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话语范文

时间:2023-03-31 20:1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主流话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主流话语

篇1

1、如果可以和你在一起,我宁愿让天空所有的星光全部损落,因为你的眼睛,是我生命里最亮的光芒。

2、娶老婆应是娶小绍,交朋友应是令弧冲,做男儿最好做乔峰,出来混还得韦小宝。

3、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

4、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5、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6、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7、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8、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9、兄弟我先抛块砖,有玉米的尽管砸过来。

10、我不会眼睁地看着你往火坑里跳,我会闭上眼睛的。

11、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12、一个人犯错误并不难,难的事一辈子只犯错误,从不改正。

13、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就是现在写信给你。

14、偷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

15、俗话说:你笑,全世界都跟着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哭。

16、本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却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遗忘。

17、智力测验就是要看到底笨到什么程度。

18、寂寞的人总是记住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正如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19、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20、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有饭吃,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21、我想当皇帝,怕罗嗦;想当官,怕事多;想吃饭,怕刷锅;真想揍你一顿,怕惹祸。

22、破牛仔裤怎么和晚礼服站在一起,我的吉他怎么可以和你的钢琴合奏。

23、俺从不写错字,但俺写通假字。

24、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25、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26、禽兽尚且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我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

27、原以为自己挺恶的,认识了他才知道比我还善的人几乎不存在。

28、不是我不小心,而是我故意的。

29、如果有钱也是一种错,那我情愿一错再错。

30、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31、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笑笑别人。

32、废话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句。

33、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34、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3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篇2

解读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非主流文化即大众流行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大众人群里广为传播与推崇的文化,表现为流行音乐,服饰,发型,言论等方面。在当今这个开放的、相对自由和宽松的信息社会里,青少年年作为一个能动的受众群体,密切关注着大众流行文化的嬗变与兴替,对青少年产生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 青少年 影响

作者简介:周晗(1985――),女,山东德州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篇3

关键词:王尔德;非主流;青少年

1.王尔德与非主流

“自恋是一个人一生浪漫的开端。”这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经典名言。王尔德的生命短暂却璀璨。他的一生是无可救药的自恋,却又无可否认的浪漫。他留下的作品无论是戏剧、小说、诗歌、散文、论文,甚至连童话都是个中经典。他死后的一百一十多年来,对王尔德作品的文本分析不计其数,还有分析他的民族身份定位的研究,有对他行为性格的探讨。中国现代的著名才女作家张爱玲就对他特别的推崇,一些学者还将其文风和行为处事等多方面与王尔德相比。

王尔德的魅力如此之强大,对中国的著名作家都有如此影响,更不用说我对我们现在的青少年人了,纵然他的生前身后,有多少美名恶名相伴。我们先回头看一下王尔德生前的影响力。就在西方文化中推崇踏破传统的社会大环境下,从牛津大学走出了一名衣着考究,谈吐出众,字字珠玑,风趣幽默的爱尔兰年轻人,他的个人魅力和无尽的才华一时间迷倒了整个英国上流社会,他独到的艺术观点,睿智的语言,颠覆了当时乃至现在社会的传统艺术思想。人们都说他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生活中充斥着唯美主义追求的瞬间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我们强调的非主流年轻人中所宣扬出个性外的最主要因素。那么,他又何尝不是非主流的领军人物呢?

2.王尔德的非主流名言

抛开他惹人争议的性倾向,他的诸多经典名句都彰显了这位艺术大师的非主流。他唯美主义的人生观和他的艺术与时代的疏离,都让我们深深的震撼。

对于美他说:美丽要比善良好,善良要比难看强。时尚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丑陋,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每六个月就更改一次。

对于爱他说:心是用来碎的。恨是盲目的,爱亦然。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情感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误入歧途。

对于人性他说:人们越长越老,但绝不会越变越好。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他没有敌人,而他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喜欢他的。

对于绝望他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

对于婚姻他说: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男人因疲倦而结婚,女人因好奇而结婚;最终他们都会失望。该死,先生,结婚是你的职责,你不能总是逍遥快活。

对于男人和女人:女人是用来被爱的,不是用来被理解的。男人的面孔是他的自传,女人的面容是她的幻想作品。女人的生活中只有一个真正的悲剧:她总在缅怀过去,却必须活在未来。男女之间不可能存在友谊,有的只是爱恨情仇。

对于诱惑:摆脱诱惑的唯一方式是臣服于诱惑……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

对于艺术:艺术并非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艺术。伟大的艺术家所看到的,从来都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旦他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艺术家。

对于生活: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世上最罕见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生活从来不是公平的……而且,或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件好事。真实生活就通常就是我们无法掌控的生活。

