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21 16:3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责任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责任名言

篇1

1、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李奥贝纳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6、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恩格斯

7、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8、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白朗宁

9、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责任。——马克思

10、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11、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佚名

12、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13、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14、遇到问题说这是我的责任,你就立刻成长。

15、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16、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17、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会引起我们的欢欣。——克罗齐

18、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

19、责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职务是成功企业经营的要素之一。——洛德福特

2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1、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22、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23、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朱熹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25、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富兰克林

26、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27、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马克思

28、我们制作销售产品的广告,但也请记住,广告负有广泛的社会责任。——李奥贝纳

29、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30、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马克思

31、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32、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3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

34、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发表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图书馆里的青年人。——爱默生

3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6、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37、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纪伯伦

38、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39、真正的宜家精神,是依据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英格瓦·坎普拉德

40、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41、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42、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4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44、友谊是一种责任。——纪伯伦

45、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高尔基

46、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47、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毛仲强

48、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49、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熹

50、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徐待立

51、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

52、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53、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有不推卸责任的精神。——佚名

54、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费兰克

55、“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托尔斯泰

56、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车尔尼雪夫斯基

57、喜欢是种感觉,爱是一种责任,你不可能永远都像小孩一样地任性,你要学会长大,不会父母永远地为你挡风遮雨。

58、同时,变革者往往错误的期望那些墨守成规、不负责任和退步的超国家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就是最好的例子-来解决这些本是他们自己帮助制造出来的难题。

59、中国的足球不缺乏技术,不缺乏金钱,但他们缺乏责任感,哪怕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6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篇2

2、责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职务是成功企业经营的要素之一。——洛德福特

3、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5、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6、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责任。——马克思

7、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陶行知

8、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会引起我们的欢欣。——克罗齐

9、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

10、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11、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2、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纪伯伦

13、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14、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佚名

15、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白朗宁

16、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有不推卸责任的精神。——佚名

17、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18、友谊是一种责任。——纪伯伦

19、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0、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歌德

21、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22、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毛仲强

23、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篇3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篇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忧国。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篇5

大家好!

我是×××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责任的名义》。

战国策士冯谖,为孟尝君“狡兔三窟”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那深谋远虑的奇士风采,令人连声叫绝中朗将苏武,壮年出使匈奴白头归汉十九年不辱使命那处处维护民族尊严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原创:

历史的长河渐渐的把冯谖、苏武们越送越远,但他们那处处以责任的名义渲释着对国家的忠心对国君的爱戴,在今天已成为一个个“英雄神话”让我们代代相传。

古代策士们的光辉事迹令我们津津乐道,那作为电力企业的普通团员、普通职工,怎样做才是对企业、对自身最负责任的表现呢?答案就是: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以责任的名义为我们的企业上交最满意的答卷。

当前,××正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着××结构薄弱、安全压力较大、××供应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责任是我们心头“最重的石头”!以责任的名义,就要象许振超那样,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增强岗位竞争能力;以责任的名义,就要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肩负起企业赋予的使命;以责任的名义,就要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令人欣喜的是,在我们身边处处洋溢着爱岗敬业的脸,在我们眼前处处闪动着乐于奉献的身影。

今年的五一节,在全国又是一个旅游。但细心的人会发现:我局部分处室的人员没有放一天假,大伙正加班加点完成我局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这次的清产核资工作对摸清我局家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要核查我局电压等级从到的所有变电所的固定资产,核查时每个资产都要从它的名称、设备规格型号、责任单位、原值等方面进行,先得出每个变电所盘点结果,再汇总全局盘点结果。涉及面之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在规定时间内,我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出色完成任务,以他们的实际行动阐释着责任的内涵。

负责本次清产核资具体工作的,是团员青年小张。他对清产核资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是大家有目共睹;但他对小家庭却有所内疚,爱妻刚怀孕不久,又很喜欢吃他烧的菜,可他由于工作忙,总顾不上她。每次说起,小张总是显得有些难堪,只能说以后慢慢补偿。

还有与男友不在同一城市上班的小林,早就盼着趁此机会两人一起外出逛逛,并早早的订好机票,接到要加班的紧急通知后,原创:她也没有怨言,男友也在退掉机票后过来陪她加班。

还有忍痛把小孩送外婆家代为照看的,去年刚退团的年青能干的副处长;还有在杭州的哥哥要结婚只请了当天假的团员小王;还有因连续加班,回家时宝贝儿子不断朝她翻白眼的小徐、、、、、、

篇6

    论文关键词 名人代言 虚假广告 民事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名人做广告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但是,名人代言有时也超越了真实广告的界限,成为虚假广告,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从法律的角度,通过民事责任加以规制。

    一、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民事责任的争议

    《食品安全法》第55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正在修订的《广告法(修订送审稿)》已把名人代言行为纳入规范范围,将要承担连带责任”。但自《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以来,关于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承担连带责任却一直争议不断。

    (一)坚决反对食品代言连带责任规定一些明星认为,如果明星要承担连带责任,那电视台、新闻媒体、国家质检等部门也应负连带责任。因此,他们认为这个规定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如果要明星负责,那所有的质检部门也应负连带责任。

    (二)法律责任性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法律责任。但其所侵害的对象是社会公共利益而非具体权利主体利益。而社会公共利益主要由公法而非私法来保护,因此,除少数情节极其恶劣、理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作为广告代言人的名人主要应承担行政责任。多数人从产品责任的角度出发,认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三)归责原则争议从《食品安全法》第55条规定来看,名人代言虚假食品广告,不管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民事责任,即采纳了无过错责任原则,但一些学者认为应设计为过错责任更适宜,理由是“代言人的代言行为虽然隐含着一定的危险,但这种危险并不属于高度危险,因而不适宜纳入无过错责任之下”,而且不符合法律正义等。也有人对无过错责任持支持意见,认为“对于名人代言食品虚假广告的侵权责任,《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应作为特别规定优先适用”。

    此外,对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是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也存在不同的理解。

