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30 11: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抒情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抒情诗句

篇1

冬天这首诗的语言是雪粒组成的

洁白的雪粒是一个个闪亮的词

表达了岁月最深邃的哲理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

冬天这首诗的诗行是由北风吹成的

呼呼的北风是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传递了季节最深刻的意义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的意境是梅花绽开的

红红的梅花吐露出清雅的芳香

冬天的已经于是变的令人惊奇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悄悄地吹来一缕寒风

就把姑娘的沙金吹成片片云彩

就把姑娘的小脸吹成了朵朵桃红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悄悄地传来一阵鸽哨

就把女孩的梦想吹成了串串银铃

就把女孩了思索吹成了阵阵涛声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写冬天这首诗需要擦亮眼睛

擦亮眼睛才能把诗句选准

擦亮眼睛才能把韵律理清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读冬天这首诗需要开动脑筋

开动脑筋才能把含义读懂

开动脑筋内心才会受到震动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读冬天的诗,我们才不会迷茫

读冬天的诗,我们才不会忧伤

读冬天的诗,我们才会用心来歌唱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容

它跳跃着春天的讯息

包含着夏天的热情

埋藏着秋天的意蕴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有着独特的力量

它抚慰着每一棵迎风挺立的树

激励着每一个路上匆匆行走的人

温暖着每一棵满怀着希望的心

冬天这首诗需要少年细细品读

篇2

Потому что я с севера,что ли,

Я готов рассказать тебе поле,

Про волнистую рожь при луне.

Шаганэ ты моя,Шаганэ.

Потому что я с севера,что ли,

Что луна там огромней в сто раз,

Как бы ни был красив Шираз,

Он не лучше рязанских раздолий.

Потому что я с севера,что ли?

Я готов рассказать тебе поле,

Эти волосы взял я у ржи,

Если хочешь,на палец вяжи ―

Я нисколько не чувствую боли.

Я готов рассказать тебе поле.

Про волнистую рожь при луне,

По кудрям ты моим догадайся.

Дорогая,шути,улыбайся,

Не буди только память во мне

Про волнистую рожь при луне.

Шаганэ ты моя,Шаганэ!

Там,на севере,девушка тоже,

На тебя она страшно похожа,

Может,думает обо мне...

Шаганэ ты моя,Шаганэ!

莎甘奈啊,我的莎甘奈!

难道,因为我来自北国,

我准备把那原野向你来描述,

描述那月光下波浪般的黑麦。

莎甘奈啊,我的莎甘奈。

难道,因为我来自北国,

那里月亮也要大一百倍,

无论设拉子多么美丽,

也不会比梁赞的旷野更迷人。

难道,因为我来自北国。

我准备把那原野向你来描述,

我的头发就是从黑麦那里索取,

若你愿意,就缠绕在手指上――

我丝毫也感觉不到痛楚。

我准备把那原野向你来描述。

描述那月光下波浪般的黑麦,

凭着我的鬈发你能猜得出它的模样。

亲爱的,开玩笑吧,微笑吧,

只是别唤醒我的回忆

那月光下波浪般的黑麦。

莎甘奈啊,我的莎甘奈!

在那北国也有一个姑娘,

她长得同你出奇地相像,

也许,她正在把我回想……

莎甘奈啊,我的莎甘奈!

(左安飞 译)

叶赛宁(1895―1925)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著名田园派民族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很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叶赛宁的诗歌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从他的每一句诗当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饱满而又真挚的情感。叶赛宁的抒情诗更是清丽脱俗,为人们所广泛喜爱。祖国、爱情、大自然等都是诗人百写不厌的题材。

《莎甘奈啊,我的莎甘奈……》是叶赛宁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被列入了诗人的《波斯抒情》组诗之中。《莎甘奈,我的莎甘奈啊……》可以归入爱情抒情诗之列,但实际上这首诗最基本的主题仍是诗人那一抹浓浓的乡愁。叶赛宁非常喜爱东方诗歌,也曾梦想到波斯去游历,但是诗人的这一梦想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波斯抒情》则是诗人于1924至1925年间在高加索地区旅行时所作,在这组诗中,无处不体现着诗人独有的创作风格。

全诗共划分为五个诗节,在第一个诗节中的第四句诗中出现了生长于俄罗斯原野上的黑麦形象,诗人借助隐喻(метафора)这一语义修辞,使得黑麦这一独特形象成为了远方故乡的象征,寄托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诗人熟练地运用了夸张(гибербола)手法(Потому что я с севера,что ли/Что луна там огромней в сто раз),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要大百倍。然而,这种以虚作真的夸大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整首诗都体现着诗人高超的语言运用组织能力,在诗中叶赛宁打破了俄语原有的语法规范(Я готов рассказать тебе поле...),根据俄语语法规则要求,在这里动词“рассказать”之后需要搭配前置词“о”(即:рассказать о поле)。但是,通过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与合乎语言规范的“рассказать о поле”相比,“рассказать поле”更富有表达和表现力,感彩也更加浓厚,它在意义上也更接近“высказать”(说出),更能使得作者的心声得以言明。

由于叶赛宁的独创性,词语和诗句的反复(повтор)构成了《波斯抒情》组诗的典型特点。在诗中是人不止一次地使用常见于东方诗歌当中的结构修辞手法――环状诗节(строфическое кольцо)。正是在这样的结构中,该诗的第一节诗由接下来4个诗节中每个诗节的首行和末行诗句组成,并且包含了在 接下来4个诗节中所展开的主题与动机。在艺术结构上,叶赛宁采用了诗歌中比较少见的五行诗,而且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花环诗(венок строф),即每个诗节都是环状结构。除此之外,在节奏上,该诗运用的是三音步抑抑扬格(трехстопный анапест),通俗地讲,就是两个非重音音节后加一个重音音节的音步,即:= = =? / = = =? / = = =?抑抑扬格的使用使得该诗既有迂回婉转之态,亦有一气呵成之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诗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诗里完美结合,迸发出无尽的火花,创造出了一首旋律节奏优美且荡气回肠的绝美诗歌。