对于自己:除了我的天才,我没什么好申报的。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声望是我从未经受的侮辱之一。我简直太聪明了,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喜欢演戏。与人生相比,演戏更真实。

3.王尔德与青少年人的非主流

有人说非主流只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方式,是引领时尚的一种风潮,读完王尔德对于以上各方面的一些经典的名句,我们不禁自省这位两个世纪前的英国才子,至今都让我们觉得他是如此的前卫、新潮、有个性。现在的青少年追求的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其实也是让自己保持活力和创造力,不被人云亦云的“主流”消灭、同化,而这一切也正是王尔德至死都在坚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5

[2]刘晋,后殖民视角下的奥斯卡.王尔德-论王尔德的“阈限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9.1.P73-80

篇4

别给“山寨”安上草根的帽子

有学者提出“文化的三驾马车”,认为文化是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驾马车组成,并指出主流文化是政府推动的,精英文化则代表社会的最高端,精英文化虽然圈子小,但影响力、话语权大,在三驾马车中算比较靠前,而大众文化是非常受压抑的。这样的说法对中国当今文化现状的描述是欠妥的。首先,文化是靠人来推动是由人来代表的,那么如今的中国,是否有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和承认的规范来把中国人分成“主流、精英和大众”这三类人群?回答是没有。既然没有这三部分人群,那么又何来这三部分文化?其次,又是否有一个同样被社会广泛接受和承认的标准来把中国文化分类?什么才算是主流文化?什么又算是精英文化或大众文化?如果以文化传播渠道或者载体来区分,是否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就一定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没上去的就肯定是大众文化呢?照这样的逻辑推理,赵本山和他满口东北土话的小品因为上了中央电视台于是就成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上述那位提出“三驾马车”的学者因为没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岂不成了“草根文化”了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所以,就当前的中国文化状态,我们不能草率地给“山寨”现象安上一顶“草根”的帽子。

渠道和载体不能成为区分文化的标准

其实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文化传播的渠道或者说载体确实有主流非主流之分,然而这个主流非主流之分并没有“阶层”的成分在其中,关键是看公众的认可度。中央电视台由于其传播范围广、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高而受到绝大部分公众的认可成为世界性的主流媒体,同样美国的《时代》周刊也因其报道的深刻性被大众称为世界的“史库”。作为两种社会制度下的这两个文化传播渠道和载体,两者在文化传播的功能性上完全一样,和由谁来经营运作没有任何关系,相信谁也不会认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就是主流媒体,而《时代》周刊是美国民间人士创办的就不是主流媒体。然而渠道和载体的区分并不能成为文化区分的标准,恰恰是我们的中央电视台这个在不少人眼中最具备“话语权”的地方,秉承的是“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的宗旨,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大众文化”或者“草根文化”,既然如此,“大众文化”又怎么没有了话语权呢?又何必非要用“山寨”的形式来“争取”话语权呢?

