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2 08:2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一语道出教师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究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艺术, 掌握教育的时机与技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师必须树立好第一印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第一节课就应该叫出班上所有学生的姓名,一是为了方便教学,二是表示一种尊重,一种责任心。教学讲究情感互动。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名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的功力之一。
二、注重德育工作,加强三生教育、思想教育。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三生教育”,就是生命、生存、生活。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而让他们真正学会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会了立足社会的生存技能和能够幸福生活的学生,这样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充满激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他们的心态是才会是良好的、充满阳光的。去年我教的一个学生扬丹成绩一直很好。但到了初三上学期,她爸爸不幸离开了人世。这个女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在加上家里爷爷、奶奶整天与母亲吵。她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与读书的勇气。在我们的劝说下,人是回到了教室里,可整个人还是恍恍惚惚的,成绩是一落千丈。后来在我多次耐心的开导和教育她。我对她说:“如果你爸爸在天有灵的话,他肯定不想看到你这个样子,他给了你生命就是要你好好珍惜它,你对他最好的报答就是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当然现在家里的问题你没有能力管,就不要想它,等你有能力的时候再管吧。”听了我的这番话,她终于相通了。把悲痛化作力量,不久成绩就赶上来了,整个人也精神了,七月份她考入了州一中。还要对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教育他们要用中学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教育他们要为人诚实,与同学相处要团结友善,互相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而且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初一学生刚刚来,卫生习惯一点都不好,我们教室里经常有人吐痰和乱仍纸。当教师的不能总是说学生埋怨学生,除了说服教育以外,我还用实际行动做表率。我在教室里吐痰就用纸包起来再仍进垃圾箩里,我用过的废纸也是放进垃圾箩里,久而久之,学生看你这样做了,他们也跟着你做了。所以我们班的卫生做得特棒。身教胜于言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 “管是为了不管”。这才是现代教育的脊髓。我们班的班委是半年轮换制、班长负责制、竞争上岗制。当然班委也是由竞选而得,半年一到,自动解除。然后开始重新竞选,但是重新竞选的班委必须是过去没当过班干部的。于是,三年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做班干部的机会,都有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教师则注重引导,教给他们方法。同学们的口号是:班上给我一个舞台,我要还班上一个精彩。所以不管是班上的还是学校的活动都搞得是有声有色的。
篇2
我的教育故事
我是一个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十几个春秋了。回首这十几年来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我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挚爱着自己的学生。点点滴滴的小事,日积月累的教学成为我工作生活的全部。每天充满积极心态的面对孩子们,每天也会有些小小的感动让我不能忘怀,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热爱的工作。
初为人师,有句话一直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可能会扼杀一个天才。”老师一个习以为常的行为,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经常反思自己:我造就了多少次遗憾,刺伤了多少的孩子的求知的心,遗忘了多少没有关注的角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从年轻稚嫩的新老师走向“老气横秋的”老老师,这中间有岁月对我的无情的洗礼,更多的是我的脑海里似乎慢慢忘记了初为人师的种种誓言。直到有一天,一个叫郭…的女孩来到我的办公室。那段时间,我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班里前几名而且英语成绩明显薄弱的几个孩子身上。课堂上总是想利用各种机会提问他们,课下也通过课间的时间给他们复印学习材料进行补偏训练。每天我都忙碌着上课,下课补课,虽然有时候很累,但是看到这几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上一点点取得进步,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那天郭莹莹同学的到来,却让我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了自己的“成就感”。她是个总体成绩不太好的女孩,或许因为性格内向的原因,我可能在课堂上对她的关注也少了一些。我本来以为她只是来找我问问题,可是她说着说着,眼睛里竟然泛起了泪光。“老师,我…..我也想跟着补补课……,我虽然不优秀,但是我会变得优秀”.
