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现代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31 17:2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现代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经典的教师节现代诗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经典的教师节现代诗歌一您是——
一滴滴汩汩不息的甘泉:
您,谆谆教诲的话语,
滋润着一张张童真的笑脸……
您,风和日丽的甘露,
浇灌着一块块渴望的心田……
您是——
一束束熠熠生辉的篝火:
您,红红火火的笑言,
点亮了桃李们一个个人生驿站……
您,熊熊燃烧的烈焰,
激舞着学子们一次次勇往直前……
童心精彩变幻,
兹因您的千锤百炼……
童乐美丽重现,
更因您的风雨雷电……
童趣,
因您的甘泉之语在春夏秋冬演绎绚烂……
童颜,
因您的火红身姿在天涯海角捷报频传……
关于教师节的现代诗歌四:我们的教师
你是蜡烛,
闪耀微弱的烛光;
你是园丁,
流下辛勤的汗珠滴滴闪亮;
啊!
老师--
你把我培养成人,
让我为祖国发光;
啊!
老师--
你教会我怎样做人,
我的血液里有你的心血在流淌!
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经典的教师节现代诗歌二几度春秋
几度风雨
穿越热暑的迷茫
重拾过去的记忆
只为那份爱与敬的记录
悄悄地她来了
一如久违的甘露
撒播在我们的心田
一如漂泊的小船
找到了停泊的港湾
多少次
知识的殿堂里走过
灯光中笑容的可掬
蓦然回首
你的恩,你的情
在白云的天空放飞
神圣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我站在岁月的边缘
大声呼喊:
老师,您辛苦了!
经典的教师节现代诗歌三亲爱的老师,
您无私的爱心播种了新的希望,
您满腔的热血撒下了智慧的火种,
您无私的奉献精神丰富了我的心灵,
您渊博的知识增添我了的智慧。
老师您是梯,
默默无名,
以伟岸的身躯,
托着我们稚嫩的双脚,
一步步攀高;
老师您是烛,
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以不灭的信念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伴随我们不断地向前探索。
亲爱的老师,
您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您就象那冬梅飘洒着早春的芳香。
今日又逢佳节,
寄上我一份诚挚的祝福,
祝福您永远健康幸福快乐!
经典的教师节现代诗歌四九月的风――尽管我们要在深夜里
凉爽和煦,伏案疾笔,
九月的雨――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讲得
清心潇洒,口干舌燥,
九月的云――可是当我们看到
轻盈温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九月的花――一本本整齐的作业
艳丽芬芳。一棵棵要成材的小树
啊!九月――一朵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金色的九月
我们会忘却
丰收的九月
一切辛劳!
又送来了――心甘情愿
教师的佳节。做一个人梯
校园中洋溢着――为他人的成长
学生的祝福,奠定基础
广播里传来――为祖国的大业
热情的问候培养栋梁。
大街小巷啊!教师
整个社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都向我们投来尊敬的目光。美好而神圣的职业
“老师,您好!”如果叫我一千次一万次地选择
像一股股暖流――我?i愿做一名
温暖着每个教师的心房光荣而平凡的教师
经典的教师节现代诗歌五感谢老师,
是你们赐予我们知识。
假如你们是园丁,
我们就是那温室里的花朵,
在您的浇灌下一点一点的成长。
假如您是蜡烛,
我们就是蜡烛旁无尽的黑暗,
是您照亮了我们,
帮助我们找到了通往光明的道路。
假如您是白云,
我们就是天空,
天空没了白云就会失去光彩。
老师真的很感谢您,
谢谢您对我们的一点一滴,
这些您对我们的好,
我们都铭记在心。
您花费了一生的时间来教育我们,
您是无私的,
您把您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们。
在那百花盛开的春天,
我愿化作明媚的阳光,
为您增添几分光彩。
在那烈日炎炎的夏季,
我愿化作一把遮阳伞,
为您遮住那酷热的阳光。
在那树叶飘落的秋季,
我愿化作一件大衣,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2301
众所周知,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因此,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就专门安排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的学习,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愿意花大功夫去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也很少有学生真正对现代诗歌感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现代诗歌地位不高
中国的现代诗歌诞生于前夕,它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及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但是中国现代诗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以及诗人的数量上都远远不及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典诗歌。
造成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语文试卷并未将现代诗歌作为重点考核的部分。比如在考查诗歌鉴赏时经常会把古典诗词的赏析作为重点考核对象,高考作文也明确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等等。在现在这样一个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急功近利的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关注与高考无关的内容,现代诗歌的地位也就被慢慢地边缘化了。
2.教师的诗歌素养不高
语文教师的诗歌素养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现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属于小众文学,一般的人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喜欢看小说而不喜欢看诗集,甚至许多语文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体验、对于现代诗歌的知识储备非常少,再加上教师工作的繁忙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原因,平时接触现代诗歌的机会少之又少,诗歌素养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只会枯燥地照本宣科,就诗论诗,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有的教师甚至是“一笔代过”,草草教完,大大抹杀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如何能够提高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从诗歌中获取更多的文学养料,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要有深厚的现代诗歌素养
高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要想让学生在诗歌课堂教学中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深厚的诗歌素养,要成为一个有诗意的人,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有独到的艺术见解,有较高的艺术修为。
2.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提高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并且不定期地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举行新诗创作大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诗作推荐给出版社进行刊登,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
