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培训范文

时间:2023-04-08 09:1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户外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户外培训

篇1

历史上,中国登山协会早在1958年6月就在北京香山举办了登山技术培训班,当时培训开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参加中苏混合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队员,同时帮助高山科学工作者和部队人员掌握登山技术。那次培训班共有90人参加,为我国登山运动的发展培养了不少骨干,为日后的一系列登山活动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登协还曾在四川和新疆(博格达峰)举办了登山技术训练班,期间和日本展开了持续的双边友好交流,主要形式就是技术培训交流。中国登山协会虽在2005年才正式成立培训部,但1999年攀冰培训班在北京的举办可谓是第一次以培训班的形式向社会开放,这标志着专业技术培训正式诞生。随后,一系列的相关培训陆续开办,使我国登山户外领域的培训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十多年的培训历程,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一点点实现了培训的转折,也见证了培训事业逐步壮大的艰难历程。

三个重要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

2001年以前,非常态培训,多根据形

势发展需要不定期开办培训活动。

2001年—2004年,自攀岩教练员培训开始,有计划、不定期地开展培训活动,但未纳入协会整体工作中。

第二阶段:

2005年—2008年,培训工作成为协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培训部的正式成立使得中国登山协会的培训工作有了“家”,培训工作的系统化也是这个时期开始逐步建立的。当时,国家体育总局项目中心单独设立负责培训教育的部门为数不多,可见登山中心发展眼光之远大。

2009年至今,在社会上培养了一批户外职业培训教师(共三期)、攀岩职业培训教师(共一期),实现培训管理的转化,培训体系初步构建起来。

随着培训的不断发展,爱好者对培训的需求与日俱增,2009年首期国家职业资格户外培训教师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户外师资队伍的逐渐,实现了从培训到培训管理的转化,我们不仅有了一支固定的教师队伍,也体现了培训的多面性。中国登山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陆续于2009年、2011年、2012年在北京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共同举办了三期国家职业资格户外教师培训和一期攀岩教师培训,共培养了66名户外教师和18名攀岩教师。师资班的成功举办也就意味着我国组建了第一批正式的职业户外与攀岩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致力于推广与引导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朝着安全、科学、环保的方向迈进。?? 2013年首批高危体育项目目录公布,属中国登山协会管辖的四个项目即高山探险、攀岩、户外运动、攀冰正式进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程序,其中攀岩项目已于今年正式启动实施,也意味着国家职业标准开始落地执行,户外运动、高山探险、攀冰将随之陆续迈入职业技能鉴定行列,标志着培训工作将逐步走向职业化与规范化。

培训体系逐步完善

今年是培训工作值得纪念的一年,从2003年10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首期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以来,今年是第十个年头,更巧合的是,基础技能培训和初级户外培训今年都到了第100期。

截至2013年底,各类培训班共计举办了378期,累计培训8686人次,有4988人次获得了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地点遍及全国25个省、直辖市。

十年来培训需求与日俱增。2013年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1期,达到1748人次,比去年增长了近20%。其中,户外培训1356人次,攀岩培训103人次,安全宣导员99人次,其他190人次。

在高山、户外、攀岩、拓展四类资格培训项目中,尤以户外的培训量次最高,这与我国户外运动蓬勃发展是离不开的。截至2013年底,中登协累计举办助理户外指导员培训11期,初级104期,中级7期,累计培养户外指导员3052人次,参训学员覆盖了全国各个省、直辖市。

户外培训经过十年的沉淀,从最初的一周到现在的13天;从野外的2天培训到现在的连续5天野外课程;理论课从单一独立到现在的连贯系统;教练从最初的两三人到现在的80多位职业教师,这一步步的提高和完善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也使得户外培训在体系建设上成了标杆,为培训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工作未来发展

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长线工作,需要花大力气、真功夫,需要耐得住的精神,尤其发展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阻碍是更需要这样的精神来支撑的。除去这些,还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新方法、新发展,以符合时展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十多年的坚持与创新才走到今天的培训局面。

篇2

1、组织货品:品牌商负责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物流;商负责货品选择、进口、库存运转等。

2、市场推广:品牌的宣传、定位,包括媒体、赞助等等;还有配合销售部门组织促销、推广等。

3、拓展并维护销售渠道:寻找合适的、有能力、有意愿的经销商合作,在恰当的时间、开恰当的店销售,并维护与经销商良好的合作关系。

4、培训:这里指的是对终端的零售培训,它很必要,但它看不见摸不着,也最难量化评估其产出。

我在这简单谈谈户外品牌商为何要做内部培训,该怎样做。

其中绝大多数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欢迎业内人事拍砖。

问题:很多户外品牌商对终端直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这么几方面:店铺所处的商圈环境、库存情况、促销活动、以及货品陈列、店铺形象装修等,但可能很少会过问店铺团队人员的情况。简单点说,就是只管开辟战场、供应弹药,不管士兵能不能打~!这是为什么?

前者种种都能直接体现出来,通过数据表格、照片等方式。将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后,可以用来判断店铺、区域的生意是否能够持续地良性运转,可以计算出生意容量、周期等等。而人是比较灵活的,也很难考量其产出能力。例如:同一家店配3个人,这么多库存,“不行的”团队做半个月销售2万,换一批“行的”团队一个周末可能就销售2万。那么前后两批人的区别在哪?恐怕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一家店如此,对于动辄数十家、上百家专营店的打品牌来说,这恐怕会影响它的市场体量了!