我面对这样一个求知欲极强的孩子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心里一直追问自己,为什么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被我忽视在角落里,班里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想想这些,我的心里竟然有些心痛。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做出改变。改变自己只关注几个孩子的“狭窄“目光,把自己的爱无限的放大到班里的每位同学。在复印补偏材料时,认真考虑了班里每个孩子的学习程度和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爱。他们虽然现在不是那么的优秀,但是每天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感到欣慰,他们感到开心和自信。课堂上呈现的画面,不再只是我和几个孩子交流的场景,而是人人都在参与其中,享受着老师带给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我希望我是一盏灯,能点亮孩子心中的梦;在他们未来的道路上感到迷茫黑暗的时候,为他们点燃这把灯,照亮前方的路。
篇3
当我走到杨峰身边的时候,我也是笑着说:“哟!杨峰,你这次地理考得不错哟!”他与其他几个男生的反应不一样。面无表情地说:“我没有抄别人的,我自己做的。”“哦!那不错哟!”我就这样回答了一句。这之后我也没有放在心上,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料。
自习下课后,杨峰用他的拳头把窗户玻璃打碎了,然后离开了学校,离开时只是给班长说了一句“玻璃钱我赔”。他的这一举动顿时把我吓蒙了,我急急忙忙让同学寻找,拨打他的电话也没有人接,我吓得不知所措了。同学们还反过来安慰我说:“何老师不要太担心了,他的个性是比较怪异的,我们平时都不和他开玩笑。他一定是回家了。”晚上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他果然回家了,这时候我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但是我内心还是非常生气,我自认为并没有说什么过激的言辞呀!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开明的老师,同学们对我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第二天他回到了学校,没有和我说一句话就回到教室上课,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我却认为他应该和班主任说一下,他这是不尊重我,也挑战了我班主任的权威。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忍不住在班上发了一通脾气,说了些气话:“你想走就走,想来就来,有本事你就不要来噻!……我还认为下课了他会到办公室和我道歉呢!结果他下课后再次把拳头对上玻璃,手背受伤了。强行又要离开学校,同学们怎么劝也不行,有同学急忙到办公室叫我,当我去的时候他已经和班长到了校门口。我匆忙赶到校门口,看见他的情绪比较激动,我也意识到了我言行的过激,我要求他的父母必须来接他,但是他坚持马上走。这时候的他无论我怎么说、班长怎么劝说也听不进去。我只好同意班长陪同他回家,我也希望班长能劝说他。班长和他回家之后给我打来了电话。他陪同了杨峰一天一夜,为我做了安抚工作。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质量保障
一、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研究的现状
1.国内关于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研究
(1)学前教育质量内涵的探讨。对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追问探索教育质量的内涵。陈玉琨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探讨》中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机构在遵循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王敏在《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探析》中认为教育质量是为教育满足个人和社会显现的和潜在的教育需要能力的特性。刘霞在《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概念辨析》中从词源学和价值论的角度认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指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程度。不管作何解释,教育质量都是以学生的最终发展为目的。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刘霞认为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托幼机构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 。刘炎认为“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调查,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要弄清楚教育质量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就要弄清楚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
学前教育质量目前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评定。一个方面是结构性质量,它包括一些可具体规范和控制的变量,如教师与儿童的比例、班级人数、师资条件等,我国把机构的行政管理和上级指导也算在结构性质量内。对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实施的考察有时与对托幼机构的学习环境的考察放在一起。结构性质量往往容易量化,有客观的记录数字和依据可查,相对比较容易评估。其中,在教师与儿童比例、班级人数等变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方面有过研究。另一方面是过程性质量,它是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有更直接联系的变量,如儿童-教师互动、学习环境、课程、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等。研究发现,教育质量的过程性变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比结构性因素更大,但又因为它是以动态的形式来表现,评估起来的难度也要大很多。
(2)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过程中的不足的研究。从评价主体方面,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大权主要掌握在国家及省市政府行政部门手中,评价方案、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评价决策等方面的权力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家长、幼教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没有最终评价的权力,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忽视了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从评价的目的方面,我国对幼儿园的质量评估重点是进行分级分类验收,但这种评定方法似乎没有明确托幼教育质量的底线,而发达国家的全国性托幼机构认定标准一般不对机构进行等级评定,而是确定优质园质量认可的标准。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视管理、物质及人员上的配备,重视结构性质量,却忽视其效能的发挥,在评价方式上重视量化评价,不重视量化与质性评价的整合。而自评这个环节,往往只是为实地验收服务的。
