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11 02:0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英雄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英雄的故事

篇1

关键词:节日效应;牛市熊市;大盘股

 一、 引言

节日效应,是指由于节日的出现致使节日前后交易日的收益率发生异常的现象,其中包括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虽然已有文献研究中国股市存在节日效应,但是对其中原因的探寻非常有限。从心理情绪和休市制度等方面等考察节日效应的原因,很难让投资者从中吸收经验抓住股市动向,明白其因果关系。另外,使用连续时期的数据,可能会掩盖数据在牛市熊市下的特征表现,不利于考察节日效应的存在和变化。为了弥补这两点缺陷,本文将从数据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时期,并从大、中、小盘股的角度探究其原因。

二、 数据选取与节日选择

本文选取2006年8月30日至2009年8月5日的日度数据,在该数据时期内,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大牛市和大熊市,研究对象为代表大盘走势的上证A指、深A成指以及其组成部分(大盘股指数、中盘股指数、小盘股指数)。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软件提供的各指数日收盘价,根据式(1)计算日收益率:

Rt=lnPt-lnPt-1

再将样本期划分为牛市熊市两个时期,目前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牛熊市最具代表性的划分如表(1)所示:

表(1)中国证券市场牛熊市划分

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和元旦节。其中,2008年开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从传统节日变为法定节日,针对七个法定节日的收益率和波动性进行研究。

三、 描述统计

为了便于观察节日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将牛市区间2006年8月30日至2007年10月16日及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8月4日和熊市区间2007年10月17日至2008年10月28日及2009年8月5日至2012年8月5日作为两个板块,并选出法定节日在休市前的第一个交易日和休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日收益率作为研究节前效应和节后效应的依据。表(2)为节日收益率均值的统计结果,表(3)为其他交易日收益率均值的统计结果。

表(2)节日收益率均值

从表(2)与表(3)的对比中可以得到沪指、深指节前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益率均值总是高于其他交易日的收益率均值,存在节前效应。比较节后收益,最大值为牛市下节后交易日的收益率,最小值为熊市下节后交易日的收益率,说明牛市时存在显著的节后效应,而熊市时前后效应不明显。

虽然节日效应存在,但是表(2)显示,在牛熊市下具有不同的表现。沪指、深指在牛市中,节后收益明显高于节前收益,在熊市下,节后收益为负,低于均为正值的节前收益。横向将各盘股指数的收益率均值比较,沪指、深指的节日收益为正时,虽然大盘、中盘、小盘的收益也是正值,但是大盘股的收益为三者中最大值。尤其,沪指、深指的节后收益在熊市下为负值时,只有大盘股的收益为负值,中盘、小盘的收益却为正值。尤其推测,大盘股可能是带动大势走向的重要因素,但其可能性还需具体检验和进一步研究。

四、 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大盘股带动大势走向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引入模型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沪指、深指与大盘、中盘、小盘的相关性大小,判断大盘股是主导因素。模型如式(2)所示:

Y=B0+B1X1+B2X2+B3X3+e

其中,Y为上证A指或深A成指的日收益率,X1、X2、X3分别为大盘、中盘、小盘的日收益率,B0为常数项,B1、B2、B3分别为X1、X2、X3的标准指数,e为误差项。

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沪指、深指都与大盘股的相关性最大,标准系数分别为0.620、0.498,说明大盘股的确是沪指、深指走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中盘股、小盘股。

表(4)标准系数

注:表中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五、 结论

本文在提出节日效应概念的基础上,对比了节前、节后以及其他交易日的收益率,并分析了三者在牛熊市下的不同表现,同时探究了大盘股对走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牛熊市下均存在节前效应与节后效应,且牛市下节后效应明显大于熊市下节后效应。2、对比牛熊市下的节前节后收益,牛市下节前收益大于节后收益,熊市与其相反。3、大盘股是沪指、深指走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中盘股、小盘股。

参考文献:

[1]田华,陆庆春. 2003. 上海股市周日效应GARCH模型族的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7):75-79

篇2

按照约瑟夫?坎贝尔的定义,《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也是一次“英雄的旅程”,而且是较为典型的那种。十岁少年T.S. 斯派维,与父母姐弟一起,生活在美国西部的铜顶农场中,母亲是博士,研究昆虫,父亲热爱牛仔,为自己没赶上牛仔时代而遗憾。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却没想到他天才得如此彻底,他发明了一个永动机,并因此获得史密森(美国的半官方博物馆,1846年在华盛顿建立)学会的贝尔德奖(以史密森学会的第一任馆长斯宾塞?富勒顿?贝尔德的名字命名的奖项)。斯派维受到邀请,去参加颁奖礼和演讲。

属于斯派维的“英雄的旅程”就此展开,他偷偷溜出家,藏身于火车拉运的一部房车里,去华盛顿领奖。和所有的“英雄的旅程”一样,斯派维遇到了形形的人,以及或大或小的麻烦。最终到达华盛顿后,他却落到了史密斯学院的副干事吉布森小姐的手里,她想把他包装起来,以少年天才的身份行走江湖。电视台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为斯派维编造身世,让他上脱口秀节目亮相。斯派维的父母,却在此时赶到现场。

这个故事,虽然以十岁孩子为主角,但其中的情节、人物,都能在古老的英雄神话中找到对应。驱使斯派维离家的,是家人之间的伤痛和误解,为了逃离这种伤痛,也为了引起家人的重视,他必须展开旅程。非正常的旅程,又决定了他必然要遇到各种不同凡响的人和事,伴随着斯派维的,是幻想中的兄弟;给他带来波折的,是途中偶遇的铁路警察;让他开了眼界的,是喜欢给搭车客照相的卡车司机……如果在古代神话里,他们就是路人、巫师、强盗、魔鬼、神仙。旅行的终点华盛顿城,就像神话王国或者古堡,吉布森小姐等等一干人,就是在神话出现的皇后和大臣,巫婆和仙女。