【注释】

①莎甘奈(Шаганэ)是巴统市的一位中学女教师,和诗人有过一面之缘。

②设拉子(Шираз)为伊朗南部最大城市,也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波斯诗人萨迪和哈菲兹的故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歌德 诗歌 艺术歌曲 创作风格 文化背景

歌德曾经说过:“音乐是诗歌的真正源泉……一切诗歌都从音乐产生,并回归于音乐”。[1]由此可见,歌德本身就是一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对于音乐的本质和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贝多芬曾认为,没有比歌德的诗更适合谱曲的了。歌德诗歌的音乐性促进着十九世纪艺术歌曲的发展,也可以说艺术歌曲对于歌德诗作的传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艺术歌曲《懂得相思的人》作为歌德诗《迷娘之歌》的第二首,延续了歌德对于音乐与诗歌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作本身就是歌德书中人物迷娘所演唱的歌曲,可以说生来就是为了艺术歌曲而作,全诗结构紧凑而全面,情感炽烈且直接。本文将结合歌德诗歌的创作风格以及《懂得相思的人》的音乐文化背景来谈一谈诗歌与音乐的相辅相成。

一、歌德诗歌的创作风格

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德国伟大的诗人,享誉世界的文化巨匠。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有二千五百余首长短诗歌,并且风格迥异[2]。歌德对他的秘书爱克曼讲过:“我全部的诗都是即兴诗,它们被现实所激发,在现实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3]而当这些诗作被作曲家选作谱曲的创作对象,以艺术歌曲的形式流传于世间时,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心中的认同与共鸣。

1770年,当歌德遇上了赫尔德,便将其领入了诗歌领域一个新的世界——民歌。赫尔德曾经广泛搜集、发掘民间文学宝库,整理并出版了《各民族人民的声音》一书。受其影响,歌德也开始在斯特拉斯堡周围一带进行民歌搜集活动,他的许多诗歌是仿造民歌写作的,例如《瑞士之歌》、《捕鼠人》等都像民歌一样广为流传。与民歌的接触,使得歌德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歌德的抒情诗情感变得更加自然真挚,不拘格律,风格更为多彩多姿。

抒情诗一直以来都是作曲家们的优先创作对象。由于音乐能够直接而深刻地表现人类最复杂、最微妙的情感体验。当抒情诗与音乐以艺术歌曲的形式结合到一起,将抽象的内容相对具体化,就会使音乐的表达借助文字而获得更加明确的表现力。[4]

抒情诗中的爱情诗在歌德的诗作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如《野蔷薇》、《整年的春天》、《苏来卡之书》等等。《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歌德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其中的爱情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懂得相思的人》作为书中人物迷娘所演唱的歌曲,正是一首具备了“爱情”和适当的“哀怨”的好诗。

二 、《懂得相思的人》诗歌文化背景

要了解艺术歌曲《懂得相思的人》,首先要了解诗歌《懂得相思的人》的文化背景。《懂得相思的人》(Nur wer die sehnsucht kennt)选自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德国大诗人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1832)用了大约二十年的

时间从事这部小说的写作。小说中的主角威廉·麦斯特出身富裕商人家庭,是个市民阶级知识分子。他与作者歌德本身一样,受到木偶戏的鼓舞,从小就醉心于戏剧艺术,鄙视商业,希望将来建立德国民族剧院,以戏剧来提高人民的民族意识。他从结识当地剧院女演员起,到参加流动剧团,在伯爵府邸演出,参加塞洛的固定剧团,研究莎士比亚,演出《汉姆雷特》为止,不断从实践中取得经验,接受教育。

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威廉·迈斯特也在苦苦追寻自己的爱情归属娜苔莉。他与娜苔莉的第一次相见就像是一幕“美女救英雄”的戏剧,如惊鸿一瞥,芳踪杳然。小说中威廉一直沉浸在对娜苔莉的相思之中。而《懂得相思的人》正是出现在小说的第四卷第十一章“回忆伯爵夫人和女骑士——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便条上再也没有写其他任何东西,然而这笔迹就和那时美人儿亲临一样,似乎使他沉溺在梦幻般的相思中,这时迷娘和琴师用最热烈的表情唱出一支歌曲,作为不规则的二重唱,这支歌曲正和他的情绪完全合拍。”[5]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哀怨!我独自一人,在这里,与欢乐无缘。我仰望苍穹,向远方送去思念。哎,那知我爱我者,他远在天边。我五内俱焚,头晕目眩。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能了解我的哀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首诗作的演唱者,小说中的另一个灵魂人物迷娘。迷娘原是意大利贵族的后裔,她的父母是亲兄妹,由于错误的结合而生下她。童年时被马戏团走钢丝演员拐骗,沦为杂技小演员而备受虐待。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后来落魄江湖的琴师,实是迷娘的生父,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由于地位的差异,这份爱是注定没有结局的。不久迷娘就由于疾病去世了。

作为小说当中迷娘所唱的插曲之一,《懂得相思的人》在结构上最为短小精干,仅仅只有十二行短句。诗作从头至尾散发着委婉优美的相思之情,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深埋于心底的那份相爱不能爱的哀怨刻画的淋漓尽致,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歌德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恋爱事件,因此,爱情的体验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歌德诗歌的形式极其多样化,除向民歌学习外,他曾从古希腊诗人品达的颂歌,古罗马诗人普罗珀尔提乌斯的悲歌,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三联韵体诗,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中吸取营养。他甚至学习过波斯、阿拉伯乃至中国的诗歌。

《懂得相思的人》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熟练运用。诗作的开头和结尾使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强调了“只有懂得相思的人,才了解我的哀怨!”。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歌德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苦难”、“独自一人”、“与欢乐无缘”无不表达出他对感情生活的失落及在人生上的孤独感。中间四句写出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远方”、“远在天边”又表现出他内心的不确定和惶恐。后四句,“五内俱焚”、“头晕目眩”又写出了爱情遥不可及的挫败心情。全诗首尾呼应,以抒情的口气表达作者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的心情,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的宣泄。

人类的语言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艘小船,承载着从古至今的智慧结晶,散发着多姿多彩的魅力。而歌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歌曲的特点就是将音乐与文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的歌词显现出诗的律动,它的旋律跳动着诗的脉搏,形成一种“诗乐相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一首好的艺术歌曲本身就是一首好诗。歌德的诗歌由于充满着浪漫与抒情、激情与叛逆而倍受青睐,甚至会出现一首诗受到众多作曲家的关注的现象。作曲家们以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阐释诗歌,创作歌曲,而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同词歌曲的文本比较,研究诗歌的创作风格、研究不同作曲家的创作特征和表现手法,从而扩大了我们视野,为更好地理解、演绎艺术歌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歌德名诗歌曲精选上、下[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 钱仁康.歌德名诗歌曲精选上、下[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 [德]爱克曼 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M].中华书局.