另外,品牌公司是否过问团队的情况,还视其终端操作模式而定。直营模式的也许会用心去管理团队;但如果是主要由地区经销商开店经营的分销模式,那么品牌商就很难过问客户的终端人员情况。遇到管理能力强的经销商还算省心,如果客户的管理能力不强,进而销售业绩持续不佳怎么办呢?

讲到这,我们不多谈繁杂的人员管理问题了,进入主题谈谈和人员业务素质有关的培训话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培训并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高效的投资: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满足员工不断成长的需求,给员工可以上升的足够空间;可以巩固团队精神,使员工认同企业、品牌的文化;可以增强店铺管理团队的能力,促进服务质量、销售能力的提高。因此户外品牌商通过不断致力于员工的培训,可以使一线的销售团队保持活力和素质,进而保证良好的销售、服务能力。

但品牌商在推进这类工作时,毕竟精力、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帮助经销商们建立自我内部培训的能力和体系,让其拥有持续的自我训练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对操作分销模式的品牌公司来说,此类工作还有一个隐形的功能,就是对经销商们的零售团队管理进行监督管理。

现在来说说培户外零售的训该怎样做,这些基本是个人的经验总结。

首先做此类工作的人,就是培训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因为零售终端所需要的指导必须是能够直接在销售实战应用中发挥作用的,所以大讲理论不一定行得通,那么培训师最好就是做此类工作出身的,比如资深的户外店店长、销售经理等。培训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类知识、经验:

1、丰富的户外运动产品知识,以及熟知行业内的各类品牌及其产品的特点,这是必须具备的。

2、一定的户外运动知识,最好学习过、或亲自参加各类户外活动,否则对产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零售团队的管理经验,最好是招聘面试、培训人员、团队建设、甚至开除员工的一系列经验都有的,不然怎么辅导别人带兵打仗。

4、产品销售、店铺陈列、运营以及货品结构管理的经验,此类指导与产品知识同样是店铺最需要的。

5、面对众人演讲、互动沟通的能力,其实这个是基本功,否则肚子装的再多也倒不出来。

户外零售培训工作主要由四大要素组成:

(一)客户需求分析。

不同地区的经销商、店铺团队的需求各有差异,如何提供差异化的课程以满足其需求需要仔细研究。比如各经销商对户外行业涉及的程度不同,就要考虑是否为其准备户外行业情况的内容;南北环境不同导致销售结构不同,就要考虑产品知识、店铺陈列方法的不同;同一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初级阶段更注重产品相关知识,在其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更注重拓展开的知识……

(二)内容设计。

根据各地各区域经销商的不同需要,可以设计不同的课程予以满足,但做几份不同的课程会比较受局限,而且效率不高。我借鉴了部队使用的模块化训练管理模式,把不同内容做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实施中比较容易灵活掌握重心和进度了。

户外店或户外品牌经销商一般会持续需要的培训课题有这几个内容:

(1)户外装备功能基础知识,这个是每个新入职员工必须做的;

(2)户外运动常识,卖户外的不一定是玩户外的,但此类知识是销售团队必须了解的,如果能实地参与户外活动体验产品效果最好;

(3)销售技巧及消费心理知识,新人不懂、老员不屑是店铺团队的通病,变着方式做此类训练可以保持团队销售的活力和热情。

另外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培训内容也需要有所区别。针对基层,也就是店员、店长一级的训练内容主要有:产品功能知识;店铺陈列技巧;销售技巧;户外运动常识等。这一部分的占比最大,尤其在推进培训工作的初期,或经销商的经验还不太丰富的时期。

针对销售管理层,就是零售主管、主任的训练内容主要是:产品功能知识;产品线结构常识;团队日常训练的方法等。其中日常训练方法的部分,讲过多理论方法不一定行的通,由于各经销商的内部组织架构不同、该岗位人员职责轻重不同。所以必须提供若干套较完备的训练方案给对方执行,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其分析、解决其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三)培训方式。

在一个品牌发展的初期适合进行相对密集的点对点培训收,当品牌发展到一定大规模后需要改用区域集训的方式。

品牌发展之初,在经销商、店铺团队不成熟,对产品、市场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的基础类训练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单店产出。同时,由于此阶段网点数量不太多,具备此种培训方式推广的条件。

当品牌的体量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后,点对点的经细化培训的效率就会变的越来越低,毕竟品牌商的精力、资金各方面都是有限的么。这个阶段采用地区集训的方式会比较可取。比如以北京地区为集训中心,辐射周边的天津、河北、内蒙等地,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但这种做法的前提是,被辐射的周边区域必须要有专门负责此类工作的接口人,或者说培训人,否则对这些区域几乎没效果。所以在初期阶段时,品牌商就需要将各地的培训网络逐步建立起来,为后期作准备。

(四)实施周期及持续管理。

一般户外品牌的产品周期为一年或半年,这个视产品线特点而定,比如以服装为主打的品牌多为半年,以装备、鞋类为主的品牌有一年或半年的,雪上运动品牌甚至只有冬季。那么针对不同季节的产品结构,经销商会需要不同内容的培训内容,这就需要掌握培训周期了。新晨