当然,在一个神话里,从神话之域中获得的一切东西,包括荣誉和珍宝,包括公主的爱情,都是不可能带出神话王国的,他所能获得的、能带走的,只是一些感悟,一段记忆,正如坎贝尔所说的:“令人难忘的,不是追寻过程的痛苦,而是获得启悟时的狂喜。”启悟胜过一切珍宝、爱情和荣誉。

斯派维的旅程,也严格遵守这种隐性规定。他在华盛顿城,在酒店宴席上,在华丽庄严的电视台演播大厅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带不走的,也是他深深厌倦的。斯派维怀着冷静的目光打量着这一切,他在那里所获得的,是家人之间的理解,是和父母重逢的喜悦。就像《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在经历那么多的冒险之后,见识过那么璀璨的奇境之后,最终得出“哪儿也不如家里好”的结论。在一部神话里,这显然是比荣誉和珍宝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也由此了解了编剧兼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他所缔造的神话品种的气质,从《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尽情游戏》一路沿袭下来,从未改变。那个世界里,人们含着微笑踏上冒险之旅,那些危险都很微小,轻易就可解决,而和这个旅程同时发生的,是内心的缤纷之旅,人们总是天花乱坠地联想着,心情愉悦地感受着,伴随着悦耳的旁白。尤其是《尽情游戏》,是热内的又一部神话,故事里有孤儿、洞穴、武器制造商,但它却不会像《雾都孤儿》那样悲惨,它是又一次热内式的神话之旅,一趟游乐场冒险。

篇3

首先我们有请大英雄,让大英雄告诉我们:什么是英雄?是那些胆小怕事,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不敢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叫英雄吗?“错!大错特错!英雄,是对见义勇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的一种称呼与赞美。”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新闻材料:“一日,某大学学生在河边散步。发现一名儿童不慎落入水中,便想也不想舍身相救,将儿童救上岸后,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落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哇!好感人哦!这不愧是英雄啊!

ok!刚刚呢,我们说了大英雄,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中学生要怎样做才是英雄呢?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就要看你是否可以做好了!比如说,当某地发生地震或其他灾害时,我们应当主动做一名小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疏导心理的同龄人,以及提供衣食上的帮助,并为他们补补落下的功课,这种行为也是小英雄的作为哦!

所以今天我们的“英雄剧场”特意提醒一下广大中学生哦!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英雄,那么你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英雄?英雄有哪些行为呢?作为中学生,我们又有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篇4

[关键词]神话 英雄 魔幻

《圣斗土星矢》作为日本魔幻动画在中国的开路先锋,曾经在九十年代红级一时。至今为止。《圣斗士星矢》在各大影视卡通漫画网站的播放率仍然位居前列。各种关于《圣斗土星矢》的论坛和网站比比皆是。剧中奇特的神话背景以及永远打不倒的圣斗士英雄成为我们记忆中永远的经典。

一、英雄的背景环境

《圣斗士星矢》中有一个重要的文体特征便是对神话的重视和创造性的运用。它的时间背景和人物借鉴了古希腊神话,其中雅典娜为陆地的守护神、宙斯为天界的守护神、波塞冬为海洋的守护神、哈迪斯为冥界的守护神。这几个神之间的战争就构筑了剧中几个篇章,如《冥王篇》、《北欧篇》、《海王篇》等。在《海王篇》中故事讲述第一次圣战。“海神”波士顿组成强大的海斗士军团。向地面展开了大规模的侵略,并攻占了地面。身兼“智慧女神”和“女战神”的雅典娜。派出八个青铜圣斗士,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作战,成功驱逐了海斗士,令其宫殿沉回海底。在此剧中动画创作者对于生命的幻想衍生出了绚丽多彩、奇异怪诞的神话世界。这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历史质感,还调动了观众某种情感,这种情感的内力使他们相信,在神的世界中还有形形有别于人类的生命形式,在这种似真似假的空间和时间中。不仅可以探寻、想象某些至高至大、至善至美的东西,还能窥看那不属于人的维度的神的奥义。

二、英雄的特质

在神话史诗的庞大背景下,容易出现“英雄”。而日本的英雄也带着他们本国对英雄的传统看法,与其说是对英雄的设定,不如说是渗透在日本人骨子里的对人的基本要求。

1、英雄具有无比坚毅的意志

首先这个英雄就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力。日本人的习惯和教育要求每个日本人具备坚强的毅力,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不能屈服于各种困苦所引起的各种感情,也不能期望他的同胞因自己的痛苦而表示同情,而且必须对恐惧产生羞耻心。人最大的恐惧便是死亡。若对死亡无所畏惧,便具备了难以战胜的意志力。所以我们看到《圣斗士星矢》中青铜圣斗士在强大对手的映衬下每次都是冲破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困难。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在他们面临生命濒危的一刻。如圣斗士紫龙自挖双眼,生命危在旦夕,也会因为记起肩负的使命和战友的嘱托。在关键的时刻扭转战局,反败为胜。这种日本人对意志力的狂热迷信。本尼迪曾说:“日本精神控制法的公认原理,即意志高于几乎是无限可塑的肉体。遇到事关人生的真正重要事情时,肉体的要求就应该被彻底地置于从属地位,不管这些要求对健康如何必需。也不管这些要求在平时如何得到承认和精心培养,都应该发挥日本精神。”

2、英雄以团体形式出现

除了人格意志的要求外,《圣斗士星矢》中的英雄并不像美国式“superman”那样单打独斗,或强调个人功绩,日本的英雄是大众性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它真实的面对人生,就是自己和别人的英雄。日本的英雄强调团队精神。一同解决困难,通过多个人顽强的意志以及战友间的紧密合作来赢得胜利。没有人是绝对的主角。如果没有团结的结盟,个人力量再强也是无济于事。团队组织便是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的关键。在《圣斗士星矢》中一辉便是很好的例子。可以说,一辉的实力在最开始几乎在所有青铜圣斗士之上,因为他是高一级别的白银圣斗士,但他不合群,非常高傲孤僻,总是“孤军作战”,所以他即使实力很强,也敌不过团队作战的青铜圣斗士。这种团体英雄便是日本特有的文化观念的体现。

