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由诗范文
时间:2023-03-23 15:0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自由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师;教育实践;自由
一、教育实践自由是什么
教育实践自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教育规律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教师是自觉的实践主体,也是自由的实践主体。实现教育实践自由是教师参与实践的内在本质和最高诉求,是一种适宜的教师生活,表达合理的实践形式,与赋予教师生活以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相一致。
1-教育实践自由是对教育实践必然的认识和对教育的改造
黑格尔把必然与自由统一起来,在必然的基础上理解自由:“自由以必然为前提,包含必然性在其中,作为被扬弃的东西。”[1]自由观充分肯定并保留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一合理命题。而更明确地讲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对教育实践的认识,不再把教育世界看作是一个静态的现实,而是一个不断需要改造的过程。教师的教育实践是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活动。所谓“合规律性”,指的是教育实践不是盲目的行动,而是在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活动,体现教师被规定的一面;“合目的性”,是指人在内、外尺度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践目的,并以此引导实践活动去加以实现。教育实践自由是实现实践目的的行动过程,更是教育实践的精髓。教师能动的实践是获得自由的途径和手段,实践的成败是人能够实现自由的标志。
激进的个人主义者如萨特、尼采强调人具有绝对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自我设计、自我筹划和造就。马克思曾经认为黑格尔的“伟大之处”正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化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3]思维方式外化为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是在相应思维方式指导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由行为主体、行为手段和行为对象三者构成。在三者和谐基础上的教师实践的自由避免教师的自我毁灭,反思现实教育世界,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立足点——自由,由此可以移动整个教育世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创造了自身,发展了自身,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本质,创造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并开辟了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前行。
2-教育实践自由是一种智慧顺畅的释放状态
人拥有了理性才能获得自由,自由和理性成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实践是一种自主性、创造性的生成活动。教师站在讲台上,有一种自信,显现出实践智慧,这种底气来自科学知识和自由,这种底气来自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灵活把握和对自己人格魅力的信心,坚定的自信观念更加扩大自由。教育实践的即席创作,是教师智慧和生命的自由释放。“通过创造,人超越了自己的生物地位,超乎存在的被动性和偶然性之上,而进入有目的的自由的王国。”[4]实践自由表现出教师不受法律、社会、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干扰而实施实践的自由。
尼采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宰和控制的工具,因而必须被反叛,而且注定要被超越。教师的实践自由就是批判地和创造性地对待现实并发现如何改造实践的途径;是通过思想、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行为选择所需要的其他自我影响的手段实现的自由。没有能力、缺少智慧的自由是空洞无力、不现实的自由,高超的教艺、全面的能力是教育实践自由的前提。另外,智慧的自由实践提升教育实践的想象力,增长了教师勇于实践的底气。教育实践的想象力是指实践的开放性、实践的自我反思力和教师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不假思索”的自由教育机智。缺乏想象力的教育实践是实践的“硬伤”。不同于机械原理应用于机械制造业,教育理论用之于实践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或者说更大的随意性、自由度和想象力。教育理论的用处不仅仅是提供技术、增加教育知识,它更重要的用处在于思想启蒙、智慧启迪,不断地促进教师在最根本的问题上追问自己,获得教育实践的方向意识、价值意识、选择意识。
3-教育实践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卢梭说“人生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5]教师的实践自由,必然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绝对自由”是没有的。教师职业由于受社会分工的影响,教育实践自由是有限的。有自由的“规定动作”与自由的“自选动作”之区分。如果教师必须履行教育的责任和对学生的爱是“规定动作”的话,那么如何实现责任和对学生的爱就是“自选动作”。所以,自由不是“放任自流”。或者教师今天的自由受到昨天的自由的限制,被过去的行为所“决定”,在现在的自由中受到限制;或者,教师适应自己所属群体——教师集体的行为条件,限定了个体的行动自由,教师群体用它的方式影响我、培养我,它使教师得以自由,又通过划定自由的范围限制了教师的实践自由;或者教师在扩大自由时,外在因素会施加某些限制,因为不受限制的自由可能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当教师追求教育实践的自由时,人们可能会说:“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后果自负”,或者说,“没人逼你这么做,那只能怪你自己!”因此,教师实践的自由是一种“半自由性”的“有限自由”。
