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欢姐姐范文

时间:2023-03-24 06:4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好喜欢姐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紫依,我感觉:你仿佛就是我学习的动力。我是一条快艇,你就如同是螺旋桨,没有你,我无法在大海上面驰骋(某些地方,有些夸张,请大家谅解,不要勿以为是情书,我和她可是同一性别。)

刚和你认识的时候,我认为你是一个十分冷漠的人,现在,我感到:你很热情,非常愿意帮助那些不善于写作的同学,帮助他们提高,让他们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收获,而不是在这里白白地浪费时间。

我在你的身上学到了许多,真心祝愿你:

篇2

[关键词]会读动手善思质疑

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情况,却忽视了课前的预习。殊不知预习课文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解决阅读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很重要,一定要防止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养成没有好好看书,没有好好思考,动不动就问同学、问老师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查找资料与利用工具书,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挑战困难,通过思维获得知识,善于从解决困难和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善思乐学,体验成功,寻找快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紧紧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

中学生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会阅读的人并不多。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许多学生不懈追求和无比向往的,但许多人只会翻书而不能“破”书。学生要学会读文章,要运用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跋涉在无限风光的书山上,探寻条条路径。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就是要求快速通读课文,即从单元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几方面总体浏览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问题,自己已经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第三遍读课文是赏读句子,看有哪些句子和词语是自己喜欢的,反复读,读出感情,说出该句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2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

会查资料。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读前查,也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就要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老师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家庭背景。

作重点批注。这是批注预习法,也是较好的自读方法,要求在预习中若发现疑难之处,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提出质疑,以便在讨论和听课时研讨答问。这是较高的预习要求,没有阅读批注的习惯和能力,一般是做不好的。所以要培养,积极训练。如预习《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句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经过阅读体会后,可在这句话下面划一条线,并在空白处写上看法:这句心理写得好,表示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讽刺和憎恨,嘲笑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3培养学生“善思质疑”的习惯。

学会思考。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预习时,要求细读课文,思考预习题,了解课文思路(包括题目、段落层次)、主题思想,弄清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文章的优点,初步掌握课后思考练习的内容。这样,就为上课时全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如预习《春》这篇课文,通过思考“ 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以及课文内容,便可明确文章的思路为:盼春――绘春――赞春,并且绘春部分从宏观勾勒到具体描绘,包括“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五幅图画。文章的艺术特点是:语言生动优美,感情自然,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若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学习要求基本掌握了,上课时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品味上,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勤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

篇3

要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课程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课程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课程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第一个环节:学生齐读课程标准,掌握本单元复习目标。(多媒体展示略)

二、依据教材“建”结构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单元进行梳理、掌握。要熟记基础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要理解基础知识,不要停留在简单的背诵上;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加强理解记忆,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第二个环节:回顾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学习)

在本环节中,先让学生分组对照课本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点,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填空内容,逐组检查学生掌握隋况,并作出针对性评价。

例如:小明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这一单元线索模糊不清,请你根据提示,把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方框中相应的位置,帮助他理清大致的线索。(多媒体展示略)

三、指导方法“导”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习重点知识上狠下工夫,要求学生着重掌握好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特征等,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教师的帮助,学会把分散的历史史实、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而且要进行纵横联系、融会贯通。

第三个环节:体验探究,巩固所学。(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活动探究一近代化的探索:中西近代化探索道路的对比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1)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历程。(2)回顾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3)简要归纳导致中西方近代化顺序相反的原因。(4)你认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对中外历史进行横向联系与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

活动探究二体验欧美国家社会巨变

(1)17-18世纪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共同构成了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想一想,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共同作用是什么?(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都制定了资产阶级法律文献,推动了民主政治过程。①概括《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②概括《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的共同点。③想一想,政府、法律与人权之间是什么关系?

