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16 13:3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
0 引言
从2000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明显的上升期,同时能源紧缩的现象也开始崭露头角。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速度,资金开始流向能源充分的西部省份,由此引发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由于能源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也被称为“能源拉动型繁荣”。由于能源的稀缺性,中国能源紧缺的局势还会持续,同时内蒙古地区经济在能源支撑下的高速增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在降低能源消费的同时维持经济增长速度,将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先对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意图从长期的和动态的角度寻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缓解内蒙古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提供建议参考。
1 模型的构建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在其假设的条件下,将能源消费也作为一种生产投入,计入到生产函数中,得到的生产函数为:
(1)
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E表示能源消费,ε为随机误差项。
如果采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则可以表示为:
(2)
为了避免异方差,两边取对数展开为:
(3)
引入时间维度,则模型变为:
(4)
相应地,当引入第一、二、三产业时,用Y1,Y2,Y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用K1,K2,K3,L1,L2,L3和E1,E2,E3分别表示三次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费。
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的《内蒙古统计年鉴》;利用的分析软件是Eviews5.0。
在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内蒙古地区1995-2010年各产业的数据作为原始的分析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减小由于数据的误差带来的影响,有关能源消费(Et)的数据是利用《全区能源平衡表(标准量)》换算得出的(单位:万吨标准煤);资本投资(Kt)统一采用各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净额(单位:亿元);劳动力投入(Lt)为各年各产业的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各产业经济增长(Yt)为各年的GDP以1955年为基数的调整值,以去除可能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单位:亿元)。
图1 第一产业经济增长、资本投资、劳动力投入与能源消费的水平变化趋势图
3 实证检验与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为了判定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即时间序列的均值或协方差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
图2 第二产业经济增长、资本投资、劳动力投入与能源消费的水平变化趋势图
图3 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资本投资、劳动力投入与能源消费的水平变化趋势图
表1内蒙古地区三次产业经济增长、资本投资、劳动力投入
与能源消费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大部分时间序列变量是一阶平整的,个别为二阶平整的,因此还要进行协整检验。
3.2 协整检验
要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主要采用E-G两步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
其结果如下:
表2 三次产业经济增长、资本投资、劳动力投入与能源消费的残差序列协整检验结果
三次产业的协整方程为(括号内为t统计量):
(5)
(6)
(7)
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经济增长与资本投资、劳动力投入均成正相关关系。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前面的系数大于1,说明劳动力的简单投入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前的系数大于1,说明第二产业经济的增长还是要靠能源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得以实现。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前面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仍将持续。
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并不能说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故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3 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
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有表中数据可知,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存在由资本投资到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到劳动力投入的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存在由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同时存在由经济增长到资本投资和由劳动力投入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仅存在由资本投资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其他不存在因果关系。
3.4 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变量之间长期、动态的关系,对各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时间,纵轴表示在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内生变量在当期和未来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值,虚线表示两倍标准的置信带。
图4 第一产业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响应
图5 能源消费对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响应
图6 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响应
图7能源消费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响应
篇2
一、有助教师研读古诗文教材
