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儿童诗范文

时间:2023-03-16 08:1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波儿童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波儿童诗

篇1

[关键词] 遗传程序设计 粒子群算法 二阶带通有源滤波器 仿真

1.前言

自二十世纪以来,电子电路的生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快,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中小规模的通用集成芯片构成电路系统,到应用微处理器、单片机构成数字系统,这一过程克服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在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缺点,同时也为电子设计技术提供了一种软件设计的手段。然而,随着大规模、高密度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出现,电路的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手工设计、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都必须依靠多年的电路设计经验和规则来设计电路,这样电子电路设计的一个瓶颈也随之出现。近年来从生物进化中获得灵感的进化型硬件(Evolvable Hardware,EHW),正在为我们揭示一种全新的电路设计方法――电路进化设计。

电路进化设计以进化算法作为组合优化和全局搜索的主要工具, 以电路结构和参数为进化对象,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可不依赖先验知识和规则而探索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获得新奇的或更好的设计结果,并可望完全实现电路设计自动化,因而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现已取得重要进展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GP基本理论

GP的基本思想是:随机产生一个适用于所给问题环境的初始群体(即问题的搜索空间),构成群体的个体都有一个评价其解决问题能力好坏的适应度,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基于适应度按概率方式从群体中选出个体进行复制、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形成新的个体,从而产生下一代群体,经过一代代繁衍,最终产生一个适应度高的个体,即所给问题的解或近似解。

总结上述过程,GP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

(1)确定输入及控制参量,主要包括:①确定函数集和终止符集,根据问题域的特点确定问题解决可能需要的函数集合及终止符集合(包括变量和常数);②确定适应度评价方法,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适应环境影响着其遗传操作,必须设计某种方法评价其适应度;③确定控制参量,如种群大小、迭代次数、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④程序运行终止规则,决定何时最终停止运行GP;⑤最优结果确定及其它参数。

(2)随机产生初始群体:依指定的形成规则,随机生成初始群体,即初始解。

(3)循环执行下列各步直到满足终止准则为止:

①运行群体中的每个计算机程序(即个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根据其解决问题的效果为其指定一个适应度值;

②运行下面两个主要操作产生新的计算机程序群体:

i)复制:根据概率准则,选择适应度高的个体复制到新一代种群中。

ii)交叉:随机选择适应度较高的两个个体,并随机交换它们的相应部位(交叉操作),产生新一代个体。

根据情况还可加入一些辅助操作,如变异、倒置等。

(4)当满足停止准则时,把在最后一代中出现的计算机程序(即个体)指定为GP运行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问题的解或近似解。

3.基本PSO算法

3.1算法原理

PSO算法来自于对鸟群的捕食行为的模拟。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搜索食物,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它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PSO算法从这种模型中得到启示并应用于解决优化问题。

在PSO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解都是搜索空间的一只鸟,称之为“粒子”。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由被优化的函数决定的适应度,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它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PSO算法首先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然后通过叠代找到最优解。在每次叠代中,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第一个是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称为个体极值pbest;另一个极值是整个种群目前找到的最优解,称为全局极值gbest。

PSO算法的这些观点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心理学加以解释:在寻求一致的认知过程中,个体往往记住它们的信念,同时考虑同伴们的信念,当个体察觉同伴的信念较好时,它将根据同伴的信念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3.2参数设置

PSO算法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无需调节太多的参数,但是算法中的少数几个参数却直接影响着算法的性能及收敛性。目前,算法的理论研究尚属初级阶段,参数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经验。

下面是算法中一些参数的作用及其经验设置。

(1)种群规模P:种群中的粒子总数,一般取2040。试验表明,对于多数问题,30个粒子已足够取得好的结果,不过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或者特定类别的问题,粒子数可以取到100或200。粒子数目越多,算法搜索的空间范围就越大,也就更容易发现全局最优解,当然,算法运行的时间也较长。

(2)粒子维度D:问题解空间的维度,也称粒子长度,由具体的优化问题决定。

(3)粒子活动范围x:由具体优化问题决定,通常问题的参数取值范围设置为粒子的活动范围。粒子每一维可以设定不同的范围。

(4)最大速度vmax:决定粒子在一个循环中最大的移动距离,通常设定为粒子的范围宽度。

(5)学习因子c1和c2:代表将每个粒子推向pbest和gbest位置的统计加速项的权重。较低值允许粒子在被拉回之前可以在目标区域外徘徊,而较高值则导致粒子突然的冲向或越过目标区域。c1和c2通常等于2,也有其它的取值,但是一般c1等于c2并且范围在0和4之间。

(6)算法终止条件:与GP相似,PSO算法的终止条件一般可以设置为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满足一定的误差准则。

(7)适应度函数:PSO算法的适应度函数选择比较简单,通常可以直接把目标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当然,也可以对目标函数进行变换,变换方法可以借鉴GP中的适应度函数变换方法。

4.GP算法和PSO算法相结合实现二阶带通有源滤波器的进化设计

4.1 GP进化设计有源滤波器的电路结构

(1)确定函数集和终止符集

建立符合进化设计要求的基本电路单元的模型库,为GP提供函数集,即F=(减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将电路中的输入、输出、地作为GP的终止符集,即T=(输入,输出,地)。

(2)建立个体树与电路结构的匹配规则

在GP中,每个个体树与相应的电路结构对应,每个有效的个体树节点都与基本电路单元或输入、输出、地端口相对应,从而使经GP进化产生的最终个体树结构即为符合要求的电路结构。