通过探究,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与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四、总结反馈“验”实效

复习时应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来检查课堂复习效果,巩固已复习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总结解题技巧与方法。

第四个环节: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其核心是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主线是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等内容。重点是欧美国家如何通过思想解放、拓展市场、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这一历史时期,西欧为近代社会的诞生奠定了两大支柱: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并准备了一个必要的经济条件,即广阔的世界市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欧已率先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但这时的近代社会还是一种不稳固(经常出现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不健全(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区域性(仅限于欧美)的社会形态,还处于“产生”阶段。

篇4

(1)理智饮食,进食有节。节日期间,在餐桌上大多是大鱼大肉、名贵菜肴和地方特色菜肴,这是增添节日气氛、寻求欢乐的民间习俗,无可厚非,但要理智饮食,不可随心所欲不加控制地暴饮暴食,否则,摄入的营养素大大超过需要量,身体营养失衡,造成热量过剩引起的体重超重或加重肥胖。

在食物品种繁多的节日里,要尽量做到保持平时的摄食总量或稍有增加,再好的食物也要适可而止。一般中老年人掌握一餐食用量在500~800克食物为宜,包括冷热菜和点心、水果。但也要做到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不挑食、不偏食,各种食物品种都要吃,这样不仅可以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符合营养学要求,而且不致超过胃的“负荷”,影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

(2)选择低脂、低糖、低热能食物,多吃鱼类。节日期间的肉类食物和各种甜品、糖果、糕点以及油炸类食品琳琅满目,令人垂涎。然而,这些食物对人体健康来说,都是容易诱发和加重“富贵病”的食物因素,要加以控制,尤其是中老年人更须注意。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日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为78.6克(猪肉占65%)、鱼虾类平均摄入量为29.6克。可见,我国居民吃的肉类主要是猪肉,这是欠明智的。猪肉固然营养丰富,但脂肪与胆固醇含量高,即使是猪瘦肉,其脂肪含量也高于羊瘦肉2倍,高于牛瘦肉1倍多,兔肉含脂肪更低,胆固醇含量也甚微。因此,吃牛肉、羊肉、兔肉比吃猪肉好,鸡比鸭、鹅瘦,吃鸡肉比吃鸭肉、鹅肉好。甜食,糖尿病患者还是比较警惕的,但对一些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还需提示一下。过多的糖分不仅会增加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积累,使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且会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内源性胆固醇增加,促进胆结石的发生。调查发现,90%以上的胆石症患者都是较为肥胖的中年妇女,并且都有吃甜食的嗜好。另外,油炸食品,含油脂高,是高热能食品,最好不吃或少吃。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要求,成人日摄取畜禽肉类为78克、鱼虾类为45克。可见我国居民目前鱼虾类的摄入量是偏低的。鱼类不仅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也低,且其脂肪主要是由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并含有较高的DHA和EPA,海鱼含量高于淡水鱼。研究证实,鱼油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改善大脑功能等。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每周食用两次海鱼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日本人均每天吃海产品192克,是世界平均消费量的5倍,这是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长寿国的秘密之一。因此,不但在节日里,即使在平时的膳食中也应增加一些鱼类食物,这对健康有好处。

(3)选择杂粮、粗粮,多吃蔬菜、水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喜欢上精白米面,主食越吃越细,越吃越少,尤其是在节假日,对健康而言,这不是一个好习惯。稻谷在碾白加工过程中,米糠被全部除去,只剩下淀粉及少量蛋白质。而米糠中包括果皮、种皮、糊粉层、米胚芽等,包含了稻米64%的营养素,是人体维生素B1、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最重要而方便的来源,麦麸同样如此。在一些杂粮中,如燕麦、小米、玉米、高粱米等,含有精米精面所缺乏的营养素,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而杂粮在消化道的时间也较长,从入口到消化吸收需要2个小时,而精加工食物半小时不到就被消化吸收了,食物消化吸收快,会导致胰腺不能及时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久而久之,胰腺功能下降,使血糖居高不下,最后会发展为糖尿病。碳水化合物在膳食总热能中提供的热能过低还容易引起肥胖,营养学家认为,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能在55%~65%为适宜,因此,健康成人每人日摄入的主食要在300~500克。