一次在年级老师集体备课中,有老师对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句中,“花重”的“重”应该读哪个声调,产生了疑问。课文上没有标明声调,也没有解释,而我自己从读书学习这首诗以来都是读“zhòng”,意思理解为“雨后的花朵上有水,因而显得沉重”,所以自然也是想着教读“zhòng”。但是有老师提出疑问,说这个应读“chóng”,原因是春天花开了很多的意思。我翻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发现没有明确提到这个问题。后来在网上我看到了有关讨论帖子:“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亮了,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吧,娇艳欲滴,整个锦官城已经变成了繁花簇拥的世界。“重”字在这里理解成“重重叠叠”更为恰当,因为只有重重叠叠的花朵才能成就锦官城繁花簇拥的景象。如果读“zhòng”,“花重锦官城”就被解释为锦官城里雨后的花瓣显得格外的湿漉漉、沉甸甸。也就是说“花重”被理解为花的重量很大。而且,从平仄的角度来看,“重”字在这句诗里的位置应该是平声,古人是非常讲究诗歌的平仄的。更重要的是,诗歌讲究意境,杜甫关于春夜“喜”雨的“喜”意不在于花瓣的沉重还是轻盈,而满城鲜花怒放,正是诗人“喜”之所在。由此看来,“重”字在“花重锦官城”里应该念“chóng”,解释为“重重叠叠”更为恰当。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教师可以迅速解决研读文本时产生的疑问,寻求备课中难点问题的答案,直接获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网络搜索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背景资料。
二、丰富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
开放、交互、自由的网络使基于网络的古诗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在校园网建立主题学习网站,有利于学生健康有效地学习。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古诗《寒食》,这一课是我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一次尝试。在课内的常规教学中,学生很兴奋地表示我们之前还学过表示节日的古诗,如明代唐寅写的关于元宵节的《元宵》,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关于清明节的《清明》,唐代诗人林杰写的关于七夕节的《乞巧》等,对古诗中有没有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很感兴趣。根据课文关于中国传统知识性较强,为课外的拓展阅读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这一个特点,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基础制作成主题学习网站,进行了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我把古诗中丰富的描写节日的古诗引入课堂,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积累有关的诗句和知识。小学生是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四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都已经简单学习过使用电脑上网了,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学习显得非常便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三、拓展古诗文学习的时空
篇3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一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今天,妈妈买了一大袋月饼,做今晚的准备,因为中秋节也就是月饼节。到了晚上,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一块吃月饼,边吃边观看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
可是,有栋房子在我们家前面,月亮在天空中时隐时现。一会儿躲到那栋房后面,一会儿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好像和我们玩捉谜藏一样。我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感觉月亮越来越像一个大大的月饼。月亮上嫦娥姐姐好像在说:“小家伙,你太幸福了。”天上的星星好像小孩子一样,眼睛一眨一眨的样子很调皮。我们全家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说说笑笑。我还给姐姐出了一个谜语,谜语是:“什么鱼怎么放也放不坏。”姐姐说:“金鱼。”我说:“错啦,是木鱼。”我嘿嘿地笑起来,跟着大家都笑了。
我们一家人又开始看月景了,月景是那么美丽,那么好看。今天晚上我直到十一时三十分才睡觉,今晚过得真美呀,我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二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了。
一提起中秋节我就会想起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得真是妙不可言!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赏月,在赏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牡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与一家人团圆的象征”我看着天上的明月,觉得真像白玉盘啊。吃月饼了!月饼有许多图案,有的是一条龙跃出水面,有的是一朵月季花,还有的是一些人在吃月饼。这些月饼的图案真是各种各样,真有趣啊!
中秋节真是一个习俗多样的节日!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三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我过得十分开心!一家人吃了团圆饭和月饼。可惜,我们没看到月亮,她好像跟我们玩捉迷藏,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因为天下雨,冷空气来了,我们过了一个特别凉爽的中秋。我虽然没看到月亮,但我也很高兴!
篇4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砺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个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题解说: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1)鲜明的主题性。提供一个默写的主题,要求考生围绕主题默写出三至四句古诗文名句。上述试题的主题是“传统节日”。(2)答案的开放性。此类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多元的、开放的,只要是符合主题要求的古诗文名句即可。上述试题的参考答案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这类默写题给我们的启示是:(1)在平时的古诗文背诵中要进行相关专题的背诵,如“荷花”、“黄河”、“长江”、“水”、“和谐社会”、“关心民众疾苦”、“人生”、“爱国”、“诚实守信”等等,由一句而联系出相关的多句。(2)学会整合归纳,要善于把平时散乱的积累整合归纳成相关主题。
模拟练习:
1.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出六句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
例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例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文化。同时,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描绘和歌颂黄河的美好诗篇。请你写出四句描写黄河的古诗文名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默写出四句体现作者宽广胸襟或宏大抱负的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创建和谐社会主要体现在社会、家庭、自然等方面。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通过他们的诗篇生发了这种和谐思想(如社会稳定、人间关爱、家庭温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请你默写出体现和谐思想的古诗文名句四句,并注明作者。