    二、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和理由

    一般来看,产品责任首先是产品不合格造成的,但广告代言人应承担民事责任仍有其依据。

    (一)名人代言应遵守诚实信用等民法基本原则名人代言广告,是行使私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私权的行使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又衍生出公共利益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名人代言广告,应当顾及而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损害他人为目的。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不仅是公共利益,而且是人类最基本的福祉,名人代言广告必须维护这类公共利益,不能滥用自己的私权。当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自然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名人代言应履行注意义务名人在消费者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示范效应,基于此,消费者会购买名人代言产品或者产生购买的冲动。也就是说,消费者基于对名人的信赖,购买了产品,名人代言实际上有鼓励购买,甚至说服购买的实质作用。名人对消费者施加了影响,就应履行一般的注意义务。而“一个行为只要违背了注意义务的一般要求就(已经是不法的)”,就构成了侵权行为,应承担侵权责任。

    (三)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民事责任源于共同侵权如前所述,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并不能单独或直接侵犯消费者权益,是与产品制造者、销售者一起共同侵害消费者权益。共同侵权有意思联诺说、共同过错说、关联共同说、折中说。我国《侵权责任法》并未明确采纳哪种学说,但立法者认为“共同”包括共同故意、共同过失、故意与过失相结合。从共同侵权的构成来看,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侵权一般是生产者、销售者的故意和名人的过失相结合。因果关系上,产品缺陷或质量问题是根本原因,但名人代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二者也具有相当的因果关系,所以在因果关系上形成了“关联共同”。违法性和损害自不待言。当然,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不构成共同侵权同样要承担责任,后文详述。

    三、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探讨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害,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但在责任的具体认定上仍存在不同看法。

    (一)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从立法来看,2009年初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第55条规定的是无过错责任。2009年底出台的《侵权责任法》明确了“无过错责任原则”,但侵权责任法关于特殊侵权的规定中并没有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内容,那是否就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呢?《侵权责任法》第20条规定,“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就从法律适用上明确了侵权责任法和其他特别法的关系,承认其他特别法的效力。相关立法者也认为,“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案件,所适用的是本法或者其他法律关于无过错责任的具体规定”。据此,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无过错责任在法律上没有障碍。

    从法理来看,不少学者否认无过错责任是一种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是与企业发展和保险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代言行为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而且按无过错责任会限制代言人行为选择的自由,因此过错责任更合适。然而,不管学术怎么争论,《侵权责任法》明确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立法者也认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并存是共识。而且,食品安全关系广大民众的健康和生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产品责任的角度出发,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另外,无过错责任理论之一是“报偿责任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一般会获得巨额报酬,损害消费者权益,承担责任是理所当然的。也就是说,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无过错责任是为了免除消费者证明名人有过错的举证责任,使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更容易获得赔偿。

    同时,无过错责任并不意味着名人要承担绝对责任。比如,某些产品缺陷连专业人员或设备都很难检测,甚至是“国家免检”产品。名人如果尽到注意义务,可以向法官主张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

    (二)确立连带责任的理由如前所述,如果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与产品生产者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现实一些情况是名人代言不存在过失,代言只是为产品缺陷侵害消费者权利创造了条件,并不符合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有学者据此认为不应承担连带责任,而是按份责任。

    实际上,共同侵权与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并不完全重合。“数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因,除了共同侵权行为外,还有其他一些适用连带责任的情形”,所以,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不构成共同侵权与承担连带责任并不矛盾。事实上,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连带责任源于共同侵权,但理由并不局限于共同侵权。《食品安全法》并不是传统民法,而属于经济法领域。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严重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背离社会正义理念,从经济法社会本位的性格出发,必须要从严控制。连带责任对侵权人来说较为严重,但它的制度价值恰恰在于被侵权人更容易得到救济,更容易得到全额赔偿。这契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理念。在“报偿责任论”的框架下,也表明若名人代言了虚假广告,既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也有承担责任的赔偿能力,因此应承担连带责任。

    同样,连带责任的规定并不会妨碍名人代言的自由,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产品侵权会通过名人代言的连带责任来解决,这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一条救济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连带责任的规定是为了促使名人代言时更审慎、更严谨,履行好注意义务,是对名人的“提醒”。退一步讲,名人即使承担了连带责任,还可以根据连带责任内部追偿制度或者与商家的代言合同获得补偿,并不会背离公平正义。

篇7

【关键词】明星代言;法律责任;国外明星代言人制度;立法现状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星广告代言也越来越普遍,而明星代言产品广告中所出现的虚假宣传所带来的矛盾与纠纷与日俱增。明星代言广告,能够凭借着明星的社会影响力,使产品能够迅速提高社会知名度,同时可以利用人们选购名牌更有保障的消费心理,扩大该产品的销售额。但是基于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如果明星代言的广告中进行虚假宣传,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会对消费者的财产甚至人身造成伤害,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中,明星代言问题领域的空白,导致在发生这种虚假广告时,明星总是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一、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

市场经济的运作中,消费需求与市场占有份额往往成为诸多企业的追逐对象,明星和品牌合作自然无可厚非,最好的结果就是:品牌借明星一臂之力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明星也借品牌的推广增加了媒体的曝光度,提升了自己的价值。但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名人推荐的产品或服务是货真价实还是名不副实。

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往往导致某些企业在暴利的诱惑和驱使下热衷于短期行为,利用明星社会影响力,推销劣质商品快速聚敛企业资本。而很多明星也在接代言时往往主要考虑的都是代言费用的多少,对要代言的商品的审查往往是敷衍了事。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往往对会对大众起着指引作用,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来宣传产品,可以强化广告受众对该产品的印象,诱导消费心理,最终形成消费需求。所以明星相比起普通人还有着一份社会责任,必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名人代言,一旦违法,侵犯的不仅仅是个别消费者的利益,其侵犯的利益是无法以确定的受害人或者最终受害人而定的,其侵犯的是社会公共利益。

名人代言广告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特定私权主体对特定私权主体的权利,即个体对个体责任,而是特定的私权对不到特定的私权主体,名人是一类特殊群体,它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性,以及其独特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决定了名人的社会责任的特殊性,所以明星虚假代言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名人代言所应承担的责任正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人在代言广告或作出一定广告行为时所负有的不对社会公众利益构成侵犯的义务以及违反此种义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案例剖析