(3)生成初始群体

随机生成一系列有根的、有节点的、带标记的具有有序分支的树状结构的程序组成初始群体。其中,个体树的根节点从函数集中随机选取,本文限定为函数集中的减法器或积分器;个体树的中间节点从函数集和终止符集中随机选取;叶子节点从终止符集中随机选取。

(4)计算个体的适应度

4.2适应度评价方式

由于GP部分主要进化设计有源滤波器结构,因而本文将传递函数作为判断电路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依据,即将当前个体(即电路结构)的传递函数与目标有源滤波器的传递函数的吻合程度作为GP的适应度评价标准。

4.3 PSO算法优化GP进化设计出的有源滤波器电路结构的参数

用GP进化设计出有源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后,接下来就要应用PSO算法去优化此电路结构的参数。

(1)初始化粒子群:将由GP进化设计出的最优有源滤波器电路结构的电阻、电容当成PSO算法的粒子,在定义空间Rn中随机产生100个粒子x1,x2,…,x100组成初始种群X(t),并随机设定各粒子的初始位置X和初始速度V以及各粒子的位移变化。同时将学习因子c1和c2均设置为2;粒子维度D为待优化的参数个数;最大进化代数Tmax将依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定,电路越复杂,Tmax越大。

(2)评价种群:对群体中的每个粒子,计算其适应度。适应度函数依具体问题而定,本文用多目标评价方式。

(3)对每个粒子,将其适应度值与自身最优值pbest(个体极值)作比较,若当前值比pbest更优,则置pbest为当前值,并置pbest位置为n维空间中的当前位置。

(4)对每个粒子,将其适应度值与种群最优值gbest(全局极值)作比较,若当前值比gbest更优,则置gbest为当前值,gbest对应的序号为当前粒子序号。

(5)根据(3-1)和(3-2)式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产生新一代种群。

(6)检查结束条件,若满足,则结束寻优;否则转第二步。

5.仿真及实验验证

以T(s)=(ωn,ξ为任意常数)作为目标函数,利用GP进化设计二阶高通有源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多次运行程序,有很多个电路结构都能达到此设计目标,从中选取所用模块较少的电路结构。

6.结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GP和PSO算法相结合实现有源滤波器的进化设计的思想、方法、步骤,完成了二阶带通滤波器,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由于各种原因,针对高阶有源滤波器的进化设计只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扩大电路设计类型和规模,针对模拟电路的进化设计建立一个进化平台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参 考 文 献

[1]Garis H D.Evolvable Hardware:Genetic Programming of a Darwin Machine [C].In:Albrecht R F,Reeves C R,Steele N C,eds.Proceeding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s and Genetic Algorithms.Innsbruck,Austria:Springer Verlag,1993.441-449.

[2]Thompson A,Layzell P,Zebulum R S.Explorations in Design Space:Unconventional Electronics Design through Artificial Evolu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9,3(3):167-196.

[3]赵曙光,杨万海,刘贵喜.基于进化的电路自动设计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7(1):72-78.

篇2

(四上)、《走,我们去植树》(四下)、《去打开

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五上)、《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五下)、《我们爱你啊,中国》(六上)、

《长江之歌》(六下)。儿童诗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是少年儿童自己创作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9首诗歌中只有6首是儿童诗,而经典的儿童诗在教材中不多见。

儿童诗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

一、 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只有依凭想象,才能发现生活中具有诗意的东西,并使其深化升华。比如金波的《流萤》,通过富于想象的景色和细节的描摹,表现诗人对少年儿童真挚的爱。诗最后写道:“我从菜园拔一根葱管,/好放进几只流萤,/让它们闪出柔和的光吧,/孩子,送你一盏翠绿的灯。/放萤火在你的枕边,/我再编一个童话给你听:/说在夏天的夜里,/有一个翠绿的梦……”而他的名篇《小鹿》,更洋溢着丰富的想象:花的影,/叶的影,/给你披一件/斑斓彩衣。你站在那儿,/和无边的森林/融合在一起。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一会儿和这棵树,/一会儿和那棵树,/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二、 欢跃的童心

儿童诗表现了少年儿童特有的纯洁、天真和童趣。成功的儿童诗几乎都充满儿童情趣。比如冰心的《雨后》,写了在夏日的雨后哥哥在水洼中滑了一跤,嘴里说着“糟糕”,脸上却有盛不住的得意与骄傲。紧跟在哥哥身后的妹妹,提着裙子小心地走,心里却也希望摔这么一跤。诗人捕捉住儿童生活场景中的诗情,使天真幼稚的行为闪耀着诱人的异彩。

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事物,叙写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情绪活动,通过有趣的情节表现

的儿童诗,自然是充满童趣的。那种不以故事起伏引人,而是以有优美流畅的文字描摹自然,记写因情、因物起情的直接感受或流动的儿童情绪的儿童诗,也多满蕴童心童趣。如马云超的《夜晚》:夜晚是一朵黑色的花

儿,/黄昏时候开始慢慢绽开,/天刚蒙蒙亮又合上。/细腻的花瓣儿上,/落着星星点点的小甲虫,/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月牙儿在花瓣儿上散步,/一会儿逗着甲虫玩,/一会儿采集扑面的花香。/夜晚是一朵黑色的花儿,/它的花期不长也不短,/足够你把梦做得像模像样。