2.国外教育质量评估的相关研究
全儿教育协会(NAEYC)颁布的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以及Thelma Harms和Richard M. Clifford制定的“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该量表在内容上共分五大类,分别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课程、物质环境、健康和安全、营养和膳食。这五大类又分成65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具体的评价标准,各项标准后面附有在评价时必须考虑的多项具体的指标,同时提供了一些范例以帮助评价者明确所订标准),这些标准中,注重教师的行为规范和物质环境的利用效率。评价的目的也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是局限于对学校的定级。
澳大利亚在2007年实行幼儿教育质量评估的重大改革,制定全国一致的强有力的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标准,该标准包括教育质量的七大领域:教育方案与实践;儿童的健康、福利和安全;物理环境;教师要求;关系;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领导与管理。其中把教师资格和师幼比看成两个重要的服务质量结构指标。
在英国,基础教育质量涵盖七大领域:课程、成就、学与教、对学生的支持、风气、资源、管理及领导与质量保障。其中每个领域又包含若干指标,如风气包括气氛和关系、期望与促进成绩等。每个指标有若干个可以观察的方面。
从这几个国家关于教育质量标准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关注学校内部的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以及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推进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启示
从国内外关于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研究成果来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落实是系统而复杂的。不仅需要对质量标准本身进行科学解读,也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1.建立与国际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接轨的质量评价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我国的学前教育起步比较晚,教育质量相对低,吸收和借鉴国外合理的评价指标更能培养适合未来的人才。
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体制
我国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政府行政人员,评价主体单一化。其他主体如幼教专家、园长、幼儿教师较少参与,尤其是家长几乎被排斥在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及时将评价资源和评价报告放到网站上,供公众查阅,促进公众全程、全方位的参与,使得教育质量评价的开展能够兼顾多元主体的价值和利益,保障教育质量标准的认可度。
3.建立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实施的保障体系
纵观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要获得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就要有比较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首先,保障教师质量。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入门比较低,很多只是初中毕业在幼师学校学习两年后就从事幼教工作,教师素质得不到保障。要使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得到落实和贯彻,就要严格教师入职标准和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其次,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财政激励与问责体系。从财政上对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后,可以加强立法确定政府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责任和加强对家庭的服务和指导。对家庭的这种服务,保障了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践行。
参考文献:
[1]王海静.我国学前教育评估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
篇5
我国的汉字数量庞大,字形复杂,学生识字初期往往容易混淆一些音近、形似的汉字混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汉字,也不利于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对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识字教学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前人的识字教学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的识字教学
清末兴办新学之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重要的识字教材。儿童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认识两千多个汉字。开办新学以后,各种新教材层出不穷,取代了三、百、千作为传统识字教材的地位。在编排上,起初只是识字、学词,后来逐渐向在语句中识字演变。解放后,虽识字方式仍然是之前的做法,学生平均每日学习不足三个汉字,这种低下的识字教学状况直至50年代中期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二、20世纪50年代末的识字教学
(一)随文分散识字法
1958年,小学特级教师斯霞为了改变这种效率低下的识字状况,开始采用“随文识字法”。这一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1]。这位教师认为学生入学初期识字教学的重点是字音字形,当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利用汉字知识分析字形时,识字教学的重点就应转向字义。汉字只有放在词语中,进而放在句子中,其隐含的意义才能变得通俗易懂。采用这种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识字量显著增加,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学生的识字进程较慢,对阅读能力的尽早培养和提高形成了制约。加上这种方法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这一识字方法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
(二)集中识字法
与随文分散识字教学同时出现的集中识字教学最早在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展开。它主张先识字后阅读。起初,该地教师将发音相同的汉字归类在一起,集中识字。后来,他们改用突出字形规律的办法集中识字,逐渐形成了利用字形规律,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要形式的集中识字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汉字的结构,便于学生独立认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但是这种识字方法每次集中识字量偏大,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识字负担,识字和阅读分开也延长了学生识字到阅读的转化过程。
