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章程范文
时间:2023-04-03 11:1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俱乐部章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俱乐部性质:是热爱自然、生活,提倡运动、健康的组织,为
集团同仁提供户外运动建立友谊的桥梁。
2.俱乐部宗2.宗旨:“自然、运动、健康、友情”。融入自然、感受友情,超越自我是我们的追求。
3.俱乐部户外运动项目:野外拓展休闲野营徒步穿越休闲垂钓古迹寻幽登山露营
4.俱乐部户外运动时间:每周休息日与节假日
5.俱乐部的服务范围:
5-1.定期举办自为主的休闲、登山、露营、攀岩、垂钓、溯溪、溪降、岩降、烧烤、徒步、穿越、漂流等各类户外活动。
5-2.不定期举办户外运动知识、医疗急救知识、环境保护知识讲座,为喜爱户外活动的朋友提供交流了解与参与的机会和空间。
5-3.定期举办各类同仁联谊沙龙、相应的环保宣传行动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
5-4.为同仁提供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户外活动的配套服务(如户外装备租赁、订车、安排住宿等)。
6.俱乐部的服务对象:面向集团全体同仁实行暂时免费会员制度。
二、会员章程
7.入会资格
7-1热爱自然,注意环保。
7-2热爱户外活动,认可并自觉遵守《俱乐部户外活动须知》符合以上条件的集团同仁,只要身体健康均可入会。
8.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8-1会员入会为免费在文康部体育组报名注册形式;
8-2会员参加俱乐部活动享受AA制(成本分摊,每次活动在50—150元之间);
8-3会员有爱护俱乐部内部设施及野营装备的义务,如有损坏,应按原价赔偿;
8-4会员对俱乐部的各项制度以及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装备有建议及监督权;
8-5会员应维护俱乐部声誉,不做有损俱乐部利益的事;
8-6会员提前得到俱乐部每次活动的具体计划,以报名形式参与,择优录取(会员参与次数机会均等)
8-7参加俱乐部组织的每次活动前先预缴该次活动所需的全额费用;
8-8俱乐部对会员提交的户外活动、体育、娱乐活动等具体方案,俱乐部将在3天内给予答复,经俱乐部采纳的,由俱乐部组织实施,也可由俱乐部委托提议人组织实施活动.
三、探险活动的安全与保障版权所有
9.探险活动的安全性
9-1每个项目的推出,俱乐部都将做全面的调查、深入的研究、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讨论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9-2每一条线路的推出,俱乐部都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程实地考察,专职旅游教练带队,在确保活动无安全隐患的条件下方予以实施。
10.探险活动中的安全保障
10-1俱乐部为每次活动的每个细节进行周密的策划、科学的安排、充分的准备;
10-2乐部为每次活动配备专业人员全程服务和保护;
10-3俱乐部为每次活动配备向导及必需的装备;
10-4俱乐部定期举行关于生存保护及安全注意事项的讲座;
10-5当会员身体状况不适合某项活动时,俱乐部将劝其不要参加,并有权决定该会员退出活动。
四、会籍资格的注销
11.因违反下列规定者,将被俱乐部取消会籍资格,。
11-1在探险活动中不服从带队人员的指挥,并给探险活动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队员人生安全的;
11-2严重违反俱乐部的有关规章制度的;版权所有
11-3触犯刑法等有严重问题者;
11-4离职或被公司处分、开除者
篇2
俱乐部里乐趣多
“好孩子俱乐部”在哪里?走进育才小学,无论哪个楼层,都能看到俱乐部的活动角。正是下课的时候,让我们去各个活动角看一看大家在干什么吧——
哟,小棋迷正在捉对厮杀,那专注劲儿,仿佛是在大赛上争金夺银。再看书架前,那里是小书迷的天地,只见一个个孩子捧着自己喜爱的书专注地阅读着,谁会忍心打扰他们呢?嘿,电脑前,孩子们正在查找资料,破解难题;也有人戴着耳机,满脸陶醉状地欣赏着音乐……
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不过别着急,待下一个课间,这些活动角又会成为“好孩子”们的乐园。
果然,当又一节课结束后,活动角再度活跃起来。听,有美妙的琴声传来。二楼和四楼的活动角各摆放着一台钢琴,悠扬的琴音就是从这里飘出的。钢琴旁,围拢了几名同学,他们用羡慕的眼光注视着弹钢琴的伙伴,陶醉在幽幽琴音中。
中午时分,“好孩子影院”即将播放动画片了。影院门口,手持电影票的同学排好了队,检票入场。每个星期,影院都有两天中午播放影片,这是同学们所期待的。可是,要想入场看电影,还真不太容易。因为每个班级每次只能得到五张电影票。谁有资格获得电影票呢?这就要由同学们来评选了。只有被评为“好孩子”的同学,才能得到电影票。于是,每一名同学都努力着,争取得到电影票,有机会进影院看电影。
除此,“好孩子吉尼斯”、“好孩子演绎吧”、“好孩子远足”等活动,也都吸引着同学们,受到大家的热捧。
当个“好孩子”,遵守好制度
说起“好孩子俱乐部”,这本是学生的自治组织。设有会长、副会长、组织部、宣传部、活动部和监督部等机构,定期对会员进行评比。想成为“好孩子俱乐部”的会员,就要当一名好孩子。前提是要认真阅读《好孩子俱乐部章程》,并按章程中的要求去做。这就需要做到“三管住”、“四弯腰”和“五个好”。为此,同学们还要与俱乐部签署一份协议呢,以保证做到这些要求。
“三管住”就是管住手,不乱扔垃圾,不摘花,不损坏学校设施;管住嘴,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脚,不践踏草坪,不随意乱跑。“四弯腰”就是在教室、走廊、操场和花坛里看到纸屑和杂物能弯腰捡起。“五个好”就是走好路、站好排、做好操、上好课、做好事……
达到了上述要求的同学,即可领取“好孩子证”,有了这证件,就可以在俱乐部里开心地活动了。能在脖子上挂一张“好孩子证”,那是每一名同学的荣耀!
