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状况范文

时间:2023-03-20 04:1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发展状况

篇1

【关键词】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资本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家们开始意识到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要采取多渠道融资。面对此类问题浙江商业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守强说道“温州要想占金融高地,必须要抓住直接融资的新机遇。一旦你开启直接融资这扇门,你会发现世界更宽广。”现在虽然间接融资仍是占主导地位,但是已经走下滑路线。然而直接融资则快速成长,而且得到了广大企业和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而且发展的潜力也相当大的。

我国的直接融资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从1978年到1992年处于萌芽期,此时正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之时。然后到了1993年至1998年,进入了第二发展阶段,初步发展时期。从1999年进入正轨。从进入正轨以来,伴随着股票市场快速的发展和债券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使得直接融资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有利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隐患,进一步发挥直接融资在金融市场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直接融资开始是以股票市场为发展工具的,在市场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股票市场这十几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之同步发展的债券市场在2008年以前发展的并不那么顺利。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年到2007年鉴,企业债券累计融资为7937亿元,但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金额达到了8068亿元。分年度观察,除了2005、2006年两年以外,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对企业债券的比重都大于1,平均为1.54。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12年7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3.59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60%;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到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份额的258%。这么好的结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市场创新与产品创新。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如企业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从而填补了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空白。银行同时还定向推出发行方式,形成了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双轨并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等。

从推出新的发行方式以及多种融资方式,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的相关数据分析,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达16837亿元,而企业债券累计融资达42611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53倍。分年度观察得知,企业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的比例都大于1.5,平均为2.6。其中,相差最大的是2009年的数据,企业债券是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比例的3.69倍。总而言之,随着债市的迅猛发展,直接融资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也进一步说明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水平。截止2012年6月底,沪深两个股市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444家,同比2002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多了一倍之多。沪深两个股市的总市值同比2002年总市值又多了近5倍之多。截止2011年底,A股融资规模为7941.90亿元,同比2002年的增长了将近10倍。如此成就,很大的功劳是资本市场的。同时,资本市场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发展。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引领了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水平的改善。与此同时,也完善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有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股份制改革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的。因此,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是推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

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规模比重也稳步提升。相关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2年的92%下降到了2011年的58%,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长期依赖银行融资方式的格局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在降低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同时,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相关调查人表示,“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未来人民币占比有可能更低。”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增长了17.1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提高了9.1%。还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合计融资为1.8万亿元,合计总额占到了社会融资总额的14.0%。其中,2011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13658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5倍;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77亿元,这十年间增长了将近5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十年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本文一直坚持直接融资的发展趋势,原因一,直接融资有较强的吸收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原因二,吸收风险意味着直接融资能够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一些创新活动,因为创新活动本身带有风险。因此,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局势,可以看出直接融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从股市和债市两个方面入手。股市方面,一系列的制度性建设可以为良好的股市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直接融资渠道。债市方面,公司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也在去年相应的成立了。随着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的产生,也就意味着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或许将进入统一的互联时代。这样使得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及融资需要更好的发展。在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好的去解决和防范,使得直接融资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人才库第八课题组,林琳.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纵横,2013,(01):20-26

[2]刘友芝.我国文化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125-133

[3]马可.地方政府担保机制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3,(07):62-65

[4]林志伟.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3,(03):34-38

篇2

【关键词】 全渠道 O2O 梅西百货

一,全渠道含义

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是指企业采取尽可能多的零售渠道类型进行组合和整合(跨渠道)销售的行为,以满足顾客购物、娱乐和社交的综合体验需求,这些渠道类型包括有形店铺和无形店铺,以及信息媒体(网站、呼叫中心、社交媒体、Email、微博、微信)等等。

法国管理软件公司Cegid(施易得)产品零售主任ThierryBurdin认为,实体店为单渠道,实体店和网店并存是多渠道,实体店加网店和移动商店是跨渠道,而全渠道是网店的重要性超过实体店的跨渠道状态。这意味着渠道划分的标志仅为空间维度,这与已有的渠道理论划分方法不同。

这里的“全渠道”,不是指企业选择所有渠道进行销售的意思,而是指面临着更多渠道类型的选择和组合、整合。如果从更准确的另外一个交易方看,全渠道零售实际上是顾客的全渠道购物。

二、全渠道与O2O比较

以梅西百货为例看美国的全渠道发展

梅西百货在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顾客并不是只在网上或者只在实体店购物,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渠道。因此,重要的是让顾客知道,梅西百货能够满足他们的购物需要,无论是在梅西实体店里、在梅西网站、在梅西移动应用上还是在其他梅西品牌的渠道,关键是让消费者选择梅西品牌。为此,梅西百货推行全渠道战略,试图整合线上线下以及移动终端的资源,以期为顾客打造出贯穿多种购物渠道的、始终如一的和无缝的购物体验。

对于单纯的电商来说,物流和仓储极为关键,可梅西想要“建更多的百货商店,而不是仓库”,渠道的整合便顺理成章。线上购买的商品可以直接从商店送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基本一致,而800多家门店同时扮演了仓库的角色,有效地提高了库存效率。渠道整合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改善购物体验:一方面方便顾客在商场试用商品,基于后台数据,店内服务人员会记得顾客的消费习惯,从而提供更专业的个性化建议;另一方面如果在网上买得不合适,则可以直接拿到实体店去退货。这种无缝对接的全渠道模式使得梅西百货成功走出金融危机的低迷困境,市值和销售规模连续增长。2012财年,梅西百货销售收入277亿美元,比2009年高出42亿。

梅西百货以免费的无线热点为核心,为消费者打造一个既有实体店特色又有网络特征的购物环境和体验。

⑴门店的购物体验:

进店。梅西了iOS和安卓版的购物APP,并在不断改进和添加帮助人们购物体验的功能,梅西百货的顾客在进入门店后,将被提示开启APP并完成双向确认的签到,随后入口处的传感器会及时推送本店各类促销信息以及电子优惠券等。