首先,有内部限制的教育实践自由。一是依附和保守心态。固定的思维方式、依附和保守心态对教师会产生限制,影响潜能的发挥,限定自由的发挥。二是教师个体认识、知识、能力和理论的制约。外显理论有时可能会“只说不做”,可能会与个人的行动之间保持距离或者脱节;而内隐理论则是教师行动的真实向导,教师的行动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内隐理论的影响,并同教师认识的对错、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大小共同影响教育实践的自由。三是实践伦理的制约。教育实践伦理使教育实践自由有了道德上的判断。当把自由、把主体的完善建立在内心,建立在个人的内在空间时,教师要有足够的力量忍受自由实践的严厉本质。
其次,还有外部限制的教育实践自由。一是传统观念的延续、习惯的定势。教育实践自由是改造人自身主观世界的实践,内含了人与意识的关系,使意识服从于目的,被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化的思维定势所左右。二是社会制度、规范的影响。涂尔干认为自由是规定的结果。规范的实践,规定和支配着的能力,赋予人们权威和力量,这是自由的全部的实在[6]。实践的规范性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属性。教师的实践必须在社会规则、实践规律的约束下进行。教师的实践自由受成文的教育目的和公众的教育期望、教育教学制度、客观的办学条件的限制。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教师是有自由而又契约确定身份的主体,这里的契约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当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与教师个体自由发展相悖时,职业的要求使他无力超越自由的限制而达到无限的自由
境界。
二、教育实践自由实现的可能性
自由不是一种当然之物,依存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教育关系。一方面,教师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充满个性选择、主观建构和不确定性的过程,具有随机性、偶发性、不确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实践特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功利主义倾向,存在着利己主义、个人欲望的扩张和膨胀,教师被实践所控制。教师要驾驭实践发展,从而避免变成一种异己力量的危险。只有当教师能够坚持自我选择、自我判断时,就不仅仅按照“遵不遵从”这样的思想方法行事,更是按照我“愿不愿意”这样的思想方法行事,进而实现了在实践的可行能力基础上的精神自由,超越了生存状态下的精神实践。1-以人为本——教育实践自由的核心
自由是一个人能够不受别人阻挠而径自行动的范围,是一种积极的“去做……的自由”。教师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必时时受各种社会规范的限制。实践哲学认为自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智慧的探索”,是关于“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的状态、是对生命的探究与思考。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所以,自由应是不受压抑和束缚的积极的自由,是教师人性的解放,在实践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使教师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幸福地享受教育生活。可见,教师的劳动既要体现外在的社会价值,更要体现“内在的生命价值”,两者的统一是教师欢乐的源泉。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规律的体现者、实现者是千差万别的,由于个人的实践目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相同的“实践规律”在不同的教师那里,呈现出不尽相同甚至不同的结果。实践规律是一种具有“主观”性质的客观规律,其客观性是相对于其他实践者而存在的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规律,事实上是不依他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却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具有个人自由实践性质。教师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自己实践目的的自由教育实践,促使生命的灵动与创造。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样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7]
2-赋权给教师——教育实践自由的关键
教师个体的实践活动有两种基本状态:自主活动状态和非自主活动状态,这是由于人的自由有许多不同形式的限制。缺乏知识和技能限制了可能的选择,或者切断了实现个人爱好的机会。封闭的课堂环境为教师孤立的个体“势力范围”,避免与他人碰撞与摩擦,因而也形成了个体的封闭心理空间,这种固定时空下的教育实践往往使教师失去了自由。当前教师超负荷地劳动,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做事物性的工作,因而缺少自由实践支配的时间。应该看到,时代的发展,处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由于人的个性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教师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驾驭自己的专业发展。正如培根所说:“人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人的自由意志使其按照本性生活成为可能,人的生活取决于自己,人的行为也取决于自己。人不仅是创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行为的主体、还是道德的主体、价值的主体。实践的自由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