随着产品周期进行“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的基础培训很简单,根据每季产品线的区别来做就行了。但这种密度和强度很难满足客户持续的需求,除非他们的店铺和人员从不发生变动。这就和在培训方式中提到的建立训练网络联系起来了,除了定期地提供适合当季产品线,以及经销商所处阶段所需求的培训课题外,让当地的培训对接专员承担起日常的定期训练非常重要。

篇3

课程实用性强传播前沿知识

国际野外急救培训课程上,孙老师带领8名学员在一个露天平台上模拟野外突发哮喘时的场景,剩余学员则一板一眼地扮演起施救者。“你们假扮成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在山上吸了一口冷气,一下就滚下去了,脑子撞到石头上。”在国际野外急救培训课程上,培训教师孙灵野正面授机宜。“你们要假装呼吸很快,如果救援人员问呼吸为什么这么快,你说有哮喘,如果问你有喷雾药吗,你说有,但喷了没用,再喷,还是没反应。”

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随意提问,随意发言,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两天的课程。

“你看你前额有块淤青,伴随头疼、呕吐,这说明什么?脑部受损,颅内压升高!”孙老师则频繁使用PPT,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讲解,在频繁的提问和互动中,引导学员们轻松愉快地掌握野外急救知识。

贵阳医学院大学体育教育部的田维华感叹道:“这样的课程挺实用的,两天时间太短了,信息量太大,有点消化不了,如果能上4天课就好了。”

来自浙江温州大自然户外的曾胜平认为:“户外运动本身肯定是好事,不过确实存在风险,在西方国家也一样,伤人甚至死人的事情也是经常有的,但它们有非常健全的救助体系,不应该因噎废食,出了事就限制。”

课堂上,孙老师还澄清了户外急救中的一些误解,比如,冰敷只是缓解疼痛,并不能治疗;比如,传统对心肺复苏技术的理解,必须先吹气再按压,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先吹气或先按压都可以。

建立户外继续教育制度

培训与教育研讨会期间,各位领导和专家都做了主题发言。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续川以《登山户外文化初探》为题,系统介绍了文化与登山户外运动的关系;培训部主任马欣祥博士则介绍了我国户外培训教育现状;总局职鉴中心职鉴管理部丁涛博士全面介绍我国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内容;培训部教练王云龙介绍了户外职业培训管理及其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杨汉老师介绍了我国高等院校户外专业方向教育现状。

户外教师、领队要带队出行,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本次培训除了组织理论考试外,培训结束前,还对学员们还进行了体能考核:登顶怀柔红螺山,“关门时间”为90分钟。几乎所有学员都顺利通过。

马欣祥博士说:“希望把户外继续教育制度建立起来,让学员通过这样的培训,对户外运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对专业的内容有所巩固。”他认为,这次培训及测试也达到了预期效果。教育研讨会也为地方登山协会和高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平台,学员问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这些教师其实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从数据上看,培训总量已经提高了1倍,质量也提升了不少。这样的培训我们会坚持办下去。”

两项举措助力户外培训事业

在本次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了两项消息:设立登山中心科研课题;实施户外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篇4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摘要】  [目的]总结对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病人围术期分阶段性进行自护指导的培训。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结果]经过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的指导,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自护指导在颈椎病人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通过自护培训指导,使病人能正确系统地进行自护,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颈椎病病人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不同程度受损的脊髓功能恢复以及尽可能保留现有功能,减少并发症,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对相关的自护知识缺乏,故对于围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自护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将自护理论运用于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颈椎外伤病人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6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1岁;住院10 d~45 d;运动感觉全部丧失6例,部分运动感觉减退54例。

2 自护指导方法及内容

2.1 方法

病人入院即由岗位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分阶段制定自护培训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指导、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要求病人及家属同时参与,采取床边示教讲解,并发放相关资料,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及时评估及全程监护。

2.2 指导培训内容

2.2.1 术前准备指导

术前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术前病人对手术充满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完成自护活动需要智慧、经验和他人的指导和帮助[1]。针对此种心理,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护理:①术前常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②了解病人紧张焦虑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护理,并列举手术成功的范例解除病人紧张的心理。③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大概过程,使病人心中有数,解除其恐惧的心理。④指导病人家属对其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顾,关心爱护病人。 术前饮食:指导病人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适应性生活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及轴线翻身的方法。要求吸烟病人戒烟,每日早晚各做20个深呼吸训练,指导病人正确采取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方法。

2.2.2 术后床上功能锻炼

在执行颈椎术后护理常规中,要求病情稳定后着重强调床上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瘫痪病人尤为重要,可指导主动或被动运动。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应用部分补偿系统进行床上操练习,操作前指导病人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每个动作5遍。床上操练习方法:采取腹式呼吸,目的是激发小腹部的9条经络,使人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同时有利于大脑的调整与安眠[2] 。身体仰卧,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右手掌心压向左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同法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左手掌心压向右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右侧腿屈膝平放,左侧腿抬起平放,右侧腿向旁侧打开30°后收回原位[3]。另左侧腿同法练习。两腿后跟不离开床面,同时外旋转内旋转左右摇摆,活动脚趾。床上操练习完毕后,可请家属帮助按摩。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床上操练习,做床上操的动作稍缓慢,并用好护栏,注意安全。