引导逛店和社交分享。1)顾客进入店内,经过每个区域都可以在手机APP中浏览到附近商品的促销情况和查询更进一步的相关信息,例如买家评价、商品原材料、规格型号、风格特征和与同类商品的价格比较等。同时可链接到虚拟渠道和各种社交媒体,从而完成各渠道间的无缝转移。2)试衣间配有壁挂平板电脑供店员和消费者扫描查询产品颜色尺寸和产品推荐等搭配信息,还可不必出门,通过一键呼叫店员帮助,同时增加店员数量为消费者提供风格搭配建议和产品推荐3)美容小站这是安装在实体店里的自助服务机,顾客能够在这台机器上搜索化妆品库存、了解和研究产品功能,以及进行购买。一个“美容小站专职礼宾助理”在现场为顾客提供使用帮助,并协助处理信用卡交易。在实体店里装配的电子屏提供与美容小站类似的自助服务功能。

专业的个性化购物帮助和支付支持。在支付方面,顾客可以在完成购买后自行扫商品上的条码,选择智能手机移动支付,亦可在固定的实体收银点用传统方式或者非接触电子钱包进行支付。为了满足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服务,顾客可以提前通过APP设定自己的关注商品及相关提示信息,进店后将得到针对性的信息。例如提前设定了“休闲装”,进入门店和经过相关商品区域时,都会得到精准提示以及相应的促销信息。

⑵其他方式购物体验:

线上购买线下取货,从2013年开始试点,现已实现梅西百货全网店通用。同时与众包当日送达服务供应商合作,在全美先期选择在几个梅西销售规模大的城市试点如芝加哥、洛杉矶等,对PC和手机端线上购物用户承诺当日购买,当日到店取货。

梅西在推出了秋季时尚购物目录后,梅西网站将推出数字版,充分利用屏幕如360度图片介绍,看时尚视频,线上个人风格混搭等。

梅西百货的多渠道策略有个非常明确的主题――“让购物体验简单而周到”。这些改变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快速、更高效和更轻松的购物体验,考虑到顾客在网购时的习惯(购买前喜欢在网上了解商品,并到实体店内感受商品),梅西百货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设施,尽力让顾客的购物体验完美而周到。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让顾客获得所有必要的产品信息的同时,不会牺牲便利性。这充分体现了梅西百货对于多渠道的看法:购物,不论是使用哪种渠道,都应当从实体店和在线体验中吸取最好的精华。正如其CEO伦德格伦所说:“我们‘泛策略’的最终目标是与客户建立更深的关系,确保顾客无论想何时、以何种方式来梅西百货和布鲁明戴尔(Bloomdale)购物,都能够如愿以偿。”

所谓全渠道零售,是指以消费者为中心,利用所有的销售渠道,将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购物体验无缝链接,同时将消费过程的愉悦性最大化。因此顾客可以同时利用一切的渠道,如实体店、目录、呼叫中心、互联网以及手机等,随时随地购物。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RetailInsights最近的研究结果,全渠道消费者是标准的黄金消费者。相对于单渠道消费者,多渠道消费者平均要多消费15%-30%。而相比于多渠道消费者,全渠道消费者平均要多消费20%。更为重要的是,全渠道消费者的顾客忠诚度要远远高于前两者,还会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活动影响更多的顾客。

三、全渠道在中国的发展

1.中国朝全渠道零售发展相对较好的企业

苏宁云商:1)线上线下价格统一,带给顾客一致的品牌、服务、价值。消费者到门店后看到价格和线上是一样的,能体验到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不受线上线下价格因素影响,只需考虑哪个渠道更方便

2)并且为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苏宁把后台系统进行了打通,所有消费者在门店都可以买到任何一种在苏宁线上销售的商品。消费者去到门店,想购买某一款门店没有展示和陈列的商品时,苏宁可引导他在线上了解产品,并可直接在线上购物,然后送货到家。

3)一、消费者一旦对商品不满意,可就近去实体店进行退换货;二、苏宁利用实体门店,抓取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直接从门店库房出货,让所有门店充当“快递点”,实施线上下单到收货只要一个小时的“极速达”服务;目前,苏宁易购在整个北京已经全面实施“极速达”服务,三、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以后,若对产品不了解,可预约实体店专业人员上门指导产品操作以及进行产品讲解;四、消费者若习惯线下购物,苏宁提供“微购”服务――消费者利用苏宁的APP在去实体店之前还可与销售人员预约,选择以前接触过或习惯的、接待满意度高的某位销售员。

2.中国企业实现全渠道零售的障碍

1)外部环境制约

对于国内只是依靠租金和销售返点维持的百货公司来说实现全渠道最大障碍是他们并不掌握商品的所有权。全渠道之所以难于开展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中小型零售企业太过于碎片化、分散化。2013年全国百强连锁企业名单中属于全国性的零售企业不过十几家,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区域型零售企业。所提供的在线商品同质化严重,品类少,企业影响力、辐射范围、覆盖率都非常有限。

2)内部环境问题

实现全渠道革命,零售企业还面临着内部各种技术障碍,渠道间的流通壁垒、信息壁垒、订单系统壁垒、售后服务、履约壁垒,渠道间绩效如何核算,尤其是企业内部构造、流程、文化改造难题。

组织结构:在公司范围实施全渠道战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重新设置组织结构问题。越是大公司、成熟企业,组织机构就越复杂,系统改造就越难适应全渠道战略。实施全渠道战略还涉及到由谁来制

定全渠道战略、如何分配预算、目标责任、管理实施等问题。

企业文化DNA: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从创业时期传承下来的文化DNA,员工习惯了日复一日的办事流程方法,就很难改变,特别是组建临时跨部门小组来进行创新问题。不相配的衡量标尺、激励措施也会减缓文化的接受度。一些新的技术应用系统也必须融入到企业的DNA。

技术难题:很多企业因为IT技术人员的局限性,不能够开发出更好的软件技术平台,不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商品库存统一、透明、可视化,不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网站设计、布局不能够满足全渠道一体化的要求等。财政预算限制向全渠道战略迈进:实现全渠道营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篇3

一、青海省消费信贷进步的现实情况

(一)全面情况

从全面来看,青海省消费信贷余额呈上升趋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从根本上改善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是促使消费信贷发放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被运送到青海,并且因为交通的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相应的降低了商品价格,刺激了消费。青海省消费信贷的产品主要有个人住房款、汽车消费款、国家助学贷款,在这期间,个人住房贷款占主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占比近90%;个人住房贷款、助学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汽车消费贷款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二)从消费信贷结构看