三、 精美的语言

儿童诗的对象是少年儿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艺术上允许降格以求。它与一般诗歌一样应是精湛的语言艺术,需通过最精粹的、最有概括力、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正如苏联著名儿童诗人马尔夏克说的那样:为孩子们写诗,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个学习语言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儿童诗不仅要引发他们的感情,使之获得愉悦,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还要扩大和丰富他们的语汇,培养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如金波的《第一行诗》的末句“雁阵―春天的第一行诗,/写在祖国明丽的春天!”形象地把大雁北飞比作春的信息,同时精美的语言也传达着美感。

四、 优美的音韵

“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因此,很难想象不具备音韵节奏美的诗歌有什么艺术力量。尤其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儿童诗往往最先以悦耳的节律声调吸引他们。儿童诗的音韵美,一方面表现在回环整齐上,以悦耳铿锵的韵脚完美托现诗歌的意象,抒发思绪。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内在情感、内容相一致的旋律和节奏美上。声和调的有节律的抑扬顿挫,拍节的轻重舒急,能加强诗本身内在情感的表现力,充分显现诗的神韵。如圣野的《夏弟弟》,全诗的节奏依感情的升落起伏而变化。第一部分十六行的节律舒徐平稳,表现了“绿孩子”由春到夏渐渐生长伸延的情景;第二部分十八行的节拍声调变得急促快捷,形象地展现了盛夏庄稼和山林飞快变化,夏的葱茏和盎然生机;最后两小节又回到舒缓的慢板中。

儿童诗歌能够点燃学生自主创作的热情,让学生的生活充满诗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儿童诗歌活动:

1. 布置诗歌园地。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壁等阵地抄录精彩的儿童诗,创设良好的氛围。每周还可以提出背诵、竞赛的要求。

2. 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语文课本上的诗歌时,不仅要教给学生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赏析能力,还应以一首带一串,搜集诗人的其它作品或搜集同主题的作品,扩大阅读量。

3. 开设诗歌欣赏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量引人儿童诗作品,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创作,逐步拓宽诗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叙述,可以抒情,有咏物诗,有童话诗,有的富有趣味,有的蕴含讽喻。这样学生创作的儿童诗才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4. 开展丰富的诗歌活动。一方面通过“诗歌诵读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儿童诗储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创办班级诗刊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有成功感,激发创作欲望。

篇3

一、海读——纳百川,润泽童心

1.课堂主阵地储藏水

在每学年开学伊始,我便会在班级中开辟“诗海拾贝”“日有所诵”等专栏,让学生们一进教室,一抬头就可以看见诗,品尝诗;利用班队活动课时间,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等活动,每周另专门开设一节童诗教学课,为学生提供相对集中的阅读时空,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交流;建立班级“诗书角”,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源,有选择地充实班级“诗书角”,并发动学生家长为孩子挑选儿童诗相关书籍放入图书箱,实现资源共享。班级中,儿童诗“水源”充足,常换常新,童心得以终日浸泡在优美、灵动、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畅游于用美丽的语言和奇妙的想象构建的缤纷乐园之中。

2.课外大天地盘活水

我还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儿童读诗、赏诗提供机会与交流的平台。指导学生制作“我的童诗剪辑本”,内容来自学生课后多渠道搜集的各类优秀诗作,分门别类后,或摘抄或粘贴在人手一本的儿童诗剪贴本上,这样的剪辑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如“美诗天天读”“童诗花儿朵朵开”“童诗万花筒”等。同时,建议家长利用节日带孩子买书,或自编小诗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或开展家庭赛诗会,共同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家庭赏诗氛围。此外,我们还会定期举办诗歌擂台赛,评选“读诗小高手”。儿童诗赏读这汪盈盈碧水,在形式多样的读诗品诗活动中,越发显得清波荡漾、活络流动了。

二、细品——水长流,点亮童心

1.珠落玉盘语言美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的语言生动、凝练,具有极强的张力和感染力。比如,金波的《林中小景》:“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一个“染”、一个“滑”,太阳和风仿佛化身为两个活泼俏皮的小孩儿,在树林里欢快地嬉戏。“挂”字用得更为神妙,声音也可以挂吗?无形的声一下子可视了、有形了,仿佛一颗颗七彩的音符就跃动在眼前,那是怎样一幅奇妙动感的画面啊!欣赏儿童诗时,我常诱导学生关注此类灵妙的语珠,体会儿童诗的活力,提高鉴赏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

2.沁人心脾情感美

“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赏读儿童诗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我有一对小酒窝,小酒窝里甜酒多,甜酒流到哪里去?流进妈妈心窝窝……”这首儿童诗通过描述“小酒窝”来表现孩子和妈妈之间那种真挚的感情,每个字都充满着爱,这种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美德,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三、思创——如泉涌,放飞童心

1.于仿写中觅法

古人做诗常把模仿范文作为入门第一步,先“依葫芦画瓢”,然后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终实现由模仿走向创造。对于尝试创作儿童诗的小学生来说,仿写是架起读与写得最好桥梁。

我与孩子们一同欣赏儿童诗《眼睛》:“窗户是房屋的眼睛,冬天,它看见皑皑白雪,春天,它看见柳绿桃红。湖泊是大地的眼睛,白天,它看见明亮的太阳,夜晚,它看见闪烁的星星。”第一步:学生配乐朗诵,感受诗的节奏韵律。第二步:为什么说窗户、湖泊是房屋和大地的眼睛呢?第三步:你觉得像这样神奇的眼睛还有哪些?试着用“_是_的眼睛”说一说。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星星是夜空的眼睛,水井是小院的眼睛,露珠是大树的眼睛……一位小女生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她说:“我是爷爷的眼睛。外出,我为他引路,回家,我给他读书。”了解后才知道她的爷爷是一位盲人,她的诗句真情感人。