3.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艺术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诗歌更是如此。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整首诗歌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极富音乐美;句式灵活自由、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具有建筑美;夕阳下的柳树,随波起伏的青荇等美妙的意境可以让读者陶醉其中,极具绘画美。这正是闻一多先生“三美原则”的完美体现。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觉、去体会诗歌中的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不能孤立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中国的现代诗歌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及民族风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古典诗歌、外国诗歌的鉴赏,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将会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篇3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主要可从三个方向来分析:第一,情趣培养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现代诗歌”是很陌生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和文章形式,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情趣作为指引,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情趣。第二,知人论诗原则。探析作者就是指教师在讲授现代诗歌过程中,不要简单的把诗歌的含义和内容介绍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了解诗歌作者的心理特征、情感特征、生活年代以及写作时的心境等,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第三,逻辑思维养成原则。对于现代诗歌而言,往往在语言表达上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从逻辑结构的角度来看,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就会更容易掌握诗歌所描述的事件的时间顺序及感情顺序,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诗歌教学方式探析
(一)兴趣导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知识是以他们的兴趣为主要导向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以兴趣导学。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真实的,能真实的反馈。比如,孩子看到天上飞机走过的痕迹,他们会说那是飞机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不会像大人那样看到的是飞机喷气留下的痕迹。这样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就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并把它们的理解加上一定的故事色彩,这样孩子就会跟随老师的引导去理解现代诗歌,尤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并不像传统诗歌一样重视押韵和规律,而是重视意向美和意向表现方式。
(二)想象导学。在诗歌中总是把各种景物同作者的情感相融合,所以,在优美的表达方式之下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深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表象下的情感抽离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例如,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教师进行有感情朗读,并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展开想象,“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老师窗前......孩子们把真诚的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这时学生们就会感觉春天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充满了丁香花的香味,自己仿佛就是诗歌中那调皮而又真诚的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导学。无论是经典古诗还是现代诗歌,其都是以各种人或事为依托的,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之所在。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就要引导学生用情感去体验情感。而不同情感支撑下的诗歌,其诵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长江之歌》一诗,所蕴含的情感就是大气、奔放、激烈的感情,感染力是非常强的,在诵读过程中就要吐字饱满清晰,嗓音洪亮并饱含情感。而《一株紫丁香》中所蕴含的情感是细腻、轻微、柔软的,所以,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感情,以诗歌中的情感脉搏为诵读的节奏,控制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诗歌美的把握。在诗歌中有情感美、表达美和形式美等不同的美学形式,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我探究比较容易掌握的是形式美,诗歌的形式美指的是诗歌表达形式上的对称、押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自主去发现这些诗歌的不同形式美,可以给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诗歌,让学生去观察总结,并把不同学生的总结结果进行总结比对,最终教师给出正确的指导。就比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两种诗歌的形式美就是不同的,前一种是对称美,而后一种则是反复美。
篇4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理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对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意识已被唤醒,但是,目前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状,即重记忆轻感悟,重阅读轻创作,重课内轻课外。那么,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教、教什么?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粗浅的思考和尝试。
一、注重预习,自读自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一个起点,也可以是一个支点。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情绪活动,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还可以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情绪体验。所以,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在读的时候应提出明确的要求:(1)第一遍粗读课文,在朗读中校正读音,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2)第二遍细读全文,要求边看注释边看课文,做到边读边口译课文,疏通文章大意;(3)第三遍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圈点出疑难语句、疑难问题,以备在课上提出来并解决。
二、落实研悟,以悟促读
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只有经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读能力,内化文本语言。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所抒发的感情真挚而强烈。在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朗读、背诵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这样说:“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不仅能够巩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而且可以积累、内化文本语言,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这篇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作者以雄浑的气势,热情赞颂了长江的雄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充分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是诗歌中两次出现的诗句,其实也就是诗词中的副歌。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关键词语、重要句子的朗读和感悟,深刻地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强烈情感。
三、学以致用,适时仿写
诗歌写作教学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诗歌的仿写训练使小学生的诗歌创作有了坚实的基础,在仿写中获得了写作的热情。学生还在仿写过程中研究诗歌的语言,进行诗歌写作的尝试,铸炼了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诗化的语言能力,获得了诗歌表现的一般技巧。可以说,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为小学生在作文中张扬心神、表达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有套路化的倾向,无论从作文的内容还是从作文的形式,都显得陈旧、没有活力。尤其是语言做作、矫情、空洞和缺失灵性,细细分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作文训练的思维定式,而诗歌写作就可以改变这样的局面。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根据所学诗歌进行仿写训练呢?