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力量所在,教师的自由实践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赋权给教师,意味着教师能在做为及被尊重的专业人士的环境下工作,其地位被承认,从中能获得所需的知识,能进行自由实践,并积极参与共同决策。伯特兰·罗素认为:“教师和艺术家、哲学家、作家一样,只有在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受到内在创作冲动所激发的独立个体,而不是被外在的权威所支配、羁绊的时候,他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8]有研究认为,教师职业呈现私人领域的特征,其自由实践属性日益增强。个人在选择中越是显示出自主性和能动性,体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人所具有的选择和权利越多,他们的行为自由度就越大。给予同样的外部条件,有能力进行多种选择和善于调节自己行为的人同缺乏这些手段的人相比,将会有更大的自由。
3-自由与品性的统一——教育实践自由的境界
品性包括人的责任、才性、德性、个性等。自由与责任密切联系在一起,强调自由,就必然强调责任。不负责任的自由实践是没有的,教师自由的、“随意”的实践的前提是责任意识。萨特也认为,选择的自由并未减轻人的责任,相反却增大了人的责任。在他看来,既然一切行动都出自个人的自由选择,那么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负责,所以自由就是承担责任,甚至成为人身上的“镣铐”。自由既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或义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伯林称之为“自由的道德负担”。教师既然自由自愿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为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承担责任。因此,教师应当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己对教育理念的认知能力和对教育模式、方法、手段的行为选择能力,以便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程度上,实现对教育行为价值选择的自由自觉和责任担当,获得与历史必然性和意志自由相协调的职业道德境界。在实践科学中,实践之知、实践之能和实践之行是融为一体的。人的自由是以对自然性的真理性认识和把握为依据的,所以教师的实践活动就成为了遵循真理性认识的规范活动,与教师才性和德行是统一的。认识必然,追求无限,进而实现实践自由,同样是教师的一种自由状态。此外,自由的个性(独立性、批判性、选择性、创造性)同自由的德性(“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品质与能力)一样,都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品性。
4-实用性——教育实践自由的终极追求
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9]。教育实践的自由,就是教师在认识教育客观必然性基础上,通过能动地改造教育世界的实践活动,而实现和确证的人的一种自主状态,终极追求的是其实用性。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实践上的遵循、利用。自由是对必然性实现方式的一种合目的性和合价值性的选择,是外在的自我约束和自觉限制。自由与必然合而为一是教育实践的一种境界,是教育实践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教育实践是教师靠对教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创造出来的,教师凭借高超的实践技能艺术争取自由的实践。所以,实用性的教育实践,反对按部就班的实践模式,反对权威和灌输,这种“实践自觉”,使教师认识实践和改造实践的能动性增大,从而少走弯路,使教育实践的成功率提高。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并见之于行动,一直是孔子所强调身体力行、量力而行的。《论语》体现出的教育方法的实践特点在于“践履”和“体认”。如孔子讲“六艺”时所说的“游于艺”,“游”表示的是熟练、娴熟、实用,是一种自由与愉悦的展露、是一种自由的生命状态。正像英国伦理学家格林说过的那样:“自由是最大的赐福,人们之所以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获得自由,然而,按照正常的理解,它不是仅仅摆脱了限制或强制的自由,也不是恣意妄为不顾后果的自由,更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或集团独享而剥夺他人同样权利的自由,我们所诊视的自由是全体所共有的,做有价值之事的一种积极的权利或能力”[10]。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5.
[2]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3.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3.
[4][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出版社,1994.29.
[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8.
[6]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5.[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
[8]TimothyG.Reagan,CharlesW.Case,JohnW.Brubacher.成为反思型教师[M].沈文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76.
