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现代诗范文

时间:2023-04-12 04:4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天的现代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天的现代诗

篇1

咦?是谁把小草叫醒了?

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

是谁在和在和小鱼儿们嬉戏打闹。

每当到了春天,

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成长、玩耍……

每当到了春天,

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春姑娘,请你留下,

篇2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现代诗的特点有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丰富。初学写诗,掌握诗歌写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然而,要真正把诗歌写好,仍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新鲜事物,不断积累经验寻找灵感,方能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歌来。

一、写诗要选择美的物象

要让平凡的事物发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合理的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常言说一个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诗,如“张开你的大嘴巴,为人民服务”(何舟《剪刀》)。可见只有发挥想象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诗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赋予的,没有想象,写小来的诗歌是干涩的,想象还能使一件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花儿长在墙角本来就平凡,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倘若只欣赏自己的美貌,它便变得更加渺小了。诗人在这里通过想象,以花喻人,从一个平凡的事物中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没有想象,是写不出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诗句的。张诗筠《迎春花》:“细细的枝条,/像一根根电线;/小小的黄花,/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大地,像一个/春天的发电厂。”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运用合理的想象,通过恰到好处的比喻(将“枝条”“黄花”“大地”分别比喻成“电线”“电灯”“发电厂”),把春天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展现出来了。

二、写诗要体现内心真情

因为只有真、善的东西它才可能是美的,我们要从生活中找到能感动自己的真善之物,然后再以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去抒写它。这样才能让人产心灵的共鸣,电使诗变得有意义。如不聪的《萤火虫》,诗人在诗的最后情感饱满地写到“可尽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要让黑夜多一点亮光”――这是对奉献者发出的深情的讴歌,这样的诗句是需要内心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抒发出来的。

写作现代诗歌要热爱、熟悉生活,要培养对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现象的敏锐感受:诗歌运用通感的手法,可以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著性和超常性的特点。

诗歌语言要精炼、形象,诗歌要善用名词、动词,要用形象的语句表达思想情感。

三、写诗要讲究锤字炼句

掌握了一些技巧之后进行创作,我们还得有“锤字炼句”的功夫,这一点对我们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会用修辞是前提。常用的修辞种类有: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

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喻、拟人的运用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诗歌富有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晦涩难懂,能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比如,冰心的《纸船》中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的“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篇3

《李一痕和他的诗友们》一书收到并且拜读完毕。

你的一生,是曲折的波浪形的一生,是坦荡的一生,是诗的一生,中间有医的历程,画的历程,教的历程,但是贯彻始终的还是诗的一生。“这一生,我把什么都舍弃了,只留下了诗。”这是你对你的一生的总结。

你一生结识的诗友,有许多我也认识。减克家、公刘这些著名诗人就不提了,还有许多诗人,写过一些优秀的诗,为诗的发展而奔忙。柳倩、禾波、包白痕、炼虹、王余等等,为《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圣野、曹辛之、鲁兵编辑了《黎明的呼唤》,把一批时期国统区的诗人们推荐给读者,再就是魏荒弩、吴朗主编的《遗忘的脚印》,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25位被遗忘的诗人再现于诗界。你,默默无闻地开垦了拓宽了诗的道路,编辑出版了《火之源》,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诗人,特别是直到2008年,又主编了《当代抒情短诗千首》,对于推动新诗短诗的繁荣,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你自己则仍然默默无闻地安居其中。

这样的工作需要继续有人做下去。我同意你的看法:在中国新诗史的流派中,除了新月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晋察冀诗派之外,还有一个人数众多的以《诗焦点》为代表的诗派,这些诗人都共有四十年代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派。这个诗派有多少人,谁能说得出来?我手头就有一首长诗《路》,这首诗太好了,它形象地反映了四十年代生命的特色,四十年代喷发出来的热情,佳句连篇,受到了许多诗人的喜爱。作者薏冰是谁?没人知道,你知道是谁吗?谁知道,快些告诉我,我也是八十岁的老人了,这首《路》我一直保存到今天,总不能让它失传了吧?总之,这一工作需要继续发掘和深入。

现代诗人多数命运坎坷。你至今还记挂着诗友吕亮耕吗?好,我告诉你,吕亮耕五十年代划为,不久,中又被揪了出来,送去劳教捶铁钉,死后三天才被发现。1991年9月,我离休前去湖南衡阳参加了吕亮耕诗歌研讨会,才肯定了他的诗歌在四十年代的重要地位。他的儿子吕宗林后来也是一位诗人,代表作《我读不懂炊烟的涵义》,颇有吕亮耕的遗风,现在吕宗林已经是湖南省的一位实力派诗人了。吕宗林的第一本诗集《活水》是我给他写的序。现在告诉你,以为慰藉。

作为你的诗友,你大概也不清楚我的来历,我是1947年2月22日向炼虹在成都编的《光明晚报·笔端》上投稿出来的,篇名《沉默》。你的第一首诗篇名《春天的鸟》,发在1944年重庆《火之源》第4期。两首诗后来都收在张俊山、冯团彬编辑的《现代诗人处女作》。这是研究现代诗人的重要资料,现在很少有人提及。