1.2.3 康复期的自护指导

在病情稳定后,要求指导病人从功能需要进行锻炼达到恢复该功能的目的,不论对于神经系统,还是肌肉本身,只有进行该项功能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要求[4]。例如走路功能,只有进行走步的各项动作的训练与练习,才能学会走步。功能锻炼要求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如平卧、翻身、做起到自己吃饭、看书、穿衣等,要求护士给予全面指导,反复评估,才能做到安全有效。

3 结果

对60例病人分别在出院前1 d及初次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对自护知识知晓率达98%,本组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 讨论

对于颈椎伤病的治疗,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之后,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伤病病人,除采取各种临床治疗外还应包括治疗结束后的职业训练、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的安排与训练等。颈椎外伤病人功能锻炼多数在病人及其家属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然而临床上病人及家属对于功能锻炼普遍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病人本身也不敢或是不愿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自护知识缺乏,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困惑,对病人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自护指导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护理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整行为[4]。自护理论为评估人的自护需要和自护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不同时段进行康复功能指导,使病人及家属能及时掌握疾病自护的护理技巧,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同时也大大减轻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4.

[2] 林菊英,金桥.中华护理大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051909.

篇5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培训;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4-02我院是一个快速发展中医院,近两年虽然新成立了一些临床科室。普外科还包括甲乳外科,肿瘤外科和胸外科。所以是病种多,病人多,病情复杂而且护理工作量大的一个科室,再加上新成立科室抽调一些工作经验强的护士去充实。因此从2010年――2013年有低年资护士10人进入我科工作,成为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通过规范化三基三严培训,能快速适应临床工作。并在市级护理技能操作比赛,院内礼仪情景剧比赛及科内应急预案演练都取得不俗的佳绩。本人作为病区护士长谈一下低年资护士培训的几点体会:1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新护士入科后介绍科室环境、物品的管理摆放,熟悉各班职责及工作流程,专科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并考核。每月制定表格并评分。让核心制度贯穿日常护理工作中。让她们一开始就养成按章行事、落实制度的好习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鼓励高资历护士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新进护士大多是以高资历护士为学习榜样,发挥护士长和高资历护士的积极榜样作用,帮助新进护士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2关心和尊重低年资的护士

严格要求对锻造新进护士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在的新进护士和地年资护士以90后刚毕业的学生为主。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这部分护士个性比较强,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关注这部分护士的个性成长也是有必要的。关心这部分护士心理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在工作中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管理这部分护士的方式、方法方面也要注意得当。例如:对于新护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敢于为其承担责任。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在批评的语言上注意维护其自尊心。护理团队的凝聚力自会提高。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发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3培训内容要不断更新

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当前许多医院对新护士的培训过于传统。重视培训内容的不断创新时非常必要的。例如:5.12护士节组织礼仪情景剧表演,可以规范她们的行为礼仪。每月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病人护士医生家属都由她们扮演。通过表演可以检查新护士掌握的真实的技术,检查其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的科学的应急救护技术等等。同时对锻炼新护士的心理素质有重要帮助。4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与病人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2]护患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低年资护士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沟通是人们用各种方法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构成和结构。[3]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和支持,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4]在护士间关系的处理上,高资历护士具备丰富的实践检验,能做到应对得当。但新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心理有一定畏惧,在与病人沟通方面不能灵活应对。高资历护士要多鼓励他们,锻炼他们与病人的沟通能力。鼓励新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多关心病人、理解病人。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处于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最佳状态,和谐的护患关系可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而支持配合护理工作。5培训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5.1规范化的使用护理安全标识悬挂或佩戴时。对患者进行核对,并与患者沟通。告知意义和重要性。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

5.2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的目的在于“警示”而非“免责”。设置标识对护患双方都起到了警示作用。

5.3在临床中因为腕带标识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病人因为洗手或者下去活动时会摘下腕带。在临床工作中督促低年资护士查房和治疗处置时核对腕带时行握手礼核对。间接地让患者知道腕带的重要性.增加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6培训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6.1夯实基础护理,做到三短、九洁、五到床头大手术病人缺乏安全感。第一次下床时年资高的护士一定要陪同年资低的护士一道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6.2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路径表完成患者的健康宣教。并用粘钩和小夹子挂在每间病房的门后。可以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

6.3建立意见箱,定期满意度调查除了定时电话回访外。还设置了最佳护士腕带投放箱。每月评选优质护理明星,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荣誉感。7应用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必要激励机制是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措施。针对护士的工作性质设计专门的激励制度是有必要的。提升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是有必要的。在激励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针对新护士的激励措施。奖励能调动护士积极性,同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奖罚要公平、公正、公开,维护激励制度的有效性,不断规范医院的内部管理。同时在绩效考核和分配上做到同工同酬。8体会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内容。护士长应该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及结合本医院、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规范化培训,使低年资护士迅速成长为精通业务、爱岗敬业、作风严谨、体贴患者、仪表端庄、身心健康、技术精良的护理工作者,是我们每位护士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参考文献

[1]王巍,田梓蓉,赵美燕,等.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24-1125.

[2]郑晔.护患关系的紧张因素及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1):183.

