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6 03:3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洒脱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洒脱的诗句

篇1

7、总要允许有人错过你,才能赶上最好的相遇。

8、等你变优秀了,你想要的都会来找你。

9、宁可高傲的发霉,也不去卑微的恋爱。

篇2

形容风景优美的成语集锦一

1、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2、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3、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

4、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5、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6、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7、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8、风清月皎: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9、寻幽探胜: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10、姚黄魏紫: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11、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12、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13、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4、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15、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16、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7、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8、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形容风景优美的成语集锦二

[鸾吟凤唱] 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凤鸣鹤唳] 形容优美的声音。

[钧天广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锦心绣腹]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满腹珠玑] 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水秀山明]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山明水秀]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山清水秀] 形容风景优美。

[鸾回凤翥] 形容舞姿优美。

[风清月皎]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歌声绕梁]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目不给赏] 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福地洞天]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洞天福地]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作金石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绣口锦心]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心绣口] 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心绣肠] 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月章星句] 形容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掷地赋声] 形容辞章优美。同“掷地金声”。

[水明山秀] 形容风景优美。同“水秀山明”。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咳珠唾玉]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金声玉润] 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掷地金声]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掷地作金石声]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掷地有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珠圆玉润]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玉润珠圆]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握瑜怀瑾]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沁人心脾]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一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丰度翩翩] 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锵金鸣玉]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一片宫商]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锵金铿玉] 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同“锵金鸣玉”。

[雅俗共赏]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篇3

一首《定风波》,寂寞地躲在《念奴娇》的身后,拙眼的人们似乎只看到这位诗人的豪放与旷达,却遗忘了他一直拥有的一方净土,忽视了他精神家园中的另一片天地。苏轼一生多次遭贬,可是心灵中的那方净土,成了他一生的守望。

苏轼第一次遭诬,被贬为杭州通判,面对新派的实权人物,他无法为自己辩解,也不屑为自己辩解。他带着愤懑的心情来到杭州。杭州的秀丽风景吸引了我们这位大诗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优美的诗句足以体现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正是这美丽的江南土地,抚慰了他落寞的心灵。

一场被史学界称为“乌台诗案”的文字狱,不仅差点送了苏轼的性命,还成就了又一段难以逆料的历史。舒、李定、王圭等一帮小人,竭力想致苏轼于死地,他们一起来诋毁围攻苏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轼被贬到了黄州。

苏轼的黄州生活是孤独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境遇是多么悲惨。可是他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说,“虽怀坎 于时,遇事者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这么真诚的心语,这么洒脱的情怀,不正是他守望那方净土的体现吗?他在黄州过着“自爱铿然曳杖声”的闲适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他没有被那些阴鸷小人击垮,更没有被艰难的生活压倒,他仍然吟唱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在那片偏远、寂寞的地方固执地种植着快乐与自信。

当我们背负着生活的重压蹒跚而行时,蓦然回首,依稀可见在黄州赤壁江边,傲然站立着一位满腹“不合时宜”的诗人,他正守望着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8+发展等级8=56分

篇4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高一(4)梅婷

水乡,是烟雨缠绵小桥流水之地;是一把小油纸伞撑起的丁香似的惆怅;是朱唇古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我想象豪放洒脱的歌与婉约清丽的词在小桥流水与浅溪扁舟间隐隐飘荡,声声传送.

我想象着水乡女子的婀娜: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着朝洋五凤桂珠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把水乡的美聚合在她们的举手投足间,结成一个大大的中国结,自是一种清丽与脱俗.

到了,人比我想象的多了无数倍.一条巷影影绰绰的爬满了人,蠕蠕地动着,不慢不快.走近了,热闹,喧嚣与高温天气交织在我心头积蓄成了几羽失重的残冬,不寒而栗.

在那儿的古亭稍作休息,却意外发现廊柱上还刻着一首诗."背下来,作文有的写了!"不知谁提议道.也是,忙抬头去看,看了才知道,不过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这一与眼前景色毫不相关的诗句.无趣,坐在地上打牌,有人竟拿出了英语单词本开始记单词,脸上一副旧社会表情.赶忙往回走,到巷口,一口气吃了两大包薯片又狂灌了两瓶水,抹抹嘴,想回想一下看到了点什么,抓了半天头皮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想.