例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例二:“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魏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默写出古诗文中有关亲情的名句四句,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2006年2月10日,中华民族千年奔月之梦――“嫦娥奔月”开始启程。假如有一天,你乘坐“嫦娥奔月”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你能情不自禁地吟出四句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水是地球的血液,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四句与水有关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饱蘸母亲的乳汁写就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恋情。请你默写出四句描写长江的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常见于文人的笔下。请你默写出四句含有“舟”的古诗词,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篇5
精选中秋节的校园广播稿一
一、开播曲播放《校园的早晨》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熟悉的乐曲声,书香之声广播现在开始播音。本期为大家安排的是中秋节趣话专题栏目。
乙:欢迎你的收听。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7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话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二、国外中秋节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甲: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甲:下面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国庆节回来后,我们的书香之声广播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
乙:每周三,是我们的主题广播。
甲:另外一次广播,我们放在每周五中午12点10分左右,是我们的《佳作欣赏》和《温馨传送》专题栏目,专门用来播放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以及点歌送祝福版块。
乙: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投稿,把自己的优秀习作抄在作文纸上,给自己的班主任检查合格后,投到我们后幢教学楼的投稿箱中,你就有机会在广播中听到自己的习作。
甲:要点歌送祝福的同学,也同样把自己的祝福以及要点播的歌曲,写在作文纸上,放到投稿箱中,我们会抽取幸运的同学,送上你们的祝福。
乙:大家可以把祝福送给自己的老师、朋友或者其他同学。同学们,赶紧记得来投稿吧,被选为《佳作欣赏》栏目的稿件,我们还可以为自己的班级加分。
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三、音乐欣赏
乙: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播放《水调歌头》
甲:本期书香之声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
合: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精选中秋节的校园广播稿二
开始:心声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欢迎老师、同学们收听。
中秋月圆,北中情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北臧村中学的全体师生,汇聚在美丽的校园,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沉浸在浓浓的情意之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牵动着我们的血肉亲情。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样诗情画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样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如水似镜。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
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中,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知到相亲。感情的升华,使我们对学校,对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的同学更是难舍难分。一声声老师好同学好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就让我们这种抒不尽、道不完的情怀融进浓浓的月光里、祝福中、歌声中!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衷心祝愿你们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篇6
一、单选题题库
1.北宋时期,经学出现了四大家: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以(
)为代表的朔学,以“三苏”父子为代表的蜀学,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学。
[答案]司马光
2.不同于西方戏剧,中国古代戏曲认为(
)。
[答案]认为戏是对生活的虚拟
3.词分为不同类别,其中最长的是(
)。
[答案]慢
4.词最初是为配合音乐歌唱而写的歌词,初时也称(
)。
[答案]曲子词
5.“道家”一词是由(
)提出
[答案]司马谈
6.道教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之一是从汉至清产生了数量相当多的(
)。
[答案]游仙诗
7.佛教的“涅槃”意为(
)。
[答案]解脱
8.佛教于(
)时传入中国。
[答案]西汉哀帝时
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
)。
[答案]《昭明文选》
10.古文写作的常用笔法不包括(
)。
[答案]隐显
11.汉代经学家提出创作诗歌的原则是(
)。
[答案]“美刺”
12.将人物按性格、品格、身份等归纳为几种类型,称为(
)。
[答案]行当
13.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指(
)。
[答案]《桃花扇》
14.“今文经学”是指用哪种书体书写的经典著作(
)。
[答案]隶书
15.明传奇的成就最高者当属(
)。
[答案]《牡丹亭》
16.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是(
)。
[答案]《水浒传》
17.南戏的代表作是(
)。
[答案]《琵琶记》
18.清代短篇小说的主要成就是(
)。
[答案]《聊斋志异》
19.三国两晋的经学家不包括(
)。
[答案]向秀
20.《史记》中记载各历史时期大事的是(
)。
[答案]“表”
21.唐代经学家王通著(
)对宋明理学影响极大。
[答案]《中说》
22.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记载的一种民俗活动叫(
)。
[答案]春禊
23.戏曲冲突的表现形态不包括(
)。
