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诗词范文

时间:2023-04-07 10:0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别的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离别的诗词

篇1

泪,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地传达出人内心最柔软的一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杨柳总寓别离,明月常含思恋,简简单单一个“泪”字,道出词人的万般思念之情。

每每读到思乡的诗句,总为自己的生活而庆幸,有手机嘛,万水千山,一通电话直达,起码能报平安。而在古代,只能“欲寄彩笺兼尺素”,唯盼“家书抵万金”了。“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正如陆游所无奈的,一封家书传递需要数月,这思乡念旧之苦难耐,往往“欲语泪先流”啊。远离家乡,谁不思,谁不恋,欧阳修都说“不枉东风吹客泪”了。家,总有温暖与美好。范仲淹曾在一杯浊酒中感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边塞多孤独,充斥着军营嘹亮的号角,弥漫着飞扬的黄土。作为战士,白日忙于操练,无多少时间去感慨,可到了夜深人静时,这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连着平日行军的苦,都化作两行泪。但铁血男儿志向不变,豪情满怀,一个“泪”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柔情,在苍凉中透出悲壮,同时也塑造了一位位侠骨柔情的英勇战士的形象。

晏殊说:“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离别,一个看着就令人叹息的词,总是那么伤感,令人心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寒蝉,长亭,骤雨,兰舟,在这凋零肃杀的深秋时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的《雨霖铃》笼罩着哀婉幽怨,而一个“泪”,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表现得更细腻真切,仿佛透过纸背可以看见手拉着手欲放还留的场景,再加上那一句极尽旖旎凄婉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使全词如一幅感人至深的送别图,过目难忘。

篇2

最初我们各自温暖,最终我们各自退场。

最初我们相偎相依,最终我们各奔东西。

最初我们恋恋不舍,最终我们始乱终弃。

最初我们甜言蜜语,最终我们缄默不言。

最初我们玩笑的说着假戏真做,最终无奈的笑笑只不过逢场作戏。

最初与最终,你要我何去何从,排比早已写不出你给予我的甜蜜与苦涩。

你留下的字迹,依然清晰。

然而泪水却模糊了我的眼眶。

你唱过的歌曲,依然微凉。

然后哭声却沙哑了我的声音。

你我一起栽的那片花田,早已凋零得一片惨白。

你我一起画得那幅画,已被时间慢慢磨成灰烬。

正如我们当初的甜蜜让世人嫉妒,如今的陌生让人们为之怜悯。

看着窗外的风景渐渐熟透,泪已染湿一片。

独守一座没有你的空城,听,那心碎的声音很好听。

可能自始至终你都没有在乎过我,如今只能苦笑地敷衍自己你也曾爱过我。

你的虚伪在暗淡的夜色下慢慢脱落,一字一句嘲讽着我的无奈。

不堪一击的伪装,被你轻而易举的摧毁。

你在我的身旁兜兜转转,始终不肯归来。

那时,我就知道,我们一定是没有结局的糜烂,更晓得我无法改写这结局的残忍。

我依旧等待,你可知,曾经的我在等你回来。

然而我找不到你的方向,寻不到你的味道,最终无奈的悄然离去。

你可知道,现在的你不是你,现在的我不是从前苦等你的我。

篇3

甲、乙:大家下午好!

甲:近阶段,我校开展了“告别十大陋习、给力和谐校园”系列教育活动。

乙:活动以开展“十个一”即:评选“校园十大陋习”、“与文明携手、向陋习告别”签名仪式、“人不是因为美丽才文明,而是因为文明而美丽”年段专题教育讲座与班级主题班会、“告别十大陋习,给力和谐校园”演讲比赛、“2011,让希望飞”征文比赛、“革除不文明陋习,争当文明陶英人”金点子征集评选、“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漫画与书法比赛、“和谐标语进校园”走廊标语征集和“美丽陶英人,和谐新校园”活动专刊为载体。

甲:活动的目的在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同学们摈弃校园陋习,提升文明素养,营造文明和谐的陶英大家庭。