为了快乐的感觉
学校有“好孩子俱乐部”,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他们每时每刻都要为了当上好孩子而努力。“好孩子俱乐部”会长荆佳维说:“其实,‘好孩子电影院’播放的动画片并不是什么新片,在电视上就能看到,买影碟也可以看,但是同学们还是喜欢大家在一起看。要的就是那种感觉,那种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为了获得一张电影票,同学们你追我赶,形成了良好的风气。能进入‘好孩子电影院’看电影,已不仅仅是单纯地看电影了,而是为了追求一种荣誉,为了体验那份快乐的感觉。”
张大鹏是个外向的男生,不仅会打架子鼓,还擅长朗读。他一度荣任“好孩子俱乐部”活动角的负责人。可是,他也有一些毛病,比如,活动结束后,他经常忘记把物品收管好,有时还忘记打扫卫生。这样,他被“撤职”了。
篇3
[关键词]高校 体育俱乐部 建设 发展
一、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而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为国家培养终生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兴起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高校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专项运动能力和水平,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扩大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要向着多元化发展,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
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管理
1.体育俱乐部的性质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除日常体育教学之外,学生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俱乐部进行学习与训练,可以自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最终掌握1~2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体育俱乐部是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体育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发挥其个性特长,从而锻炼学生组织、管理、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2.体育俱乐部的建立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由校体育部、团委等部门直接指导下的群众性体育组织,一个体育俱乐部的成立,首先需由学生会根据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需求提出申请,体育部视具体情况进行商议、了解、核实,按照正规的程序审批,确定具备一定条件的方可获准成立,并在学校团委备案。体育部可指派专项体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帮助其设立组织机构、制定俱乐部章程、活动方案以及竞赛安排等,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做好日常运行和体育竞赛等相关工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锻炼需求报名参加。
3.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课内教学在课外的一种延伸,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学生在课外俱乐部锻炼可以获得相应的体育学分,并记入体育课总成绩,这样便充分扩展了学生锻炼的时间、空间。体育部在尊重俱乐部自主操作管理的前提下,对各俱乐部的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俱乐部要有严格的章程,按照章程的规定执行各项工作,要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等等,从而使体育俱乐部在大学生充分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持续、规范、科学地向前发展。
三、体育俱乐部的运行
1.体育俱乐部的普及以及发挥的作用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兴起,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场所,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据悉,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单项协会,开设的项目种类颇多,深受学生的喜爱。有的高校建立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单项协会已达30余个,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情趣,学会了交往,锻炼了能力。一些毕业的学生反馈,曾在大学期间参加体育俱乐部多项活动的同学,工作中反应出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部门体育活动中大多数是积极参与者和主要组织者,有的成为部门体育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
2.体育俱乐部的主要活动形式
俱乐部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定时活动,特别是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如北航自行车俱乐部暑假骑车去香港进行宣传、交流、学习;登山俱乐部去攀登山峰;定向越野到郊外举行实地比赛等等,俱乐部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院,了解社会,丰富生活,锻炼意志,社会、学校反映极好!另外,俱乐部每学期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各项竞赛活动,并代表学校参加高校的一些比赛,以增进学校间的交流学习,更多得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受益匪浅。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1.俱乐部发展需征得广泛支持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兴起和日益壮大,已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那么俱乐部的正常运行应力争得到学校及社会的更多支持,学校应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场地器材大力支持;活动经费酌情分配;合理配备高素质教师队伍,另外就是要争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一些商家的经费资助,相关的活动可以作为商家的宣传手段,利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消费主体的选择性等市场理念对体育俱乐部的运作进行规范性操作,使之真正成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有益载体。
2.健全管理体制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运行不断总结,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根据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选举俱乐部学生负责人,要有较完善的俱乐部章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运行经费的管理等相关制度,实行明确的分工责任制。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必须要参加一定学时的俱乐部活动,达到要求者方可给予相应的体育学分。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达到锻炼、健身、娱乐的目的。
3.建立奖惩制度
各俱乐部的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所负责的俱乐部活动情况,定期进行询问、检查,要求各俱乐部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汇报,并将活动情况书面总结上交体育部,体育部对俱乐部进行全面评定,圆满完成活动计划的给予表扬、奖励,如长期不组织活动或效果不好的俱乐部则予以取缔。
4.进一步拓宽选修选项
根据学生目前的多元化需求和学校现有的场地条件,学校应适当增设一些时尚体育项目,以拓宽学生选项的空间,使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活里享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全面身体素质。
五、结束语
总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是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的时代召唤,是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使学生既学到了体育知识、技能,又丰富了课余群体活动,既锻炼和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更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是当今社会的第一需要,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正确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秋玲.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2]刘志敏.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体育学刊,2003.02.
