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的诗范文

时间:2023-04-11 04:5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给母亲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给母亲的诗

篇1

她宽广而博大,承载着历史的步伐

她是我们的母亲

他用伟岸的身躯,开拓着明日的繁华

她是我们的祖国

她用她的巍峨,俯瞰历史的狂风雨下

暮色苍茫中,任凭时间荏苒繁华

脊背是千年的国魂,岁月峥嵘也未曾漂洗她的苍华

她是我们的祖国

她用她的浩瀚,席卷历史长河中千丈浪花

萦回百转中,见证了几多英雄的倒下和炎黄逐渐的盛大

命运是颠簸的途呀,硝烟的战火不改她脸颊上的笑靥如花

她是我们的祖国

她用她的渊博,孕育了多少传世文化

大漠残阳下,谁会留恋那晚霞和羡慕那脱缰的野马

广袤是场眷恋的忆呀,太多不可企及的土地惑着我们太多的牵挂

祖国母亲

我的眼,看不见你山的那边,河的彼岸

祖国母亲

我的口,想说爱你的语言,又在一瞬间哽咽凌乱

祖国母亲

篇2

悲恨一纸协议之屈

割去了母亲身上的肉

儿女不忘辱娘仇

卖国求荣的洋奴

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

今天祖国已渐入坦途

但强邦邻国涎我财富

北疆至今未归

南疆何时收复

倭寇欲占

弱小的菲国也向我逞强

祖国啊,母亲

您养育了一个礼仪之邦

一个热爱和平的中华民族

列强因此视您软弱

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历史上英雄辈出

不畏甘洒热血

誓死?I卫民族的尊严领土

祖国啊,母亲

为了您不受强盗的欺辱

您的每一个儿女

篇3

那种透骨的凉 从头顶出发

经过口腔 喉咙 脾胃

心脏和肺 一直蔓延到脚

触及之处 满地都是疼痛

总有一种 被什么抛弃的感觉

回到故土 被拆迁的老屋抛弃

站在山巅 被不老的山石抛弃

在单位里 被后来居上者抛弃

走在路上 被路人漠然的目光抛弃

坐在车上 被关闭的车门声抛弃

我甚至不如一颗卑微的小草

冷 一波一波向我砸来

我很是过了一段漆黑的日子

我不断后退着 在黑中摸爬滚打

折损着筋骨 我隐忍着

相信总有一天 我会把自己

再一次 从黑中拎出来……

影子

一场病后 母亲突然老了

老成了 晚年外婆的模样

说话的声调 行走的姿势

一颦一笑 活脱脱

就是外婆的翻版

看着她 我既陌生又恐惧

母亲老了 我的福气没了

以前我回家 什么都不用干

母亲为我做吃做喝

现在我回家 什么都要干

我为母亲端吃端喝

如今 母亲是外婆的影子

不久的将来 不很快

我就是母亲的影子

人祸

今年春节 也就是正月初九下午四时

在一个山乡卫生院 我亲眼目睹了

一场自杀事件 惊心动魄

死者是一位不到四十岁的农妇

因与丈夫吵架斗气 一眨眼功夫

一瓶叫敌敌畏的剧毒农药

全部灌进胃里 丈夫惊呆了

惊叫一声:我的爷呀!你咋这么做?

他抱起妻子开上三轮 以最快的速度

送到医院 医生护士立刻投入抢救工作

终因喝药太多 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瞬间消失

丈夫匍匐在地嚎啕大哭:我的爷啊!妈啊!