篇2
关键词:新诗;自由;格律;功能
中图分类号:I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10-01
在纲领性的《谈新诗》主张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顺着诗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郭沫若则提出了与之意思相近的“内在的韵律”,反对“外在的韵律”也即格律。这种“内在的韵律(不妨简称‘内形律’)”与“外在的韵律(‘外形律’)”之对,到后来的戴望舒的《诗论》以更尖锐的方式被表述出来:“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等等。
以白话替代文言,无疑为汉语诗歌的大发展另辟出一种新境界,是符合汉语诗歌现代性发展的内在逻辑的。然而其诗流于直白,诗美不足。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正是担此使命。
前期新月派试图把诗歌创作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成为诗”,决心在新诗的艺术美感上下文章,举起了使诗歌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的旗帜,他们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在其1922年完成的《律诗底研究》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格律是艺术必需的条件。实在艺术自身便是格律”。在新月派的努力下,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如果说一代新诗的创建者对旧诗的批判是一次整体性的摧毁,这一次艺术的反叛,却是对新诗内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中国新诗也由此走上了一条通过自身的艺术否定向前发展的道路。
事实上,几经论争,格律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诗音节的问题,迄今似乎依然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新诗在音节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如今学界在对新诗格律问题的研究上面,方法论上的最大不足,表现为只作片面化“形式化”描述,而缺乏“功能化”的深入分析,片面地就形式论形式、就音节论音节,恰是以往研究少有突破的重要原因。上面提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对“诗的音乐性”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主张诗歌应去了音乐的成分,打破诗的格律,后起的现代派反对格律和、郭沫若反对格律的不同之处:胡、郭以自然音节、内在韵律反对格律,而戴望舒再反格律主要依凭的就不是自然音节了,而是施蛰存所打出的旗帜“意象抒情诗”,以意象反格律、以形象反音韵——“自然音节”还只是个“形式”概念,而“意象”则是个“功能”概念了,论争的“形式化”焦点已转变为“功能化”焦点了。深入到“功能化”层面,新月格律派的出发点恰恰与现代诗派一样,都是为了克服早期白话新诗的“直白化”,两种不同的诗歌流派的诗学主张却有着极其相同的逻辑起点(反直白),异曲同工。可见,两派一致而准确地意识到了早期新诗的功能性不足,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对新诗的发展做了新的功能性调整,在对早期新诗之“病”的诊断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所开出的药方却是不一样的:现代派诗是“意象化”、新月派是“音节化”,二者都是“诗化”,针对的是早期白话诗“直说”或“直白”这一功能化流弊。
如果同时结合“形式化”和“功能化”两方面的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对照图表:
然而,如今关于诗歌音节问题的大多数讨论,似乎都还围着“外形律”打转,“外形律”的赞成者和反对者,都似乎振振有词而又针锋相对,却不知双方基本立足点竟是完全一样的,都在同样片面的“形式化”理论框架中打转,没有触及到诗歌音节的深层本质。对于诗歌来说,更深层也更重要的问题,恰恰不在节奏本身的有无,而在节奏形式的情感表现力的有无,简言之,不在“形式”有无,而在“功能”的有无。脱离“情感表现功能的有无”这一必要的理论基础,而争执于音节节奏等形式上的有无,恰恰是以往新诗音节研究及争论的最大理论误区所在。
参考文献:
篇3
“简单地说,我们就是做山茶油精加工的企业,而就江西全省来看,我们是唯一一家从育种开始做起的茶油加工企业。另外,我们还独家拥有红花茶油树种。”在源森的厂区,余良森指着一株茶树对记者说。
这家企业在2005年成立于江西省德兴市,目前已经形成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一年半前,为了能迅速扩大规模形成垄断,企业开始融资,最终纪源资本成功注资4000万元人民币。“我们将它的商业模式定位为有特色资源的食品加工企业,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够进行复制,还能够形成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告诉记者。
德兴远在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德兴都是以矿业为主要产业,号称“金山、银城、铜都”。
而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当地政府开始重点扶植农业产业化企业。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郑长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受制于山茶油树种的自然属性和成本,目前该油种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通过政府扶植,希望企业能努力让我国这种独有的油种普及至广大消费者,以打破国外油种对中国食用油的垄断,并希望源森这种模式也能够带动本地的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帮助农民创收。”
“茶油”模式形成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了企业的产业链式布局,同时资本的注入为现代农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摆脱“靠天吃饭”的新型农业企业
在种植基地里,全国30多类茶油树种在这里等待培育试验,只有产量高、质量好的树种才会被选中并进行推广种植。
20万亩种植基地,其中还有2.6万亩的红花茶油林,是余良森手中握有的“筹码”。“江西省、湖南省是全国茶油的主产区,这两个省份的茶油企业非常多,产量也高,德兴是主产区之一,土地相对于其他地区更为肥沃,就连我们这里的老茶林的产量也是全国平均产量的2倍,这是企业的优势之一;在德兴,以1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茶油加工企业仅有我们是直接从茶籽育苗做起。此外,全国红花茶油林中面积最大、最集中且质量最好的品系是我们所有,这就是独家的资源。”余良森自信的说道。