1.反复吟哦,仿诗歌语言
诗歌,作为一种分行排列的文学样式正是以其仪态万方的形式之美而成为阅读者的最爱。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在仿写训练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仿写的诗句,领略其中蕴含的语言美。《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常出家门的农村孩子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
只有把诗歌的反复吟诵与对诗歌意象的想象再生有机融合,才能深刻领会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才能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达到仿写的目的。在强化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不仅仅在于分行,还有节奏美、形象美、含蓄美等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题目以“我们爱你――”为起句,仿照课文第二至第六节写两节句子,学生进行了这样作答:
我们爱你――
万里长城蜿蜒起伏
京杭运河连绵不断
敦煌莫高窟雄伟壮观
扬州瘦西湖婀娜多姿
2.品味经典,仿创作技巧
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诗歌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还要懂得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
抓住心灵的敏锐感觉,培养创作的良好习惯,是写好诗歌的经验之谈。人类的心灵深处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那里有写不尽的诗歌。告诉孩子,要热爱我们的生活。要依靠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要学会联想,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具体事物的形象,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只要我们这样去积累生命体验和形象感觉,很多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和情感体验就会在头脑中互相联结、沟通,情感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思维表达就会活跃而形象,我们的情感表达就离诗歌不远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高举“苏派”旗帜,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正确把握现代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从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出发,以学生生命的诗意成长为追求,立足教材,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情,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充满诗意。
篇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种移动的音符
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
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
这首诗表达出什么样的主旨?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值得品味的内容却很多。题目中看似有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即找出这首诗歌的主旨。很明显,诗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天空中的飞鸟比作移动的音符。但凸显主旨的句子在后两句,“一粒石子”想要“花纹”,这“花纹”又比喻什么呢?石子本来就是平凡的,但它也要有属于自己的花纹,这体现了人追求美的天性。
答案:哪怕自己平凡得像一颗石子,也总希望有一点花纹,这是人追求美的天性;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技法指津】
现代诗歌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想要把握现代诗歌的主旨,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世知根源
读现代诗歌,首先必须了解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知道作者的经历和性格,这对理解诗歌的主旨很有帮助。如要把握《再别康桥》的主旨,就要知道诗人徐志摩的生活经历,了解1922年前后徐志摩曾在康桥游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又倾注满腔深情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很难深层次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主旨。
二、品味意象知情感
意象是指包含了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择取、改造、提炼以后,凝注了诗人的主观情意,被艺术地反映到歌中去。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歌。
比如,席慕蓉的《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挥手的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笛声与雾里的挥手都是只能体味却无法触摸的印象,淡然朦胧;月夜与离别则带给人一种伤感;“没有年轮的树”即没有出生的时间,也没有死亡的日子,看不见来处,也不知去处。这些意象叠加起来就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伤――乡愁。只有细细品味,我们才能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明辨手法知内涵
诗歌中表现手法很丰富,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当诗人描绘某一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这些手法之中,特别要注意象征。象征能最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诗的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陌生化。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篇6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语言运用。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搜集几套期末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使自己面对试卷心中有数。