乙: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告别十大陋习、给力和谐校园”演讲比赛,现在我宣布一下比赛的要求及评分标准:1、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详实;2、脱稿演讲,正确使用普通话,富有感染力;3、仪表端庄,表情自然,配合一定的手势语;4、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等。

(过程部分)

甲:现在演讲比赛开始,先由初一年段4位选手演讲。首先上场的是初一年(3)班庄雪金同学,她演讲的题目是《告别陋习,和谐校园》,请初一年(4)班刘倩同学做好准备。

乙:谢谢雪金同学,接下来请初一年(4)班刘倩同学上台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请初一年(2)班陈健同学做好准备。

甲:谢谢刘倩同学,接下来请初一年(2)班陈健同学上台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你我构建》,请初一年(1)班陈艳玲同学做好准备。

甲:谢谢陈健同学,接下来请初一年(1)班陈艳玲同学上台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争做社会小标兵》。

乙:谢谢艳玲同学,请初二年段长洪老师、初三年段长赖老师以及初二年、初三年全体同学为初一年段四位同学的表现打分写名次。

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初二年段四位选手们的精彩演讲。首先上场的是初二年(4)班王玉婷同学,她演讲的题目是《向校园陋习说“NO”》,请初二年(3)班庄雅婷同学做好准备。

乙:谢谢玉婷同学,请初二年(3)班庄雅婷同学上台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拒绝陋习,做文明学生》,请初二年(2)班郭秋萍同学做好准备。

乙:谢谢雅婷同学,接下来请初二年(2)班郭秋萍同学上台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建设美好校园,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甲:谢谢秋萍同学,接下来请初二年(1)班陈燕玲同学上台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你我构建》。

乙:谢谢燕玲同学,请初一年段长杨老师、初三年段长赖老师以及初一年、初三年全体同学为初二年段四位同学的表现打分写名次。

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初三年段五位选手们的精彩演讲。首先上场的是初三年(3)班陈瑜萍同学,她演讲的题目是《告别陋习,拥抱文明》,请初三年(5)班陈铭耀同学做好准备。

乙:谢谢瑜萍同学,接下来请初三年(5)班陈铭耀同学上台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告别陋习,携手文明》,请初三年(2)班张鸿江同学做好准备。

甲:谢谢铭耀同学,请初三年(2)班张鸿江同学上台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与文明携手,同陋习告别》,请初三年(1)班陈莉莉同学做好准备。

乙:谢谢鸿江同学,请初三年(1)班陈莉莉同学上台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2011,让和谐飞》,请初三年(4)班陈灿坤同学做好准备。

甲:谢谢莉莉同学,请初三年(4)班陈灿坤同学上台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

甲:谢谢灿坤同学,请初一年段长杨老师、初二年段长洪老师以及初一年、初三年全体同学为初三年段五位同学的表现打分写名次。

(结束部分)

甲:请各班班长将各班同学们的评分表统一收齐交给年段长。

乙:请陈曲萌副书记为本次演讲比赛活动做总结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甲:谢谢陈副书记。在此,请允许我感谢所有的参赛同学以及全体评委同学,相信我们这次活动将增强我校全体同学的文明意识,提高文明水平。同学们,让我们与文明携手同行!做一个可爱的陶英人,让文明的大旗在和谐的陶英校园里高高飘扬。摈弃陋习,崇尚文明,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乙:比赛的结果我们将及时公布。

篇4

关键词:重磁勘察;插值切割分离方法;构造边界识别;自相关滤波

1 插值切割异常分离方法研究

对插值切割法进行理论研究并对模型进行异常分离处理进行分析,可以得知:

第一,在重磁异常数据中,经常会存在着叠加在一起的局部异常以及区域异常。使用插值切割法能够保证其有着良好的分离效果,并保证能够很好的将其进行分离;

第二,在对切割半径进行选择的时候,还要对切割的精度加以重视。需要注意,因为其与数据的本色是否有关难以确定,所以在精度越高的情况下,计算时间也会越长,这会导致区域出现异常失真的现象。