2005 年3 月,职业打假人杨连弟因所购“番茄胶囊”存在生产厂家夸大宣传行为,于是将为产品做广告宣传的着名演员刘晓庆到法院,要求刘晓庆向原告书面道歉。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经过调查核实,认定由刘晓庆代言的太极牌“番茄胶囊”存在夸大宣传功效的违法行为,对北京桐君阁大药房做出罚款6000 元、停止销售“番茄胶囊”的行政处罚。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有个共性:(1)产品都有明星作为代言人;(2)广告中发现问题都是在广告投入播放后,而并不是在广告预审阶段;(3)案例中,虽然有的明星被,但是因为法律规定的缺失,明星并没有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我国立法现状以及应对

(一)立法现状

我国《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刑法》等法律对虚假广告行为应承担的责任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包括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我国法律只规定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及广告者三类责任主体,但对广告的推荐者,典型情形就是名人,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从而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中对名人做虚假广告判决结果的大相径庭,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缺漏和需待完善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相关法律进行不断完善,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明星应当如何承担的法律责任

明星应当对所代言的广告承担连带责任,但是这种连带责任应该与制造商、广告商的责任划分清楚,并不能笼统的将之规定为与制造商广告商承担连带责任,因为较之明星个人,制造商与广告商的实力更加雄厚,当消费者的权益遭到损害的时候,必然会选择去向制造商或广告商请求赔偿,这样明星代言人又可以逃避到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在确认明星代言人的法律责任时,应当明确的对明星代言人是否对产品的性质、功能知情,如果对所代言的内容知情,并且主观上仍然愿意代言,那么明星代言人必须承担责任,如果触犯刑法,那么应该按共犯论处。因此,首先,在法律规定中应当具体明确的规定明星代言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避免明星代言人逃脱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次,应当按照代言产品性质的不同和明星事先是否知情来对明星进行民事处罚甚至刑事处罚。并应在专门规制广告行为的《广告法》中加入关于明星代言的条款以此来统管明星代言行为。以此给每个明星敲响警钟,使明星们认识到稳妥代言、放心代言,就应当充分审查代言产品,充分履行作为代言人应尽的谨慎注意义务。

综上所述,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到明星虚假代言的危害性,吸取各国对于明星代言的规定的优点,对于虚假代言追究明星的法律责任,并在专门规制广告行为的《广告法》中加入关于明星代言的条款以此来统管明星代言行为,尽快完善关于明星虚假代言的法律制度。以此给明星代言一个警戒线,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建立一个诚信的经济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慧娟,于林祥.论虚假广告侵权的归责原则[J].中国律师,2006年第2期.

[2] 徐小娟.论美国广告监管体制给我国带来的启示[J].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

篇8

关键词: 股东除名 有限责任公司 价值判断标准 法定除名事由 除名决议

前 言

股东除名制度,最早出现于商业合伙、无限公司等以无限责任为特点的商业主体中,目的是解决股东个人行为能力或债务承担能力减损,危及其他股东利益的问题;或者作为打破公司僵局中解散公司的替代措施,以求尽量维持企业存续。其主要但非完全是一种企业内部冲突解决机制,也包含对无力承担无限责任的股东的淘汰功能。其特点是针对股东的身份,而非财产权利发生作用,目的是将某一股东从企业投资团队中剔除出去。同时,除名追求一种强制性,即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不考虑被除名股东的意见而剥夺其股东身份。

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较晚出现的一种公司形态,是法学家为填补合伙与股份有限公司间的空白,同时发挥人合性在企业管理和有限责任在吸引投资方面的优势而设计出的企业形态。相比于合伙,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再以个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所以法律对其个人行为能力与债务承担能力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是相比于股份有限公司强调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限责任公司中却普遍存在着股东兼任董事、监事,公司“所有者”亲自参与公司管理的情况。而且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分布往往相对集中,大股东和几个股东的联合就可以在公司决策中形成多数票。这些特点都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股东的个人行为就可能影响公司的运营,乃至将公司拖入无法维持的境地。因此,为平衡单一股东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影响力,防止其利用股东权利或管理者身份侵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随着公司法制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将源于无限责任企业的股东除名制度逐渐引入到有限责任公司中。同时,虽然受到公法的较多关注,有限责任公司仍是股东自愿投资设立的团体法人,无论从社团法还是合同法的角度观察,公司章程都是公司运行、管理和内部冲突解决的重要依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公司章程对股东身份,包括其除名的规定的效力,也是许多国家有限公司法的普遍做法。

反观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存在“所有者管理”,股权分布集中等特点,股东借管理者身份之便侵害公司利益、滥用股东权利、大股东压制小股东等问题相比他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有关公司法制却相对薄弱。例如在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和其他股东造成损失方面,仅规定了侵权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保护程度不及一般民事权利。另一方面,公司法允许异议股东通过股权回购方式退出公司,也允许股东在公司僵局情况下请求解散公司,却唯独不允许在一定情况下将对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个别股东剔除出去。其结果是要么公司和多数股东的利益得不到完整的保护,受害的股东最多只能“用脚投票”,要么忍无可忍的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让公司、所有股东和雇员为个别股东的行为买单。而引入股东除名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对股东不当行为的追究力度,例如允许公司将长期欠缴出资的股东除名,其威慑力将远比现有的仅要求欠缴出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大得多;而且也将在很多情况下成为解散公司的替代手段。可说股东除名制度是极大的缓和了现有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冲突解决体系的落差。

迄今为止,国内已有多篇论述谈及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除名问题。较早的有律师董红海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自然人)能否被“除名”》,法官刘炳荣的《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教师成的《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除名》等,在旧公司法的背景下讨论了在我国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齐爽在其毕业论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制度研究》中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论述了股东除名制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并设计了除名制度的大体框架。2008年,叶林老师在其论文《公司股东出资义务研究》中从有效解决股东欠缴出资的立场出发,呼吁引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同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刘德学在其毕业论文《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为基础》中深入、全面地介绍了欧洲德、法、意、比利时等国家包括人合公司(主要指商业合伙和无限、两合公司)与资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除名制度,并对股东除名的事实前提、除名程序和法律后果作了专门的分析,应属至今为止大陆学者在该领域最全面的比较法研究成果。[1]以上论述都不同程度的指出了我国公司法在股东行为规范上的不足,充分阐明了在我国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在刘炳荣、齐爽和刘德学的论述中,还特别就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分析。