从四大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结构来看,仍然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余款的余额最高。四大商业银行各消费信贷产品占消费信贷的比重情况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是建设银行,占比为95.11%,占比最低是农业银行69.15%;汽车消费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3.94%,最低是建设银行,占比为1.87%;助学贷款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6.49%,最低是中国银行,占比为1.42%;其也消费贷款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20.42%,最低是建设银行,占比为1.06%。农业银行其他消费贷款占比高的原因是近来年大型家用器件贷款增加所致。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结构比重比较符合各行的业务定位。

二、青海省四大行的消费信贷发展的特点

第一,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目前归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据了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的很大部分份额,成为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的主要寡头企业;其中工商银行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对消费信贷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市场集中程度不是很高,市场各方不是合作关系,竞争仍然激烈;现阶段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上各银行的决策都会受到他行行为的影响,特别是规模相当的银行之间,无论哪一方都会对对方猜测,都详尽办重新安装以下。第二,从消费信贷资金投向来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金投向结构都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呈现一种单极化的资金投向趋势,然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消费信贷资金投向不仅限于住房贷款,资金投向更加多元化,在其他消费贷款中,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资金占比要高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第三,从消费信贷的整体结构来看,农行的消费信贷,正在针对性农行的消费有点远远大于其他三行。银行的消费信贷结构要优于其他三大行,其次依次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各行的消费信贷结构也比较符合各行的业务定位。

三、青海省消费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单一

青海省消费信贷的体系还是需要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为消费信贷资金的供应主体比较简陋,目前,消费信贷资金的供应方只有商业银行,可是因为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市场上的关于业务上的投资方向、产品的定位及价格、风险这些方面都有明显的趋同性,所以,没办法满足类型多样、层次多样以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市场结构不合理

青海省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一个难题就是消费信贷资金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投入比较集中,根据个人住房贷款的百分比数字可以看出青海省消费信贷的业务结构已经严重失调,住房贷款的业务也占用了过多的资金,单一化的发展,阻碍了其他消费贷款的发展。

(三)产品的服务过于传统

现阶段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的主体是住房贷款,中长期抵押贷款、繁琐的申办手续是其特点,然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小额消费信用产品的缺乏流失应以社会的信用当作基础,重点是通过信贷的杠杆原理来满足人们跨期消费的需要。致使银行服务模式在创新方面有不足之处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服务中介的发展滞后的很严重,消费信贷产品的推广主要靠的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宣传,可是消费者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所以没有办法形成市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导致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约

现在所执行的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生产性贷款而设立的,银行开办的消费信贷只能作为参考来执行,可它的针对性不大,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这就更加增大了银行开办消费信贷的难度,尤其是能适合本地的消费信贷法规尚未出台,银行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保证。

四、发展青海省消费信贷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消费信贷信用制度,保护各方面权益

有关部门要抓紧出台一套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让消费信贷业务的申请、调查、评估、发放、回收资产的处置等活动有法可依,避免纠纷,减少投机者钻空子的几率。与此同时,应该用法律条款对不守信用者除了经济责任外,严重的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最后,人民银行要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各方面权益。

(二)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新的消费观念

作为个人消费贷款主体的居民,必须转变消费观念,逐步把自我积蓄的滞后消费转变为有信用支持的适度超前消费。极早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消费市场的特点,结合相关部门对消费信贷政策的引导、市场导向和最基本的操作知识来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消费信贷的好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推动消费信贷市场主体多元化

单一的消费信贷市场主体必然会影响消费信贷在未来的发展,无法满足多种多样的市场需求,可通过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小额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拓展消费信贷的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消费金融服务中介,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使消费信贷的资金供应方逐渐转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四)加快产品的创新及信贷制度

这些年来,在消费信贷产品上,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主要依靠于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不仅申办流程繁琐,同时银行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这就使得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转变经营模式,大力支持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五)消费品二级市场的完善

篇4

物流金融又称供应链金融,是第三方物流与经融机构合作形成的的一种新型物流增值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中,提供的结算、融资、担保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

2.徐州市发展物流金融的重要性

徐州市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素有“五省通衢”之称。陇海、京沪两大铁路交汇与此,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可以说,徐州市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徐州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3个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徐州市政府也把商贸物流业作为徐州市重点打造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提出要把徐州建设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徐州市的物流业正在进入由传统物流业态向现代物流业态的转型阶段。在此转型阶段,资金的运转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徐州市许多渴望快速发展的物流企业处在“想借借不到”的艰难处境。但另一方面,许多金融结构面对日益壮大的物流市场却处在“想贷不敢贷”的尴尬处境中。而物流金融这种创新型的服务产品,恰好为徐州市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这两者有了达到“共赢”的可能。总之,物流金融这种新型服务的开展,可以帮助提升徐州市金融机构及物流企业本身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降低其运作风险。从而加快徐州市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

3.徐州市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3.1物流企业获得的整体贷款规模较小2009年年末,徐州市人民币贷款余额(不含票据)1142.86亿元,其中向物流业贷款余额占到1.68%。年末,徐州市物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6.28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1.76%。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小,对物流业的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2009年年末,徐州市物流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3.63亿元,占物流业人民币贷款的22.56%。

3.2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10%-20%,甚至更高,加上高昂的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3.3对物流企业的融资产品较单一对徐州市几家主要商业银行调查发现,对物流企业开办的融资产品主要有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其他新型融资产品开办较少。虽然银行有针对物流企业的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品种,但普遍开办较少。

3.4金融机构没有借助物流企业向产业供应链的深度发展物流企业作为联系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重要结点,与上下游工商企业有紧密的业务联系,对上下游工商企业也有充分的了解。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与物流企业合作,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既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又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同时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发展壮大,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徐州市目前已有少量金融机构认识到了这种效果,但开展业务规模较小。影响徐州市物流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虽然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找到一种既能让物流企业贷款便利,又使银行具有贷款积极性的一种共赢物流金融模式。

4.徐州市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徐州市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模式还是传统的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是指物流企业将其拥有的完全所有权的仓储货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的仓储中心,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向银行进行质押,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物流企业提供专项短期贷款业务。这种仓单质押的模式流程比较简单,就是物流企业把货物存储在银行指定的仓库中,然后凭仓库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物流企业提供融资。具体流程如图1。

