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14 10:4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努力学习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努力学习的诗句

篇1

2、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3、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5、真正的学习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要把知识转化为动能,而不是坐而论道。

6、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7、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

8、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证明你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

9、如果将知识比作食量,那么阅读就是餐具,将东西细嚼慢咽,才能真正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篇2

大家好!

你们可曾知道,我们有一位母亲比自己的母亲更亲,知道是谁的大声说出来——--中国。我们的祖国母亲。

我,虽然不是诗人,但希望用漂亮的诗句来赞美我的祖国;我,虽然不是歌手,但希望用动听的嗓音来歌唱我的祖国;我虽然只是一名学生,但是我要在脑海中捕捉如泉的灵感,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真挚的充分的感情,唱出心中最优美的颂歌——我爱我的祖国,她是我心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她是我们祖先生死相守的家园,无数爱国志士为了她的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抛首级,洒热血,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的战友在夺取“391”高地时,烈火烧到他身上并威胁着他的生命。此时他只要站出来打个滚,就可以把火灭掉。可是,为了胜利,为了身边的战友,他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发出一声。当然还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

篇3

一、学生读不懂古诗词的原因

1.意象孤立化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的意象,往往都倾注了诗人的情感。它不仅仅是读者看到的一花一草,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比如“柳”与“赠别、离别”有关,“西楼”与“闺怨”有关。可是,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往往不会或者不能把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只是孤立地看待这一个个意象,不知所云,或者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就是诗人看到的景象。

2.背景边缘化

背景是指诗歌的题目,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经历和给出的相关注释。诗歌的题目可以说是诗歌的眼睛,往往隐含了很多信息,它有可能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可能揭示了线索、写作对象等,还有可能奠定了感情基调。正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朝代与生平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诗歌的内容,掌握诗人的情感与心路历程。诗歌附带的注释也是我们全方位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然而,部分学生永远意识不到这些,总是紧盯着诗歌的正文绞尽脑汁地猜想,却总也猜不准。

3.疑难字词拒绝化

我们说的疑难字词,其实不单单是字词,也有可能是某一句诗。笔者不止一次发现,学生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要不就卡在那儿动弹不得,要不就直接跳过去,忽略它。在笔者看来,学生很排斥这些疑难字词句,不愿也不会或者不敢进行相关相似的联想。“诗家语”之所以难懂,是因为与其他文学语言比较起来,诗歌的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为了表达的需要,诗歌的语言经常会改变词性、词序和语序。我们在理解诗歌时,要懂得变通词性、词序和语序,而这恰恰是学生的软肋。

4.结构模糊化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诗歌亦然。以近体诗为例,讲究起承转合。“起”就是诗句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承”就是“起”句的自然衔接,延伸拓展。“转”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体现思路的转换。“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情感的凝聚之处。对于词来说,往往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掌握了这些诗词的结构规律,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古诗词了。不过,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时,不大注意诗句与诗句之间的联系,结构意识很模糊。

二、如何读懂古诗词

1.“泡”

茶叶必须用滚沸的开水才能泡开,否则,茶叶不能舒展,茶香不能释出。同理,诗句就是那卷成一个个碧螺形状的茶叶,我们必须用丰富的知识才能“泡”开它。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拆分。把诗句拆散,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字词来理解。诗歌语言是高度浓缩的、跳跃的,学生常常苦恼不懂诗句的意思就是摸不准诗歌那“一字千金”的精炼。而我们主张把诗句拆分为一个个小单位的字词来理解,就是本着化整为零、化难为简的原则,先让学生从字的本义上去理解。

其次,联想。理解诗句必须要有相似、相关的联想,也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字的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诗歌意象涵义、人文历史典故、作者生平经历、诗歌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传达的信息。联想具体可概括为:意象涵义的联想、人文典故的联想、历史旧例的联想、描述面的联想、诗歌背景的联想、诗人活动过程的联想、空间时间转换的联想等。如在学习黄庭坚的《登快阁》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联想来理解“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这一联,有部分学生就猜到了此联运用了“高山流水”和“阮籍翻白眼青眼”的典故,从而能准确地理解诗歌。

2.“洗”