篇4

回港后我打开刘庆元的版画集翻阅,立即就被吸引住。我感到我不是在看木刻,也不是在看画,而是在读诗――或者更确切地说,那一幅幅画面打开一个个抒情诗的空间,使我有写诗的冲动。例如《河边》、《珠江夜游》、《没话说》、《逗你玩》等,这些版画里的人物,都是些个体,或单独,或三两人,他们无所事事,可以说是无聊,但也可以说,他们找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在那里打发时间。他们就像高尔基笔下那些普通人,闲着时就对着星空和大海发呆,想着生命的意义或无意义――刘庆元有不少画,是可以这样或正或反地解释的,例如《没话说》中,两个青年人各自背靠着小巷的砖墙,相对无言。如果不是标题,则他们也可以是背靠着小巷的砖墙在闲聊,这幅画也可以叫做《谈话》或《闲聊》以至《无聊》。即是说,刘庆元善于把其人物置于一个多语和歧义的处境中,而这也正是抒情诗的一大特色。

后来我又陆续看到刘庆元更多的木刻,看到更多的抒情诗的场景。但这些场景正在转换,从户外转移到户内,但依然是私人空间,例如独自坐在客厅沉思,或三五位朋友围坐在房间里吹牛或争论,或一对男女在卧室,一对男女肩并肩坐在床上。其中一幅画里,一个光头青年呆坐在客厅里,也许他就是刘庆元本人,他背后巨大的阴影表明这是夜里,他可能整夜这样呆着,也可能是刚刚跟三五位朋友围坐在那里吹牛或争论,现在剩下他寂寞地面对自己。而在他头顶上,一个巨大的风扇在旋转着,像聂鲁达的诗句“我们头顶上灰色的光在旋转的风扇里展开”,只不过“我们”不是诗中的一对情人,而是画中的孤独者及其影子――那失落感具有种震聋发聩的逼真性,达到最出色的抒情诗的强度。刘庆元这种自我指涉,还使他原已具有的抒情诗空间,增添了一种日常趣味,同时也更接近抒情诗中的轻松的一面,例如《在博尔赫斯书店》画的便是他与妻子阿鱼和儿子在书店里的一幕,这幅画也是户内的,但“书店”和家三口,以及他们“出去”逛书店这一事实,使得这幅画洋溢着一片户外的色彩。

另一幅自我指涉的画,是《时代》。画中一个大头胖子,显然是刘庆元本人。他站在天台上,占了大部分画面。他正在回望或半回望他背后的高楼大厦,但这些高楼大厦被他庞大的形象矮化和模糊化了,变得像儿童身边的积木似的(而画中的大头胖子也确实像一个男童)。他口里含着一根烟,表情既像愤怒,又像忧愁;他眉头深锁,既像眯起眼睛在看,又像“无眼睇”,不欲观之。这种或正或反,这种双重性和多重性,甚至体现在我们无法断定他这表情和眼神,到底是由他面前那我们看不到的景物引起的,抑或是由他后面那看似是过去式的高楼大厦引起的。我们还看到,他走在时代的前面(他的形象是如此高大地耸立在我们眼前),同时又在回望过去,回望那落在时代背后的事物。而我觉得,刘庆元画中的个人空间,主要是表现那些落在时代背后的事物。它们是模糊的,它们所占的画面,或者说它们在向前看的时代里所占的位置,虽然是极小的,却更具抒情深度,因为它们所处的空间和它们背后的地平线――那想像的空间――暗示着一种无限性,一种回忆。而唤起想像,唤起回忆,唤起无限的空间感(哪怕是在户内),正是刘庆元作品的抒情方向。

即使刘庆元替别人的作品做海报或插图,那属于他的抒情性也是明白无误的。例如他替贾樟桐的电影做的海报,海报里个男青年正开着摩托车,载着一个女青年。这个场面,显然是取自电影,但这个场面也是刘庆元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贾樟柯的电影恍若一个个连续不断的生活场景,而刘庆元截取了其中一个瞬间的画面。因此,这与其说是他替贾樟柯的电影做了一张海报,不如说是贾樟柯的电影为他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制作一幅原本就是属于他自己的画。

另一方面,从一开始,刘庆元也同时在展示个人的对立面,这就是群众。他对群众的刻画,也已由《时代》中那个大头胖子的形象暗示出来了:粗线条、漫画化,有一种大大咧咧的、闹哄哄的、咄咄逼人的、侵略性的气氛。如果说刘庆元的个人空间是抒情诗的话,那么他的群众就是杂文或评论了。这方面的代表作包括《二傻夜游记》、《》和《追》等,哪怕是描绘单个人的,例如《解体》中的头像,也令人想起群众而不是个人,他是群众的一员而不是独立的个体,他背后没有任何抒情空间,只有一片漆黑。他的嘴巴紧闭,他两个大鼻孔洞开着,但这两个空间却是同样的漆黑;他也没有象征个人的灵魂的眼睛。