在源森的厂区里,记者看到一处厂房前挂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标牌,他们与这家企业合作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红花茶油实验基地,对全国红花茶油进行选种、育种、推广,并对高产白花系列山茶油进行大面积推广。
由于茶油的生产周期性较强,6月底记者来到这里时,厂区内几乎空无一人。
余良森介绍说,茶油生产的旺季在10月至次年的4月,茶树从种植到产果一般需要4年,7年能够丰产,生产期可达百年。周期较长是农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保证一个“靠天吃饭”的企业以现代化的企业形态运作?“可以依靠原有老茶林做原料供应,或者去收合作农民的茶籽。”投资人于立峰说,“源森现在已经形成了阶梯型的资源优势,10余万亩的老茶林保证现在的生存供应,育苗基地则为未来做原料供应,所育出的高产茶油树苗就能够保证这个企业未来资源的可持续性。”
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余良森带记者驱车数十公里来到离厂区最近的山区,在山坡上一片片的茶油树林已经开始挂果,农田里还有两块专门用作新型茶油树育苗的试验田。据了解,源森现在拥有的20万亩种植基地基本都采取与当地农户合作的方式,企业出资组建了专业山茶油自助农业合作社,合作方式是每个社员以自己家中所拥有的茶林和企业合作,作为社员,企业帮助他们做相应的技术指导,如抚育、补苗、低改等,以上所需的资金都由源森提供;而每个社员的茶籽必须卖给合作社,以市场价进行收购,并以产量为标准对社员实施相应的补贴,在激励社员的同时也增加了社员对合作社的黏度。
据了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先进的压榨技术,源森茶油目前的生产能力达11000吨/年。
实际上,对于一家现代农业企业来说,后期的销售渠道亦十分重要。
“在公司成立之初,仅有两、三个人拿着包到外面跑销售,并且所销的油是尚未经过精加工的毛油,建厂后,我们销售的首站就是上海,因为德兴当年是上海知青‘上山下乡’的主要地区之一,他们对山茶油有比较多的了解。事实说明,现在我们在上海销售情况还是很好的。未来销售区域必然是有定向性的,同时目前消费群体主要定位于中高端的人群。”
资本带来规模化发展
作为投资人,于立峰也非常赞同余良森对于销售渠道的看法。他认为,首先源森的销售重点区域应集中于南方;同时源森在销售渠道铺设的过程中,应将其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市场,如精品红花茶油可针对高端市场,而像茶油与菜籽油的调和油可定位于普通消费群体。
2010年,源森在上海、南昌、武汉、北京等城市已建成销售网点。资本注入后,在长沙、安徽、杭州等地进一步开拓了销售网点。目前产品已铺设至家乐福、沃尔玛、易买得等十多个商超系统。而电商销售平台也在筹划过程中,预计今年8月会以全网分销的方式正式上线。
在于立峰的眼中,余良森是一个想做事、实干、精明、情商高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企业优势,但他不骄傲,心胸宽阔,对于新的事物学习力强并会随时调整自己,在我们进入之后,他为了企业规范化的问题付出了较多的成本。”
在育苗基地,余良森钻到茶树下为记者拨开枝桠展示挂果的情况,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带着感情。而事实上,他最早是某主营食品添加剂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他决定要放手一搏,带着“买断了28年工龄的4000元钱现金”在茶林山下建了几幢小楼,创立了源森茶油。“当初就是那么一小块地,现在的你能看到的厂房都还没有建起来。”
于立峰指出,纪源资本选择源森首先是看好大消费升级的契机,随后看中的是源森因自然资源所形成的竞争优势。该油种只分布于中国的十四个省份,且仅在江西、浙江北部、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其他省份都不构成整体的竞争优势。
在纪源资本投完的第二天就有其他投资机构致电于立峰,希望纪源资本能够让一部分股份给他们联合投资。
而在进入源森后,纪源资本帮助他们做了三件事情:其一,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战略;其二,帮助其明确销售策略以及销售渠道的相关铺设;其三,团队的建设,帮助团队进行规范化运作,脱离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余良森告诉记者,纪源资本所投的资金,一部分用在了完善固定产投资,以及基地建设方面。另外一部分则用于市场流通和品牌建设方面。
未来,源森还将在产业链方面进行纵向的延伸。关键在医疗、保健、化妆品等领域进行布局,未来在产品开发及精细化工核心产业链的尝试可能将形成公司技术壁垒与优势竞争力。
“健康”将成为农业吸引投资的重点
于立峰也看到了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农业项目的自然属性会制约企业的高速发展,投资周期长,前期资金沉淀率较高,这也是我们想做B轮投资的原因之一;当然团队方面还是存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观念上多少有小农经济思维及地域的影响。在企业运作方面管理、财务的不规范还需加强。”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也是传统农业企业发展的通病,这也是造成在IPO核查之时,农业企业撤单率高的原因。截至5月31日,持续半年之久的IPO财务专项核查自查阶段结束,有业内人士统计,撤单的268家企业中有28家涉及农业。
于立峰说:“我不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支持中国农业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都是这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城镇化发展必然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现在这个阶段撤单率高,是因为之前有部分企业做得不规范,严查也是为今后指明方向。”
他认为,未来现代农业还会是投资的大爆发点,但是投资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项目是否符合政策。其次,项目所在的市场是否具有内生的驱动力。再者如今正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因此“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点。
可见,源森当下所有的规划都以IPO为目的。
于立峰建议源森的上市步伐控制在2至3年内为宜,余良森也认为上市步伐不易过快,需要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发展科研团队、营销团队,并且拓宽整个产业链。
篇4