祝贺你九十大寿!谢谢你为四十年代众多的诗友们留下了历史的回顾,为中国新诗诗册提供了许多资料。

篇4

关键词:现代诗歌;吟咏诵读;独创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86-02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以其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见长,与相对较为晦涩的古体诗相比更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现代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人生的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现代诗歌,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视友谊,思考时代。

北师大版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现代诗歌,如何使这些在文学领域中独具魅力的诗歌深入孩子的内心,是应着力探讨的课题。

一、发现篇

1.教材中对现代诗歌比重和分量的分析。现针对四、五、六年级的人教版旧语文教材和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现代诗歌进行一次对比性统计——

从这2︰26的数字和分量的变化,从中外现代诗歌分量2︰21与0︰5的比例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北师大版教材对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视。

2.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所有的现代诗歌,即使貌似平淡的叙述中一定也蕴含着某种深意,或抒情,或寓理。而教师们面对现代诗歌,除了心理惧怕外,还有一种困惑和迷惘:现代诗歌到底该怎么教?于是面对内容浅显的诗歌,老师们选择了最原始的方法——一读到底;面对意象深刻的诗歌,老师们选择了灌输的方式——硬性填鸭。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对)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也较难体会深入,与很多精彩纷呈的阅读课相比较,现代诗歌的课堂气氛显然沉闷。那么,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学习现代诗歌,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理解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深意?这些都是目前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二、探索篇

现代诗歌的艺术特征主要反映在情感、节奏、情境、意象、语言等方面,因此在教学现代诗歌时,可以针对所教诗歌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并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典型方面进行体会鉴赏。

1.吟咏诵读中感受音韵美。白居易曾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此看来,诗歌的音韵节奏是外显的,而感情则是内隐的,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吟咏诵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其音韵美,继而用感情朗读再传递出诗歌的情感美。由于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在这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调的高低缓急来表现诗歌的韵律,对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还应有一个准确把握,从而体会诗歌的情感。如《种子的梦》1、2小节写种子在母亲的怀里,春天的梦正在悄悄孕育,因而可以读得低沉、缓慢,有让人窒息、压抑并暗暗积蓄力量之感;而4~8小节写种子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则要读得欢快、激昂,有气势,让人感受到种子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憧憬之美。

2.品词析句中感悟语言美。现代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形象而凝练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即语言—意境—情感。对语言的咀嚼,我们可以采用“换词法”、“对比词语”、“看图想象”、“联系生活延伸”等,还可将语言与诗的意境糅合在一起,在这个境界中咀嚼词句,这样学生才能品味出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教学《种子的梦》时为了体会叠词加强语势、增强语感的作用,可采用“对比词语”的方法品味赏析,从而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严谨、生动。例如:

这样,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把玩赏析、对比朗读中,既感受到了种子生存环境的恶劣,又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精妙。再比如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肆虐”一词的含义,可联系生活实际,补充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并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SARS病毒辐射发展图表(以第一例发现地广东为中心辐射展示其他城市的发展变化地图)。

触目惊心的数据加上辐射状图表,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诗歌和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很容易就体会到当时形势的严峻——SARS对人类的威胁,感受到SARS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蔓延范围之广。这样联系生活理解词语,不仅使学生有效地理解了“肆虐”的含义,更能使他们感悟到医护人员不怕牺牲的精神。

3.想象画面中体会意象美。诗歌的意象美就是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优美的意境更能够诱发读者的想象,而丰富的想象又能把读者带进更为广阔的意境。因此,在感受诗歌意象时,我们最多使用的办法便是想象,可以多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充分感受其意象中深含的意味。以《种子的梦》为例,诗歌表面在写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实则是在写诗人内心深处孕育的梦想,是诗人在黑暗的时期面对艰难挫折,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表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柯岩借种子这一意象抒发自己内心深处那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和“拨开云雾见日月”的希望,所以在学习种子冲破土层和冰雪重压这一小节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右手紧紧握住左手的一根手指,把左手的这根手指当作种子用力向上挤,想象种子生长过程的艰难、执着和顽强。再通过观察图片:冲出岩石夹缝的种子,冲破土层重压的种子,挤碎冰雪而生的种子,挤出杂草堆里的种子……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种子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想象中感受诗人坚韧乐观的品质,在想象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从而领悟诗人借用种子的梦做意象的深刻意义。

再如教学《大人们这样说》一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龙的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从而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将无形的文字幻化成画面,再将鲜明的画面与文字结合,加上悠悠的乐声,更能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描绘的画面当中,加深体会“龙”这个意象的象征含义。