有鉴于此,本文将主要站在过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事由、具体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如“除名决议异议股东的退出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相反学者讨论较为成熟,大多形成共识的如股东除名的理论基础、引入制度的必要性等问题,本文将仅在有新意的角度——如从我国现有公司法体系内寻找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的基础及适用空间——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1章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基本概念

1.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内涵

学者对于股东除名的定义较为丰富,具体表述有“除名,是股东被迫地脱离公司,其基本理念乃在于藉由除名,以确保公司存在的价值及其他股东继续经营公司的权益,所以,公司除名权,可说是股东集体性的防卫权”[2];“股东除名是指股东在不履行股东义务,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公司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该股东从股东名册中删除,强制其退出公司,终止其与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关系,绝对丧失其在公司的股东资格的法律制度”[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除名指基于法定事由,将有限责任公司某一股东开除出公司,它是被除名股东以外的公司股东作为一个整体作出的强制性决定”[4];“除名意指将与本人的意思相反,强制剥夺其社员资格的其它社员的自治性意思决定。”[5]

本文认为,对于股东除名的多种定义和其差异,首先来自于“股东除名”这一名词的理解。在各种学者的定义中,有些将股东除名作为一种行为进行解释,强调除名股东的动态过程——如杨君仁、成所言;有些对整个股东除名制度进行解释,说明其是一种怎样的法律制度——如刘炳荣言;还有从除名决定的法律属性的角度作出定义的——如韩国李哲松。此外在刘德学博士的著作中,直接以“除名权”为切入,通过分析其权利属性和特征界定其范畴。[6]这些定义都较全面地体现了除名制度的内涵,总体而言也对股东除名的特点形成了共识,如除名的强制性,除名的结果是丧失股东身份等,但不同的出发点使各个定义在表述重点上存在分歧,使人无法准确把握“股东除名”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者说,在对股东除名进行定义以前,有必要明确所做定义的切入角度。

其次,股东除名作为从合伙法发展起来的制度,其存在形态是丰富多样的。例如就除名的事由而言,在合伙法上就包括特定的股东行为和股东自身情况的改变——如丧失行为能力等,在有限责任公司法上也区分法定和公司章程约定两大类事由出处;就除名的决定者而言,也存在由公司决定和必须请求法院裁决等两种方式。若考虑股东除名的类似制度,如德国有限公司法上的延迟缴付出资而强制丧失出资归公司的制度和比利时法上少数股东强制购买被除名股东股份的请求之诉的制度,则除名问题就远非上文所列的某一定义所能涵盖的了。同时,有限责任公司有其自身特点,除名制度在其中的形态和所需发挥的功能也与合伙、无限或两合公司中的不完全相同。因此明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内涵,必须建立在针对该类企业的专门除名制度设计——这需要充分考虑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与资合性相结合的特点——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学者需要做的不是提出某一股东除名制度的定义,再设计相应的制度,而是进行相反的过程。

有鉴于此,本文将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这一制度为对象,通过分析该制度的基本框架、主体、法律后果及作用,明确其内涵。

1.1.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运行的基本框架

如前所述,股东除名制度的具体形态是较为丰富的,为便于理清脉络,本文先简单描述拟设计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基本框架,有关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将在后文展开。

本文希望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除名制度,其目的在于驱逐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害的股东,保障公司的正常发展。当股东行为满足法定或章程约定的除名事由,如长期欠缴出资,滥用股东权利,利用所处的管理岗位之便假公济私时,其他股东可在例行股东会或专门召集的临时股东会上依据专门的表决机制,通过公司对前述股东实施除名。除名作为公司的决定,自通知送达被除名股东之日起生效,即刻发生被除名股东的股东身份丧失的法律效果。随后,公司和被除名股东将依据专门的定价程序,就强制回购或转让其股份达成协议。若处理被除名股份不导致公司减资,则除名程序自股份交易结束时终止。若导致减资,则触发向相应的债权人保护程序。如果被除名股东对除名决定或股份定价有异议,可在专门诉讼时效内请求法院裁决撤销公司决议或重新定价。

1.1.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主体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主体是公司,而非被除名股东之外的其它股东。

必须承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是催生其股东除名制度的主要原因,这种人合性不可避免的表现为“股东间有着相互信任的关系” [7]。但是,建立除名制度并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这种信任关系,或者说仅仅是为了保证股东间的愉快合作。而是一方面,法律为了“沿袭人合性企业组织的一些特点而(对有限责任公司)做了某些特殊制度安排,如股东人数有上限规定、股东转让股份须经过一定的严格程序等,”[8]另一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完整的董事、监事机构设置和信息披露等资合性公司原则方面有所缓和。其共同结果是股东很容易直接介入公司管理或者说现实中或多或少的,股东不仅通过行使股东权利的方式影响着公司利益。这就导致相比于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能的“破坏力”要大得多,自然也需要更严格和全面的规范机制。

进一步,在充分承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特点基础上,不能忘记其本质仍是由有限责任决定的资合性企业。公司本身是由股东投资建立起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法律在公司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除及时足额缴纳出资外并未要求股东承担其它特殊义务,尤其是不存在与其它股东“精诚合作”或“相互信任”的义务。[9]因此一方面,有限责任公司不同于没有法人地位的合伙企业,其对外以自身资产承担无限责任,对内以独立人格与股东建立法律关系,具有除名股东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另一方面,每个股东都以其出资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形成对内仅存在于公司和股东之间的投资法律关系。新股东进入公司虽然要经过其它股东同意,但其是签署公司章程,承诺向公司投资,而与其它股东没有建立实质的契约关系。因此,股东间可以是陌路人,而除名股东的决定需要由公司,而非哪怕是其它股东全体做出。