关键词 有线数字电视;电视系统;超宽带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54-0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计算机超宽带技术与有线电视的结合无异于新时期通信服务领域的新技术尝试。超宽带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在有线数字电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其造价低,计算方便、传输速度快等一系列优势都使得其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当前形势下,超宽带技术已经与有线电视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服务着人们的电视消费。
1 超宽带技术分析介绍
超宽带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占用带的宽度大于中心频率的25%,或宽度在500MHz的新型无线发展技术,在宽带的支持下形成较高的传输速率。其应用广泛,不单单在有线数字行业,在军事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区别于以往的信号传输,其在传输的过程中摆脱了载波的限制,自动产生脉冲信号,利用脉冲信号进行调制,最终形成几兆赫兹的脉冲信号波形,是传统模式宽带所无法企及的。
2 超宽带技术的优势分析
超宽带技术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基于其自身强大的优势。与传统的数字电视系统相比,其首先是频谱宽度较大,不会消耗过多的功率。其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接着其具有超强的多晶分辨能力,填补了数字电视这方面的空白。最后其具有强大的系统容量,可以对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进行存储。
3 有线数字电视中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分析
3.1超宽带信号在有线电视中的传输应用
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间分割方式、频率分割方式及空间分割方式,三者各有优劣,使用比较广泛是前两种。超宽带技术能借助传播媒介以近似于噪音的信号形式进行传播,功率较低,对其他同频的信号干扰影响比较微弱。新型的超宽带技术,其信号在进行有线电视传输中,功率低,耗能小,无噪音,实现了声音与图像的高品质传输。此外,超宽带技术帮助信号在较宽的无线电频谱中传输,功率消耗低,几乎不具有干扰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同轴电缆宽带使用中,采取的都是超宽带技术。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地区使用CATV的传统电视系统,针对这种情况,超宽带技术也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在确保不会干扰其他电视基本信号的基础下,其能够使用噪音更小的信号对同轴电缆范围内的电视节目信号进行有效传输,不会过多占用其他的信号道资源。在目前通行的超宽带技术中有一项技术比较先进,使用效果明显,这就是超宽带技术中的应用码分多址技术。这项技术中包含大量的电视用户,即使在封闭的电缆环境中,其可以完成对信号的传输,不涉及对其他信号道的干扰,更不用考虑其他信号道对其产生的干扰,具有极强的独立与对抗性。
3.2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超宽带无线个人局域网应用分析
目前,网络的使用更多的是得益于局域网(WPAN),新型的局域网往往是小范围内的数据网络,又被称为LAN无线个人区域、个人局域网、家庭或小型办公室网络。其最大的优势是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项技术新突破。在与现有的有线互联网技术竞争中,其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摆脱网络线的束缚,其使用更方便,更随心所欲。通过取代现有的有线互联网技术,其可以实现信息的终端网络智能化,组建成小型的办公网络或者家庭网络。在WPAN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UWB技术。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就可以实现对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网络接入提供渠道,实现多媒体数据服务于传统的电视传输。机顶盒与WPAN的联网使用,使得增值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应用更加广泛。
作为便携式的短距离互联设备,WPAN通信设备的覆盖半径一般在10米以内,对于传统的无线局域网来说其信号覆盖率较低。作为短距离的互联设备其能够对QoS提供特殊性的连接多媒体服务,使得其进入与离开现有网络十分简单、方便。其具有的先进电源管理功能,节省大量的电池电量,耗能低。独特的物理层设计使得短距离的通信性能更加优越,其还兼具低成本与低复杂度的优势,对于55MBs的数据传输速度也能高度支持,并最终输出高品质的音频与视频资源。
目前高速度的WPAN应用程序有两大分类,一种为高品质的实时视频数据,另一种为涉及大量文字数据的WPAN应用程序。数字电视、数码产品、录音设备、打印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急需特殊的连接设备,最终保证达到20MB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保证客户对数字电视的需求满足。
利用超宽带技术改良后的有线电视系统实现双向传输,形成最具潜力的WPAN内容供应商,及超宽带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可以获取众多的数字电视节目、专业视频点播、网络资源自由选择等一系列衍生功能。基于超宽带技术的WPAN网络拥有覆盖面积小、安全性能好的诸多优势,进而使得有线电视本身的网络安全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4结论
通过本文有线电视中超宽带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超宽带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大大拓宽了有线电视的服务领域,使得其安全性能也得到进一步保障,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超宽带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摆脱对其他无限通信频道的干扰保证电视节目信号的稳定,提高电视通信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有线电视中引入超宽带技术,其不占资源的频道特点实现了并发用户的开发利用,拓宽网络使用范围,使得自由接入宽带技术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有线电视中的超宽带技术进行分析,系统阐述超宽带技术的应用优势,为下一步的电视消费提供了性能优化的前提与可能。
参考文献
[1]干运仙,景来丰.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超宽带技术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5,18:1770-1772.