2.于生活中求源

积累靠体验,生活是源泉,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是生活。我们班畅畅生日这天,她带来大大的蛋糕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我问畅畅:“你觉得过生日是什么滋味?”她蹦跳着说:“我的生日是甜甜的,是一块可口的蛋糕。”“孩子们,过生日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就这样,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诞生了:“我的生日是方方的,是一个个精美的礼品盒;我的生日是闪闪的,是一张温馨的全家福;我的生日是幸福的,是爸爸妈妈那温暖的怀抱。”精彩的生活、动人的瞬间、心灵的感受,教师都要指导孩子们将这些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文字描绘出来。如此经常熏陶,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关注生活的习惯,闪亮的诗行便会从心头汩汩流出。

诗是清新的风,诗是活泼的泉,诗是心灵的火花,诗是生活的每一瞬间。雪野老师说:“儿童诗教学不必要求人人会写诗,但要让人人享受诗的滋润,要培养爱诗的人,培育拥有诗意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就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引领孩子浸润在童诗这方碧水之中,乘着童诗创作这叶轻舟,远航!

篇4

我们对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编排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人教版、苏教版编入的儿童诗甚少,小学低年级有一些,到中、高年级却很少,北师大版教材中编选的儿童诗比较多一些。当我们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时发现,自以来,我国儿童诗创作不断发展,一大批儿童作家、诗人(包括台湾许多儿童作家)叶圣陶、刘大白、柯岩、圣野、于之、金波、樊发稼、张继楼、任溶溶、高洪波、张秋生、邱易东、王宜振、刘饶民等,辛勤笔耕,为少年儿童奉献了许多优秀佳作。可是,许多家长也许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课外读小说、故事,很少有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还能与孩子一起欣赏儿童诗。

然而,儿童诗的价值以其不可回避的问题冲击许多语文教师及儿童诗教育研究的学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儿童诗教学呢?儿童诗在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育教学及对儿童的影响层面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呢?

一、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有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靠长期训练逐渐定型,进而影响终生。儿童诗寓教于乐,寓教于习惯,寓教于游戏,寓认知于阅读、吟诵、创作、实践。儿童诗教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对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独特个性,张扬生命张力,形成稳定的诗意群体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不断展示、评价、教育的过程中,寻找稳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诗意的学习、生活、待人、思考的行为习惯。

例如著名诗人任溶溶的《书怎么读》意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爷爷读书,一本又一本,/有一些书,厚得像块砖。/我忍不住,问我爷爷说:/“书这么厚,怎么读得完?”//爷爷回答我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就这样,很简单。”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成长的源泉。儿童时代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诗歌通过分段对比的方式,一问一答,巧妙地渗透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倾向。儿童的模仿心理得到了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极的示范影响下得以展开。

二、提升儿童的精神修养

儿童诗内涵丰富、形式活泼、格调高雅、质朴自然、想象丰富、情趣奇特,语言精美,意境空灵。儿童诗是培养儿童内心灵魂的净化器。儿童诗对学生在理解、感悟、创新、形成语言美、心灵美、善待他人、善待弱小、善待生命、富有责任、诚实守信、文明得体、尊老爱幼、心胸宽阔、志向高远、谈吐高雅、举止端庄等内在修养方面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经历儿童诗教育的学生,生活充实、情趣盎然、充满激情、心灵美好,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趋于高度一致,在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等方面与爱国、爱家、爱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等方面趋于平衡状态。

著名儿童诗人西渡通过《我们的手》告诉儿童要发挥“手”的创造作用,积极担当重任,维护美好的生活。

诗歌写道:我们的手,是电线,/在爸爸和妈妈之间,/传递着光,/让他们的幸福像灯一样照亮。//我们的手,是桥,/跨越海洋,/在陆地和陆地之间/传递彼此的问候。//我们的手,是船,/在心灵和心灵之间/托起洁白的帆。//我们的手,是小鸟,/在星辰和星辰之间/欢乐地飞翔。

作者把普通的“手”比成“电线”、“桥、“船”、“小鸟”,生动形象,层层递进,向儿童展示了美好的行为、美好的修养,激发了儿童内心美德的冲动。

三、培养审美诗意和审美情趣

童诗的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是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体现“真、善、美”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李少白认为儿童诗的美,首先她所表现的心灵美和情感美。其次她美在想象和意境。这种美升华起来就是人性的美、童心的美。儿童诗教育能让每一个学生以儿童独特的视角理解生活、感受童年、感悟生命、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过一种德性的、灵动的、美的生活。

刘饶民在《问大海》一诗以五十六个字把海天一色的景象和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融为一体,它在孩子心中唤起的自然美、人性美、劳动美: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大海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咸?/大海笑着来回答:/因为渔民流了汗。

樊发稼先生通过“露珠”的色彩、形状、作用的描绘,运用拟人的方式展现了“小露珠”美丽、善良、可爱、春节的心灵。

诗歌写道:早晨,小花园里,/闪闪发光的露滴,/像美丽的珍珠/撒满了一地。//太阳升起来了。/咦,那一颗颗晶亮的露滴,/怎么不见了?/他们都跑到了哪里?//小草说:/在我绿油油的叶子里。/小花说:/在我红艳艳的花瓣里。