很多人都有洗茶的习惯,因为茶叶在采摘、烘焙到包装出售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一些杂质夹杂其中。诗歌也需要“洗一洗”。“泡”开诗歌最重要,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得到很多关于诗句的信息。可在极具竞争力的高考题面前,怎样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的诗句信息是准确的呢?“洗”的过程就非常重要了。所谓“洗”,即筛选,就是去杂质,即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据诗歌意象、题目、结构、作者生平、诗歌注解等信息确认诗句表达的具体准确的涵义。这个过程就是再次提炼的过程,它由初步模糊印象变成具体清晰的诗歌内容。

篇4

【关键词】理念 教学 兴趣

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我的古诗教学《畅游诗乐园》也由渐至尾声,正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觉心潮腾涌,豁然开朗。彼时,似有万语千言在翻江倒海。我强压内心之喜悦,收拾心情,重理思绪,细品自己精心编织的这道语文风景,感想良多。语文教学的路上,我曾经蒙昧、迷茫和苦闷过,也在不懈地追求。在《畅游诗乐园》教学结束后,不能说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已经澄明,语文教学实践已经纯熟,但还是自信于语文教学的路上曾经的蒙昧、迷茫和苦闷,已经大大地减轻了,并且有如许文字行诸笔端:

一、理念是支撑

理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无论是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还是多么完美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因此,我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时刻叮嘱自己:“要做什么,要体现什么?”“畅游诗乐园”的教学也不例外。

1.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本次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三大板块:分组对抗,小试牛刀;针锋相对,决一雌雄;终极PK,我最给力。我在设计古诗题目时按照环节逐次展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分组对抗,小试牛刀”的环节,我设计的题目类型是选择与填空,一律口答,题目围绕诗题、作者、朝代、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称号等方面设计,可以说只要积累较多,准备充分,回答出来不成问题。虽然在课堂上答出的欢呼雀跃与没答出的惋惜并存,但我与所有听课的老师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欢喜。在“针锋相对,决一雌雄”的环节,我设计的是趣味故事题,内容包括含有花、地名、鸟名、色彩、数字等类型的诗句口答,答出相关的词。对于此种练习,学生的热情高,本来我只要求答出词语,但当我刚说出第一个字的时候,学生已经将全句都说了,甚至连上下句都说了。在“终极PK,我最给力”的环节,我设计的是活学活用题,要求将古诗名句运用于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在此环节,我们都能看得出,学生们在绞尽脑汁地思考,都想努力表现自己。当答对时,我们看到了课堂上的羡慕,尤其是当被淘汰的小组同学答出时同学们的敬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聂济世同学当众背出的《沁园春?雪》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2.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大凡比赛之类的活动,人们都不希望见到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人们渴望公开、公平和公正。只要公开、公平和公正了,即便不能成功,成仁也是收获。在教育领域,作为以神圣标榜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太阳,我们的一视同仁,我们的公开、公平、公正,不仅会成为他们日后效仿的榜样,也是他们在比赛前后希望可以见到的缕缕阳光。

在开展教学的前后,我力求做到透明化,不带任何感彩地组织比赛。学初我安排了十个语文学习小组(这十个小组的知识水平旗鼓相当,当时安排的标准是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所以我在第一个环节设计了十组题目,比赛前由小组长抽签决定出本组在第一个淘汰赛的环节必须回答的问题,每组成员有五人(除最后一组四人外),按要求每个人需答一题,回答不了的,小组成员可以代答,但分值减半,如仍答不了,其他组也可抢答,但要在听到指令后方可,分值仍减半。在教学中,所有得分均当场公布,对个人回答时间、抢答的时间均严格要求。

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我仍按要求严格对待每组学生,所以呈现出课堂的精彩纷呈 、迭起,学生在乐中学。

3.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表述结束了人们对语文性质定位的争论,解决了关于语文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呢?

首先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古诗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古人的精妙语言(多背几句诗词),更应该使学生在丰富语言的同时,体验古诗词的意境,陶冶人格、情操,修身养性。

其次是设计上做文章。一方面,我设计的古诗习题凸显工具性。有对诗题、作者、朝代、词语及其含义、意境等的识记。另一方面,力求教学过程体现人文性,教学的内容人文化。让生硬的课本知识跳跃起来,发出灵性的光芒。

二、兴趣乃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是人们的夸夸其谈,而是对生活、学习经验的最好的总结。没有兴趣,何来学习、工作的动力、激情?中外古今的很多名人,不是样样都出色,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考究之,无非是在这方面有更强烈的爱好、兴趣,所以才会矢志不渝地努力学习、研究,最后取得成功。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抓住“兴趣”,就是抓住了根本,找到了良方。古诗词朗朗上口,读起来铿锵有节奏,人人爱读之。于是,我选择了以古诗教学作为突破口。