三.时间安排
篇7
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许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学校教育所承担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终生的读书人。身为教师的我们,理应自己先读起书,再自然而然地带着我们的学生们读书——读经典的书,将人类文明珍贵的“货物”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在对学生推进阅读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且歌且行,享受着经典阅读带来的快乐。
1 经典的内涵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现代人眼中的经典:一方面是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科玉律的典故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时常看到或者想起的一些人一些事,甚至能够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也叫经典;同时,对于个人而言,只要是能够感动到自己,并深藏在心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的也可称之为经典。
我们分年段为学生推荐了大量的经典书目,我们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作为各年段学生必须背诵的经典书目。我们还把大量的国外经典绘本推荐给学生。绘本阅读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绘本都是由国外一些著名的作家创作、著名的画家绘制而成,绘本中的故事,不仅仅是用文字来讲述,更多的是依靠图画和文字的融合来共同表达完成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主题。
过去,我们给孩子讲故事,都是给孩子讲一个道理、一个教训或者一个哲理,如《狼来了》告诉孩子骗人的坏蛋会被狼吃掉,《三只小猪》告诉孩子懒惰的家伙会倒霉……有的道理很明确,有的道理却很深奥!再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我们小时候看的时候,只觉得皇帝很好笑,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跑。等慢慢大了,人生的阅历多了,终于明白了故事的真正内涵!可是,这是不是就是阅读的本质呢?像《野兽出没的地方》绘本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也没有告诉孩子要乖乖听妈妈的话,它讲的就是一个孩子发脾气,然后到平静的过程。
不妨拿一个例子来说明孩子阅读的本质:几个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为什么当老鹰的小孩总是感觉到很累呢?玩一样的动作,玩一样的时间,为什么效果会不同呢?是因为一个是在玩,一个是在做!阅读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快乐、感动、发泄……不一定要有深奥的道理在里面。
部落格说,少年也有愁上头!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积累各种情绪,不安的、害怕的、压力的、快乐的、烦躁的……我们不一定能够找到他们的真正原因或者来源,但是,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一种排泄、抒发的渠道。部落格认为,这就是阅读的本质,它可以让孩子找到快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读经典的原因
简单的道理,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即经典。阅读经典名著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3 读经典的策略
3.1日有所诵
在我们看来,最好也是最持久的方法,就是向儿童揭示语文的美丽——听见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
除了课本上的文章,我们还专门为学生选定了一些朗朗上口,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儿童诗和精美的短文让学生诵读。它们的特点是:
经典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韵文,有儿歌、童谣、童诗、现代诗歌、古诗词曲、晨读对韵等等一些最经典的文本。同时,也诵读《中华古诗文读本》中的《论语》《孟子》《老子》等易于记诵的选段诵读。
序列化:有序地安排了一年到六年级的诵读内容,比如一个学期背诵古诗25首,一年五十首,六年小学毕业背诵300首。再加上每年每学期的现代儿童诗,共100首,会讲故事60个等内容及要求。
趣味性:在选文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审美情趣,多选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的作品。同时,将各作品有序地分散到每一天,让孩子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3.2加强引导
持之以恒:天天坚持,才能使“习惯成自然”,才能使孩子不觉得诵读是额外的负担。我们要求教师在每天的语文课伊始,带领学生日有所诵,其主要内容就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晨读时带领学生诵读,其主要内容是韵文、儿歌、童谣、童诗、现代诗歌、古诗词曲等。
熟读成诵:用各种形式的读来加强孩子的记忆,同时培养孩子的语言感受能力,以便水到渠成、熟读成诵。
适当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和家长参照读本中的赏析和注释,为孩子提供一些指导。每周三中午,由语文老师跟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交流分享,以提高阅读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3师生共读
学生阅读的书目,教师首先要阅读;学生要求背诵的,教师也能背诵。教师还要阅读更多的书目,从中筛选经典,推荐给学生。另外,我们还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出发,为教师推荐了经典阅读书目。
3.4家校共读
我们要求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阅读工程”中来,家长要为孩子买书,同时要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不仅是孩子阅读的督促者,更是孩子阅读的伙伴,对一些必读书目,家长要和孩子交流彼此阅读的感受或体会。让浓浓的书香不仅溢满校园,而且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
3.5开展活动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热情的时间很短,因此,组织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3.6设立课外阅读基地,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学校图书馆每周向各班学生开放一次外,我校一至六年级各班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并定期进行更新。确定专人保管图书,对借阅情况进行登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作为期末评优的一个条件。
