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现代诗范文

时间:2023-03-22 20:4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美的现代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美的现代诗

篇1

2、《重生之天下异能》作者是坛子胡同焖三爷;

3、《异能高手在校园》作者是血中情;

4、《重生之异能特工》作者是茅静的年华;

5、《重生之都市逍遥》作者是冷玥寒冰;

6、《重生之都市无敌》作者是一缕香烟;

7、《总裁攻妻步步为营》作者是云中锦书;

8、《重生之科技帝国》作者是唐代小生;

9、《重生之辉煌一生》作者是极情极道;

篇2

《青年电影手册》主编

就职于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创作中心,担任专职编剧

从2002年起至10年担任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总撰稿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总导演

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大学生电影节dv竞赛评委

一位法国外长说过,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

中国的电影是不是也如此?

程青松说,电影必须从文化根源上去反思,反思之后才会出现好作品。

在代际划分愈演愈烈的今天,也许,只有消除“代”的界限,中国电影的“春天”才真正来临。

命名是一种很短视的行为

记者:《80后》导演李芳芳被命名为第七代导演,代际概念再一次来临,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程青松:我反对,我觉得没有第七代,以前只是约定俗成。研究电影史的人都知道,把张艺谋、陈凯歌划分为第五代,只是一个美学的概念,他们的电影很注重影像和荧幕造型,因而把他们归为为第五代美学,是一种开创性的,他们跟以前的中国电影差异很大,命名为第五代而已。就像法国的新浪潮电影,他们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还有,二战以后,意大利的很多导演不再搭豪华的景,而是转去街头拍街景,这就诞生了新现实主义,这也是一种美学观,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人。

我坚决反对《80后》导演把自己定义为第七代。说实话,我都没有看这部电影,我连片名都不太喜欢,我觉得每一个80后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把他们归成一类是不对的。这是一种膨胀的表现。这个名字会阻碍很多人去看,起码限制60后、70后,甚至是90后的观众。这是一个很不商业性的名字。

现在如果有导演往群体里划,其实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我觉得是一种行销和宣传手段,对于一个导演,从商业炒作出发把自己叫为第七代,我相信没有人会支持这个概念。抹杀一个导演的个性和创作,就是分代。并不值得去探讨,因为没有美学观,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别于其它的电影的叙事方式。

记者:有没有可以值得探讨的东西?

程青松:其实每一个人的电影是不一样的,姜文的电影就深入到历史里去了。前不久,在广州举行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开设的“青年导演论坛”时,我主持了“女性导演论坛”,当时有个人就说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是艺术片导演,你可能要求自己和任何人不一样,你才能成功。”说到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概念时,他说他从来不鄙视商业片,但是商业片是要求所有人都喜欢看,是要赚几个亿的,只能降低标准,要让老少咸宜,所以从美学上来说,就是不一样的。新浪潮是在电影语言上很个性,创造了很多经典,比如《广岛之恋》、《颠三倒四》等等。新现实主义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美学观念,包括德国电影,美国的新好莱坞与旧好莱坞电影,这些都有他们产生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还是期待中国电影能够出现真正的能够与世界电影齐平的电影语言。如果只是商业电影,就没办法进入到命名里面,没有具备一定文化性的电影,最好不要拿自己去命名。这是没有办法的,全世界都这样。美国的商业电影,除了给一个类型的标签以外,从来不会给他们一个化学的命名。不要急于去给自己命名,命名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中国大片缺乏价值观

记者:你了解到的中国电影目前是个什么状况?

程青松:像《漂亮女人》,这样一部商业片,我们看到了一些美国价值观的折射。这就是国外商业片高级的地方。而我们的商业片,我们看不到这个时代的真言。我们的商业片还属于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观的阶段,也没有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的一些追求。《非诚勿扰》那个电视栏目暴露了年轻人现在拜金的一面,那么明显那么裸,我们的电影还没有这样的东西出现。《非常完美》也只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它没能像林奕华的话剧《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一样反映现在白领拼命向上爬的状态。徐静蕾的《杜拉拉》也是如此,如果多一点白领的森林生存法则会更好一些。我们的商业片很缺这样的东西。电影除了是商品之外,它终极需要的还是文化上的内涵。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去了解当下各个地方的人不同的幻想和现实,但是中国的电影,很难看到,2010年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中国电影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今年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忧郁的现象,无数个“2”在问世。就是因为原创力不够,大量的翻拍重拍。长此以往,观众肯定会厌倦。电影必须从文化根源上去反思,反思之后就会有好作品出来。

由此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电影处于一个很糟糕的阶段,投机取巧的作品非常多。小成品的电影需要自由的表达,相对来说,这类的审查也比较严格,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达到自由表达的影片非常少。像娄烨在地下拍《春风沉醉的晚上》,拍得很棒。那才是代表中国真正软实力的电影。小成本现在的题材表现很狭窄,为了审查的通过,最后只得放弃一些题材的通过。小成品电影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因为拿不出真正有深度的东西,但是又想拍一个东西出来,仅仅是为了想拍而去拍。

记者:有无深层次的原因?