这种仓单质押模式中,现由银行对指定仓库进行资信评估,与评估合格的仓库进行合作并签订仓单质押合作协议,再由物流企业把质押的货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的满足资信条件的仓库里,同时仓库向物流企业开具仓单,物流企业拿着这个仓单以及与银行签汀的质押贷款合同,向银行直接申请贷款。向银行申请融资。银行根据质押物的用途、流动性及价格波动性向物流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图1:传统仓单质押模式这种仓单质押模式,对物流企业的仓储监管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对仓单要求是标准的仓单合约,而徐州市具有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审核管理仓储能力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往往达不到标准化仓单的要求,对银行来讲,仓单质押模式还没有统一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合同条款,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因此银行很难在徐州开展大规模的仓单质押业务。

篇5

一、慢递的概述

1.慢递的概念。慢递属于物流物流分类的一种。所谓物流,指的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引自王之泰《现代物流学》)。慢递是通过某一服务机构对客户的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进行投递,寄件人在进行邮寄服务时,在投递过行程中会指定投递的地点、收件人,尤其特殊的是还会指定具体的投递时间或是收货人收获的时间的一种特色代寄服务。

2.慢递与快递之间的异同。一提到慢递,大家立刻能联想到的就是快递。快递,是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的特点是,点到点,快速方便;主要创造的价值包括缩短时间创造时间价值,使货物从寄件地到收件地创造的场所价值。而慢递物流过程同样也创造了场所价值,但不同的是通过弥补时间差或是延长时间差创造的时间价值。另外,慢递物流创造价值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创造了附加价值。慢递物流的附加价值中表现在通过慢递业务,很多人都是轻松实现跨越时间的沟通,收获一种储存后的惊喜。

慢递是目前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个产物。当今无论是在校学生、青年人还是中年人,都在为学习生活一味向前,人们更多的是在追求快节奏。这样的状况不断循环,快节奏让人疲惫不堪,心理压力过大,甚至疏于沟通忙碌得忘记很多比如生日、自己将来的规划等等,慢递可以给大家一个可以慢下来的心灵空间或是美好回忆。所以说,在慢递物流业务中,货物的寄件人更多需要得到的是其中创造的附加价值。另外,慢递业务和快递业务另外一个差异是慢递业务属于邮递业务的个性化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传统邮递行业缺少个的现状。慢递业务中所有的邮寄需求都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一一定制,包括储存的时间、寄件人收到的时间。这一点是快递业务做不到的,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快递业务对客户承诺送达时间是一个期限范围不是一个精确时间,譬如三天至五天、24小时内;另外作为快递业务,客户也是需要越快越好。而慢递业务,最主要体现的附加价值就在于个性化服务,每个客户对慢递服务送达的时间都很精确。

3.慢递兴起的原因。目前慢递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物流行业在各地都在慢慢兴起。其兴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慢递业务迎合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希望慢下来的心理。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张思宁表示,慢递公司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它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心情社会化”的渴望,其实很多时候写给未来的信完全可以保存在自己的抽屉里,但现在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心情通过这样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平台来实现,这无形中就是一种渴望社会凝视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可以说是当下快节奏生活状态下衍生出的新型心理需求。

二、慢递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虽然慢递业务在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客户来源问题。目前客户来源过于单一。慢递公司的服务对象只有三种:一是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需要适当地停下来,回忆过去憧憬未来给予现在的自己前进的动力的人群,二是通过慢递业务可以让收件人在未来收到信时回忆和体会当时的心情,怀念当时的情景;三是寻求心灵慰藉的人。这些人并不在乎信是否被寄出,能否被收到,而只是为了寄托相思或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因此,目前的目标客户群虽然包含的比较多样化,但是还仅仅是停留在表达个人情绪上的情感型人群。

2.慢递服务中安全存储及指定时间投递的问题。慢递服务中核心就是安全存储及指定时间投递。我国慢递业务从2008年才开始兴起,但很多业务的时限都是三五年甚至更长。在长时间的托管中,存储的安全性就成为慢递业务的核心服务之一了。在存储过程中,要保证寄件人托管的物品安全不能丢失,因为很多事信件更不能被别人偷看;还要保证储存合理化,关注物品在存储期间的变化,注重物资的保养,防止信件等物品发生发霉、虫蛀、锈蚀、破损等变化。另外,慢递业务从接受业务到完成业务时间很长,所以目前很难确认投递的时间是否会符合客户的个性化定制,一旦慢递公司出现未按时投递、破产等问题时,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很难确定。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如何保证企业的信誉度,是个关键。

篇6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概况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利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自发交换物品,形成了会展业的雏形(见表1―1)。而到了中世纪时代,欧洲部分城市就已经出现了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在人口集中区域举行的贸易集市,也就形成了早期的会展业。伴随着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经济交流也逐渐扩大,国际会展业随之冲破地区限制,在世界各洲之间频繁互动,加速了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近代会展业则是以1798年法国产业大众展为标志,活动范围也由地方扩大至国家,并开始了有组织的展示。而到了现代,1894年德国莱比锡样品展览会则将活动范围扩大至国际,展览形式也逐渐由过去单一的展览会扩大至贸易展览和博览会的形式,并且有了专业的组织队伍,有序开展会展活动。

展览会的成本不高,却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展览业的繁荣有着密切关联,世界会展业最早起源于欧洲,也就造就了欧洲成为世界范围内会展活动最活跃、实力最强的区域。其中,以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会展业发展最为发达,而汉诺威、杜塞尔多夫、科隆、巴黎等城市也随之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每年均举办一批世界级的展览会,吸引上百万人口参展和参观,据相关数据统计,欧洲每年举办的专业贸易展约占到世界60%左右的份额。而法国每年会在巴黎举办300多个展览会。意大利每年有40多个展场,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美地区会展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发展速度极快,展会数量和展会规模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美国和加拿大的奥兰多、多伦多、芝加哥、拉斯维加斯等城市成为会展业发展的集聚地区,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会展业仍然以强劲的势头在发展,每年举办上万个展览会,展览会的面积达到了4600万平方米以上。