我的天塌了!他拽着医生衣角 死死哀求

再救救她吧 医生个个无语默默走开

病床上 她已听不到他的哭声

她的表情由扭曲灰暗变为安静

双手和双腿顺服着笔挺起来

若是站立 俨然就是军人的模样

也许 男人这一刻才明白

夫妻之间大错有时只有一次

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

葡萄架下

今夜 月明星稀

映照着一个五彩缤纷的黄昏

蝉声歇息了 虫鸣隐匿了

所有的声音汇成一个声音

一个不老的情 在葡萄架下

圆这一宵的缱绻

这个千年不朽的魉

融进时光的风霜里

银河岸边三生石上

镌刻的诺言 与日月相伴

见证了他们柔情无限

灵性的喜鹊 默默履行着使命

牛郎依然肩挑永恒 追赶

织女温一脸绯红 赴约

他们抱定一个信念

那怕一万光年 总有

海枯石烂的那一天

中秋暇想

秋风 拂过心间

暇思 从家乡的老井里

扯出一曲恋歌 和着

幽幽梵音 飘来

滋养我焦渴的瞻望

今夜 月光清纯如水

我依稀看到 老宅

斑驳陆离的浮影 穿尘

而来 葱郁的宅院里

满是秋果秋实 在月光的

柔波里 聚集着热闹和温暖

如今 家乡的宅院

在月盈月亏的 濯洗下

成为生活的过痕 和

苍白的词 盘桓心间

定格成永恒 在风雨中

聆听呢喃 现在

我躲在秋的皱褶里

怀揣乡愁 努力

追逐下一轮圆满……

悼马新朝老师

二0一六年九月三日下午四时

郑州省城突然阴云密布 继而

向周边蔓延开来 一阵狂飙的秋风

上帝就将您仓皇带走 也许是

天妒英才 它才会这么做

它并知道 它给中原大地乃至

神州大地 留下了不可

弥补的空洞的悲沧的 秋

当人们从幻觉中醒来 呼您唤您

铺天盖地都是 您的信息

震惊 震怒 悲哀 悲凉

泪水汇成了河流 罩着天宇

罩着大地 泪眼朦胧间

我们仿佛看到了 您还没有走远

您在《幻河》里 微笑

您在《爱河》里 徜徉

您在《响器》里 流连

还有您写给哥哥的诗句

还有您写给耕种人的诗句

我知道 您这个诗坛神骏

永远不会歇脚 诗将与您

一路相伴 枝繁叶茂

成为另一种开阔…..

现在 我站在被秋风淘尽的枝头

读您 您的诗品人品

定格成永恒 令我心痴心醉

您打开了 我人生隧道里的暗门

篇4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3月24日晚,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里举办的两岸诗人作品暨海子诗歌专场朗诵会上,已故诗人海子的母亲操彩菊从观众中站起来,拿出两张写有儿子诗歌、显得有些破旧的白纸,在海子弟弟查曙明等人搀扶下缓缓走到台上,开始用安徽怀宁方言有些颤抖地朗诵起儿子的长诗《祖国,或以梦为马》。像一阵风暴卷过整个会场,瞬间变得鸦雀无声的阶梯教室里,有人凝视并聆听着老人的沧桑,有人频频按下相机快门,更多在场者不停地抹去泪水。此前,这位70多岁和蔼的乡村妇女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只是在朗诵会上听到儿子的诗或者别人写给儿子的诗的过程中,不时从一个透明塑料文件袋里拿出纸巾快速擦去不小心涌上来的泪水。在那个文件袋里,即放着那两张写有《祖国,或以梦为马》、因阅读过多而有些发皱的纸。一半是眼泪,一半是诗歌,这也许是那天晚上操彩菊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子弟弟查曙明说,随着年纪增加,母亲已经不用到田地里劳作了,老人日常最主要的事情便是阅读海子的诗歌。从操彩菊的朗诵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清晰地感知到,老人与儿子的诗歌几乎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然而,残酷的是,诗人以自己的死亡唤醒了沉睡在母亲和这个时代体内的诗意,更加残酷的是,母亲是以一遍遍阅读儿子诗歌的方式一次次面对和解读儿子的死亡事件。坐在离老人咫尺的地方,那天晚上我甚至觉得诗歌对一位乡村母亲是不公正的。不仅是现实的残酷,更是一种来自诗歌内部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残酷。有人以天才作为解读诗人海子的理由,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最后也许的确读懂了儿子的一撂诗歌,但现实是她失去了一个儿子――尽管这是一个会写诗或者叫做诗人的儿子。她像一位为了收获一把庄稼却永远丢失儿子的农妇。

