。大专生就是培养基层的技术员,或称之为技师(Technician)。把职业定位太高,课程也会定得高,不符合大专生的素质要求。从图1看,涂上灰色的职位是比较符合大专生的岗位,而其中操作系统级的程序员是针对本科或研究生的职位, 该学生必须要学习《离散数学》,《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Linux内核编程》等课程才能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在大专院校就业宣传上,不要夸大职业范围。

图1软件工程师岗位

四、结论

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分析看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一些大专院校为了利益,盲目扩张,为了竞争生源,夸大就业宣传,而忘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由于没有按照大专生的特点规划专业课程,规范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无心学习,教师付出的劳动没有成就感,最后,生产出了大批不合格的毕业生。一方面,大批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在此,我们认为,学校要根据我们学生的素质,切合实际定位大专人才的培养方向,明确大专生的职业定位,才能实实在在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大专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万清.高职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2013(9).

[2]杜鹃.高职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0)(总第526期).

[3]曾智刚.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24).

篇7

您好!

我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惠阅我的自荐材料!

我叫xxx,来自广东湛江,今年21岁,现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大三学生,面临毕业。

在大学三年的光阴岁月里,我更是惜时如金,不断从各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因为自己深知未来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我利用本专业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信息,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掌握相关领域的动态,熟悉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管理风格,更主要是可以培养提升自己分析信息能力的水平。除了完成大学里面的教学大纲要求,并且取得成绩优秀总评之外,我还大量涉猎各方面的知识,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与老师、同学讨论等等,不仅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帮助自己正确地树立了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知识经济的诞临,社会将更加需要“专业突出,素质全面”的复合性人才。课外的我积极投身于各种班级、学院及社交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锻炼自己,例如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等个人技能,个人技能的形成更多依赖于自我的修养,而从我一进校园,我就尝试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

诚实正直的我,使我懂得如何用真心与付出去获取别人的回报,我会用努力与智慧去争取我的空间,让社会来容纳我。尊敬的领导,相信你伯乐的慧眼,相信我的能力,我真诚地希望能够成为你的麾下,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8

论文摘要:考试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促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对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考试改革进行了探索:一、必须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三、必须引导学生重视自己个性特长的发展。强调指出要突出学生考试的导向和教育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教育的各环节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其中,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评价考试的问题尤为突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身心素质的评价应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更为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将来的去向,它注重借助更多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以检查并指导学生的进步。而现行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考试,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保留着一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标准以及派生出来的考试方法。如何进行创新,建立一套适应推进课程改革的考试制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现状简析 

(一)考试的目的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考试的目的片面,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这个结果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甄别与选拔,完全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努力状况与进步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而且考试标准的唯一性和不可替换性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求异思维,不能良好地发挥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考试的范围只注重知识使用层面 

考试的范围狭窄,其内容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考试内容的高要求,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些增加的熟练性、记忆性的操作要求,仅仅有利于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对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 

(三)考试的主体局限于领导和教师 

在学校考试中,教师本位一直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考试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简单评价,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与多向。考试中学生只能被动反应,不能主动对考试提出质疑,更不可能做出有悖于问题指向的回答。这种考试不顾及评价对象的自身感受,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模式。 

(四)考试的手段过于单一 

考试仍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为主,过分注重量化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二、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改革的探索 

(一)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知识创新是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当前,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缺乏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教师,不善于质疑问难,师云亦云;且教师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其试题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缺乏创新精神,这样的考试必将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师范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纳入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中去,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向教材、教师、同学质疑问难,善于提出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小学教育的需要。 

(二)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师范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那么,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的怎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规律。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起作用的,主要不是在学习期间考试时曾回答出多少知识,得多少分数,更主要的是掌握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将其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因此,考试要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显得更加急迫。 