离集合还有很长的时间,便和同学又折了回去,见几家小店在卖"美丽的水乡------七宝"的宣传小本,翻开仔细看看,确是美景,沉浸其中,才一抬头,却仿佛蓦然梦醒,想想还是不买了,毕竟看着这些已失去的美丽,心中只会有痛,徒频添一股怨气罢了!回到家开始后悔,其实该买上一本,毕竟只有它还是美好的……

篇5

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部水彩手绘集,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苏杭的幽静与美好:四季万景的西湖畔、温柔的水乡、精致的园林……苏杭天气,宜雨宜晴,漫步街道,品茗,听昆曲、评弹,淡然的苏杭文化弥散在空气中。苏杭美食,也像她的文化一样,应时应景。

绘本中用轻快明朗的色彩涂抹出苏杭温柔的景色、婉转的故事,水色交融、淋漓流畅。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挥洒,不疾不徐地描绘出细腻淡然的清纯味道。美景配美文,洒脱的画笔、淡淡的诉说,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这一场从容静美的手绘旅行。

在作者的眼中,苏杭代表着人们心中最深处对现世安好的追求,平静而精致。这里的生活就像想象中该有的样子,只有来了才知道原来还有地方可以如此美好。人生海海,身处苏杭,是幸运中的幸运。

①享受原汁原味的昆曲还得是昆曲的故乡――苏州,这里演出最多,形式也丰富。到苏州游玩,少不得会在那些小巷里、园林里、花木深处,听到几句委婉悠扬的水磨调。

②天然湿地的野趣美景和深厚古朴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西溪湿地美妙和神秘的色彩。目之所及,水面在斜阳里像羞涩的少女,漾着温情的微笑。走在路上,水和阳光都在四周流转。

③飞来峰因济公而名扬天下。相传,他算到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可村民们不听他的劝告。他急得冲进一户娶亲的人家,背起新娘子就跑,村民呼喊着追了出来。这时,天昏地暗,一座山峰压没了整个村庄。此时,人们才明白济公的良苦用心。

④虽然平江路只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却是苏州历史悠久的水巷。诸多狭窄的小巷与平江路垂直相接,一头连着幽静古朴的平江路,一头连着鼎沸喧哗的都市街道。这样的平江路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⑤若是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就到苏州水乡来走走吧,这里会让你沉醉于那种宁和的氛围、缓慢的节奏之中,体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篇6

关键词:李白;诗;酒;感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04-01

一、引言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的诗和酒是分不开的。“酒”这一意象在李白诗中的蕴含的情感类型颇多,本文以《金陵酒肆留别》《月下独酌》《行路难》《将进酒》四首诗为例,尝试分析李白诗中“酒”所含有的个体生活之情与家国事业之情。

二、个体生活之情

(一)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在暮春时节,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一大堆朋友来送他,或许李白会有些许的不舍,但因离别而带来的伤感必然是浅淡的。更多的是浓浓的感动,是朋友们的浓情厚意。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柳絮是没有味道的,但是酒是香的,酒香四溢时,谁又敢断定“柳花”不香呢?此景为美景,此酒为甜酒。“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送别的话题是永远也写不倦的,深情话别,依依不舍,唯有尽情饮酒。“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是抒情,满满的情谊溢满了长江,既有友人们对李白的不舍,更有李白对友人的谢意。

“多情自古伤留别”,一般来说,送别诗难免带些有因不舍而产生的伤情,可是在这首诗中,只感受到了不舍、感动、幸福,并没有感受到消极的情绪。这首诗中的酒杯杯甜美!

拥有此种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实为大幸!