篇5

笔者认为:这种选择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剧作者希望通过具有草根性质的方言来隐喻当地人真实的生活状态。第二类是以普通话为主,巧妙地夹杂了其他方言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中非主流语言表现的张合力是最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以表达对社会某种现象的批判。如,贾樟柯的《世界》,人物语言用山西方言,但背景语言(世界公园高音喇叭的声音)是普通话。在这部作品中,导演试图通过语言的对比,来展现非现代与现代之间的强烈对比,“地方方言标志着落后的、非现代的,标志着与虚假的后现代世界不可通约的贫穷”[5]。再如,冯小刚的《手机》(2003岁末)也是四川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并存,主人公严守一讲的是普通话,老默讲四川话,影片中,语言与性格、社会传统形成了一个对照关系。老默的四川话代表了他的土气和笨拙,也显示出处于现代社会的他身上还保留了一定的纯洁和质朴,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严守一,儿时的方言变成成年后的标准普通话,其实展现出的是导演对现代化的一种批判。可以看出,这类作品的导演们并不是希冀通过此来呼唤方言独立或试图冲击普通话共同语的地位,而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对中华民族现代化水平不平衡的小心翼翼的批评”[5]手段。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地域文化及它所蕴涵的文化内含。方言可以说是地域文化最好的外化手段,在影片中使用方言能够在声音的层面上,更接近现实生活。比如,《泥鳅也是鱼》中的民工、《图雅的婚事》中的牧民、《静静的嘛呢石》中的喇嘛,他们都说着各自的方言,从而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然而,方言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此,它还是影片赖以体现‘地域质感’的无形载体和鲜明标志。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能否逼真呈现那些散发着泥土气息、蚀刻着文化基因的‘地域质感’,无疑是决定其‘真实性’的关键所在。”[6]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背景是乡村街头,主人公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种电影画面很值得深思。三是可以更真实地展现剧中人物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很多影视剧中,当小人物用各自不同地方的方言在电影中对话时,他们生存的真实状态———边缘化也随之展现出来。比如,《世界》中的主人公赵小涛和成太生说的是山西汾阳方言,与背景语言(普通话)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展现出作为“北飘”一族的小人物们身份的特殊性与生活的无奈性;山西方言电视《小武》中的主人公中说的却是河南安阳方言,显然贾樟珂再一次地利用语言的对比刻画出了那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长相猥琐、穿梭于山西汾阳街头,与剧变社会格格不入的小偷形象。四是可以增强影片的喜剧效果。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影视剧中,普通话一般都是作为主流语言存在,方言则代表着一种对现实的夸张和戏剧化。比如,《疯狂的石头》中麦克“顶你个肺”和张艺谋《有话好好说》中赵小帅用陕西方言喊的那句“俺红,呃向腻”(安红,我想你)非常具有喜剧色彩。另外,方言的运用在带来幽默效果的同时,还能举重若轻地把一些沉重的话题化解于笑声中。第三类是多种方言的混杂。如,《武林外传》中老板娘佟湘玉的陕西话,女侠郭芙蓉的闽南话,邢捕头的山东话,小六的天津话;《疯狂的石头》中,保安包世宏的重庆方言,盗贼黑皮的山东方言,香港大盗麦克的粤语;《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一口北京话,迷龙说的是东北话,范雷的广东腔,段奕宏则在剧中秀了多种方言。丰富的方言表现了人物的不同背景,也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沪语版电视剧《孽债》中几个小主人公的云南方言与他们亲生父母的上海话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在语言上的差异折射出彼此在思想、文化以及心灵上的距离和矛盾,也体现了这几个小主人公在上海这样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中弱小、无助的一种生存状态,使观众感觉到他们融入大上海的艰难。可见,不论方言在影视作品中以哪种身份出现,其作用已由最初浅层次的幽默元素提升为反映地域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的背景语言,而且,新一代导演往往对它青睐有加,常常将它作为一种人物形象刻画的方式,因为它所代表的草根与边缘,其实正是剧中人物的现实写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影视等文艺创作中融入非主流语言文化元素之潮的突然兴起,来势之猛给人以措手不及之感。这股方言创作风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社会文化大背景为其提供了外在动力,方言自身的特点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社会原因看,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各种新思潮、新观念的涌入冲击着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与之相应的艺术形态也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极化趋势。金丹元、徐文明在分析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时指出:“中国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社会改革进程加快的现实格局,整个国家经历了一个明显的社会转型与观念重组的变革时期。社会生活剧烈变动、各种新思潮与新观念,不断对传统价值观念产生冲击,与这种时代气候相适应,中国电影也随之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裂变与整合交织的多极化趋势……中心与边缘位置的词,事物价值判断标准的日趋理性化,多元开放的文化语境,为方言进入中国电影获得了可能的话语空间。”[7]再从方言自身的特点来看,“按照社会语言学的观念,方言能提供深刻的社会纽带,这种社会纽带靠不自然的‘标准语言’是无法建立的。在市场化背景下的收视率逻辑中,电视作为一个文化生产场,势必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这时,方言这种‘独特的言语形式’可望成为连接观众的纽带,尤其在以展现地方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的文本生产中,电视视听合一的要求使方言运用成为真实性所安排的一种选择。而对于非方言区的观众来讲,在方言文本的观看中通过视听符号的畸变产生新鲜、刺激、惊奇、趣味,同样可以产生出另类”。[8]也就是说,在以方言为语言工具的影视作品中,方言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风味,它所代表的“乡土文化”能够满足特定人群的文化情感需要,这是方言影视作品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今,以方言为创作元素的文艺作品日臻繁荣,表现出“方言作为民间意识形态的主要表述方式,通过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结盟,使自身在大众传媒中的合法性得以充分张扬,并且通过跻身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陈述而以谋求自身的权威化,成为权力话语的一部分”。[3]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方言拍电影无疑是一个进步,正是由于方言的存在,文化才呈现出丰富多彩、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景象。可以说,方言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民族文化发展,而艺术创作中多元并进的势头也能促进艺术作品中民族风范的建构。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在为非主流语言文化能获得与主流语言文化一样的观众认同感而欣喜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中的非主流语言元素。正如上文所分析的,许多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对白都是以方言为主体的。但首先,我们会发现这些方言大部分都隶属于北方方言,比如天津方言、山西方言、东北方言、陕西方言、河南方言、四川方言。北方方言是我们的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它们与普通话的区别不大,观众很容易听懂,所以虽然是方言却并不会造成交流的障碍。