三、20世纪60至70年代的识字教学
60年代制定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新强调了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识字量定为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要求一二年级识字半数左右,三年级以后,识字量逐渐减少,重点放在了读写方面。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的到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改革被迫宣告破产。
四、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识字教学
(一)多种形式识字法
以后,“多种形式识字法”应运而生。在继承先前识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这种识字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教学生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内容,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出生字。
2.采用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如看图识字帮助学生学习常用的独体字,同时进行基本汉字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教学,为日后学生学习合体字打下基础。
3.注重字、词、句相结合教学。
4.识字过程中,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汉字的规律。
5.二年级以后,学生开始接受查字典训练。
6.随文分散识字仍然是识字的主要形式。
7.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一些只要求会读的“二类字”,给学生的自由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2]。
这种教学方法汲取各家之长,既重视字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又交给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较多的汉字,成效是明显的。
(二)注音识字法
进入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在一些语言专家的主张下进行了“读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始阅读纯拼音短文,并训练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写作。之后,让学生由阅读纯拼音的文本向阅读注音文本过度,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识字。阅读和识字得以同步进行,缓解了学习汉语和识字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学上在大量的反复阅读中识记汉字,不利于学生对汉字字形、字义的理解。同时大量的机械似的反复阅读使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三)新课改中识字教学呈现的特点
新世纪之初我们迎来了第八次课程改革,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呈现了新的特点。
1.适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要求,将汉语拼音定性为辅助认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2.识字和写字分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书写中巩固所学汉字。
4.分层级的汉字识字和写字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为学生进行阅读垫下了基础 [3]。
可见,新课改对学生识字写字所设定的空间是很宽泛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如何实施,这便要求教师能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我们祖辈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的文化精髓。
五、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识字教学历程的反思与总结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识字教学历程,我们不禁反思,在具体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效,更好的促进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识字教学要符合汉字本身的规律
虽然我们的汉字数量庞大,字形复杂,字义多样,但是如果把汉字放在一起进行一个深入的综合比较,就会发现许多汉字在音、形、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从字音上看,每个汉字都可以用23个声母,21个韵母拼读出来。从字形上看,汉字大体可以分为单体字与合体字。单体字一字一义不能分割,如日、月。合体字多数是形声字,半部表音,半部表义。如“唱”,左半部表明与口有关,右半部表明音与“昌”同音。在字义方面,一方面可以把字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集中识字之所长,注重根据形声字本身的特点来识记并加以理解 [4]。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识记并掌握汉字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二)识字教学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推理还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看图识字,在班级举办识字游戏等。同时,教师也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差异,给予那些识记速度相对较慢的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加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
识字教学要想有效的得以开展,必须将新思想、新方法落实到实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及早更新观念,掌握最新的识字教学技能与方法,使这些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不断地修改与完善。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新的识字教学方法也会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地产生,但是,无论识字教学方法如何变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要谨遵必要的规律,并能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采取相应的举措。毕竟,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指导教师:耿红卫
参考文献
[1] 斯霞.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1,(2):2.
[2] 陈国雄,崔峦.识字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1990,(12):13.