当然,实际操作上公司意志应由股东会形成,但不同主体对应不同法律关系。例如在被除名股东对除名决定提出异议之诉时,被告就应是公司而非其它股东或其整体。另外主体的确定也影响除名事由正当性的判定,因为只有股东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才能被认为是正当的除名事由。而仅仅是股东间的矛盾,即使非常尖锐,如一名股东因私人恩怨杀害另一名股东,也很难成为正当的除名事由。此外有国家规定除名须经法院裁决。[10]但这里的强调的是权利行使须经司法程序,也就是所谓的形成诉权,提起除名之诉的主体仍应是公司。

1.1.3 股东除名的法律后果

股东除名的法律后果,简单来说即被除名股东丧失股东身份,这也是除名制度的价值所在。正如学者所说,“股东除名解决的是股东的身份和资格问题,而不是股东的财产权问题,针对股东资格。并未针对出资额。”[11]这种先解决身份,后解决财产的处理方式,也正是股东除名和其他股东退出机制,如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的重要差别。同时,“股东权利可简称为成员权。成员权是以社团成员之身份所享有的各种权利……股东的成员权可衍生出复杂的具体权利形式,但若脱离了对于成员权的依附,都无法持续地独立存在。”[12]因此一旦通过除名剥夺了股东资格,股东在公司内基于其身份所享有的各项权利都将丧失。

值得注意的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往往担任某些公司职务,这些职务不是股东权的一部分,是否也应在股东除名是一并免除。本文认为,理论上公司管理职务与股东权没有必然联系,其免除不是股东除名的必然结果。但是一方面股东被除名往往与其特定的管理身份相联系,正是因为存在直接管理公司的机会,股东才由机会对公司造成必须将之除名的重大损害。另一方面,除名股东是一种严重的公司冲突解决机制,很难想象其他股东能够容忍被除名股东继续在公司担任要职。而且,有限责任公司法并未要求公司管理者必须是股东,如果有必要,其他股东大可在除名后再将被除名股东招聘回来。因此,不妨直接在股东除名的过程中一并免除被除名股东的公司职务。

除丧失股东身份外,多数学者还承认在除名决议生效后,被除名股东获得一种“股份收买请求权”,即被除名股东有权要求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股份。[13]应当承认,“除名时股东丧失的仅仅是股东资格,财产权并没有丧失。”[14]各国立法也普遍承认被除名股东的财产利益并注意保护这种利益不被侵害,只有极特别情况,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21至25条规定的滞纳出资股东被除名时,其已付款项可以收归公司所有。

最后,除名股东以股东对公司利益严重损害为前提,其出现往往伴随着违约及侵权法律关系。如依据公司法第20条第二款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和第28条第二款产生的违约责任。这些责任由被除名股东以个人身份承担,虽无股东身份不可能产生,但在被剥夺股东身份后也不应免除。其原理就像政府官员渎职犯罪,在被免除行政职务后仍需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一样。但是以股东身份为基础承担的法定义务,如组织清算的义务和公司章程规定的例如竞业禁止义务,自股东资格丧失时起当为免除。

综上所述,本文可以就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作如下定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就是允许公司在法定事由或章程约定的正当除名事由发生时,强制剥夺公司股东的股东资格和公司职务,使其退出公司的法律制度。

1.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

1.2.1 除名股东是法律赋予公司的一项权利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公司这样一种自由,即当股东的行为对公司利益产生严重损害时,公司可以将股东除名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称其为自由,因为公司对股东行为的追究不同于公权力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其可以选择这种方式保护自身利益,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单纯的忍受。因此本文认为将股东除名对于公司而言,符合“权利就是服务于民事主体特定利益的实现或维持,由法律之力保证实现的自由”[15]的描述,是一种民事权利。

1.1.2 股东除名权主要是形成权

进一步,就本文所设计的股东除名制度而言,行使除名权直接导致股东与公司间的投资法律关系解除,应属“当事人一方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16]的情况,即股东除名权是一种形成权。同时,“根据权利的行使是否需要通过诉讼程序,形成权可以区分为形成权与形成诉权,前者如合同解除权,后者如债权人的撤销权。”[17]则本文所称除名权应是狭义的形成权,而如德国商法典对无限公司的除名规定——“在某特定股东身上发生的某种事实严重影响到共同目的的实现,以至于其他股东无法容忍该股东继续留在公司之内,多数股东可请求法院将股东除名”[18],则属于形成诉权。

当然,确认股东除名权为形成权不等于其行使不受约束或不承担义务。相反,正因为形成权对法律关系直接产生影响,法律对其行使总是附加苛刻条件的。就股东除名权而言,公司往往在除名前需履行充分沟通和适当容忍、警告的义务,并以“无其他解决办法”为前提。但形成权的本质是一旦权利有效行使即可改变法律关系,而对除名权行使的种种前置条件,严格说来不是行使权利的过程,而是获得行使权利资格的过程。这就好像合同法第47、48条赋予相对人撤销权但又要求其必须“善意”一样,公司在除名股东前也必须拥有足够的正当性。另一方面,股东在被除名后获得“股权收买请求权”,这类似于过错方在对方行使合同解除权后仍可能拥有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19]也不对除名权是形成权的界定构成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种特殊的除名制度设计下,如葡萄牙商法典242条,除名权的形成权属性会受到影响。“根据该法典第242条第3款的规定,在法院的除名判决确定后三十日期限内,公司应当将被除名股东在公司中的出资销除,或者是由公司取得或使第三人取得该出资,否则有关的除名判决失效。因此,除名判决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股东资格的丧失,而只是构成公司实现股东除名的必要执行名义。在法院判决生效后至有关的措施(出资的销除或公司或他人取得出资)实行前,股东仍然保留其股东身份。”[20]这种情况下,虽然剥夺股东资格仍不考虑被除名股东的意思,也不需要其辅助,但公司在除名之诉结束后须履行相应的股份安置义务才能实现其目的,即义务成为除名权行使的一部分,则不符合典型形成权的要求了。