[答案]人物与社会的冲突
24.戏曲结构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
[答案]三维型
25.戏曲中的(
),可表示时空的变动、事件的变化。
[答案]宾白
26.下列哪一种文学样式没有被中国戏曲囊括(
)。
[答案]上古歌谣
27.下列哪一种艺术样式没有被中国戏曲吸收(
)。
[答案]剪纸
28.下列作品中,标志着清代传奇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答案]《长生殿》
29.下列作品中,不是以唐明皇杨玉环爱情故事为情节线索的是(
)。
[答案]《汉宫秋》
30.以取意柳宗元《江雪》创作的名画是(
)。
[答案]《寒江独钓图》
31.以下不是词的别称的是(
)。
[答案]“说话”
32.以下不属于“六经”的是(
)。
[答案]《孟子》
33.以下不属于“三大传奇”的是(
)。
[答案]《聂隐娘》
34.以下不属于论说文的是(
)。
[答案]范仲淹《岳阳楼记》
35.以下不属于明代“四大奇书”的是(
)。
[答案]《封神演义》
36.以下不属于明代神魔小说的是(
)。
[答案]《海公案》
37.以下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文论代表著作的是(
)。
[答案]《文镜秘府论》
38.以下不属于西昆体诗派的诗人是(
)。
[答案]欧阳修
39.以下不属于杂记文的是(
)。
[答案]《日喻说》
40.以下不属于中国画用墨之法的是(
)。
[答案]疏墨法
41.以下汉赋中,司马相如的作品是(
)。
[答案]《上林赋》
42.以下没有采用倒装修辞手法的诗词是(
)。
[答案]雨打梨花深闭门
43.以下诗句中表达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是(
)。
[答案]愿得展功勋,输力于明君。
44.以下诗句中未涉及儒家思想的是(
)。
[答案]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45.以下诗文中与佛教无关的是(
)。
[答案]松风吹解带,明月照弹琴。
46.以下诗作中与元宵节无关的诗文是(
)。
[答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7.以下唐代大曲有唐玄宗创制的是(
)。
[答案]《霓裳羽衣曲》
48.以下未使用互文手法的诗句是(
)。
[答案]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49.以下属于明代人情小说的是(
)。
[答案]《金瓶梅》
50.以下专属于孟子政治思想的是(
)。
[答案]“保民而王”
51.以下作品中不属于《九歌》的是(
)。
[答案]《抽思》
52.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战国历史散文的是(
)。
[答案]《论语》
53.以下作品中属于元杂剧公案剧的是(
)。
[答案]《窦娥冤》
54.在欣赏古诗时要把握诗歌的结构和脉络,具体要求中不包括(
)。
[答案]回顾诗人的一生
55.在欣赏古诗时要知人论世,具体要求中不包括(
)。
[答案]要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态
56.中国古代的哪种表演以诙谐笑谑为主,一方为戏弄者,另一方为被戏弄者,类似今日的相声。
[答案]参军戏
57.中国古代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较深以下哪项不是史传文学影响的表现。
[答案]极强的欣赏性
58.中国古代小说中以“看官听说”为主要叙述形式,是受到以下哪项的影响。
[答案]说话艺术
59.中国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
[答案]讲究平仄和韵律
60.中国小说鉴赏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
[答案]关于结局的处理
二、多项选择题库
1.常用的寄托有\\全选
2.词的格律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全选
3.词的乐曲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全选
4.词分为三类,包括\\去掉短歌
5.词牌名称的由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全选
6.道教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影响主要包括\\全选
7.道教思想的来源包括\\全选
8.东汉选士采用的三种途径是\\去掉殿试
9.东晋南北朝经学向不同方向发展,包括\\向佛化方向发展\\向玄学化方向发展
10.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鉴赏小说的关键,正确把握人物形象有如下要求\\去掉要注重脸谱化的作用
11.分析小说情节应该注意\\去掉注重情节的曲折多变
12.佛教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去掉诗歌内容中涉及到寺院景致的描写
13.佛教在中国长期传播流行,其原因主要有\\全选
14.根据宋人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有三远”包括\\去掉幽远
15.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文道合一\\文体革新
16.汉代经学的两大学派今文“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分歧表现在\\去掉解说的方式不同
17.经学对中国文人的积极影响包括\\使文人以讲究气节为重,以舍生取义为荣\\促使文人跻身教育行业,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18.旧体诗在唐代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近体\\古体
19.柳永对宋词的贡献主要有\\全选
20.明代前期的长篇小说主要以哪些形式为主\\历史演义\\英雄传奇
21.明代中期的三大名剧包括\\去掉《玉簪记》
22.明清戏曲史上影响最大的流派分别是\\临川派\\吴江派
23.清代说书的主要形式有\\评书\\评话
24.清代小说的特点有\\全选
25.屈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全选
26.诗经》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全选
27.诗经》来源,一般认为有\\朝廷采诗,收集民歌\\公卿献诗
28.诗经》中民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全选
29.宋代说唱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鼓子词\\诸宫调
30.苏轼对宋词的发展的贡献包括\\去掉创制新曲
31.唐传奇产生的原因包括\\去掉唐传奇作者大都有不凡的人生阅历
32.唐代科举考试有\\制科\\常科
33.唐诗兴盛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来考察\\国家强大\\作家充满活力
34.五代的词坛中心在\\南唐\\西蜀
35.戏曲冲突的主要特征包括\\全选
36.戏曲结构中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去掉意念
37.戏曲语言的特点有\\全选
38.下列诗人中深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是\\去掉杜甫
39.下列文学作品中,对科举制有所讽刺和抨击的包括\\全选
40.下列选项中兼具儒道佛思想的文人有\\白居易\\苏轼
41.下列属于清代神怪小说的作品有\\去掉《野叟曝言》
42.下列属于晚清狭邪小说的作品有\\去掉《镜花缘》
43.以下汉代赋作中属于骚体赋的是\\去掉《刺世疾邪赋》
44.以下诗句体现出“诗中有画”的是\\全选
45.以下文学作品中描写舞蹈的是\\全选
46.以下文学作品中描写音乐的是\\全选
47.以下属于孔子言论的是\\去掉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48.永明体”的代表诗人有\\去掉庾信
49.有关上古神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全选
50.与祭文相近的文体是\\哀辞\\诔文
51.元散曲与诗词不同之处在于\\去掉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
52.在欣赏古诗时要熟悉诗歌的语法特点,具体包括\\全选