篇5

[关键词]培养兴趣;学会创作;小学诗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33-03[作者简介]黄静怡(1979―),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诗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同时新课程改革又提出要改变课程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而诗歌创作恰恰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儿童诗短小精悍,富于想象力,又童趣盎然,必然会让学生喜欢。诗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现代诗歌的创作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创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在诗歌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指导小学现代诗歌创作的第一要务。可以采用提出疑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用古人遣词造句的严谨来寻找诗歌带给我们的独特意境,斟酌字词的深刻用意,感受诗歌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例如,在教授白居易的《暮江吟》时,笔者让学生揣摩诗句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为什么会用“铺”这个字,而不用“照”或“映”字。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用“铺”字的范围广,能够突出落日的华丽;有的学生不赞同,认为“铺”字除了可以描写出“残阳”覆盖在江面上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残阳”斜照在江面上的颜色,是光线的反射作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江面,体会作者写下这么美的景色时的心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诗的意境,诗歌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学生的眼前浮现出空灵高远的境界,内心才能逐渐与诗人相融,诗歌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吟唱。借此契机,笔者让学生用现代诗歌的写法,以《黄昏》《落日的天空》《残阳下的江水》《黄昏的云彩你去了哪》为题目展开想象写下一首首小诗。

教师要传达给学生一种意识:诗歌是用笔写出心中情境的歌曲,是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创作诗歌,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诗歌是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会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眼睛。为了激发学生的诗趣,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带着学生一起到校园里寻找诗意。如在小鱼池里,让学生去寻找最快乐的小鱼,让学生想象它们在假山中嬉闹、说着悄悄话的情景,再让这些可爱的小鱼儿游到学生的诗歌里;到了春天,笔者利用作文课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让学生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眼看看校园里春天的景色,感受诗意的春天。学生在观察中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小诗――《躲进校园里的春妹妹》《春姐姐藏在了哪里》《为什么春天是红配绿的》《春姑娘,我想告诉你》等。

二、给予学生经典,让学生了解创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吟诵经典,学生不仅能够扩展学习的范围,掌握诗歌的内容,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写作形式的影响,逐渐地接受诗歌的韵律;在诗歌韵律的影响之下,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经典诗歌,如古诗推荐李白、白居易、杜甫、李清照的经典诗词,现代诗歌推荐金波、高洪波、冰心、方素珍等名家的经典儿童诗。在这里要强调,给予学生经典不是要给予学生古代遗留下来的所有经典,虽然这些经典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都适合小学生。我们可给予学生一些和他们同龄的学生创作的优秀诗歌,这些优秀诗歌充满了童真,富含诗歌的韵味。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同龄人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时,心中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在我校的童心诗社中,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许多现代儿童诗歌,如在上一届广东省诗歌节的获奖作品:朱尔的《挑妈妈》、莫嘉盈的《黑夜》、杨捷的《外公的裤带儿》、颜的《透明的河被子》,播放由获奖诗歌创编的MV――《我羡慕妈妈》《七月》……学生对这些同龄人创作的诗歌非常感兴趣,在读的时候总是流露出一种羡慕和向往。而在多读多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诗歌创作其实就是抒发自己内心所看、所想、所悟,只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文字形式表达而已。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灵感

诗歌创作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创作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课堂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创作当中去。课堂情境的创设最重要的就是追求真情实感。例如在春雨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可以选择春雨过后的一节课,让学生去创作诗歌。诗歌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取材于生活。如在母亲节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多想想生活中妈妈做过的事情,然后通过诗歌来赞美母亲,有学生写下了《妈妈的味道》:一天/妈妈和我晾被子/我闻了闻被子/妈妈问/你闻到了什么味道/是太阳的味道吗/我摇摇头/是秋风的味道吗/我又摇摇头/然后说/是妈妈辛苦的味道/妈妈听了/甜甜地笑了。这是学生观察母亲、体谅母亲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作品,但却是学生最纯真的想法。又如在《走进儿童诗歌》课例里,笔者在课前设置一个谈话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笔者带去了一些糖果与学生一起分享,同时想象糖果带给我们的心情,设计一些诗意的句子,让学生把糖的颜色、味道描绘下来,然后说出自己的心情。学生在活动中非常兴奋,即时创作出一些有趣的诗句:柠檬味的水果糖/像一块黄水晶/那是幸福的味道……”“青苹果味的水果糖/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那是快乐的味道……”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去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多媒体视频能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把课堂当成创作的场景,任由思想起航。如可这样设计幻灯片来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

学生看到这样充满视觉效果的诗歌感觉非常有趣,他们没有想到诗歌还能以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因此,学生自然而然走进诗的殿堂,发挥他们的想象,更自由地在他们的世界里驰骋,这应该是教师诗歌课堂教学的追求。

四、引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学会创作

仿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必经阶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模仿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此阶段学生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形成对诗歌的整体认识,但是小学生有敏感而又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应先教学生仿写,再从事创作。仿写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句式加以仿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学到的句式,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知识在于积累,同样诗歌创作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需要学生经历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如教授四年级S版下册语文百花园阅读平台里的儿童诗《葡萄叶的梦》,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组句子:从夜色里寻找光,在晚风中获取暖。让每一滴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沿着叶茎,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者还让学生仿写《我家门前的海》开头的一段:心,装着海;眼,荡漾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刻体会,仿写出以下诗句:心,装着海/眼,荡漾着海/嘴,品着海/手,触摸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爱,就是海的呼唤。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随时将文本里好的文章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可以教会学生先从模仿开始,慢慢地让学生把诗歌仿写当成一种习惯,从而达到自行创作的目的。