3、英雄是普通的凡人

当然,虽说强调团体精神。但也不能忽视个人的刻画,二者其实并不冲突。角色的个人魅力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性格的立体性,即他们有优点,也会犯错误,人性各方面得到展示,使人物情感更加复杂化,丰富化。在《圣斗士星矢》中团队首领星矢,虽然勇往直前,有着坚定的信念。然而他做事却十分冲动,似乎有勇无谋。而青铜圣斗士中的瞬,他单纯善良,柔弱温和,身为勇士却又软弱、忧郁,瞬也因为个性的原因遭受伤害最深。以上几个圣斗士虽然在剧中站在正义一方,是绝对的主角,但创作者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把他们“神话”,他们依然有凡人的弱点,也有脆弱的一面。这样的人物刻画,使得故事在庞大的奇幻背景中又不失人性的回归,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4、用对手衬托英雄

篇5

群英录,揭秘主角背后的故事

每个人怀着成为英雄的梦想,选择了一个喜欢的角色,踏入到《梦想世界》,关于角色的背景、使命、能力……这一切将是探索的开始。对于角色谜团,全新玩法“群英录”,将一一解密。每个主角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而他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爱情,或是友情,甚至是不打不相识的好朋友。

群英录是一个由入世行侠、仗剑江湖、寻宝历险、除魔卫道以及天选之战五大章节组成的剧情任务,任务跨度由50级到100级。在剧情任务中,大家将陆续邂逅《梦想世界》的十二大主角,并与他们相结识。譬如一心追求武道极致的霹雳火,他执意变强的动机是什么?云无心缘何要上登天界,调查神秘水晶“真理”的来历?淡清秋为何那么关心彼岸花的传说?群英录揭晓这些主角背后的故事。

全新萌宠,结伴踏上英雄之路

每个进入到游戏的玩家,正准备向着成为英雄的目标前进时,如果能拥有一只忠于自己,外表可爱,又兼具强大实力的宠物为伴,成为英雄的梦将不再遥远。新玩法全新推出阵营萌宠,欢迎英雄的主人前来召唤。

阵营召唤兽之一灰灰狼

灰灰狼是此次新玩法推出的两只新宠物的其中一只,它是狼族的皇室后裔,有着先天的优越感,个性洒脱,喜欢自由,小家伙的骨子里透着一股玩世不恭,目标是当一名无忧无虑的“吃货”。作为狼族的优良后代,虽然生性贪玩,但它的战斗实力却不可低估。

阵营召唤兽之二喜兔兔

全新宠物喜兔兔,外形上拥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头上一对散发着蓝光的触角,以及背后飞舞的翅膀,流露出它与生俱来的天赋。从小在黎明镇长大的它,因为机灵与忠诚,一直被委派守护兔族女神,活泼的性格,可爱的外形,令它人见人爱,这位细心、体贴的绝世美兔,一直是主人的心肝宝贝。

两只全新的召唤兽,天生就具备四个技能,并且可佩戴两个饰品,令它们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可爱外表搭配给力资质,让玩家们为之着迷。

全新副本,江湖侠侣携手闯荡

英雄传奇的路上不容错过浪漫的侠侣人生,英雄既要江山也要美人,闯荡江湖也不能忘记制造邂逅爱情的机会。全新玩法,激烈的考验不仅能让两人培养出良好的合作意识,更能在相互支持间擦出爱的火花,成就一对江湖侠侣。

新副本“心心相印”是专门为男女玩家准备的异性副本,随着剧情的发展,副本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选择,男女玩家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两人的选择决定着剧情的不同走向。整个副本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上一阶段最终选择的剧情,将开展下一阶段不同的剧情,三个阶段的剧情全部体验完后,可重新开展挑战,再次体验不同的剧情。

六道挑战,英雄历练超脱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想要成为真的英雄,必须要敢于直面六道轮回之苦。全新玩法“英雄传奇”推出的六道众生殿活动,轮回塔以六道轮回为背景,分为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修罗道、人间道、天界道。跳出三界,超脱轮回,只有经历了最艰难、最惊险的挑战之后,才能得偿所愿,修成正果,成众人瞩目的传奇英雄。

六道众生殿,由六道组成,共分为六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更有无处不在的危险与挑战,这段充满惊险的轮回之旅,需要玩家组成5人队伍进行挑战,进入场景后,根据任务指示,进行层层闯关。每一层玩法不同,有随机事件、特色Boss等等,当然,奖励也自然不少。六道众生殿中的Boss,每一个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打法各不一样,想要闯关成功,必须经过重复的历练,才能修成正果。

征战六道众生殿,是一段艰苦的征途,但所谓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六道活动中,不仅有激烈、惊险的战斗PK,还有各种休闲娱乐的小游戏,让众多勇士在闯关过程中,也能偶尔休息一下,调养生息,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

“梦想杀”,休闲玩法再度创新

“英雄传奇”再度推出了一项创新的玩法“梦想杀”,可选择的人物为梦想12个主角,每位玩家能选择三名主角出战,主角携带了一定的技能。在卡牌对局的桌面上,是由两个玩家进行交锋,桌面的下方是一排大家可以选择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在双方的对战中使用。这项新玩法适合玩家在日常的游戏中,可以随时进行切磋,1V1的方式,不会使战局过长,也不用等很多玩家一起才能开始,双方使用策略卡牌,考验的是对战双方使用计谋的能力,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较高低。

全新染色,让你更霸气外露

《梦想世界》的技能以及开过窍的110级武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们不仅具有强劲的威力,造型与颜色都让人眼前一亮。百级招式一出,惊天地泣鬼神!开窍武器,战场灵魂!拥有百级招式,拥有110级武器,是很多玩家梦寐以求的,那是一种崇高的江湖地位的身份象征,此次全新玩法带来全新染色,让玩家的百级招式拥有更酷炫的释放效果,让大家战斗英姿显得更霸气更闪亮!而手中的开窍武器,也即将焕发出耀眼的神采。华丽的染色,霸气外露,独特的色彩,让拥有者即刻成为战场闪亮的明星。

