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30 17:2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篇1

新教材中开设了一种新的作文课式――小练笔。小练笔,就是让学生结合语文教学中的有关写作知识,进行仿写型的作文小练习。它是中年级作文练习形式中的一种,其目的是增加小学生作文的次数,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它是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着手,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一般被编排在阅读课后。可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练笔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进行扎实的训练。学生练笔时,也就是寥寥几笔,区区十几个字而已,根本没有达到练笔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巨人花园》一课时,对小练笔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结果效果不错。

二、教学设计

(一)以词串文,重现园景

1.课前复习时,出示两组词语:(学生认读)

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 鲜花盛开 瑟瑟发抖

桃花绽开 寒风刺骨 吐出嫩芽 北风呼啸

阳光明媚 冰雪覆盖 洋溢欢笑 鲜花凋零

……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现在请你想象一下花园的情景,并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描述花园的景色。

(设计意图:以词串文,既复习了课文的词语,又给学生描述花园景色有了铺垫,让花园景象重现眼前,可谓“一举两得”。实践过程中,学生说的很有条理,也很具体。)

(二)捕捉“洋溢”联想快乐

出示:花园里常常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1.“洋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花园里会常常洋溢孩子们的笑声?

2.请发挥你的想象,孩子们都会在花园中干什么?以“花园里常常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为总起句,把句子说具体,最好还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花园里常常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你看,孩子们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还有的_________。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词“洋溢”,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的快乐。然后放飞想象,让快乐的笑声具体化。再次让学生体会到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用上一个句式,再次降低说话的难度,为下面的练笔打下基础。)

(三)借助插图,创想画面

师:当巨人拆除了围墙之后,当花园再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之后,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

生1:我看到了孩子们和巨人一起玩耍。

生2:我看到了春天又来到了花园中,花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

生3:我仿佛又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

……

师:是呀,你们的眼前一定又出现了很多很美的画面,现在请你们用笔把这美丽的画面写下来。

……

篇2

【关键词】悦读 谛读 阅读教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把握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它直接影响着教师阅读教学的效果。换句话说,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把握教材与处理教材能力的直接体现。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作为一名旁观者去悦读文本,享受阅读的乐趣,产生疑问。其次,运用自己的素养和特长,去谛读文本,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来。

一、悦读――随心达意徜徉文本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带着目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或多或少总会产生心理抗拒。而没有预期目的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里往往是最放松的,也是最享受的,这时也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在接触文本的第一时间,我们一定要抛开教师的身份,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享受阅读,即悦读。这个状态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会帮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窗。从这个角度去读文本,我们的感受会更接近学生的感受,我们的疑问会更接近学生的疑问,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会更以学生为本。这样就会避免想当然地进行教学设计,远离学生的体验,远离文本的本意。

悦读阶段,讲究的是最本真的享受阅读。这个阶段的阅读,与教学无关,与功利无关,与得失无关。有关的就是调动自己的全身心去享受文章带给我们的感动,带给我们的震撼,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阅读不要求形成一个整体,不要求形成一条思路,不要求创新,不要求展示。只要自己内心有所得即可。同时,对文本产生的疑问也可以五花八门,心之所思,情之所至,都可疑问。因此,悦读的覆盖范围之广,思索程度之深,都会远超教学范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教学思路呢?

悦读要随心所至,胸臆达开,可以默念,也可以吟诵,尽自己的心绪徜徉,得到最“深”感受,这就是悦读的“收获”。这个“收获”在教学中“播种”,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读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我心中义愤填膺,胸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一气呵成创作了一首《满江红》: ,烽火始、历史更迭。国门破,铁蹄铮铮,生死永别。救亡图存雄狮醒,振兴中华民族魂。共携手,志士和仁人,战激烈。近代史,屈辱史;神州恨,何时灭?当奋起,策马扬鞭热血。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待从今,龙腾壮山河,努力学。这首《M江红》在教学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近历史、走进课文,开展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充满张力;这也成了一个教学亮点,令学生难以忘怀。

二、谛读――融入文本善于阐发

“谛读”两字出自宋朝王令 《谢束丈》之二:“令观古之圣人贤者,践事开端,初亦似有可疑者;及谛读而审思之,则有义焉无疑也。”“谛读”就是沉入文本仔细地阅读,对文本进行深入而独到的读,读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悟,加深悦读得到的感受,升华自己的情感,彰显自己的特色。这才是对文本的“谛读”。换言之,谛读的终极意义其实就是谛读自己,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调动所有的文学素养,去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谛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谛读”的根本是立足于文本,也就是“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用王尧先生的话来说,谛读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在文本中“出生入死”,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就会经受一次次洗礼,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等我们从文本中出来的时候,已然是另外一个我了。

如我校一位教师的特长是写古诗词,所以在谛读文本时,总是能够敏锐地抓住文本命脉,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课堂增添亮点。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她写了一首七绝:任性冷酷常严寒,闭门谢客多孤单。欢歌笑语孩子暖,春破坚冰满园香。教学《白鹅》时,她写了一首词:叫声郑重喧嚣,步态净角味道,吃饭惹人发笑。多少高傲,爱鹅人都知道。

当然,每位教师所擅长的都各不相同,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特色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能够对文本进行谛读,带给学生的肯定是鲜活的感受,独到的解读。因为谛读的过程是对教师言语智慧和精神境域的一种砥砺和修炼。这个过程会使我们的精神触角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富有自己的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谛读实在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解构自己又升华自己的过程。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从悦读文本到谛读文本,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砥砺与修炼的过程,是一场持久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会渐渐地深入自己的内心,滋润自己的精神,脱胎换骨,成为精神明亮的人。文本是一个美丽的缩影,放大了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本身。自己的精神缩影有多厚,自己对文本的谛读就有多厚;自己的精神缩影有多美,自己对文本的谛读就有多美。因此,不是文本,而是自己的文化底蕴、言语天赋、生活经历、精神境界决定着自己的谛读收获。从而,我们会学着用人格去教学、去影响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谛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谛读也不是到文本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