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16 22:2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别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离别的诗

篇1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8、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篇2

泪,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地传达出人内心最柔软的一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杨柳总寓别离,明月常含思恋,简简单单一个“泪”字,道出词人的万般思念之情。

每每读到思乡的诗句,总为自己的生活而庆幸,有手机嘛,万水千山,一通电话直达,起码能报平安。而在古代,只能“欲寄彩笺兼尺素”,唯盼“家书抵万金”了。“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正如陆游所无奈的,一封家书传递需要数月,这思乡念旧之苦难耐,往往“欲语泪先流”啊。远离家乡,谁不思,谁不恋,欧阳修都说“不枉东风吹客泪”了。家,总有温暖与美好。范仲淹曾在一杯浊酒中感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边塞多孤独,充斥着军营嘹亮的号角,弥漫着飞扬的黄土。作为战士,白日忙于操练,无多少时间去感慨,可到了夜深人静时,这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连着平日行军的苦,都化作两行泪。但铁血男儿志向不变,豪情满怀,一个“泪”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柔情,在苍凉中透出悲壮,同时也塑造了一位位侠骨柔情的英勇战士的形象。

晏殊说:“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离别,一个看着就令人叹息的词,总是那么伤感,令人心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寒蝉,长亭,骤雨,兰舟,在这凋零肃杀的深秋时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的《雨霖铃》笼罩着哀婉幽怨,而一个“泪”,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表现得更细腻真切,仿佛透过纸背可以看见手拉着手欲放还留的场景,再加上那一句极尽旖旎凄婉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使全词如一幅感人至深的送别图,过目难忘。

篇3

有一天,老妈看我的头发又长了,于是心血来潮,决定亲自动手帮我剪头发!我一琢磨,老妈这可是新手上阵啊,理发水平能高吗?我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于是,我便假意推辞道:“敬爱的母亲大人,像这种区区小事就不用您操心了!”老妈一听,有些不高兴地说:“哎呀,怕我剪得不好是不是?我告诉你,我的剪发水平那可是准专业级别的。不信,你来试试!”说完,不由分说就把我往椅子上拉。无奈,我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开始痛苦而又漫长的煎熬。

老妈先是拿起剪刀利索地冲着我的长发齐齐地剪了下去。随着“咔嚓咔嚓”声,我的头发如漫天飞雪一般飘了下来。唉,可惜了我那头乌黑的秀发啊!然后,老妈又拿着剪刀在我的刘海上左剪剪、右修修。“嗯,这边长了一点儿,得剪!”“咦,那边怎么又多了点,再剪!”……简直跟狐狸分肉似的。折腾了好长时间,我实在不耐烦了,老妈这才忙不迭地说:“好了,好了!”

看着地上那一堆被剪下来的头发,我都快心疼死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镜子前,睁大双眼一打量,果然不出所料,镜子里的自己真是“惨不忍睹”!头发被老妈整得跟鸡窝似的。“啊!我周一可怎么去上学啊?”我不由得惨叫一声!要不是老妈眼疾手快地扶住我,我恐怕早就晕倒在地了。老妈却在一旁颇为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满面春风地说道:“我觉得很好看啊!”老爸呢,在一旁捂着嘴幸灾乐祸地笑着,气得我朝老爸直翻白眼。

老爸为了博取老妈的欢心,随口夸了一句:“没想到夫人的技术还不错嘛!”老妈一听,激动得两眼发光,豪爽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本大师也亲自为你服务一下吧!”老爸一听,吓得连连摆手,“不劳夫人大驾,我还是去理发店吧。”说完,一溜烟地跑了。本想“一剪为快”的老妈,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免有些失落。

从那以后,老妈就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只要看到我的头发一长,就马上兴致勃勃地帮我剪头发。尽管我找出多种借口来逃避,可最终还是难逃她的“魔爪”,自认倒霉地当她的“试验品”。

篇4

车站上,在那月光的照耀下,我的内心无法平静,要走了,踏上了这个站台,就一定要走,无法回头,真的有些舍不得,转身,后面站着的,是帮我拿着行李的奶奶。她看上去无比平静,但是我分明看到奶奶的眼里噙着泪,慢慢的,,一滴泪流出她的眼眶,她看到我在看着她,赶忙抹去泪,放下我的行李,紧紧地搂着我。我 ,只是静静的靠在奶奶怀中,享受着这一刻的温暖……