篇6

关键词:维柯 《新科学》 历史发展

一、《新科学》――哲学的变革

当时以大陆理性派莱布尼兹为代表和英国经验派牛顿为代表,认为自然科学原理对任何人类知识都是适应的;而另一方面以笛卡尔及其门徒为代表,则认为科学知识的标准是清晰的和确定的,而历史学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所以历史学不应包含在科学知识的体系之中。维柯的历史哲学正是从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反驳开始的。

维柯提出一个观点“认识等同于创造”,他认为认识真理,实际上就是人们从事创造的实践活动,认识的本源是一种诗性智慧,而“诗”最初的含义就是“创造”,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对事物的创造。这是维柯整个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但是维柯并不否认自然科学的方法,他反对的是把自然规律当作认识世界的万能参考的做法,他将历史学的科学地位明确的界定出来,认为历史也可具有普遍真理,成为一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新科学。

那么,维柯新科学的创新点又在哪里呢?第一,在维柯的研究中,自然科学方法和原则被摒弃了,他以人类的事迹和文化为对象,建立起一套崭新的关于人类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原则。第二,他的新科学是建立在“民族世界”基础之上,扩大历史知识的内涵,把历史过程视为人类建立起语言、习俗、法律、政府等体系的一个过程。离开了人类创造,历史将无从理解。第三,维柯认为,对人类历史的研究应从人类文化最早的源头开始探寻历史的足迹。虽然十分困难,但是维柯做到了,并且从中体味到了原始文化的奥妙――诗性智慧。第四,维柯的新科学从文字和语言入手,通过语言学和哲学的结合探寻原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二、维柯的历史发展观

维柯的历史哲学思想是贯穿于《新科学》一书的重要环节,维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发展。同时也拿其他古代民族的情况来比较,他接受了古埃及的历史三个时代的划分:神得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

这三个时代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上升的历史。

最初是神的时代(即人对神顶礼膜拜的时代),这一时期人们在想象力方面最强,但是在推理方面最弱,是诗性的,因而也是神性的时代。他们凭想象认识世界,并在想象中创造和形成历史。原始人生来无知,他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因,以至于他们在大自然面前是天真的,同时对大自然也怀有一种敬畏之态。他们在惊奇中想象创造天神,并按照每种事物的观念分配一些神给它们,可以说天神是原始人的第一创造物,也是人类第一个文化现象。

接着发展到了英雄时代(也就是《荷马史诗》的创作并盛行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英雄相信自己来自于天神,是高贵的。但是这一时代的习俗是苛刻的,粗暴的。这是直接出自诸神时代的社会,同时也可以说是自然状态的鼎盛时期。要是用现代话语来说的话,人类社会从史前史阶段到真正历史的黎明。这个时代的法是英雄的,强力的;这个时代有贵族政府,统治阶级占有一切民政权利,可以说永远与平民为敌是英雄的民主精神所采取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荷马史诗》盛行的年代就是英雄的时代,它不仅意在探究荷马是谁,更重要的在于阐述了英雄时代典型的文化特征。

最后,“人”的时代来临了,即人通过对于自己理性的支配来认识自身以及世界的时代,一个文明遍及所有的民族的时代。这一时期有人道的政府,由人的理智来支配各种判决。人的理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以各种自然学科便相继发展起来了。

通过对于这三个时代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维柯对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神、英雄和人三个时代替变的过程就是一个去旧革新的过程。

三、“天神意旨”

维柯一直强调“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是对中世纪以来上帝史观的反叛,他试图将人类的历史归还给人类。但是维柯并没有完全摆脱“上帝”观念的束缚,他的哲学同样有神的存在。

但是维柯对于神的态度一直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一个问题,因为如果从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角度分别看待维柯,那就会发现维柯的矛盾性,使人疑惑他到底是一个有神论者还是一个无神论者。

他一方面口头上常说一切事物都由天意安排,对神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起源,那么从这方面来看,维柯显然是一个有神论者。但是从他对神的时代的叙述以及把神话故事归于诗性智慧的想象创造,神也不过是野蛮时代英雄们的扩大化来看,他在费尔巴哈之前就已看出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了,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

维柯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肯定人对历史的创造,又承认神对历史的干预作用。他究竟怎样权衡这一点呢?一方面,维柯通过“诗性智慧”将原始人的心智与“天神意旨”连接起来,人们凭想象创造出了有关神的观念,而原始人对于历史的创造则源于对天神观念的创造,所以创造这些历史文化现象的主体是人,而并非是神。另一方面,这样并不能说维柯否定了神的存在。承认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源是他所强调的一个历史事实。天神意旨在历史中扮演着一种秩序、规范和善的角色,随时引领和修正人类的历史创造性为。

所以维柯对于人类历史以及处理人与神历史中的关系,有其原创性的一面,他强调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又将神放在历史中,但是不得不说维柯的历史哲学中依然有一种超历史的“天神意旨”的存在,这还是属于一种唯心史观,在研究维柯历史哲学时,应该有所注意。

参考文献:

[1](意)维柯著,朱光潜译.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篇7

【关键词】英雄母题

引论:西方式“英雄”“母题”概念

母题(MOTIF),在国内外学术界就其定义至今仍存在颇多争议。著名翻译理论家谢天振先生,“主题学研究中的母题,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离别、爱、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等。”而任何“主题”都是作家对“母题”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1 古希腊英雄:个人主义与挑战命运