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拓展创作

贴近现实的生活,让诗歌创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诗歌创作不是课堂中的作业,而是对生活的感悟。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例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带领学生从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去感受生活。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独特的感受就是学生创作的源泉。也可以利用当今社会的一些时事热点,这些时事热点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诗歌创作的方式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让身处社会大环境的学生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想,发出声音,表达真情。如今年的父亲节,笔者让学生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动手做一件事,做完后把感受写成一首小诗。有学生写下《爸爸的肩膀》,“爸爸的肩膀/宽大而且厚实/那是我的依靠/爸爸的肩膀/温暖而且柔软/那是我受伤时的港湾/爸爸的肩膀/如钢铁一般/那是我们全家的支柱”。这些隐藏在学生内心的爱,通过与父亲的亲子互动而诠释出来,尤其对沉默的父爱,学生不容易体会,可是学生却能将诗歌写得如此的有韵律。可见,诗歌离不开生活,而学生天生是创作诗歌的精灵。

总之,小学生的诗歌创作首先是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喜欢创作,参与到创作中来。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创作诗歌的原动力。其次创设灵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客观情境的帮助下调动感官发挥想象,激发创作的热情。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自己的诗歌灵性,从生活中取材,进行诗歌创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需要在这样一个严谨的诗歌指导策略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诗歌,并学会诗歌创作,最终创作出有灵性的诗歌,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灵性的诗歌乐园中自由生息。

参考文献:

[1] 雷玲,沈大安.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欧阳文风.论中国诗学的生命精神[N].文艺报,2004-11-25(3).

篇6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画是无声诗;古典意境;情趣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14-02

作者:周文波,安阳市虹桥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河南,安阳。

中国诗与西洋诗不同,中国画与西洋画也区别明显。但中国诗表现出的意境却与中国画创作的构图与情绪有着十分相似之处,我把它称为古典意境的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往往是民族传统审美的一种表现,融合了地域的、种族的、社会的、哲学道德的种种审美因素在其中。王国维先生说过:“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很多时候,我们把主观作为贬义词使用,例如:你看事物太主观了,等等。然而,主观是我们思维的特征,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客观,而脱离不了主观。古典意境就是我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观照。

比如说下雨时,我们看到了雨却随着我们的心境的不同而不同。一个雨天,特别是阔别多日的雨,它让我们感到像是浮躁下的一滴清凉油。江南的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春雨潇潇,春雨蒙蒙,春雨霏霏,春雨绵绵,有声,有色,有形,有态,那是一种水墨画般的意境和情趣。于是,便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梅子熟时家家雨”的绝唱。雨季自然离不开雨具,而伞则因为使用方便,又具有装饰味和美感,成为男女老幼、城市乡村使用最为广泛的雨具。川流不息的人流,张开的各式雨伞,仿佛一条涌动的花溪。

如果我们雨天读着《雨巷》,不用刻意感觉诗人的情绪,就会由此产生一种久违的心境。根本不去想整首诗在描写什么,而只抓住了其中的“彷徨”、“忧愁”、“芬芳”……就像音乐中也有主旋律,其他的部分都是在行进中的铺垫,文字中也有,只一二字便可读出感悟来。读诗可以脱离它的意境,而单从文字所唤起的生活积累而产生感悟,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轻微的改变可以剧烈地改变人的行为。

戴望舒具有典型的江南诗人气质,为人诚挚敏感,感情细腻深沉,既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有着厚博的学养和深深的眷恋,也对西方现代诗歌特别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情有独钟,他善于利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常把中国古典诗性美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手法结合起来,熔铸为具有现代意味的诗情。《雨巷》正是他熔铸古典诗词艺术和现代诗歌手法的代表作,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他的《雨巷》充分利用了李Z的《摊破浣溪沙》一词的意境,李Z的《摊破浣溪沙》表现的是古人的“ 伤春”的情绪,而《雨巷》则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寂寥、忧郁、彷徨和感伤。李Z词云: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戴望舒对这首词的意象进行了现代式的诠释和扩充,其中“雨”被扩充成“撑着油纸伞..!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构成了本诗的典型情境,而“丁香”和原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结合起来,变成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特别是原词中的“愁” “春恨”等情感意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充,诗中出现了“愁怨” “哀怨” “冷漠” “凄婉” “惆怅”等字眼,使原词中的情感变得更加具体、深沉、细腻。当然,戴望舒是一位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的现代诗人,是处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抒情歌手,他不仅善于利用古典诗词的意境,而且善于把这种古典意境转化为现代诗情,表现现代人的情感世界。一般认为这首词现代性转化的主要标志就在于诗歌的音乐性:“它回荡的旋律、流畅的节奏、音色交错的美感,魏尔伦、兰波等主张诗对音乐性的追求在戴望舒这首诗里得到了刻意的响应。”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中,一幅画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画作所蕴涵的古典意境的创造是否成功。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比如齐白石的绘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老舍先生曾请白石老人作画,并要求以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面如何才能反映此句诗的意境呢?老人思考了好多天,终于画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作品。看过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折手称绝。画面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乱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作品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由6尾活泼的蝌蚪自然地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着无数的青蛙。由山泉和蝌蚪便联想起青蛙和蛙声,联想中蛙声又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以虚写实,画中体现了深邃的意境。