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日蔬菜摄入量为276.2克,水果为45.0克,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都是不够的,对健康也是很不利的。蔬菜不仅供给我们大量的膳食纤维,而且人体50%以上的维生素C和90%以上由胡萝卜素转化来的维生素A以及钙主要来源于蔬菜,所以蔬菜是具有防癌作用的重要食物。水果对健康的重要性与蔬菜相似甚或比蔬菜更重要,尤其是在抗癌方面,不仅是由于它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含量较高,还因为其含有很强的抗癌活性成分,如多酚类、黄酮类、多糖类、膳食纤维和某些矿物质(硒、锌、钼等)。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癌症研究会建议每人日蔬菜和水果为400~800克,目前我国居民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为321.2克,下限水平都没有达到。国民在节假日期间首先应重视改善这种状况,每人日摄入蔬菜类400~500克,水果类100~200克。

(4)控制食盐摄入量。中国菜肴,不论是荤是素,采用炒、煮、煎、炸、熬、烤等方式做出来的都要加食盐调味,有些人少加盐还感到不够味。节日期间各种菜肴十分丰富,吃得也较多,随之食盐摄入量也必然增加。食盐(氯化钠)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是很不利的。食盐摄入量越多,人体的血压水平就越高,与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相比,每日食盐摄入量大于12克者所患高血压病的风险增加14,%每日食盐摄入量大于18克所患高血压病的风险增加27%。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食盐与胃癌发生率密切相关,食盐量越高的地区,胃癌患病率也越高。此外,吃盐太多还可能导致肾脏病、心脏病、风湿病等。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我国居民每人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2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人日食盐不超过6克,因此,我们要提倡菜肴少调味,重原汁原味,控制食盐摄入量。

(5)饮酒适量,提倡敬酒不劝酒。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备有美酒佳肴,是国民饮酒的高峰时期,可谓“无酒不成席”。美酒助兴是可以的,但不要忘记,饮酒要适量。所谓适量,即少量,是对人体有益、给人带来享受和欢乐的的量。如过量饮酒、酗酒、醉酒。甚至嗜酒如命,就会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酒精。

研究显示,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发病危险密切相关,饮酒量越高,人群患高血压、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脂血症的风险越高。与不饮酒或摄入酒精量每天小于20克者相比,摄入酒精量大于60克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脂发病率分别增加77%、33%、136%和56%。

篇5

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从理论到实践、从政治到经济和科技、从政府到企业等都在探讨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应该看到环境问题是发展中的产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在发展中来解决。笔者认为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与行为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紧密相关。就人为因素而言,与认识程度密切相联,人对环境的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而每一面当中都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两种情况,组织和人对环境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提高后将会把更多的无意识行为变为有意识行为,把不友好的行为变为友好的行为。

宣传与教育

环境宣传是为了提高认识,解决的是想环保、要环保的问题。因此,要在向全民宣传的基础上实施重点宣传,重点宣传的对象:一是各级有决策权、决定权的人,这些决策决定对今天的环境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二是青少年,这是未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抓住了青少年就抓住了未来,所以环保工作要从幼儿园抓起。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始终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则双赢,处理得不好则双输。环境问题是发展中的产物,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旧的环境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就目前而言,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共有四种模式:一是环境与发展之间相协调、相和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经济得到了暂时的发展,但环境却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三是环境得到了保护,但经济却没有发展。四是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冲突,两败俱伤,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政绩与考核

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加剧与国家对各级组织和干部政绩考核的不全面性、不科学性有很大关系,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只注重考核GDP,这样就必然导致组织和干部重点关注GDP,而不注重其他。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区域内、特定的产品生产中短期是可以的,但就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这样的发展只能是不和谐的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对地区、组织、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必须进行全面修订,使之更有利于双赢和多赢的发展。