与欧美国家相比,大洋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整体规模小于亚洲,会展业多在澳大利亚举办,每年举办约300多个大型展览会,参展商超过了5万余家,观众也多达600多万人次,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经济贸易展览会得到了发展,初步估计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总量达到20亿美元。其中,巴西每年举办超过500个展览会,居于拉丁美洲的首位,创造的经济收入达到8亿美元,占到拉美国家的25%。而阿根廷为第二位,每年经济贸易博览会产生的经济收入达到4亿美元,每年举办300多个展览会。

非洲展览会由于受到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会展业发展程度较差,会展层次、会展规模等均处于落后状态,非洲大部分会展多集中在南非和埃及。

对比其他各大洲的发展情况来看,亚洲的会展业规模较大,质量较高。尤其是以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为杰出代表。其中,新加坡的国际展会规模在亚洲居首位,而香港也享有“国际会展之都”的美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健全,国际开放程度和层次较深,在地缘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作用下,成为亚洲的展览业大户。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会展业开始发展,得到了来自于政府的扶持,每年举办3200多个大型展览会。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2000年以来举办的展览会数量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每年的办展数量已超过100个,会展经济总量达到1.5亿美元。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会展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总体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用于会展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配套服务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反之,则较差。这也就形成了很明显的发展差距,发达国家要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

世界主要国家会展业发展模式

会展业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展业运营和管理模式的基本趋势。根据发展的模式,可以将会展业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目前国内外对会展业的发展模式都根据政府干预力量力度大小和市场竞争程度强弱进行划分,按照这种划分标准,会展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政府推动型、市场主导型以及政府市场结合型。

(一)政府推动型模式一以德国为例

政府推动型展会的举办主体为国家政府,是指不同行政等级的政府以投入资金、提供行政资源等手段所举办和组织的展览活动,这些展览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本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宣传本地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在国家中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政府推动型展会的举办主体等级也存在差异,可能是由多个政府部门举办,也有可能是由市级行政单位举办,还可能是由区、县等以及政府举办的展会活动。这些展会活动以会展业的特点为重要基础,将场馆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会展活动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类会展业发展模式中,政府的干预较为明显,政府通过行政职能的履行,引导会展企业参与会展活动。

德国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展览举办国之一,全球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近80%是德国举办的,因此,德国也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德国举办的专业展览会,不仅受到了展览商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支持和喜爱。目前,德国展会经济主要表现为寡头垄断模式,寡头公司包括了科隆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慕尼黑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司等,每年创造的营业收入达到近14.5亿欧元。

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德国政府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为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德国会展经济的进步。德国的展览场所大多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政府控制部分股份,并进行市场化经营与管理。以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为例,下萨克森州政府控制49.8%,而汉诺威市政府控制49.8%。德国展览公司不仅是组织展览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展览活动的主体,具体的运作模式如下:

1.政府参与会展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政府会加大对会展投资力度,建设了一批规模大的展览场馆,并建设配套设施、基础交通设施。德国的展览中心的软硬件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为展会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基础。为了保证不同展览顺利举行,政府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展览活动参与者进行协调。而德国的交通管理部门在展览活动举办期间,将派更多的交通管理人员前往展览会举办现场进行道路疏通,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公共交通部门则会为展览参观者提供增设更多的公交班次。在展览场馆内,设置有银行、宾馆、通讯设备等。德国的展览公司属于国家企业,但政府并不对展馆的日常运营进行直接干涉,而是将经营管理权授权给国际会展公司,政府对会展行业主要进行宏观上的调节和控制。

2.政府通过行业委员会来管理会展业

上个世纪初,德国诞生了展览委员会,它是德国展览业的行业最高管理协会。在德国展览委员中,包括了展览组织主体、参展商、购买商三方的力量,三方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对博览会市场进行管理和调节。在德国,展览委员会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为了保证制度的公开化和合理化,德国展览委员会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避免因内部制度造成国际展览会的重复举办。20世纪90年代末期,德国所举办的博览会数量对比20世纪70年代多了一倍,但是展览会的重复现象却十分少见,不同展览会的类型各异。展览目标也较为清晰。德国展览委员会安排专员前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展览活动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的最终结果编制成报告或文件,为企业的展览活动和政府决策提供良好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目前,德国展览委员会是德国展览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唯一机构,为了避免会展内容重复、提升会展的品牌化效应,德国展览委员会对不同展览名称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并按照展览行业的章程规定,对展览的类型、展出的时间、循环周期等内容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参观者、组织者、参展主体等多方利益进行保护。与此同时,德国展览委员会还与其他政府部门展开合作,进行国家会展计划,德国展览委员会委托专业的国际会展公司实施计划。

3.展馆国有化,但经营权受让给私人

在德国,会展公司国有化后,将作为展馆的经营者,同时也承担着组织会展活动的重要角色。汉诺威国际展览公司在政府的授权下,管理的展馆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米。不仅如此,汉诺威国际展览公司还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会,创造的年经济收入达到了5亿德国马克。在德国展览公司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场馆经营以及项目经营是集团经营的主要内容。会展公司完成会展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后,委托不同的会展服务公司提供会展服务,而这些会展服务公司本身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为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市场主导型一以新加坡为例

市场主导型产业,是指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以市场机制调节为重要推动力量的产业,市场主导型的会展业发展模式往往出现在会展业特别发达的地区。这些国家所有的会展业管理模式都是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而在市场主导型模式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帮助企业更加积极地面对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长远战略目标。会展活动不能脱离市场机制,当会展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时候,应该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会展业,用市场机制来配置会展业资源,实现会展业的高效发展。

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在整个世界中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处于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分界处,作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出入口,被世界认为十字路口之一。借助于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地理特征,因此非常适合举办国际性的会展。会展业在新加坡旅游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模式表现为:

1.新加坡政府支持会展业发展

新加坡政府非常支持会议与展览行业,20世纪70年代初,新加坡旅游业得到了充分发展,而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了会展业对于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在会议旅游掀起一阵热潮时,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新加坡会议局,在这一阶段新加坡的酒店会议设施较为健全,多功能厅的数量也十分丰富,为国际会议旅游市场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亚太地区内,新加坡的新达城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最好的展览馆之一。新加坡已经承办了众多大大小小的亚太地区商业展销活动。其中,由新加坡承办的亚洲航空展是本行业展览的前三名。目前,新加坡每年承办超过3000个展览活动和国际会议,在国际展览业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其健全的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为参观者所称道,近些年来,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的首选会展目的地,被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