(二)需要借月亮和影子来驱逐的孤独之情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首句就奠定了孤苦寂寞的感情基调。“花间一壶酒”,花是美好的,情是上扬的,假使下句描写的是二人或是多人一起“互酌”、“对饮”、“相亲”,无疑是一种乐景;事实则不然,“独酌无相亲”!“独”字让花间美酒变成了月下苦酒。经过“花间”与“独酌”的陪衬,“酒”便成了寂寞的载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多么坚强的臆想!此时的李白已经醉了。无奈是境况,同种境况下,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同在月光之下,李煜“无言独上西楼”,苏轼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而李白,则边喝酒变疯疯癫癫地和月亮、影子做朋友。同样是寂寞的人,李煜无语,也不能语;苏轼则是想着千里之外的坟堆。如果李白会羡慕苏轼至少还有个坟堆可想,那他可能也会嘲笑李煜不能像自己那样找月亮来玩。因此,在我看来,三人相比,李白的寂寞程度居中。我相信李白找月亮玩必定是醉了之后的事,所以李白比李煜多了酒,就多了俩暂时的玩伴。这算是借酒消愁的变体吧。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永结”,实在是再好不过了;“邈云汉”,看来“永结”只是醉话罢了。

需要借月亮和影子来驱逐的孤独之情,实在不幸!

三、家国事业之情

(一)迷茫而坚定的希望之情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次接触此诗,不加细读,以为最后两句诗和前面的诗句不协调,不合理;细细品读之,方觉实在是浑然一体,合情合理。

面对理想,面对未来。初始阶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迷茫是难免的。第二个阶段,“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为了理想奋斗的路上,困难重重是必然的。第三个阶段,“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历尽各种困苦,仍然不放弃,总想着终有一天自己是可以实现理想的。第四阶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尽管不会放弃,但是仍然忍不住慨叹奋斗之难!第五阶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有多难,一定会成功的!概括一下就是:茫然――难――不愿放弃――真难啊――但终究会成功的。这就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心理活动。哪个年轻人不迷茫?对未来感到迷茫,而现实是残酷的――无路可走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难,尤其是那些影响到未来的问题,必须去克服它,可克服起来又是那么得难,甚至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拿它没一点办法。可是呢,没有谁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未来,所以还是忍不住去幻想未来。无奈现实是冷酷的,面对着当前是不能解决的各种难题,除了无奈,就是发愁了。但是“我终究会成功的啊”,这是一种年轻人特有心理。无论是多么的没有希望,这种心理保证了年轻人或许会抱怨、或许会伤心、或许会生气、或许倍感失落,但是,不会绝望。再怎么没有希望,都不会绝望。看似奇怪的心理,却就这么真实地存在着。无论遭受多么大的毁灭性打击,年轻人总有一种幻想,也可以说是一种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怎么会真正的失败呢?只不过是成功还未来临罢了。

拥有迷茫而坚定的希望之情,便是年轻!

(二)不再希望的无望之情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肆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儒家研究如何做人,道家热衷如何成仙。如果说《行路难》人气十足,那这篇《将进酒》就带有浓浓的仙气了。年轻人恐怕是不愿意成仙的,而更热衷于做一个成功的人;当年轻不再,《将进酒》里带有的那种侥幸心理消失之后,部分人会成仙,无奈地成仙。

《将进酒》里的李白便是酒中之仙,对年轻时的梦想不能实现的这一现实,李白已经承认了,已经打心底承认了。故而少了那份执着,更多的是一种洒脱:对梦想的洒脱、对梦想的不能实现的洒脱、对因梦想的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悲愤的洒脱。洒脱与悲愤不矛盾。也正是由于对悲愤的洒脱,这首诗的悲愤之情的流露就显得特别自然,没有主观上的对悲愤的压抑,也没有刻意的夸张,就是那么自然。

年轻人总是无法做到如此洒脱的,总是牵绊多多,最大的牵绊莫过于自己的梦想。所以,此种洒脱是有代价的――梦想已逝、年轻不再。这样满含无奈悲愤的洒脱与纠结发愁的牵绊相比,看似洒脱,实则是更深层的无望!

不再拥有希望,可叹可悲!