成本与核算

环境作为一种稀有资源,长期以来没有进入生产和消费成本,这是政策上的缺陷,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人们拼命地向环境索取,而不向环境回报,这样才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作为一种稀有资源应按照时间价值、区域价值、总量价值而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成本,实行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通过货币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各种环境的价值到底应该是多少,国家应该通过综合研究后确定。

体制与管理

体制和管理是解决现阶段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我国环保管理体制和管理现状而言要进行如下改革,将会更有利于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和谐。一是环保系统实行全国垂直领导;二是排污费的征收不能下硬性指标,更不能一刀切的要求每年增加;三是认真解决基层环保系统人员超编问题;四是提高环保系统人员素质问题;五是解决真管与假管问题,对环境问题只有真管真抓才能真见效;六是解决区域排污总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的问题;七是解决好从环保部门单独作战到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问题,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八是解决好体制和管理不断创新问题。

产权与归宿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产权归谁所有应该明确,产权归宿明确后可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产权交易,在交易中把环境的价值通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就会通过环境的改善和环境容量的增加来创造更大的财富,起到一种示范效应,让组织和人都会感到环境改善也能带来财富。同时,非产权拥有者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就是一种侵权行为,从《物权法》的角度对拥有者保护,对侵权者处罚并要求赔偿。

现在与未来

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现在与未来的问题。在经济发展中既要考虑局部,更要考虑全局;既要考虑个体利益,更要考虑整体利益;既要考虑当前,更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经济,更要考虑环境。也就是解决好健康、生命与经济之间到底谁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要钱还是要命的问题,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也就是处理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科技与进步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始终存在,旧的环境问题解决了,新的环境问题又会出现,要在始终不断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同时也应看到科技的进步也会带来环境问题,但最终科技及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法律与追究

篇6

■ 宣传教育先行

新统计法规进一步强化了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律的纪律责任,可以进一步强化数据质量意识,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信。加强新法规宣传教育,要突出重点,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宣传教育对象。重点应包括两类人员:

一类是负有责任的领导和统计人员。《处分规定》第二条规定,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中负有责任的领导和直接负责人,以及有统计违法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

从《处分规定》的第三条至第十条分别对哪些人员、违反哪些规定,承担哪些纪律责任做出了具体的论述。

另一类是社会公众。重点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统计法律法规,能正确解读统计数据的良好氛围。

二是明确宣传教育内容。对于负有责任的领导和统计人员,宣传的重点内容是违反了哪些规定,应承担的具体的纪律责任。

对于社会公众,重点明确新统计法规对于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重要性,使社会公众信赖统计数据。

三是明确宣传教育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有差异性、多样性的宣传方式,进行全面、系统、扎实的宣传教育。

■ 严肃查处案件

查办案件是贯彻落实《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关键环节,如果不严肃查办,不认真处理,依法统计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推得开。

严肃查办案件,当前要着重查处两种行为,一是故意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能手软;二是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行为,例如:擅自统计信息,误导社会公众的行为。

对于查办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要按照《统计法》和《处分规定》明确的程序和有关规定处理,要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手续完备,依法处理。

对于典型案件,要在内部进行通报,或在媒体上进行曝光,扩大社会影响力,有效地促进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在思想上形成抵御统计违法违纪的防线,在行为上形成贯彻统计法规的自觉性。

■ 加强部门联动

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是确保新法规贯彻执行的根本措施,具体做到“三要”。

第一,要分清职责。贯彻落实《统计法》和《处分规定》,既不能各自为战,又不能互相越权,要按照本部门的职能和相关规定,分清职责。例如,查处统计违法违规案件,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任免机关和监察机关共同负责。任免机关和监察机关主要负责受理向本部门举报的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坚持“有举再查”。而对于一些重大案件,可以成立联合执法检查组。