1.1阿喀琉斯的愤怒,为荣誉而战挑战命运的英雄

在《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年轻、英俊、勇敢、力大无穷,所向无敌。《伊利亚特》一开篇即是“阿喀琉斯的愤怒”,但他和阿伽门农争夺的绝不仅仅是女人,而是属于各人的份额和战利品,这是众人承认的战场荣誉。荷马笔下英雄的道德观单纯,因单纯而深刻。阿喀琉斯并不因暴虐而有所贬损,有学者把这解释为一种想象力的特异作用。这种想象力在使人感受到阿喀琉斯的暴虐不使人憎恨,而使单纯的暴力故事升华到崇高的悲剧水平,并超越了战争残酷与光荣,显示出更闪亮的性人光彩。②读者在的自己架构的艺术想象中,体会到他藐视命运的傲气和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精神――尽管神谕曾告诫过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尔之后不久自己也将死,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杀死了赫克托尔,在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后被被阿波罗射中脚踵而死――阿喀琉斯德人物形象是丰满的,他敢于地正视自己的悲剧命运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也构成了悲剧精神的核心。

1.2奥德修斯:“凡人中最善谋略,最善辞令”的追寻英雄

奥德修斯的旅程和返乡成为人生战场,其残酷激烈丝毫不亚于血肉搏杀的真实战场,其诡谲奇幻又非真实战场可比。

奥德修斯是希腊联军中的诸葛亮,不仅贡献木马计,而且在他十年的漂泊中,也凭借智慧战胜了种种磨难而得以数次脱险。雅典娜嗔怪道:一个人必须无比诡诈狡狯,才堪与你比试各种阴谋,即使神明也一样……你我两人都善施计谋,你在凡人中最善谋略,最善词令,我在所有天神中间也以睿智善谋著称。(《奥》13.291ff.)奥德修斯以“足智多谋”著称,智谋主要就体现在他的言词。说谎是奥德修斯的生存方式,任何人都无法轻易通过他的忠贞考验。面对吃人的独眼巨人,奥德修斯自称自己是“无人"(I am Nobody),从而巧妙地骗过了独眼巨人,甚至重回故土后谨小慎微,装扮成乞观察与打听求婚者的实情,甚至在与他阔别了二十年的妻子面对面倾谈时,(下转第16页)他也无动于衷。奥德修斯的人生表现为追寻,他的追寻是在广阔的人际关系中展开,他的漫游大幅度拓展了生命的视野。

2 希伯来英雄:上帝的影子

摩西:率众走出埃及的坚忍英雄,唱响孤独者的圣歌

不负众望,摩西终于率众重返流淌着蜜和牛奶的故土迦南。摩西的丰功伟绩,自然与他的智慧、意志分不开,但是摩西所显示的超自然力量都是由耶和华提供的,他只不过是人与上帝的沟通桥梁和奇迹的执行人:无论是是那根在夜间变成火柱的烟柱,还是那股分开红海海水以便淹死追来的埃及人的风暴。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上帝的影子。他不但没有高贵的出身,甚至是奴隶的后代。纵观《出埃及记》他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对民族集体的责任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他带领了以色列民族第一次远征,就其规模与气魄而言完全可以同特洛伊战争相媲美。”

同时,摩西的“孤独者”形象本身已经体现了他的悲剧性。摩西的死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仅仅因为没有在以色列民众要求喝水的时候尊奉耶和华,摩西就被判决不得进入他率领以色列人即将进入的迦南地,即使他恳求耶和华,只能隔着约旦河看着那片流着奶与蜜的美地,遗憾地与世长辞。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少肉吃时他们咒骂摩西,要打仗时他们咒骂摩西,听说迦南地难以夺取时他们咒骂摩西。当他们连上不尊敬的情况下,摩西又算得了什么呢?

3 两希英雄的对垒

罗素说:“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理解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 而欧洲文学另一源头的希伯来文学则体现了另一种与希腊文学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

3.1宙斯与耶和华

让我们对比一下两个文化体系中最高统治者。宙斯相对民主,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待下属及亲人的态度上,如在阿波罗与一间男子伊达斯共同争夺美丽的玛耳珀萨时,而是将决定权交给玛耳珀萨本人。上帝要求其选民承认他是唯一的神,对待那些背离上帝精神的人则会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宙斯虽为最高统治者,却未拥有将整个希腊民族统一起来的巨大感召力。上帝却是希伯来神话中的唯一神,他的精神感召一代又一代希伯来人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希伯来民族那样在经过万世流浪之后依然有不灭的希冀,此希冀源自上帝意志的强大感召。

3.2原欲与理性的碰撞

希腊英雄们受人尊敬爱戴的关键在于他们具有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尽管他们不时会受到神的帮助,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对于他们建功立业无疑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比之下,希伯来文学中的英雄基本上是一些凡夫俗子,他们之所以民族英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神的拣选,没有上帝的暗中相助他们将一事无成。“希腊英雄大都具有人的七情六欲,他们把个人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对个人荣誉的崇尚、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著追求赋予了希腊英雄们一种开拓进取、积极有为的英雄主义精神。”阿喀琉斯和奥德修斯等,都是对希腊英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最好注脚。而希伯来文化则强调“原罪”意识,希伯来文化的中心思想是“惩罚与拯救”和“弥塞亚意识”,使希伯来英雄们表现出一种强调信仰、追随上帝的精神。希伯来文学中的英雄似乎正好与希腊英雄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希腊文化中体现的的观念是原欲型的,而希伯来文化中的观念是理性型的。

结语

古希腊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 ,自然是那么的伟大,而“半神式英雄’’那超越自然的力量总让人向往。漫漫中世纪是极端化了的上帝时代,上帝的至高无上使希伯来神话中的英雄们缺少了希腊英雄那种抗争与行动的独立意识,但那中世纪文学的宗教英雄,则为西方文学提供了另外一种原型:具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集体主义英雄。尽管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选择了阿喀琉斯式的个人主义英雄作为西方文化的精神主流,但是,正因为中世纪文学西方文学的形象塑造更具有完整性。生活是一个提问者,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不得不成为它的“回答者”:关于是非与善恶,关于生存与死亡,关于价值与意义,关于过往与将来。英雄为自己而生,也为世人而生――他在关键时刻在关键问题上代表我们作出选择。英雄,必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英雄和英雄崇拜》[M]卡莱尔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2]《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M]陈中梅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 《古希伯来文学史》朱维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篇8