一阵轰鸣过后,车子停了下来。“该上车了。”奶奶喃喃地说,我也没说什么,只是跟着奶奶一起随着人流往车上走。“Sylvia —— 等一等——”熟悉的声音传到耳中,我和奶奶同时回头,是我的朋友们来送我了。奶奶跟我说,去跟她们道个别吧。“嗯”我走到她们面前,他们给了我一个小本,“到了目的地在看。”

“嗯。”

“不要把我们忘了,常打电话、写信联系。”

“嗯。”不知为什么,平时能言善道的我,那天我似乎只会说“嗯”。

篇5

----------题记

弹起了黑白相间的琴键

音乐也变得黑白相间

回忆起了初次的相遇

而现在 ……

在时间的流逝下

已想不起与你相遇

多少日?

不知从什么时候竟如此依赖你们

不舍----难过--------怀恋

它成为了问号?

而在时间的流逝下

仿若昨日之事

也都变成了亲切的怀恋

但依旧搜寻你留下的痕迹

依旧是那么的让人怀恋

但又叫人忧伤

不知如何表达

变得急躁不安

远远的望着

你们远去的身影

留给我

独自暗暗的忧伤

借这回忆遗留的痕迹

露出丝丝微笑

花儿依旧芳香

太阳也依旧那么温暖

依旧是那么的怀恋

四处寻找着你的踪迹

不知还可以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

只想带给你们微笑

或许在你们绽放温暖的微笑时

想起微笑 ……

感觉到微笑就在你们身边

微笑凝视着你们

如果怀恋我

那么就绽放微笑吧!

微笑就在你的身边

微笑也会随着你

一同微笑

篇6

关键词:计量史学 江苏卷 史法 例举 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9-03

2007新课改后的高考《考试大纲》提出:“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目标要求作出了全新表述和阐释,由关注知识积累转向关注学习能力,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为体现这一转变趋势,近年江苏高考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借助史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方法为工具,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史学素养,其中计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和体现尤为突出。下面,笔者就计量史学的基本内涵及在近年江苏高考中的体现,以及就此类题目的解题策略做一定介绍、梳理和探究。

1 计量史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计量史学(Quantitative Method of History)又称历史计量分析方法或历史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数据关系,揭示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1]

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突破了过去传统史学中以个体和事件为中心的政治史,为当前以群体和过程为主体的整体史研究提供了利器。计量史学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由个体至群体;二是用数据说话,更精准科学;三是用数学表达,语言更精炼;四是由定量到定性的结合更精当。计量史学有着如此多的特点,其优势不言自明,它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使原来不够确定的历史问题得到可靠的数据的证明,能够揭示历史发展的特征动因和发展趋势,使历史研究向科学化精确化发展,扩大了新的研究领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因而今天,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在经济史领域,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包括人口史、家庭史、妇女史)、心态史等领域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范式和工具。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曾经说过“就方法论而言,当代史学的突出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所谓的‘计量革命’”。[2]

2 计量史学在近几年江苏高考中的应用和特点

笔者对2008年以来的江苏高考中体现计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考题作了如下不完全统计:2009年底12题;2010年第11题、第12题、第16题;2011年第2题、第16题、第23题(主观题);2012年第14题、第23题(主观题);2013年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2题、第13题、第23题(主观题);2014年第15题;2015年第8题、第18题,2016年的第9题、第17题。

综合统计分析,该类考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高考试题中分布日益广泛。自新高考以来,除了2008年高考试卷中没有体现,其余年份的高考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2011年,2013年该类试题分值均超过10分以上,2013年达到20分之多。从题型分布看,不仅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如2011的第23题,2012年的第23题,2013年的第23题。

第二,数据研究手段和方法各异,试题形式多样化。以上的试题主要通过各类统计数据资料,以数字关系作为论证历史问题的确切根据。简单的初级数量统计还占着相当的比重,将数据制成各种数据表格、数字条形图、柱形图、饼型图,折线图等进行初级统计比较。但一些更为专业的手段如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等较高级的数量分析手段也悄然渗入历史高考命题的领域。