第三,插值切割法的分离效果与原数据之间的间隔有着相关性,切割后的异常值的误差是原始数据间距造成的。如果间距小,那么误差也会因此变小,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查证处理,减小间距,从而提高计算的精确度;

第四,无论怎样分离,插值切割所得的区域场中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局部场,这些局部场中存在着部分的区域场。由于算法本身的特性,几乎难以将其进行完全剥离,所以只能尽量减小其相互间的影响。

2 数值计算类构造边界识别方法研究

通过对各种边界识别技术的阐述、模型试验处理以及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知。

第一,所有的边界识别方法都能对异常体的位置进行一定的识别,它们的对异常体边界进行刻画有着不同的公式。由于其识别能力的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影响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极大值来对异常体边界进行刻画的因素主要有水平总导数、总梯度模量、斜导数的水平梯度和θ图法,因此将其应用于复杂地质体能够更加直观的对地质体的准确边界位置进行反映;

第二,对同一模型的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进行边界识别处理,对处理的结果进行研究可以得知重力异常问题能够被所有的边界识别方法所解决,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于磁力异常来说,把其换算成化极磁异常或者磁源重力异常很有必要性。如果将其直接应用于磁力异常问题,特别是斜磁化的磁力异常进行处理,会导致边界识别结果有较大的误差。有很多方法容易受到磁里异常分量和磁化方向的影响;

第三,所有的边界识别方法都可以归结为导数计算或者基于导数计算的方法,因此必须要对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问题进行考虑。其中需要涉及到水平方向导数,水平方向导数其在某一指定方向上的异常值的变化率,常用的有一阶方向导数和二阶方向导数,简称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一阶导数是计算异常值沿某方向的坡度,坡度上升则为正值,坡度下降则为负值。另外计算精度还会受到网格化的处理、扩边处理等处理结果好坏的直接影响。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以及θ角在稳定性方面很差,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化处理等的影响,而且影响的程度还很大。

第四,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可以知悉,随着地质体的埋深增大,所有的边界识别方法也会使识别能力出现下滑,识别的边界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差距也会随着增大,特别是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以及θ角的方法。

所以笔者建议,地质体由于深浅的不同造成的叠加异常例如野外实测重磁异常:

第一是通过边界识别方法对比分析地质构造,对地质体的边界进行综合确定;

第二是通过异常分离,减少局部场和区域场之间的相互干扰,最终提高边界识别的能力。

3 自相关滤波方法研究

对于自相关滤波函数的研究是秦葆湖提出的自相关滤波函数以及韩兆红在其基础上改进的分析和理论模型实验,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秦葆湖提出,自相关滤波函数能够对区域场的影响进行基本削弱,并能够突出弱异常,并对异常体的位置能够准确的进行反映,然而其存在的不足的是滤波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不仅如此还有着假异常和场值异常等问题。对自相关滤波法进行改进能够取得一定的突破,在对原有的优势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对假异常和场值异号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场值的大小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第二,对于自相关滤波函数,它的处理结果会受到窗口大小K的影响,而且影响也会得到一定的增加,其中还可能伴随着扩边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处理的效果,K值经常会取在3到10之间;

第三,两种自相关滤波方法在处理结果上都存在场值大小与真实值相异的情况,自相关滤波方法虽然不能做定量解释,但是只能定性分析异常置。另外,两者都容易受到随机干扰的影响,难以对干扰进行压制从而对有用信息进行突出,这就是需要改善的地方以及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四,自相关滤波方法有着一定的特点,它能对埋藏在强背景场下的局部异常问题进行突出,但是在突出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异常体的位置可能与真实位置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对异常分离进行利用,能够减少局部场与区域场之间的相互干扰,并对这个不足点进行改善,对异常体的位置进行准确确定。

4 总结

本文对重磁异常分离方法及构造边界识别方法进行系统理论基础学习,切割半径及切割精度一定要合理选取,数据间距要小,保证插值切割法发挥作用。对磁异常进行边界识别处理前,要把气换算成化极磁异常,在自相关滤波方法的应用中利用异常分离,能极大的提高分离识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冷眉.重磁资料异常分离与构造边界识别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4.