中国的木刻传统,一向有强烈的战斗性,最终在中国极端政治化的时期沦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大拳头。刘庆元木刻的一大贡献,是实现了从战斗性到抒情性的转化。但刘庆元并没有遗弃中国的木刻传统,他那些群众性的木刻,就是对那个木刻传统的回应、致敬、戏仿,于是继承中包含着当代性,革命化的战斗和宣传减弱了,现代化的夸张却进步得到渲染。但如果我们因此说刘庆元是一位革新者、继承者或具有社会意识的艺术家,那会一方面把他扁平化,另一方面难以全面解释他作品中多重的、甚至看似互相矛盾的元素。

我认为刘庆元首先是位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的艺术家。他是一个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可以干什么,自己要干什么的艺术家。这种艺术家像植物一样,是有机地发展和长成起来的。他并不特别偏爱明或暗,阳光或雨水,他就是他所是的,他就在他所在的。与此相称,他对宇宙、世界、人生采取全局性的统览,既爱观察又爱反省。他走他的路,自然而自信,因他尽管未必胸中有地图,却有明确的方向。重要的是,当方向明确之后,他能够平静地对待路上或大或小的阻碍和诱惑。他从事一门几乎失传的技艺,并不是为了与众不同;他选择木刻,不如说是木刻选择他;他喜欢黑白并不是因为他讨厌彩色;他支持这并不是因为他反对那;他既走在时代面前,又落在时代后面,那是因为时代对他来说不只是前面或后面;他既前卫又保守,那是因为前卫或保守都不是他的考虑,而只是一条复杂的脉络中的两条暗线而已:他不断在变,那不是因为他刻意求新,而是自然发展,格局早已在那里,他只不过是把它廓清而已。

同样地,这种艺术家的任何部分作品,都是总体作品的活的、有机的部分,它们是互动的,且处于不断的重组中。譬如说,尽管我特别偏爱刘庆元的抒情性,但如果没有同期那些群众性的作品,则我对这些个人空间的抒情作品的偏爱将受到削弱。如果刘庆元仅仅创作那些抒情的、个人空间的作品,则这些作品将因缺乏对立、参照和牵制而失去张力和魅力,刘庆元作为艺术家的完整性亦将受到局限。事实上,这次重看刘庆元的木刻,我已开始调整我对那些群众性作品的看法的,即是说,更喜欢了。这是因为我所偏爱的抒情性作品我已十分熟悉,对偏爱的强调渐渐淡化,因偏爱而起的偏颇也稀释了,这些群众性作品原有的特点便也显著起来。

刘庆元不断在变化,从户外至户内,由远而近。他近期的头像系列又进一步拉近他的对象。但这次拉近,人物的面部表情并没有因此清晰化,反而更加模糊化了。这又得从刘庆元的抒情性说起。抒情诗主要是关于记忆的,也就是华兹华斯所称的“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就刘庆元的木刻而言,就是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场面。当我们回忆某人某物时,我们首先或同时回忆那人那物周围的环境,这环境(例如一棵大树背后的天空和周围的平房)与那人那物构成一个总形象。而当我们试图把那人那物,例如把那人的面部表情拉近时,那形象就会模糊化,而表情就会碎片化,就像我们近距离看幅大型油画。

篇5

【摘要】本文在分析大数据环境竞争情报面临的机遇和大数据环境竞争情报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竞争情报应对大数据的策略,为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竞争情报 大数据 竞争能力

一、引言

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已逐渐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做出决策行为,不像过去那样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经验以及直觉。大数据的深入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理念和运行模式,从而使得产业发展适应大数据环境,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大数据时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二、大数据环境竞争情报面临的机遇

大数据的发展,为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以下是从数据本身来分析大数据为竞争情报带来的影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实行数据,更有利于提高竞争情报数据的真实性

从大数据的数据来源来看,主要包括感知数据、交易数据和交互数据等三种数据。其中,物联网是感知数据的主要来源,如芯片、RFID、GPS、传感器等都是对周围物理世界的感应;交易数据是事务性数据且是用 SQL 数据库来进行存储,来源于企业Web、ERP、SCM、CRM 和以及ERP 交易系统;对于交互数据,社交媒体是其主要来源,如日志、点击流数据、Facebook、Twitter、Web、微博和电子邮件等。这些不同的数据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以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为企业观察行业的竞争对手、竞争态势的动向,提供足够的情报资源给企业自身的优劣。对企业更重要的是,企业用来进行分析的数据越全面,其分析出来的结果也就跟真实越接近。

(二)企业搜集社会化的数据,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情报的准确性

客户跟企业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无形的隔阂,让企业很难真正的了解这些客户。在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数据的社会化,无论是从如今很流行的博客论坛,到游戏社区,再到微博,还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都可以发现客户在各种网络活动中产生的相关的数据记录。企业通过数据的社会化更加贴近客户,为企业的竞争情报人员创造了更多收集客户信息第一手资料的机会,可以更近距离的观察客户,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预判性的竞争情报。

(三)进行即时传播的数据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情报的实时性

目前,Internet的重心已逐步转向移动互联网。使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习惯,愈来愈多的企业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有关自己商品的信息以及公司的人动等重要的信息,普通的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对特定的对象或着事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态度。

三、大数据环境竞争情报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的情报存储存在问题

企业被多年的信息化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未来的CIS面对的都将是 TB 级的数据集。需要通过竞争情报关注的数据,现如今已不仅仅只限制于企业内部数据库中的那些业务数据了,还得要包括用户在移动网络、社交网络以及物联网等活动中所产生的那些不易估算的社会化数据。数据的庞大数量考验着CIS的软件和硬件能力。这些庞大的数据量首先在存储上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些传统的数据库部署处理不了TB 级别的数据,支持不了那些高级别的情报分析。

(二)对于情报的分析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竞争情报来源的结构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数据挖掘算法,很多都是基于封闭的结构化,而对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就显得无能为力,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将其转换为结构化的数据以后再进行处理。一方面,这种挖掘策略降低了收集、分析数据的效率,影响了CI的时效性;在另一方面,由于在进行结构化处理的过程,丢失了非结构化数据隐含的那部分关系,致使企业分析得到的结果具有了很大的不准确性以及不确定性。实际上,一些非常重要的情报数据都隐含在这些关系中,如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就可能从企业的人际网络中找出来。