诗歌对小露珠的短暂的一声的描绘,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溢于言表,不凿痕迹。低年级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怎能不为之心动?儿童在阅读中自然能体会到自然界的形式美和自然界的品格美。观察、感悟、思考、内化等学习、生活方式因为儿童诗的介入,融汇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篇5

一、激发想象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而儿童诗的特点就是富于想象,所以我在教学儿童诗时,总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感悟诗歌。如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就让学生想象小朋友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我平时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的?蝈蝈欢快地叫着,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小溪流淌的清波,童年难忘的欢乐。又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我让学生想象“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有多动听,假如你是那位小朋友,你会唱些什么?“满树盛开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张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

二、品味情感

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会随情境的出现而产生,为了让学生们学习时愈发地融入情境,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做到以境生情。如《乡下孩子》一诗,描述了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了对农村广阔天地的热爱之情。课的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们:“你们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事呀?”学生们争着回答:“割草”、“喂鸡”、“捉小鱼”……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我出示了课文中的挂图,配上一支欢快的曲子,充满感情地说:“曾经在妈妈的怀里欢唱,曾经跟着爸爸到处跑,看见蝴蝶就会想出美丽的故事,用一片草叶就会吹出动听的歌曲,割一篮青草,小羊围着团团转,挖一篮野菜,小猪的肚子吃得圆滚滚,捉几条小虫,小鸡乐得咯咯叫,逮几条小鱼,小猫乐得喵喵笑……这就是你们,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通过提问的诱导、画面的显示、音乐的渲染、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一下子就把他们带到了平时的生活中,使他们成为诗中的人物,在一起游戏、劳动,是那么活泼生动,他们怎么会不投入到诗的意境中领略其中美妙的情感呢?

三、注重赏读

名家精品系列赏读,我重点选取了冰心儿童诗赏读、金波儿童诗赏读、圣野儿童诗赏读、乔羽歌词赏读、高土其科普儿童诗赏读、陈伯吹儿歌赏读、普希金童话诗赏读,以及台湾儿童诗赏读等。名家精品赏读重点抓住语言、想象、意境、形式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发现。感受作者的语言之美、想象之美、意境之美、形式之美;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怀,高尚的情操;发现儿童诗创作的一些方法或规律。如台湾儿童诗精品《树海》赏读:广大的森林/是一片绿色的海/大风来时/惊飞起的鸟和蝴蝶/就是美丽的浪花。绿色的大森林是地球的“肺”,是飞禽走兽的乐园,是人类绿色环保的最高境界,而大海也是最令人神往、令人激动的地方,把两者联想在一起,就会强烈地激起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感觉,有了这一份感觉,再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优美的小诗,是因为诗人心中拥有一份美好的情怀。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之新颖,想象之美好。最后引导学生去感悟:一首美丽小诗的背后一定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通过名家精品的阅读欣赏、背诵、默写,品味各家儿童诗经典作品的语言风格,感受他们的想象之美妙,并努力营造儿童诗语境氛围、儿童诗作家群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热爱儿童文学,敬慕儿童文学作家。

四、体验意境

篇6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古至今,人们对儿童文学的研究从未停止。儿童文学无论是语言抑或是情感表达方面,均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儿童文学读物专门为儿童创作,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很多,为进一步丰富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笔者特选择本课题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儿童文学读物的认识和了解。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界定

何谓儿童文学呢?截至目前,对儿童文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王泉根(2009)编撰的《儿童文学教程》指出:儿童文学也可称之为少年儿童文学,其阅读对象为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依据读者的年龄层次不同,可将其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幼年文学;(2)童年文学;(3)少年文学。基于上述概念界定,我们可将儿童文学简单理解为:是针对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形式,它是整个文学大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儿童文学读物是儿童最爱的文学形式

在苏联学者梅拉赫看来,艺术作品均是有生命的。不论是任何文本形式,唯有读者真正参与进来,对其进行欣赏和阅读,才能赋予文本以灵魂。因此,从接受美学角度审视,我们可发现唯有那些可被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方能真正受到儿童的喜爱,其文学价值方能真正得以体现。儿童文学读物无疑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儿童文学的语言魅力

众所周知,儿童的审美经验及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大都通俗易懂,内容也较为活泼、浅显、轻快,所用文学语言也大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词汇。儿童文学读物描述的内容大都是具体的,再加上轻松活泼的语言运用,往往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成效。此外,儿童文学的语言运用亦充满形象性。儿童读到这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时,可以获得更多愉悦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儿童文学读物独特的语言魅力,才使得儿童文学读物成为儿童最喜爱的文学形式。

(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对于每个儿童而言,玩游戏是其天性。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得其乐、摆脱成人的束缚,获得更好的情感宣泄,体验到精神的愉悦。在儿童文学中,不同程度上渗透有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正是儿童普遍喜爱的。儿童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充满游戏性的美好世界,通过阅读文字让儿童更好地体验到自由、快乐,实现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游戏愿望。