我从小就喜欢看一些科幻武侠小说,觉得里面的那些大侠、英雄的功夫招式都很帅。但我每次看完以后,都会觉得有些地方不足,所以,我立志要当一名作家,自己来描绘自己的天空。

如果我是一名作家,我就要把我玩的游戏编成一个故事,把我玩的《赛尔号》编成一本科幻儿童书,就叫《赛尔历险》。如果这本书出了名,那我就要把这本书全都翻译成各国语言,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看到我的成果。

如果我是一名作家,我就举办一个一年一度的“想象作文大赛”。让同学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现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让他们都成为一流的写作高手。

如果我是一名作家,我就要写很多科幻故事,再在其中加入幽默的语言,和一个关于人生的道理,这样,小朋友们就可以从欢笑声中明白一个个道理,也好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9

“他脚下踩的是什么?”小默又问。“是风火轮。”“风火轮上有火,他不怕烫脚吗?”爸爸挠了挠头,“嗯,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应该是小哪吒已经变成了神仙,就不怕火了吧!咱们普通人可不能像他这样,踩个火圈满世界跑。”小默嘻嘻地笑了起来。

看完书,小默在纸上胡乱地画了一个圈圈,爸爸灵机一动,提议说:“小默,你喜欢哪吒闹海这个故事吗?喜欢哪吒这个小英雄吗?”“喜欢!”小默点点头。“你喜欢画画,想不想用几幅画,把这个故事画出来啊?”小默拿起纸笔,想了想,认真地画了起来。

小默画好一幅图,看着画里的哪吒,不禁皱起了眉头,“爸爸,我怎么感觉我画的哪吒像大树啊?”爸爸忍着笑说:“画得挺好的嘛!如果换成我画,说不定会画得像一块怪石呢。”“那我就接着画。”小默点点头。“对,好样的。喜欢画就画,现在画得不像也没关系。也许,经过不断练习,你长大后,能画出一本比这本书还好看的图画书呢!”小默画呀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平时总是坐不住的她,竟然一连画了半个小时。

“看,这次画得怎么样?”小默拿起一幅刚画好的画给爸爸看。爸爸双手捧起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点点头,“嗯,真是越画越好了!你看你画的哪吒那乌溜溜的眼睛,还有月牙儿一样的嘴,真是太棒了!太生动了!”小默看着自己的画,也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接下来的两天,小默有时间就画关于哪吒的连环画。终于,连环画画好了。这三天的时间里,小默把《哪吒闹海》这本书翻了几十遍,简直都要翻烂了。应小默的要求,爸爸为小默用铁丝做了一个乾坤圈,用红腰带做了一条混天绫。没有风火轮,不要紧,爸爸为小默买了一个滑板车。嗬!这下,小默的哪吒装备就齐全了。从这时起,小默心里有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要当一个像哪吒那样的英雄。

篇10

一、英雄观念的新变:解构神性,多元共生

关于英雄,人们普遍认同卡莱尔的认识,即英雄是上帝派给我们的,它像北极星一样照耀着我们穿过烟云、尘土和各种激流、大火,我们的职能就是崇拜英雄。从古到今,文学作品中从来就不乏这样的英雄,他们往往具有我们常人所不能及的种种能力和品质;他们一心为他人,在集体利益面前,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舍弃个人利益,毫无利己的成分;他们完美无缺,没有一丝瑕疵;他们战无不胜,没有个人欲望。这些“高大伟岸”的英雄,完美到只能由上天派给我们,或者只存在于理想之中。进入新时期,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家们在英雄的塑造上开始由崇高伟大的革命英雄转向平民英雄、草莽英雄。莫言在创作上顺应了这一变化,《红高粱家族》中的英雄人物,已决然不是具有崇高政治信仰的风云人物,总体呈现出多元共生的英雄样态。

“我爷爷”余占鳌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即与母相依为命,因其母与和尚私通,一怒之下杀了花和尚逃离村庄,最后入了赁行做了轿夫;为了“我奶奶”,他杀了单家父子,之后枪杀土匪头子花脖子,绑架曹梦九的儿子;为了给“我奶奶”风光大葬,派人强买百岁老人存放三十年的棺材;这些都只是余占鳌的利己行为,并没有蕴含任何自觉的阶级意识或政治意识,根本无法用社会政治批判和伦理道德来衡量这个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满身匪气的人物却又在家园遭受日军威胁的时候,带领一班人马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到底是土匪?还是英雄?作者借余占鳌自己主动发问:“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就是中国的大英雄。老子去年摸了三个日本岗哨,得了三支大盖子枪。你冷队长不是土匪,杀了几个鬼子杀鬼子毛也没揪下一根。”余占鳌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体,他平时为了生存,有时会冲破自我的控制,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表现出人性中自然属性的一面。但在家国受到威胁的时候,“土匪”也能挺身而出,杀死无数日本鬼子,虽然他们不是预先怀着悲壮感投入战争,却以自己的热血和牺牲完成了悲壮,卫护了民族的尊严。他是崇高与卑琐、英勇与残忍、智慧与愚昧互相混杂而不可分的多元共生的英雄。

“我奶奶”出身于一个普通的银匠家庭,从小学习刺花绣草,研习女红,日常接触的也不过是些邻家姐妹,刚满十六岁被单家相中时也只是位幻想落个好归宿的少女。没想到,由于父母贪财,把她许配给一个麻风病人,回门回来又发现婆家人全部被杀掉,从此,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写。正如作者在作品中所说:“在某种意义上,英雄是天生的,英雄气质是一股潜在的暗流,遇到外界的诱因,便转化为英雄的行为。”“我奶奶”正是凭借一种“天生”的“英雄气质”,重整了单家家业,在爆发后,她不仅设计出“铁耙连环阵”, 挡住了日军的车队,而且冒死为抗日战士送干粮,表现出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但寡居的她不顾乡俗,与一个又一个男人保持着暧昧关系,这让我们看到了她无知、野蛮、不守妇道的一面。她的人生行为很难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去衡量,也难以用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简单的二元判断去评价,作者却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认为“我奶奶不仅是抗日的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