篇4
书画知识产权合同
兹为甲方加入乙方__________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所属__________书画会员俱乐部为会员,双方协定条款如下:
第一条 本俱乐部全称为“__________书画会员俱乐部”,隶属于__________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主管和经营。
第二条 本俱乐部会员名称为__________书画会员俱乐部会员。
第三条 本俱乐部会所设立于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 本俱乐部本次招募会员,入会年费为人民币(美金)____________元整。
第五条 本俱乐部会员入会费系甲方加入本俱乐部为会员应缴纳之费用(作为会员正常活动之经费)。
第六条 为保障甲方之权益,乙方特别承诺以下五项保证:
1、__________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所经营俱乐部依中国法令合法登记取得之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______________)实施。
2、__________书画会员俱乐部每年保持____次会员俱乐部会所会员活动(免费吃、住、行,每次两天)。
3、定期组织企业家进行书画收藏与鉴赏讲座。
4、根据俱乐部会员所缴纳的入会费赠送名家书画作品(本中心享有决定权)。
5、定期组织专家教授举办企业发展论坛、招商引资项目说明会。
6、每年举办一次__________书画会员俱乐部联谊会(举办书画展)。
7、俱乐部以人为本,注重友谊,团结友爱,努力帮助各会员解决困难,为会员提供出国考察、商务活动、留学咨询,法律帮助、健康保健、经济信息之咨询服务(但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第七条 乙方于____年____月_____日制定颁行的《__________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俱乐部章程》,视同本合约之自然一部分,甲方同意遵守。
第八条 甲方依合约书规定,向乙方缴清入会年费,签订合约书,领具会员卡及正式收据与发票者,即成为本俱乐部会员。
第九条 本合约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立约人:
甲方: 乙方:__________书画艺术交流中心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篇5
关键词:信息尖兵 俱乐部 建设方案
为贯彻综合育人教育理念,以服务核心能力培养、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活跃官兵信息文化为目标,进行“信息尖兵俱乐部”建设。通过专题研练、“三小”开发、对抗竞赛等形式,以技术培养为重点,不断激发师生学习运用信息系统的兴趣,建立一个供信息系统爱好者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技术交流、发展特长的平台。
一、俱乐部建设内容
(一)兴趣小组建设
设立网络攻防、信息素养、单片机控制设计、理论研讨等4个兴趣小组。采取导师制,老师选拔、指导具有特长的会员,由他们担任小组长或骨干,带领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
(二)俱乐部网站建设
制作“信息尖兵俱乐部”网站,链接到校园网网站上,搭建校内外会员交流平台,宣传俱乐部活动,展示会员作品,提供资源下载、信息交流和在线指导等功能。
(三)场地建设
依托专业实训中心,进行俱乐部场地建设。
建设思路是:将教学楼两间教室作为俱乐部主要活动场所进行重点建设,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配置部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由于教室较小,建议将两个教室打通作为俱乐部活动场所,两个教室之间设置玻璃推拉门。在教室走廊墙壁上张贴俱乐部介绍、规章制度、挂图、标语等,设置活动环境,使会员置身其中,时时处处都能够受到影响,促进俱乐部文化的隐性培养。
划分4个会员活动区域,在老师指导下,由高级会员带领自行开展各种活动。
1.网络对抗区。网络对抗区主要用于会员搭建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玫防方面的实验,如网络嗅探、入侵检测、木马攻击等。
2.信息素养区。信息素养区主要用于会员学习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网站建设等方面的软件。
3.单片机控制设计区。单片机控制设计区主要用于会员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如Protel电路设计、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小型 控制电路及程序设计等。
4.理论研讨区。理论研讨区主要用于组织会员利用模型模具或计算机软件对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讨论交流等。
二、俱乐部人员组成
(一)管理人员
“信息尖兵俱乐部”设主任1名、管理员4人,由教研室老师担任,主要分别负责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与保障;设辅导员8人,由两个教研室老师担任,分别负责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指导。
(二)会员
“信息尖兵俱乐部”实行会员制,区分高级会员和初级会员。入会由个人或学生所在班级统一提交入会申请,申请时间为每月15日至20日。申请会员需提交书面申请,获得批准者方可进入俱乐部活动。
普通会员平时在高级会员或管理员指导下自行开展学习、训练,集体活动由俱乐部统一组织。
1.初级会员。初级会员证有效期1年,学生所在班级可集中申请初级会员证。申请初级会员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具备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曾在信息系统岗位工作过;对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兴趣强烈。
2.高级会员。高级会员证有效期3年,高级会员证须由个人单独申请。
申请高级会员须符合初级会员申请条件(或已为初级会员),且具备以下条件之――:
具备计算机编程基础;能熟练运用Flash、Photoshop或3D等软件;能制作动态网站;能熟练操作常用通信、网络设备;具备其他信息技术运用较为突出的能力。
会员将获得参加本俱乐部的活动,获得本俱乐部服务的优先权,对俱乐部工作具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3.会员退会。会员退会应书面报俱乐部,经批准后交回会员证,即可退会。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俱乐部研究表决,予以除名。
三、俱乐部活动内容设置
(一)开设专题论坛
依托“信息尖兵”俱乐部网站设立专题论坛,管理员任版主,选拔高级会员任副版主。每月组织1次专题讨论或辩论。
(二)组织专题活动
俱乐部活动以培训包的形式组织,各兴趣小组在管理员指导下由小组长组织开展课目的学习、实践和讨论,会员可以交叉小组学习。俱乐部购置或由图书馆集中借领部分书籍、杂志,供会员阅读。所需设备器材依托指挥自动化实训中心配备装备。
(三)组织比武竞赛
每学期(一般在6月、12月)组织一次比武或竞赛。对技术精湛的会员和优秀成果予以一定奖励。每年组织高级会员参加国家相关等级考试或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各类相关设计大赛。
(四)服务学校
俱乐部组织会员定期对教学楼多媒体系统、办公计算机进行简单故障排除、系统维护、病毒查杀,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为学校服务。
(五)开展“三小”活动
在管理员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学训练需求,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科研”等活动。对会员的成果,俱乐部积极帮助进行专利申请、院立项目申请、推广教学使用等,并进行相应奖励。
篇6
[关键词] 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特征;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71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2-0067-03
[作者简介] 周惠琴,宜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
徐甫根,宜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江西 宜春 336000)
一、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经营特征
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竞赛表演的生产经营性企业,除有一般企业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第三产业、区别于一般文化娱乐企业的特征。
1.运动员是俱乐部最重要的资产
资产是指可作为要素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财产。在体育竞赛表演的娱乐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搭配,组合比例是固定的,否则无法正常进行竞赛活动。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核心是由一批高水平运动员组成的职业运动队,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职业运动员,没有运动员就没有观众,没有电视转播,更不会有赞助商。