(三)企业的情报安全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都包含在大数据里,如何防止@些信息不被不法分子或者竞争对手窃取、滥用成为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也给企业对于核心信息的保存以及防止丢失、盗窃带来了很大的技术上的难题。企业通常将信息和数据储存在云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政府机构对储存在云端中的数据进行检查,以及云服务的运行商泄露、出卖信息等行为都对企业的核心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各种移动媒体在任何地点、时间,只要有网,有设备,都可以把这些核心的信息立刻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给企业蒙受很大的影响。因此,各企业该如何通过合法的、正当的手段来保护企业自身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情报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四)在大数据方向人才的紧缺问题

虽然大数据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还需要会使用大数据平台的专业人才来处理和分析这些大数据,以帮助企业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目前从事大数据的人员还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大数据下庞大的数据以及人才的短缺,这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鸿沟,阻碍着企业对数据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四、企业竞争情报应对大数据的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现以无可置疑,企业决策的模式也由于数据成为了企业重要的资产而改变。所以,在企业中实施竞争情报工作的人员需要快速适应这一变化带来的的挑战,主动转变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采用一切新的、可能的方法来充分挖掘大数据蕴含的价值,为企业打造其核心竞争力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一)树立基于大数据的情报意识

虽然大数据正在快速增长,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都给企业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商业机遇,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人不能清楚认识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存在的价值。这必然会让企业实施的竞争情报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实质上,大数据就是数据产生的速度以及数量远远超过人类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发展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数据发生由量变走向质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数据的兴起促使了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数据战略,希望更多的商业价值可以从大数据分析中挖掘中得到。事实也证明,使用大数据,正在成为那些领先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一种重要方式。将来,那些善于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价值的企业,将更有机会成为其同行业中的领先者,而那些反应迟缓或忽视大数据的企业将会处于被动与落后的地位。大数据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股波涛汹涌的浪潮,对于企业的竞争情报人员,必须重视大数据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转变原来固有的思维方式,快速、熟练的掌握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把捕捉到的市场变化推送给决策者,使决策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竞争动态和市场行情。

(二)组建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竞争情报团队

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将大数据转化为可操作情报的前提条件。从原始数据提炼成竞争情报的过程,是对 IT 技术人员和业内专家的共同挑战,因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并不仅仅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了,一些关联只有那些专业人员才知道,所以必须在财务、销售、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有时还需要社会网络学家、数学家、生态学家、社会行为心理学家、统计学家等专家的帮助下,组织建立起的数据结构才合理。换句话说就是,将来的情报分析工作需要行业专家跟 IT 技术人员共同合作。

(三)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云计算是一种将并行计算、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以及互联网相结合起来的、全新的 IT 资源提供模式,对IT 资源进行的自动化配置和管理,从而降低 IT 管理的复杂性,更大程度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云计算具有“按需服务、资源共享和快速交付”这三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三个特征有效的缓解了大数据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1)按需服务,云计算中硬件、软件资源的存在形式是分布式共享,能够被动态的进行组合和扩展,从而为数据的实时应用环境提供了可能性。(2)资源共享,存储能力与资源的池化管理和共享,提供了大数据的生存基础。(3)快速交付,大规模的计算资源集成给用户提供了超强的计算能力,大数据分析的反应速度得到很大提高。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分享、信息存储以及挖掘手段共同为情报分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再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c预测使CI更精准,这两者相互合作,相得益彰。在云计算基础上构建的CIS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具有前所未有、无法想象的存储、分析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五、结语

大数据具有速度快、类型多、数据体量大以及价值稀疏等特征,这给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企业要想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能够运用这些新数据型态。

参考文献:

[1]刘鹏瑞.大数据环境下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热点透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3(2): 105-110.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方针,紧密围绕重庆市“云端计划”的实施,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要民生应用为示范,推动企事业单位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促进大数据技术及解决方案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及全市支柱产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产业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起云端智能信息化大都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一)建成大数据产业。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方针,打造2~3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1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形成大数据应用模式。坚持“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金融、传媒等行业的全面应用。

(三)突破大数据技术。引导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向重庆市集聚,力争在虚拟技术、云计算平台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数据预处理、新型数据挖掘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关键设备7大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统筹全市产业发展,通过引进行业领先企业与培育本地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1.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开展数据存储服务,形成数据资源洼地。支持有较强集成能力的信息提供商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公共支撑“软件包”及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包”等集成共享服务。

2.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高品质数据中心建设,形成100万台服务器运算能力的数据中心集群,集聚一批大数据存储、分析、应用、加工等服务企业,提供面向政务、商贸、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

结合城市特点和大数据应用特征,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及外包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全市协同互动的发展模式。

1.民生服务领域。多渠道采集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就业等方面的数据,推动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

2.城市综合管理。以城市综合管理为对象,构建科学的预警监控体系,整合城市规划、交通、治安、城管、环境、气象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建立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类、整理和分析,使城市管理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度资源,从而有效疏导、防范和处理城市管理领域的风险和问题,打造智慧、平安、和谐城市的典范。

3.行业应用领域。面向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商贸零售、金融、电信、能源、传媒等数据量大的行业领域,积极引导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大力开展数据采集和监测,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商业智能及横向扩展存储等软硬件一体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4.大数据外包服务。积极引导企业面向国内外数据市场,承接大数据外包业务。

(三)攻克一批大数据技术。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企业来渝建设大数据研发中心,支持本地中小微型信息服务提供商面向细分行业或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研究和探索,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突破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1.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1)虚拟化技术。(2)云计算平台技术。(3)海量数据存储技术。(4)数据预处理技术。(5)新型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6)大数据信息安全技术。(7)大数据关键设备技术。

2.推进建立标准规范。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在数据安全、服务质量、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推进制定大数据采集、管理、交换等标准,明确收集数据的范围和格式、数据管理的权限和程序以及开放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访问方式等。

(四)强化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全市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启动“国际信息港”建设工程,优化网络通信能力,提高通信网络质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健全网络通信服务保障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全球重要的“国际信息港”。到2015年,实现主城区重点场所和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市城镇和农村人均接入宽带能力分别达到20M和4M;与国内主要城市的直达数据通道网络延迟力争小于30毫秒。