篇6

1 临床资料

46例患儿年龄1~12岁,体重6~40kg,其中房缺17例,室缺2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法四2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右室双出口1例。男27例,女19例。所有患儿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停跳或不停跳)行畸形矫正术。经精心护理,无一例因护理质量问题而影响患儿的安危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术前访视

术前1日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做好护理计划儿童术前禁食10小时,婴幼儿禁食2小时。

3 术日麻醉配合

3.1 诱导前期

3.1.1 手术间及物品准备:手术间温度要保持恒定,对于10kg以下以及术中需要深低温降温的患儿,术前应在手术床上铺好变温毯,以便降温或复温时使用。控制液体入量,10kg以下的患儿应用输液泵。

3.1.2 药品准备术晨将体外循环手术常规及抢救药品配制好后装入小方盘内备用,如肝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鱼精蛋白等。

3.2 诱导期

3.2.1 保持输液通畅:静脉通道是麻醉的关键,静脉穿刺好后应妥善固定。协助麻醉师给诱导药物。密切观察病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小儿呼吸道管径狭小,且分泌物较多,巡回护士应备好吸引器、氧气及各种监测仪器。

3.2.2 深静脉穿刺麻醉插管后,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主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备静脉穿刺敷料包、生理盐水、碘伏,5ml注射器1副、液体,麻醉师戴手套后消毒铺巾,巡回护士将穿刺包打开,待穿刺好以后连接液体。

3.2.3放置尿管:尿量观察是体外循环手术中一项重要指标,一般在麻醉后待各种穿刺完毕,进行导尿,根据年龄及患儿发育状况选择尿管粗细。测定每小时尿量,正常尿量为1~2mL/(kg•h)。

3.3 麻醉维持期

3.3.1 生命体征观察体外循环手术进行中,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中心静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各种监测给麻醉提供信息。

3.3.2 出入量的观察保持液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对小儿患者尤为重要。及时向麻醉师汇报转流前、中、后入液量。手术进行中尿量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尿量记录分为转流前、中、后三阶段,每一阶段均向麻醉师汇报。

3.3.3 药物的应用根据麻醉师的用药习惯将术前备好的常规药物协助麻醉师应用,对于麻醉过程中阶段性的用药要主动及时输入,如肝素应在开胸后给予、心脏复跳后根据病情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停机后应用鱼精蛋白,为了防止鱼精蛋白过敏,注射前给予钙剂。抢救药品配制速度快、剂量准确标记清楚。

3.4 转运期手术完毕,备好吸引器将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尽。由于输液通道多,在搬动患儿时动作轻柔,协助麻醉师妥善处理好各种管道。在搬运途中保证氧气供给,升压、降压药、给钾通道由巡回护士专人管理并与麻醉师一起送ICU,并向ICU护理人员交接。

4 体 会

4.1 通过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可以与患儿及家属接触,充分认识患儿,避免年龄小不能核对姓名而发生差错。陪患儿玩耍,在语言上鼓励、表扬,增加信任消除陌生感,可以增加其主动配合的勇气和信心,减少哭闹,使部分患儿可以不用肌肉注射氯胺酮而平静入手术室。

4.2保持室内温度,术前半小时调节手术间温度为27℃左右,低体重及术中需深低温的患儿术前放置变温毯,复温前半小时打开,调至38℃。

篇7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黄红燕:女,本科,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应燕萍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立项课题(桂科攻0993003C-2)

摘要目的:通过护士分层级培训,促进心胸外科护士熟悉和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方法:将护士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级,制定各层级培训目标,按层级目标分层进行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论、技能等培训并定期考核。结果:各层级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患者和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分层培训,促进护士尽快适应现代护理工作模式,提高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分层培训;责任制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心胸外科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9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是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开展后在临床实际工作的护理工作模式要求每个护士包干不超过8例患者,为患者提供连续、优质护理服务。心胸外科专业性强,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大手术多,抢救多,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工作复杂,所以要求责任护士必须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了帮助心胸外科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能适应和真正掌握“责任制整体护理”,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提高我科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专业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科自2011年7月起,由专人负责,制定了科室一系列护士层级培训计划,并且按计划逐步进行护士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培训对象

2011年7月~2012年9月在心胸外科一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共29人。年龄21~48岁。其中护士18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根据护理部“护士分层级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将科室护士分为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3个层级,其中助理护士(N1)4人,初级责任护士(N2)20人,高级责任护士(N3)5人。

2培训方法

2.1制定培训目标根据科内各层级护士特点结合护理部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每个层级的培训目标、计划,如助理护士以外科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心胸外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为主,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培训及护士职业道德培训;初级责任护士则重点加强专科各种能力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高级责任护士培训重点则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制定各层级考核计划表,根据计划表按时完成考核,定期进行科内综合评定。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采取“导师负责制”方法,由N3级以上护士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2~4名N2级及以下护士。护理单元分为3个护理组,指导老师和所负责下级护士相对固定在同一护理组内,以方便指导老师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指导。导师负责自己组内成员每月的各项考核考评。

2.2.2总培训护士负责制定计划,根据计划安排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及相关知识、护士礼仪人文教育等。每月安排1~2次的讲课和整体查房,讲课内容以专科知识为主,自行选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层级护士讲课学习,各层级护士的讲课要求以PPT形式,讲课课件交指导老师和总培训老师审阅。查房以整体查房、现阶段查房、小查房等形式进行,整体查房要求以PPT形式。技术操作培训以实际操作演练方式,如各种应急演练、急救技术等。

2.2.3建立考评体系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对每个护士进行评价,采取自评和科评相结合,每月考评1次,科评由科内组成的考评小组在每月末对每个护士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馈至个人,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