2.竞赛水平是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基础
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的商品是体育竞赛娱乐服务,他的主要成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高超的运动技能。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俱乐部产品的质量,他是以运动竞赛为载体的。因此,俱乐部的竞赛水平就成为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基础。俱乐部竞赛水平不仅与其经营收入相连,还与俱乐部社会影响相连,与俱乐部的经济收入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每个职业俱乐部的经营者都将俱乐部的队伍训练竞赛放在首要位置,甚至为改善训练条件,提高竞赛水平不惜一切代价。只有俱乐部竞赛水平提高了,俱乐部的知名度才能提高,无形资产才能升值,经营领域才能拓展,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
3.俱乐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作性
运动员高超的运动技能要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才得以充分表现,也正因为体育竞赛紧张激烈给人以刺激、兴奋的享受,竞赛结果的偶然性和不可捉摸性给人以悬念,赋予了体育竞赛特殊的魅力,将观众吸引到竞赛场上来。体育竞赛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于其他企业,也有别于文化娱乐企业。一家企业可能独立从事某一产品的生产经营,他所处的垄断地位不仅不影响他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垄断性利润。职业体育俱乐部则不然,必须由多个俱乐部共同组织起来生产经营一个不同的产品――竞赛。俱乐部在对抗与合作中实现产品的生产经营,各俱乐部间必须建立起协调、合作、制约的关系,并解决一系列问题。随着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运作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彼此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需要体育组织构成的监督、制约和协调。
4.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是俱乐部主要经营内容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尽管也有类似俱乐部标志性产品等实物型商品经营,但主要经营内容是俱乐部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生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职业俱乐部的无形资产涉及俱乐部冠名权、电视转播权、场地、队服、球星的广告开发权、俱乐部标志物的使用权等等。即使是俱乐部实物产品、门票销售也与俱乐部无形资产有联系。俱乐部的无形资产的裨就是俱乐部的社会形象与声誉,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已不再局限于主场门票的经营,而更加关注与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树立俱乐部品牌形象,构建球迷对俱乐部的归属感。职业体育俱乐部无形资产的高低是以市场需要为基础来判断。俱乐部社会形象越好,社会知名度越高,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也越高。绝大多数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无形资产开发利用的获利远远超过其他收入,反映出俱乐部经营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不断提高俱乐部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程度。
二、转型期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
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竞赛表演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必须按照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基本要求,把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国际惯例及通行做法结合起来,从塑造和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法人实体着手,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探索科学决策,利益协调,制度约束、外部监控的路子,寻求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使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真正进入市场,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经营管理模式。
1.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职业体育俱乐部只有面向市场,及时对市场需求及变化作出积极反应,才有活力,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发挥。
(1)俱乐部的宗旨定位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竞赛表演观赏需要”,以“观众第一”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以观众满意与否作为经营管理的评价标准,从竞赛规则、赛事组织到赛场服务、经营策略都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使俱乐部全员、全部活动过程面向市场、面向观众,与观众建立起密切的互动关系。
(2)俱乐部经营利润最大化成为俱乐部追求的目标。这是俱乐部面向市场经营的必然要求,它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目的没有根本性矛盾。只要俱乐部是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作成本,为观众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等正当途径来获取经营利润,那么,利润的增加就意味着为满足公众需要提供了物质基础,就意味着人民群众对体育竞赛表演观赏需要的满足程度有了提高。
(3)俱乐部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组织经营活动,依照市场供求规律不断拓宽经营空间,形成以门票、商业比赛、广告与赞助为主业,电视转播、标志开发等相关产品并驾齐驱的经营体系,使俱乐部经营收益持续提高,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
(4)俱乐部通过市场选择形成具有现代营销理念,熟悉体育竞赛训练,精通俱乐部经营,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俱乐部经营管理队伍。
2.建立政俱分开的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俱分开的管理体制指切断政府与俱乐部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明确界定政府与俱乐部各自的职能,政府与俱乐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法律关系,政府依照法律管理俱乐部,俱乐部依法运作,不受政府直接干预。这包括:
(1)政府不直接参与俱乐部的具体事务,不按事业机构来管理俱乐部,消除上级主管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干预俱乐部日常事务的状况,俱乐部真正摆脱行政机构的支配,能够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各项活动。
(2)割断俱乐部在资金上对政府的依赖关系,形成经济上的硬约束。俱乐部所需资金主要靠自行经营积累和通过市场筹措,把俱乐部的资金运作纳入市场运行之中。
(3)割断俱乐部在收入分配等政策上对政府的依赖关系。政府对俱乐部及其员工的收入、福利、待遇等不再承担责任,把俱乐部及其员工的各种利益同俱乐部的市场活动成交直接联系起来,使俱乐部的利益分配过程同市场机制紧密地联系起来。
3.产权清晰的投资机制
产权关系是人们之间围绕财产而形成的责任、权力、利益关系,它以一定形式的财产为对象,有财产责任的担当者及权力和利益的管理者。产权主体在一定的约束下承担应负的责任,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权清晰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要求。