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师范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得并不恰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升学任务的压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学习中虚度光阴,得过且过,临近考试时紧急突击考试科目,尽管取得了很理想的成绩,然而考试结束后又很快把知识遗忘,结果无论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能力的提高上都一无所获。学生的这种状态如果一直延续到毕业,势必会影响他们将从事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师范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其中之一,就是要发挥考试的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关注国内外教育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试题的设计方面,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考察学生的潜能和思维过程;增加实践操作和开放性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和独到的思维见地。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考查学生的能力,如采用对某一问题的阐述与辩论的方法,可考查学生周密、敏捷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实际演示与操作可考查学生探索发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现场表演、即兴表演、教育设计等方式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这样可引导学生在平日里“会学”、“善学”,使他们能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三)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个性特长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个性色彩和个别差异的师范生,在过去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常常采用同一进度、同一标准面对全体学生,而往往容易忽视对师范生的个性的塑造和特长的发挥。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学校在考试中应引导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大量实践表明,“考试结果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测试量尺的准确性”,而测试量尺的准确、有效可否,又关键在于考试标准的设计。考试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还需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导引学生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当前,社会呼唤创新人才,教学强调培养人的个性特长,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基础上体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考试标准的多元化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发展的必然。其实质是评价标准的个性化,目的是使评价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多元化标准的考试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也不是给学生定性,而是要帮助、诊断学生的学习、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考试的最终目标。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长,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加以培养,使之得到发展,并构建“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制度,使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自然界因多样性而丰富多彩,社会因其多样性而生气勃勃,单一模式的人才结构不可能适应多样化的社会,不可能适应未来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师范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点,树立我能行的思想,打好自信的根基,以自己的特长优势从容地走向未来的教育工作岗位。 

总之,考试在学校中会长期存在,而且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除了要很好地发挥考试的检查、诊断、预测和选拔等作用外,要突出考试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使我们所培养的师范生具有较强的从业素质和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书进,人文精神在考试中的缺失与重建[j]. 教学管理,2006,(7):77。 

篇9

【关键词】士官大专生;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建议

《电路基础》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实际教学中,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员的教育思想、观念不能随教学改革的推进而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学员的动手能力比较弱,理论和实践脱节,这就导致学员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造就能力型人才。

一、《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带来了相关技术与理论的快速发展,教材中的很多电路在实际中用得很少,元器件介绍非常落后。虽然有利于理解其功能,但是没有多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实际中的电路考虑的因素更多,其功能也更丰富,所以需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现今流行的新理论、新技术。

2、理论性偏多偏重

教材的选用缺乏针对性。士官大专到现在为止没有自己的专有教材,使用的仍是西安通信学院军官大专通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因此教材内容理论偏多偏深。

3、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

通信专业士官大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部队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注重学以致用,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信专业士官学员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因此应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讲解,这样就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因此没有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4、教学内容更新太慢,不能与时俱进

虽然近几年的教材也顺应时展,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分析也较复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极其迅猛的,而我们仍然在使用落后的技术,缺乏实用有的教材,这显然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二、《电路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员的教育观理念,让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

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延续以教员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对学员个性品质和良好价值观的培养。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员积极思考,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员实施全程性的观察, 全面客观地发现和评价学员的能力, 对学员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不仅调动了学员全方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形成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员真正成为电路基础课堂中的主人。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新理论新技术的介绍

《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员对实际电路的感性认识,从而消除对电路的陌生感与神秘感,鼓励学员多动手。电路基础课程的难学就在于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课堂中适当的添加通信设备中的一些实际电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布置大作业,让学员自己动手设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电路,通过排查电路故障,探讨故障的主要原因来培养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适当的添加关于电子学发展的介绍,引入最新专业动态到课堂,介绍新技术及业界最新动态,让学员知晓电子技术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前沿问题。比如在计算机领域、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就在于其中电路部分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员不断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应用于课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现今流行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走在业界的前列。

3、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员授课时注重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启发式教学唤醒每一个学员的思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同时留给学员思考的空间,使之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例如,电路的分析方法是《电路基础》的学习重点,可以针对一个实例,让学员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员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各种分析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注重教与学互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学员是课堂的主体,教员在授课的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员的求知欲,适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练习、课堂提问、作业改错等方式,与学员进行探讨、沟通与交流。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员注意培养学员对任何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的质疑探究精神。教员在授课过程中, 多给学生留一些思维空间,给学员创造自己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员开动脑筋自由思考, 让每个学员都能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基础上独立地进行探索和尝试,能够不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5、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

电路基础课程需要充分的利用现在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材以外新知识,新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使静态图像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员,这样既可以引进行业的前沿知识,又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激发了学员学习电路基础课程的兴趣,因此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使用网络资源建立电路基础课程网站,上传质量优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习题详解。学员通过访问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随着军队院校的教学改革,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何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如何使学员更好的适应岗位任职的能力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孔凡东.电路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宋婀娜.“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30.(5)7-8.

篇10

一、学习方面,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

二、思想政治方面,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作风严谨,为人正派。

三、生活上勤俭朴素,热爱集体,以诚待人,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性格乐观开朗, 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