53.在欣赏古诗时要用形象思维欣赏诗歌,具体包括\\善于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诗中的形象\\把握诗中形象的主体
54.在欣赏古诗时要知晓诗歌的修辞手法,具体包括\\去掉对偶
55.中国古代戏曲的时代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选
56.中国画与中国诗的美学范畴包括\\去掉大与小
57.中国散文鉴赏要注意\\全选
58.中国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去掉悲剧故事不多
篇7
重视、适应和用好“互联网+”是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中职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借助数字化资源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质,借助互联网拓展延伸来丰富中职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的中职语文才有“鲜活力”,我们培养的中职生也可以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来自上海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美少女武亦姝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得冠军一事,经互联网加热、传播,再一次把社会公众讨论焦点聚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重任。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地位的转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改变以往在讲学过程中错误地忽略掉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现状,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让“互联网”与“中职语文”来一次美丽的相遇呢?笔者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了以下一些策略。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中职生人文知识的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基本上离不开网络,据调查统计我们的学生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超过2小时,每一个学生都至少会有一个腾讯QQ号码,每天“挂号”,他们热衷于发表说说、日志、微博,喜欢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论,而且跟帖也很快,动态更新迅速。每个学生所在的班级都会有一个班级交流群,喜欢在群内交流。笔者曾经与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在腾讯QQ成为好友,并且建立一个交流群,隔三差五在QQ空间发表关于学生课堂表现或者当天心情的说说,学生就发表了一大串的评论,他们也在乎笔者对他们的回应。所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人心,信息化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把热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为教育交流平台,实施语文教育教学行为,助推中职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自己QQ空间发表说说:“中秋节的月亮到底多少钱?”然后,配图苦恼的样子、抓狂的样子。学生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有说一百,有说无价,有说一万,有说十六元……教师接着可以再发表说说:“明月几时有?小二,能给我来一个咸的方的月饼吗?”然后,学生的回答也是花样百出,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评论、对答,在一问一答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往文学常识的方向思考、讨论。当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他可以立即利用互联网查询,例如查询中秋节与哪些人物有关,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有哪些描写中秋节的诗歌、歌曲,等等。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借助互联网把课堂内容很好地预习了,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有了前期对知识的接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前五分钟开辟的“民族文化快餐馆”充分展示,学生也非常乐于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提前所掌握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猜灯谜活动,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的目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里,语文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习得语文相关知识,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三、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P者所在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定新教材,教材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围绕课文,教材的主编们精心设计并开发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并且根据需要分别组合成助教光盘、助学光盘和网络平台等。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了解中职教学动态、教材信息,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下载教学资源和提问。
为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理解诗歌内蕴,教师可以广泛地借助数字化资源。例如,教师要想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中诗人奔放的情感,磅礴的气势,借助助教光盘里已有的资源,对诗人的简介、诗歌写作背景、诗歌的意境有详细的说明,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整个设计以图像、动画、符号等相互配合,辅以文字说明和动听的音乐,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诵,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注重诗词的诵读,俗语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字化手段可以呈现多种诵读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由选择范本进行模仿、练习,最终熟读。学生更可以在美妙图片的互相转换中产生共鸣,进入音、画、字创设的氛围里,以此融入到诗人当时的情景中,这样定能从中领悟到诗歌的意蕴和奥妙。
教师课堂演示完毕后,学生进行自我消化、理解,这时学生可以借助助学光盘或者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深入学习。数字化资源形声结合,学生在自作过程中进行轻松愉快的学习,对知识记得快,且记忆时间较长。