篇5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取决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之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反之,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只有依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冲动"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诗歌情感丰富,每首诗都饱含着作者的真实情感。因此,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和诗歌的特点去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情感共鸣,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一、利用诗歌的写作背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各不相同,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只有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当时的背景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在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先介绍文天祥的抗元的事迹。文天祥官至南宋右丞相。1275年,闻元军东下,入卫临安。次年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逃脱后退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最终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元军威逼利诱,都不为所动。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大都被害。此诗大约是诗人被元军被俘的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所作,后来元军逼他招降南宋海上抗元的部队,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同学们都为他的铮铮铁骨深深感动,纷纷表明自己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出一点力,关键时刻也会慷慨就义的决心。又如在讲授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时,我先介绍了明末宦官专权,大摆威风,残害百姓,颠倒是非黑白的罪恶行径。并简介了大宦官魏忠贤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了宦官的奴才嘴脸,从而更能加深理解诗中的句子,表面上是写喇叭,实际上是对宦官专权的辛辣讽刺。

二、利用诗句的情和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诗歌的主要特征是"诗言志",饱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有些诗还饱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的哲理融为一体的写法,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探索,产生共鸣。如《长歌行》的作者,面对那些美好的事物,联想到它们虽然美丽却又是短暂的;面对那滚滚东流的江水,却想到它们再也无法回流。由此触景生情,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而后又入情入理,勉励人们奋发努力,有所作为。这样就使诗人想要表达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人生哲理,既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听了上述分析,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努力读书,不要辜负这美好时光,不然将后悔莫及。又如杜牧《赤壁》中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形象地写出了如果没有了东风,孙、刘联军就会大败,历史就要改写。这样就能引起同学们对人生机遇的思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抓住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才能成功。

三、根据诗歌的意境再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意境是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诗意,可以描绘出相应的画卷。课本大部分诗歌都有插图,生动形象地还原了诗歌的意境。我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把有些没有插图的诗歌的意境也描绘出来让同学们欣赏,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引起共鸣。如我在教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山村秋月》图。画中有茂密的松林,皎洁的月光,清澈的飞流,河边竹林茂密,河中莲叶团团,一叶渔舟顺流而下,竹林边依稀有一群归家的洗衣女。同学们被画中的景物迷住了,这些其实就是家乡的常见景物,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同学们很快就能背诵全诗,也更加理解了作者决心归隐山林的志向。

四、利用诗歌的特点采用朗诵、歌唱、书法展览等形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篇6

1、通过以"寻觅春天"为主题的畅谈,和春天对话,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丰富学生的积累。

2、通过收集、吟诵、描画、感悟等这一系列活动,创造"春"的儿童诗。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感悟春的含意,让学生更加热爱春天。激励少年积极进取,焕发活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春的特点,创作童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春美

导入: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一个富有生命与希冀、充满梦幻与成长的季节,它总是尽情展示着勃勃的生机,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欢悦。

1、一提到"春",你有什么感觉?

(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温风拂絮、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好画卷。)

(一提到"春",我就会感受到无限的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

所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他们传神的笔,去描绘春天的景象。

二、配乐吟诗 寻觅春美

1、吟诵──满园春色关不住,:

古往今来,人们向往春天,描绘春天,歌唱春天,赞美春天的诗词歌赋,美词雅语不可胜数,真可谓"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是什么?春天是怎样的多姿多彩呢?

(1)请同学们快速汇报"春"是怎么来的诗句。

(春是杜甫感受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是崔护看到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是白居易眼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是僧志南诗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春是贺知章笔下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是啊,读到有关春的诗句,总让我们向往,总让我们激动,总让我们感到美好,下面,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起来,让美丽的

春光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2)逐个展示有关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柳、春山、春水等诗与词。配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情感表达、吟诵。

看来,寻找春天的过程就是积累、丰富的过程,春天能在诗人笔下生辉,我相信,她也会在我们心里多姿多彩,让我们继续寻找吧。

三、描画春景 歌颂春美

描画──万紫千红总是春:

(1)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春是秀美的、雅致的。仿佛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春天是怎么来的?春天在哪里呀?每小组成为一个智囊团,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中的春天,让我们的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

2)矫正画面,评出最佳的"春"的画面。

看来,春天是同学们画出来的,春天是同学们评出来的。

让我们动用视觉、听觉、嗅觉感受画中"春"的信息。

请用"春天是(怎么)来的?它来到了(哪)?(那)成了!"句式把你真切的体会,用儿童诗的表达形式描绘出来。

例如:春天是太阳公公晒出来的。太阳公公来到田野里,庄稼探出了头。田野成了色的天堂!

