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1 13:4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篇1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海水色彩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诵读作者对海域物产的具体形象描写的词句,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展示交流

内容:中华经典古诗文吟颂

形式:一人展示、全班交流。

目的:激发学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相关资料交流

内容: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形式:小组间自由交流。

目的: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精选内容及语言表达与有效交流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框架)

1.过渡语: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乡村,繁华的城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南海,共同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作者是从哪些地方来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精读感悟、汇报交流(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各种学习方式、训练学生正确分析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及领悟写法从而突破重难点)

A. 海面部分(个别朗读汇报,全班评价交流)

1.过渡语:作者在描写海水时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请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找出找出答案。

2.课件出示。请你先在课文中找出西沙群岛海水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原因再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出答案。

3.齐读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海面的瑰丽无比。

B. 海底、海滩部分(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1.过渡:西沙群岛海面上如此的瑰丽无比,那么它的海底和海滩上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前置性作业

2.小组认真交流合作内容。(讨论中可以有新的发现和自己的理解)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挖掘文中知识、深化作业内容,达到学习目的)

C.海岛部分(当堂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1.过渡语:我们欣赏了西沙群岛海面的瑰丽,惊叹于海底海滩的富饶,现在走上海岛看看那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课件出示自学内容及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答案。

2.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五、合读课文,进一步领悟写法。

1.师生合读首尾段,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点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过渡语:西沙群岛真是个可爱的地方!真是“世界之大,美在西沙。”现在咱们也来写写言语夸夸富饶的西沙群岛吧!课件出示前置性作业。

2.个人间相互交流。

七、课外积累、每日一句

课件出示写景励志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

篇2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4.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篇3

一、从初中语文的智能特点出发,不断加强互动交流

语文作为大家语言表达和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具有明显的言语智能,要想不断发挥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上的积极意义,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互动交流。老师必须要跟学生建立友谊关系,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根据学生的特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老师们不能总是自顾自地将书本内容灌输给学生,或者单纯地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答案。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描述性语句,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进行分析和讨论,谈一谈这一个句子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该描写有什么样的渲染效果等。鼓励同学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教师们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在做好备课工作的情况下学会巧妙设计问题,综合考虑该堂课的教学重点及学生的具体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发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又要保证该知识的难度是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样的科学提问既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避免学生因无法理解问题而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构建多元智能化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老师们必须要科学构建多元智能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书本中主人公做过的事。这种情境教学设计不但包含了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还涵盖了自然观察者智能,有利于学生对陌生的环境和事物进行接触,深化其对文中描述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时,由于本文描述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象和生活,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是很难感受到书中描写的生活氛围和气息的,学生对书中主人公“偷豆吃”这一行为并不理解,也无法体会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们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班上的学生到乡村地区感受一下农村生活,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中关于乡村童年趣事的描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又如,在进行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的学习时,老师们应该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融身到大自然中去体会春天的万物。老师们可以通过组织春游和野炊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文中描述的各种景象,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外,语文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往往会选择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示醉翁亭,借以反映书中的情境。但是这样直接以图讲课的情境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生,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阅历少,感悟能力有限,单靠看图无法让他们感受作者与民为乐的情怀。所以,老师们应该先介绍书中的人物背景和故事经过,再使用图画点题,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特点科学安排语文教学任务

老师们应该要在每次课堂教学之前认真分析课堂授课中可能会涉及到的智能,使语文教学内容能够与相关智能进行有效结合。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歌赋以及精品美文本身就带有很多的美感,例如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有写景美文《桃花源记》和《济南的冬天》等教材中收录的作品,都很好地展示了祖国江南美景或者北国风光,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带来的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长,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然探索能力,有的学生在空间能力方面比较有优势,老师们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长,科学地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乡愁》这堂课的教学时,应该安排语言智能突出的学生负责相关文学作品的搜集,安排艺术智能比较有优势的学生负责收集一些抒发乡愁的音乐作品,以便将学生的个人智能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中,促进语文教学的智能多元化,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