3.7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篇8
这一切的诗意盛事,离不开“汴京诗群”的悄然崛起,因了她,曾经辉煌的宋都,才有了今天迷人的诗情画意,才能让人处处感悟诗词的美好与风韵。
开封,八朝古都。千年帝王气,万代文脉传。自宋朝起兴,社会空前繁荣,以150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批文人汇聚,大量佳作问世,宋词在此诞生。诗歌塑造了这座城市特异的精神和灵魂。而当今开封诗歌成绩斐然,特别是以“汴京诗群”为核心的诗歌创作,正以精粹而高端的诗歌艺术追求和持续不断的集体成果,日益引起诗歌界的特别关注。
那是2013年8月,开封市诗歌学会悄然成立。他们坚持现代诗创作,极具探索精神和前卫素质,突破思想的和创作的传统,掀起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浪潮。通过自我审视与批判,通过对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传统意识和当代意识的思考,并致力开封诗歌创作向着纵深的开掘。开封市诗歌学会的成立直接奠定了“汴京诗群”的诗学理论基础和实现自我价值维护独立写作的思想基础。“汴京诗群”是一个以开封籍或在开封工作、生活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群体。弘扬“宋词”精神,即继承传统,力求革新,以相同或相似的现代诗歌创作理念为支撑,以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为目标,以构建开封诗歌生态的良性建构承担必须的责任和义务。诗群团结、和谐、向上,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在当代河南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艺评论家耿占春、肖开愚、郭伟、纪梅、邦吉梅朵等从文艺理论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给予诗群强大的诗歌艺术支撑力,助推了诗群向着更高层次的攀升。
开封市诗歌学会会长刘海潮说,放眼诗歌的当下,随着对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诗歌文本的精约博读,对登临诗歌高峰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对诗歌审美的吁请十分强烈,诗群成员日益迫切地从精神需要出发,对“旧我”进行不间断地创新和否定,表达内心深处期盼的光芒与拯救、赎罪与救赎,让诗歌带来精神上的辨认和明亮,化育人类精神的内在诉求,创作出有棱角、有锐气、有理想、有真理、有智慧、有温度的优秀诗歌文本。为此,“汴京诗群”自形成之日起,便倡导博览广取,撮要经典,坚持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利用搭建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提升诗群成员的思想高度,是他们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推进诗歌创作的活动:围绕201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和文化节,《东京文学》推出“文学汴军”专号和中国(开封)文化节“百人写”专号。举办“公仆心,情”诗歌散文大赛。参与主办“诗兴开封”国际诗歌大赛,两年内邀请国内外50余名著名诗人来开封采风,增进交流。2015年6月,举办“宋风词韵,诗意传承”开封诗歌创作研讨会。策划、举办河南省第四届散文诗年会,省内外70多位诗人参加,出版年会作品集《千年咸平》。2015年11月组织20名开封诗人参加在开封举办的第20届黄河诗会。主编出版一套《汴京诗丛》(10本)。举行首届中国诗歌春晚开封分会场、2015年开封市元宵节诗会等以及一些诗集出版研讨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还与时俱进,建立了“汴京诗群”“开封诗歌学会”等微信群,互相交流,切磋诗艺,共同提高。通过新媒体,他们不遗余力推出诗歌新人,培养诗歌创作后备力量。2015年第4期《河南诗人》用40多个页码集中推出了“汴京诗群”26位作者的组诗。如今,“汴京诗群”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三级梯队,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等省级以上专业文学期刊发表了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影响较强的诗歌作品,并频频在全国性文学评比和大赛中获奖,作品大量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年度选本。
作为汴京诗群的领军人物,刘海潮相继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散文诗》《中国诗人》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出版《黑里河》《黄河最后那道湾》等诗集,在《星星》诗刊社举办的全国散文诗大赛中获优秀奖;张孝杰,致力于“大视野,无功利”的诗歌创作,2013年9月《诗刊》头题“发现”栏目重点推出了其组诗《搏击》后,《星星》《扬子江》《诗歌月刊》《绿风》《诗林》先后在重点栏目推出其组诗;纳兰,在《诗刊》《青年文学》《中国诗歌》《诗选刊》等刊物发表组诗,《美的判决》在《诗刊》2015年8期的“双子星座”栏目推出;智啊威,作品在《诗刊》《诗林》《散文诗》《诗歌月刊》《天涯》等发表;安子,在《诗刊》《星星》《中国诗歌》《诗选刊》等发表组诗;李俊功,相继在《诗刊》《扬子江》《星星》《中国诗歌》《延河》《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以头题出现《散文诗》《中国年度散文诗》等杂志和选本。出版诗集《弹响大地风声》《长昼》等,获第7届中国天马散文诗奖,并在《诗刊》《星星》等刊举办的全国散文诗大赛中多次获奖。樊城、岳杰、张晓亮、秦彩霞、汪燃、李东红、柳喜长等20多位诗人相继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诗集。
篇9
在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写道:选修课程的开设依据是“本校教学资源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但受当前教学评价机制和社会因素影响,选修课开设与否、如何开设、开设什么内容等等都是由学校领导或语文教师“一手操办”的,学生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选修课”也就成了“选教课”。在上述情况下,新课程理念在实施过程中严重变形,课程标准的规定与实际教学之间各行其事,课程改革无疑又是“水中月”“镜中花”。当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任课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帮学生作出正确选择,但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单方面设计课程内容,用选修课的形式来装门面,有何意义?