篇7

关键词:李白;诗歌;意象;特征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60-02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素有“诗仙”之名,他的诗歌飘逸潇洒,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色彩。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可以说,内敛而平静的意境是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一项重要特点。在研究李白诗歌意象特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重李白诗歌浪漫、激越、奔放的特点,还应该研究李白诗歌意象中的含蓄之美,应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李白诗歌。

从总体上看,李白的创作变化多端,他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达到了丰富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祖国山河和美丽大自然的赞美,其风格兼顾俊逸清新和雄伟壮阔。除此之外,李白的诗歌还常常使用想象、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搭配李白惯用的意象,往往能够描绘出诗歌里独特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诗歌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诗人,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无论是韩愈、李贺还是苏轼、陆游无一不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交口称赞。

一、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象即是意境。当然,我们现在认为,在诗歌当中两者还是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的,尤其是在现代诗歌中。现代诗歌的创作通常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也就是意象。诗人对于意象的使用往往能够有效地烘托出诗歌的意境,表现出诗人的主观意识与情感。由此可见,对于诗歌而言,意象其实处于诗歌中美学的范畴,诗人通过意象的塑造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甚至通过意象来表达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以此来丰富诗歌的内涵。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找到诗歌中所描绘出来的意象,并充分把握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才能体会诗人蕴含在其中的独特思想情感,更好地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独特精神世界。

(二)诗歌意象的特征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是表现诗歌内涵和表达诗人情感的重要载体,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诗歌意象具有情感性特征。意象本身就具有固定的情感倾向,又兼具了诗人特定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往往蕴含着诗人更深层次的情感,他们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意象之中,既能够符合古典诗歌含蕴的表达方式,又能够利用意象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其次,意象具有含蓄性特征。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对于文化的禁忌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涉及到皇家,因此在长久的封建统治时期,诗人约定俗成地使用了一些意象来含蓄的表达某种情感,既能够让人理解,又不容易犯了忌讳而招惹是非。因此,借意象抒情,融情于意象之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是历代诗人的一致追求。第三,意象具有丰富性特征。诗人的感受往往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因此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诗人的笔下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往往也是不尽相同的。

二、李白诗歌意象探析

(一)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

李白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大多数还是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分类相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草木类。草木类中的代表意象有梅、兰、竹、菊、青草、杨柳、松柏、梧桐等。草木类的意象主要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人品或者性格,例如松柏表示刚正不阿、梅花代表高洁不屈等。李白诗句中有“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用桃花表现的就是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境界,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是理想桃源的象征。二是动物类。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大鹏、大雁、蝉、杜鹃等。李白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大鹏。代表诗句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外“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诗中的大鹏是作者李白的自我外化,诗人将大鹏视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气贯长虹、直冲霄汉的人格力量,是诗人慕自由、尚洒脱的独特思想意蕴的体现。三是器物类。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酒、酒杯、剑、船、镜子等。酒和剑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两个意象,男诗人用的概率更大,而且在描写战争的时候,剑这个意象出现的比较频繁。关于酒的诗句,最出名的诗句之一就是李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然诗人在诗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酒这个字,但是诗人却用“莫使金樽空对月”描写出了一幅豪迈喝酒的场景,显得十分具有英雄气概。四是气象景物类。气象景物类代表意象的有夕阳、雨雪、流水、白云、蓝天、青山等。这类意象通常都是抒情意味比较明显,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出现的相对较多。如《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句中的“孤云”是失意落魄的自我形象,又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的“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中的“云”是作者李白个性自由的精神写照。

(二)李白诗歌意象的特点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诗歌意象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突出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李白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丰富,变化多端。例如在《行路难》中,诗人写到“子青自弃昊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两个非同时、同地发生的事情,诗人把它们并列在一起,成为互相映衬的意象,揭示出正直之士的不幸命运,给人壮阔悲凉的艺术感受。

其次,李白善于利用意象表现其象征性,而这种象征大部分表现了诗人本身的仙风道骨及侠士风采。例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不可能从天上来,但是李白却用这样狂野的意象描绘了黄河的壮阔,让人身临其境。

