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节口号范文

时间:2023-03-25 12:3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节口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节口号

篇1

1、蓬勃的艺术,飞扬的青春

2、动感体育,高深艺术。炫动青春,魅力花季。

3、让我们做得更好

4、艺术+体育,健康+快乐。

5、体育,让生活更健康。艺术,让青春更光芒。

6、我运动、我精彩、我艺术、我阳光。

7、我们是活力好少年

8、培养特长,发展特色,健康运动,灵美艺术

9、艺体充实生活,体育丰富世界

10、运动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sports,better life!

11、奔向阳光的终点,迎接体育的盛世

12、青春因艺术而美丽,艺术因运动而精彩

13、舞动青春,炫彩年华;渲染艺术,高颂凯歌。

14、艺体节,展现自我的舞台

15、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16、坚持到底,胜利属于你

17、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18、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更加精彩

19、动感艺术,和谐校园

20、跑得更快!目标更高!信念更强!友谊更深!

21、在运动中挥洒汗水,在汗水中品读青春

22、健康自信,尽显竹园风。

23、赛出水平,赛出友谊,健康自信,共创佳绩

24、竹园学子,勇攀高峰,团结一致,永不言弃

25、动感校园,欢乐无限

26、运动促进健康发展,艺术演绎快乐生命。

27、展现风采,靓出创新。努力进取,勇争第一。

28、运动自我,舞动青春,描绘热情,歌唱未来。

29、我锻炼、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30、挥动激情,舞动青春,齐心协力,所向无敌!

31、生命之竹,节节拔高;璀璨之星,冉冉升起。

32、展现风采,秀出自我,艺术生活,与你分享。

33、世界精彩无限,艺体其乐无穷!

34、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35、中国人为世博自豪,竹园人为竹园骄傲。

36、感受艺术魅力,体验运动激情。

37、青春竹园,梦想,活力少年,如火燎原。

38、舒青竹之苍劲,展学子之风采。

39、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40、生命因运动而精彩

41、校园活动,人人参与。文化体育,提高素质。

42、学在新竹园,美在艺体节。

43、团结,友谊,运动,展现竹园风采

44、畅想魅力人生,挥洒火热青春。

45、团结拼搏,勇创辉煌。

46、艺中崛起,体中神气

47、为竹园插上艺术的翅膀。

48、健我之身,强我之骨,壮我之志

49、赛团结,赛意志,赛风格,赛水平

50、青春年华,如歌飘逸;超越自我,共迎艺体!

51、更高更快更有爱

52、运动筑就美丽生命,艺术放飞梦想未来。

53、艺体让校园更精彩!

54、倡导艺体精神,建设特色校园

55、体育的阳光,艺术的芬芳,青春,在此起航!

56、音韵流竹,活力满园,我行我秀

57、快乐竹园,放飞梦想。

58、青青翠竹,智勇双全

59、健康运动,快乐成长。陶冶情操,放飞梦想。

60、体育,强健体魄;艺术,升华心灵。

61、放飞梦想,点燃激情。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62、菁菁竹园,大放异彩,艺术体育,我心飞扬

63、用青春的心灵去感受艺术的激情

64、青春无悔,激情无限;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65、团结就是力量

66、顽强拼搏,展现自我。齐心协力, 共创佳绩。

67、展示健康、力量、美丽;写意团结、和谐、统一。

68、体验竹园文化,领略运动之美

69、青春永驻,活力无限

70、跑吧!让我们的热血沸腾起来

71、灵动竹园,亮丽倩影;艺术盛节,绽放青春。

72、活力竹园,舞动青春,彰显才华。

73、艺术之美源于生活,运动之韵在于拼搏

篇2

2、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3、永远跟党走,青春献事业。

4、血脉相连,薪火相传;奉献青春,服务社会。

5、薪火相传话青年,开拓创新谋发展。

6、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当时代先锋。

7、团结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8、舞动青春,展现自我;放飞梦想,拥抱明天。

9、尊重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

10、五四火炬,点亮强国前程。

11、围绕大局,服务青年,为祖国科学发展增光添彩。

12、齐奋斗建时代新功,促和谐展青春风采。

13、树立创业意识,发扬创造精神,保持创新锐气。

14、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甘于奉献。

15、让团徽在岗位上闪光,让青春在奉献中升华。

1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7、青春奉献在林业,青年奋进铸辉煌。

18、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19、强国使命青年担当,林业蓝图我们践行。

20、弘扬五四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投身社会科学发展。

21、谱青春华章,展时代风采。

22、培养青年创业意识,提升青年创业能力。

23、凝聚青春力量,服务科学发展。

24、立足本职、奉献青春、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25、解放思想、创新创业,用辉煌的青春业绩向祖国献礼。

26、五四精神传薪火,激扬青春献祖国。

27、弘扬五四精神,实践科学发展,竞展青年风采。

28、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29、弘扬五四精神,敢当时代责任奉献火热青春。

30、弘扬五四精神,奉献火热青春,争当时代青年先锋。

31、弘扬五四精神,创造青春辉煌。

32、坚贞立志,永葆精神;奋勇当先,不负青春。

33、传承五四精神,在祖国跨越式发展中再立新功。

34、共作新时代好青年,共创美好新明天。

35、高擎五四爱国旗帜,勇担祖国发展重任。

36、高举五四火炬,争当时代先锋。

37、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

38、高举五四火炬,永葆先进本色,争当青年先锋。

39、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青年。

40、奋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41、发展的希望在创业,创业的希望在青年。

42、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展示时代青年风采。

43、点燃青春火炬,奔向美好明天。

篇3

在这秋意浓浓、落叶纷飞的季节里,小学部迎来了首届体育节的隆重召开。本届体育节以阳光运动、快乐成长为主题;以我锻炼、我健康、我是体育小明星为口号。本次体育节,注重“竞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相结合”、“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体育与文化相结合”,内容丰富、趣味十足让全体师生津津乐道。