(1)理顺俱乐部的产权关系,使俱乐部产权关系由模糊走向清晰化,明确俱乐部法人财产权,使俱乐部真正走上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2)建立以社会化多元投资为主的俱乐部投资机制,在政策上鼓励、支持并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非国有经济成分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扩大俱乐部对外争取投资、融资的开放程度,引进外资加入俱乐部的建立与经营运作,形成以股份制俱乐部为主,其他形式并存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体系。
4.责权明确的决策机制
任何组织活动都要遵循责任与权利相匹配的原则。责权明确的决策机制是职业体育俱乐部实施科学管理,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的必然要求,它包括以下方面:
(1)确立俱乐部的市场主体地位。投资者的资产一旦投入俱乐部,即与投资者的其他财产区分开来,构成俱乐部独立的法人财产,俱乐部成为法人财产的主体,有权依照法律独立享有各项权利,承担相应义务,独立地占有、支配和处理其法人财产权。
(2)俱乐部法人对投资者负责,承担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以及向投资者上交资产收益的任务。
(3)投资者在法律上与俱乐部法人同处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财产关系的调整依法律和俱乐部章程进行。投资者依法享有对投入资产的收益权,并对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决策进行必要约束。
(4)俱乐部依公司化的组织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俱乐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规范的组织管理和权利责任体系,从制度上实现投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控制。
5.利益协调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俱乐部运行机制的中心环节,它犹如整个俱乐部系统的动力装置,没有它的启动,整个系统就难以运转。然而,激励机制的基础是俱乐部各行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协调激励的结构,协调所有者、经营者、员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1)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不断调动俱乐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并集中到不断提高竞赛训练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方向上来。在注重提高俱乐部人员经济收益水平,强化物质激励手段运用的同时,不断发掘和深化精神激励手段,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精神需要层次以及职业道德水准。
(2)市场机制在俱乐部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协调中起基础作用。俱乐部所有者的利益与俱乐部经营业绩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教练员、运动员及一般员工的个人所得与其实际贡献的大小相联系。
(3)俱乐部的工资总额增长与俱乐部经营收益相联系。俱乐部依据效益优先原则以及俱乐部的经营绩效、安排与调整俱乐部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经济利益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6.制度健全的约束机制
建立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与科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管理必须转换观念,建立法制意识,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它包括:
(1)科学的组织制度。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使俱乐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与监督机构之间职责明确,规范投资者、经营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2)完整的管理制度。俱乐部的章程、训练制度、竞赛纪律、人员聘用制度、工资制度、财会制度等都达到规范、科学的要求,且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7.外部体系的监控机制
职业体育俱乐部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竞赛表演服务,社会影响面大,而且它的经营内容主要是无形资产,与社会评价休戚相关。它的运作是否规范,对其生存发展影响甚大。因此,在科学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外,还应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控体系。
(1)政府及法制体系的监控
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俱乐部提供行为规范,这些法律成为检查和监控俱乐部活动的标准。司法、执法机构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实施对俱乐部各项活动及行为的执法与监督。
(2)行业自律组织的监控
主要指俱乐部联赛组织,运动项目协会行使法律规范赋予其对俱乐部运作的监督权来行使监督职能。
(3)社会舆论的监控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社会公众对俱乐部竞赛、训练、经营管理等各项行为实行监控。
参考文献:
[1]钱国靖.比较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顾国祥.市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篇7
最近见诸于媒体的重庆力帆与瑞士外援菲利普之间的争议因为菲利普的不满意而又由国际足联做出了裁决,其结果是对力帆极为不利。其实在中国足球俱乐部与外援以及国内球员之间的争议解决问题上,外籍球员不满俱乐部决定而向国际足联提起申诉的情形已经出现了好几例,甚至还有些争议上诉到了瑞士洛桑的国际体育仲裁院(法庭)。但是为什么有些俱乐部还是不能从中吸取些教训而仍然做出对球员极为不利的行为呢?这要从国际足联的争议解决制度谈起。
国际足联的有关条例明确规定,从事足球运动的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得不到解决的,当事人可以将有关的争议交于国际足联裁决。对国际足联裁决不服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体育仲裁院提起仲裁的上诉,由国际体育仲裁院做出最后的裁决。争议当事人的国籍或注册地不能成为排斥国际足联管辖的依据,也即即使有关的球员和俱乐部属于同一国籍,产生的相关争议仍可以提交国际足联裁决。换句话说,如果具有中国国籍的球员和中国足协的某一俱乐部因为合同的履行问题而产生了争议,当事人不服有关决定的就可以将该争议提交国际足联及至最后提交国际体育仲裁院裁决,因为从事足球运动的当事人必须遵循国际足联的有关规定,不管其是国际足联的成员(譬如中国足协)还是这些成员的下属成员(譬如在足协注册的俱乐部以及球员)。而事实是中国的某些俱乐部如果是在欠经详细考虑的情况下而与包括外援在内的球员签订了劳务合同,通常都会产生有关的争议,而最常见的就是不严格履行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尤其是支付球员的工资的义务。尽管有关的劳务合同通常都规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争议适用中国的有关法律,但是一旦有关的争议提到了国际足联甚至是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话,这样的合同条款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因为国际足联的裁决一向是从有利于球员的角度出发的,同时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体育仲裁规则明确规定如果争议当事人没有协议明确选择所适用法律的话,对类似争议的裁决所依据的法律就是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所在地的国家的法律,在国际足球运动中则是瑞士的法律。瑞士法律对违约所进行的索赔是非常的严厉,在解决与球员之间的劳务争议时俱乐部应当注意到这一点。