四、借助互联网拓展延伸,丰富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开展对话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编写好的文学常识内容选取诗词,选取里面最经典的,配上相应的美图,让学生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上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笔者有时在个人的微博上引用一句诗词来表达个人心情或者对自己的勉励,有时会转发或推荐古典诗词鉴赏,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点评,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体悟分享给学生,学生不明白的话就会主动利用互联网搜索出诗词的出处。另外,笔者推荐学生关注人民网、青年文摘、读者、广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微博,要求学生也关注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结合本地实际多关注乡土文化的发展,假期还布置学生必须转发关于古典诗词阅读的微博,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关注乃至喜爱上古典诗词,进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同时,教师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读诗、写诗、赏诗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的地点可以在各班的教室里,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交流群里,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阅读、理解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广阔的语文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习完《我的母亲》,可以让学生查阅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亲尝汤药”“芦衣顺母”“怀橘遗亲”“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也可以让学生查阅大量的关于描写母爱的歌曲和诗句,强化学生热爱母亲、孝顺母亲的理念,懂得感恩,做一个孝义之人;学习完《林黛玉进贾府》,可让学生去浏览《红楼梦》;学习完《静女》《采薇》可让学生去研读《诗经》中的其他名篇;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让学生去观看、研读《水浒传》。
通过拓展延伸性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从而把语文课中孤立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刻地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旅游管理;需求
中国幅员辽阔,山川大地物阜民丰,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愿意去追逐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旅游就是一项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旅游简单来说就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两种,如何在普通大众旅游的时候给予游客最大的人文关怀和美好体验将会是提升旅游品质和传播旅游形象的关键点,是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探讨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单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在五千年的浩瀚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演化汇总而得到的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现象,这样的历史现象集中的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与精神,刻画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特性。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想的精华的汇总,反映出中国的思想意识的不断革新的成果,是居住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生活着的56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对于文化的不断翻新、总结和传承的结果。同样中国的文化是区别与其他的民族的文化的,只有在中华大地的土地上才会呈现的,这样的中华文化是丰富的、多样的、包容的、精彩的、雅俗共赏的。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中对中国历史社会变化影响最深的是儒、道、佛三家的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以及文化发展,使得中国在文化的创造上是兼容的,即使是近代面对西方的文化侵蚀,也并没有盲目地崇拜,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重要的文化精髓巧妙和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来了,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以及时代印记。中国的文化精神不仅包括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还有不断融合的周边古文明文化,这样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内核,又不至于丧失了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全盘外来化,这样就形成一种自身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根基,将其他的优秀文化精髓作为辅佐而形成的一种丰富、和谐、兼容的文化现象,这也是中国文化最吸引人地方。
二、旅游概况介绍
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大,旅游资源丰富,加之中国的历史文化丰厚,形成了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风光两大组成部分的旅游产业线条。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更愿意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
1)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而且可以挖掘的数据增长的潜力依然可观。由于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很快,传统的旅游重点景区具有很大的知名度,游客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同时人们的旅游意识加强,旅游热情增加,旅游消费能力加强,使得旅游业在中国经济数据的占比增加,可以深度挖掘的潜力依然很大
2)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平均旅游时间增长。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大,普通的居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很好的增加,由此使得更多的人选择在自己闲暇的时间出去旅游,经济实力的加强,必然让人们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人数上出现了不断增加,平均的旅游时间的增多。