除名权作为一种形成权,具有单方性和强制性,即由公司一方作出决定即可改变投资法律关系,由此形成对股东行为的规制,达到公司自我保护的目的。但形成权不等于处罚权,不能简单理解行为是单方强制作出的,就是对另外一方的处罚。除名权是否具有处罚性,要结合依据的除名事由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因股东长期欠缴出资而将其除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合同法根本性违约而导致“合同解除”的角度进行理解,此时公司除名股东,可认为是解除与股东的投资法律关系,则仅仅是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很难认为具有处罚性。依据公司章程规定而进行的除名也具有这类特征。相反,对于因股东行为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如滥用股东权利、负担管理职责而进行竞业行为等侵权类事由,则侵权的基本责任承担方式是损害赔偿,除名股东作用于身份关系的解除,对于公司既有损害的弥补并无意义——当然,侵权行为可能持续,公司除名股东可能是基于对未来不受进一步侵害的考虑,但是不能排除股东未来不再事实侵权行为的可能——则被除名股东承担的是其侵权责任之外的,额外的身份关系责任,应当说是一种处罚。最后,在除名权的处罚性方面刘炳荣在其论述也有提及,但本文认为其第一点理由:“股东除名的处罚性表现在股东身份上”[21],没有区分具体的除名事由情况,太过笼统;第二点理由:“股东除名的处罚性还表现在股东被除名后还要承担作为股东的义务和责任”[22]没有对“义务和责任”作具体说明,而股东义务主要是出资义务,在除名后当然免除;其他如(欠缴出资)违约责任、(滥用股东权利)侵权责任,只是“具有股东身份才可能产生的责任”,是股东的个人责任,不能称为“股东义务和责任”,因此不知所指为何。

注释:

[1] 以上论文皆可通过“中国知网”(cnki.net)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获得。

[2] 杨君仁 著:《有限公司股东退股与除名》,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117页。

[3] 刘炳荣:《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载《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8辑,厦门大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版,426页。

[4] 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除名》,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9期,102页。

[5] (韩)李哲松 著,吴日焕 译:《韩国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128页。

[6] 参见 刘德学:《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为基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页。

[7] (德)卡尔 拉伦茨 著,王晓晔 邵建东 程建英 徐国建 谢怀栻 译:《德国民法通论》(上),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190页。转引自 齐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制度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6页。

[8] 叶林 段威:《论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及立法趋向》,现代法学,2005年1月第27卷第一期,58页。

[9] 有观点认为有限公司股东须对公司和其它股东承担忠实义务,参见 刘德学:《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为基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9页。但本文认为这种所谓的忠实义务,无非是不侵害公司和其它股东利益,不滥用股东权利,在强度上未超出一般的诚实信用范畴,不足以成为股东的一项特殊义务,只不过是一般民事不作为义务在有限公司股东身上的别称。

[10] 如葡萄牙商法典,参见 刘德学:《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为基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8页。

[11] 杨君仁:《论有限责任公司之退股与除名及其法政策上之建议》,中原财经法学,2000年第5期。转引自刘炳荣:《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载《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8辑,厦门大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版,426页。

[12] 叶林:《公司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86、88页。

[13] 参见:齐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制度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33页;葛仲阳:《有限责任公司股份除名制度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33页;刘炳荣:《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载《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8辑,厦门大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版,428页。

[14] 张宝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30页。

[15] 王利明 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2页。

[16] 同上引,131页。

[17] 同上引,131页。

[18] 刘德学:《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为基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3页。

[19] 虽然除名股东与解除合同不是相同的法律行为,但学者多将合同解除视为股东除名的最重要理论基础。参见 齐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制度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3页;刘德学:《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为基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1页;叶林:《公司股东出资义务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7月第16卷第4期,122页,关于公司法第28条第二款的解读。本文认为,这种理解起码对于因欠缴出资而除名股东和依据公司章程除名股东的情况具有较强说明力

[20] 刘德学:《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为基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54页。

篇9

摘要:从邓婕代言三鹿奶粉、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茶,再到众多女明星代言胶原蛋白产品,关于明星代言广告的话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明星代言广告,对社会公众消费导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给明星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所引发的潜在性危害也是不可低估的,无论是对广告业、市场竞争秩序,还是对广大的消费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侵害。本文对明星代言广告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规制措施,以期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

关键词: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责任;法律规制

所谓明星代言,是指利用名人、明星的平面肖像或录像,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载体让产品的终端受众广为知晓的一种营销工具。目前已被各个行业及企业主所广为接受。广告主用明星代言广告,主要是就是利用对消费者的心理暗示,使消费者从对明星的喜爱转移到对商品或服务的认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会考虑其功用价值外,还会受品牌广告的影响。出于对明星的喜爱以及信任,许多消费者都会把明星使用该产品作为自己选择的重要依据,一旦明星代言某个产品,爱屋及乌,消费者就会选择其代言的产品。

一、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危害

众所周知,广告的作用无非是让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让公众认识产品、了解产品,提升产品的销售量,而虚假广告的出现却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一些劣质产品通过漂亮的外衣进行包装,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宣传语,极大的迷惑了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用欺骗的手法以次充好,掩盖产品的实际情况,使消费者无法得知真实的产品信息。因此,消费者的知情权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而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也得不到基本的质量保证。对于假冒伪劣的产品,消费者可能还要承担财产上甚至是身体上的损害。同时,虚假广告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我们都知道,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制。而虚假广告的泛滥将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入恶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信用产生怀疑,致使产品销售量降低。因此,商家只有积极扩大广告的宣传力度,但是消费者对于过分的广告宣传而引起对产品质量的怀疑又促使消费者难以作出购买的决定。长此以往,合法守信的经营者也将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和利益,而消费者由于对虚假广告的戒心也会错过购买货真价实的产品的机会。因此,整个市场经济也将发正常发展。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相比其他一般任务而言,其代言虚假广告的传播范围更广,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就更大。