3结果

通过1年的护士分层级培训,各层级在大外科和护理部的理论及操作考核首次达标率为100%;责任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考核达10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护士对培训满意度达99.21%,患者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8%和96.50%;科室获得2011年度全院护理工作评比特等奖,并获得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称号。

4讨论

4.1调动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是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临床护士只有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正确运用整体护理知识实施于日常护理工作中,才能赋予“责任制整体护理”生命力,让每位护士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年轻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实践,工作中只能完成一般的护理工作任务,但不能解决专科纵向深入的护理工作问题。心胸外科患者病情重、复杂,变化快,需要护士有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护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解决患者的问题,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责任包干患者工作实行之初,年轻护士在工作中认识到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对培训的需求较强烈。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激发年轻护士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有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帮助和解决,不感到茫然和无措,自身的临床实际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年轻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利于年轻护士的成长,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应用导师制,使高年资护士有一定的责任和压力,由于对知识的需求加深和扩大,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导师制学习模式起到以老带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高年资护士专业综合能力上升到另一层次,也逐渐接近分层培训目标,提高了培训效果。

4.2提高科室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深入开展由于临床护理工作内容不同,患者的需求存在差异,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不尽相同[1]。“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对患者实行包干,全面负责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必须有较强的综合护理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从形式和内涵上同时加强完善和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对不同层级护士的综合培训,使各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各项护理措施能及时落实,从患者心理-生理和病情观察,有问题时能和主管医师及时沟通、解决,促进患者的康复;医-护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本着一切为患者的目的,加强了医-护合作关系,让临床医师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医师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密切了医-护关系;责任护士能为所管患者能提供全程、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目标。

5结论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新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护理质量,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持续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临床护士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只有做“学习型的护士”才能与社会发展、医学和护理的发展同步[3]。“责任制整体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于临床中应用,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护士在职培训,重点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专科能力的培训[4]。所以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还需不断探索改进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柳春波,盛芝仁.护士分层培训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20-21.

[2]杨佳华,杨海新,常宗霞主编.临床护理教育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70-171.

[3]陈泽新,田玉凤.整体护理理念的局限及新理念指定的价值取向[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74-1375.

[4]卞正霞,杨晓黎,闫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构建[J].卫生行政管理,2011,29(1):127-128.

篇8

2013年,中国登山协会共组织了24次攀岩赛事,数量与2013年的18次相比有明显增加,其中包括世界杯、亚锦赛、亚沙会等国际性赛事9个、全国性赛事15个。2013年最大的亮点是分别在重庆大渡口、山东海阳和江苏吴江举办了3站国际攀联世界杯,从而使我国成为2013年国际上承办世界杯攀岩赛最多的国家。

此外,我国自行开发设计的“攀岩比赛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在赛事中的运用,使赛事组织已基本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中国登山协会也是目前国际上率先实现这一技术的国家协会,受到了国际攀联和各国登山协会的高度评价。

竞技水平实现突破老中青队员各有千秋

2013年,国家攀岩队(含国青队)全年参加了10次国际比赛,共获得5金、3银、4铜。尤其是在伊朗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上,我国选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摘得6金中的3金。

其中,速度攀岩名将钟齐鑫全年共参加了全部7站国际攀联速度世界杯中的6站,最终以1金1银2铜的成绩取得该单项年度总排名第三,平了他2008年创造的个人年度最好成绩。此外,他还在伊朗亚锦赛上勇夺冠军,并在哥伦比亚世运会上获得铜牌。

女队员仁青拉姆在伊朗亚洲锦标赛攀石和难度项目上一人勇夺两金,实现了自1992年我国参加亚锦赛以来在这两个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在2013年年末的全国锦标赛上,她又历史性地夺得了难度、速度和攀石3项冠军,表现出了国内无人能敌的王者之风。

赛事分级

多角度展现户外魅力

2013年,中国登山协会共组织A级户外赛事7个,B级户外赛事13个。在继续举办好包括重庆武隆国际户外公开赛、浙江温州国际户外挑战赛、广西乐业国际户外挑战赛、福建泰宁国际户外挑战赛、贵州遵义国际户外挑战赛、河南云台山国际登山赛、贵州瓮安全国户外锦标赛等A级赛事的同时,也与地方协会、俱乐部、企业合作,举办了四川兴文户外技能赛等13个B级赛事,对户外赛事在二、三线城市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图/酷赛体育)

“中国健身名山登山系列赛”是中登协重点打造的以个人、亲子等为单位的参与性较强的登山系列赛事,得到了社会的热烈响应。2012年在陕西华山和山西恒山举办了两站,2013年继续扩大规模,在江西三清山、浙江金华山、陕西华山、新疆天山、甘肃崆峒山举办了5站,平均每站有3000余名登山爱好者参加。

沂山首届国际百公里山地越野赛是2013年中登协首次推出的赛事,给国内外的山地户外越野高手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比赛分男子、女子50公里组,男子、女子100公里组和群众6公里组,这也是国内规模最大、路线最难、参赛选手水平最高、国外选手数量最多的百公里挑战赛。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运动员(包括16位外籍顶尖高手)参加了专业组比赛,千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群众组活动。

这些不同级别、形式多样的比赛,使更多户外爱好者参与到规范的户外比赛之中,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山地户外运动的魅力,也彰显了户外赛事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作用。