程青松: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场的挤压,所有的人都在往“亿元俱乐部”看齐,这好像成了衡量电影的标准,其实如果一个电影透了两千万,卖了五千万,那也是很好的。电影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现在电影的小厅都放一些大片,院线只注重大片。也许到最后观众都不看了,既破环中国电影的生态,又导致观众去消费外国进来的大片。这样下去,我们只会更加拿不出竞争力的东西。

记者:有什么解决办法?

程青松:其实都会有压力,电影市场有压力,创作者自己也会给自己压力。我觉得文化总是向前发展的,虽然也会出现停滞的状况,但是一旦压抑太久,一定会有迸发的一天,总是会有各种力量在综合着。现在还处于一个相对压抑的初步阶段,我们也别期待一两天能建立一座长城。

我希望能出现一种超市影院,这个影院像超市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有贵的也有便宜的。

记者:和世界电影的差距有多大?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优势分析;效果实证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外语学习环境较之上个世纪,甚至与数十年前相比,都已不大相同,对于英语教学的探讨呈现出一种多视角、综合性、开放性的形态。本文在对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前景

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能够有效实施主体性的学生能力培养性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数字信息丰富了日语听说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为了更好地进行我们的探索,我们在很广范围内针对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开展了一次开放式的调查,对整个学校的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对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的看法,在问卷调查进行完毕后,采取随机抽取统计法,对5000份问卷随机抽取1000份作为样本,其中每个年龄段200份,进行统计。表1为当前学生对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感兴趣的程度,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不一样的热情,具体如下:

表1 当前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感兴趣程度

如表1统计显示,当前学生对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感兴趣的程度是与年龄是没有多发关系的,16-17岁的学生中只有10%的同学感觉一般,90的同学都是喜欢的;18-21岁的同学中比较喜欢程度以上的学生达到了95%,很讨厌的学生人数为0;22-24岁的学生在比较喜欢的程度以上的学生也占到了92.5%以上,很讨厌的学生仅仅占到0%;24-26岁的学生当中比较喜欢程度以上的学生所占比例为9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喜欢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

根据调查,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非常受学生欢迎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时间、信息量的限制,最优化开拓学生学习思维,并能够迅速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转换速度,有效提高学生的额综合素质,创建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学习环境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英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也是对现代英语教学资源环境的补充与完善,其在该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社会是经济与信息并行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教育提供新的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契机,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为英语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改革。此种英语环境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构建出教学需要的真实情景,情景可以保持与记录下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教学平台的分享可以将英语教学资源快速的与学生共享,打破师生之间的固有关系,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多元化的互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探索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得学生与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或者进行协作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听写能力、翻译能力、口语能力、应用能力、学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总体来说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能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具有不可阻挡的前景与极大的教学优势。

三、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下英语教学效果实证

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下英语教学,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即按照课程及教学计划按部就班主动灌输,在英语机械教学中学生被动吸收英语知识,很难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普遍应用势引起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主宰”角色发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2011级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三个班级(1班、2班、3班)为实验班,三个班级(4班、5班、6班)为参照班,三个班同学在春季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另外三个成绩几乎均等班级的英语专业的同学,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研究对象分布表

如表(1)所示,实验班与参照班同学人数相同都为180人,男女分布基本均等。同时在分班之前对于这六个班级进行的统一摸底测试中,三个班级成绩基本相同,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实验班与参照班摸底测试成绩平均值统计

如图1所示,实验班与参照班摸底测试成绩平均值不难发现,六个班级学生的摸底测试成绩基本都在70分左右,且上下波动都在3分范围内,说明作为研究对象的班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近乎相当,因此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下英语教学实证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对作为研究对象的六个班级同学中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采取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参照班在英语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每月对教学效果运用坐标关联统计。

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教学统计,实验班采取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效果显著,最终统计后二者之间的完成测试的时间与测试成绩指坐标上的综合参数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虚线:实验班 实线:参照班)

图2 实验班与参照班一学期教学效果走势图

如图2所示,实验班的教学成果明显,四次的完成测试的时间与测试成绩指坐标上的综合参数上升趋势明显,而传统教学下的英语综合教学效果几乎没有明显变化,由此进一步说明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效果斐然,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四、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也逐步的广泛起来,其中在教学领域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与传统的教育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方式与新模式,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小达,付晓帆.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中的优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

[2]袁华平,余贽.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07).

[3]王玉珍.现代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92).

[4]吴洋.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

[5]董艳梅的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方式与优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0).

[6]李璇.多媒体网络技术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2004-05-01.

[7]张琛睿.论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1(08).

[8]陈居敏.Go for It 教学的新思考——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J].考试周刊,2009(15).

[9]叶文红.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2(12).