二、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免责事由

(一)构成要件

1、代言人的代言行为违法。这是认定侵权责任的前提要件,因为只有民事主体具体实施了违法行为,才需承担法律责任。法律是不能制裁那些没有实施违法行为的人的。违法行为包含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在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行为中,明星代言人帮助经营商捏造所宣传商品效用,对商品的质量、功能、效果做不尽不实的虚假宣传,这些属于积极的作为。而消极的不作为则体现在明星代言人自身未能履行义务审查广告主体的相关证明文件,为了广告背后高额的代言费而隐瞒自身宣传的产品的真实情况。

2、代言行为有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明星代言人的代言行为对消费者的人身权益和经济利益带来了损失和侵害的事实。在对消费者人身权益的侵害方面,以邓婕代言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例,因奶粉中含有非法添加物三聚氰胺,严重威胁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可以说,邓婕所起到的明星效应使得更多的人选择购买三鹿奶粉,然则由于邓婕本身的责任感缺乏,以及只顾收取代言费而不关心所宣传产品的安全性,导致大量相信她、喜欢她的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侵害。代言虚假广告行为在对消费者经济利益的侵害方面则更为普遍。明星代言人的虚假代言行为促使消费者买到很多质量不合格、功效达不到广告宣传的产品,代价是花了许多的冤枉钱。因此,只要明星的代言行为使消费者的人身和经济受到侵害,便可认定其虚假代言行为具有损害事实。

3、代言人有过错。代言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星代言人在代言时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而为之,例如明星在代言某减肥茶之前便知该生产商存在资质不过关,广告词过分夸大疗效等问题仍选择为其代言。过失是指明星代言人应当知道自己的代言行为会对消费者产生损害后果却报以可以避免或是疏忽大意的心理态度。明星在代言广告之前有义务审查所代言产品的生产商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产品是否通过质量认证等证明文件,甚至还需对商品亲身试用,验证是否能达到广告词中的效果。

4、代言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在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侵权行为中,明星代言人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成为“因”,而消费者的损害事实成为“果”,则可以认定明星代言人需承担侵权责任。具体说来,广告主制定和虚假广告,明星通过自身的代言行为美化了广告中的商品,向消费者传达了误导其购买的信息。如若消费者因选择购买该明星代言产品而受到侵害,那么代言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便存在因果关系。

(二)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

民法上的免责事由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受害人同意、不可抗力因素、意外事件以及受害有过错和第三人过错等等。而在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事件中,明星代言人的免责事由只能是受害人或是第三人有过错。《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即消费者对于自身的损失存在过错,可适当免除或减轻明星代言人的侵权责任。例如,由于消费者的错误操作导致某明星代言的压力锅发生爆炸事故。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事件中的第三人往往是代言活动中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等等,如果第三人的过错是损害发生的原因,那么由此导致的侵权责任就应由第三人全部承担。例如广告商对代言人隐瞒了商品的真实情况或是为代言人提供的商品是质量合格的,而投入市场的是质量较差的。如果该侵害由第三人和明星代言人共同导致,则第三人与明星代言人共同承担责任。

三、规范明星代言行为的对策

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大众消费理念,促进广告市场健康合理的发展,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对明星代言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基础之上,对明星的代言行为进行规制。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第一,加强对明星代言的专门规制。针对明星代言广告的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需要对虚假广告代言的责任主体加以明确,而且明星、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在承担责任的条件、范围等方面要有针对性的规制。原则上讲,对明星承担虚假广告责任的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如果明星明知或应知是虚假广告仍然接受的,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进行必要的赔偿外,还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禁止其代言广告产品。

第二,明确广告代言人的注意义务。现行法律对广告代言人的注意义务的范围缺乏明确的规定,因而需要有关部门通过立法予以明确。具体内容可规定为:在代言产品广告之前,代言人需对所代言厂家和产品做一个详细的考察,了解产品的审批文号、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广告批文等相应文书;对于食品、保健品、护肤品等产品,即使不能长期使用,也要在代言前或代言期间有一定的试用期。

第三,强化广告前的审查。主要包括:(1)广告商自身的审查。广告商在追逐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诚实守信、诚实经营,切实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本着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利用广告媒体扩大企业产品自身的影响及其知名度,坚决打击利用虚假广告欺骗广大消费者的行为。(2)行业协会的审查。广告协会要积极协助执法机关维护和规范广告市场秩序,清洁广告市场环境。在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方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引导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代言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身素质。(3)政府监管部门的事前行政审查,加强审查力度,进行系统管理。

第四,明确代言广告的法律责任,完善惩罚机制。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广告主、广告者和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明显,而且对广告代言人承担虚假广告的责任在立法上还是一片空白。“利益诱惑之下,缺乏法制约束的道德教义是苍白乏力的。对名人的社会活动,除了名义风险之外,还必须让其承担经济、法律上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宗玉认为,广告代言人应该为广告的真实合法性负责。”当明星主观上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代言的,应当和广告主一起承担连带责任。当明星不知广告虚假时,基于社会公众的信赖,明星应尽到一定的注意和审查义务,如未尽到该义务,明星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应该明确的是,明星只在代言产品广告期间承担责任,不能追责。当明星所代言产品各种证书齐全,且确实尽到审查义务,广告内容不存在虚假时,则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在惩罚机制上,当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时,根据具体情节,应分别承担以下责任:(1)以等额代言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2)没收代言广告费用,并处以代言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3)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参与代言广告业务,特别严重的,依法责令其终身不能参与代言广告,如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从社会层面进行规范

第一,加强广告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广告协会的作用。加强广告行业自律,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应坚守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媒体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所的广告进行严格审查,切实把好广告播出的最后一道防线。广大公众人物要珍惜自身荣誉和形象,不要充当误导消费者的帮凶。广告协会要积极协助执法机关维护和规范广告市场秩序,清洁广告市场环境。在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消费水平方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代言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加强明星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自觉守法意识。由于我国目前有关代言广告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备,才给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以可乘之机,这就更需要明星们要加强道德修养,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觉守法的意识,珍惜自身的荣誉和形象。

第三,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消费者素质。很多消费者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虚假广告的存在提供了滋生条件。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法律素质,以及对虚假广告行为的鉴别能力,可以为虚假广告的规范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