3)旅游业带动其他行业的潜力大,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同时景区营建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改造与修建,也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同时旅游是需要将游客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这也加大了交通运输业的压力,从而带动产业的升级发展。
4)景区数量增加,不同的景区形式正在日益丰富。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的游客可能在对目标旅游项目和旅游地点的选择会出现很多的不同,所以景区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开始满足人们更多的旅游消费心理。同时各级政府机关都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的政策帮助以及财政补助,使得更多的旅游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门愿意不断地增加对于景区的修建。
5)季节性,周期性,假日性明显,深刻影响旅游业发展。旅游是需要游客花费一部分的时间进行的娱乐活动,因此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出游的时间就集中在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些事件在每年的时间安排上都是相对稳定的,同时人们也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阶段是才会有相对闲暇的时间,可以用来安排出游。由于出行的时间相对集中,使得这些时间段的游客数量会明显加大,景区的承载压力也会变大,对于景区的综合管理是一种考验,这就形成了中国旅游独特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假日性。
6)农村旅游发展加快,周末游潜力巨大。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农村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村旅游建设加快,已经逐渐成了城市居民周末游的主要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基础差,观赏性不强,但是农村旅游的参与性高,也更加的生活化,尤其是对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游客吸引较高。
三、传统文化和旅游管理
(1)坚持将游客需求作为发展前提,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的位置,摆放在最为重要的点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关怀。旅游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链条,更应当在自身的发展中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会将自身的生活以及消费完全交付在旅游活动中去,是一种参与度较高的活动方式,因此,我们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不仅需要将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旅游景点的建设更加具备可观赏性,同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游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需求带动消费,只有将游客的需要摆放在第一的位置,尽可能地满足游客各种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加大景区的宣传,实现旅游业的发展。
(2)坚持发展的眼光对待自身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经营管理先进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地学习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不仅有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更有很多外来文化的加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旅游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旅游管理的不断实践中,会出现很多新的有效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理念。景区的管理者要不断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的发展,不能因为现在发展较好,就墨守成规,不寻求新的发展,这样固步自封,会在面对同行业的竞争中丧失基本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对于游客再一次旅游消费的吸引将不断下降。因此,为了将旅游业更好地发展下去,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对景区景点进行升级换代,制造新的消费刺激点,因为吸引更多的新游客以及二次旅游的顾客。同时需要将本地文化作为鲜明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景区的建设中去,实现景区对文化的重现和传播,展现出景区浓厚的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文化沉淀。
(3)坚持服务意识优先,提高服务团队的服务质量。中国文化总是能抓住其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吸收进来,和自身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内涵,因此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将是解决问题关键。旅游业具有强烈的体验性,也是服务业产业链重要的组成部分。游客对于消费的体验更多是表现在对于服务质量的体验上。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深刻落实服务意识的建立,不断提高团队的服务质量。在旅游管理实务上首先要加大对服务人员业务的培训,使得服务人员具备专业化和职业化,更好地满足游客对于服务的要求,同时坚持对服务意识的培训,必须要坚持一切为了为游客服务做准备,深化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提高游客对于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还有就是提高服务从业人员的归属感,定时开展团队活动,培养服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结束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具备的很多理念,依然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现代旅游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其中的优秀部分来指导旅游管理的实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对于游客需求的分析,提高自身管理理念的革新,改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环节,剔除破坏旅游环境的毒瘤,实现旅游业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过程中吸收到新的成长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旅游业带入到新的发展中去,实现新的产业增长。
参考文献
[1]刘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许昌三国文化与许昌旅游业的发展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0(07).
[2]陈佳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J].焦作大学学报,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