事实是中国的某些职业俱乐部向球员提供的合同通常都是格式合同,往往是俱乐部单方意志的产物,从法律的角度上讲甚至是不公平的,不能真正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尤其是那些有国有企业赞助的俱乐部更是这样。而且较之于运动员来讲,俱乐部是处于强者的地位,运动员是弱者。国际劳务合同的法律适用尽管不是绝对地适用劳务履行地法,但是对弱者的保护仍然是裁决机构在裁决时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当争议上升到国际性质的程度时更是如此,国际体育仲裁院公开的有关裁决都反映了这一点。由于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的劳务合同的性质,这些争议当然可以由法院加以解决,但是中国法院在做出判决时所具有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往往成为当事人拒绝将有关争议向法院起诉的原因,将争议提交国家足协及至国际足联以及国际体育仲裁院应当成为球员解决争议的首选。国外有些国家的体育组织章程通常明确规定可以将有关争议最终申诉到国际体育仲裁院,不遵守这一点就有可能会被剥夺参加有关体育运动的权利。我国的情况则是尽管出现了这方面的案例,但是国内却缺少这方面的法律依据以及体育组织规则的相关规定,法院以及俱乐部在这方面的借口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国际体育组织的金字塔式的权利机构赋予运动员依据上一级的国际体育组织体育仲裁条款的规定而将有关争议申诉到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及至国际体育仲裁院的权利。这也是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及球员应当了解的。
作为一个研究国际体育仲裁制度以及到洛桑的国际体育仲裁院出庭的学者,本人的心得就是俱乐部和球员双方都要严格地遵守合同,按合同的规定办事。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就有将有关争议提交国际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及至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解决的权利。如果争议发展到了这一地步,对双方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精神上来讲都是如此。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应当改变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具有的特权观念,而应当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黄世席
篇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意义。但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比例仅为约1%,而日本幼儿园男教师比例约为7%,美国的比例约为10%。因此,增加幼儿园男教师,道路尚且漫长。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幼儿男师范生的培养。2012年,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督导评估指标明确提出:“区域内要有一定比例的男性幼儿教师。”预计2015年到2020年,江苏每一所幼儿园将至少有1名男教师。
男教师:幼儿园里新兴一族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自1997年引进第一位幼儿园男教师后,队伍日渐壮大,现已有37名男教师。从来源看,他们分别来自全国7个不同省份,其中无锡本地教师23人,占总人数的62.2%;本省外市教师6人,占总人数的16.2%;外省教师8人,占总人数的21.6%。从年龄分布看,25~30岁20人,占总人数的54.1%;25岁以下12人,占总人数的32.4%。从学历和专业看,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1.8%,其中有硕士学位的2人;学前教育专业的有11人,占29.7%,另有音乐、美术、体育、中文、科学等专业教师。他们分布在滨湖区11所不同幼儿园,其中水秀实验幼儿园男教师最多,有10人。
借鉴魏淑华等人的“中小学教师量表”,滨湖区设计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对37名男教师的职业发展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男教师都能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80%的男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十分热爱,21.6%的男教师始终愿意将幼儿教育事业作为他们职业规划的选项之一;超过75%的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已经开始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感受着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功,有近80%的男教师认为自豪于做幼儿教师,没有教师后悔选择这一职业;男教师们都期待在未来的专业上有更好发展,48.7%的人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13.5%的男教师希望能成为名师。
对于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男教师队伍来讲,他们对未来专业发展的强烈意愿和期待是令人欣喜的,这种来自教师内部的发展需求正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的不竭动力。
拿什么来留住他们?
幼儿园如何进一步“引进”“留住”“培养”“用好”男教师,如何在促进男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形成男教师“集群效应”并使其在群体归属感上得到满足?基于男教师的生活工作现状和职业认同情况,滨湖区探索了提升男教师的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以及职业幸福感的可行性举措,创建了“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
“俱乐部”是指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俱乐部文化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它有四大功能,一是社交功能,参加俱乐部的每个成员都看重彼此亲密无间的情谊,并以此为归属;二是娱乐功能,俱乐部成员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就是娱乐;三是心理功能,成功的俱乐部能够满足成员安全、地位、社交这三种需求;四是力量功能,一个人一旦成为俱乐部的成员,就可能树立更强的信心,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滨湖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成立于2011年12月,成员主要是滨湖区的37名男教师,活动主场设在滨湖实验幼儿园。成立之初,俱乐部即提出“滨湖区的主张”:给自己阳光、给孩子阳光!还“约法三章”:倡导“大家”“平等”“互助”等观念;倡导“读书”“实践”“反思”等行动;倡导“尊重宽容”“”“快乐生活”等情感态度。之后,俱乐部逐步明确了团队目标、活动理念,建立了章程,提出了成员守则等,期待以此来表达该俱乐部的功能与价值定位,表达滨湖幼儿园男教师的教育主张,建树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形成集群效应,建构团队文化。
俱乐部四大理念
理念之一:以“教育信念”筑“专业坚守”
教育信念作为教师内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行为导向,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认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乌申斯基说:“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要让幼儿园男教师坚守自己的职业,也要遵循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以教育信念影响教育信念。
幼儿园男教师能够踏入幼教行业,说明他们有着一种育人的信念,但在面对多方压力时,可能会发生动摇,这时相互间的教育信念影响尤其必要。因此,俱乐部通过共同制定和细化解读章程、畅谈教育理想信念,通过名师、专家的专业成长来影响他们的教育信念。滨湖区教育局分管幼儿教育的副局长以大哥哥身份,成为男教师俱乐部的一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探讨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交流专业发展规划,传递自己对教育的追求、向往,给予了男教师自我提高的动力。
教育信念作为教师自发的、真诚的、内源性的一种自主发展表现,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而且处于教师专业发展构成要素的“顶层”,同时也是教师自主、持续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持和重要内部动因。
理念之二:以“人文关怀”促“心灵归属”
归属感出于人的本性,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渴求友谊,渴望得到他人承认;个人能力、才华的展现也都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有了这种心理,就能产生积极效应,不断优化幼儿园男教师的发展环境。
联谊活动营造“如家”氛围。俱乐部定期邀约男教师及其朋友,开展篮球赛、足球赛、郊游等;邀约他们的家人,组织读书会、品茶会、野餐会、家庭聚会等;还与省内外“男教师联盟”互动交流等。男教师们说:“有了男教师俱乐部,如同有了温暖的家!”