第三,李白善于利用意象在自己的诗歌中营造一种奇突之美。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是有一定固有模式的,一般诗歌的意象都蕴含了自己固定代表的寓意。但是李白在使用这些意象的时候往往与其他诗人大相径庭,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在《赠汪伦》中,李白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大多数表现的是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是李白偏偏在这首诗歌中用潭水来表现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不仅让人有新奇之意,而且借助“千尺深”的潭水,让我们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

(三)李白诗歌中典型意象的分析

李白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数不胜数,但是仔细分析李白诗歌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意象的数量很多,但是李白却对一些意象更为偏爱,所表达出的情感与思想也更为深厚,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几个李白诗歌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意象,这也是李白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意象。

1.李白诗歌意象之“流水”。水无形无态,水又千姿百态。水最轻柔,软如丝绵;水最刚强,滴水穿石。水最有艺术的可塑性,水是李白诗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象,据相关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了将近四百次有关流水的意象。其中比较熟悉的诗句有“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流水如有情,幽哀从此分”、“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等。李白格外钟情于流水这个意象,在诗歌中频繁使用,说明它与李白的思想情感紧密相联。笔者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其实是诗人比较隐秘的一种表现生命意识的情感。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绝大多数并不是作者单纯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有的时候流水表达了时间内涵,而这一内涵正是折射出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用流水这一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并非是李白独创的,事实上流水这一意象经过中国数代文人的反复锤炼已经沉淀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符号:和而不同,兼容并蓄。

2.李白诗歌意象之“剑”。李白不仅是一名浪漫的诗人,还是一名武功高强的侠客,因此在他的诗歌中频繁的出现“剑”这个意象,就显得十分自然。剑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代表的是力量与权威。在全唐诗中,李白笔下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剑”这个意象,由此可见他对“剑”这一意象的钟情。李白从小就学习剑术,对剑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他在自己的诗歌中把自己的妻子也比作了“拙妻莫邪剑”。李白生活在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代民风开化,国威远扬,因此李白的个人理想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在诗歌中频繁的使用“剑”这个意象,也表现了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博怀。“剑”这一意象不仅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还表现了诗人一生都想追求的报效国家的情怀。

篇8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最新范文   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起伏的情节,以自然为背景,泰戈尔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造就了这本经久不衰,轻灵洒脱的《飞鸟集》。

  从前,我并不爱看诗集,觉得没有童话故事的精彩生动,也没有散文的抒情缥缈,那些文字空洞,枯燥。

  而《飞鸟集》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他告诉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把握机会;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告诉我们人生要展示和拼搏,这样当生命逝去时才能毫无遗憾;“我不能选取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取我。”更道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应时刻准备着,正因最好的机会是留给最有准备的人……

  短短的几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

  《飞鸟集》中有这么一句话,弓要在射出之前,低声对剑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是啊,人们都渴望自由,不期望被束缚。弓和箭,在一齐时互相束缚,并不能实现彼此的价值。只有把剑射出的一刹那,放手,两者才能获得自由,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常听到同学在耳中抱怨:成绩一时的下降,父母就紧张,复习题排山倒海地袭来,常常复习到深夜,第二天上课又没精神,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甚至报了许多补习班,整个周末,安排得满满的,别说玩了,连学校布置的作业也没时刻做。

  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累,我们也辛苦,就像弓和箭,不仅仅没有实现价值,反而使我们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倒不如放手,让我们自由拼搏,自由创造,反倒更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手吧,就像弓与箭的组合,弓拉得再紧,箭终究在弦上,束缚着自由;只有放了手,箭才能自由地冲向天空,摆脱弓的纠结,直冲天空,如同一只翱翔的飞鸟!