第三,试题涉及的内容范围日益扩展。虽然必修二经济史和社会史依然是涉及此类试题的核心领域,经济史的相关历史文献包含了大量数据和统计信息,如赋税、物价、产量的数据等经济资料,计量史学可使用数据统计方法合理处理和利用以往传统史学无法处理的这些大量史料。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历史学科的其他领域,如政治史、文化史、军事史、环境史等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如2010年的第10题,2011年的第2题,2013年江苏卷的第13题。

从以上统计和分析可看出,计量史学研究方法在高考中的考查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的趋势。

3 例举几类典型计量史学类高考试题与解题策略探究

3.1 典型例题解析

3.1.1 柱状图

柱状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表达图形的统计报告图,易于比较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在明确比较内容之后,注意高峰值的背景原因。

例一,(2013年江苏高考第12题)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解题指导】此类题是计量史学在历史高考中的典型运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解读好数据图的有效信息,这道题在数据处理上比较简单清晰,柱状图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在“甲线段”相应时间内数据的上升趋势,再根据题意“经济理论”作出判断是C。

3.1.2 折线图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的连续数据,适用于显示在相同时间间隔下数据的变化趋势。

例二,(江苏卷2015第18题)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 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 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 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 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解题指导】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历史事物的数据特征(静态特征、动态特征)、数据关系(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联系性、相关性)、数据成因(形成数据特点、数据关系的成因)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的连续数据,因此非常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数据的趋势,或上升,或下降,或曲折发展。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图表曲线的走向,然后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观察图,1921~1930年预算结余时期,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这一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逐步走向尖锐时期,A项错误。1930~1932年是胡佛当政时期,他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观察,1933到1934年预算比重呈增长趋势,1934年到1935年财政预算有所下降,故C项错误。预算比重的下降是经济形势好转的表现,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

3.1.3 饼状图

饼状图可以显示一个数据系列中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

例三,(2013年江苏卷第13题)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解题指导】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观察饼图中的数据点显示为整个饼图的百分比,单个饼图注意比例大小之间的差别,多个饼图注意各比例之间的变化。观察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40万,享有民主的自由民只有16.8万,故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故排除C、D两项;本题答案是B。

3.1.4 表格类

表格类题目信息量大,对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例四,(2015年江苏高考第8题)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 )

A. 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 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 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 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

【解题指导】在解答这类题目时,第一步,要仔细读表格,看标题,确定答题方向;看表格关键数字信息,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第二步,要高度关注提示语,表格类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第三步,捕捉表格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即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第四步,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数据、综合判断得出结论。从本题表格数据看,火柴进口量逐渐递减,但无论是新厂数还是投资额,都呈波状,B项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兴起于1915年,D项错误。从图片数字看,近代中国火柴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的某些特征,C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项。

3.2 解题策略探究

综合以上几种类型的题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哪一类型的数据图,它都是用数据说话、用数学表达、定量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从构成看通常都由“标题”、“图表”、“注”三部分组成。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基本对策:

第一,指导学生阅读数据表的标题,明确考查内容方向。标题是整个试题的灵魂,数据图表都是围绕它呈现的。它一般包含着时间、空间、人物等重大破题信息,会反映出该图表的考查要求,因此关注好标题就可以明确考查方向。同时还要注意数据图表的“注”,重视数据图表的来源,这有时会直接影响对数据的客观分析。

第二,引导学生把握时间信息,确定考查历史阶段。每一张数据图几乎都隐含着重要的时间信息,因此观察数据图首先要确定该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时间,据此把握相应历史阶段特征。要注意的是,历史时间包含显性时间和隐性时间,隐性时间需要借助试题中的相关文字信息获取。明确时间后可据此确定在时代特征、发展趋势、历史潮流、主要矛盾相关历史信息等。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读取和观察数据变化,挖掘关键有效信息。不可忽视的是,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中的数量、数量关系和数量结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因此,观察显性数据和提取隐性数据是关键的一步。[1]首先观察数据图表的具体内容,它有几个项目组成;其次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学会横看和纵看比较数据。柱状图要注意相互间数据的高低变化;曲线图要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饼状图要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表格图要注意横纵栏的数据大小变化;再次根据数据提取首、尾、最高、最低等数据,合并同类项,看数据升降、最高点、最低点、变化趋势等信息。最后要注意切记只看图表的个别数字或具体情况,或者只关注微观具体数据而忽视对数据规律性信息和数据整体变化趋势的宏观把握。