诗歌对于一位乡村母亲的残酷感,是第一眼看到老人坐在餐桌旁接受众人敬意时产生的。对于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纪念儿子的人们,这位乡村母亲觉得自己必须对纪念者充满乡村般朴素的谢意,她认为这是乡间最基本的礼数和姿态,她只有让自己脸上挂着持续的微笑。如果不是儿子的死亡,这位乡村农妇或许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出自己乡村文明的轨道。儿子的噩耗突然改变了一位母亲一生既定的河道。在被改变的河道上,无论诗人母亲做着怎样的努力,总是显得与这个以物质主义为背景的时代无法完全契合――也许在精神最深的层次,她依然向往儿子诞生及成长期的乡村平静,或许她会因此拒绝戴在儿子头上燃烧着的诗歌花环或桂冠。从老人每一个表情里,可以看出老人已用心把儿子的诗歌一一抚摸过了,并且把它们深深地记在心底。她也许会感到那些文字的神奇,但她一定会以朴素的乡村逻辑推算,就是这些诗歌最终要了儿子的命。这也许是一位因诗歌而失去儿子的母亲对诗歌最复杂也最简单的乡村伦理。诗歌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成为一种残酷的悖论。对于诗歌她或许既爱又恨,因为诗歌在夺去儿子生命之前,已成为儿子生命的一部分。为了理解儿子,她开始读他的诗歌,甚至想让儿子的诗歌在自己身上延伸和复活,使自己成为儿子诗歌的一部分。而为了忘记失去儿子的痛苦,她又必须把儿子的每一句诗歌忘掉。她说自己现在知道儿子是一个诗人,她很尊重他,尤其是看到那么多人都来纪念他。但诗歌的奢华之后,留给诗人母亲的是什么?那天晚上,诗歌朗诵会结束后,当我们和坐上车的诗人母亲打招呼时,怀抱鲜花的诗人母亲眼角挂着泪水――难道泪水成为诗人和诗歌送给诗人母亲最后的礼物?

还好,在由诗人、诗歌评论家谭五昌主持的海子诗歌作品研讨会上,诗人们除提到天才诗人的毁灭、受难及其价值外,终于提到现实中处于考验的诗人们,如山东的寒烟等,这不能不说是诗人或诗歌活动的一种进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世纪两岸诗歌高端论坛暨海子诗歌艺术节”是由中国城市的一个区――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区人民政府、海港区文联和国际汉语诗歌协会联合主办的,这体现了一种对诗人纪念的坚实底层性。诗歌活动的最后一天,因全国各地的人们要到家里去纪念海子,诗人母亲不得不面带微笑提前回去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纪念者――在来回奔波的旅程中,她或许真正成了一位以梦为马的母亲。

篇5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这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8月27日在太平洋船中写给母亲的一首诗——《纸船》。

《纸船》出自冰心女士的诗集《繁星春水》。这首诗表达了她对她母亲的怀念。因为冰心女士认为“母亲”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是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这短短的小诗,却能表现诗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却能表现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我们常说: “母爱像空气,看不见又摸不着:母爱又像空气,无处不在。”母爱真的很伟大!

要想体会到真正的母爱并不困难,因为这种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在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感觉到她为你带来的幸福与甜蜜。往往经过某些事情之后,你就会感觉到妈妈的伟大,无爱的无私。早晨起来妈妈挤好在牙刷上的一寸牙膏,让人感觉到母爱的贴心;来到饭桌前,妈妈准备好的营养早餐,让人感觉到母爱的用心;夜深了,妈妈为你披上一件外衣,让人感觉到母爱的温暖;出门时,妈妈的一句叮咛,又让人感觉到母爱的关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我感悟最深的一段小诗,植物开花,功劳来自于大地,是大地哺育了它:我们成才,功劳来自于母亲,是母亲在陪了我们。

冰心女士在下雨天看到一张荷叶遮护着一只红莲,自己饱受着风雨的摧残,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篇6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化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匍匐在大地上,用饱含汁液的声音,呼唤粮食和蔬菜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然而,这个叫“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在为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当冰冷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腥的躯体,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压。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当一个生命从母亲的子宫奔出,这个生命,已经从母亲的子宫上升到母亲的心房里扎根了。

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海子的骨灰,被送到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门前三百多米的树林下,垒起一座土坟。

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二十一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她的儿子“海生”,哭瞎了双眼。“海生”是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她唇间不停呼唤的乳名。

海生十五岁时,考上了北京大学。整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也轰动了。母亲飞快地迈动小脚,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后,住北京成了一个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儿子,装了家里的五十个鸡蛋,她在乡下为儿子养着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满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孩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诗坛彗星的陨落。有人赞叹他的诗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慧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只有一个孩子在母亲梦呓里的啼哭。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疼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颂歌的土地里,却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液里、心房中。