汇报:(春天是北飞的大雁喊出来的。大雁一路飞,一路喊。它喊醒了蛙民,唤醒了熊族。处处成了动物们的练功所!)

(春天是风姑娘吹出来的。她来到小溪边,溪水跳起了奔跑舞,唱起了欢快歌。山间成了溪水的舞台!)

(春天是春雨淋出来的。春雨来到公园里,淋红了桃花,淋粉了杏花,淋白了梨花……整个公园成了多彩的世界!)

(春天是朱自清爷爷写出来的。他来到了课本上,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成了同学们最佳的营养品。)

(春天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学们来到学校,书声琅琅,歌声一片。校园成了开心的乐园!

……

同学们说得好,让春色装满你的眼,让春风染绿你的思绪,然后,把春天采回来,放在你的案头枕边……

四、春天如画启迪人生

1、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

(1)从自然界的春天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感受到深刻的含意。)

春天是怎么来的?春天在哪里呀?春天是同学们长出来的,春天在同学们的心中。当你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定有很多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少年。"正处于人生之春的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

(除了大自然的春天,还有人生的春天,学习的春天,事业的春天,祖国的春天……)

2、请同学们自写,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悟:

(面对春天,我多么想说:风雨算什么……

我们要抓紧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

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要把握好这人生之春,让信念长成一棵粗壮的树……

我们从春天出发,向着太阳,向着未来,放飞我们的理想和希望……)

春天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创造美好生活。)

篇7

››播种良好习惯,收获美好未来 升旗主持稿››第三周国旗下讲话——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只争朝夕 小学第一学期国旗下讲话稿››努力拼搏、奋发图强 第一学期国旗下讲话››市第四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国旗下讲话...››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第一学期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 文 章来源免费 教育 w ww.Edu wg.Co m文稿网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常常在校园里看到这样的情景:许多同学的父母在凛冽的寒风中,默默地等待着未下课的儿女,给他们送来防寒的衣物,送来遮风挡雨的伞。而我们不少同学只知尽情享用,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有的同学对老师常年累月的付出不知感恩,对老师的一次真诚批评却耿耿于怀;有的同学对班集体的照顾不知感恩,却认为班集体与他无关…… 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因为感恩心的缺失,其实,感恩是一种千古传唱的美德。 中华民族的24孝中,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训导。西方国家也非常重视对“感恩”品德的引导,美国就有“感恩节”的设定,我们虽然没有感恩节,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我们小时候背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仅有点成绩,有点才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具备了感恩品德,才能拥有和谐生活,才能拥有光明和前途。 作为子女,我们要多考虑父母的难处;作为学生,我们要多考虑老师的难处;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多考虑学生和学校的难处。如果我们都能待人如己,懂得感恩,就会在促进别人进步时,也促进自己不断走向成功。 在这里,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学会感恩。 1、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专心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各学科作业。2、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无论是严格要求还是谆谆教导,是热情洋溢的表扬还是苦苦的批评,我们的老师都是为了教会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3、体贴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4、关心集体,友爱同学。用心为集体、为他人做一些事情。这个人世间有太多的恩情是我无以回报的,父母的呵护,我无以回报,老师的培养,我无以回报,朋友的帮助,我无以回报。我只能等待着等待着,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的美名,我们从不缺少感恩。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把自己的感恩之心深藏心里,不会将它表达出来,所以才会形成在这个社会似乎缺乏感恩的假象。其实将心中的那份感情溢于言表的话,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和谐。 感恩,一个人起码的人生准则。感恩,一个良知未泯的人所共有的特征。感恩,真爱的表现。让感恩之风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飘扬,涌起那一股高过一股的爱的热潮。生命就像一条大江,时而有宁静,时而有波澜,有了感恩,你就有了力量,你就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谢谢大家! >>《国旗下讲话 学会感恩,你将飞的更高》