学部举办体育节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引导师生积极并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凸显学校“诚爱勤勇”的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所以,此次体育节活动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加了许多集体项目,比如:拔河、拍球接力赛等。比赛中,学生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同作战,互相配合,成功了大家一起欢呼,失败了大家互相鼓励,以前由几个人承包的责任变成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开心农场,曲高和寡的冷清被其乐融融的笑声所代替。本届体育节上不仅有彰显个人实力的竞技项目,也有许多重在参与的娱乐项目,比如低年级的拍球及拍球接力赛;中高年级的拔河(师生合力)、乒乓球赛、定点投篮和技巧大赛;所有年级参加的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没有高难度,高技巧的要求,也没有大负荷、高竞争的压力,师生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愉悦。

体育节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在全体领导、老师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但是小学部师生们的节日还在继续着。此次体育节摒弃了个人竞技为主,集体活动为辅的体育比赛格局,宣扬了以“集体参与,集体竞争、集体拼搏”为主旋律,以“人人健康、健康人人”为目标,旨在丰富学部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部和谐发展,不愧为一次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高水平的的体育盛会。

特此鸣谢:对参与本次体育节裁判工作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尤其是各班班主任、王海燕、吴爱华、向科技、郑文芝、汪慧、邓军、陈莲花、黄河、王杨梅、章曌、谢生全、刘佳、邓群、杨俊、陆韵、姜倩等老师。

篇4

“橙”现体育激情 共绘__“蓝”图

三、活动口号:

“橙”现体育激情 共绘__“蓝”图

橙色——彰显青春活力 蓝色——展现人文情怀

蓝与橙,沉稳与活力并重;动与静,激情与和谐共享

非毕业年级全体学生

国团体育馆、青春广场、室外运动场

第3周—第6周(__月__日 至 __月__日),第3周升旗仪式(__月__日上午)为体育节开幕式。利用体锻课、体拓课、社团课、班会课等时间进行各项目预赛。狂欢节期间进行各项目半决赛、决赛。

由工会、校办、学工部、总务处、信息中心、__部、团学联、体育组、年级组联合组成体育节组委会,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体育节的各项活动。

组委会主任:__

副主任:__、__(高二1班)

组委会成员:__(高二3)、__(高一2)。

1、第二周召开体育节工作协调会。(校办)

2、第二周在班主任例会、班长例会上宣传体育节工作安排,做好动员报名工作。

(负责部门:学工部、团学联、年级组)

3、第3-6周在校园里布置“20__年体育节”的主题词及宣传口号、在开幕式当天布置拱形气球柱、彩旗(树人学堂)、横幅(运动场、体育馆)等。(负责部门:总务处)

4、第3-6周在校园网上向全校师生、家长及校友宣传“体育节”相关活动内容,及时公告每周比赛赛程表、比赛实况和比赛成绩。(负责部门:团学联信息中心)

5、准备好体育节活动所需器材:30个袋鼠装(麻袋);男款脚蹼6副、女款脚蹼6副、手握式打腿板6块;小礼品50份;白漆、白色涂料若干桶、涂鸦墙活动材料包40份,每份含:喷漆8色(各不同基本色)、滚筒刷1个、着色刷5个(小2个,中2个、大1个)、调色盘8个(一次性碗替代1袋)、口罩5只、手套5双、护目镜5个。(负责部门:总务处)

(一)开幕式: (3月4日 第3周升旗仪式)

(1)升国旗,唱国歌、校歌

(2)校长致体育节开幕词

(3)运动员代表发言

(4)赛场文明承诺宣誓仪式

(5)校长宣布体育节开幕

(6)“__style”师生啦啦操展示

(二)体育文化项目:

(1)“蓝与橙”墙体涂鸦设计大赛

各班选派若干名涂鸦绘画高手以学校运动场看台内侧围墙(高约1.2米 长约60米)和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墙(高约2.5 长约18米)的墙体为画板,用喷漆、环保涂料、丙烯颜料等材料进行创意涂鸦设计。要求作品能充分体现本届体育节主题“‘橙’现体育激情,共绘__‘蓝’图

”的内涵和__“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形式新颖、主题突出、内涵丰富、色彩鲜明、寓意深刻。各班要在3月15日放学前上交参赛作品样稿(A4纸,必须上色、画面整洁干净,注明班级、姓名)至团委办公室,样稿经组委会审核后统一进行各班涂鸦区域的分布,各班在第6周(__月__日—__月__日中午前)完成涂鸦作品,组委会将组织师生评委评选出最佳作品并予以奖励。

(2)“运动与激情”校园体育摄影大赛

各班同学通过手中的相机去观察、记录本届体育节各项赛事,记载激动人心、感人至深的瞬间,留住美丽、激动、快乐的回忆,分享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生活,充分展现__学子的热情、精神与活力。各班于__月__日至少上交参赛作品(6寸冲印照片)5张,照片背面注明照片主题、班级姓名。组委会将于第6周布置在校园橱窗,并由师生投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予以奖励。

(3)赛场文明承诺宣誓活动

宣誓活动将在体育节开幕式上进行,届时各班级将派出一名领队,代表全体参赛队员对体育节的赛场文明进行承诺,为保证本次体育节顺利开展,创建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赛场氛围打下良好基础。