在春天来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残酷。浩瀚无际的天空,它对于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认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该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当乡下的母亲每一次来到县城里,他都会谢绝所有的应酬,回到家里与母亲坐在小桌旁一同吃饭。他告诉我,长大以后,母亲这么多年只轻轻靠在他肩上一次。那是他陪母亲第一次上电梯,母亲感到手足无措又微做眩晕的时候,忍不住把头靠在了儿子的肩上。那一次,他一下涌出泪水,滴落在母亲花白的头发上。

朋友说,他头上的第一根白发,是母亲发现的。他睡眠不好引起的眼袋,是母亲看见的。总有一天,他会和母亲在路口松开这一辈子的手。那么在和母亲有限的时光里,就是要好好陪着母亲,好好生活着,让母亲感受到他的幸福而幸福。

篇7

[关键词] 徐志摩;偶然;张力结构;人生感叹

一、引言

徐志摩作为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爱”、“自由”和“美”成为了他诗歌永恒的主题。美国和英国的留学经历,让他的诗歌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擅长赞美大自然、歌颂爱情,其代表作有《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很多作品都被初、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用。徐志摩的诗歌与他的爱情生活永远都无法分开,他对完美爱情的追求,导致他一生与三位女恨纠葛,特别是和林徽因的感情更是曲折微妙。《偶然》一诗是徐志摩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5月27日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这首诗短短的两节结构巧妙、语言自然、意象精微,是徐志摩诗歌创造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二、张力结构在诗歌中的体现

诗歌只有短短的十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在徐志摩大量的经典名作中,很多人偏爱《偶然》,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首诗歌的奥妙在于内部充满使人不能察觉的“张力结构”,主要表现在语言、结构、情感、意象等方面,表现出了诗人始终追求唯美的目标。徐志摩短暂一生无数的偶然和无奈,却始终没有改变诗人对爱、对自由和对美的追求,并把瞬间的感悟和体验凝聚在了这永不褪色的诗篇里。

1、结构完美

《偶然》是一首音韵起伏、节奏感强、画面具有流动感的结构完美的诗歌,强烈的动态格律对立统一,张力动态平衡,构成了新和谐的凝固效果,充分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美感。徐志摩的学生卞之琳说:“《偶然》这首诗在徐志摩老师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在对徐志摩诗歌的演绎时,主要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变化的音韵来表现出诗行的参差不齐,类似起伏的音乐,富有流动美,体现着“一唱三叹”的回环感。《偶然》这首诗歌采用的是三行韵,音韵委婉,浅唱低吟;奔放高昂,激情无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韵交替起伏,抑扬顿挫,使诗行整饬有变,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充分的展现了《偶然》一诗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2、意象精美

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选取得奇巧而又贴切,每一个意象都展示了诗人了情感渗透和精神品质。有的研究学者认为,《偶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的很淡,飘忽无迹;把火热的生命力都化作轻烟。这种看法其实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偶然》是深层信息其实传达了一种飘逸、轻淡的人生失落感,是诗人灵魂瞬间弹出的心音。在诗歌短短的两节中,徐志摩用单纯的意境,点化了一个朦胧、小巧、晶莹的世界。这些意蕴充分体现了诗人淡淡的伤感情怀、甜蜜而又忧伤的爱情、逍遥洒脱的性灵,这些都寄托着诗人对纯美人生理想的追求。你与我、云与水、黑与光都在《偶然》一诗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动与静、甜蜜与忧伤对立统一,增强了诗内在的弹性,形成一个艺术渲染力强的诗美境界,让读者充分的体会到了清新明丽、逍遥易逝的生命追求,感受到了诗人的性情与品质。

3、情感活跃

有人说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词,其实偶然就是不期而遇。徐志摩在诗歌《偶然》中,表达了和“你”偶然相遇时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心境等,使双方体会偶然的感悟和品位,如惊讶、悲凉、欢喜、热烈、哀叹等。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有多少偶然的交会,大街上的会心一笑,旅途中的三言两语,或许都是昙花一现,因此“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方向,偶然的相遇,又匆匆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这种无奈的失落感“记得也好,最好忘掉”。诗中“你”“我”的不确定性,使诗歌的情感活跃起伏,张力充沛,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情感,给人以微妙细小的回味。

4、言简意赅

爱情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波动,因为那回眸一笑偶然产生。人们中的偶然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受,或感动、或惊喜、或哀伤、或热烈……体会生命中的偶然,感受那道不清、说不明的朦胧美好。一次次浪漫的邂逅,“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虽然说有永无再见的无奈失落感,但是这简单的词句表达出了偶然韵味深长的内涵。这短短的两节诗歌,让读者体会到了诗人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感受到了徐志摩深厚的语文功底。就这样的一段小诗,一种情调就把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挖掘出来,实在是令人感叹啊!