篇8

“我很喜欢那件棉袄”,母亲说,“那时候家里很穷,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新衣服穿。”母亲央求母亲的母亲给自己做一件新棉袄,这是件很为难的事情。为此母亲挨了打,身为长女却带头违反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算是“杀鸡警猴”吧。母亲是倔强的,她忍着眼泪一连几顿拒绝吃饭。

“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初怎么那么犟,认定了新衣服就非要要不可。”母亲笑了,笑得很甜。她的坚决让外婆动容了,于是就有了那件大红色的棉袄,缀着橘黄色的碎花。那是外婆用自己的衣服裁的,亲手动的针线。

穿上来之不易的新棉袄,母亲也越发珍惜。在小学,母亲就学习成绩很优秀,镇上的学生都听说过母亲的名字。初中的生活显得平静了许多,母亲不仅要负担家务,还要努力学习。

母亲说那时就强调要全面发展了,所以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都少不了母亲的活跃身影。

“我们那个时候要经常做劳动,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学校要修补围墙,我们就像工人一样,分成很多小组,一个组运砖,一个组活水泥,一个组清理什么的。每个人都要干活儿,偷不得一点懒。老师说谁干得最卖力,就会得到表扬,于是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跑去干。一边干一边喊口号,不亦乐乎。我记得当时我就穿着那件小棉袄,结果把它都弄脏了,心疼了好久呢。”母亲还很兴奋得告诉我,老师表扬了她,说她干得很认真,一点也不必男生逊色。

我倒是很想知道那围墙到底修成什么样子,只是想必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这样的讲述,不免让我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优越的生活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也许这就是年代所带来的差异,毕竟时代在进步,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既是历史的痕迹。

篇9

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数学似乎成为了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在这之前,我却经过几番周折,才走入了正轨。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才逐渐接触“奥数”,但对其提不起兴趣。什么巧算、凑数、简单分析等,最令我头疼。而总是应付着做题,因此在做题的步骤上总是缺斤少两。更糟糕的是,一做题就两眼发直,无精打采。还有一次我还说过:“宁背三篇短文,不做一道数学题”。现在回忆起来,倒有些觉得可笑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三年级下半学期了。我还漫无目的混日子。直到我身边的一位同学进了仁华学校,才激发了我,便开始努力学习奥数。

一些学校的培训班,是代表同学的水平。同学告诉我:101是学习好的同学去的。仁华学校更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尤其是数学。我听了心里又羡慕,又不服气。我要和他们一样,也成为仁华学校和101培训班的一员。我开始改变,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和英语。

没过多久机会来了。全校组织一批四年级同学去101考试,其中有我。来到101中学,一进校门,我就被巨大的校园所吸引。我抬头仰望天空,蓝天上一群鸽子从头顶飞过,多美的校园啊!我到了考场,试卷一发,我不慌不忙地做完每道题,答题的轻松让我信心满满。回报就是:通知考上了!我前进了一小步。

自从进入101培训部,我更努力了。此时我报了奥数网王宁老师提高班,由于底子不好,第一节课我犹如听天书一般,几度产生退却的念头。开始虽然进步不大,但最重要的是对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记得一次课上王老师问同学们学习收获,有的同学说解决了行程问题,有的解决了数论问题,而我是培养出了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从这时起,我跟王老师学会了记笔记和归纳总结。我听电视里说:成功的例子差不多,失败的例子各不同。总结失败比总结成功更能促人进步。她教我们总结并认清错误,把错误及错因记在本上,如此让我受益极大。数学提高很快,并转入精英班学习,而且考入了盼望已久的仁华学校,还获得了数学全国“希望杯”三等奖。

在紧张的期盼中,小升初拉开了序幕。

101中学是我的首选。我充满自信地带着各种证书(数学全国三等奖,科技英语市级奖,公共英语二级,计算机和舞蹈区级奖)来到101中学参加小升初面试时,我礼貌地与老师打招呼,大方地在老师面前接受测试:数学,清晰地说出的计算过程和答案;英语,流利地描述101印象;舞蹈,优美地展示蒙古舞、孔雀舞、拉美舞的英姿。当老师示意我可以结束时,我又提出想全面介绍一下自己,几位老师交换一下眼神同意了。我立即充分介绍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老师微微点头。当天就接到了101实验班录取通知。六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篇10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 兴趣; 乐趣; 意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94-001

[案例背景]