新加坡政府还竭力提升国内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包括通讯、交通、酒店、会展设施等服务设施,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为世界六大机场之一,每年来往乘客超过2600万人次,年货运量100万吨以上。在港口方面,目前新加坡开辟的航线数量达到了500多条,连接10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700多个港口。与此同时,新加坡岛内的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环岛公车、捷运系统等发展健全,展览活动的参观主体能够便捷的达到旅游景点或其他城市地点。

2.注重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

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前往新加坡开展会展事业,新加坡政府为在新加坡建立总部的企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优惠,如税收减免等,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和投资商,推动整体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与此同时,新加坡在为本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为提升国际影响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会展公司参与市场竞争,但不允许恶意竞争

竞争是保持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并不一定就是价格战。一般都认为,随着会展公司数量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将会相当激烈。新加坡面积虽小,但拥有数十家有一定规模的会展公司,竞争相当激烈,但是诸如降低场租、参展费等引起的价格竞争并未在新加坡出现,会展公司很少打价格战。会展公司关键在于以服务取胜,对展会而言,参观者的数量往往无法确定展览活动的效果,关键在于参观者的专业性和参观质量,为了掌握参观者的具体情况,往往会向参观者发放调查问卷。例如励展集团曾希望举办家具展,后经调查已经有其他公司举办过这类展览,于是放弃了该项目。反观中国国内,如果一个展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类似的展览就会频繁出现,具有严重的重复性,造成同类展览活动的泛滥。

政府、市场结合型――以美国、法国为例

1.美国

以美为代表的政府市场结合型的行业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民间性,在管理上自由放任,规范宽松,政府实行直接与间接管理并存模式。

美国会展业可以追溯至1896年成立底特律会议局开始,在美国会展业发展之初,会展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逐渐走向成熟。目前,拉斯维加斯、奥兰多、芝加哥等已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会展中心城市,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专业性质很强、具有较广泛影响力的协会,如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美国专业会议管理者协会(PCMA)、国际会议专家协会(MPI)等。美国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出国会展项目和对国内展览会进行审核认证,均由美国商务部具体负责,目的在于严格把控会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会展发展实力,通过认证和监督,以保证美国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发展利益。除此之外,美国会展业更为关注市场在会展活动中的作用。美国所举办的大多数会展活动,均是非官方性质。这就给会展企业更多的发挥空间,在会展布局、主题选定、会展策划等方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地位,以满足市场需求。

而我国并未将展会行业作为独立的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而仅仅只作为交流科技文化、经济贸易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我国会展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会展管理机制,同时国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展业活动进行管理,目前各级政府、外贸公司等不同的主体都能够举办展览会。不同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建立有效的长效的共同机制,同时并未形成统一的审批标准,不同地区的会展业总体发展目标存在差异,政府并未针对会展业的发展制定宏观政策,对会展业进行协调和宏观控制,诸侯割据,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重利润而轻服务,严重地影响着会展业的效益。可以看出,我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由于过重的计划性色彩,影响到了会展业的效率,而引入市场机制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由于我国的会展业起步晚,并且整体国际竞争实力低,因此,完全的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主导的模式不现实,采取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法国

(1)展馆由政府投资

在法国,由法国各级政府负责投资建设展览场馆和基础设施,而国有场馆公司对这些展览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负责,展览公司不参与经营,但提供展馆服务,并且也不拥有场馆设施。政府提供展馆设施,但是却不直接或间接的干涉展馆的经营,这是法国会展业发展模式的一个特殊之处。

(2)以市场为导向的展会模式

在法国,政府不参与展馆的经营。由法国各级政府负责投资建设展览场馆和基础设施,而国有场馆公司对这些展览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负责,展馆公司只提供展馆服务,不参与经营展会,也不拥有场馆设施。政府提供展馆设施,但是却不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展馆的经营,通过这样的经营方式,会展公司的竞争公平性得以保证,也能够提高会展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法国政府推崇的是公平竞争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展会模式。

(3)会展业委员会在法国会展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会展业的运作模式中,法国会展业委员会代表政府,对会展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比德国展览委员会来说,法国会展业委员会也享有管理权,不仅负责对会展行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组织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与此同时还对会展经费进行分配和预算,对国家的展览计划、展览主题进行计划,根据国家大使馆经济处的相关意见和参展企业的建议,对展览行业的相关事务进行调整,并报告给分管部长。

(4)展览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

篇7

>> 新闻伦理与新闻伤害 经济中的道德伦理与困惑 灾难报道新闻伦理问题初探 “专家时代”的新闻评论伦理初探 “情感新闻”的生成与发展初探 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 时政新闻的困惑与突破 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初探 我国目前新闻伦理教育的误区与发展路径 自由撰稿人与新闻伦理 乡村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初探 中职德育的困惑与创新初探 浅析中国企业伦理发展状况 市场新闻业与新闻职业伦理之悖 空间批判与发展伦理 牧区新闻传播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与思考 影像新闻伦理与传统纸质媒体新闻伦理的比较研究 新闻类期刊广告经营的困惑与出路 新闻法治化的困惑与出路 机器人新闻发展的伦理问题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记录》第8期:把新闻做得好玩儿一点,2015年9月21日,。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2]赵利利.论新闻游戏的起源[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

[3](美)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加)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胡正荣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社会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尽管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民众的现实需求,由此而容易引发各种医患矛盾。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推及医学教育,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1]。因此,本文以实施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和对策的调研———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试图梳理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并作出相应分析,提出有效建议。

1医学生职业素养含义

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容阐释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认为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职业社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认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达到医务职业所要求的四个内容,包括珍视生命、具有责任感、正确观念;尊重患者;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时表现出该有的态度和同理心;承认和正确处理医疗过失[3]。课题小组综合有关文献[4-6],认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是医学生为了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关怀、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2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现状

为了解当前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医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同时为学校进行有关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效实证资料,课题组借助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根据上述职业素养内涵并参考有关文献,设计问卷并进行效度信度的测试之后,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开展了有关实证调研。本次调查时间是2015年4~6月,调查对象是汕头大学医学院2014级、2013级和2012级在校医学生与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30份,有效问卷722份,有效率90.3%。另外,对20个见习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录音并整理访谈内容。经过梳理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有关研究文献,获得了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