[10]贾怀勤.数据、模型与决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宽带;多媒体数据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也正经由模拟信号转向数字信号的巨大变革,清晰度的大幅提升、交互性、多媒体信息丰富是数字信号电视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1 有线电视网络多媒体数据广播的概念

高速多媒体数据广播是继音频和视频广播之后融合音频、视频以及文字为一体的第四代广播方式。数据广播分为逆程数据广播(又可称之为图文电视)和正程数据广播(又被称为高速多媒体数据广播)两种。

有线电视网络多媒体数据广播是利用电视信号加载数字信号,由一点向多点高速传送数字化信息,它使用有线电视网络作为传输媒体,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价格价廉、宽带高速、稳定可靠的入户优势,为广大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包括影视节目、数字音频、远程教育、因特网网站广播、金融和证券信息、电子报刊订阅、高速点播下载及因特网游览等服务。同有线电视网一样,高速数据广播也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单向传输机制,由于采用的是数字信号,用户端可通过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软件,有选择地接收广播数据,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浏览、分析。它的交互方式是一种虚拟的交互,实际上是由PC首先将数据存储到本地硬盘中,用户再从本地选择所需的内容,如果用户提交的需求不在广播内容之中,那么信息将无法取得。

2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宽带多媒体数据广播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宽带多媒体数字数据广播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利用有线电视网传输多媒体数字信息"。由于具备后发优势,我国有线电视网的质量在世界上处于先进行列。有线电视网的最大特点是频带宽且入户率高,可以高速大容量地向广大用户传送数字化的信息。我国有线电视目前的带宽从50MHz到850MHz,而每一个PAL,制式模拟电视频道占用8MHz带宽。一般有线电视台开通30个频道的模拟电视节目,共占用240MHz左右带宽,只占有线电视网可利用带宽的1/3左右。而其余2/3的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即有将近60个模拟频道还没有利用。

承载综合信息,是计算机网、电视网、电信网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上所述,我国有线电视网具有覆盖面广、入户率高、频带宽的特点,有利于传输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宽带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媒体数据广播方案之一。实用的宽带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是将一个模拟频道的8 MHz带宽分为四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为2MHz带宽。该系统利用每一个2MHz带宽的子信道能传播一路数字化的视频信号,即可以播放一部VCD影片。也就是说,原先一个模拟频道,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同时播出4套VCD影片或数字多媒体节目。以此计算,有线电视台利用空闲的60个模拟频道,可以同时播出240套数字节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可利用空间。

3 系统原理及特点

有线电视数据广播系统将有线电视网的一个8MHz模拟带宽的PAL制频道分成四个子信道,采用MPEG.1格式,QPSK调制方式,其中每一个子信道有2MHz数字带宽,采用QPSK调制方式不仅具有成熟稳定的性能和适应有线电视、卫星接入的特点,而且适合在SDI-II~1上传输,且价格低廉。在多频道中的子信道之间可以灵活进行配置。该系统具有很低的误码率(在信噪比大于19dB时可达10~8,最低可达10~10)。它充分利用了网络数据流量的上下行不对称性(下行流量往往是上行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上行采用电话回传方式,在无需对有线网络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低成本、高速度、高质量地解决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宽带入户问题。有线电视网络遍布千家万户,它在解决信息高速公路入户问题上具有频带宽、成本低、实现速度快等突出优势。

4 系统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有线电视台将成为未来数字电视的传输服务中心,每天接收通过卫星或电信专线传送采的最新电视节目,由有线电视台局域网上的视频播放服务器和数据广播前端调制器将接收的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传送到用户。宽带多媒体数据广播服务器前端建立在有线电视台环境甲。在有线电视台的局域网上连有节目备份库、卫星接收服务器、视音频播放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专用路由器以及资源管理服务器、节目单编排服务器、用户管理服务器、系统监控服务器等设备。有线台管理员按照数据广播的要求,对节目进行注册、编排和播发控制,在有线电视台的局域网上连有节目备份库、卫星接收服务器、视音频播放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专用路由器以及资源管理服务器、节日单编排服务器、用户管理服务器、系统监控服务器等设备。有线台管理员按照数据广播的要求,对节目进行注册、编排和播发控制,并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对每一个用户实现管理控制。

5 DVB数据广播标准与特点

数据通信是在计算机或其他数据终端之间发生的存储、处理、传输和交换数字化编码信息的通信技术。由于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将实现与计算机网、电信网互联互通,因此,基于数字CATV的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将成为新的热点之一。

篇5

关键词 现代多媒体 化学事实性知识 呈现方式 学习动机 认知负荷

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宏观描述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保存、制法、检验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的特征是“多、碎、杂、繁、散”。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授此类知识,意在促进学生认知,克服学习困难。但往往由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不当,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中学生仍然普遍感觉此类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并且难以形成知识网络。

1 不恰当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1.1 知识内容呈现平淡无味,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及客观现实环境等都紧密相关。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动机的产生需具备两个因素:需要和诱因。需要是人体内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它推动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学生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1]。化学事实性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原本就学习动机不足,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外部诱因进行激发。现代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展示功能及逼真的动态演示功能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不理想的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使用现代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通常是一张张复制教材内容的幻灯片,对现代中学生而言,这些信息缺乏新意,不能产生有效的刺激,也就难以使其产生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怎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可知,现代多媒体辅助事实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若不能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便会导致其学习动机不足。