  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听到了诗人的吟唱。

  也许,这就是《飞鸟集》的真谛吧!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最新范文   

  《飞鸟集》是由短小精悍的小诗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组成,话虽短,但隐含在其中的意义却不小这些形式自由、语言精湛、短小精悍、气质悠扬、出类拔萃、令人深思、笔法清隽、朴素无华的小诗中,似乎带着一点点童趣,一点沧桑、一点忧郁、一点悲伤、一点心痛……每一句都告诉了我们事物的真理。例如,第十六句诗:“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又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不正是说出了时间,是宝贵的吗?正可谓有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

  生与死本是一种永远无法溶合的距离,而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是单相思者的心与所爱的人更遥远的距离。相爱却不能相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是千古遗憾的情人间的距离,而明明爱着却装着不放在心上,是矛盾而痛苦,逆离真心的距离。可,比这更遥远的距离,你可知?是心的冷漠,是对爱的藐视,是面对爱自己的人断然掘上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把爱远远拒绝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外。

  进入泰戈尔的《飞鸟集》就仿佛进入一个美的伊甸。一切都活脱脱,一着一丝丽饰地展现在面前,虚空的谚语与伪善的面具此时早已化为溪中的碎叶和早冬的晨雾,而往日生活中的吁叹我已全然不觉,心中只存有一份喜悦。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我用自己最感性的一面去面对这些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的诗句。享受着与心站得最近的分分秒秒,人类真的拥有太多了,多得不得不新存感激,感谢生活。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最新范文   

  泰戈尔,是我最喜欢伟大诗人之一。“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他的诗句,在我的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不管何时读到泰戈尔的《飞鸟集》,总被诗人高尚的美德,伟大的人性中的美好动人而感染,简短美妙的诗句仿佛林间的风声,轻柔地抚过你的身心……整本诗集是所谓“零碎的思想”之集合,大多是由自然景物引发的联想与思考。句子很短,清新明净,读着读着好像嗅到了雨后青草的气息。细细咀嚼回味,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更依稀透着几分“禅味”,安抚着你的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烦意乱之时,它能使你很快镇定下来。

篇9

一、读不懂:五个必看,读懂诗歌

看标题,标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古诗词的标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向导。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从标题便知这首诗表达的是边塞送别之情,另外,标题还能直接表达古诗词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等。

看作者,“知人论世”是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重要方法,“知人”就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论世”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金陵望汉江》就体现了李白浪漫洒脱的风格和盛唐气象下暗藏的社会危机。

看关键词,古诗词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词,我们可以称之为情感关键词,阅读时抓住情感关键词,无疑对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诗词“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陆游《鹊桥仙》)里的“独”字意蕴深刻,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唯独那个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此时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只能隐居的无奈。

看尾句,古诗词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所以尾句通常有这样一些特点: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照应前文,以景结情等等。例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诗词中的尾联“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看注释,注释是古诗词鉴赏中最需要关注的内容,每一条注释都是出题人送给考生的珍贵礼物,因为注释与接下来的鉴赏试题往往会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就对“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李白《金陵望汉江》)作了注释,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了。这条注对回答古诗词鉴赏的第2小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诗人既歌颂了这个社会的祥和,又暗中的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

二、说不清:掌握技巧,理清思路

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诗词鉴赏的第1小题是“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有些考生在回答“写作用意”时把比喻、夸张、用典、间接抒情都写上去了,这是不可能得分的。“用意”应着眼与这四句与下文或与全诗的关系,答出为下文蓄势、做铺垫,或烘托、渲染都可以。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诗词鉴赏的第1小题是“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l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个题目跟2016年的题目很相似,也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研究古诗词怎样写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在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上,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分类整理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每一种技巧设置几个例句让学生熟识理解,那么在考试遇到类似诗句的时候学生才会举一反三。

三、答不全:研究题干,规范作答

经过一年的训练,大部分高三学生基本能读懂古诗词,但是高考场上得分依旧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不明回答方向,看到了题目却未理解题旨;二是不明答题要点,看到了显性要求却未理解隐性提示;三是不分答题要点,答案文字繁多条理不清。