2.1职业素养发展自我认知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人员的职业素养倍受重视。个体对职业素养的自我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据此,课题组分析问卷数据后得出,我院85.0%的学生认为自身对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较高;同时,89.0%的学生高度认可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团队意识;另外,89.9%的学生表示理解学院开设人文素养课程的用意,并表示相关医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均有助于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由图1数据分析可见,除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外,医学生的其余各职业素养要点自我认知程度还有待发展提升。

2.2重视对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

医学生普遍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7]。这点从本研究中也得到进一步印证。从主观上看,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院85%的学生认为临床技能掌握得较好;69%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扎实,71%的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热情高,擅长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学习。从客观教学效果上看,我院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确实比较扎实,汕头大学医学院2001~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考试的平均分为75~77分,成绩较优秀[8]。综上,课题组认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较好的原因有二:一是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当今社会对医生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医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专业知识教学模式提高了医学生对知识与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医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医学类专业在各所大学招生专业中分数普遍较高,多为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为其在医学专业学习中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提供一定保障。此外,访谈结果显示,在教学医院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受访者表示,学院实践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且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操作。

2.3崇尚良好的医德医风

虽然当今社会仍然存在部分职业素养较低的医生影响着整个医疗系统的信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行业人员的积极性。然而,医学生仍然崇尚良好的医德医风。课题组在针对我院医学生从医原因与医德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中发现(图2),不仅73%的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是基于个人想法,而且92%的学生坚信未来能当好一名医生并以此为荣,更加可贵的是,95%的学生坚信医者仁心,并以此要求自己。同时,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医学生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仅7%的学生在实习及见习过程中未坚持做到尊重并关心患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学生达89%,仅1%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团队合作意识。从利他主义而言,问卷显示,95%的学生表示乐于帮助周围的人,然而有25%的学生表示自己并不会十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1%的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76%的学生对社会流行病敏感,有防范意识并提醒周围之人。综上可见,医学生在医德医风方面有着积极的思想,崇尚良好的医疗职业风气。

2.4尚待发展提高科学探索精神

2015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院医学生在“尊重他人”、“利他主义”这两项自我认知方面较为注重,而八年制医学生的两组数据则提示其并未很好地做到“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9]。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状况调查亦得出仅有20.0%的医生认为实习生遇到问题能及时向医生请教或查阅资料学习[10],以上都体现出目前多数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尚待发展提高。相比之下,我院在这方面的培养比较乐观。课题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3%的调查对象表示遇到学习难题时喜欢锲而不舍地探究,直至解决。此应得益于我院十多年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深入地开展PBL[11]教学等教学改革。尽管如此,调查中仍有17%的学生未做到这一点,这表明我院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3改善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状况的对策

3.1完善实践课程,强调兼顾职业素养各方面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内在动力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自我认知程度有利于医学生产生源动力并由此自觉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而不断完善实践课程并加强兼顾职业素养各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需使学生充分理解何为职业素养。只有理解其内涵,才能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素养。二需注意强调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各个方面同等重要。鉴于医学生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其他方面也一样重要,因此,应倡导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尽可能地展现职业素养的方方面面,强调相关内涵的重要性;同时,医学院校亦可适当增加相关必修及选修课程。如我院构建并实施的《医者之心》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医学生重视职业素养各方面并取得全面发展[12]。三需严格把关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学生知识和关于临床的想法多源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临床医生把人文关怀等内容有意识地融入到带教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相比单纯的课堂传授,效果更为显著。故医学院校应当定期考核带教老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

3.2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医德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的自我升华。从问卷与访谈结果可得,我院大部分学生从医决心坚定,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习及见习过程中未坚持做到尊重和关心病人。因此,课题组认为可向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学习,通过开展伦理讨论等课程以提升我院学生的医德水平[13],促进其主动思考。另外,结合我院及其他医学院校部分学生未重视团队合作的情况,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方面建议三点:一是教师应将团队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如鼓励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二是学生应以小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与考核,并规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见习、实习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利用高校交流,技能竞赛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14]。

3.3重视科学教育,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篇9

关键词 快速成型 发展状况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快速而又精确的工艺技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各国制造业不仅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将注意力逐渐放在快速开发新品种以及加快市场的响应速度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加工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各种零件,在产品设计和制造领域,应用快速成型技术,能显著地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1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快速成型技术的水平有了质量的飞跃,逐渐趋向成熟,研发的重点已从工业和设备研究向工业化、实用化和产品化方向进行。未来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会想着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进一步研制出更为经济可靠、精密高的快速成型工艺与设备,研发出各种通用的原材料以扩大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领域。

我国于20世纪90 年代初也开始了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各种快速成型技术在研发、设备的生产以及市场、应用与服务方面都起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内许多企业已经有了应用快速成型技术的设想或方案,应用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产品的样件制造领域,例如模具、玩具、家电、汽车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包装,以及外观要求较高的零件或元器件的快速加工与制作上。美国和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快速成型设备生产国,1999年美国生产的设备就占世界的绝大多数,美国和德国的快速成型技术发展水平及其趋势基本代表了世界的发展水平及趋势。

2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领域

目前比较成熟的快速成型技术和相应系统已有十余种,其中较为成熟的技术有:薄型材料切割成型、丝状材料熔融沉积成型、液态光固化成型)、粉末材料烧结成型、粉末材料三维打印成型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快速成型技术在模具生产领域的应用

模具是现代工艺生产中主要的工艺设备,它以其特定的机构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等的一系列的优点。利用模具来成型产品在工艺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模具成型优越性很多,可以完成一些很复杂的零件成型,有很多小型零件或复杂的零件在像车床和数控机床上是无法完成的,但利用模具来生产可能很简单,但是模具本身的生产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生产一个模具从设计到生产到投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生产周期很长,模具的凹摸和凸模有时是很复杂的,一般的方法不容易生产出来,用制造生产出来也很难,再加上精度不好,所以就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快速成型的出现解决了在生产模具方面的很多问题,因为快速成型的优越性,无论怎么复杂的零件,只要能设计出来,就可以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将实体加工出来。目前,主要用于铸造模具和塑料模具,制造方法可分为间接制造和直接制造两种方式。间接制模是由快速成型技术制造零件原型,与传统的制造工艺相结合的制模方法;直接制模是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将模具直接制作成型,它不需要制作原型样件是一种与传统的制模工艺完全不同的方法。