1.2 知识内容呈现形式单一,学生认知负荷加重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A.Paivio)提出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DCT),认为人类有两个加工、存储信息的表征系统:言语系统和心象系统。言语系统专门加工表征言语信息的言语码,心象系统专门加工表征非言语信息的心象码。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两个编码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一个系统的表征可激活另一个系统的表征,使两个系统间产生联系、转换和转译,即发生参照性加工,这种参照性加工可促使学生发生更深层次的学习。由双重编码理论可知,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以言语和非言语两种通道形式进行加工,若仅提供某一种形式的外界刺激,不仅参照性加工不会发生,并且容易造成学习者某一通道的认知过载,从而加重该通道的认知负荷,学习效率就会降低[2]。事实性知识直观、具体,教师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时,大多只是利用屏幕将知识内容以文字陈述的形式投影给学生,并加以讲解。这种应用现代多媒体的方法导致学生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及听觉信息均为言语信息,仅有言语系统对信息进行编码,因此,参照性加工不会发生,深层次的学习也就难以实现;如此,学生言语通道的认知负荷必然加重,学习效率自然降低。

1.3 知识内容呈现零散无序,学生有效迁移困难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奠基人布鲁纳曾说过:“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由此可知,结构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事实性知识虽然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但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与规律性。现代多媒体呈现信息的方式灵活多样,可将事实性知识的内在关系系统地、结构化地展示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构建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但目前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现代多媒体呈现信息的多元化、非线性网络结构化等功能应用不到位,只是简单呈现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实际应用的还是单一媒体的作用。这种应用不能很好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没有达到信息呈现的最优化整合,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非结构化的。久而久之,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越来越庞杂凌乱,没有系统性,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很难形成,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并且还阻碍了学生有效提取所需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显然,教师若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知识的特点以及现代多媒体的特征等科学地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动机不足、学习效率低下。

2 应用现代多媒体提高事实性知识教学成效的建议

2.1 迎合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动机

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只有通过呈现各种形式的学习材料,设置适当的外部诱因,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从而产生认知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化学事实性知识产生学习动机,建议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时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设计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注重每帧画面的整体艺术美感,从色彩、图文的搭配到信息呈现的动作过程,都应给学生美的视觉享受,以持久地吸引学生的眼球;第二,设计要从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以期更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衡,进而激发其求知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并且好奇心强,只有在这两方面加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才能迎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3]。

2.2 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降低学生认知负荷

在设计现代多媒体教学时,若充分利用学生言语和非言语两个通道的认知资源,不仅可能发生系统间的参照性加工,并且认知系统的集中负荷还可分散到两个通道,使负荷得以减缓。针对目前教师在利用现代多媒体呈现信息时普遍文字量过大的现状,建议在设计事实性知识的多媒体教学时要尽量减少多媒体投影中的文字信息,多用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信息,具体的言语信息则通过教师的讲解传达给学生。将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使进入学生认知系统中的信息既有言语信息又有非言语信息,并同时形成言语码和心象码,这样参照性加工才可能发生,认知负荷才会降低。

2.3 利用图示,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针对事实性知识繁杂、琐碎的特征,依据认知结构理论,将其结构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和知识的有效迁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知识间的各种联系及学生的已有认知及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在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时,设计各种图示是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例如,对于重点内容,可采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简易图形、符号标记等进行强调,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对于不同的物质,可采用表格将其性质、特征等一一归纳整理,让学生在类比的过程中学习这些物质的共性与特性;对于和学生认知中已有知识相关的内容,可采用概念图将知识间的联系清晰地展示出来,使新知识较容易地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于具有某种内在关系的知识,可将反映这种关系的图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掌握某一种图式就获得某一类知识的学习方法,等等。简言之,通过不同的图示,可使琐碎的事实性知识变得有章可循,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4]。

总之,当前教学中,现代多媒体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并没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考虑如何借助现代多媒体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化学知识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避免学生学习困难,使学生不仅乐于学习,而且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1-212

[2] 陈霞,朱秀梅,唐剑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3(8):87-91

篇6

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之后,在现代信息化程度方面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主要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和图片等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后运用到教育中来,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扩展幼儿的信息来源,使他们更加的了解生活、接近生活;还能加强幼儿们对于美术的体验效果,使幼儿们相互之间能够多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尽可能的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能够收到更好的美术教育。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幼儿的美术教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阐述,首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然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幼儿对内容的理解;最后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可凸现幼儿教育的重点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验功能,提高幼儿欣赏水平,以供同行们进行参考。[1]

二、 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没有兴趣的话,那么人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和执行,这样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如果不激发幼儿们对于美术教育的兴趣,那么我们就只能强迫他们去学习,这样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们的学习效率,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会扼杀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要想幼儿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并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给幼儿们上手指印画课《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调动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先给幼儿们创设一个丰富的情景,可以找一些有关《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库以及背景库等,比如我们可以把小蝌蚪们找妈妈的背景设置的很美,从而起到视觉效果去吸引幼儿们主动观察和学习,也可以把一些图片直接拖出,呈现给幼儿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图片,这样幼儿就可以感受到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并身临其境地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情境中学习和思考。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幼儿对内容的理解