在莫言看来,英雄已不再是一种绝对政治化的民族集体记忆,而是极具个人化的个人主观理解。它从根本上改写了“革命英雄”中的政治理想色彩,把英雄的本质趋向常人化。与以往完美、崇高的革命英雄形象相比,无论是余占鳌、戴凤莲,还是冷麻子、江小脚、任副官,他们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偶尔也会有小失误的常人,不完美但却崇高、真实的社会的人,他们是英雄,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触手可及的“英雄”。

二、叙事话语的新变:远离宏大,靠拢民间

从表面上看,《红高粱家族》所写的是有关的历史,叙述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实质上,由于穿插了“我爷爷” 和“我奶奶”惊世骇俗的爱情传奇,使得小说更像是一种非官方的“野史杂说”。 莫言更多的是“用民间化的历史场景、‘野史化’的家族叙事,实现了对现代中国历史的原有的权威叙事规则的一个‘颠覆’”。

首先是叙述的内容民间化。小说从罗汉大爷被日本人下令残酷剥皮抽筋而死开始,到余占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击日本汽车,开始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自发发起的民间战争。整个战斗过程体现出一种民间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精神,这支抗日队伍连聋带哑连瘸带拐,并非训练有素,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作战工具更是七长八短:土炮、鸟枪、老汉阳步枪、喇叭、农具都派上用场,铁耙也能摆出连环挡鬼子,更可笑的是想出这计谋的是从未有过作战经验的小脚女人“我奶奶”。作战过程也是丑态百出,有人出师未捷因大哑巴不慎摔倒枪走火先受伤,有人枪口堵着一团破棉絮,有人在埋伏时鼾声如雷,有人握着枪身体抖成一团,有人枪响子弹却没有出膛,关键时刻,大抬杠步枪放不出炮。在日军久等不来之际军心涣散,计划中的伏击战变成了仓促之间的遭遇战,稳操胜券变成了两败俱伤,开枪时手抖个不停的“我父亲”,却无意中和“我爷爷”一起打死了日军少将中岗尼高,这极大地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正统色彩。莫言曾坦承自己始终保持民间心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审视历史,从民间资源中汲取营养,用民间社会、民间人物来还原历史本真,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

其次是叙述的方式民间化。莫言惯用或隐或显的说书人模式,这种叙述方式来源于宋元话本,后来慢慢地被小说家们弃之不用,莫言在《红高粱家族》的叙述选择上又重拾起这种古老的民间说书人方式,使读者清晰地保持着与作品世界的距离。小说是这样开头的:“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誉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这个开头清楚表明了叙述者所具有的民间身份,“我”是一个变相的在场者,相当于说书人,我父亲“豆官”此时并没有发言,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在场者——后面发生的故事是由他来讲述的。“我”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有时还喜欢跳出来对“我爷爷” 和“我奶奶”做一番评述,如余占鳌到店子吃东西想吃锅里的狗肉,店主告诉他不行并遭到羞辱,心里有说不出恼和惧。此时“我”跳出来评论:“他虽然具备了一个土匪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离真正的土匪还有相当的距离。他之所以迟迟未入绿林,原因很多。概而言之,大概有三……余占鳌对土匪头子花脖子的做派有隐隐的敬佩感,同时又有憎恨。”作者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强调作品的民间的立场,并告知读者自己不是按照正统的道德和社会价值标准去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

作品中的余占鳌和戴凤莲不仅被叙述者置于传奇事件中进行塑造,而且进入民众日常生活的话题中被再塑造。乡间九旬老太以山东快板的形式把他们英雄事迹吹得是神乎其神:“东北乡,人万千,阵势列在墨河边。余司令,阵前站,一举手炮声连环。东洋鬼子魂儿散,纷纷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凤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 莫言的这种叙事方式正是对传统的观念结构的反叛,这种反叛要的不仅仅是打乱叙述语言,更是借以重构历史,提醒我们历史是可以不断改写的,无论是革命的历史,还是历史的革命。

第三是叙述语言的民间化。莫言叙述历史的语言也主要是民间鲜活的口语形式,我父亲在去打伏击战的路上回想起抓螃蟹的季节,那是“秋风起,天气凉,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焦灼的牛郎要上吊,忧愁的织女要跳河……”。我奶奶说话更是民间味儿十足,挽留罗汉大爷说的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面看水面”。奶奶还用“这酒里有罗汉大叔的血,是男人喝了。后日一起把日本汽车打了,然后你们就鸡走鸡道,狗走狗道,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的话,劝冷队长和“我爷爷”联合打日本。打日本是多么严肃的事儿,作者不仅让一个民间妇女充当说客,而且说出的话里是“酒”“鸡”“狗”等字眼儿都被搬了出来。又如:“没有弯弯肚子别吞镰钩刀子。”“你们呐,小人打小谱,三十二十地挣吧。”“事到临头,草鸡也不行,就是块铁蛋子也要抬出来!”这些朗朗上口顺溜溜的大白话,很有山东快板的风味儿,它是几千年民间语言智慧的积淀,这与莫言早年处在乡土社会,接受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传说的影响,尤其是山东这块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的深厚影响分不开。

三、战争观念的新变:战争有罪,和平可贵

一直以来,我们都接受这样的教育: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正义战争的一方,所有的行为都是对的,都值得肯定;作家写战争,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正义一方的胜利。而莫言并没有延续这一观念,他写战争并不是为了表现战争本身,更不是为了表现哪一方胜利,更多的是想通过写战争来表现战争的罪恶,表现“战争对人灵魂扭曲或者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 ④。