李可染先生也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意境在中国画中包含的内容很多。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也就达不到中国画所富有的引人入胜的意境。一张画的主题,其取景构图、造型和传神、情节安排与描写以及画面经营处理都须在“意”字上下功夫。“意”可以说是一张画的灵魂。

中国画向来就被说成“画是无声诗”、“画有意境”。一张画常常是对象特征和画家感受的和谐表现才能产生诗意。情景交融的形象才是诗的形象,所谓“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形象才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一张情深意切,表现力强的画作对看画的人能保持着广远持久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说的中国画的“意境”。意境创造出的结构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具有运动美、节奏美和审美张力等艺术特征,表现对象与主体经验产生的力,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表现。“气”贯穿作品的各个方面,是所有生命的根本,也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元质。

戴望舒的《雨巷》的抒情主人公、“我”―― 一个忧郁、彷徨的现代青年,他反复传达给我们的是油纸伞、寂寥的雨巷、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一切的描写和煽情带给我们的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意境――伤春。当然这种春的感伤是带着青春的、时代的、传统审美的烙印,所以称之为古典意境。有了这种意境,我们既可以由画入诗,也可以由诗入画。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篇7

对普通人来说,从小学课本里的“锄禾日当午”,到成年的耳濡目染,唐诗仍旧代表着传统认同和审美标杆,地位不可动摇。

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又似乎止于思古之幽情,不能与当下的人性感受发生实际联系。体现在创作领域的表现是,现代诗歌自觉斩断了传统的血缘,残存的古体诗写作则近似“打油”,鲁迅文学奖中的诗词类评选沦为闹剧。

我们想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时,会觉得他们是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里写诗,意境令人神往,经验却与今天不具可比性。一句“盛唐气象”或“天人合一”,往往就笼罩了他们的面目。诗人们与世界的关系,对待物质和自身的态度,人性的层次脉络,与我们所处的现代有了本质的隔绝。

这也意味着,唐诗更像是家中祖传的旧物,虽然亲切,引人摩挲,却失去了哺育生命的性质,不再提供创造的原动力。这种现象移植到荷马史诗或者圣经诗歌上,都是难以理解的,它们更像是后代人不断反向挖掘、汲之不尽的井。

唐诗的恒久生命力

是唐诗不具备延伸至现代的内在生命力,只能停留那个限制了它的“黄金时代”里;还是我们回头打量唐诗时,视距和角度已经出了问题?

这是我在早年接触唐诗的经历中隐隐感到的一种疑惑,一种不适。由于青春期对李商隐的偏爱,这种不适更趋强烈。作为所谓“朦胧诗鼻祖”,李商隐的诗里找不到通常的“盛唐气象”或“圆融意境”,反倒对于破碎、分裂、寂寞、晦涩有着独特的传达,个体性非常强烈,与青春期的我心境似乎天然互通。或许有人将李商隐及李贺看作唐诗中的异数,但以后在对孟浩然、杜甫、王维以至李白的阅读中,我仍然能感到强烈的个体性差异。

对于一般“盛唐之音”观念的不适,也就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在近著《在唐诗中穿行》里试图探寻和释放。

探寻的路径,需要摆脱对“盛唐之音”的成见,把诗人们还原为生活中的个人,考察他们笔下的个体生存经验,与今天的我们有无共通之处。一旦摆脱“盛唐意境”和“天人合一”的笼统意象,我们会发觉他们的体验真实而具体,在可靠性和内在性上,与今天的我们并无绝对阻隔,反倒可以在细致灵敏上疗救现代的某种麻木贫乏。更进一步说,他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现代人”,而我们也并非远远超前于他们的感觉世界。

举例说,孟浩然笔下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或者柳宗元的“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在“意境清绝”的评价下,少有人注意到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不只是外部性和笼统的,在精确性和内在意识上不逊于甚至超出现代人。这种精确或“体物入微”正是现代人丢失的语言能力。

杜甫在《北征》或者《赠卫八处士》对野果灌木、韭菜黄粱不厌其烦的描述,不仅是以诗为史,更含有对有限物质的珍视,对个体生存与物质世界供养关系的领会,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存在意识。卢照邻在生前预先为自己营造坟墓,偃卧其中,隔绝世事,更可以说是在直面死亡中保存个体强烈的存在意识,含有通向西西福斯或“局外人”的讯息。