与成年人的思维不同,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如果一个物件不能以一个很直观的形象出现在幼儿们的眼前,那么幼儿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去理解,更不用说去对它进行很好的掌握。所以,为了使绘画的内容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幼儿们的面前,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幼儿们的面前。比如在对幼儿们进行《设计邮票》的绘画时,如果我们对Flash 课件《邮票》及各种精美的邮票图片,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去对其进行很好的展示,那么幼儿们是不可能对邮票绘画掌握的很好的。因为幼儿们平时很少能够接触到邮票,更不用说让他们能够对邮票的图案、构成及功用进行轻松地掌握了。因此我们要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要尽可能的去加深幼儿们对于邮票内容的理解,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和运用。 [2]

四、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可凸现幼儿教育的重点

由于幼儿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们进行内容的讲解时,虽然内容已经非常直观的展现了出来,但是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们难以理解。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照相和放大功能,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高幼儿的认识。例如,比如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幼儿们在对蝌蚪和青蛙进行了解的时候,可以展示不同时期蝌蚪和青蛙的特点,采用电子白板放大的功能,让幼儿仔细观察不同时期蝌蚪和青蛙有什么不同,然后总结归纳,幼儿们都感觉到其发展和变化。这样在帮助幼儿们掌握知识的也能凸现其重点,要想利用电子白板技术让幼儿们更好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学的老师多花费点时间和精力,在备课的时候将幼儿们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提前找出来,同时在课堂上要多加与学生进行互动,再将课堂上幼儿们经常犯错的地方进行放大,然后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对这些内容展示给幼儿们。只有这样,才能把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保证幼儿们能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验功能,提高幼儿欣赏水平

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水平是做好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根基。幼儿们在美术的学习当中,需要由老师们去引导他们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让他们能够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从而尽可能的去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的评价能力。比如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当我们引导幼儿们欣赏《民间剪纸》的时候,我们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从各种资源中下载最适合幼儿们去欣赏的民间艺人剪纸的图片和视频,将这次好的图片和视频先播放给幼儿们观看,首先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剪纸图案所包含的寓意,然后引导他们去感受这些图片和视频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再将所展示的剪纸的种类、剪纸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和剪纸不同种类的图案告诉幼儿们,并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去掌握,从而去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不断地去提高幼儿们的艺术欣赏水平。[3]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 教授 必要性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在中国诗歌的海洋中,不但活跃着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无数光华夺目的佳作如春潮涌动,精彩纷呈,内容丰富,旨趣各异,让读者目不暇接,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中国诗歌以其短小精悍、内蕴丰富、见微知著、曲径通幽的特点而深受读者青睐。掌握诗歌文体特征,了解中国诗歌历史,学习诗歌写作技巧,发扬和继承中国诗歌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必须承载的使命。所以,现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学习诗歌知识,了解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感悟中国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掌握一定的现代诗歌写作知识是青年一代传承中国悠久灿烂的诗歌文化、诗歌精神,让诗歌发扬光大所必备的文学素质。

一、高考考查与课本选文的缺失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高中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至于其他的,老师能顾及当然好,若顾及不上也是没太大问题的。这个现状使得现代新诗在中学课本中的地位极其尴尬。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要求中都会有一条“请不要写成诗歌”的规定,我们不能恶意地揣测出题者的意图,但是作文要求中从未出现过“不要写成小说、不要写成剧本”这类句子,这本身就给学生和老师一个误区:诗歌写作本身是不被高考承认,日常的写写画画无伤大雅,但到考场上就要掂量其中轻重了。有了这样一个指导,教师也会在潜意识里对新诗采取回避态度,进而压抑学生写作诗歌的热情。除了作文,其他题型的考察也见不到新诗的出现,早些年,阅读理解中还会出现郑敏先生的《金黄的稻束》,其后就被命题者以新诗意蕴太深,考生不容易把握,而将新诗逐出了高考。

除了高考对新诗的“排斥”态度,新诗在中学课本中占据的位置和选文范围也极为有限。在被广泛使用的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新诗仅占一个单元,并被安排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其单元构成包括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其中,的《沁园春·长沙》虽然产生于1925年,属于现代范畴,但是从其写作方法上看,这是一首词。编者也在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说:“这里选录的一首词,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而且在目录中将这首词标上了代表自读课文的“*”号,但是多数教师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从个人经验出发,从政治导向出发,将的《沁园春·长沙》做了重点解读,而新诗的教学便只是走走过场:读读诗作,介绍作者,讲讲背景,让学生记一记诗歌主旨。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对新诗产生基本的认识,更谈不上让学生燃起写作新诗的兴趣。

另外,就课本所选的三篇新诗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虽是新诗史上的名家名作,但并不能很好地诠释编者所说“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这三首诗从写作时间上看,都产生于建国前,无法很好地体现新诗与时代的相互呼应关系;从其情感倾向上看,一首说“彷徨”,一首说“离情”,一首说“苦难”,更倾向于古典诗歌,并未明显显示出新诗在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上的优势;从意象选择上看,“丁香”“云彩”等都属于传统意象,并未出现有明显现代气质的物象。而且这三首诗的选择虽然破除了“革命”“阶级”话语的影响,但在风格选择上,更倾向于阴柔优美,而缺少了年轻人所需的刚硬劲健。