【例题】(2016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这个题总共有两问,每问3分,第一问答案应该包括“画面描述”和“概括景象”两方面,“画面描述”2分,“概括景象”1分,很多考生或只是概括,或只是描述,有的考生描述还不全面,所以就算读懂了诗歌写出来的答案也不能得满分;第二问答案应该包括对“用意的揭示”和“具体解说”两部分,“用意揭示”2分,“具体解说”1分,“用意”应着眼于这四句与下文或与全诗的关系,答出为下文蓄势,或烘托、渲染氛围等等都是2分,有些同学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文字,但是不会运用术语,所以也得不到分,“具体解说”也要紧扣下面的诗句分析,切忌堆砌一些词语而没有答到点上。

篇10

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表达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或影迹,鉴赏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

高考链接1:(2013年重庆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解析:词人的自我形象要从“形”、“神”两个方面去分析。“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两句写其“形”,突出他“病”与“怪”。从“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两句写“神”,表现其坚强不屈。从写法上说,前两句是以细节描写,正面刻画;后两句是用比喻手法,侧面烘托。

参考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我认为答案还可以再详细些:词人直接描写自己的短发、长须、高耸的眉毛、凸起的颧骨,刻画病态怪异的外貌特征。词人把自己比喻成终南山石逢里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表现自己的坚强不屈。)

高考链接2:(2013年辽宁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竹 轩 诗 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解析:诗中写了竹轩及其周围的景物(有“柴门”,有“竹”,有“梅”,到了冬天还有“雪”),也写了诗人在轩中的生活(品茶,“暑天倦卧”“冬昼闲吟”),从诗中所写的这些内容便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形象

在送别诗、怀古诗、闺怨诗、爱情诗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在诗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高考链接:(2012年湖北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题: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前两联是实写,通过三年任满马很瘦、为还债务把剑卖、任满车载全是书这些细节,说明他没有搜刮民脂民膏。后两联是虚写。颈联想象他冒雪远游边地,衣衫难敌风寒。尾联想象他到灵州后的生活,说明他深居简出,宁静脱俗。

参考答案: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然瘦弱,随身相伴的只有书。如今冒雪远游边地,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总结:1.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语言、神态、外貌、心理、动作(细节)等描写,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时首先要从这几方面考虑。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的渲染烘托,选取意象的衬托等,鉴赏人物形象时这些方面也不能忽视。2.答题思路:先概括形象特点再分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因而鉴赏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1.鉴赏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

高考链接:(2010年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使心伤。

题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突出了“凤凰”怎样的特点?

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诗前两句用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阮籍的风格。三四句以凤凰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的不凡,亦即诗人的高洁的品质。五六句以凤凰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才能出众和心怀天下的气概,此正是诗人理想的所在。后六句借写凤凰环境的恶劣,表达无奈与惋惜之情,也传达出诗人对自我遭遇的感伤。

参考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未酬的悲伤情怀。

2.鉴赏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

古典诗歌中对草木花果、虫鱼鸟兽以及月露风云的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今天读古诗,对诗中的那些平常事物,要把握其中积淀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形象的特定含意。

高考链接:(2013年江西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 调 歌 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题: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解析:“兰”“蕙”“菊”三个意象对于学生来说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高中阶段的古诗中(比如屈原的陶渊明的)多次出现。根据注释,作者这里引用屈原的诗句,撷取了“滋兰”“树蕙”“秋菊”等意象,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情操。抓住此要点,概括三个意象的内涵就不难了。

参考答案:兰、蕙、菊都能象征品德、志向、气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志节和情操,不管自己如何失意,也决不会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总结:1.此类诗内容上多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手法上上往往是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等。2.鉴赏思路:先分析物象的特点,同时要关注它的经历、命运,处境、环境等,然后再分析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寄托什么志。

三、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高考试题中要求鉴赏的景物形象,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成的画面形象和营造的意境。

1.单个景物形象

高考链接:(2013年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 寺 夜 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景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参考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

2.多个景物形象组成的画面形象

高考链接:(2012年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解析:这道题从题干要求来看,第一问只要求把诗句中描写的景色描述出来就可以了,属于对诗句内容理解这一层次的考查。理解时要注意先把不同的景物拆分开(“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再用现代汉语把所描写的景色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象,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