三、解读诗歌《偶然》,体会生命中的偶然与无奈

篇8

肖江博士是青年经济学家,曾出版经济管理类论著多部,在事业上是一个成功者。但他还是一个诗人,在工作之余坚持写诗,《青春的和弦》是他正式出版的第二部诗集,表现了新一代学人和经济管理者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敬佩的。

《青春的和弦》中的诗歌作品,主要是描写青春岁月的感情经历,是一种纯真而美好的记忆和怀念。人在青春年华都是充满渴望和向往的,“渴望蓝天/渴望飞翔”,“渴望高远和希望”(《渴望飞翔》)。年轻人胸怀大志,总想用自己的忠诚和智慧,为祖国母亲能做出有益的奉献。作为个体虽然是渺小的,但“不管成就的是小业还是宏图/只愿做一块砖石/为你铺设通往繁荣之路/……”(《祖国之爱》),因为这一切都缘于爱,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有一种使命和责任。在《黄河恋曲》中写黄河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早已注入了我们的心灵和血脉之中,因此,诗人真诚地表达出:“我依恋着你/如同依恋着母亲/我热爱着你/永远都不会背弃/我膜拜着你/是你给我自尊和勇气/……”的确,年轻的心灵中充满大爱,这是青春理想的诗意表达。诗人许多写祖国的自然山水、风景名胜的诗篇,都表现了青春热情,在《唐家河之恋》中写道:“踏遍万水千山/走过春秋四季/在你回眸的一瞬/我所有的疲惫和苦痛/都变成了动人的恋曲”。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是一种心灵的安慰和精神文化的营养。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鲜活艳丽,充满生机,诗人歌唱《青春的生命》:“以什么样的心情/才能让冰冷的日子/充满生机?//以什么样的期待/才能让寂寞的山岗/披上新绿?//以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让冰封的河水/荡起涟漪?//我以/青春的心情/火热的期盼/年轻的理由/去书写/青春的生命”。青春的生命感觉是亮丽明媚的,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因此青春时代对自然的春季也就有着特殊的敏感,作为诗人对四季中的春天更情有独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在《青春的和弦》诗集中,近三分之一写自然四季的题材中,写春天的竟占了一半之多,这绝不是一种偶然,因为春天最能表达诗人的青春情怀。如在《春之语》中就这样写道:“春天悄然来临/带着墨绿的长发/用纤细的箫声唤醒柳絮”,“那点燃起的春天的感觉/如悠长的弦音/从多情的双眸中流出/凝聚成激情的火焰/幻发出美中之美”,“扬起光芒的脸庞/想要告诉给所有春天的人们/在春风里/多想自由地飞翔飞翔”,等等。的确春天正是人生青春季节的代表和象征,是生命蓬勃生机展现的一种自然符号,写春天也正是写一种青春情怀的最好形象。

人生的青春年华,也正是爱情季节,作为描写青春情怀的诗,爱情就是一个突出主题。古往今来,在诗中,爱情这个主题是永恒的,而且常写常新,名篇佳作,万口传诵。肖江写青春情怀的诗,都充满了爱,甚至大都与爱情有关,如《雨忆》写的是雨,表达出的却是对离别爱人的怀念,“在雨中/想再牵你的手/去寻夜雨淋湿的小径”。而有的诗表面是物的描写,实际上是一种爱和爱情心理的表达,如《又见棕榈》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的是棕榈,但我们感觉他写的是曾经的爱人:“又见棕榈/又见昔日的梦境/你好吗/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多么渴望你有力的臂膀/多么渴望你温柔的细语/想在你的脚下稍作歇息/还想依偎着你不再离去/给我更多一点勇气吧/让我和你不再分离”。其实这就是一种青春情怀,一种爱情心理的诗意表达。