2.2快速成型技术在加速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虽然可以借助设计图纸和计算机模拟,但不能展现所设计的原型,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可在很短时间将设计的图型制成三维实体原型。然后可以根据这个实体对它的外观及装配关系做出评定、模拟实验分析、并且可以迅速地得到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这样,可以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使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和时间减少很多。

2.3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该方法是将数字成像技术为基础的CT诊断方法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把通过CT所获得的人体扫描图像经过计算机得到三维重组数据提供给系统,得到人体局部或心脏器官原型,这样就可以显示该部病变情况和实体机构,有利于诊断和复杂手术方案的确定,还可以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假肢和一些骨骼,提供给一些病患者,恢复其原有功能。

快速成型技术是一门强大的、先进的、多学科的交叉制造技术,他将推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快速成型技术所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快速成型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是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肖来利,等.快速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概述[J].中国矿业,2012.

篇10

【关键词】煤矿;岩巷掘进;钻爆法;综掘法

巷道掘进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工序多,技术复杂,当地质条件不好时,更是一大难题,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随着采煤技术的不断进步,巷道掘进日益成为制约煤矿开采高产高效的瓶颈。下面本文拟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的现状进行一个分析总结,并对岩巷掘进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我国岩巷掘进技术现状

解放前,巷道掘进基本以人工为主,用钢钎打眼放炮,然后人工出渣。解放以后,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不断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采矿也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巷道掘进开始采用气腿式凿岩机打眼放炮,同时配以后卸铲斗装岩机和耙斗装岩机等出渣。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锚喷支护技术在巷道支护中得到了应用,大大提高了支护的速度和质量,同时,我国在这时开始引进国外的履带装载机和全液压钻车等先进设备,掘进效率进一步提高。到上世纪末期,我国一些煤矿开始尝试引进岩巷悬臂式掘进机,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另外,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开始在铁路、公路中的隧道挖掘中使用,但在煤矿巷道掘进中还没有使用先例。目前,我国,煤矿岩巷掘进主要有两种作业线,其一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主要设备为全液压钻车和侧卸装岩机;其二是综掘法机械化作业线,主要设备是悬臂掘进机。下面分别对这两种作业线进行介绍。

1.1 钻爆法

该施工作业工艺以CMJ17履带式全液压钻车配ZCD60R履带式侧卸装岩机为代表,在岩巷掘进中创较好掘进水平。该机械化配套作业线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现场操作安全,操作人员不必进入掘进工作面钻眼,避免了原施工方式钻眼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侧卸装岩机代替耙斗装岩机装矸,避免了人员因耙斗装岩机钢丝绳甩动、断绳伤人等事故;②提高了掘进效率,凿岩和装岩效率高。大断面岩巷钻凿70余个炮眼,液压钻车可在60min内完成,而气腿式凿岩机需200min;侧卸装岩机生产效率比普通耙斗装岩机提高2倍;③降低了劳动强度,作业由体力劳动转向技术操作,减少作业人员,缩短作业时间;④巷道成形好,使用液压钻车比气腿式凿岩机容易控制炮眼方向,使全断面周边眼的轮廓更趋于完美,光面爆破后巷道成形好。但临时支护困难、操作不熟练和维修技能不高,不能发挥机械应有性能的缺点。具体工作面设备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全液压钻车配侧卸装岩机布置

该工艺是钻爆法岩巷快速掘进的主要发展方向,但该作业线的配套属20世纪80年代水平,钻车和侧卸装岩机品种单一,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不高,成为在我国煤矿推广缓慢的主要原因。

1.2 综掘法

该施工作业工艺称综掘法,其优点是掘进速度快、对围岩扰动小、施工质量高、作业人员少、自动化程度高、施工环境好,配套性能好,安全可靠等。但目前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缺点:①为了克服切割时的反作用力,机重较重,体积大,不便于下井以及不适用于小于16m2的断面;②掘进岩巷岩石普氏系数不大于8;③截齿寿命低,使用成本高;④对于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岩性,适应能力较差。具体工作面设备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悬臂式掘进机配带式输送机布置

该工艺主要适用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岩石普氏系数不大于8、断面大的条件,经济岩巷掘进距离大于2km,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2 岩巷安全高效掘进技术展望

近10年来,虽然我国岩巷的平均月进尺约以每年1m的速度增长,但岩巷掘进月进尺水平依然很低。我国岩巷掘进技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2.1 钻爆法方面

基于新型液压钻车的深部大断面巷道深孔爆破配套技术及装备研究。深部大断面岩巷的快掘,深孔爆破时必然趋势,深孔掏槽技术和破岩机理的研究是关键,尤其是炮孔深度超过2.5m情况下,气腿式凿岩机已不适应安全高效掘进,全液压钻车将是钻爆法掘进的主要设备,尤其是研究钻支一体的新型液压钻车,以及基于新型液压钻车的深孔爆破技术和与之配套的排矸运输设备是钻爆法发展方向之一。

2.2 综掘法方面

(1)综掘的自动化和遥控化研究。综掘自动化研究的重点是掘进机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应具有推进方向监控、全功能遥控、智能监测、预报型故障诊断、记忆截割及数据远程传输等系统的总称。综掘自动化是建设数字化矿山的重要环节,通过数字化矿山建设,实现远程控制、可视化,真正实现综掘自动化、智能化,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2)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适应性研究。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快速开挖隧洞的最有效的机具。现阶段岩石全断面掘进机虽然可连续作业,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但构造复杂,成本高,对掘进巷道的岩石性质和长度及断面均有一定要求。所以,其小型化是适应煤矿岩巷条件必然趋势。

3 结束语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对目前岩巷掘进主要使用的两种方法――钻爆法和综掘法分别进行了介绍。钻爆法施工速度较慢、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差,但是其适应能力强、准备工作简单,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主要的掘进方法之一。综掘法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较高,是未来掘进技术发展的方向,但目前还存在适应性较差、对巷道形状和尺寸要求比较严格等不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