(五)完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

逐步完善大数据采集体系,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公共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形成数据的大开放,为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丰富的原材料。鼓励采用行政收集、网络获取、传感采集等多种方式,建立特定主题的基础数据库,持续收集、更新数据,并向社会开放。

篇7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词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德文Lied)是十九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为独唱而写。主用钢琴伴奏、专业创作的歌曲。”①弗朗茨.彼得.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其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诗乐合壁、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淳美的感受。其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作品的诗歌、曲调及钢琴伴奏水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艺术表现的重任,而三者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之诗词

歌词一般由诗人、词作家或剧作家写成。歌词的美即它的结构形成、形象意境的美。“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音,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它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地揭示出来。它是歌曲综合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②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歌词,主要以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席勒和海涅等人的抒情诗为主。这些抒情诗内容简短精悍、寓意深刻优美典雅,有很强的浪漫情调与抒情风格。舒伯特这位天才的旋律作曲家,善于把诗歌变成音乐,旋律像永不枯竭的泉水不断涌现出来,赋予歌词以诗的品质与内涵,把歌曲的艺术表现提至更高的水平。在聚集着画家、诗人、文学家在内的艺术沙龙圈子里,彼此影响,激发灵感,促使艺术歌曲走向直观诗化,呈现出文学化的倾向,舒伯特深受浪漫主义影响并使音乐诗化,诗音乐化。

处于奥地利封建专制复辟时代,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矛盾中的复杂心境和感受,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应运而生。以文艺作品抨击封建制度,预示人类美好的未来。将艺术家们个人的理想禁锢在梦幻的王国里,常以抒发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纯洁爱情的向往的情感为创作手段,以消极态度回避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表现。如由列露斯塔普作词的《小夜曲》:

就是把青年恋人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情的美妙意境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歌词充满浪漫主义抒情风格,迷人的夜色充满恬静、幸福的浪漫情趣。又如,舒伯特l8岁创作了由歌德叙事诗的浪漫主义奇妙意境的艺术歌曲《魔王》,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生动刻画艺术形象的典范作品。一如莎士比亚的《听听云雀》等等。舒伯特的文学观由于对自然的热爱而充满活力,他以音乐衬托语言,即使是平庸之作,在其笔下亦斐然成章,用音乐将诗人无力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提升其艺术境界。例如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舒巴尔特得以流传不朽的作品《鳟鱼》激发舒伯特的创作灵感。20岁的他将这一引人深思的政治题材以抒情的笔调道出诗人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渴望自由。“《鳟鱼》现象”是舒伯特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之旋律

旋律的创作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关键和灵魂,旋律的创作更多体现作曲家的灵感与智慧,及对歌词独特的理解方式与表达方式。旋律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一定节奏组成。旋律的美在声乐综合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构成声乐艺术美的主体,用来集中传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③根据歌词创作的诗的意境谱写的歌曲旋律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变化曲调丰富多彩。(大致有单一曲式的多节歌,如《流浪》、两体(A+B)曲式存在着突出的对比性特点的,三段体(A+B+C)曲式、如《她的肖像》)变化,对比的手法,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舒伯特创造感人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在运用音乐调性、调式方面,采用大小调调式变化加强音乐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色彩,使旋律优美流畅,婉转的特点。例如《菩提树》描写菩提树下的白天与星夜不同时间的景与情。

“音乐的表现形式:调式、调性、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在同歌词结合抒发感情时,引起人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与产生的表象更容易形象化。”④从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我们感受到舒伯特更多的是他的内省性的自我对话,充分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作曲技法高超,往往去刻画幻想的主观世界和对未来幸福自由的向往和渴求抒情性、自传性。个人心理刻画成为浪漫乐派典型代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侧重于感性胜于理性。音乐细致又奔放、无拘无束、淋漓尽致。驾驭乐思达到寓情于景,使情景水融,从而叩击千万听众的情感之窗。能使那么多人动心动情,确如贝多芬所说: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这正是舒伯特创作风格中典型特点。扑捉、刻画鲜明的音乐形象的功力和灵感源自何处。唯有舒伯特最合人们美学理想的初衷,感慨舒伯特心有灵犀对诗词的领悟深入骨髓,旋律的空间感和空间感是多么具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一如采用威廉米勒的诗句而作的两部伟大的声乐曲《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等作品。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钢琴伴奏

钢琴是为艺术歌曲伴奏最优美、谐和的伴奏乐器。从舒伯特开始,钢琴伴奏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的对位与和声的衬托作用,将钢琴伴奏作为塑造音乐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奏部分音乐也通过一定技巧在钢琴中“唱”出自己的情感,揭示一定情形下人的心理情感变化,同时钢琴伴奏部分不仅要同诗词语感要求一致,也要同曲调协调,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音色、力度等)感受审美效果。例如舒伯特谱曲的《魔王》。

钢琴伴奏从始至终使用八度和音的三连音节奏,刻画出急切奔驰的马蹄声,低音旋律又描绘了黑色森里中狂风的呼号。舒伯特用旋律、和声、节奏等各种变化将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加以区别;尖锐的不协和和音表现孩子的恐惧;和谐而均匀的旋律,表现慈父对孩子的宽慰;更为温柔而又美妙的旋律,表现魔王的诡计与迷人诱惑;不停顿的三连音创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三连音突然停止,却又造成主人与马回到了家。然而,怀里的孩子却已经死去的悲惨结局。

极富戏剧性的钢琴伴奏,为《魔王》的表现增添巨大的艺术魅力,前奏间奏到尾奏,保持内心音乐的连贯和统一性,琴、歌、词彼此形成完美独立形象真正的二重唱,巧妙对立,体现以琴去唱。《鳟鱼》《小夜曲》《纺车旁的葛丽卿》等艺术歌曲的伴奏或再现风声和马蹄声,或描写鱼翔浅底,或模仿曼陀铃的琴声,或暗示纺车的转动无不曲尽其妙!