当然,爱情描写多数还是写给自己所爱的人的。在《爱的情绪》中,写相爱的甜蜜,“相拥的一刻/海鸟也驻了翅膀/松软的不仅仅是沙滩/还有/涌动的海水/在你热烈的情绪里/我的小船起航”,“在相视的目光里/看到了你动人的表情”。在《对你的渴望》中写道:“你灿烂的笑/溶去了我的苦痛和悲酸/有你的日子/阳光总是明媚/天空总是很蓝”。另外如《致远方的问询》《往日情怀》等等,写相爱的幸福、分离的思念、失落的惆怅、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涉及爱情主题的种种情感,都写得真诚而纯真、执著而动情,表现了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情怀中的爱情歌唱,更是真切动人的。

篇9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千漪对诗歌的痴迷不舍,尤令我刮目相看。她从小就有着浓郁的文学情结,曾立志当个作家和诗人。然而,每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她后来一直从事记者职业,并经营过自己的文化公司,还主办过一本杂志。奔波劳碌之余,她的内心在诗的海面荡漾着自然的涟漪,点点滴滴,积累多年,便有了这本《回到人间》诗集的诞生。

杨千漪爱诗、写诗和出版诗集,可说都缘自一个“情”字:“是不是共同握过先人的手/或者曾在一个角落里居住/不然怎么会迎来/今生的重叠/和重叠后/驻足的云朵”,今天能读到她诗作的朋友,恰如诗中写到的一样,正是有缘与她握手交谈的人。

杨千漪的写作并不是以追求发表为目的的,她的诗源于有感而发的写作冲动,她的作品有着自己的审美倾向,即:自然、本真、质朴、纯净,行行深吟浅唱,首首似歌行板。倘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千漪在时间的缝隙中,信马由缰,信手拈来的这些诗句,也就更加令人看好了。应该说,这本诗集乃是诗人用炽热、真挚、纯净的心灵制作的一烛馨香,字里行间燃烧着浓烈的浪漫主义激情,燃烧着真挚的亲情、爱情与友情,燃烧着率真、自然、美好的纯情――这些都是诗人面向人生、自然和社会而轻声浅唱的主题,或许,这也是她之所以取名《回到人间》的寓意。

作为女性,或者说作为一名女诗人,杨千漪的一生都在渴望和追求着爱,哪怕爱情“是信仰的巫师寂寞时/编织的一个梦,一道锦/和一朵云/是亚当和夏娃游戏时/丢失的一张纸,一阵风/和一场痛”(《爱情》),她也终生不悔,依然痴迷于“爱”,即便“当爱已成往事/所有的蚊虫都会奔我而来/那样的叮咬/也许很好//很好吗?/只要你感觉痛痒/爱就不会成为往事”(《哲理》),这种对于爱情的向往、追求与描写,是感人泣下与刻骨铭心的。诗人把爱比喻为一部读不尽写不完的诗,即便“因为爱/我荒芜了自己/因为恨我放弃了自己//因为痛我麻醉了自己/因为想我弄伤了自己/因为你我迷失了自己”(《因为》)。然而,即便如此,“我想开怀畅饮/然后痛哭失声/我以此来洗浴自己/洗浴杂念/和爱情//思念是酒的原料/你是眼泪的原料/而我近乎是忠心职守的/海盗”(《我想开怀畅饮》),作为忠贞于爱情的女人,她试图做有心崇尚于爱的海盗,并以此来妆点成自己生命的亮色,这样浓厚的儿女情长,是生动而又感人的。

如果说爱情是杨千漪着迷的题材,那么亲情与友情也是《回到人间》歌咏的主题。读她在《生日里写给母亲》一诗:“我是不是你伤心的海洋涨潮时/溢出的一汪水母亲/我是不是你纤弱的手指寂寞时/栽培的一株草母亲/可如今,我熬干了你沸腾的血液/被时间的风染成仲夏颜色……”,隐隐之中,短短的几行诘问,就有一股挥之不去的亲情,浸染于读者的面庞。在《给我死去的爷爷》和《奶奶的手帕》中,都表现了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而《粉红的脸》一诗则是对于友情的珍爱:“这张脸是上帝给的/上帝让你美丽/你却让它走投无路/把自己关在潮湿的诗行/用香烟取暖”,同样,《真实的丫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很欣赏杨千漪那一首题为《别》的诗:“别这样妈妈/别让离别的霜凝在心头/我是你手中的风筝/天涯海角线在你的枕边//别这样妈妈/别让泪水织成的线/缠绕我的脚步/别让我蒙受太多的牵念/母爱的厚重/我无法承载//笑吧,妈妈/笑是春天/是我登程时妩媚的花园”,读到这些诗句,在令人感受伟大的母爱之际,更增添了对于人生的责任和生活的勇气。