三、儿童文学读物的具体分类

儿童文学读物有很多形式,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动物小说

所谓动物小说,即是指以动物为小说主角,通过特定环境及故事情节描述创造的一种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动物小说将动物视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在小说中对相关动物的命运、生活及遭遇进行描述,进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引发阅读对象对生活、生命及人生的思考。典型的动物小说主要包括:《酷熊贝鲁克的烦恼》、《春田狐》、《大泽蛙国》、《最后的藏羚群》、《秃尾巴的捣蛋鬼》、《蚂蚁王国的奇闻》等。通过上述动物小说的阅读,可将儿童带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帮助儿童从小建立环保意识,引导儿童亲近自然。另外,动物小说中塑造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会更好地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讲述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涉及:(1)儿童的社会生活;(2)儿童的学校生活;(3)儿童的家庭生活;(4)与儿童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自然世界等。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故事在极大程度上可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如探险、好奇及求知心理等。通常而言,儿童故事的篇幅不会太长,大都短小精悍。在情节描述方面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极为生动有趣,较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故事具有三方面特征,即完整性;生动性;口头性。正是基于上述特征,它才能更容易地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我国,《贝瓦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大全》等均是经典儿童故事的代表。

(三)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读物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受儿童喜爱。童话具有幻想性特征,纵观国内外所有童话,均具有较强的幻想性特征。童话故事作者在创作童话时,会积极运用自身想象,有机构勒出一个虚幻世界。在童话世界中,充满着奇异的事物,且都传递着快乐,可极大程度上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此外,童话还富有隐喻性和游戏精神,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阅读童话时,儿童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童话世界,享受童话世界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一千零一夜故事》等均为童话的经典之作。

(四)儿童诗

儿童诗较为适合6~12岁之间的儿童阅读、吟诵,亦是儿童极为喜爱的文学作品形式。儿童诗涉及题材广泛,主要包括:(1)社会生活;(2)校园生活;(3)家庭生活;(4)自然;(5)人物等。在所有儿童诗中,反映校园题材的儿童诗占大部分。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因为6~12岁之间的儿童主要生活在校园中,反映校园题材的儿童诗更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儿童诗的文字内容大都较为浅显易懂,在写作手法上喜欢采用象征、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儿童诗还往往具有诙谐、幽默的趣味元素,符合儿童的天性。例如,我国著名作家金波创作的儿童诗《春的消息》便是儿童诗的典型代表。

(五)儿歌

儿歌的形式大都较为短小、精悍,儿童诵读起来也容易,适合记忆。儿歌大都运用较为简洁优美的韵语创作,其内容不仅生动活泼,阅读起来也较为琅琅上口,极为符合广大儿童的认知特点。古时,儿歌也被称为童谣。童谣在民间广泛流传,不同程度上具有民歌的韵味。发展至现代,很多作家和诗人会专门为儿童创作儿歌。因为其读者对象较为明确,即为儿童,所以,作者在创作儿歌时,往往会下意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审美能力,创作的儿歌也大都生动、有趣,如儿歌《平平搭积木》等。除此之外,儿歌的形式大都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并富有一定的音乐美。

(六)儿童散文

儿童散文亦是儿童文学读物的重要表现形式。儿童散文大都为作者对自身童年生活的回忆,极为适合儿童欣赏及阅读。儿童散文具有散文的典型特点,即在选材、形式及写作手法上均表现的极为灵动和自由。正因如此,儿童散文才更符合儿童的率真天性。通常而言,儿童散文往往充满更多个性化特征,抒发人性情感,描述的大都是作者童年时期的真实生活和客观感受,充满着浓浓的儿童情趣。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儿童诗歌资源 语言能力

一、引言

诗歌是文学中最高的艺术形式,是语言宝库中的玛瑙和钻石。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美及和谐的音韵美。诗歌的语言最优美、最精练、最动听、最能引起人遐想。诵读儿童诗歌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激发幼儿对爱和美的感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开发与运用诗歌资源,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之策略

1.运用儿童诗,激发幼儿对诗歌的诵读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在语言发展方面,幼儿会睁大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事物,以纯真的视角注视着周围的世界,并将所捕捉的独特的影像折射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总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个性化的感受与交流、表达的欲望。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其描述语言往往较为简单,表达的手段与方法也较缺乏,原因是幼儿很少接触、感知、理解和运用韵律化的语言形式。所以,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致力于儿童诗歌的开发与运用,让生动、有趣的儿童诗歌走进幼儿语言课堂,让幼儿跟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交朋友。

譬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会带着孩子来到美丽的公园,让孩子们尽情地走走看看,并且一起诵读关于春天的诗句,像金波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诗篇,孩子们就积累了不少。如《蝴蝶蝴蝶你找谁》:“花蝴蝶,/多么美,/张开翅膀飞呀飞。/这里找,/那里找,/蝴蝶蝴蝶你找谁?/黄花开,/白花开,/一朵更比一朵美。/这里找,/那里找,/我要找朵红玫瑰。”孩子们手舞足蹈地诵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完全融入到春天的景致中,是那么快活,那么自在,仿佛就是一只快乐的花蝴蝶。

又如,鞋是幼儿极为熟悉的事物,家人回家后把脚上的鞋脱下,再换上拖鞋,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然而台湾诗人林武宪却以一种独特的灵感为孩子们创作了这样一首充满想象和无限童趣的小诗《鞋》:“我回家,把鞋脱下/妹妹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诗人先把鞋比喻成家庭成员,鞋子脱下来摆放在一起,如同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彼此诉说着一天的见闻,这就赋予了鞋子以人的思想情感。接着诗人又巧妙地把鞋比作是“大大小小的船”,鞋子回到了家,就像是船回到了“安静的港湾”。诗人就是这样抓住“鞋”这个普通的形象,借助丰富的想象将其比喻为“家人”和“船”,用非常平淡、简朴而又富有情趣的语言,营造出一个融洽、和睦的氛围。教师通过指导幼儿反复诵读与想象,幼儿对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定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并体会到家的温馨。