(三)集体竞赛项目:

(1)QBA篮球联赛(比赛规则见附1 )

QBA师生联谊篮球赛(比赛规则见附2 )

WQBA三对三全明星篮球赛(比赛规则见附3 )

(2)“__加油”啦啦队大赛(比赛规则见附4 )

(3)“激情畅游”游泳接力赛(比赛规则见附5 )

(4)“绳彩飞扬”长绳接力赛(比赛规则见附6 )

(四)趣味体育活动:

(1)“毛毛虫”行动 4男4女 裁判:教师2名 学生10名

方法:相距20m,迎面站立,两边各4人(2男2女)。4个人纵向排列,用腿夹住“毛毛虫”的身体,用手拉住“毛毛虫”背上的拉手。发令后,从起点开始,“同心协力”向前出发,与对面4位同学交接,交接后该4位同学以同样方法折返回,以“毛毛虫”尾部过终点线,才算完成比赛。

规则: ① 途中,“毛毛虫”不得着地。着地算违例,违例一次加10秒。

②接力时,必须以“毛毛虫”尾部过接力起止线后方可交接。未过线交接算违例,违例一次加10秒。

③ 用时最少组为胜。(用时相同,失误次数少的组为胜)

(2)步步高(踩高跷接力) 5男5女 裁判:教师2名 学生10名

方法:相距20m,迎面站立,两边各5人。发令后,起止线后第一位同学踩高跷出发,至对面与接力区同学交换,接力区同学以同样方法回到起止线与下一位同学交接,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位同学完成比赛任务。

规则: ① 途中脚不得着地。脚着地算违例,违例一次加2秒,并回到落地点继续开始。② 接力时,必须过接力线(或起止线)后方可交接。越过线交接算违例,违例一次加5秒,并退回接力区继续开始。③ 用时最少组为胜。(用时相同,失误次数少的组为胜。)

(3)袋鼠运瓜 2男2女 裁判:教师2名 学生8名

方法:接力“搬运”球(4*10m)。4名学生纵队站立各相距10m,每人脚套麻袋、手持麻袋边缘扮演袋鼠;第一只“袋鼠”搬运“瓜”到第二只“袋鼠”处后跳回自己的起点继续搬运,第二只“袋鼠”将运过来的“瓜”继续搬运至第三只“袋鼠”处后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搬运依次类推,最后一只“袋鼠”将第三只“袋鼠”搬运过来的“瓜”搬运到终点规定区域内。

规则:1、以规定个数用时最少队为胜。

2、可将瓜放入麻袋中进行搬运。

(4)师生大力王(拔河比赛) 裁判:教师3名 学生8名

方法:第一轮以班级为单位,8男8女进行初赛。

第二轮开始各班另加2位教师(必须有一男一女两位老师参加),班级自行邀请。(如班主任为女性,则邀请男性任课教师;如班主任为男性,则邀请女性任课教师)比赛以淘汰制进行,决赛时间为狂欢节第一天。

规则:① 采用三局二胜制,时限2分钟,每局结束休息1分钟

② 规定时间内未决出胜负的,则看绳上标记在中心线的哪一侧,则哪边获胜

③ 比赛中不可以突然放手或将绳子缠绕身体任何部位,否则判该局输

④ 比赛队员必须是本班学生,否则判输

⑤ 非运动员、裁判和工作人员的不得进入场地(规定区域)

(5)众星捧月 10女 裁判:教师4名 学生10名

方法:以每班十位女生为单位组成参赛队伍,用一个排球。比赛开始后,参赛队员在限定区域内,进行1分钟垫球接力,最后以次数多者为胜。

规则: ① 一人不能连续垫球或传球两次或两次以上,否则不计算成绩。

② 每位队员都要垫球,不允许两人、三人等小部分队员之间反复对垫。

③ 所有队员不得出规定区域。

④ 球落地或出规定区域即比赛结束。

(五) 闭幕式:比赛结果宣布、各项目颁奖,时间另定。

以班级团体总分来进行成绩统计,对年级团体总分前6名给予奖励(__高预记入高一年级成绩;__高一、__高二计入高二年级成绩)。

年级第一名 全能冠军奖

年级第二、三名 锐意进取奖

年级四、五、六名 青春活力奖

班级总分:集体项目成绩+趣味项目成绩 对年级团体总分前6名给予奖励。

集体项目:第一名(16分)、第二名(12分)、第三名(10分)、

第四名(8分)、 第五名(6分)、第六名(4分);

注:啦啦队 一等奖(16分)、二等奖(12分)、三等奖(8分)、单项奖(3分)

趣味项目:第一名(7分)、 第二名(5分)、 第三名(4分)、

第四名(3分)、 第五名(2分)、 第六名(1分);

体育文化项目奖项另设。

注意事项:

篇5

瞧,我们的方阵激情迸发地向主席台走去了,黑白相衬的休闲运动装,再加上统一的白色球鞋,使我们容光焕发。老师的哨声响起,我们迈着整齐而又矫健的步伐,向前走去。虽然只是简单的齐步走,但我们却是经过十几天的训练,一次又一次的纠正,才做到80人整齐地踏步。哨声再次吹响,大家心领神会,该是把胸前的的小红旗挥舞的时候了。说到小红旗,还是我的班主任刘老师的创意,齐步走时,将红旗竖持在胸前,也是国旗在我心中的寓意。

“哗”,我们齐刷刷地挥出红旗,响亮而又有力的口号随之而来:“红旗飘扬,号角吹响,奋发向上,再创辉煌!”一次又一次的挥旗,也伴随着一次次富有节奏的口号。每一遍,都非常响亮。因为这是发自内心,出自真情。口号声回响在操场上空,也印入了每个人的心中。