古往今来,诗人都是执著的,杨千漪也是如此。因为诗人在《诗里诗外》坚信:“我活在诗行里/巧遇相思的河流/趟不出明媚/却看到万里晴空”。诗人相信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无论行进于多么崎岖的人生路途,也愿意“长在树的顶端/我擦洗白云的尘埃/落在树的脚下/我孕育大地的春天”(《我是一枚树叶》),因为她活着就是为了让生活充满绿色和爱――我以为,这里的“绿色”与“爱”,就是杨千漪的人生原色和艺术追求,当爱贯穿于她的生命过程,爱也成就了她的诗歌精神。

有人说,形式是诗歌的生命,从创作的角度看,诗歌当然是要讲究形式的创新,但形式并不是诗的根本。杨千漪如此信马由缰地表情达意,是应予宽宥的。记得鲁迅先生在谈论到诗的起源时,说文字产生之前是没有诗的,好比原始人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才渐渐地发出声来。比如大家抬木头都觉吃力,其中某一人发出一声“杭育杭育”来,于是大家跟着“杭育”,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下来了,这就是文学,也就是诗了。我认为,杨千漪的写诗之可贵,就是她没有循规蹈矩地写诗,而是在人生旅途上情不自禁“杭育杭育”的。她的“杭育”,去了矫情,存着真性情,是“杨千漪式的杭育杭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浅唱轻吟,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原生态式的创作――相对于诗坛上的许多形式化与概念化写作的所谓诗人来,杨千漪的写作态度不啻为返璞归真之鉴。

曾经一度时期,中国的诗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诗坛的寂寞,似乎让人们不再那么钟情于缪斯了,不再那么崇尚诗情了,一首诗的发表和一个诗人的出现,也不再具有80年代那么轰动和惹眼了,诗人的桂冠也就更谈不上辉煌。然而,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岁月的磨炼,能够真正浸润人类灵魂的,依然是那些抚慰心灵的文字,那些优美、流畅的节奏,那些启迪性灵的思绪。其实,不管身在何处,是蜗居钢筋混泥铸造的大厦,或是洪水般潮起潮落的人流之中,当疲惫于生意场上的艰险,当困顿于仕途的风云,当有意无意间停下脚步,手捧着一本诗集,品读那如涓涓细流的句子,倾听那似琴声悠悠的韵律,这些精灵般的文字便会拨动心弦,滋润人们的心田,使人的情感丰沛而美好起来。试想,这是多么舒心的事情。正如此刻,我怀着这样一种心境,读着杨千漪的作品,便如品佳茗,一股纯净的诗之清香和真挚的友情,迎面而来。

篇10

《一只鞋子》,一只鞋子躺在传递下,无论你怎么呼喊它就是不答应。

《像麦子一样生活》麦子经过了冬的折磨,在春季里拔节儿,,在夏季里抽穗灌浆,饱受了雨的洗礼。由录变成了黄,由苗变成了果。

《海棠路》这是一条海棠路,我从那里走过。

《倾听》孩子那样的天真简单。

读着读着,我回到了儿时,回到了在妈妈怀抱里听妈妈讲哪些花儿,草儿,树儿河儿的故事。我是听着妈妈的歌儿长大的,什么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什么月儿湾月儿圆,月儿欢欢照儿玩。什么太阳红太阳黄,太阳婆婆整天忙。星星亮星星光,星星照我捉迷藏等等,这些个自然地物体,在妈妈的嘴里都成了会说话的人,会唱歌的鸟,会懂人心的事儿。

不是他们有灵性,而是妈妈的对自己的爱会为了诗,化成了歌,化成了美好!

因为妈妈不是在用成人的语言和心理来陪伴孩子,而是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来当我的玩伴儿,整天忙着给我们做饭吃,缝衣穿的母亲,怎么有这样的心思呢?就是因为她对我倾注了爱!

冰心从经说过,母爱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