第二,要建立机制。要用制度和机制来保障《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贯彻执行。当前要建立两个机制,即情况通报机制,案件移送机制。要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细化案件移送制度,明确责任部门。

篇7

教师深刻地知道备课的重要性。一堂课的成功关键在于备课是否充足。那么,怎样备课才算完成备课工作呢?笔者认为,备课是为了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都要在备课中完整体现。很多时候一些教师的课堂设计非常精彩,备课充足,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的态度。但是纵观课程并没有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更多的是教师在炫耀自己的精彩设计和绚丽的课堂氛围。学生听课过程中热闹非凡,甚至很多学生会沉浸在教师的魅力之中,课堂的热闹和课堂的喧嚣掩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无论如何备课,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根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完成,忽视了这个,备课都无法称之为成功的备课。

备课其实就是备学生,这句话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一堂成功的课是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思考问题,设计思路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如果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不仅完不成教学任务,就连最基本的课堂情绪都无法调动,只会顾此失彼。所以教师备课和备学生时,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英语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带班级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情况。每个环节都要有的放矢地来针对相应情况进行解决。有的教师总是不考虑班级情况,而是采用一刀切,这样备课确实会轻松,但是由于没有针对性,最终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或者思维停滞。

备课具体备什么,其实每个教师有自己的体会,具体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课程体系、备习题、备教学重难点。教师在备课中要面面俱到,全盘统筹安排,用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来重新武装备课体系,用创新思维来指导备课过程。备课需要事无巨细,不论什么环节都要精雕细磨,不能因为一个知识点小就把它遗漏,要用心将每个知识点技巧性地呈现给学生。有的教师备课往往是框架式备课,这样可以使备课体系呈现得完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于框架式的备课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很多细节的东西无法具体呈现。所以建议教师备课越细越好,虽然讲课不至于如此详细,但是备课一定要备到标点符号、时间,甚至备到表情和声音。学生渴望知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有一份责任给予学生,为他们负责就是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教师备课要做到远期备课和近期备课有机结合。远期备课应该提前进行,基本成型;近期备课要在课程进行前细细琢磨,并且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情况适当调整。两者互补,共同服务于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的教学计划,然后自己在这个短期的教学计划中完成备课工作。这样不会造成课程过于紧张,也不会给予教师太大的工作压力。

关于课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备课时应该很好地计划好课时,并且按课时来编写教案。如果课时只是一个摆设,上课时随心所欲,则会给学生造成一团混乱的局面。

教师备课时要把教材吃透,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完成理解教学目标和清楚地知道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吃透教材必须把教材中的词汇、语法、句型、短语等融会贯通。作为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很好的整理和解读。如果自己对课文的知识点并不十分熟悉的话,那么单纯的讲课不会给学生收获,只会让学生成为背诵的机器。有的教师备课就是简单地将课文中的语法、词汇、短语、句型讲解。这种讲课确实不需要多么费心来备课,但是会让学生学不到系统性的知识,从而在凌乱中给予学生厌烦感,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备教材不能单独地备一节内容,在备好每一节的基础上把前后知识系统联系,让学生有整体感觉,学习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有求知的渴望。

教师备课时手边应该有不少的辅导材料,无论语法还是字典。查阅相关资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而不是让教师一味地展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查阅资料是为了丰富备课内容,给予学生生动活泼之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巩固所学内容。

篇8

[论文摘要]大量数据表明,我目的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深刻认识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1、我国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对外依存度高。我国是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水资源人均只有2151立方米(2005年数据),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煤炭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我国能源资源储量不高,而且资源利用效率低。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是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的15%,消耗的钢材占全世界的30%,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54%。多年来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使我国能源资源日益短缺,越来越依赖进口,致使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50%左右。

2、能源环境压力巨大,能源利用率低,环境生态恶化。2003年以来我国连续四年GDP两位数的增长,主要是靠粗放扩张实现的,这几年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CDP增长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上升。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比2001年上升33.2%;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增加,已占世界的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排放国。在生态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2005年初,瑞士达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2006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只有4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余均为Ⅳ类及以上。