即使是天才诗人李白营造的“秋浦”,不也充满了晦涩恍惚、潜意识与现实交汇,成为某种存在状态的隐喻?在某种程度上说,“秋浦歌”正是朦胧诗的鼻祖,李白并非只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

以我们熟悉的唐诗的主题“友情”来说,在杜甫写给李白的诗中,既有“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样的明快表达,也有得知李白流放消息之后写下的晦涩奇诡梦境。“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的诗句传达的,与其称为意境,不如说是隐喻,喻体是诗人命运抑或时代转折。

唐人与今人的精神共鸣

从作为普通人的生存、情感、身体以至自我实现需求上说,唐代诗人和我们并无不同。王维在借助玉真公主推荐成名,以后又身陷叛军的经历,显露了人生的无奈。

在他努力寻求内心安宁的诗句中,仍旧传达了无处不在的灵魂分裂感。从大处说,“安史之乱”的转折构成了整个盛唐诗歌的背景,任何诗人都需面对这一时代和精神的断裂,危机和冲突的张力内嵌在他们的诗歌中,这远非“意境”“气韵”等名词能够传达的。

在外部世界传达上,唐诗大大拓展了前代的边界,又保留着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视角。在意象营造、情感传达、物质观察上,唐诗已经超越了前代的单纯讲究气韵风骨或物象铺排,到达了体物入微又意在言外的层次,也就拥有了超出具体描摹的隐喻能力。这种建立在坚实意象之上的隐喻性,是现代文学和感觉方式的特征,可见其并非前无古人。

这并不是说要否定唐诗的意境之美、气象之宏。正是在个体生存体验、时代冲突张力的根基上,盛唐气象的意境才获得了超越性意义,而不是无病的绮靡或者是空虚抽象的玄言。

摆脱了对唐诗的成见,我们和唐诗的关系才会血脉贯通。如果唐代诗人的感受和我们并非全然隔绝,那我们今天能从唐诗当中吸取什么?

回到个人的阅读史,如果说李商隐和李贺拓展了我在青春期的感受世界,提供了打量自我的镜子;杜甫和高适带来了成人对世事的承担、对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李白提示了我心灵想象的能量和现实限制的边界;孟浩然、韦应物这样的诗人则更多磨炼了我对外部事物的观察体会。

不管是诚实、认真地面对理想、情感和外界,还是精确入微地观察体会事物,都是信息复制和消费主导时代我们正在丢失的某种能力,我们与物质世界的联络被消费链条置换,人际关系陷于密集信息围困下的疏离,体现在语言上,是无力面对和传达事物真实、只是沉溺于情绪的吐槽或鸡汤。这正是我们要反身求助于唐代诗人们之处。

自然,唐人和我们生活的世界相差很大,工业化制造的诸多事物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在其间划出了鸿沟。但人性的深层结构和物质与人的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这是古老信仰可以延续的原因,自然也是唐诗可以和当下人性相通的原因。

篇8

自我的分裂、变异是现代诗歌的常见主题。这种分裂和变异在以往的诗里往往通过某种尖锐的对抗性话语表现,而俞昌雄却乐于用一种平静、从容的语调来抒写。不过,在这种平静、从容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另类的力量。诗人在《一个蜕皮的人》里写道:“我的手掌是新的,额头/已恢复婴儿般的光泽。下一时刻/我只做春天里才想做的事/而你们站在投影里,不敢轻易吱声”,春天是生命复苏和充满变化可能性的季节,也是一个孤独面对自我、展开自我的季节。显然,这首诗所说的“蜕皮”,当然不仅仅指的是肉身的生理性变化,更是一种自我的蜕变和重生,甚至是一次精神层面的巨大超越:“再下一时刻,我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你们曾经爱过的地方/植物都有恬静的呼吸,而那些鸟兽/渴望有人形,正在秘境中祈祷”。诗的最后指向的是终极性时间,并营造出类似乌托邦的情境,因而消解了自我的渺小和脆弱,使之获得某种批判力量。

与平静、从容的抒情语调相呼应,沉默是俞昌雄诗中自我的一大特征:“我常常因为这样的时刻而保持沉默/密砸砸的雨水视我为容器,每年总有/几天,我是满的,搬不动自己/要靠风,依赖于星月,甚至是一段符咒/我因大雨而变形,而后独立于世”(《大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沉默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体现为一种无声的力量。而雨水,在这里或许看做是智慧的象征,因此就构成了一个有意思的悖论:被智慧充满的主体却“搬不动自己”,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若要有所改变,往往还需诉诸外部的力量。

诗人还以第三人称的独特视角来呈现自我形象:“那终将走散的人,还得一次次/把手伸向高空,不是为了挽留飞行/而是为了纪念一只夜鸟,那/深不可测的眼神,那在人世间从不被/说出的,自由的旅途,未知的天命”(《护城河边飞行的夜鸟》)这里的“夜鸟”虽有某种济慈笔下的夜莺的影子,却不是那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绮丽而透明的意象,而是被投下了当下生活的斑驳阴影,但它是检测、反映自我遭际变化的一个符号。而《春风有知己》一诗里,作者经由一个“他者”来想象自我:“春风有知己,在喧闹的尘世中/有福的人总在光线里说笑/‘我有隐形的步伐,在任一早晨/时间都无需看管,那不规则的快乐/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我和风一同上路,去远方/中途亮过一次,疑似虚假的死亡’”。从“终将走散的人”,到“有福的人”,这里的自我形象就显得愈发轻盈起来。