第四,引导学生把数字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计量史学,就是通过运用各种比较成熟的数学手段,来研究历史社会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试图从数量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的深层次本质。[1]因此从数据统计图中全面有效的提取数据信息后,注意将其译成文字信息和历史知识,要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即把感性直观表象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概括;要变静态观察为动态分析,并从各种数据的动态变化中探寻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东西,即抓住历史深层次本质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三备考实践中的一点探索和感悟,只是管中窥豹,但希望能对广大同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六月,这这个狂燥的夏季里,离别霸占了我所有的神经.是谁说过,没有离别怎见得相聚最好?是啊,世界就是如此.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残忍地用另外一件事物来衬托它的美好,似乎只有这样才显得完美.

天空,你为什么这样委屈,这样失落?是因为闪电哥哥和雷姐姐离开你了吗?

没有回答,只有雨在不停地下着,而且越下越欢,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抬起头,那颜色仍是我不敢面对的灰,灰得阴冷,孤独.我喜欢蓝的温柔,喜欢白的单纯,这样的搭配总使我心里感到一丝慰藉.

雨水浸湿全身,从发尖上滴下,从我落寞的脸颊滑落.那冰冷冰冷的感觉是那样地真实,真实得有些残忍.我们那盛开在发丝上的骄傲青春,竟如此短暂,如此经不起风吹雨打.看看那条小溪,汩汩地流着,勇往直前,义无返顾.很是羡慕它们的勇气.我们叛逆,却从来不懂得珍惜.往往失去后再追悔,才知道那悔恨是那样地深刻.思念会永远沉淀在记忆的沙漏里,慢慢地升华.

雨水流到嘴边,渗进嘴里.那味道,淡淡地,像白开水般恬静.也许,这就是离别的味道,是雷和闪电离开时天空失落的味道.那么深刻,像黑色的永恒.

雨停了,我不再逃避.鼓起勇气仰望天空,感谢她陪我失落,陪我难过.闪电和雷的离开是暂时的,就像那汩汩的小溪,分流是暂时的.它们总要涌向宽阔的大海里,只是要在它们各自走完不同的旅程之后而已.

篇8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开玩笑谈起谁怕老婆时,小谢说:“在座的最怕老婆的是小郑,老婆一声吼,小郑就要抖三抖。”小郑脸刷地红了。其实,说者无心,而小郑认为小谢是故意当着大家的面羞辱他。于是,他端起酒杯,把酒泼向了小谢。他们本来是要好的朋友,却被这件事闹得很不开心。

伤害有故意的,也有无意的。人与人相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造成对某人的伤害。一个模特在事业成功之际,朋友们为她举行了庆祝宴会。可是在宴会上,这位春风得意的模特突然听到一个朋友正大声宣布一个发誓永远不告诉别人的秘密:“她现在多苗条啊!要是你们两年前看到她是什么样子,那可就妙了。她现在的身材是减肥整整一个夏天才得到的!”大家屏息听着,有的人发出了吃吃的笑声,女模特羞得无地自容。

两位外科医生碰到了一个棘手的病症,一位训练有素的护士在休息时间向他们提出了一项高明的治疗方案,她说:“你们为什么不试试这个方案呢?”一个外科医生立刻打断了她的话,说:“因为我还记得你上星期填错了一个病人的病历卡。”这位护士羞得满脸通红,无言以答。

还有一些喜欢和别人捣蛋的人,他们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或者亲人。他们在公共场合把你突然推到尴尬的境地,他们提起一件你讳莫如深的往事,有恃无恐地出你的丑,或是公开你的隐私,或是谈论你干过的傻事和闹出的笑话。如果这时你生了气,他就会说:“这只是开开玩笑,你太神经过敏,太缺乏幽默感了。”

爱德华・格罗斯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家,他对人们处在尴尬境地时的各种表现研究了20多年,他指出:“人们在公开场合被羞辱,通常并不认为是玩笑,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人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十分愤怒,表现得张口结舌或满脸通红。但是,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比较聪明的解决办法,保持沉默,或者设法改变你的处境。”