“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小学时期是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为其开启一扇诗文之窗,让其接触最具文化价值的古诗文,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天职。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语文学科教学和古典文学熏陶之间的关系,通过唤起兴趣、诱发乐趣、体味意趣三个步骤,努力倡导古诗文诵读,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提升文学素养。

[过程陈述]

第一步,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首先在语文课上,我想方设法多用些古诗名句,并引导鼓励学生用诗句回答问题,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引导学生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回答问题,课文结束时,自编一首小诗总结课文:小雨薄雾黄果树,一路浓阴一路泉。山中卧听交响乐,孕育生机润心田。这样不仅读出了课文的诗意,也使我的语文课诗意飞扬,更让学生喜欢上了这些诗文。

“老师,我要背!”就在我看到学生中午自习无所事事时,布置他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不到一个星期,好多同学围着我要求背诗。这时,我知道,一段时间以来的引导、激发起了作用。他们手拿各类古诗文书籍或者文曲星,争先恐后地前来背书,有的学生不甘于背诵短小的诗篇,开始背诵长诗,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也有些学生把目标投向古文,争相传阅背诵《岳阳楼记》《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名篇。另外,他们还会比篇数,比字数,比速度,诵读古诗文之风蔚成。

第二步,提升兴趣,诱发乐趣

为了提升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每星期我拿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轮流做老师,诵读赏析诗歌。因为他们生性活泼,课堂上他们会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解诗歌。有的学生让小组竞赛,有的让大家表演,有的让大家作画……有个学生在准备赏析《鹊桥仙》时,让大家把它谱写成歌,分组来唱。学生不会谱曲,会把课上成什么样子呢?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那位学生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老师,放心,我会帮助他们做好准备的。”说实话,上课前我着实捏了一把汗。可让我惊喜的是,课上每个组都选择了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曲子,比如《蒹葭》《明月几时有》等。大家唱得非常好,唱出了诗歌的音韵美。那一刻,我震撼了!后来大家争着备课上课,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些诗文。

第三步,引导创作,体味意趣

一段时间的诵读后,学生由最初的对古诗文的喜爱到关注,再由关注到思考。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我倡导大家在理解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把诗歌改写成散文。于是,语文课上,磅礴大气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凄苦哀愁的李清照都成了现代人,抑扬顿挫地读着散文。

有的学生甚至自发创作诗歌。比如学生自学了《陋室铭》后,吕思语同学写了一首《彩票铭》,“钱不在多,二元则行,数不在全,七位则灵,斯是彩票,为我独行,每周二和五,心跳一刻惊,谈笑是彩经,往来是彩丁,可以购别墅,出国行,无经济之负担,有得意之忘形,中国体彩乐,扬州风彩行,彩民曰:‘何乐不为?’”虽然不能和《陋室铭》相媲美,也可以说才情初露。李爱文同学在考试后有感而发:“望女生内外,笑声不断,男生上下,泪水滔滔;努力学习,发愤图强,早晚一日把女超。”再比如庄健同学的“笔作的卢飞快,卷如霹雳弦惊。了却老师期望事,赢得班内班外名。可怜才已尽。”和“但愿苦尽甜,千里共开颜。”等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取得好成绩的强烈愿望,也有了点诗歌的韵味。越来越多的学生争相传诵他们的作品,啧啧称赞他们的才气的同时,也投入到了模仿、改写诗歌的行列中来,从而走上“诵读――思考――创作”的良性轨道。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生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反之,则会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一个引导、培养、激发的过程,在“创设情境,唤起兴趣”中,我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我抓住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通过多种技法,从多个层面创设情境,引导激发演员的激情,成功地塑造角色。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我的启发引导是成功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盲目跟风,为了诵读而诵读,找来的诗歌或冷僻或深奥,背诵时字音和停顿都有较多的错误,有的即使能够背诵也不解其意。因此以后教学中要有全面长远的目标,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引导,适时提醒点拨,使已经培养起来的兴趣往良性方向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只是单纯的喜欢爱好,而“乐”则是对所“好”之物的沉浸、痴迷、陶醉和忘我。“好”与“乐”是两个层次,两种境界。古诗文诵读的“兴趣”与“乐趣”也正好存在于这两种不同程度上。有兴趣才会有乐趣,有乐趣就会加深兴趣。在“提升兴趣,诱发乐趣”环节中,我也发现了课堂时间不能有效利用。以后可以不按学号用竞赛的方式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做教师,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升大家学古诗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