最直接从战争中受到伤害的莫过于参与战争的人。《红高粱家族》一开篇就写到罗汉大爷在宰杀了被日本鬼子抢走的骡马和一个日本兵后,日本官儿下令“零割活剥”罗汉大爷,执行活剥任务的是高密东北乡有名的杀猪匠孙五。在日本鬼子和翻译的催逼下,孙五开始了人类最残忍的屠杀,“孙五的刀子在大爷的耳朵上像锯木头一样锯着。罗汉大爷狂呼不止,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蹿一蹿地呲出来”,“当罗汉大爷被剥成一个肉核后,肚子里的肠子蠢蠢欲动,一群群葱绿的苍蝇漫天飞舞”,如此精雕细刻的活剥场面,揭示了战争对人类肉体无与伦比的摧残以及人因战争而变得无与伦比的残暴。《红高粱家族》里受到伤害最惨的是二奶奶,她怀有三月身孕,遭受了六个日本兵惨无人道的,自己年仅五岁的女儿也被日本兵用刺刀挑起摔死在炕下。面对如此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作者情不自禁借邪魔附体的二奶奶在临死前骂出“日本狗,中国狗”“!我饶不了你们,杀了我的身,杀不了我的心,我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甚至连男人一起否定:“我若手中握着杀人的刀,我要把天下男人都杀尽。”

战争不仅毁灭人的肉体,而且使人失去了正常的人性。我爷爷在亲人被杀、家园被焚烧、兄弟战死之后,也因为仇恨,在屠杀日本士兵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残忍,并下令将30多个战死日军的生殖器割下来塞到他们的口中以泄心头之恨。作者还借用儿童的眼光来透视成人之间的厮杀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我”父亲从爷爷虐杀日本伤兵的冷酷眼神里,看到了他与野狗觅食时完全相同的贪婪目光。手臂摔断了的日本马兵,掏出夫人与孩子的合影照片哀怜求饶,此时,父亲曾凑上去,看到那个化学夹子里装着一张涂着彩色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个年轻漂亮甜蜜微笑的妇人和一个胖墩墩憨态可掬的男孩子。孩子和妇人脸上挂着平和的笑容。“我爷爷”已经丧失了人性,冷酷无情地挥手一刀将照片劈成两半。父亲感觉“爷爷这一刀,仿佛把什么都劈成了两半。连爷爷也成了两半”,并尖锐地喊着“我不打仗啦!不打了!”从那以后,爷爷的“人性即使能在某一瞬间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光芒也是寒冷的、弯曲的、羼杂着某种深刻的兽性因素”。爷爷在“我”父亲心中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也因他虐杀日本伤兵的嗜血兽性而大打折扣。

战争不仅扭曲人性,而且对人精神的摧残也是触目惊心。孙五在被逼活剥罗汉大爷后不久就精神错乱,变成了疯子。我爷爷在短短的七天里,原来的满头黑发,白了四分之三;走路也变得步履蹒跚,拥有了一幅“绿锈斑斑丧失了人的表情的青铜面孔”,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他几乎成了行尸走肉。战争把本应天真烂漫的“我父亲”推上了战争前线,他“伏在余司令身边,擎着沉重的勃朗宁手枪,手腕灼热酸麻,手掌汗水沾湿,手虎口那儿有一块肉突然跳了一下,接着便突突地乱跳起来。父亲惊讶地看着那块杏核大的皮肉有节奏地跳动,好像里边藏着一只破壳欲出的小鸟。父亲不想让它跳,却因用了力,连动得整条胳膊都哆嗦起来。余司令在他背上按了一下,那块肉跳动猛停,父亲把勃朗宁手枪换到左手,右手五指痉挛,半天伸不直”。战争的刀光剑影,让小小年纪的“我父亲”就明白:“这是去打伏击,打日本人,要杀人,像杀狗一样。”莫言不仅写孩子面对战争的恐惧和战栗,而且写到战争对幼小心灵的戕害,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视生命如草芥,杀人就像杀狗一样,战争给他们上了多么可怕的一课!莫言就是这样来写战争,他不是单纯描写战争过程,更多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写出其对人的生存状态、人性的变异、精神走向等的深刻影响,让我们从中发现战争的惨烈,听到人性的阐述,看到灵魂的历险。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不仅借孩子的口喊出了人类对战争的厌恶,而且借“鸽子”这一意象强化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我奶奶”死的时候,“和平的沉甸甸的高粱头颅上,站着一群被战争的狂风暴雨赶出家园的鸽子,它们注视着奶奶,像对奶奶进行沉痛的哀悼”。最后,我的奶奶也“飘然而起,跟着鸽子,划动新生的羽翼,轻盈的旋转”。鸽子,在文学作品中一直被视为和平的象征,奶奶跟着鸽子飘然而起的景象,象征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也向读者展示了站在暗处的作者想要传达的战争观:战争有罪,和平可贵!

战争的始作俑者往往是统治精英,他们为了某种利益,实施对外部和内部的杀戮和破坏。正如茅盾所言,战争是在“无限地扩张人类的占有欲,和无限地发挥人类的兽性”。⑤莫言写的“千人一坟”,人骨与狗骨混杂在一起,昔日敌对的双方葬身在一起,利益群体间的隔阂,都在死后归为统一,战争在毁灭对方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莫言写战争,更多的是从“人性层面”来思考的,可以说,“写好战争也就是写好战争与人、战争与人性的关系……这可能比仅仅从政治上,仅仅从阶级关系上的揭示更为有力”。⑥

莫言用多元共生的英雄、民间叙事的话语实现了对以往战争题材作品的颠覆,他主动“向民间的历史传奇靠拢并从那里汲取营养”, 力求“在讲述出惊心动魄的故事中塑造出性格鲜明、非同一般的人物”。⑦其独有的战争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关于战争、关于战争文学的思考。

注释:

① 徐怀中:《莫言论·序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 [英]卡莱尔著,张峰、吕霞译:《英雄和英雄崇拜——卡莱尔演讲集》,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28页。

③ 张清华:《莫言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为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④ 莫言:《小说的气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⑤ 茅盾:《茅盾全集》(第3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⑥ 黄修己:《对“战争文学”的反思》,《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