红旗在我们上空飘扬,虽然我无法作为旁观者去欣赏,但我想,那红旗一定形成了一片红色的祥云,随着风儿浮动,便有了流动的感觉了吧。

我们的方阵中最夺人眼眸的便数我们的道具——“奥运五环”了。它由队中的四位身强力壮的男同学举起,可见它分量不轻。“奥运五环”光彩夺目,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奥运五环”上,还系着四条由彩旗连成的彩带,这是我们老师的杰作。

观众们纷纷争睹我们的丰采,最可爱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跟着我们又蹦又跳。老师们的赞美,让我极有成就感。虽然只是跑道上那短暂的几分钟,却让我们收获了阳光雨露般的赞美。

篇6

今天体育节,我们学校进行了游行活动。

游行时路过了几个路口,我看见了一个情景——一群警察叔叔正站在行人和车辆前面,挡住他们,不让他们过路口,以免把我们给伤到了。我很佩服他们,因为他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把我给感动了,他们为了我们的安全,不惜被过路人骂,他们这种爱岗精神令人敬佩。同时我对过路的人表示深深的歉意!毕竟耽误了他们的时间。

过了一会,我们要喊口号了。在我喊口号的时候,我看到一位中年女人手里提着菜,在原地不停的徘徊,还不时看看表。我猜,她肯定是要回家给家人做饭,但现在一时半会儿还走不了,脸上流露出焦急的神情。这使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如果站在这里的是她,我在家里等着吃饭,妈妈会不会也同样着急呢?我想,任何一位母亲都会与这位母亲一样着急吧!

篇7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51-03

【作者简介】李晓红,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江苏泗阳,223700)校长,高级教师。

当下,青少年体质下滑,肥胖、近视人数持续攀升,学生缺少朝气。学生不仅体质下降,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在逐渐下滑,如特长爱好少、对事冷漠、缺少礼貌、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按照国家阳光体育的标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光下,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学生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长的诉求,培养有朝气、阳光、灵动、健美的学生。

一、大课间活动课程化

阳光体育以人为本,从生命的本质和内涵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将学生喜欢的武术、球类等娱乐运动和国家课程相整合,形成自己的大课间活动体系。

1.内容选择。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是城区学校,学生多、校园小,大课间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们依托校情、学情和教师的力量,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通过几年的摸索,学校最终将轮滑、跳绳定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轮滑,个体可独立开展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跳绳比较简单,也适合学生,同时这两项运动也可集体合作,正好适合我校。此外,项目的开展采用分年段、分班级、分场地、分项目的形式,并注重全员参与。

2.目标设置。

国家课程有明确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我们对自己开发的轮滑、跳绳课程,也设定了相关标准和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活动有效开展,也便于学校检测。如:轮滑是我校一门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已经全校普及。根据轮滑的难易度、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我们对一到六年级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目标,确保轮滑项目落实到位。一年级掌握轮滑的基本要领和滑行的基本方法,正确穿戴轮滑用具,学会原地控轮、站立的几种方法(原地、平行、内刃),双脚前后移动、滑行长度逐渐增加到20米,初步学会自我保护动作;二年级,熟练掌握轮滑的基本姿势,能够自然滑行50米,初步掌握几个平地花式动作,能够大胆地做动作并做好自我保护;三年级,加强身体平衡,能有一定的速度和节奏,学会单脚平衡滑行;四年级,注重滑行时的姿势,学会转身、倒滑,能绕场地快速溜滑;五年级,能熟练掌握前行和倒滑的瞬间交替,能自由创编简单的组合动作;六年级,能熟练掌握轮滑的基本动作,能快速绕杆,能把创编出的组合动作和音乐相匹配,动作和音乐节奏一致。这样,有了方向和具体的要求,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活动开展。

个性与共性结合。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我们让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出来活动,单周上午低年级学生活动,下午高年级学生活动;双周上午高年级活动,下午低年级活动。每次先是集体活动,如跳集体舞、集体操、轮滑操、绳操等,然后分班级围绕轮滑、跳绳两个项目,自主活动。集体活动有气势,个体活动有个性。

气候与时节结合。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不同的活动,春、夏、秋以轮滑为主,冬季以跳绳为主。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课结合。我们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课、社团课相结合,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对三者的定位是,体育课:基本技能;大课间活动:学科融合,跨界整合;社团:专业提升。三者内容一致,但目标不同,形式不同,各有侧重。

体育课:基本技能。体育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动的技术水平。一般按照季节与气候分项训练,春、夏、秋以轮滑为主,冬季以跳绳为主。同时在体育课中我们注重表现学生身体形态和动作的美,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地完成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大课间:跨界融合。大课间活动以学科融合、综合运动为主,集体育运动、音乐、舞蹈、文化等为一体,大课间活动以巩固体育基本技能为主。我们编制了轮滑操、绳操,现代中融入古典,运动中融入文化,让学生赏心又悦目,怡情又益智,健身又健体。

社团活动:专业提升。我们组建社团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体兴趣爱好的需求,挖掘学生潜能,展示个性。我们对体育社团的定位是专业提升。社团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体育特长,校内人手不够,我们就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聘请有专长的人担任我们的社团教师,确保社团的专业性。目前,我校已成立轮滑社团4个,跳绳社团4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大课间活动全员化