二、激发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加强对现代诗歌教学这个薄弱环节的强化,培养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呢。诗歌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一届届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学生也并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教材选编的课文少,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接触不够多等方面。而实际上诗歌以其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节奏明朗的特点,深受高中生的喜爱;这又为现代诗歌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予以足够重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得当,点拨恰切,是可以教好现代诗歌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浓厚兴趣,是教好现代诗歌的前提。

三、用语言带领学生进入诗人心灵的阵痛

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黑格尔说过:“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在课堂上,我们作为灵魂的引导者,又能否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苦经历呢?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引入诗人的世界中,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再别康桥》为例:第一,作者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活着的。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第二,徐志摩重游英国。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挥笔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如果了解了这些背景,我想,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知人论世”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当自己的灵魂与作者融为一体时,你也似乎回到当时那样一个写诗的情境中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学习诗歌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此时的你,对诗歌的理解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了较为独特的视角去思考这首歌。

四、让诗歌教学烙下青春的印痕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所以,诗歌是美的存在,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朱光潜先生认为,读诗“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歌以它丰厚的人文特性潜移默化的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对高中学生而言,学习诗歌是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体系的一次美的洗礼。诗歌教学,就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诗歌教学。笔者认为美读是诗歌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忘情地摇头晃脑,声请并茂地朗读,会给学习者带来身心的愉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美的东西有着迷人的魅力。你不需要过多分析,只要带着学生走进诗歌,用心感悟会心轻吟,将会收获太多丰富而美好的情感。高中语文教师平时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篇目不限,朗诵形式灵活多样,可配乐,可配舞蹈,可几人同时朗诵等等。学生选定好内容后,可能会为表现得与众不同,收集各种音像资料,想方设法丰富道具,并为比赛拟定主题。在过程中同学们肯定会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别出心裁的创新精神。学生的青春会因诗歌而激情飞扬!我笔写我心,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他们因为诗歌而抒发真挚之情,抒发高尚之情,抒发优美之情,抒发高洁之志,表达他们心中最真实最纯真的情愫。

希望“一切为了高考,一切服务于高考,一切服从于高考”成为高中学习生活的过去式。我们期待新诗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增加比重,能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亮点,也能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让现代诗歌的光芒能真正照耀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育界、教材编写者和诗歌界这三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语文教师的积极推动下,为渴望读诗、喜欢写诗的中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的作品,为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注入亮丽的诗歌元素。

【参考文献】

1.李润霞:《谈中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歌》,《天津教育》,2003.11.

篇8

【误区一】“读诗如读文”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一首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写得真美,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这首诗是号召我们去植树,哪些词语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生: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

生:欢声笑语。

师:让我们读出欢快的语气。(生读)

(评析: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这位教师是重视朗读的,但她将现代诗教学与一般课文教学等同起来了,完全没有顾及现代诗凝练而又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指导学生朗读时忽略了诗歌的特点,这就是教学中常见的“读诗如读文”误区。)

【对策】要走出误区,我们还得从区别现代诗与一般课文开始,可引导学生读出诗句的停顿和节奏,逐步学习表达诗歌的节奏美及自己内心的情感。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观察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后一段是分行写,一句一行)那读法还和刚才一样吗?你觉得该怎样读,请你读给大家听!能说说为什么吗?(让学生充分发挥,引导读出换行的停顿)

再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注意了诗句换行的停顿还不够,诗歌的朗读最讲究技巧了,老师这里画出了两处停顿,你觉得该怎么读出来呢?……其实每个人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那接下来的段落该怎么读呢?请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己去试试,马上我们来交流。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感知了现代诗行文的特点,又尝试揣摩了诗歌的语言美,可谓真读诗。

【误区二】“重分析,轻赏析”

要讲清这个误区,首先得讲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一体,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美,现代诗也一样。如《走,我们去植树》第二自然段,意境就十分优美。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教学这一段的。

出示:荒滩,沟渠,

山坡,公路……

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

伴随金色童年的

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师: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师:红领巾指的是谁?(生答)

师:对,是少先队员。这种方法叫指代。(板书:指代)

师: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谁来说一说?

(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能抓住重点,看似无可厚非,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诗歌的特点再来思考教学的过程,你就会感觉到这样的分析性讲解,哪还有一丝意境的优美?简直与诗歌教学的氛围格格不入,这就是“重分析”带来的后果。)

【对策】 诗歌教学的侧重点在“赏”,要教出诗歌的画面、诗歌的情感(即意境),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体会诸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艺术境界。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教师是怎么教的,领略一下赏析带来的好处。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一小节,说说通过读你看到了什么。

生:(读后)我看到了荒滩、沟渠、山坡、公路。

师:就这么点?注意读读标点。

生:还有好多好多地方,因为这儿用的是省略号。

生:我还看到了红领巾。

师:啊?

生:这儿的红领巾是指少先队员,因为少先队员都挂着红领巾。

师:说得真好,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到处都是红领巾在飘扬,真美啊!少先队员在这里干什么呢?谁读出来了?