别花太多的时间为你受到的伤害而烦恼,不要苦思冥想“为什么这样的人要对我如此不怀好意”这类问题。也许有些人是故意使你感到窘迫的,或者是想惩罚你曾经做过对不起他的事;而另一些人是习惯于开这类玩笑的,他们毫不考虑别人是否受到伤害。对于这类人,我们没有必要去计较他是否是故意的。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巴里・舒兰克说:“完全没有必要去追究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别有用心。”相当可能的情况是,他或她压根没有意识到你会受到伤害。当你向他指出失礼的言行后,冒犯者通常会向你致歉。当然,怎样摆脱窘迫的处境,你要依情形而定。如果上司在你的同事面前动辄责备你时,你可以心平气和地指出:“我们是否可以私下谈谈这个问题?”同样地,伤害你的人是你的配偶或朋友时,你可以说明自己觉得多么尴尬、为难甚至痛苦,远比以同样的方法去回击对方要合适。如果这个人继续不分场合地使你窘迫难堪,你可以明确指出:“我觉得以后很难再信赖你。”

有时遇到有人故意羞辱你,你可以采用比较激烈的方法,要使这种羞辱立即停止下来,说:“你已经设法使我难堪了,你不介意告诉我这都是为了什么缘故吧?”或者说:“你似乎心烦意乱,是不是我有什么事使你不高兴?”注意,你不管怎么做,避免冲突,千万别针锋相对。如果失去了泰然自若的态度,你只能使对方占上风。相当多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靠急中生智和幽默感化解尴尬。

篇9

可是,经常看顾客留言的伊藤发现,即使自己再细心观察,也有疏忽或者看走眼的时候,一些颇具“个性”的商品还是被他采购进来。比如:苦味浓郁的啤酒,味道怪异的威化。特别搞笑的是,有一次,他无意中采购来一款样式别致的T恤,仔细翻译上面的英文时,居然是“我是傻瓜”!

有的顾客无意中买走商品之后,难以接受这个商品的“另类”,纷纷在百货店的留言册上留言投诉,或者干脆返回百货店,退还商品。

为了不让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买走那些“个性”商品,伊藤准备在超市里设立一个特别区域,把那些“个性”商品全部移到这一区域,注明商品的“个性”,提醒顾客谨慎选择。

“虽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走商品,会有不满情绪,可最终来退还商品的顾客毕竟是少数,对我们影响不大。如果我们这样提醒顾客,那谁还会购买这些商品呀,这些商品积压下来,退货损失又很严重,不是得不偿失吗?”有人禁不住劝阻伊藤。

“只要顾客不受损失,我们损失一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伊藤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不久之后,洋华堂百货店的一角,一个“特别区域”被建立起来。那里的每一样商品,伊藤都给出了提示,比如,这种啤酒味道有点儿苦,请谨慎选择,这款点心有些硬,你要小心!

篇10

第一次踏入这个校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也许心中想的是:我终于上初中了。四年的初中,1132天的校园生活,我们总以为还长,一转眼间却只剩那么几天,即使在学校中有再多的抱怨,请在这几天内忘却吧......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的运动会么,那是谁也不知道哪个人擅长哪项运动,我们胡乱的报名,每个人都拿到了或多或少的不擅长的项目,面对着将要临近的比赛,人人都是愁容满面,却又无可奈何...当赛场上响起第一声的开始,我们就奋力的拼搏,虽然成绩不尽如人意,却依旧毫不遗憾地完成了比赛,然后面对着成绩苦笑....

最喜欢的一次集体活动还是我们14岁的生日,在那个最熟悉的教室,大家聚在一起,五个大大的蛋糕......当大家在一起许下心愿,吹灭蜡烛之时,笑容绽放,我们度过了一次难忘的14岁,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14岁.....

时间就是这么快,刚刚的14岁还在眼前,现在即将面临着残酷的中考,同时意味着离别,一模,二模,我们都觉得还有时间,我们还能继续在一起,可是转眼间,中考倒计时由40变成30变成20变成了14......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同处四年的时光就在瞬间即将结束,再一次,我们间没有的欢笑,没有了吵闹,所有人,所有的人,在“咔嚓”一声之后,一起,一起安静的走在熟悉的校园,即将说再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