运动是学生成长的“主粮”,而不是“副食品”。运动应该随时存在,随处存在,不仅贯穿于校园生活之中,家庭、社会都应是学生运动的场所。这就要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让学生坚持锻炼,树立运动意识。所以,我们提出“阳光体育大课间全员化”的口号,所有教师、家长都要参加锻炼。

家长方面。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关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会忽视孩子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的家长怕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危险,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我们就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并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运动。家中可以适当购买一些体育器材,如轮滑鞋、轮滑车、跳绳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家也有锻炼的器材和场所。

教师方面。我校有学生社团,也有教师社团,教师社团不仅仅是兴趣爱好者的社团,更是教师健身、锻炼的社团。学校提出,学生的运动项目中,每位教师至少选学一项,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大课间活动的各种律动操,全校教师都要参与。

社会方面。我们学校的运动场地星期天、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在开放中求发展。我们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让广大市民在学校体育场馆中,实实在在地获得精神享受,掀起全社会阳光体育运动热潮。开放的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家长能够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校园,进行健身运动。同时我们也和周边的一些单位牵手互助,有的场地可以互相借用,如整合泗阳中学的篮球场地和我们的网球场地,互惠互利。这种社会、学校双向参与,互动发展的健身机制,营造出了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而这种人人运动的环境则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大课间活动个性化

1.进行等级考核。

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更富有生命力,更深入学生的内心,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动水平,凡达到一定的水平、掌握一定技能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等级考核,考核过关即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继续努力,又可拿到下一级的等级证书。如:我们设置的轮滑等级共分八级:一级轮滑等级标准,滑行30米,动作基本正确,尽量不摔倒;二级轮滑标准,滑行30米,动作正确、标准,不摔倒;三级轮滑标准,能单脚前行、倒滑50米;四级轮滑标准,蛇形倒滑30米,动作标准,无失误;五级轮滑标准,穿越竹竿,蛇形绕杆;六级轮滑标准,组合动作(在溜滑过程中能展示其他动作,如雁翅平衡、正面前进突转倒滑等);七级轮滑标准,能创编一些比较复杂的组合动作,如空中转圈,平稳落地,急停,急滑等;八级轮滑标准,速度绕桩,急速刹停、溜滑动作和音乐节奏一致。设置达标等级,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可以激励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己。

2.个人风采展。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舞台,学校每学年在春秋季会举办“体育节”。秋季体育节主要展示传统项目,田赛类、径赛类、球类等。春季体育节主要展示我们大课间自己研发的项目,我们开展体育达人秀,学生自愿报名,如轮滑有花式绕桩、速度过桩、花式刹停等。

3.社团集体展。

为了让学生找到志同道合者,为了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深度开展,我们组建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中心。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标志,如“无与伦比轮滑社”“炫酷轮滑社”“雄鹰展翅轮滑社”等。设置文化标志可以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因为文化具有陶冶人的功能,浓浓的运动氛围,会催人向上,催人奋进。上场的时候,每个社团举着自己的文化标志和社团名称牌,口中喊着响亮的口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舞台,特别有气势。到了场上,先是一段轮滑热身操,接着是轮滑才艺展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神采飞扬,英姿飒爽。每个社团都不甘示弱,口号声一队高过一队,而舞台上的轮滑表演,更是动感十足,滑姿优美,和谐自如。

四、大课间活动制度化

1.特色教师奖励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学科发展的主要参与者。要想普及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制订了《泗阳双语实验学校体育项目特色教师奖励办法》,不管是专职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只要学会一项技能,学校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每年开展一次“泗阳双语实验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教师评选”。鼓励教师强身健体,保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员性、有效性。

2.硬件设施保障制度。

近年来,学校依托地方政府投入,社会团体捐助及学校自筹,进行场地、场馆建设,完善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硬件条件,购置器材,保障学校体育活动和竞赛的有效开展。

3.目标考核制度。

进行目标考核其实是价值判断的过程,为了让阳光体育大课间真正落实到位,学校对自己研发的两种课程进行基本达标检测,并把考核的结果和教师的绩效挂钩,和年级主任的绩效挂钩。这样教师才会真抓实干,从而有效保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篇8

两院院士 钟南山: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与青少年体育

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在未来20年之内建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国家首先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有什么呢?需要有创新的动力、能力和体力。动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愿望和意志。能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本事。体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体魄。这些,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对于未来之星而言,必须是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培养和锻炼。

纵观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比较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对于体魄的锻炼,应该说还重视不够。从我们全国的几次调查来看,我们的青少年比起二三十年前,身高增高了,体重增加了,但内脏的功能,一些体能素质,比如说弹跳力、握力、肺活量等有所下降,这说明随着我们智力教育的提升,体育还是不够的,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德智体三方面发展,特别是加强对体育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60多年前,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期,我本人还在读中学,为了响应的号召,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争当三好学生。所以,从那时直到现在,我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毕业后,我已经为国家工作52年了,但我还有信心再工作10多年,这是因为我有一个好身体,它给我的工作一个无穷无尽的支撑,在困难时期,特别是在SARS期间,我都因为好身体才支撑住了繁重的工作。我希望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也能够这样做,做得比我更好,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 王登峰:学校体育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

一、当今社会文化对学校体育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需要全面发展就可以很好的生存,于是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文化对于人的片面发展似乎更加热衷,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却并不在意。

其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更多去强调或褒奖一个人通过牺牲自己的健康去成就事业的牺牲精神,在我们公众价值观里有着非常牢固的地位,但对于我们学校体育,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第三,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把时间花在学功课上,而不是锻炼身体上。