篇9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每首小诗的文字真挚自然,大多都是歌颂神秘宁静的大自然,博大无私的母爱和纯洁稚真的童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一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快乐在冥冥中跳跃。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在一次次静谧中的夜里滋润涸的新。感动,洗涤着我雀跃的灵魂,我安静的聆听。哦。我听到了童年银铃般的欢笑与父母慈爱的教诲。于是,我悄悄的将其谱写成童年与母爱的五线谱。在繁星闪烁下一遍又一遍的弹奏。

《繁星?春水》这部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的书,是伟大的作家冰心老人写的。在她这些闪动着灵光和真情的小诗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歌颂自然、母爱、和童心了。自然是美好的,母爱是伟大的,而童心是,是纯洁的,是她将这些赞颂集于笔尖从而酝酿成了文字。

诗中颂道:“那深蓝的大海”,“闪烁着的繁星”,“飞溅的浪花”,“晚来的潮水”,“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流星、大海、山影、晚霞,无不包含着温柔的情思,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诱人的芳香。景是如此之美,华光四散,而人也是美丽的。在诗人的笔下,“母亲就是大写的人”,“母亲是人类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是生的慰安,是美的典范。”

读“母亲呵,天上的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雨来了,我只能躲到您的怀里”,领悟到:母亲是我们心中的依靠,是风雨的臂膀。母爱如水,静之的温柔浸泡你。

在《春水》中有一段诗: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埋怨。我读懂了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类的怨怒。还有它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让我们洗尽铅化,重获新生。这是对自然多么崇高的礼赞!人类的枯燥与冷漠和大自然的新鲜与热情,如此鲜明的对比!在广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该是多么渺小啊!去爱自然吧!与自然融为一体。那该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书中这样写着:“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你带去我许多思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吧,我要坐在泉边,静听回响。”这让我浮想联翩:春天的山涧里,清凉潺潺的溪流。涓涓的流向田野、树庄,流向人间。它带来的信息向山泉天穹无尽的流响,其中既有春水的温柔和清冷,也有诗人冷暖不定的心情意绪——诗人天意。流水有情,一幅交相融合的春溪图跃然纸上。

书中的诗歌情至深,语至美。以含蓄、温婉、典雅、美丽著称。还有淡淡的忧愁。每一首诗都如天空中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有着特具的美术感。

在岁月的轮回中,时间的枯叶永远无法将我的童年与母爱埋没。我在生命道途中采拮童年的朝花,拾起一片片童真的梦想与慈爱的教诲。朋友,我又拾起了多少甜蜜呵!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二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繁星·春水》这本书是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到一个集子里。她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冰心是个幸运儿,从小生活在舒适的家庭里及长期受文学熏陶,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声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相互赞颂了。”这段零碎的句子勾勒出一幅宁静、温暖、自然、和谐的画面,清冷的天空被冰心丰富的想象描绘的灵动温馨,它们相互送赞,相互交谈,给大自然添了许多清幽、明丽,富有了更多魅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爱的追求。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挡的天空下的荫蔽呢?”“母爱呀!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能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照亮我走向光明母爱像秋夜中的一轮明月,在我孤独无助时,他会陪伴我支持我给我充满信心。母亲,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不辞辛劳,无怨无悔。母亲的爱像一缕春风,让我孤寂的心从此绿了,母亲的爱像一束阳光,让我沮丧的心从此亮了,母亲的爱像滋润的雨,让我昂首挺胸,茁壮成长。母亲让我扬起风帆,航行在大海上,母爱使我鼓起勇气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和的信念。在我看来,就像她所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清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了心中的感受,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三我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来读读。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绍了冰心的一生。原先,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细细地品味着书中的没一首小诗,让我融入到诗的完美世界中。在这些诗里,我读到了伟大的母爱;幼稚的童真、纯洁的友谊和自然。其中,写母爱的那些诗最能引起我的共鸣。读着,我不禁想起了自我母亲对我爱,

尽管这些爱都体此刻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这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亲对我爱。

还有一些诗写的是童年,读着这些诗,看着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趣味与难忘,也让我想起了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样的难忘,有很多趣味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在冰心出国后,就用诗来抒发自我对祖国故乡的昔年之情。她的这份情意,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作为一个离家住校上初中的人来,时常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的父母,读了这些诗,更触动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经过大声地朗读这些诗来缓解自我的乡愁。《繁星?春水》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丰富了我的生活。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四《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冰心在当时大约不会想到,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这篇文章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她的作品,那时的我还只懂得什么叫古诗,还不清楚现代诗的格律与古诗词的韵律有什么区别。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春水》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现代诗比古代诗更生动上口,给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上了现代诗。不信,您就听我说一说《繁星春水》这篇文章吧!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五我,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总喜欢在残缺中寻找美丽的身影,在废墟中寻找坠落的天使。虽说不上是多愁善感,却也会为那人间挚美——母爱、童真、自然,流下几行热泪。