[2]许顺芳.克拉玛依后山地区重磁场及其与构造格架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

[3]刘金兰.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表现手法 节奏 情感

肖邦(1810—1849年)是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著名的作曲家,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那么,他的钢琴作品与我们中国古典诗歌有何相似之处呢?笔者将用中国古典诗词来诠释肖邦的练习曲Op10、No3,希望借此更深刻地理解肖邦音乐中的诗性,同时让中国的演奏者更好地演绎这位跟我们不同国籍,却与我们内心如此相通的音乐家不朽的音乐作品。本文从表现手法、节奏、情感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比较该曲与中国古典诗词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表现手法

1.起承转合

肖邦这首练习曲浪漫抒情,以主题句为例,前两小节(起)—第三小节(承)—第四小节(转)—第五小节(合),这个乐句包含五个小节,体现了起—承—转—合的关系。“起承转合”的概念首先源于古代诗文创作,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因此,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更是常见。比如王勃的诗《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是一首游子思念故乡的诗歌,同肖邦该曲的离别之愁、思乡之情很相似。在这首诗中,首先开头以万里长江的停滞之景来书写诗人之悲,是起因,这与肖邦曲子的起句类似,钢琴家也许是被什么触动了,或是哪个友人赠送的银杯或是那一抔家乡的泥土,都让钢琴家产生了离别的愁绪。其次,在承句中,“万里念将归”通过一个广阔的空间将诗人的悲伤推到顶点。在肖邦这首练习曲中的那一份情绪也升发到了顶点。再次,再一转,诗人王勃回到了当下的秋天黄昏之境。肖邦的情感在第四小节也一转,离愁淡了一点。最后,在合句中,诗人的一句“山山黄叶飞”留下了让人回味的寓意,这翩翩飞舞的黄叶正是象征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肖邦该曲的第五小节中,肖邦所表达的感情如同低吟浅唱,音虽然收住了,但曲中之意仍然意味深长,让听众产生无穷的联想。

2.叠加

在这首练习曲的主题句中,分为三个声部,高声部像小提琴般,似一条明线,而低声部像低音提琴般一直保持弱音,似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中声部作为和声的填充,使音响更加丰满。

意象叠加就是将几个意象放到一起。在诗歌中对意象叠加的表述是意象组合。南朝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云:“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留。”因此,意象组合要求以意为主,“尽量选择能表‘意’的‘象’”,最后将“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①。肖邦这首练习曲中三个声部叠加的情形,也如同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三个声部各尽其“意”,但是又能够交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李叔同《送别》的上阕:“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由于诗歌艺术和音乐艺术的不同,诗歌是线条性的,因此“长亭”“古道”“芳草”“垂柳”“笛声”“夕阳”这些意象,依次出现在了画面上,但意象都组合起来:“长亭”“古道”本就是古代离人分别之处;“芳草”也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连天的芳草更是看不到边的寂寥;“柳”更是离别的代表之物,一是柳本生在江边,人们分别之时总会折柳送别,二是柳有“留”之音,代表了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笛声”同离别也是密切联系,有《折柳》曲是送别曲,抑或是为送别而吹奏笛子,这也是离别之意;“夕阳”时刻已是傍晚,傍晚乃一家团聚之时,却不得不分别,自然又增添了分别的离愁。肖邦的这首练习曲三个声部交相辉映,音乐是立体式的,有层次的,高声部的旋律描述出作曲家的忧郁、伤感的情绪,低声部给出了深沉的和声,与之相呼应,更加增添了离愁别绪,中间声部和声层的填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诗歌艺术和音乐艺术不同,但是两者叠加之后,表达出来的效果却是相似的。