篇6
关键词:学生评估项目;上海PISA;基础教育;启示
一、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基本情况的介绍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1]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2]
PISA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因此能深入检视学生的基础素养。经合组织不久前公布了有40多个国家25万名中学生参加的2003年PISA测试。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PISA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测验方式是通过纸笔测验来衡量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为这个年龄段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未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状况;研究目的是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国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需要的各种基本素养,是否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PISA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好了学校的常规课程内容,而主要是在于评价学生是否做好了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为此PISA非常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考察。
2009年4月,根据OECD的技术标准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测试,参与率和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8.6%。测试结果显示,在全球约47万名接受测试的15岁学生中,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分为556分,高出第二位的韩国学生17分;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600分和575分,分别高出第二位38分和21分。 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良好。精熟度最高的"6级"中,上海占2.4%,仅低于新加坡的2.6%,"5级"占17%,具有明显优势。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3]此外,上海有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为0.57,显著高于OECD平均值。
针对以上结果,我们首先试图分析芬兰在几次测试中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探求上海作为中国代表取得优异成绩背后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二、芬兰基础教育成效显著的原因和做法
第一,芬兰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向全国提供平等接收教育的机会。这在测试结果中也能体现出芬兰全国各地城乡学校之间成绩差距很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成绩也较为均衡。在这方面,我国基础教育也在倡导公平,然而现实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方面需要向芬兰学习。
第二,芬兰的基础教育目标不在于过多地要求孩子去学知识,而是更为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成员[4]。一直到中学毕业,芬兰的学校不会给孩子们打分,不让他们留级,不给他们排名次,不会硬性规定他们完成功课,而只是分别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为了解决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还配备有心理学家。这些措施都很人性化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
第三,芬兰的基础教育学校特别强调把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并设置灵活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使孩子们不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学校也鼓励老师把学生带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孩子们经常走出校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展览会、植物园或工厂,进行郊游和参加夏令营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我国也在大力提倡,只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实现,一些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贫乏,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仍任重而道远。
第四,芬兰教师的服务精神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5]老师讲课从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们灌输知识,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启发诱导学生去接受知识。在有些学校,如果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东西不能满足其求知欲,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便可以离开教室去图书馆或其他地方寻找辅导材料自学。芬兰学校的一门课可以由几个老师同时讲授,学生试听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后正式上课,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学历和经验,还要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做到这些的必须是很优秀的,所以教师在芬兰是很受尊敬的职业。
第五,利用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不断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1)芬兰学生家长通常喜欢给孩子念书、讲童话和带孩子去图书馆;(2)芬兰报纸联合会每年都会举行"读报周"活动,免费为老师和学生发放各类报纸,老师可将其作为课外教材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有益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3)电脑的普及也是学生拓宽知识面的一大途径,但同时对电脑的正确使用,芬兰教育部也很重视,准备采取措施,在学校和图书馆的电脑上安装具有拦截作用的软件,过滤和屏蔽不健康的网站。全国信息安全事务委员会还开设了专门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咨询服务。