而方言的个性魅力又保证了作品的收视率和发行量,可以说,北方方言是借助它的先天优势取得了先机。相比较南方六大方言区的地域文化发展得却很不平衡。其中,吴方言和粤方言与文化艺术结合得最紧密,其方言文化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这两者虽然属于南方方言,从听觉上来说,观众的认同感并不高,但其方言剧作却能有非常高的收视率,这既因为这些地区的市场消费潜力比较大,也因为这些地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影视业有一定的基础。相比较而言,同是南方方言的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等在影视作品中却并未获得相等的话语权,其实,它们同样拥有灿烂的地域文化,比如,客家文化的“围屋”、湘方言中的“女性文化”、赣方言的楚越文化等,但这些个性化的东西却没有能被更认可,其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何才能开发这些欠发达地区的非主流语言文化,北方方言区各种次方言文化内部发展的发达不一致性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北方方言区地域广阔,包括很多的次方言区,这些次方言在影视作品中大都有过体现,比如,《天下无贼》用了河北方言、《美丽的大脚》用了陕西方言、《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用了天津方言、《孔雀》用了武汉话、《寻枪》用了贵州方言、《任逍遥》用了山西方言、《疯狂的赛车》用了山东方言、《鸡犬不宁》用了河南方言、《百万彩票》用了四川方言等。在所有的这些次方言作品中,四川方言剧、东北方言剧和陕西方言剧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风采赫然。很显然,这三个地区并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文化地位上来说也不及北京、天津。但其地方艺术的发达程度却远远高于其他北方方言区。这首先是因为,剧作家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区域最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并在影视创作中将之表现出来。比如,东北的“二人传”是一个独特的地方艺术形式,它具有语言生动幽默、内容贴近百姓生活的特点。四川和陕西在历史上,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文与地理环境,造就了古老而灿烂的巴蜀文化和三秦文化。在现代影视剧中,他们又从富有区域色彩的社会现象或语言现象出发,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的影视精品。比如,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借助质朴生动的四川方言,塑造出了当代重庆地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形象:山城的地势特点造就的一群特殊职业群体,专门从事商贾旅人的货物行李搬运从事者。这部剧作的成功不仅使人们注意到社会中这么一群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而且让人们领略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川方言剧在影视舞领。西部影视是中国影视艺术版图极具个性特色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西部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打造出“影视陕军”的品牌。以上所表述的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一种非主流语言文化想在文艺创作领域取得一席之地,了解其方言的文化积淀所在,了解这一方水土的独特秉性是基础。只有挖掘出方言地域文化的深层意蕴,才能使观众从作品中获得对这种区域文化的强烈依附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者:付欣晴

篇6

关键词:美国“垮掉的一代”;寒山诗;接受;精神内涵;心灵对话

寒山诗在美国的传播是在20世纪50―70年代,此时,美国正掀起了一场以“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嬉皮士为代表的以反主流为主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提倡禅宗的境界、呼吁性解放、追求精神自由、反对传统束缚为特征。而寒山那超凡脱俗、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成了“垮掉的一代”的向往之境,在“垮掉的一代”的心灵深处,寒山的精神与自己是相通的,于是,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共鸣。寒山诗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无论是生活言行、文艺创作,还是对待人生和自然的态度,“垮掉的一代”都表现出与唐代诗人寒山之间的传承关系和精神默契,二者可谓是“跨越时空的沟通”。[1]

一、寒山诗从普通符号到精神符号

说到符号,我们会联想到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对艺术与符号关系的概说,他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诚然,作为集隐、禅、神、悟于一体的寒山诗不仅仅是作为符号语言形式存在的,更是一种超越于语言符号的生命符号,本质上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的。“寒山诗熔铸了儒、道、佛三大哲学体系,是作者一生经历的真实记录,也是他由儒入道,由道入佛,由佛入禅,这一心路历程的形象反映。”[2]而中国古代文化精髓中,也是以儒、释、道三家的精神内涵为主要的,三者的较好融合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产生了深远的意蕴影响。其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意在创造一种静中流淌的优美意境。寒山诗像仙境般美丽,像古庙般幽深,像沙漠般凄凉,格调高远,意味深长,却略显得幽冷、孤寂,寄托着禅悦的境界和无限的禅思。这种生命意识和符号精神已经深深嵌入读者内心。那么,寒山诗又是怎样从中国的普通符号变为美国的精神符号的呢?