3.“回文”式

肖邦这首练习曲中的14、15小节的高声部,正行逆行都一样,呈现出“回文”的样式。回文体是可以倒读的诗词格式,相传西晋傅咸和东晋温峤都作有回文诗,其诗早已失传,十六国时期前秦才女苏蕙曾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赠其远徙的丈夫,词甚凄婉,长840字,可以循环朗读。西方音乐中的逆行体相当于中国诗词的回文体。逆行手法最早用于13世纪的克劳苏拉。14—15世纪的卡农体有很多是逆行卡农。14世纪法国作曲家马肖称这种逆行卡农为“我的结束就是我的开始”②。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比较多,比如苏轼的《菩萨蛮》:“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这首诗中前4句写乐景,后4句写悲情。诗中描写了一位俏皮可爱的江南女子,隔着小梅红偷窥着诗人,而一想到时光如逝,而别离的愁苦又非常伤感。这一句“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同肖邦该曲中的这一段高声部的回环相似。回环的音符传递出难舍的别离之情。

篇6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心中的某种情感,远道而来,或觥筹交错,饮酒赋诗;或两情依依,互诉衷肠;或曲水流觞,畅叙幽情;或高山流水,一唱一和。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诗歌中表现“离别”主题的名篇佳作似乎远远多于表现相聚的,即使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这样的表现文人聚会盛况的传世名篇,也难免发出“死生亦大”“盛宴难再”的感慨。究其原因,大概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的伤感更能触动诗人脆弱的心弦,更能激发诗人敏感的诗情,也更能让诗人感悟人生的聚少离多、命途多变。具体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离别”的情绪的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浓重的环境渲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人间词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特征,在诗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尽管范仲淹说过人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诗人往往是唯心的、主观的,他们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们认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们认为“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他们认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等,情感是他们看待事物的主体,一切客观的存在是服务于情感的,所以景物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是作者感情的先行者,是抒发感情的载体。古道边的依依杨柳,吹拂着不忍离去的戍子之心;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汪伦对李白的友谊;客舍外青青的柳色,是王维对朋友的依依惜别;长亭外一声声凄切鸣叫的寒蝉,让柳永的心更添几分惆怅……

二、细腻的情感刻画

浓重的环境描写只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而这类诗歌的主题在于抒发“离别”的情感,离别的情感又体现在不同的细节中。慈母把对爱子的“意恐迟迟归”寄托在“临行密密缝”(贾岛《游子吟》)中,李白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王维则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的无限关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永与恋人别离时的缠绵悱恻、欲说不能,而高适则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的豪迈,掩盖了许多离别的忧伤,给远行的朋友以极大的鼓舞与勉励。

三、典型的意象选取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设,选取典型的意象来抒情,这样不仅显得意境优美,感情含蓄,而且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境界自出。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清王夫之《萱斋诗话》中曰:“情景名曰二,而实不可离。”就“离别”这一主题的诗歌中,大致会用以下的意象。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有此种含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作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而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片段则将这一意象的内涵推至一个高峰。

3.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诗法家数》)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尽管他们“都门帐饮无绪”,但送别的酒是少不了的。在中国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更为突出的则是李白,他说:“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留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而在《客中行》中则更为洒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酒成了离别的佐料。

四、鲜明的衬托对比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写词人与他心爱的人离别之后,乘舟而去,消失于苍茫的海雾之中,境界宽阔,然而词人并没有因此而有“海阔任鱼游”的逍遥感,越走越远,反而越感孤独无依、与情人相见越是遥遥无期、前途越来越渺茫无望。这种境界与心境的强烈对比,还体现在其它一些诗歌中,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柳永《雨霖铃》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李商隐《夜雨寄北》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既包含着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着时间的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令人荡气回肠。

篇7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古代诗歌的教学,还是现代白话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其它学科的辅助和渗透。本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五年以来,尤其注重在语文教学时和其它学科相结合,从而体现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此,我简要地说说音乐和美术这两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文化;音乐;美术;语文