二、学校体育应该如何引领社会文化

首先,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出台政策,全国每一个学生每年都将至少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查,而且要将体质健康测查的结果面向社会公布,这个结果将不再是优秀、良好和及格、不及格,而是直接公布他们体质健康状况的数据:肺活量、100米时间、1500米时间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引起全社会的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

其次,学校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引领还体现在学校体育是面向人人的体育,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面向人人的体育,通过改革学生、学校、校长的评价体系来形成或者引领全社会对体育和体质健康的重视。

第三,学校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引领还要表现在良好的竞技环境的营造。阳光下的运动应该是健康的、干净的,我们学校的运动会、校园的比赛也应该是干净的、阳光的。

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宁:青少年体育公益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对青少年而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一种竞赛,更是起到一种教化的作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体悟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这不仅帮助他们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更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高素质的社会成员。

正是体育自身的给予社会的教化性质,使得现代体育有着与生俱来的公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公益事业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政府及各界的投资以及社会企业对体育公益项目的资助在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我们仍然需要全社会对于体育教化社会的力量以及体育的公益性形成共识,需要社会的积极投入来资助青少年公益体育事业的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植和保障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国家应当鼓励体育社会化,让体育从部门化、单位化走向社会化。无论是何种形式在体育上的投入,体育与生俱有的公益性是不会消失的。现今社会上对于体育的投入兴趣逐渐升温,但常常会因缺少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一些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使得不少有意投入者在机会面前止步。

其次,国家应制订相应有效的政策,鼓励和扶持社会体育项目的投资经营,特别是在体育项目收费运营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鼓励,以支持社会体育项目的开展,尤其是支持面对青少年体育开展的中小型体育项目。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应把体育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有法定的必修培训时间、竞赛规则、评价学生等机制,有法定的资金保障在场馆、器械以及培训和竞赛组织上进行投入。否则,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事业不可能真正获得发展。

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 陈旭:素质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与青少年体育

篇9

10年前来访的韩国姜信杓教授,对奥运会的影响和后继效应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汉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和组织工作都是很出色的,奥运会也开得轰轰烈烈,对于韩国振兴和鼓舞人民信心影响不小。但是,遗憾的是奥运会后那股热情烟消云散了,似乎奥运会没有留下什么后继效应。”他希望中国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应该让奥运在中国扎根。早在北京奥运会举行之前,大概受到姜教授的启发,我一直强调北京奥运会的后继效应问题。写过不少文章和答记者问,都毫无例外地强调这一点,但当时人们的注意力总是在开好奥运会,会后问题不太感兴趣。后来人们也是更多地关心经济问题和城市建设,特别是场馆利用和开发问题,或多或少忽略奥运会后的全面效应。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都曾表示北京奥运会会给北京留下一笔遗产,这决不是一句外交辞令,更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不妨从3大理念来审视所谓遗产。

我一直主张把人文奥运排在第一位,“人文”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我所体会的人文奥运的遗产应该包括全部精神遗产,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北京当时的一条醒目的宣传标语:“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归根结底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举办奥运会绝非仅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体育赛事,它是一项参与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文化运动。《奥林匹克》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经常的、普遍的,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盛大的体育节日上相聚一堂。”我很欣赏罗格先生的一句名言:“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境界。”这里所谓境界是指思想境界,也就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社会”。

我想关于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就不用多说了。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的体育场馆被誉为世界一流,其中就包括许多最新科技成就,“鸟巢”和“水立方”被国际建筑界视为精品,其他节能、环保措施无一不与最新科技有关。至于绿色奥运也是有目共睹,许多措施取得了成效,城市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北京奥运会一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个奥林匹克研究者,自然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衷心希望奥林匹克教育应该坚持下去,让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华大地上牢牢扎根,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我们的奥运理念应该扩大到全国,我们的口号应该是:“人文中国、科技中国、绿色中国”。这才是奥运扎根中国的最终目标。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熊斗寅)

篇10

关键词:体育传播;体育娱乐类;电视节目;形态学;《城市之间》节目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2-0045-04

Morphological exploration of TV programs in the sport and entertainment category

――Taking program Inter-Cities on CCTV 5 for example

XU Yan-ling,XIAO Li-b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63,China)

Abstract: Program Inter-Cities on CCTV 5 went beyond any definition in the science of traditional TV program types, fusing the forms of sport, entertainment and reality show programs, showing a boundary crossing and form changing style. In terms of program content, it realized the combin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game playing; in terms of program form, it realized the fusion of verity and mimicry; in terms of program broadcasting, it realized the interaction of appreciation and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sports communication;sport and entertainment category;TV program;morphology;program Inter-Cities

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生产机构将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诉诸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载体,“是指与电视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1];另一种观点认为电视节目形态是“节目的主要安排形式”[2]。电视节目形态强调了节目显性的具象结构和形式,也显现了隐性的抽象状态和气质。因此,区分不同的节目形态,是理解电视节目本质的首要标准。本研究以央视5套《城市之间》为个案,深入地探究体育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及其特征,以期促进此类新型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之间》节目概况

《城市之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参加的趣味体育竞技比赛,它通过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之间的趣味体育对抗,为世界各地的城市居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相互交流的舞台。这既是一台具有娱乐色彩的电视节目,又是一场真正的国际比赛和较量,节目精彩纷呈,还体现了积极拼搏的体育精神。《城市之间》等体育娱乐新节目的海外积极反响引起了中国电视人的关注,也契合了中央电视台当时的内外环境和战略选择。央视体育中心体育编辑部主任方钢认为:“开播诸多带有娱乐元素的新节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频道竞争力,即使央视体育频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3]1998年,央视体育频道仅以32 500欧元的价格就获得了法国方面的年度节目授权,《城市之间》首次登陆中国。2005~2009年,《城市之间》抓准了北京奥运与全民健身的契合点,使体育、电视和生活在互相影响中更加精彩。这一创造性的举措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延展了节目的深度与广度,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城市之间》顾名思义,是以不同城市代表队之间的游戏竞技较量为比赛形式,分国内版和国际版2个部分,经过国内的海选、复赛、总决赛之后,选拔出10支队伍进军法国的国际城市总决赛,最后决出冠军城市。