生:(思考)……植树。

师:很好,那“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仅仅是说同学们在植树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漫山遍野都是小树在成长。

生:阳光下,少先队员在小树边玩耍。

生:少先队员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

师:多美啊,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就是在赞美这些画卷,谁来读出这些感受?

【误区三】“传授知识重于情感体验”

在教学现代诗《长城和运河》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长城东起哪,西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再请同学们找一找运河北起哪,南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看,这就是长城和运河的样子。课文中还运用了两个比喻句,谁把它们找出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你看,长城和运河多么雄伟!它们有多长呢?(师出示长度资料)要知道,这些伟大的工程都是老百姓一块砖一块砖地垒,一筐土一筐土地挑才修筑成功的。

生:(吃惊状)啊……

(评析:知识的传授确实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这节课教师把课堂当作传授长城和运河知识的主阵地了。尽管学生学到了许多,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诗歌的特性从何体现?恐怕学生失去更多的是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和学习诗歌的兴趣。)

【对策】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特点决定了现代诗的教学也需要激情,也需要陶醉,不能过于理性化。享受美、愉悦要成为学习诗歌的重要目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诗歌的情感设计教学,把情感体验提到课堂教学应有的高度。以下是另一位教师的教学。

师:在祖国的蓝天上,我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是什么呢?请大家画下来读一读。

师:黑板上有两个圈,一个是山海关,一个是嘉峪关,你能把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吗?(生画)

师:你为什么画得弯弯曲曲呢?

生:因为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生:因为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

师:是啊,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绵延几千里,让我们看一看穿行在大地上的长城。(出示系列图,加上优美的伴奏乐)

师:欣赏了如此壮观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生:我想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

生: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是多么辛劳。

……

师:说得真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全世界人民都想着能爬一爬中国的长城,见证一下奇迹。(出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生:对祖先的敬佩。

生:骄傲。

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词;意境美;美育原则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学生们通过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从中得到鼓舞,奋发向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该通过自己的文学积累和审美体验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去接触美,发现美,从而欣赏美和领悟美。以便使其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体会到最广博、最深厚的诗词韵味并印象深刻。

一、把握现代诗词的主旨

抓住主旨,就能便于理解,加深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例如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时,第一段写“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这段中,作者通过描写“炊烟”、“住房”、“小河”、“冬麦”、“高粱”、“荷塘”等一系列的意象,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随风而动的“炊烟”、“小河”、“冬麦”、“高粱”等与静止不动的“住房”、“荷塘”等相结合,组成了一个整体的田野印象,“希望”也就通过反映农村的变化,农民逐步富裕,村庄逐渐兴旺等体现出来。通过意象的分析,重点词语的剖解,我们可以准确的把握到诗词的主旨,从而理解作者心中的情感。

二、体会现代诗词的意境

诗词的写作都围绕着意境展开。现代诗词中当然也有其自己的意境。同样,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体会其意境,是无法使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的。意境能够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审美魅力。因此,引导学生去体会品味诗词意境,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词营造的曼妙美丽世界。

三、升华现代诗歌的情感

相对于古代诗词教学,现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忽视。有的语文教师认为,现代诗词没有格律又缺乏韵味,没什么教头。再加上中考试题中涉及很少,这也就造成了现代诗词教学多流于形式的状态。其实,我们应明确,现代诗词也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教师需立足其意,从审美角度出发,带领学生接触现代诗词的美,并进行深度的感悟和理解。

现代诗词的写作,秉承了古代诗词的含蓄特点。往往是有话不直说,有情不直抒,而是通过一些情境的描写进行婉转曲折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好好把握诗词意境,感知诗词情感,并升华感情。教学冰心《纸船》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紧扣“纸船”这一个意象,引导学生去品味诗人渗透在“纸船”中的浓厚感情。诗人通过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纸船越多,情感越浓。通过“不灰心”、“每天”、“总希望”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对母亲思念情感的执着与强烈。通过“留”到“叠”再到“抛”这一系列的连贯动作,也细腻地表达了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与眷恋,而这一切的思念都将寄托于“纸船”。我们通过领悟情感,把握“纸船”意象后的深刻寓意,体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使情感得到升华。

(1)美读品情。

美读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更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要做到美读,需要做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诗词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中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如《回延安》的荡气回肠,《再别康桥》的婉转悠扬,完全可以通过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2)美景引情。

古诗词写作的艺术,就在于诗人常常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创造出情境交融的美好境界。例如教学的《沁园春・雪》,这首诗的上阕一共描绘了五个画面,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美丽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再现诗歌中的美景,并让学生们选择一个最吸引你的画面,从描绘的形象性、语言运用的生动性、准确性等方面来赏析。

(3)美乐导情。

诗词与音乐相伴,优美的曲调能创造出特定的情境,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伴以优美的音乐。例如在学习歌词《我的中国心》(黄),《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黄河颂》(光未然)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切景的情感音乐,轻柔婉转,让学生沉浸于美妙的氛围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情感是诗词的生命和灵魂,诗人通常就是借诗言志。诗词中短短的几行几句,却饱含了丰富的感情,或爱或恨,或喜或忧,都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诗词的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来进行整体的审美体验,感受其情感表达,陶冶情操。