总之,芬兰的成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的必然结果。其实我国的一些地区所做的与上述提到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都有相似之处,有些发达地区甚至赶超了芬兰,如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试就一举夺冠,对此我们应理性冷静的看待。在得知最后成绩后国外媒体和教育界高度重视,甚至有美国记者将此事件的意义和"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相提并论,并认为相对于过分散漫自由、校际差异很大的美国教育,中国学校注重课堂纪律和课程安排、教师责任心,学生在学习上付出更长时间和努力的做法确实有可取之处。[6]但与国外积极评价相反,国内却是质疑声一片,这些质疑主要包括:上海教育不能代表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评价体系是否适合我国教育实际;成绩背后掩盖不了我国教育的落后现状等等。对此我们应客观的看待,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有反思,既有自信也有自省。
三、对我国上海取得优异成绩的正确认识
1、首先,要正确看待我国基础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进入21 世纪后,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截至2009 年底,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843 个,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 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5%。[7]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成就是在一个很薄的基础上取得的。改革开放之前, 尤其是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小学入学率只有20%,初中入学率只有6%。[8]我们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历程。
除了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就外,近年来实行的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许多领域的发展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教育也不例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做出了成绩,本次测试结果实际上也是一个证明。
2、其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发现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西方(欧美)敢于一己之短比东方之长,相反,西方并未首先测试他们擅长的领域;在这次测试中,成绩好的都是亚洲国家占多数,我们不可否认,亚洲国家的基础教育确实比西方国家做得好。但高等教育如何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一些国家确实有比我们所长的地方。
(2)在鼓励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方面,特别是在运用"元认知策略"方面不及经合组织国家;"元认知策略"主要表现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也就是说学生在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时所指定的计划、自我监督调节能力有待改善。
(3)在阅读素养方面,我国学生善于阅读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则较弱。连续性文本指的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信息单元的句子、段落,也可以是大的章节结构,如杂志、报纸或小说;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指文件、公文、图表等格式。
(4)在测试中研究本身,我们还不太善于采用大规模、多维度、多层次、多种工具、多种目标的系统实证方法。如学生的素养成绩可以从个人认知水平、学习参与程度、学校办学效能、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政府投入水平等方面维度来比较分析。
四、PISA测试对我们的启示以及未来的展望
1、PISA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阅卷程序和评价标准,可以对我国考试的命题设置、教育评价新探索起到一定借鉴作用,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模式。
2、关注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PISA十分关注学生与学校的背景,更加关注学校和教育政策在提升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从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PISA提供了学生成绩差异的社会经济根源及教育资源投入效益预测等更深层次的分析报告。PISA主张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应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成长的教育,这与当前我国倡导的教育均衡、关注教育投资的有效性相一致。
3、教育的水平与资源的投入相关,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可以考虑根据各地经济状况的不同,如对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同一地区内的不同地方应有不同的投资政策。
4、PISA评价的发展趋势仍是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为核心内容,在接下来几年的测试中可以增加信息素养或财经素养的评价;评价方式也可能由计算机测试代替纸笔测试;还可以扩大样本年龄的范围等。
5、建立可用于区域比较的教育评价和监测体系。OECD举办PISA的目的是要监测各国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对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投资产生影响。[9]我国尽管各地文化差异大,但总不至于大过国家之间的差异。在强调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今天,更有必要建立大范围的区域性教育评价和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OECD(2009)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Mathematics.Reading,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R]-Publications 2009
[2]王唏.PISA:阅读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3,(9).
[3]黄惠娟.PISA:数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
[4]李忠东.芬兰:最好的教育模式[J].世界教育信息,2008,(2).
[5]吴甜.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6]乐中保.PISA中阅读测试的测评框架与设计思路--兼谈对我国阅读测试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7]赖小琴.PISA评价: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的素养指示器[J].比较教育研究,2006,(5).
[8]孔凡哲.PISA对我国中小学考试评价与质量监控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5).
篇7