2《城市之间》节目形态定位

随着观众收视需求的逐渐变化,电视节目形态始终处于不断地建构和解构的过程中。在电视传媒发展的早期,电视节目和形态分类处于高度匹配阶段,当时节目少、分类标准单一,只有新闻类和娱乐类电视节目2种。电视节目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后,电视节目形态分类出现多元化,将选题范围作为标准,电视节目分为电视综合节目、电视时政节目、电视经济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医药节目、电视文教节目、电视体育节目等[4]。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在进行收视率调查时,对我国上千个频道的节目进行了监播,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节目形态分类系统。在此分类体系中,节目被分为新闻时事类、专题类、综艺类、体育类、教学类、外语类、少儿节目类、音乐类、戏剧类、电视剧类、电影类、财经类、生活服务类、法制类、其他类,该分类比较全面,但是从对娱乐、体育类的详细划分来看,虽然提到了体育其他类节目,但是主要指的是非奥运项目中的冷门项目,《城市之间》等体育娱乐类电视节目仍然没有被涉及[5]68-69。

张海潮[5]125根据电视节目形态的最新发展态势,按节目内容,提出了4大类、4层级的分类方法,首次从形态上明确了《城市之间》所处的位置。他在分析第2类别、第4层级的体力游戏时指出:“体力游戏节目主要是指比赛人的体力和身体技巧的游戏节目,如《城市之间》等”[4]。在这种划分体系中,体育节目和游戏节目是并列概念,《城市之间》的节目形态属于游戏类,与体育关系不大。

随着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新的节目形态始终处于一种“反类型学”的不断打破藩篱的过程,传统的界限和定位变得模糊,不同类型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大量出现。“电影和电视更多的是历史的,从对预先存在的事实的观察中获得……电视文类处于一种不断变动、不断界定的过程”[6]6。《城市之间》的栏目形态就是一种跨界的、变动的形态。它超越了传统的电视节目类型学的界定和分类,单纯从娱乐节目和体育节目各自的谱系中已经很难找到《城市之间》的位置。

《城市之间》首先是体育类电视节目,因为选手要有超强的体能、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也需要坚强、勇敢、忍耐等心理素质,更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默契,这些无不体现了体育活动的本质。《城市之间》也是娱乐类电视节目,马国力指出:“体育的发展,在竞技性之外,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它的大众娱乐性。”[7]《城市之间》并不像职业体育赛事那样强调比赛的结果,而是参与者情感的宣泄与狂欢。狂欢是人类潜意识里的最大需求,西方有固定的狂欢节,内敛与克制是中国文化的表现,而《城市之间》这种类型的节目,则具备最好的宣泄和忘我机制。《城市之间》还具备了当下电视节目最流行形态“真人秀节目”的重要特质和基本元素。尹鸿等[8]学者指出:“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定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真人秀节目具备7个关键元素,即自愿参与者,竞争行为,真实记录,规定情境、目的、规则和艺术加工。对照《城市之间》可以发现它基本具备以上所有的特征。张小琴等[9]将真人秀、游戏、竞赛等在当前荧屏大规模兴起的节目形态的聚合方式称之为“松散簇群”:这些节目彼此关系松散,是从节目的个体需要出发,围绕某些节目元素进行聚合,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互斥关系。《城市之间》栏目也处于松散簇群之中,围绕周边最接近、最流行的节目群落,可以大致界定《城市之间》栏目所处的位置是体育节目、娱乐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相互融合的产物。

3《城市之间》节目形态特征

3.1内容特征:竞技性与游戏性

人类对竞技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电视的人性化传播特性又强化了游戏的竞争性,在电视出现伊始就有这种观众参与的游戏节目。《城市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的职业球员、专业选手的对决,它是城市团队之间的竞技,是以互动参与的游戏样式为核心建构的节目,团队(城市)遵循比赛规则、适应比赛赛制、为获取功利性的目标(国内出线名额、国际总冠军等)而展开综合实力较量。在《城市之间》节目中,观众也被导入了游戏语境,分担竞赛者紧张、焦灼的情绪,参与团队在竞技结果产生的不确定性中努力争取胜利。

结果仅仅是《城市之间》选手和观众关注的要点之一,他们更注重过程的参与、体验、欢娱,这是一种典型的游戏情节。由于种种外在社会规则压抑了人们的游戏天性,如果积压过多而得不到释放,终究会出问题。因此,必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办法,把过多的心理能量疏通、排放出来,维持内心的平衡。像《城市之间》游戏节目的参与广泛性、狂欢性和参与性则提供了这样一个健康宣泄的渠道。“身心疲惫的现代人却正需要这种不动脑筋的狂欢和宣泄”[10]。游戏的动作性越强,人们的心理就越易于被粘附在现场情绪上,关闭理性思考,放纵感性情绪,人们只是感受到一场场竞技的旋风,一个个刺激的场面,无需推理,无需判断,紧张热烈。