四、结束语

诗词蕴含美,其深广的意蕴和精湛的艺术绝非浏览一两次便能领悟。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更能体味到诗词所要表达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美育原则的教学体现,让学生真正的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参考文献】

[1]吴宏慧,开发想象力 品味诗境美[J];中学语文;2010年06期

[2]董占荣,着一“品”字 境界全出――诗歌教学浅谈[J];中学语文;2010年06期

篇10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能对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气质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现代诗歌,认为她太难懂,除了死记硬背,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现代诗歌对他们而言是一门陌生的艺术,他们不喜欢学,也不愿意学。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隐藏在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该好好探讨一下“如何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爱上现代诗歌。

二.现代诗歌教学困惑的原因剖析

有人说:诗歌是最崇高的语言形式。为什么最能体现语言文化精髓的现代诗歌在教学中显得如此苍白?的确,在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中确实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 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所选篇目并不多,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小,所以,日常教学中现代诗歌往往受到其它重要文体的挤压,不被师生重视。在这个大前提下,受课时的限制,几乎没有哪一名老师能把现代诗歌单元里的每一首诗都认认真真地讲完,学生也缺少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欣赏现代诗歌,体会其魅力和价值。

2.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忽视了对诗歌语言本身的关注。诗歌并不是语言的堆砌,她是一种感受,好的诗歌往往能够达到诗人和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却花费心思利用各种手段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忽视了诗歌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的审美体验。

3. 一提起现代诗歌,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读不懂”。从美学上讲,是因为阅历不够才无法复原诗中所表达的美。诗歌具有沟通功能,而中学生往往缺乏阅历和社会经验,很多时候诗歌中的含义是学生所不能够想到的,或者是不能够理解的,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诗歌无法发挥这种沟通功能,才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探索

对于优秀的现代诗歌我们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不仅要讲出本首诗的内容与情感,更应教给学生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反复吟诵、配乐朗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诗歌也是如此。由于现代诗歌简洁、抽象,往往让学生觉得不好懂。初次读时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其表面意思,甚至是不知所云,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吟诵才能对她进行深入理解。例如舒婷的《致橡树》,读第一遍时只能很浅地读出这是一首描绘爱情的诗,再读时则会读出“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等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进而读出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橡树”和“木棉”,到最后我们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是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伟大爱情,爱情是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情投意合为基础的,而不是抱有别的目的,或者一厢情愿。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我们对这首带有清新灵气和微妙暗示的爱清诗有了一步又一步深入的认识,每一次吟诵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都会再一次加深对她的理解。

诗歌具有音乐性,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旋律,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融入诗歌氛围,如同身临其境。用音乐来诠释诗歌之美,关键在于感受音乐的旋律,为诗制造氛围,创设意境。我们可以为每首诗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感受诗的音乐之美。

拓宽眼界、扩展讲解

讲解诗歌,不是仅讲诗歌本身,而是连跟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也要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具体包括诗人简历、写作背景、诗歌常识等。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就诗论诗,而是应当通过知识性的扩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1]。诗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刻画,讲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作诗的出发点,进而掌握诗人的感情。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人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在剑桥大学学习,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康桥满怀深情。1928年秋,徐志摩故地重游,诗性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汇在康桥幽美的景色里。11月6日,诗人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佳作。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

展开想象与联想

诗歌能在短短的几行之中表达出几种层面的意思,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就读不出韵味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他们自由联想。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关键 [2] 。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中,“炉台”代表了“憧憬和希望”,“蜘蛛网”代表了“黑暗的社会和现实”,“灰烬”、“余烟”代表了“破灭的希望和理想”……学生如果不明白这些意象,就会给这首诗的解读造成阻碍;相反,如果了解了这些意象,学生的想象空间一定更大,便能更好地读懂这首诗了。

注重引导,锻炼学生自主鉴赏能力

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很多学生能够跟着你的思路走,把整首诗学下来,可是,一考试许多人就蒙了,不知从何赏析,学生缺乏自主鉴赏能力也是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适当地“偷懒”,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体。老师要多提问问题,多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只有让他们思考了、说出来了,他们才会牢记所学的诗歌。让学生慢慢学会并掌握鉴赏诗歌的技能,这才是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也会让他们学有所成。

尝试写作

现代诗歌十分精妙,寥寥数行便可以表现出无穷的意境,也许正是这一点让许多人感觉她“可望而不可及”。其实,现代诗歌也是来源于生活,并不一定都是晦涩难懂的,像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简短的诗篇强烈地反映出两种生活,两个世界,浅显的语言鲜明、深刻地体现着阶级意识、贫富悬殊和阶级差别,具有极强的批判性。有些学生喜欢没事写几句,或者抒发感情,或者发发牢骚,那些语句看起来也很优美,也蕴含着一定的感情或哲理,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尝试写作,让他们在创作中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意境,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

现代诗歌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不可或缺的。面对中学生读不懂、不爱读现代诗歌这个难题,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并加以剖析,从而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现代诗歌教学,但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推陈出新,探索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润霞.谈中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歌教学[J].天津教育,2003,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