一、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用歌曲导入课文

随着MP3、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听歌曲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歌曲导入课文进行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用歌曲《枉凝眉》或《葬花吟》的播放导入,使学生不仅了解这两首曲子的歌词是曹雪芹本人的诗作,也会被曲中的悲剧气氛所感染,进而去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对学习这一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可以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来导入课文,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对学唱这首曲子和学习歌词也产生了兴趣。而歌词本身就是这首词的原文,如果学生学会歌唱这首歌,就恰好完成了对整首词作的背诵,达到了一箭双雕的学习效果。诸如此类,《荷塘月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都的秋》等篇目可以分别用歌曲《荷塘月色》、《好汉歌》、《晚秋》等导入,这里不再赘述。

2.配乐朗读或背诵

学生天性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适时诱导,把他们学习的心思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教学一些抒情性散文时,我们可以用轻音乐来进行配乐朗读。如教学《囚绿记》、《葡萄月令》、《动人的北平》等。在学习一些古代散文时,配以古筝。二胡等古典器乐演奏的音乐来诵读。如教学《师说》、《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等。在背诵较短的诗词时,还可以根据大家熟知的旋律为诗词配曲进行歌唱,熟练后自然而然地就背会了诗词。如《卖报歌》、《心愿》、《牧羊曲》、《敢问路在何方》、《三月里的小雨》等歌曲,它们的歌词字数简短,曲调悠扬,很适合于给大多数古典诗词配曲。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效率,也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气氛。

二、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象形字的学习

象形字在所有汉字中比重虽然不大,只有200多个,但它是构成其它汉字的基础。因此,如果明了了这些象形字的含义,就可以推知好多汉字的意义。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象比画出来的,所以运用美术的方法理解和学习象形字就更为简便。如“首”字,造字者只用几根头发和一层头皮来代表头盖,用一只眼睛来代表整个面部,合起来指人的头颅;“企”字的象形是一个人和一只脚,特别显出这个人在脚上用力,因而有“企望”的含义;“鼠”字则特别显出老鼠的一张大口,里面有两对锋利的门牙,还有浑身的毛和长尾巴,人们一看到这个字,就不会猜成它是其它什么动物了。更多的象形字在《字源》中有详细解释,我不再一一列举了。

2.用图片导入课文

图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醒目,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片导入课文,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是现成的美术作品,若有条件,也可以播放幻灯片。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关于秋景的图片进行导入;教学《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可以展示出画有亭子、江水、船只、苍天、人物离别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离别的情境中;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几组关于狗的图片,提问学生喜欢哪类狗,进而引导他们去关注文中小狗的命运等。

3.用简笔画指导背诵和理解文章含义

简笔画学起来比较简单,在教学中用起来也很方便。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具有一定的简笔画水平,将会对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和理解文章含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时,我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山、鸟、鱼、草屋子、树木、桃子、李子、村落、炊烟、狗扑、鸡的形象,使学生在3—5分钟就完成了这首诗歌的背诵,效果很好;在教学《游褒禅山记》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山、院落、石碑、山洞的形象,据此,学生不仅知道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的同学甚至用了几分钟就把文章的前两段背诵了下来;再如,教学《鸿门宴》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人物的座次,在旁边标注了人物的名字,学生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把项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的形象理解得较为精准。诸如此类,在指导背诵《望天门山》、《涉江采芙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画面感极强的诗词时,均可运用简笔画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篇8

闲话中秋之夜 安徽省全椒县实验小学五(7)班  陈思昊

又到了中秋节,我想起了中秋节的来历,萌生许多遐想。

上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烤的大地滚烫,百姓难以忍受。有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天上九个太阳,为民除害。西王母奖励给他一丸能成仙的丹药。他让她的妻子嫦娥好好收藏起来。谁知竟有强人要来抢。嫦娥于是吞下了这个丹药向月宫飞去。后羿急忙赶来,但为时已晚。人们为纪念嫦娥摆上月饼,这一天就成为中秋节。也许就是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让中秋节成为思念故乡和亲人朋友的一种象征。