从竞技项目内容来看,《城市之间》的所有竞技项目都应该被划为游戏范畴,因为这里面没有一项是属于被国内外单项体育组织正式承认的竞赛项目,并且这些竞技项目的外在形式都体现了趣味、休闲与娱乐的功能。而从竞技项目内容来看,《城市之间》的所有竞技项目无疑是应该被划为竞技范畴,因为这些竞技项目都是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的[11]。可见,《城市之间》在内容上融合了竞技性和游戏性两种特质。

3.2形式特征:写实性与拟态性

《城市之间》的写实性表现在2个方面:拍摄手段的写实性和参与选手的真实性。《城市之间》采用的拍摄手段是纪录片式的,“纪录片给我们的是客观但能辨明摄像机存在的印象,这种节目类型的程式包括:手持摄像机的使用、晃动的镜头、‘自然’的布光、含混或听不清(因而显得‘自然’)的印象等等。纪录片的程式用来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摄像机碰巧拍下了没有预期的事情,并客观真实地展现给我们……”[12]《城市之间》栏目让选手在规定的比赛情境和预设的规则中真实的表现,选手的活动在摄像机的记录下一览无遗。它注重对游戏比赛过程的展示,关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事件,纪录人们在经历这些比赛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时的不同态度和方式,把人在封闭环境中的心态和情感完整地纪录下来,而且《城市之间》的镜头不局限于台上,还纪录每一位选手的排演情况、家庭背景和参赛动机,此外还用镜头记录不同参赛城市的自然风景、人文风貌和社会发展。

《城市之间》人物真实性有3层含义:其一,节目的参与者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是职业的运动员或演员;其二,在节目进行中,他们扮演的是自己,而无需置换角色,也无需按照导演、制片人、剧组工作人员或剧本的授意安排去做,他们只需按照自己应对游戏比赛的处置方式、思维习惯去完成比赛;其三,参与节目之后的结果会延伸至节目结束后的生活,而不是在节目结束时终止,比如获得的物质奖励、精神享受都会在现实中继续影响选手们的生活。有的学者将“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四真”看作是“纪录片的生命”[13]。《城市之间》不像纪录片那样真实,但都是基本不加修饰地反映选手的原貌,不过多地对节目进行艺术加工,着力表现对象的原生态。

当然,《城市之间》和虚构性的节目也有表演和作秀的成分,即具有明显的拟态性。李普曼认为有必要将人头脑中的景象和外部世界区别开,前者建立在媒体选择性提示的基础上,是依据现实环境的客观变动而结构出的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称为“拟态环境”[14]。而波德里亚对电视的看法是:电视就是世界,真实是电视、电脑屏幕、虚拟现实和立体声耳机的效果造成的,这是一个拟态世界[15]。剖析《城市之间》就会发现它具有明显的拟态性、虚构性和戏剧性。例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游戏的设置、淘汰和奖励的设定都是人为的东西,这些对生活的模拟设置和选手的真实加在一起,共同制造了一个表面真实的“拟态世界”。虽然选手在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但他毕竟要受到规则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随心所欲,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参与节目。

写实与拟态在传统电视节目中看似对立的概念,在《城市之间》这类节目中达到了融合,尹鸿等[7]63对真人秀节目的虚构与非虚构的融合进行了节目要素的比较和总结,《城市之间》这样的体育娱乐类电视节目在悬念、人物等不同纬度上都符合这种融合后的特征。

3.3传播特征:观赏性与参与性

仲呈祥[16]认为观赏性是一个接受美学范畴中的概念,它虽然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一定内在联系,但主要取决于受众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以及受众与作品发生关系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审美空间的一种综合效应,它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而迁的。作为电视节目,《城市之间》的传播同样要在顾及受众的感受基础去进行节目创新。由于观赏性是具有动态性和可塑性的,《城市之间》的观赏性也会因为环境、观众、时间的不同而改变,但根据体育节目观赏性的4个标志(激情、明星、故事、现场),《城市之间》具备观赏性。2006年《城市之间》的口号就是“激情08 现在出发”,节目场面的宏大、热烈、欢快、跌宕起伏都充分展现了节目的激情与魅力;《城市之间》不仅将获胜的选手打造成平民英雄,还在节目中引入像奥运冠军涅莫夫那样的体育明星来作为代表队的领队,这无疑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城市之间》的故事类型和题材也丰富多彩,比如国际版总决赛都会选用著名的电影故事作为主题,并将比赛项目和选手表现融入到故事中,极大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

当然,观赏性只是《城市之间》传递给受众的特征之一,这里的观众还只是节目的接受者和外在欣赏者,随着媒体传播方式“向综合媒体转换、向个人媒体转换、向双向性媒体和商品特性的转换”[17],在促进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提升观众积极参与节目的主体意识方面,《城市之间》节目无疑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超前的运作意识。在《城市之间》的赛场上,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10岁的儿童都能参与比赛,普通百姓不再将体育赛场视为体育精英表演的舞台,全民参与健身的轮廓被勾画得如此清晰。因为《城市之间》找到低门槛、趣味游戏、参与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加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响应了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

除了节目的参与主体是普通的群众中海选出来,人们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声讯电话来决定《城市之间》参赛城市的人气排名,还可以参与节目游戏的设计,通过博客和QQ群与节目组工作人员、选手、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观众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保持了饱满的参与热情,从而实现观赏性与参与性的良性互动。

《城市之间》注重群体参与、趣味娱乐,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精美的道具、场景,开展全民参与、体育游戏的竞技对抗,进行体育文化的交流,折射出不同城市文化魅力。《城市之间》给体育电视节目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极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彩平. 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J]. 南方电视学刊,2005(4):54.

[2] 程德安. 媒介知识产权[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