二、关于选课标准与高考改革
要使选修课发挥其最大功效,选修模块的选择至关重要。而选择选修模块,就离不开选择标准。南宫碑体书法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鉴于此,南宫市奋飞中学开设以南宫碑体书法选修课,试图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南宫文化。但是,实际选修这一门课程的人少得可怜,使之“中道崩殂”。究其原因,就在于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也忽略了学生和家长以升入理想大学为最高目标的社会现实。显然,我们并不能因此而一味地埋怨和指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过于功利化,更多地应该是思考当前以考为本的考核机制和成绩第一的价值取向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考与课程改革之间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现实,但也应该看到选修课对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当中,脱离高考谈语文教学,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笔者认为,选修课的设置与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但受现实条件所限,我们在选择课程模块时,更应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和高考考查内容,避免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虽然这样做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却也是委曲求全的最佳出路。总之,选修课的开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采取冒进式改革,否则就会自己设置新的绊脚石。最好的办法是两者兼顾,更多地引导学生去理性看待选修课与高考之间的联系,做到尊重事实,言行一致、有序推进。从上海和浙江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文学科“仅设合格性考试”“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导向,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更多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上海);“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从这些话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将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是今后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各选修模块之间冷热不均的差异
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精心设置的选修模块常常会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一)内容过度集中化和同类化的尴尬
选修模块的过度集中化和同类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内容的集中化和同类化,这一点不管是苏教版、人教版、鲁教版教材,都相同的,其选修部分都是以文体类型为标准进行的。而这些选修模块一学就是36学时,师生都容易产生疲惫感,容易形成厌烦情绪。或者说,如此密集地围绕同一种文体进行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不妨采用不同模块交叉组合的方式来解决。如在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选择《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和《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进行组合,也可以选用《先秦诸子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和《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三个模块交叉组合,这样一来,就实现了阅读与写作、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有机组合,既符合新课程的精神理念,又能使师生保持教学的激情。
(二)部分模块由于高考不考或偏难而倍受冷落
篇10
您好!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小学6年纪了,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要毕业了,即将告别小学生活、告别您。可我依然忘不了您,虽然您只教我们语文教了一年,可是您的循循善诱我依然牢记在心,所以我要趁这最后的时间对您说说我的心里话。
在学校里,您总是用您博大的胸怀爱着每一个学生,无论我们听话,还是调皮,您都始终如一地爱护我们、引导我们。您特别注重我们好习惯的培养。您说“好习惯受益终生”。我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您都非常关注。是您让我们一天比一天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懂得怎样学习,懂得怎样做一个将来能对社会有用的人。
除此之外,我十分佩服您那丰富的积累。您的脑海里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知识。正是您渊博的的学识,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您知道吗?自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古人的诗词以及现代诗歌。特别是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宋词,最令我着迷。从前我最讨厌的事就是背诵唐诗宋词了,现在我却把背诵它们当成了极大的乐趣。每每读起它们,我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不仅如此,我现在又读起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实在读四年级时,我就看过几遍白话版的《三国演义》,当时我十分喜欢其中的故事情节。而前几天又听了您的介绍,我再次捧起《三国演义》,而这次与前几次不同的是:我这次最注重的是书中的诗词、对联等,还用红色的笔在书上做了许多记号,并将其中的名言背了一部分。我不再是囫囵吞枣,我是真正用心在体会、在品味。我也不会再追求看书的速度。其实不瞒您说,我花了三四天的时间也不过才读了前四回。我十分感谢您!是您让我懂得了怎样读这么经典的著作了。
刘老师,我由衷地对您说一声:谢谢您!您教给我的东西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的。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