没有策划的研修活动往往体现为只确定活动内容而缺少活动主题。如“读书活动”并没有突出“读书”主题,而是“在书中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行为”;“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并没有突出“展示”的主题。而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优质运行的支撑点”。这样的研修活动虽然自由宽泛,但往往浮于表象,对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不大。而缺少深度策划的研修活动往往体现为确定了活动的内容、主题、基本步骤,但缺乏对主题持续性研讨的思考与活动过程中关键性步骤的细致筹划。如“在书中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行为”,“审视”活动结束后并没有组织后续的活动如“我的教学新行为”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优质运行的支撑点探索”,仅安排了“申报――磨课――展示”三个步骤,没有在“申报”这一步骤中设计如“在校园网上通告,说明展示课体现的‘课堂教学优质运行支撑点’,以便于听课教师观摩”等。缺少深度策划的校本研修活动就像“摸石头过河”,有可能摸着石头过了河,也可能途中摸不着石头过不了河,只得折回来从另一个地方重新摸石头;而深度策划的研修活动就像准备好了石头,在需要的地方放一块,顺利过河。
校本研修活动深度策划的目的是使活动更有效,具体表现为研修活动的目标更清晰,环节更紧凑,过程更吸引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有所改进。因此,在对某一具体的校本研修活动进行深度策划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自我检测。
一、目标是否清晰。这是深度策划的出发点与归宿。如在新课程实施之初。需要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培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此时我们组织相关的校本研修活动,目的就是为教师自发产生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教学新行为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带动全体教师追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行为。因此,我们将活动取名为“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
二、环节是否紧凑。与小学课堂只有40分钟、选择了“这样学”就排斥了“那样学”一样,研修活动开展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体现研修活动的意图,关键看活动现场的环节安排得是否紧凑。对达成目标有明确作用的环节保留。其余的都应删去,切忌拖沓。如“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活动准备阶段,我们发现有自发的教学新行为的教师很多,活动现场的时间不允许每个人都到台上讲述,于是我们就将这些新行为进行归类,确定“生成与预设”、“关注生命和终身学习”、“评价的效能”三大板块。按这三大板块将讲述者分组,变一个一个讲故事为一组一组讲故事。这样的安排既解决了因讲述者多而时间不够的矛盾,使大多数有新行为的教师都得到鼓励。又凸显教学新行为的本质。如果没有对活动环节的策划,凡是有故事的教师都到前面讲,或者挑几个教师到前面讲,效果都会打折扣。
三、过程是否吸引人。频繁的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教师对活动产生了倦怠感。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对活动产生倦怠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活动的过程很枯燥。要想让活动的过程吸引人。就要在其中预设兴奋点,即在教师对活动的一般估计之外使用一些小道具、小插曲、小花絮。不要小看了这些小技巧,它们直接影响着研修活动的效果与教师对研修活动的感受。如“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活动现场。我们请校民乐队的教师现场伴奏(要求是“如果你认为精彩就来一段音乐”,从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中学来的),为教师提供印有“言出肺腑诚可贵”字样的“静思录”以便教师随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运用临时采访的形式来深度挖掘教育教学故事。而三个小组讲故事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预设与生成”小组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演绎他们的故事,“关注生命和终生学习”小组采用小品的形式来演绎他们的故事,“评价的效能”小组采用“定格的瞬间――照片”来演绎他们的故事。
篇8
一、勤读书――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这话对于教学同样适用,那就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读书一要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二要广泛阅读教学专业书籍,如教育教学论著、杂志、名师经验介绍等,而且要做到著作要通读,杂志要精读。教师只有书读得扎实,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才能活得真实,教得厚实。
名师无不爱好学习,善于实践,以行动推进教学改革。他们反复学习当前教育领域内前沿性的东西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协调理论及元认知理论等,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从而指导教学实践,然后经过长期地实践与感悟,创新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浙年名师盛新凤酷爱读书,遍读了中外教育名著,并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美教学模式”,作为诗意语文理念发展了语文教学理论,成为语文教学园地的一朵奇葩。回想我们自己,读了几本教学专著?研读过几篇教学文章?教师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读课本、查教参、搬教案,教材、教参、名师教案就是自己学习的全部,教学论著那是教育家的事。这样把读书蕴藏的精神功能削减为实用价值,以浮躁、功利的态度读书,哪会有成长起来之时?原地踏步,走的再多也不成路啊!虽然我们的使命不是原创教育理论,但我们的教学实践却时时需要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因而,我们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跟踪者、解读者、传播者和向实践行为转化的演绎者。
二、善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叶澜教授说,教师要达到“通达洒脱”的境界,不仅要靠理论实践的积累,还需要对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批判性的反思。名师深知,不能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文化,只会使自己沦为只会“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教书匠。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深入到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和教师态度等层面上,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师全部生活方式的审视。通过反思,把自身的经历、经验、实践转变成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智慧。他们还用笔记录校园生活、教育事件、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失败,让记录成为反思的延伸,提升自己,启迪他人。湖北教师陈海燕伴随着教学的风风雨雨,笔耕不辍,用心写出了教学系列文章、班级管理系列故事,下乡支教时又留下了一连串的“支教手记”等,在反思与记录中积淀教学智慧,提高教育能力,升华教育情感。回首我们的实践历程,有过多少反思?留下了几多文字?我们大多把反思看成是自我封闭的思考,把记录当成是额外的负担,把身边的教育故事当成课后的谈资,却无心记下那灵光一现的精彩瞬间。没有反思哪来课堂的灵性、大气与开放?