第四,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消费者要做好自我保护,尽量规避虚假广告带来的损失,发现有虚假广告行为或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部门反映,必要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消费者应该要培养理性、独立的消费观念,不要盲从。(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识别码:A

一、事件回顾

2007年12月开始,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食用三鹿奶粉而感到不适的报告,6月发现有异常,8月2日向石家庄政府做报告。石家庄政府接到报告后,9月9日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三鹿奶粉问题,引起了社会巨大的轰动。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三鹿奶粉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三聚氰胺,有大量婴幼儿食用三鹿奶粉之后,肾出现问题。一时间,三鹿奶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鹿”事件由此产生。事件中生产者、销售者和明星代言人法律责任的讨论再一次展开。

二、我国明星代言广告现状

如今,广告对商品销售的巨大作用越来越为商家所认同,于是,每天的广告以铺天盖地之势进入我们的生活。商家也日益倾向利用明星、知名人士的社会效应来为其做产品代言,明星为商家作宣传、赚取巨额广告费的事情越来越多。伴随着广告业的迅猛发展,虚假广告也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也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明星担任代言人的虚假广告频频曝光,受害者提讼几乎都以败诉告终,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追究明星的责任,只能无奈地给以道德上的谴责。北京消费者协会不断接到这方面的投诉,也曾就此公开致信明星、名人,规劝其慎做广告,但仍不断有明星拿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权换取钱财。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乱的明星代言虚假广告遭遇法律空白。

三、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分析

这里,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种情况:如果代言人明知是虚假广告而仍为其代言或者和广告商串通一气,或者在并未使用产品也不知产品真实效果的情况下就按广告商的要求“信口开河”,大肆宣传产品子虚乌有的功效的,就构成故意。根据共同侵权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可以追究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因此,如果能判断代言人和广告商是相互串通的,确定其承担法律责任是比较简单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追究其责任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原告一定要证明,代言人要么与广告商串通,要么明知广告虚假而仍坚持代言,这些方面的证据很难获得。至于实践中应该如何追究其责任,本文不作讨论。

第二种情况:明星对于产品有问题或是广告虚假并不知情,这时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我们借鉴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来分析,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一般认为有:

1、损害事实。大量的消费者购买问题奶粉,并且出现多种症状,严重的还有死亡的,所以,损害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2、当事人有过错。关于行为人的过错,这里需要严格区分,如果行为人即明星代言人主观上具备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就可以说其存在过错;然而,现实生活中,明星所代言的产品都是有符合产品质量合格的相关证明文件的,而且有很多产品还是国家免检产品,要求明星来判断产品是否有问题,确实有很大的困难,我们也无法得出代言人存在过错的结论。

3、行为的违法性。这一点无法从明星代言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因为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明星代言并未被法律所禁止,是一种合法的商业行为。

4、因果关系。即过错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国法律中的因果关系一般是直接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是引起损害事实的直接原因。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逻辑,即因为明星代言,所以奶粉出了问题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追究明星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存在障碍,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十分困难。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上述第二种情况下的明星代言不符合我国民法中关于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这时,广大的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有关部门又应该怎样做呢?

(一)借鉴其他国家关于广告代言的法律规定。国外对明星广告的监管方式和处罚力度值得借鉴。在美国,代言人必须是代言产品的真实使用者;否则,代言人会被重罚。美国的形象代言人广告必须“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意思就是明星们必须是其所代言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否则就会被重罚。美国摇滚巨星杰克逊曾为百事可乐做广告,但有人发现他根本不喝汽水后,一时间他被公众列为知名度高却被普遍讨厌的人物。歌星帕特布恩就曾因在一则粉刺药霜广告中做了假证,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抓获并承担了法律责任。在日本,虚假代言影响巨大须公开道歉并面临失业风险。日本明星做广告的酬金十分高,所以这也决定了只有大企业才能请得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明星作为产品代言人很少出问题。在日本,如果明星代言的产品属于伪劣产品,那就意味着他本人可能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本人需向社会公开道歉,将会在很长时间得不到任何工作等。另外,如果明星本人出了问题,那么广告主也会因为担心自己产品形象受到损害,而立即停止有关广告的张贴与播放。在欧洲,虚假代言人将面临牢狱之灾。受严格规定的限制,明星们也不敢随便什么广告都接,因为如果代言了虚假广告,身败名裂不说,还可能遭受牢狱之灾。法国一位电视主持人吉尔贝就曾经因为做虚假广告而锒铛入狱,罪名是夸大产品的功效。加拿大《广告标准准则》第七条规定:代言、推荐或证明某产品或服务的广告,代言、推荐或证明人必须是该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使用者,广告相关信息须有充分事实依据,绝不许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可见,名人在海外是没有所谓“特权”庇护的。

对于明星代言广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做法,规定明星需对其代言产品的真实性承担责任,代言人必须是其代言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使用者,违背这种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完善、修改我国广告法的相关内容,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即便被认定为虚假广告,明星代言人一般也不承担法律责任。广告法规定:“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代言广告中,名人既不是广告主,又不是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所以即使是虚假广告,按照现行广告法,也难以追究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然而,代言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在广告法律关系中是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是广告的重要参与者。名人代言广告,获利颇丰,而代言人所得的报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就相当于从消费者那儿获得了利益。如果被证明其所代言的是虚假广告或者违法,又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将导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因此,根据公平原则,广告代言人应对消费者承担一定的义务。所以,笔者建议在修改广告法的过程中,扩大广告责任主体的范围,规定虚假广告的代言人和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承担连带责任。

(三)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惩罚力度。一个良好有序的监管环境对预防虚假广告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现在这方面的监管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强监管、加大执法的力度。目前的惩罚力度也不足以对代言虚假广告起到惩戒作用,所以,应该增加惩罚力度。

此外,建立广告预审制度以预防虚假广告的产生、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加强明星代言人的自律、提倡理性消费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之,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只要能够证明明星代言广告属于虚假广告,或者证明其宣传的产品属于伪劣产品,我们就可以追究其代言人的法律责任。针对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此问题的空白,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尽快补充、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更好地发挥法律的预防和惩戒功能,以求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运宝.名人做虚假广告法律问题研究[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陈丽莉.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