2.运用儿童诗歌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陶冶幼儿思想情操。

诗教胜于言教。诵读浅易、有趣的儿童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如针对有些幼儿喜欢吃糖果而又不喜欢刷牙的习惯,我们就在语言课上给他们朗诵诗人高洪波的动物儿童诗《狐狸打赌》:“狐狸和灰狼打赌,/说能够虎口里拔牙。/灰狼马上下了赌注/——十只香喷喷的烤鸭。/狐狸把巧克力糖果,/不断地送给老虎妈妈。/还趁她不注意时,/偷走了小老虎的牙刷。/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老虎果然要去拔牙。/狐狸用这颗虎牙,/赢得了十只烤鸭。”这首诗歌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激活他们的思维。听完之后,老师发问:“为什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小老虎要去拔牙呢?”“为什么狐狸能赢得十只烤鸭?”聪明的孩子眨巴着眼睛,很快就从诗句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因为小老虎吃了太多的糖果,所以牙齿烂了,要拔掉。”“因为小老虎的牙刷被偷走了,没办法刷牙,牙齿里面生了小虫子。”“因为狐狸很聪明,喜欢动脑筋。”……这样的倾听、思考与回答、交流,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教育了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诵读诗歌还可以大大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等意识,寓说教于快乐的诵读活动之中,实现一种无痕教育。如《你像一个巨人》这首诗就曾给孩子们带来诵读的快乐,并帮助孩子们树立作为“一个巨人”的自豪感:“在翠绿的草坪前,/你就像一个巨人;/蝴蝶、甲虫在草丛里,/就像藏进大森林。/它们也许正在举行婚礼,/蚱蜢跳舞,/蟋蟀弹琴;/如果你一脚踏下去,/就是带去一场地震。/别践踏他们的家园哪!/它们也在享受着亲情。/它们的世界还很弱小,/你是保护它们的巨人。”孩子们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诵读着这样美妙的诗句,既丰富了个人的情感和语言积累,又锻炼了个人的想象力,并且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谓一举多得。

3.引导幼儿用诗化的语言来描绘美景,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师要引领幼儿投入自然怀抱,去观察大自然一草一木的变化,欣赏大自然的秀丽风光。要善于引导幼儿用富有韵律、充满想象、简洁洗练、富有情趣的诗化语言,来描绘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断调动幼儿学习与创作的积极性。

比如,秋天来了,我们带上孩子去秋游,去观赏火红的枫叶和金色的银杏树叶,当然也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鼓励孩子独立或者跟老师一起创作美妙的诗句。如《银杏树的小扇子》就是班上的一位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创作的一首小诗:“秋天到了/银杏树那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全都被太阳给染黄了/那金色的小扇子不停地摇着/给人们带来了凉爽的风/它摇啊摇啊/摇来了冬爷爷/于是,/金色的小扇子又变成了黄蝴蝶/纷纷从树上飘落。”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儿童诗歌是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与运用儿童诗歌,让孩子们的心灵从小就得到优美语言的润泽,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全面提升语言素质,丰富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篇8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而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反复四次叩问,一次次触痛儿童柔软的内心,这是儿童对战争的控诉与抗议。其实残酷的战争摧毁的岂止大海、沙漠、星空、草地,还有山川、平原、森林、田野……它无孔不入,它摧毁了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于是,诗人在最后一个小节发出了内心的希望与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读读诗尾这个省略号吧,有人说从中还读出了诗人希望给孩子们一场快乐的球赛,一顿幸福的晚餐,一个温暖的家……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但此时此刻,诗人希望与祈盼的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课桌原本就是平稳的,教室原本就是洁白的,可如今这成了诗人心中的希望与祈盼,那是多么揪心,多么酸楚啊!

基于以上解读,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读准4个生字,读通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角色对读”“台阶图示阅读”“师生改编读”“模仿练笔”,体会诗歌表达的方式与表达的情感。

3.通过质疑与拓展朗读,感悟“春天”的特殊含义。

围绕以上目标,我预设的教学板块如下:

第一板块:课前聊读,走进“春天”

1.提问:看到“春天”一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2.阅读几首关于“春天”的童诗。(《春天》《春天被卖光了》)

(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语,儿童对于春天有一份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喜爱。课始,让儿童与“春天”对话,唤起流淌在他们心中的那一份甜甜的欢歌笑语、追逐嬉闹……在这份暖暖的积蓄之下,再推荐儿童读两首关于“春天”的童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金波先生的《春天》,感受童诗里“连环扣”的乐趣;以猜猜题目的方式读金子美铃的《春天被卖光了》,感受童诗的奇思妙想。)

第二板块:课始预学,读准字音、读懂内容

1.出示课文题目:《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请学生读题。自由朗读。指名分小节朗读。

2.交流讨论: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意图:踩着“春天”的步伐,走进一首题目带着“春天”的诗歌,开启“春天”之旅。)

第三板块:课中探学,读出感情、读会形式

1.品读诗歌第1~4小节。

(1)分组听写词语。

A组: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B组:战舰、水雷、坦克、大炮、导弹、地雷。

(2)同桌对读,发现这两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诗歌表达的特点。(板书:对比)

(3)比较,画出“这究竟是为什么”,结合男女生对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板贴:这究竟是为什么;板书:反复)

(4)依着“词语卡片台阶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及第2~4小节,体会不同朗读方式下情感表达的不同。

如“上楼”的台阶:

(5)追问想象:战争摧毁的岂止是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还有……请学生模仿练笔。