帮护行动营造归属氛围。俱乐部开展“男教师牵手半日行动”,让他们互相观摩学习、建言献策,体会“群”的力量。帮护行动还延展到了男教师的生活中,每逢男教师结婚,从婚房布置到婚礼主持,一人有事,人人出力。通过帮护行动,他们相互温暖,相互勉励,切身感受到一种归属感。
特色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俱乐部组织各类教研沙龙、风采展示、技能比赛、体育活动展评等,为男教师搭建专业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活动不仅能让他们找到自信,而且也让女教师们对男教师肯定有加,也为幼儿及其家长带来更加阳刚、阳光的信号。此外,各幼儿园还经常在各种活动中让男教师成为主角,如培养男教师做活动主持人,改变了多年只有女教师主持的局面,形成了男女配合主持的主流模式。在首届无锡市幼儿园男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很多男教师与女教师一起演绎的精彩节目,让人耳目一新。丰富的特色活动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提升了俱乐部的人文魅力。
理念之三:以“专业支持”助“专业成长”
滨湖区将男教师的发展培养列入全区的教师发展规划,还列入各幼儿园园本提升规划中,通过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专业支持模式,为男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建立“骨干教师帮带制”,提高专业素养。一是通过“青蓝工程”,形成与成熟型骨干教师一对一帮带机制,帮助男教师在短期内较快适应角色。二是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技能展示,帮助男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如一学期一次的“师徒课例旅行活动”等。三是开展与骨干教师交流互动活动,帮助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逐渐形成自我风格。
建立多项“特色课程”,发挥优势特长。为进一步培养男教师自身特长,俱乐部邀请专家进行多项特色技能培训;各幼儿园则发挥男教师优势特长,开设了美术、轮滑、游泳、网球、武术、小主持等特色课程,还在逐步研发适合男教师的“微课程”。俱乐部还定期组织特色课程实施情况诊断与研讨,引导男教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技能,提炼教学经验。特色课程的开设,旨在更好地发挥男教师的优势,引导其发现自身价值,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培植职业自信。
建立“工作室”模式,提供交流空间。滨湖实验幼儿园和水秀实验幼儿园分别有8名和10名男教师,他们分别创立了“绿森林工作室”和“水印工作室”。这些男教师工作室的活动,进一步聚焦男教师发展中的实践问题,聚焦不同男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设,既有利于各园所的发展,又为整个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展现性别优势,引导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男教师能够顶着多种压力进入幼儿园,其成就动机十分强烈,他们都希望能在幼教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因此,俱乐部共同发出了“男教师宣言”,提出幼儿园男教师不是要取代女教师的工作,而是要发挥男性在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运动能力、兴趣视野等方面的特征,用男性独有的思维方式去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与女教师形成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鼓励男教师以更自信的姿态、更开放的视野,参与课程设计,与女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形成互补,建立各自的“不可替代性”。
理念之四:以“职业认同”建“幼教生态”
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是教师的个体经验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受教龄、个人学习经历、重要他人、重要事件、教学环境和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当下,社会对幼儿园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还存在问题。媒体、舆论用空洞的褒扬把他们抛向高空,而社会责任、家庭生活压力又将他们拉回到现实的地面。因此,俱乐部要尽力改善区域内男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广播、报纸、电视台、网站、校信通等传媒形式,以积极的舆论引导社会评价;利用各幼儿园的网站向家长传递男教师的别样课堂,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向社会传递男教师的别样风采,利用各种评选活动充分展示男教师的独特魅力。良好的舆论氛围既能让男教师愉悦地融入工作,又能吸引更多的男教师加入这支队伍,从而为幼教事业注入更多的阳刚动力。
篇9
关键词:职业篮球俱乐部 现壮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运动逐步向着职业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变。我国篮球运动从1995年开始尝试走职业化道路,从最初的八强赛到现在职业篮球联赛。随着篮球职业化的不断深入,职业俱乐部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篮球发展的内在动力。
1、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现状
1.1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我国现有的职业篮球俱乐部大多由投资企业和各级体委依照合作协议确定相应的投资比例和方式,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在俱乐部的责权地位和责权范围,形成由企业、体育有关部门组成的分担责权的实体形态。[1]这种合作方式正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产权关系的矛盾。这种混乱的责权关系导致了俱乐部狭隘的自身利益驱动,忽略了俱乐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为俱乐部在经营、训练和人才培养上犹豫不决,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1.2经营机制不完善
体制改革的实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要选择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职业篮球俱乐部是一种经营高水平运动竞赛、开发训练竞赛及相关产品的经济组织,俱乐部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发育与俱乐部的成长,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造血”功能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分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市场开发,没有把俱乐部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来运作,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整等。这些因素均导致俱乐部经营机制不完善,经济效益不高。
1.3选秀制度和转会制度不健全
运动员转会是职业体育俱乐部与其他企业相比所具有的特殊经营手段[2]。目的是通过球员的流动使篮球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俱乐部之间公平竞争,使联赛更加精彩。目前转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区域性划分是阻碍球员流通的根源。二是球员的转会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对球员的合理流动起了抑制作用。目前我国职业篮球联赛缺乏有效的选秀制度,新人的选拔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造成强队与弱队之间的实力悬殊较大,有悬念的比赛不多。
1.4电视转播和场馆的不可支配性
国际上成功的职业联赛,无一例外的都拥有联赛电视转播权和比赛场馆的经营开发权。[3]因而联赛有稳定的赢利模式和坚实的财政基础,目前这两项在我国的篮协和俱乐部偏都是不可控的,这就是制约我国职业篮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1.5 裁判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主场优势”偏袒主队的判罚以及关键比赛中的错判、漏判,严重影响了联赛的质量,并引起球迷不满。国内裁判员在对《篮球规则》 精神的理解和临场执法尺度的把握上与国外裁判员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篮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以至国家队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因不适应公正执裁而屡屡吃亏。
2.我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发展对策
2.1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成立职业篮球联盟
中国篮球协会将CBA联赛的国有资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进行评估,确定其在CBA联赛的投资份额和资本市场的投入一起按照产权制度的改革要求,组成CBA联赛的产权结构构架,形成现代经济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职业篮球联盟。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并规范CBA联赛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限,使职业篮球联赛的运行机制更加民主与科学。
2.2拓宽经营渠道,开发新的经营领域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职业篮球俱乐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它的经营活动是围绕比赛展开的。其产品质量如何最终通过比赛来评判,球队和球员只有在赛场上的表现被观众认可才能被市场接受。否则,供求关系失衡,形成卖方市场态势,职业篮球俱乐部失去了观众也就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面临解体的危险。[4]从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宏观层次考虑,振兴中国篮球,参与世界竞争,需要以运动技术水平作保证。从微观经济角度考虑,职业篮球俱乐部要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经营的市场主体,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关键。
2.3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 形成保障约束机制
通过制定有关的法规、章程, 逐步建立经营性俱乐部资格认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变更、退出制度, 选秀制度和转会制度,以及体育中介机构和体育经纪人的相关制度。做好司法解释工作, 将各项法律的普遍性原则与职业体育的实践结合起来。总之, 职业篮球是市场经济产物,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用法来维护各方面利益,才能保证职业化这一体系持续正常运转和发展。
2.4 推行职业裁判制度和保证公平联赛环境
裁判员是保证项目竞赛顺利进行的关键,抓好裁判员队伍建设是保证我国篮球项目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议篮协改革裁判制度, 推出职业裁判。在联赛的半决赛、决赛中聘请高水平外籍裁判, 以保证联赛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发展, 同时带动国内裁判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伟.论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 .科技信
息 ,2005 :3612363.