寒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谜一样的人物,对于他的生平和身世无人知晓,仅有的生平资料还是从他的诗作中推算出来的。可见,在文学史上他是再普通不过的诗人了,他的诗作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他对禅宗的感悟精神也并未得到发扬,他的诗作成了边缘化的艺术符号,他成了生存在夹缝中的人。中国正统文学讲求含蓄、典雅,强调深刻、雅致,而寒山诗恰恰相反,“他的诗是地地道道的大白话、顺口溜,是脱口而出的打油诗。”[3]因此,他的诗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影响并不大,他生活在诗歌发达的唐朝,诗歌荣誉的光环已经被李白、杜甫等摘取,因此,寒山诗只是作为普通的艺术符号而存在于民间的表达形式。

然而,当寒山诗由日本传到美国时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瞬间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所敬仰的偶像。寒山潇洒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了他们效仿的榜样,寒山崇尚隐居山林的思想正好迎合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需求,寒山诗传达的意义和精神成为他们的重要精神支柱。易言之,寒山诗再也不是中国社会中的不知名的普通符号了,瞬间逾越为美国社会中的极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因此,“寒山的回归自然和精神家园,也成为‘垮掉的一代’鄙视社会、背弃社会,而走向自然旷野的先导。在寒山诗中,他们感悟到了一种安宁、祥和的气氛以及禅悦的生机,找到了抚慰他们动荡而空虚的精神源泉。”[4]由于这样的精神共鸣,使寒山诗在美国掀起了一阵翻译热潮,在众多的寒山诗翻译版本中,以斯奈德的译文影响最为深厚,他曾翻译了寒山的24首诗,收入其诗集《碎石与寒山诗译》(Riprap and Cold Mountain Poems)。不仅是寒山的诗集,还有寒山的生活方式都是斯奈德所崇拜的对象。斯奈德本人即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之一,对禅学也有独特的研究,所以,他们就很容易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他对寒山诗的理解是相对准确的,他对寒山诗的解读也正体现了他自己的文学情趣和思想观念。比如寒山的自述诗:“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癫。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斯奈德译作:“When men see Han Shan /They all say he is crazy / And not much to look at ―/Dressed in rags and hides /They don’t get what I say /And I don’t talk their language/ All I can say to those I meet / Try and make it to Cold Mountain.[5]

从斯奈德对寒山自述诗的翻译中,我们发现了二者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同时,也影射出美国的精神符号(寒山诗)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读者接受,而是两种文化符号之间的转变,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普通符号向美国文化视域下的精神符号的转变,这样转变的本质即是“禅是精神上的无着境界,是天与人的统一,心灵与存在的统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6]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得到了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赞赏,更达到了与“垮掉的一代”的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二、从非主流文化形象到以反主流为主的主流文化形象

美国“垮掉的一代”是反对主流文化的代表,他们的言语行为与美国的主流文化是相背离的,然而,美国“垮掉的一代”对寒山诗的接受却是把作为非主流文化形象的寒山诗变为美国以反主流为主的主流文化形象的“美国寒山意象”。所谓意象,最简单的理解即是:透过物象和意念,把想要表达的情感呈现出来,而在表达和呈现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便是语言。而在寒山诗成为美国寒山意象之前,它并不是作为具有意义的语言存在的,此前它是作为言语的形式存在的。此处,我们有必要区别一下言语和语言。言语和语言是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来的概念,总体来讲,语言是言语的基础,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运用语言的结果,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定,语言具有抽象性、社会性、有限性;言语具有具体性、个体性、无限性。那么,寒山诗在从中国的非主流文化形象到美国的主流文化形象转换的过程中,又是怎样从个体性的普通言语到社会性的特殊语言的呢?这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史上,我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诗人,他们的诗歌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思想意义都是被颂扬和传承的,这一点无可否认。可是,作为隐姓埋名之人的寒山从不被人知晓,也就更无人关注其诗歌,尤其是在正统文学看来,他又是那样的反主流,易言之,在中国,寒山是作为反主流文化形象存在的,“寒山言行打扮奇特怪诞,遗世独居,独言独笑,狂放不羁,不为凡俗所绊。”[7]他的诗歌亦然。因此,我们说,他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是没有话语权的,只能被认为是嬉笑玩耍的个人言语形式,这种言语形式,在当时的语境下,是不具备传递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形式,甚至他自己也知道,诚如他在《有人笑我诗》中写道:“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眼明人,即自流天下。”[8]的确,透过他诗中的描写,我们了解到,寒山诗只是作为他个人的言语形式流行的,在上流社会也不会被承认,从常人的眼光来看,在他的诗歌里面找不到我们想要的意义,更发现不了诗歌传递的抽象意义空间。因此,笔者以为,在诗歌异常发达的唐代,寒山诗是属于他个人的,是他自己精神消遣的产物,更是他自娱自乐的表现形式。