新兴项目日趋成熟

吸引更多关注

拓展运动自2005年举办全国展示大会至今,已经开展了9年,目前竞赛组织和管理工作相对成熟。2013年7月和8月在吉林北大壶和青海多巴基地分别举办了两次全国拓展比赛,吸引媒体关注,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运动员的成绩也有明显提升。

滑雪登山项目自2007年开始组织全国比赛,7年来培养了众多爱好者,技术水平逐年提高。2013年2月,在万龙滑雪场举办了全国滑雪登山比赛,参赛人员报名积极踊跃;6月初举办的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有来自国内13个省市以及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人参加。据统计,目前滑雪登山运动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国内滑雪登山雪具销售数量最近两年在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图/白宇)

冬季山地户外项目参照山地多项竞赛模式,结合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具有群众基础的冰雪项目进行了项目开发和规范,使之具备了赛事活动的要求和标准。目前已经有雪地战、雪地爬犁、雪地竞速、穿雪鞋跑、踏雪板竞速、冰上陀螺、雪上飞碟等项目。2013年12月在吉林北大壶和甘肃张掖民乐县分别举办了全国冬季山地户外挑战赛和大会。冬季户外赛事活动自2008年推出后就备受关注,尤其是最近两年,参赛队伍报名踊跃。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冬季走向户外,尤其在冰雪中体验冬季户外运动的魅力。

2013年,中国登山协会分别在丽江玉龙、嘉峪关和贵州金沙举办了3站全国山地竞速挑战赛。从参赛队伍构成来看,这是一个新的群体,由以跑步为主的俱乐部和社会团体组成。比赛使该项目扩大了社会影响,为更多人了解登山户外运动搭建了新平台。

群众活动开展热烈

爱好者遍布大江南北

在组织好各项专业性赛事的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适合广大老百姓参与的登山户外活动也一直是中登协的工作重点。2013年迎来了第5个全民健身日,中登协全年累计开展了30余项全民健身活动。在一些专业赛事中也尝试设立健身参与项目,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了解登山,体验户外,使登山户外活动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健身休闲的选择。

高山探险

加强山地户外救援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山地户外救援体系是中国登山协会近几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2013年山地救援工作也是贯穿全年。2013年初,整理出版了《2012年中国大陆山难事故报告书》,并举办第五届全国山难调查救援技术培训研讨会。全年先后在南京、新昌、西安、兴文、深圳开办了5次全国性的山地户外救援培训班,分别赴美国、台湾进行山地户外救援技术交流。

在新疆举办的慕士塔格峰中巴友好联合登山活动中,中方5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并在攀登期间与巴方队员进行了登山技术和救援技术的交流和培训。在青海岗什卡举办了中日韩三国救援技术培训,并在年底再次将韩国专家请到怀柔登山训练基地进行授课。

2013年,中登协通过救援研讨和救援演练,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各地方救援工作的发展;通过中外登山救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救援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救援技能培训,培养了各地方救援队伍的骨干力量, 以适应现在参与登山和户外人群增多后山难事故频发对救援工作的新要求。

培训成果稳步提升

2013年,中登协共在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71期次,累计1750人次受训,比2012年增加了近20%的培训量次。

其中,基础技能23期次,培训学员584人次;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27期,培训学员658人次;中级户外指导员培训两期,培训学员59人次;初级攀岩指导员培训5期,培训学员105人次;攀岩裁判员培训1期,培训学员20人次;攀冰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43人;高山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19人次;国家职业资格攀岩考评员培训1期,培训学员28人次;全国户外安全宣导员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34人次;全国户外培训及科教研讨会1次,参会人员100人次。

科研开启发展新篇章

2013年中登协召开教科研讨会1次,结题与开题报告会1次,特设课题论证会1次,聘请了一批相关专家关注户外研究,同时搭建了良好的户外教育与科研的交流平台。

2013-2014年度科研共收到20余份课题申报书,16项获得批准,并在企业的资助下启动了“全国登山户外参与人口调查与分析”特设课题。“全国登山户外参与人口调查与分析”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科研活动,研究内容包括户外人口的社会学基本特征、时空分布特征、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消费行为、动机分析、参与行为影响因素以及障碍因素识别等广泛的内容,将对户外运动的发展奠定科学基础,为政府和社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攀岩希望之星

自2009年开始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攀岩推广活动 “攀岩希望之星”推广范围逐年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的“攀岩希望之星”更是迈上新台阶,4月至11月,持续7个月的时间在全国40个城市、50个推广点开展,直接参与攀岩的青少年达到3万人次,整体媒体推广累计影响人群超过千万人次,媒体推广和报道的总价值近1000万,全国共有100家以上网络媒体及平面媒体关注并报道本年度活动,相关新闻报道超过22万篇。

青少年登山交流

自2007年起,由中日韩三国登山协会(山岳会)共同发起的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登山户外交流活动已连续举办7届。2013年,第七届中日韩大学生户外及登山活动于8月16日—21日在日本横滨神奈川大学举行,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热爱户外登山运动的大学生参加交流活动,三国青少年在学习、生活、户外登山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自1993年海峡两岸登山界联合组队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后,两岸登山界的登山交流活动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两岸青少年的登山交流活动也一直在持续开展。2013年8月16日至31日,“海峡两岸青少年登山交流活动”在青海玉珠峰举行。参加活动的两岸大学生发扬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最终共有11名队员成功登顶玉珠峰。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在登山活动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磨练和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在野外的活动能力和生存能力。