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的掌握

篇8

关键词: 哈代抒情诗隽情于爱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虽然提到他,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和《还乡》等一部部可谓传世之作的小说,但在其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中,他是以诗歌创作为开端,又是以诗歌创作为终止的,诗歌被他看得比小说更重要。在他的眼中,“诗才是所有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的文学的精华所在”。这也就无怪乎在1923年8月,哈代在给克莱夫・荷兰的信中说道:“如果你读我写的《诗集》,你从中获悉的有关我个人的详细情况将胜过我们的会晤;诗中表达的事情比小说明朗。”(克莱夫・荷兰,《托马斯・哈代》,伦敦,1933:249页)

在哈代的小说中,读者领略到的是埃格顿荒原的狂风暴雨和夜的昏暗,而他的诗却闪耀着炽烈的光和热――隽情于爱的温暖和希望的火花。哈代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从信仰上帝发展到抛弃上帝;他最初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后来又受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论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他自己的进化向善论和社会向善论。哈代的创作时期正是英国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封建宗法制的社会经济秩序正在逐步被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替代,逸静的乡村田园风光不断被破坏。在感情上哈代对此无法理解,更不能接受;但在理智上,他又认识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相互摩擦,产生了哈代式的宿命论。他以诗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激情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其要表达的感情全部融入到他对人、对物、对自然的热爱之中。所以,我们得以看到诗人敞开窗扉的心灵――对逝去爱妻的怀念、对年少时一往情深的少女的眷恋、对生物的爱护、对友人的思念、为生灵苦难的呐喊、对人的讴歌、对战争的憎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宇宙神秘的困惑、对上帝或造物主的失望,等等。

哈代是一个宿命论者。但他又不甘屈服,所以他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极力奋斗。于是,哈代以一种悲观无奈的奋斗延续了他生命的火种。《希望之歌》就表达了他对人类和生活的热爱。

啊,美好的明天!/从今后/再也不会有/朝这番忧愁。/让我们借助/希望,因为光明

即将来临,/再也不会遮住光明的黑暗――/没有黑暗!/风儿载着我们/象载着过眼烟云的往事,/向黎明飞驰/迅速地靠近黎明;/云雀为我们歌咏/灿烂的曙光/曙光即将来临――

即将来临!/抹掉黑暗的记印/穿上红色的鞋/修理好、重新拨正/断了弦的六弦琴,/用琴声掩盖/哀伤的话语声,/夜空的浮云已经露出光明,/明朝的曙光即将来临――/即将来临!

这里没有哀伤和怨恨,没有失望和悲怆;有的是对未来的翘首等待,有的是火一般的热情和坚实的信念。

哈代的诗在思想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隽情于爱。在诗歌中,他的感情伴随着想象力自由驰骋。

哈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同情,抨击损害人际之爱的种种罪恶。基于对人类的深切之爱,他痛恨战争。他在一战时期创作的抒情作品中将深刻的反战之情融于其对普通民众、普通士兵的浓浓的爱意之中。

《士兵的妻子和恋人之歌》第一、二节描写出征的士兵归来后,妻子和恋人的兴奋和喜悦,第三节妇女们在向归来的亲人倾吐离别之苦,第四节像是妇女们强烈的呼唤:“亲爱的,如今你已经回到我的身边,你就别再离开我了吧!别再像过去那样,让那些狠心的统治者把你从我身边带走,把你带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全诗为:

终于,家乡在望,/家乡在望;/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在海外四处漂泊了吗?

再不会离开我们远走了吧?/黎明,别让白昼姗姗来迟,/快快天亮!

亲爱的,你又回来啦,/你又回来啦;/也许,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再离开我们外出四处漂荡,/把你们从我们身边夺走/去到那遥远的地方;/黎明,别让白昼姗姗来迟,/快快天亮!

这首诗诗句简练易懂,几乎全是口语体,字里行间饱蘸着强烈的感情。

哈代的诗有很多是有关爱情的。哈代是珍惜爱情的。在他创作的近千首诗中,有不少是歌颂爱情的力作。隽情于爱,在他的爱情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哈代第四本诗集《环境的讥讽》里的一组悼念爱玛的诗。哈代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但在妻子爱玛去世后,哈代却哀思如潮。他对曾同他一起度过人生最幸福时刻的女人的突然离去感到震惊和悲痛。

在《比尼崖》中,哈代描述了四十年前他同爱玛一起访游比尼崖的情景:“啊,西部大海上蛋乳石般的白浪,/蓝宝石般的碧波,/一位女人骑着马,/秀发飘风,/矗立在悬崖处,/那是我深深爱的女人,/她也深深地爱着我。”

这是《比尼崖》的第一节。使用“蛋乳石”和“蓝宝石”这样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波浪的颜色在哈代诗歌中并不多见,这足以说明当年的情景给哈代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这一美妙的时刻不仅在哈代的脑海中历历在目,而且在爱玛的心中也久久难以忘怀。爱玛在临终前时常回忆起她与哈代相见的情景和他们访游的经历,并对当时美妙的时光充满了眷恋之情。“几乎没有一个作家和他的妻子有过如此浪漫的幽会”。

在《呼唤声》中,他写道:

我深深怀恋的女人,你那样地把我呼唤,/把我呼唤,说你如今已不像从前――

一度变了,不再是我心中的光灿/――却像开初,我们的生活美好的一般。/

莫非那真是你的呼声?那就让我瞧瞧你,/就像那时我走近小镇,你站在那里,

等候我,是啊,就像那时我熟知的你,/甚至连你那身别致的天蓝裙衣!