可是,在1000多年后,寒山诗经由日本传播到美国的时侯,在“垮掉的一代”中掀起了一股“寒山热”,他的诗歌以及他的艺术风格在美国深受欢迎,很快,他的诗歌以及他个人便作为美国文化语境下的主流文化形象而出现,他引领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生活,并迅速成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偶像,可以说,这时候的寒山诗在美国拥有大批的读者,换言之,他的诗歌在美国获得了既定的意义,此时的寒山诗不是无人关注的普通言语形式,很快具有了话语权,即它成为独立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语言形式存在。作为语言来流通的寒山诗,不仅成为美国人称赞、效仿的对象,更承载了美国人的精神追求,也代表了美国人在二战后的心灵状态,高度工业化文明主导下的国家,物质生活相对富足,而精神生活却相对空虚,造成了人的异化,使人容易失去自由和个性,于是,出现了“垮掉的一代”这样一群人,因此,寒山诗此刻的传播和引进意义是相当重大的。著名学者王一川教授在其《语言乌托邦》中说:“当理性的华美约言在现实的纷纭变换中破碎时,人们急切寻求新的理想的依靠,于是求助于语言”[9]事实也如此,当美国“垮掉的一代”无法从现实中获得想要的自由与个性时,他们必须去寻找新的寄托,这种寄托便是寒山诗,寒山诗中的禅悦的境界是美国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于是,寒山诗在美国人眼中是特殊的语言符号,这种语言符号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空,超越语言表达意义的局限性,总之,寒山诗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成为了美国人的精神依靠,并也由此成为美国以反主流为主的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寒山诗的伟大价值也因此体现的极为明显,其一,寒山的归隐代表了“垮掉的一代”的心声,见证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苦旅,寒山诗也成为他们的重要力量源泉;其二,寒山超脱、释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是美国人效仿的榜样,激励着美国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三,寒山精神让美国人不断的超越自我,超越尘世,获得心灵的宁静,复归生命的本原,更激起了他们对生命本体价值的尊重以及对生命本真意味的追寻。所有这些价值,都是透过语言系统来传递的,语言的社会性、表述意义的功能以及跨时代传达信息的本性全部都在寒山诗的传播中得到展现,寒山诗被赋予当代存在的同时,也具备了当下的时代意义,此时的寒山诗不是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非主流形象,已经变为美国语境下的以反主流为主的主流文化形象,寒山诗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也给予后人无尽的启迪。

寒山诗作为符号的语言,不仅具有语言形式的作用,更具有符号语言的意义,分析了寒山诗从普通符号到精神符号以及从言语到语言的文化形象转换过程之后,我们最后探讨跨越时空后,寒山诗在美国盛行的意义。

三、寒山诗在美国盛行的意义

根据尤西林先生在《人文科学导论》中对意义与涵义的区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类作为情感的动物,他的生存并不是单一的,他不仅需要表层的涵义,更需要深层的意义。“意义”一词的英文为“significant”,这个词强调“重大的,可以进行深刻研究的‘涵义’。涵义指称的是确定的、具体的、表面的对象;而意义所指称的是非具体的、不确定的、深层的东西,喻指某种深刻的精神境界。显然,寒山诗带给美国人的就是这种深刻的精神境界:一、寒山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呼唤人性回归以及重返自然的理念成为美国工业化时代“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支柱;二、天人统一、心灵与存在共在、时空无界限的诗歌品格也正是美国人梦寐以求的精神食粮;三、寒山诗简朴的言语文字形式背后传达的深厚的禅宗意味和深奥的人生哲学恰好迎合了美国人对自由、民主、个性、人性的追求和向往。深刻精神境界下的美国人对寒山诗的接受不仅对以后“垮掉的一代”反抗资产阶级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美国后期的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征程的开启建立了自己的精神符号家园。

【注释】

[1]程虹.跨越时空的沟通―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唐代诗人寒山[J].外国文学,2002(11):67-71

[2]叶理.论寒山诗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的接受[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5):160

[3]赵渭绒.从变异学的角度看寒山诗在中美的接受差异[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02):38

[4]王维倩.寒山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禅宗精神的契合[J].苏州大学学报,2009(01):79

[5]朱徽.美国后现代诗歌与中国古诗[J].外国文学,2003(05):85-90

[6][7]杨明辉.“寒山热”在美国[J].新乡学院学报,2009(12):125

篇7

在一期电视节目中,她从个体人格及其生活环境的角度探讨犯罪成因。“有些人他天生就是要犯罪的”,她认为很多犯罪人天生存在人格缺陷,甚至有一种人格;她说失意的人生经历容易造就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实际上就是人生的一种迷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玫瑾是以“民意的敌人”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对一些案件的非主流发言,使她被冠以“著名犯罪漂白专家”。