3、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任务形势严峻。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年均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年均2.2%。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7%,大大超出8%的预期性指标。然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只下降1.23%,没有达到下降4%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但没降反而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8%,化学需氧量增加1.2%,也都没能达标。由于2006年节能减排没有达标,给“十一五”后四年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这后四年每年单位GDP节能率不是要达到4.4%,而是要达到5%以上。

二、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

第一,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7.5%。高技术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两位,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高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要实现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发展,扭转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必须加强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着力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篇9

【关键词】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工程建设;竣工验收

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预先谋划

(1)从工程立项开始,建设单位就将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议事日程,着手开展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2)建立档案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做到在人员上的落实。(3)在建设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明确文件形成、归档和管理要求,将竣工文件编制工作水平作为选择施工、监理单位的依据之一。(4)在签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采购合同时,对工程档案的质量、份数和移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根本,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将无所适从。档案工作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大、工期长、形成材料多,特别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单位和环节众多。因此,参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等电力档案管理相关标准要求,制定《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项目档案保管期限表》、《声像、实物档案管理制度》、《项目档案利用制度》等制度作为各参建单位编制、整理竣工档案的指南。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

各施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技术人员兼职的,个别单位还有临时聘用的,他们对档案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国家和行业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明确各参建单位兼职档案人员,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初就要组织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迅速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项目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本单位各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工作。

四、定期召开档案工作协调会

定期召集有关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协调会议,相互通报各单位负责的单项工程项目进度和该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对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做好各单位控制工作

(1)建设单位在检查工程质量、进度时,同步检查档案资料的形成、管理情况。在进行单项工程验收,同时验收应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程度与整理质量。竣工档案正式移交前严格通过竣工文件的编制方、监理部门、质监检部门对文件的完整、准确情况和案卷质量进行逐卷逐册会审;对存在问题的部分一一提出整改内容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毕经建设单位确认并办理交接手续。(2)施工方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及建设单位签订的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规定接受工程监理方对其建设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接受并配合监理其履行合同。业务上极积主动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档案员沟通好,明确对施工方所要移交的工程档案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这样在施工过程中也可控制形成材料的质量。(3)监理单位除对自身形成的文件进行积累、整理、归档外,须重视对施工资料的监理,按照监理合同中约定的监理范围,负责监督检查施工文件的形成管理情况,在审核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查,以验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4)设备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方面,档案人员参加设备开箱工作,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工程管理负责人确定的分发单位及数量分发,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设备档案的收集过程中,建设单位对设备厂家文件材料不齐全及不规范问题,不是被动地等设备厂家最后付款时才后补有关材料,而是根据设备合同,列出每台设备所缺的详细资料内容、数量与质量要求,通过及时出具“设备资料欠缺单”交计划部及物资部或财务部从厂家剩余的合同款扣款等方式来有效控制资料的追交。

总之、工程项目档案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结果,它的形成、积累、归档及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工程计划、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除了搞好档案业务建设工作外,需要各级领导和部门支持。工程项目档案是一项严肃、认真、繁琐的工作,确保它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炉石传说,这是一个类似于三国杀类型的卡片游戏,目前这款手游也是蛮火的,小编身边就有几个人喜欢玩。

这个就是今年比较火的一款猜人游戏啦,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说不同的话,考研我们的智商,考研我们的思维模式,考研人心。

阴阳师,这是一款比较不错的手游,类似很多的网页游戏,杀人升级,打副本,购买装备进行升级,很多人都喜欢玩,色彩感、画面很美,人物设定很漂亮。

龙之谷手游,是根据大型网游龙子谷改编而来,是一个升级打副本的竞技格斗游戏,这款手游很好玩,格斗技巧升级,画面感十足,层次感十足,值的我们去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