[2]于振峰.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转会制度及相关法律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4).
[3]王晓华. NBA成长历程对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启示[J] .
篇10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新型的大众体育组织形式,它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倡导下,自2000年起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并依托现有的学校、体校、体育场馆、社区和基层单项运动协会创建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是一种体育非营利组织。作为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应顺应时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来看,尚存在较多不利因素制约着俱乐部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对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而采取有力措施,为其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政策法规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大众体育的政策法规建设正不断完善。但是,针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种新型的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法规还比较缺乏。由于俱乐部自身的公益性质,使得它与一般营利性健身俱乐部存在根本区别。作为一种体育非营利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健身需求,为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办也可以使更广大范围的人群享受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这一新型体育组织作为发展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一种有益尝试,顺应了时展的要求,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也理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从而为其运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保障。
从已有的关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政策法规,即《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来看,政府对俱乐部实行“双重管理”,即俱乐部要同时受到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监督。其中,各级民政部门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登记管理机关,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则是所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业务主管部门。从这一制度的实际效果来看,似乎并不尽如人意:第一,民政部门作为负责俱乐部登记管理和年度检查的主要部门,由于其自身相对来说就是弱势部门,再加上很多地方的民政系统中并没有专门的体育非营利组织管理部门,也不可能对每一个社团的年检报告进行细致审查,因此民政部门对俱乐部的监督和评估力度很弱。第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往往有自己的主业,他们并没有精力对所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见,在俱乐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外部管理组织的缺位。这种“组织缺位在我国并不是管理主体的缺乏,而是表现为官方管理主体的多样化和激励不足”。①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要解决俱乐部的登记注册等问题的体制,需根据俱乐部的特殊性质,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非营利组织登记、免税条例,与有关部门协调出台专门的针对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法规或政策,并对俱乐部申办、组织机构、活动收费、盈余处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具体可行的管理条例。对于对外开放问题,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更明确的鼓励和规范条例,相关规定还可以制作专门的工作手册。
理顺内部管理体制 提高组织运营内驱力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两个方面,而后者更是决定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客观审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内部管理状况不难发现,在其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及不足,如相当多的俱乐部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来管理和经营;在体育彩票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挤占和挪用等现象。②本文分析认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实践中诸多内部管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根源在于其自身缺乏准确的社会定位,并且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渠道以确保其运营的透明度。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定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非营利组织,所担负的使命是社会公益事业,其使命无疑是崇高的。但研究发现,很多负责人对俱乐部组织属性认识并不一致:78.5%的俱乐部负责人认为俱乐部应具备非营利性,其次是组织性(58.9%)和志愿性(53.60%);仅有39.5%的负责人认为俱乐部应具备自治性,另有40.60%的负责人认为应具备民间性。③这种组织属性的不同取向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目前很多俱乐部在社会定位方面存在困惑,这对于其自身的持续运行显然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特殊性”使然:俱乐部在成立之初,主要是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扶持下依托现有的场地、设施等资源创建,带有非常浓厚的“官方”色彩。这种管理方式使俱乐部的自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而在双重管理体制下,体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调配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方式对俱乐部实行调控,这就进一步削弱了俱乐部管理上的自治性而增加了其对体育行政部门的依附性。如何在政府和依托单位之间摆正自身的位置,已成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信息反馈渠道缺失。国外经验表明,必须对非营利组织构筑社会公共性的监督网,使其公开运营信息,这也有利于这些组织提高社会公信力,从而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源以促进其发展和运营。反观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内部管理,虽然同样是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的体育非营利组织,但是很多俱乐部被认为是“私人领地”,而不是被当作一个使用大量公共资金因而应对公共利益负责的机构来运营,这突出体现在当前许多俱乐部的财务管理方面。比如,许多俱乐部在其章程中明确指出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向有关领导负责,一般的社会公众很难了解其财务状况和运营现状。这使俱乐部失去了树立自身良好社会形象以募集社会资源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对于俱乐部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建立严格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信息制度以强化俱乐部内部信息的透明性。被公布的资料应该包括俱乐部的财务状况,即俱乐部怎样筹措、募集和使用资金;俱乐部的决策过程以及俱乐部的具体计划安排等。这种信息制度的完善既需要俱乐部管理者的主动配合,同时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
结论与建议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外部保障,同时也必须具备自身良好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提高组织的内驱力。现有的各种体育政策法规缺乏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持续发展的保障力度较弱。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组织使命不清晰、社会定位不准确,以及必要的信息反馈渠道缺失等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政府体育决策过程中应切实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构建一种比较规范的决策分析模式,从而确保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关政策法规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从而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要在保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公益性的前提下,加强经营运作能力,以提升组织的内驱力。俱乐部管理者应该冷静地分析组织自身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以战略管理的眼光对俱乐部进行运营设计,把握好发展策略。无论是俱乐部的业务主管部门还是俱乐部的负责人,都要为俱乐部的长远发展着想,主动开展工作,争取在现阶段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
第三,保障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严格统一的信息制度,保障俱乐部运营的透明度。同时各级体育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具体可行的评估机制,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如组织、活动、管理、宣传等方面,规范深层发展。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奖优罚劣。另外,对于相应的评估监督主体,可以考虑由体育行政部门以外的中介机构或院校研究所来担当,以更好地体现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减轻政府职能部门的负担。(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体育部)
注释
①周志忍,陈庆云:“道德驱动的自律与制度化自律”,《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