担心学者被权贵被利益绑架,舆论对李玫瑾的批评颇具代表性,它延续了近年来民众对知识精英一以贯之的不信任态度。李玫瑾或许承担了不该有的重负,也不难想象,作为个体难免会感到委屈,当然,这也会引导她调整自身介入公共事件的方式与角度。

如果看到李玫瑾过去的这种转变,就不难理解,相隔很长一段时间,今天回顾过去那些站在民意对立面的表态,她仍然会说“走了一个很专业的思路,而忽略了老百姓的感受”。不仅如此,这位犯罪心理学者还展现了自己的另一面,她关注不同阶层形态各异的个体人生,对那些底层的犯罪行为也表现出十足的纠结与无奈,以一种颇具人文关怀的视角认识犯罪现象。

对犯罪现象的理解难免存在分歧,她的一些判断能否引发民众共鸣尚难预估,而从她“6岁之前一定要让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建议受到网友重视这一事实看来,这位犯罪心理学家与民众过去的紧张关系似乎正悄然转变。

或许今天李玫瑾献给民众的“知识鸡汤”并非有意为之,多数人可能也愿意相信,她所分享的思考与其研究一脉相承,是其学术视野的自然流露,展现的是一个立体而全面的学者。回头看她此前的那些非主流言论,它们对于介入公共事件中的李玫瑾们不失为一种教训:作为知识精英,可以强调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断章取义,也可以指出民众的谬误以及对自身的误解,但如果剥离个案中的特殊情境,仅仅凭借知识上的优势甚至智商上的优越感去解读社会现象,可能就过于武断。

篇8

欧巴,韩语“哥哥”的音译,在哈韩族小萝莉的“非主流”词典中等同于“帅哥”之义。多年以来,主流媒体一直对这一带有“花痴”色彩的词汇退避三舍。但随着《继承者们》在国内的爆红,带有小鲜肉之清新气质的“欧巴”就逐渐替代了风靡多时的“大叔”,成为新一代男神的代名词。主演李敏镐亦在2013年10月与11月的艺人新媒体指数排行中持续蝉联第一,Facebook粉丝数也因大批国内影迷的加入,跃升为全球明星总排行第16位(亚洲第3,韩国第1,亚洲明星前两名分别是排行第4的成龙与第15的李连杰);李本人还因为几次造访中国均造成活动现场大拥堵,而被称为“堵神”。马年春晚当天,李敏镐的微博热议指数更达到惊人的1299289,相当于另一热门人物小彩旗的两倍,女神范冰冰的近20倍,红到已令人无法忽略。于是,自大年初一始,“欧巴”一词开始频频出现在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导中,“长腿欧巴”更成为李敏镐的特定称谓。

“欧巴”在媒体话语中的登堂入室象征着主流市场对韩流明星的接纳与逢迎,但这仅是李敏镐的春晚3分钟引发的边际效应中极小的一环。据业内人士透露,通过覆盖十亿观众的春晚舞台,长腿欧巴原本15万美金一场的商演价立即翻番,代言费攀升至500万人民币一年,更火速拿下多个杂志封面,身价与影响力直逼国内超一线明星如范冰冰、黄晓明等,开启了韩星在中国市场的“主流化”发展模式。

负责李敏镐中国合作事宜的华谊音乐董事总经理袁涛曾直言,运作李敏镐上春晚是“完美的企划”;总导演冯小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透露,自己本对李敏镐并不了解,“后来是因为别人推荐,我心想老百姓喜欢,那就请来呗。”而据本刊记者了解,李敏镐成功登上春晚舞台并非一帆风顺,一央视员工透露,春晚剧组曾开会研究,内部发生很大分歧,“后来因为导演力挺,我们又做了一个关于李敏镐的市场调研,发现他在中国的人气真的很高,节目也通过了一审到五审,最后到终审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这才敲定李敏镐上春晚。”

事实证明,尽管李敏镐与矮他一个头的哈林老师鸡同鸭讲地完成了一首中韩双声道的《情非得已》,但人气就是第一生产力,在马年春晚平均收视创历史新低的情况下,长腿欧巴的《情非得已》仍以CSM48城9.65%的数字力压“毒舌”蔡明与苏菲玛索,轻松夺得直播当晚最高收视,在随后的百度热搜及新浪微博热议指数中亦表现突出,爱奇艺网站以“李敏镐”为关键词的2014央视春节晚会播放量一直居综艺类第三名,而《情非得已》的播放次数已超500万……可见,人气爆棚的长腿欧巴确实在话题度与收视率等方面拯救了马年春晚,堪称冯导搬来的救兵。