学名师就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们的反思理念,以学生的视角、同伴的视角、超越自我的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敢创新――培植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需要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教学或处理教育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说杂草这句话时,气力十足,声音宏亮。于老师幽默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那位小朋友做了喷洒动作,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小朋友再读这句话时,果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孩子也开心地笑了。千人千面,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不能执迷于“一招一式”的模仿,更不能削足适履,迷失自我,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培植自己的亮点,要有超越名师,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深入钻研,实现教学上由“胆大妄为”向“胆大敢为”再到“胆大有为”的质的飞跃。
四、事业理念――成就名师的力量源泉
德艺双馨的戏剧界艺术大师常香玉说过:“戏比天大。”在名师眼里,就是“教”比天大。他们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职业。事业的理念使他们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李卫东老师在极其简陋的学校里遍读中外教育专著;王菘舟老师在破旧的古屋里听着雨声和蛙声,磨课《只有一个地球》,四易其版;窦桂梅老师两年内完成了三部教育著作。而我们把教育当成职业,对工作少有激情的投入却有过多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名师的课堂上那鱼水亲和的场景,行云流水的教程,却没有看到名师课堂背后长期积累、反复历练、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的煎熬与磨练,而这也正是我们同名师有差距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追求名师首先要拥有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情怀,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以事业的理想支撑自己的教学成长生涯。
几番思索,几番收获,名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用“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学习名师是肤浅和幼稚的。我们既要用外在的眼睛看现象――产生对名师的向往,更要以内在的眼睛看真谛――找准追求名师的方向。以事业的理念投入教育教学,博览群书,勤于反思,敢于创新,反复锤炼、打磨自己,这就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教育叙事伴我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9).
[2]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通过博客、智客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或反思,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为了落实市、县“教师素质年”活动中有关发展教育博客的要求,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细节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感悟教育幸福,唤起广大教师的职业激情和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并配合第三届优秀博客评比及颁奖。经研究,决定开展“电信杯·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二、征文时间
**年11月5日~12月5日
三、内容要求
1、题材不限,可以是课堂上发生的,也可以是课堂外、生活中发生的,新教育实验校教师要注意挖掘与新教育实验相关的故事。
2、要求事件真实,叙述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情境描述有意义,反思深刻。
3、字数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四、上报要求
1、各乡镇中小学将打印稿(无需封面)一式两份、参评承诺书一份送学区,由学区教科研负责人汇总后报送县教科所;直属学校直接报送,截止时间:12月5日,逾期不收。
2、送交打印稿的同时必须由学校统一将电子稿发送到信箱,邮件标题为单位名称,文章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打印稿和电子稿格式】
标题:三号、黑体;
作者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小四号、楷体,在标题下依次注明;
正文: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3、参评承诺书必须经学校和学区领导签字、盖章。
4、每人限送2篇。
5、联系人:;联系电话:
五、评选组织及奖罚办法
1、**县教育教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评审、奖励等全面工作。具体事务由新教育实验秘书处师生共写随笔项目组负责。
篇10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加强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行。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让他们能够从玩中学,学中玩。
二.加强思想业务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责任心,规范言行,加强精神建设,做到“五讲、四美”,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业务上精益求精,敢于改革创新,紧跟形势,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认真学习幼儿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提早,外出要报告。当班教师不能擅自离岗,不能走廊闲谈,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四.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并必须做到“四勤“眼勤、嘴勤、脚勤、手勤”,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教育幼儿不玩火,不跟陌生人走。要求当班教师点名,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发现问题汇报,妥善处理。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正确使用手帕及自己的一巾一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保持仪表的整洁卫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爱惜食品,不挑食、不浪费;午餐后组织幼儿散步或做安静游戏。并且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六.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各班级制订出科学的、符合本班
幼儿实际、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正面教育,教育教学做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坚持用普通话,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在改革创新方面有所建树。
七.在新生开学前做好家访工作,并做到有访有记载。及时做好个别教育,不岐视差生,要爱护每位幼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