我国古代关于中秋的诗词很多。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中秋节这天晚上,离别故乡的人和亲人朋友望着同一轮明月互相思念。“月到中秋分外明”,满满的圆月,凉凉的清风,人们在欢庆之余,往往怀着一丝伤感,禁不住思念对方,勾起遥不可及的遐想。那些漂泊江湖的游子,那些独在异乡的异客,一轮明月送将来,不禁浮想联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游子们无不尽情敞开心扉,回忆故乡的美好,回味相聚的欢乐,体味离别的伤痛。在我们合家欢乐之时,他们却独在天涯,那一轮明月就成为他们唯一的寄托。

中秋之夜那一轮圆圆的明月,不仅是一份厚厚的沉淀,更是一份遥遥的守望……

篇9

那时候,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苦都得自己一一去品尝。尤其是,六年光阴匆匆过,与母校与同学分离在即,我们不得不认真品味着离别的滋味。

我想,古人定是饱尝了这种离别之苦的,不然也不会写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千古绝句。这所有的诉说分离的诗词,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含蓄内敛,都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时间会让人淡忘一切,也会让人铭记一切。当过去了的离别化作一杯老酒,便会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醇香。

这一年记忆都是美好的。我们记得第一次参加春游,大家一起接受考验时紧拉着手,大家晚上一起在地上聊天时闪耀的星光和带着咸味的海风;我们记得大家的“个人表演”和“大合唱”;我们更不会忘记我们文艺汇演前经受的重重困难和得知获得冠军时一起相拥,喜极而泣的情景……太多太多,这一切拼凑成一面镜子,便可以反射出人生的一道七彩光……

所以,我们分离时是快乐的。

但等待我们的前路又会是怎样的呢?

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因离别而感到失落或茫然,所以常常想逃避现实,甚至常常因此而在一种疲惫不堪的挣扎中过日子。害怕,是因为不知道分别以后明天会发生些什么,但明天总会到来,现实或许会很残酷,但也或许会比想象的好得多,这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但结果总会有的,即使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想要得,我们也要笑着去面对。

所以,我坚信,我们会笑着告别。

无论前路多么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总会有某种力量支撑着我们,让我们一直不懈地走下去。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分离也是必然。只是希望,我们重逢之时,是相对污二,而不是漠然。

篇10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人文教育

一、引导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诗词这个美丽的世界中

诗词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诗词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它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它能使我们能够对丑恶的东西洞若观火,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刻。语文的生命在于深刻地表现人生和真实地宣泄情感。

二、掌握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例如我们在鉴赏《蜀相》时,在明确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三、把握意境,体味情感

要把握一首诗歌的精髓,就必须要从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入手,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意境的形成是一个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要把诗人在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通过联想的手段,在大脑中形成画面,再结合诗歌所给出的信息,综合分析。诗人的创作是经过一段认识、酝酿的过程。在众多的素材面前,诗人必须要经过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

把握诗歌的意境,首先必须要抓住诗人所选取的意象。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赋含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找出意象是形成意境最关键的一步。例如纳兰性德《浣溪沙》,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纳兰性德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四、链接人文教育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人文内涵,有助于他们构建积极健康的人格框架。

诗词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能在学生的客观认知、心灵感受与情感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义人文之邦,小农经济社会里游子思乡、征人远戍、思妇盼归构成永远的情感主线,人与人之间纯朴美好的情感是慰藉孤寂人生的灵丹妙药。古诗文中,多少离别的苦痛,经缠绵的相思,在久远的时空中酿成了情感的美酒。

我们常常用“珍爱生命!”“我很重要!”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词。而古代多情的诗人们,在物我关照中不自觉地审视自然、审视人生,把思考的理性融入事物中,融入情感中,以形象、哲理来解读这一主题,熔铸而成的诗句,如电石火光般,刹那间震彻灵魂深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宇宙的永恒,才浩叹生命的短暂,理解生命的有限,承认生命的脆弱,是肯定人生价值、向往人生美好的重要前提,所以没有理由不去珍爱生命,没有理由不去创造生命存在的最大价值,正因为“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才要充分地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