篇9

音量与质量

近年来,中国媒体在增强国际话语权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中央电视台更多外语频道的开播,国家网络电视台的创立,华文媒体联盟的构建,《求是》杂志与《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发行等等。一方面必须肯定,这是中国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基础性手段,话语只有传播才能产生影响力,因而只有让更多的国外受众接收到我们中国媒体的话语才能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但另一方面必须指出,扩大中国媒体传播的覆盖面,实质上还只是一种提高“音量”的行为,而话语之所以产生权力,更在于话语的质量。

具体而言,话语之所以产生权力,在于话语本身的一系列要素及其转化为权力的机制:

1 话语所表达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含义被认同。认同是话语产生权力的重要基础。这又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话语的含义与“受众”既有认知和观念的契合,实际上也是对共同价值观和“共有知识”的认同;二是话语有着极为强大的逻辑和思想说服力,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有着一种“领先性”,因而虽然与人们既有的认知和观念有出入,但人们乐意接受或由于被说服而予以认同。

2 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引导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造成他人的“先入之见”。

3 话语的自我完善和系统性,对观点有严格的逻辑论证和深入的系统阐述,往往以学术的面貌提供给人们强大的说服力。这就要求话语以严谨、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科学依据为基础,以及“说自己的话”。这一点有别于建立在共有价值和共有知识上的说服力。

4 话语在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结构中的位置。通常,与主流相符合的话语就容易产生权力,而与主流有差别的话语就会被审视或否定,难以产生权力效果。但是一旦非主流的话语因为被认同而成为了主流话语,那么就将获得巨大的话语权。

话语的这些独特要素和产生权力的机制告诉我们,中国媒体要增强话语权,只追求扩大传播渠道和提高传播“音量”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提高话语质量,这包括熟练运用共同价值和“共有知识”,概念创新,强化科学依据或人文思想的说服力,强化论证的逻辑性,引导他人观察问题的视角,提高设置议题的能力,提供能被受众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及形成有强大说服力的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等。

议题设置:主动性、适当性

要增强中国媒体的话语权,必须在设置国际议题上下足功夫,起到引导国际舆论的作用。纵观冷战后时代一系列重要的国际议题,如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全球治理、人权与人道主义援助、反恐、反核扩散、妇女发展、公民社会建设、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减排、互联网安全与信息自由、高科技风险和伦理禁忌、金融稳定与金融制度改革、区域一体化,等等,尽管从知识源头上说并非都是由媒体首先提出的,但西方媒体把它们设置成了国际主流议题,从而在这些议题上占据了主导权。虽然中国媒体也参与讨论这些议题,但基本上只是充当着追随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状况的形成,固然主要的原因并不在中国媒体,但反映了中国媒体设置国际议题主动性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中国媒体需要增强国际议题设置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媒体之所以对其设置的国际议题具有引导力,是因为赋予了这些议题以利益的人类共同性、伦理和道义上的正当性、责任的不可争辩性、科学、知识和逻辑上的说服力以及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等价值要素和知识要素,尽管其中不难辨认出某些西方中心主义的眉目。这对于中国媒体的启发是,设置和引导国际议题还须具有适当性,既要抓准议题和时机,又要体现某种国际社会的“共有价值”。

媒体自主性与国家定位

当前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弱势地位虽然与其话语质量和设置国际议题的能力偏弱等自身因素有关,但管理机制上的问题也是造成中国媒体自主性缺失的原因。这就需要政府在媒体管理上创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使媒体的自主性得以增强。媒体可以通过与有关的管理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的、互信的关系,增强自己的自主性。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既需要国家相关管理制度的支撑,但也必然受到相应的制度约束。

篇10

1、对于爱情,年是什么?既是分钟,又是世纪。说它是分钟是因为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它像闪电一般瞬息即逝;说它是世纪,是因为它在我们身上建筑生命之后的幸福的永生。

2、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3、我希望我是一阵风,那样我就能轻温你的酒窝。

4、等你,在寂寞的夜里,想你的微笑,望你的莲香,念你的呼吸,虽然只能在梦中邂逅,不敢正视你的眼神还是让我不离放弃。

5、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

6、悲伤,你给的,绝望,你给的,离开,我们要的。

7、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8、这场爱,就像成电梯、我们的目标不同,你往上,我往下。

9、用街灯倒数,我们的倒计时。

10、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11、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12、关上灯,关掉所有声音,然后,用力释放痛苦。

13、爱情不是强扭的,()幸福不是天赐的。

14、爱情,两个人的游戏,三个人的演技,四个人的悲伤。

15、用眼泪,续写那落寞不堪的曾经。

16、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17、渐渐的我开始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话语去和别人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