青少年登山夏令营

青少年登山夏令营是中登协已举办28年的品牌活动,主要面向6-14岁左右的青少年,利用暑期让孩子们在野外体验集体生活,学习登山户外运动基本知识,多年来培养了诸多目前活跃在登山户外领域的青年骨干。2013年7月15日至8月1日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分3期举办了夏令营,共有来自北京、青海、河北、辽宁等地的3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

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

重点推进

篇9

摘 要 户外运动课程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体魄,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户外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户外运动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并探讨了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策略。希望为高校户外体育运动课程的良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户外运动课程 安全保障体系

一、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及特点

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为:一项在自然环境和场地内举行的一组集体体育运动项目群。也有部分学者将以走出家门,而更加贴近大自然的运动统称为户外运动。无论定义如何,户外运动都是一项具有很强自然性和综合性的运动,广泛的涉及水、陆、空三界的多种体育运动。参与者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具体需要,进行户外运动形式的自主选择。

与一般性的运动相比,户外运动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特点。首先,当前的许多户外运动带有探险性质,其不乏很大的挑战性,具备一定的极限及亚极限运动特点。其次,户外运动要求贴近自然,挑战自我,对个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有很强要求。另外,户外运动对场地的要求较低,随户外环境的变化可选择不同的项目及难度。

二、高校户外运动课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分析

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日益重视。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试行方案》。这两项文件,明确将露营、野营、溯溪、攀瀑、攀岩、登山、野外生存、远足、郊游、山地自行车、穿越、蹦极、漂流、潜水、探险、滑冰、滑雪、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纳入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范畴。2005年,“山地户外运动”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

但随着户外运动的开展,很多的户外运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其发生的户外安全事件就多达100多起,而其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事故占到了其中的三成以上。目前,造成学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薄弱;二是户外运动的相应安全教育缺失;三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公共救援体系的相对不足。

三、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一)强化户外运动的教育培训

“安全”是户外运动首先应该重视的。而要保障户外运动的安全,其安全教育必须先行。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在课程活动中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安全问题。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专业教师培训,由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普及较慢,所以部分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并非专业教师任教,这也给相应的户外运动课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注重提高相应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可利用相应的在线课程培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其实践水平的提高,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学生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救护能力。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可先对学生进行户外安全常识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之后再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通过两者结合运用,促进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危险预测、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等多种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二)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

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可分为技术监督和行为监督两种。其中技术监督指代的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系列监督,包括设备器械、场地环境等,防止这些物质条件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行为监督则主要针对师生的行为规范,通常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安全责任的实施、师生安全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还应该针对户外运动进行危险预警,通过对各类户外运动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向学生及教师响应的预警信息,避免危险时段在危险地区进行户外运动课程,以降低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面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事故,预防是第一重要的。但在安全之外,还要注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避免万一情况下的事故处理,以便事故出现时能够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护。首先,学校要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开展有关户外运动急救课程的单元,并注重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救及救援能力。并通过授课的方式,不仅要教导学生充分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进行应急处理,还要教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外界求援,从多个方面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外,针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要协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帮助时,要积极联系,并对相关课程的安排、人数等具体情况做好详细的上报,以便于消防、通讯、医疗、交通、专业户外救护等组织机构的协调处理。

四、结束语

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学生有着诸多益处,不仅可能锻炼其体魄,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户外运动又有其危险性,因此,学校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协调建设好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以便防止户外安全事件出现,并在万一的情况下,也能做好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篇10

高敏:四川省登协救援队全称为。四川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四川救援队“,一直以山地救援为主。但山难发生的次数是可数的,因此根据目前四川旅游景区较多,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特点,我们正逐渐将援救的重点从山地救援转移为景区救援。单以某景区为例,一年就出现多次游客走失,被困悬崖的事件。救援以就近救援为原则,为此我们已成立了以当地俱乐部组成的救援分队,如:泸州救援分队,宜宾救援分队,自贡救援分队,南充救援分队等。他们在本地区开展就近救援工作。

《户外探险3》:5・1 2大地震对于四川户外,您认为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高敏:震后对于四川户外的影响,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交通,户外运动爱好者往返路程的增加。如:地震前,前往日隆镇的车程为六个小时;地震后,因为道路阻断需要绕道而行,车程要12个小时。

其次,成都附近短途的穿越路线,如龙门山,银厂沟等,因为山体坍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们不建议户外爱好者贸然前往。对于这些短途穿越路线,从4月开始,我们将陆续进行考察,而后将考察结果对外公布。

5・1 2大地震后对于四川户外整体的景观没有很大的改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以前许多穿越路线沿河沟行进,如回龙沟,虹口,地震后在路线沿途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堰塞湖,这些堰塞湖也成为了新的风景。

《户外探险》:震后四川的户外人群,您认为有何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四川登协有何举措?

高敏:大地震让许多人认识到户外知识,户外技能的重要性,四川的户外人群在扩大、人数在增加,特别是许多女性的加入。为此,我们已于2009年3月成立了全国首支女子登山户外运动队,由专业教练带领,定期组织活动。

震后,短途穿越,野外露营的活动比震前多了起来,高难度,高海拔的登山活动比震前有所减少。外省来川的户外爱好者,有的听说仍然有小的余震就取消了计划,但真正想来的登山者还是来了。外省来川的户外人群虽然受到地震的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