这首诗是哈代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诗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昔日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对爱情丧失的悲伤,是那样的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哈代的抒情诗文词朴实,在每一首诗中他都将自己的情感与心灵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深入他的情感,体验他的痛苦、欢乐、伤感、坚毅、懊悔、期盼。每一首诗都打动了读者的心。这充分体现哈代抒情诗的思想主题――隽情于爱。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篇9

关键词: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TN9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4日

自1995年中央电视台采用数字压缩技术传输卫星数字电视节目以来,高清数字电视在中国已经历了13个春秋。数字电视从无到有,从卫星数字电视到有线高清数字电视,最终解决高清数字电视从地面传送传输,完成了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整体平移。本文从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网络和高清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谈谈高清数字电视数据的传输。

一、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网络

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网络主要指地面、有线和卫星三大高清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网络。地面高清数字电视广播网络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视,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这是高清数字电视广播最基本的传输网络形式。由于模拟电视传输网络无力处置噪声积累和多径干扰,迫使人们把天线架出室外,导致公用天线系统在楼群中发展。随着全频道模拟电视广播数据的光缆宽带传输技术的突破,一个以光纤为干、同轴电缆为支的树形光纤在城市得到普遍利用,逐渐演进称为脱离地面广播系统而独立存在的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拥有绝大多数的城市电视用户。与地面广播网必须全国同一频率规划不同,有线广播网可以一城一网或一地一网,具有企业运营特征,在电视用户端它们通过有线制式机顶盒和电视机连接。和地面、有线高清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网络不同,卫星高清数字电视广播网络(简称卫星直播系统)是把高清数字电视节目信息集中经卫星地面发射站用微波发送到离地面3.8万公里高度的同步卫星上,同步卫星用微波转发回地面,用户电视机通过对卫星无遮拦的小型卫星接受天线和卫星制式机顶盒收视卫星高清数字电视节目。

二、地面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的三大标准

目前,地面高清数字电视传输有三大标准,即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三种不同的标准。

(一)ATSC标准: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ATSC高清数字电视标准是由是个分离的层级组成,层级之间有清晰的界面。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像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图像压缩层,采用MPEG-2压缩标准;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采用MPEG-2压缩标准;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对于地面广播系统,ATSC采用了Zenith公司开发的8-VSB传输模式,可在6MHz有线电视信道中实现38.6Mb/s的传输速率。

最低的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最高的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共有18种(HDTV6种、SDTV12种),其中14种采用逐行扫面方式。

尽管ATSCDTV标准包含了16-VSB传输模式,但美国有线电视业实际上是采用相近但不相同的标准,因为其在ATSCDTV标准被FCC通过之前已在有线电视数字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作为ATSC的重要成员,有线电视通信工程协会已采纳了数字有线电视系统标准,此标准协调了美国有线电视业现行标准和ATSCDTV标准。另外,有线电视标准包括反映现行标准的一级图像格式、ATSCSDTV图像格式,并设定了一套可供有线电视业用于向后兼容电视上的二级图像格式。二级图像格式与ATSCDTV格式相同,包括HDTV和SDTV。

(二)DVB标准。DVB标准标准支持室内接受、移动接受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它们对应的DVB标准为:

(1)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数据流的调制采用四相相移键控制(QPSK)方式,工作频率为11G/12GHz。在使用MPEG-2MP@ML格式时,用户端若达到CCIR601演播室质量,码率为9Mbps;达到PAL质量,码率为5Mb/s。一个54MHz转发器传送速率可达68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DVB-S标准几乎为所有的卫星广播高清数字电视系统所采用。我国也选用了DVB-S标准。

(2)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它具有16、32、64QAM(正交调幅)三种调制方式,工作频率在10GHz以下。采用64QAM时,一个PAL通道的传送码率为41.34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在终端需要电缆机顶盒。

(3)DVB-T数字地面广播系统标准。这是最复杂的DVB传输系统。地面高清数字电视发射的传输容量理论上与有线电视系统相当,本地区覆盖最好。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调制方式,在8MHz带宽内能传送4套电视节目,传输质量高,但接受费用也高。另外,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DVB-MS是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DVB-MC是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DVB数字广播系统除传送视频、音频信号外,还可传送接受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适用于此类基带附加信息系统的DVB标准包括:(1)DVB-SI为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2)DVB-TET为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3)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系统。DVB数字广播系统能根据需要,提供交互业务服务。构成交互业务系统的要素包括:与其他相关国际标准兼容的交互业务网络独立协议、传送交互服务过程命令与控制信号的回传信道等。对应的DVB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受及接口标准。在DVB数字广播系统中,有些业务传送加扰的条件接受信息。通过条件接受的通用接口,使IRD能解扰采用通用加扰算法的加扰信息。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对高清数字电视运行的成功至关重要。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扩展了DVB技术的应用范围,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此外,还有利于连接专业设备及IRD的接口。关于这些接口的DVB标准包括:DVB-CI、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三)ISDB标准。日本的ISDB利用一种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可发送各种不同的信号,同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复用信号。ISDB具有柔韧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他数据业务。

目前,采用美国ATSC标准的有5个国家或地区,已有两家经过技术比较研究后退出。决定采用欧洲DVB―T标准的已有33个国家或地区。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产业发展表明,OFDM多载波技术是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发展的方向,不仅在高清数字电视传输方面被多数国家采纳,而且已成为新一代(4G)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技术。

三、结束语

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核心仍在于数据的传输,这是决定高清数字电视清晰度与兼容性的关键。在高清数字电视数据传输方面加大投入,进行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我国高清数字电视发展的王道。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修文.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篇10

诗词作品的前面一般或写景或叙事,后面或抒情或议论,以点明主旨,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水调歌头》都是如此。然而在《过零丁洋》一诗中除了首联外,叙事与抒情皆融为一体,诗人既是在叙事,又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是叙事,哪是抒情。叙事抒情水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腔爱国热忱抒发了出来,最后达到了感情的炽点。可以说,《过零丁洋》是一首较为成功的抒情诗。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既凸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写法上又别具一格。

二、诗歌用典寓意

用典寓意是古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善用典故能够曲折表达感情,含蓄而隽永。

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烂柯人”“闻笛赋”两个典故表达对亲戚朋友的思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朽烂。他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他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再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运用“山河表里”这个典故,把“外河内山”的军事要地潼关,形象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底。春秋时期,楚国的军队在地背后驻扎,晋侯担心他们来偷袭晋国,听到童谣“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足谋”,晋侯更加担心了。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侯就决定依据地势而进攻了。

1.(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2.(201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