她,有一个安静的灵魂,像是一位坠落人间的天使,用那如云流水般的文字,《繁星春水》,演绎了世间挚美,母爱、童真、自然。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早晨出门前,从母亲手中接过那把雨伞;中午放学回家,从母亲手中接过那碗热腾腾的汤;晚上复习功课,从母亲手中接过那杯温热的牛奶……每当抬头看见母亲那关切的面容,慈爱的眼神,就会想起冰心的这句话,时时提醒着我,要像花儿感谢春光一样,用心感悟母爱的点点滴滴。

万千的天使啊,都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布娃娃被遗忘在角落,纸飞机被冷落在桌底,动画片一次次地被跳过。哼着《不想长大》,唱着《我还能孩子多久》,我们一点点地成熟。步入多姿多彩的花季、雨季,猛然回首,才发现最令人魂牵梦绕的竟还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的我们,少了钩钩手的无知,却多了虑假的装深沉;少了分糖果的天真,却多了虚荣的彼此炫耀;少了黏着爸爸妈妈的幼稚,却多了那所谓的“代沟”……

冰心,是你找回了我美丽的童真,一朵朵简单纯真的花儿悄然绽放在心里。儿时朋友:海波呵,山影呵,灿烂的晚霞呵,悲壮的喇叭呵;我们如今是疏远么?

自然。哲思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我采撷了这一句话,装扮在我小小的文具盒里,每次打开,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是呀,不要以为自己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前方的路途,我们要用鲜花去点缀。之所以历经艰苦而不言放弃,是因为我即使走不到目标的终点,也希望在奋斗的生命中留下我的痕迹。

篇10

[关键词]古诗词 低年级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42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格律工整,魅力无限。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基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发现、想象丰富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古诗词,传承中华文化。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大胆探索,尝试让学生“眉飞色舞”学习古诗词,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 “眉”――让学生高高兴兴学诗文

经典古诗词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要让学生喜欢上它还要靠教师的精心指导。对小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指导,要从读开始。对学习的每一首诗词,先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境。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体会诗词的含义。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写作背景去进一步领会诗词的含义,带着情感朗读古诗词。例如,在学习《江南・江南可采莲》这首古诗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诗词的含义,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随着朗朗上口的朗读,学生情感投入其中,就不由自主地舞动身子,仿佛自己就是诗中那自由穿梭嬉戏于莲叶间的鱼儿,或东,或西,或南,或北,学得不亦乐乎。随着各种感官的开放感受,学生学得自由,学得更主动、有趣。

二、“飞”――驰骋想象读古诗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的典范,它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精练,寓意深刻。学习古诗词就是学习语言的典范,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教学古诗时,一定要让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思,这样才能读有所得、读有所获,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因此,理解诗词的含义可以更好地阅读古诗词。朗读是理解的基础。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慢慢地理解诗词的意境。理解又是深入朗读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让他们用心感受经历了几千年积淀的古诗文的魅力,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三、“色”――巧用色彩明诗意

宋代坡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之论,他评唐代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评价影响深远。中国的许多大画家都依诗作画,不少大诗人也为画题诗,他们是画家,也是诗人。诗人追求诗中有画的意境,而画家则追求画中有诗的情感。因此,细品每首诗,我们不难发现:一首好诗犹如一幅好画,一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它引人入胜,使读者浮想联翩。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因此,每到合适之时,我总是引导学生动手画画、填色、拼图……巧用色彩明诗意,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是一首现代诗,诗中“高洁”一词是难点。体会青松坚强、纯洁的高尚品格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不容易。对此,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作画: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画雪化后的青松。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信手涂鸦,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你们看,我画的雪化后的青松更翠绿了,好像更加精神焕发了。”“大雪仿佛给我笔下的青松洗了个澡,雪后的青松更挺拔了,更苍翠了。”……通过想象画画,通过色彩对比,学生自己轻松地意会了“高洁”一词的含义。不用字字到位,但求心领神会,用“画”诠释了“诗”,难道这不是成功的学习吗?

四、“舞”――让学生动情学诗文

有人戏称“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的心绪表”。“诗言志”,诗词往往是诗人借物抒情、借境言志、借事托怀的工具和表现。诗人的心境决定诗词的意境。由此,在教学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诗时,我让学生聆听《春之声》的轻音乐,不着痕迹地引领学生走进诗中练说:

春天来了,万事万物显得更美丽了!你看,_____;你听,_____;你闻,_____。

在学生流连于诗中美景时,我又引导学生走出这首诗,走进更为广阔的春天的大自然,以同样的句式感受春意,欣赏杜甫的这首千古绝句。这样,他们用想象与感受丰富了自己的体验,丰满了古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