(预设意图:诗歌教学始于“读”,也成于“读”。两组词语对读,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美好的景象与四起的硝烟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体验对战争的恐惧;四次角色对读,学生感受到四次追问形成的非同寻常的反复,在反复中体验对和平的渴望。“台阶图”式的导读,通过“上楼”“下楼”“忐忑楼”的朗读,让原本抽象的朗读指导变得可视、可思,继而在朗读中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语文思维。)

2.品读诗歌第5小节。

(1)引言朗读。请学生齐读第5小节。

(2)聚焦词语。师:如果聚焦一个词语,你会把目光定格在哪儿?(请学生圈词并说说理由,学生板书词语)

(3)师生合作朗读第5小节。

(预设意图:在学生交流写作内容之后,教师蓄势而引:战争摧毁了原本美丽、宁静的家园,战争夺走了原本自由、快乐的童年。据统计,从1990~2003年,在这短短的13年间,就有200万儿童因战争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平均每天有400多个孩子因战争离我们而去。让我们走进诗歌,听听这一刻我们共同的心声……于是在这五分钟的教学板块中,学生从朗读到定格词语,再到朗读,经历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真切切的阅读体验,最后在教师引领下回环诵读,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呼唤。)

第四板块:课末拓学,读懂“春天”

1.回读题目,教师质疑,引导学生读懂“春天”的含义。

2.拓展阅读《春日》,感受这个“春天”的梦。

篇9

如果你是一个牧羊人,需要一件抵御风寒的斗篷,你会怎么办?

――卖掉羊,然后用卖羊的钱买一件斗篷。

我猜想,很多“现代人”都会这么回答,这是得到斗篷最简单又最直接的方式。不过,牧羊少年阿利却不打算卖掉自己的羊,他要自己来做一件斗篷。因此,从春天到冬天,从剪羊毛到纺纱织布,经过一年的努力,阿利终于有了一件新的红斗篷。看看阿利穿上新斗篷后的满足神态,好似威严而富足的国王一样,他一定在想:“现在人们不会再说可怜的阿利了,而是说:幸福的阿利!”

这是一本知识性的图画书。画家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从羊毛变成斗篷剪、梳、纺、织、缝的全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普通物品也要经过如此多的工序,才得以“炼”成,孩子们获得了衣物制作的基本知识。再推想,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品不都要经过这样复杂的生产过程吗?笔、床、纸张、大米、自行车……。

或许,大人们还会有疑问: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孩子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吗?我想,鲁宾逊在被冲到荒岛前,他大概不会想到,从种稻谷到造独木船,都要事必躬亲吧。更何况,这本图画书带给孩子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从知识方面来理解它的内涵。例如,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能让孩子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推动了文明不断发展。

诗人金波有一首儿童诗《不应当只记得》,和这本图画书想要表达的意思颇相似:

不应当只记得/牛奶是从奶瓶里/倒出来的/还应当知道/牛奶是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牛从大草原上走来/草原很辽阔,很遥远。

不应当只记得/苹果是从奶奶的/菜篮子里取出来的/还应当知道/苹果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树长在土地上/土地很黑很肥/泥土里还有人们的汗水……

篇10

一、激发童趣,创设诗化意境。

“创设情境,就在于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基础,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情境,以促进语言形象和语言情感的深入感悟。”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创设情境进行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作家金波写的儿童诗《春的消息》(四年级下册),我是这样激趣的:“春雷滚滚,带来了春的消息。在同学们的眼中,春天带来了什么样的讯息给你呢?”学生纷纷发言:“小草绿了!”“树枝萌芽了!”“草长莺飞!”…… 由此,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春的消息》描写的意境,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把学生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这首诗寓情于景,写出了童心童趣,与孩子们的生命体验非常接近,半节课的工夫多数学生就已经熟读成诵了。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于朗读。”所以,作为语文课,朗读是最平常、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

二、发现童心,体验诗意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体验是语文教学的沃土,新课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倡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一张中国地图张贴在黑板中央,我带领学生学习《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四年级下册)这首现代诗歌。“金黄的是沙漠,深褐的是高山,碧蓝的是湖泊…… ”学生在地图上寻找着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地域,我在旁边适时点拨。一个学生赞叹:“祖国真大啊!”“说得对,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祖国大呢?”“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孩子们在诗歌中深切领略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这首诗的第四小节只有短短的两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省略号留白的内容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此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成为发现童心之旅。

三、捕获童言,发掘创作灵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五年级上册)这首诗分为三部分,用诗的语言告诉孩子们怎样看懂自然现象,启发思维,增长见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抑或黄叶凋零、冰天雪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拓展题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变化,学着去发现大自然的语言,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小节。

教师示范《秋》:

落叶在空中飘落,

就像那彩蝶翩翩。

大自然的语言写着:

秋天已来到人间。

学生创作《春》:

小草伸了伸懒腰,

使劲地顶开了泥土。

大自然的语言写着:

春天已经来到大地。

这样的诗歌课堂,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超乎我们成人所能想象的。

又如,《小草之歌》(四年级上册)这首诗歌采用拟人写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全诗押ao韵,读来朗朗上口。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即兴创作。学生作品摘录如下:

树种子的梦

我是一颗树种子,

闪着乌黑发亮的光泽;

渴望投入泥土,

生根发芽是我的梦想。

……

聆听春燕的呢喃,

感受夏雨的清凉;

我舒展开手臂,

撑起一柄绿色的大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