篇5
与此同时,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盲区”的伊洛河沿岸,鑫地生泰园、汇鑫农业科技、凯鑫蔬菜合作社、绿源花木合作社、万邦置业、天元生态农业、正鼎科技等10余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奖补政策的激励下,依托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人文景观,积极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种植,深度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拓展了农业的多种功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涵盖芝田、永安、孝义、站街、河洛等镇(办)的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已初步形成,蔬菜生产面积达70.7万平方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0.7万平方米,基地批发市场3个,蔬菜保鲜冷库3座,鑫地生泰园已成为我市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林果种植面积93.3万余平方米,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各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果品采摘、赏花垂钓、餐饮住宿、婚纱摄影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总经营面积达13.3万余平方米,其中,汇鑫公司已成为我市最大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河洛汇流景区现有农家乐15家,从业人数200余人。
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加快推进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并同“4个10万亩”基地建设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对进一步优化我市种植业结构,提高菜篮子产品的供给水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我们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建设经营主体,引导鑫地生泰园、汇鑫农业科技、凯鑫蔬菜合作社、绿源花木合作社、天元生态农业、正鼎科技等一批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建设连栋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双拱大棚,培育蔬菜育苗点,扩大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力争每个蔬菜生产基地都配备蔬菜保鲜冷库、批发市场、检测化验室等基础设施,通过3~5年的努力使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积极扩大林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深度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不断推进伊洛河沿岸以及河洛汇流景区农家乐提档升级,通过3~5年的努力,使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平方米,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0万平方米,休闲观光农业经营面积33.3万平方米,发展农家乐30家,充分发挥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的集聚效应,将其建设成为我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为加快推进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关镇、街道办及市直部门为成员的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今年,市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天元生态科技、正鼎科技、鑫地生泰园等农业企业正在积极实施砖钢温室、双拱大棚建设。我们将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把“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各相关镇、街道办及市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开展招商引资,努力为我市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保障。
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伊洛河沿岸各规模经营主体,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努力为我市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积极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扩大设施蔬菜、林果花卉、绿化苗木等主导产业的种植规模;充分发挥伊洛河沿岸旅游资源优势,深度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服务项目,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申报省级以及郑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省、郑州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提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积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求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化验室,配备相关检测设备,每天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太自检,市农委实施严格监管;同时,农业检测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执法检查,以及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努力保障我市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
篇6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众所周知,教师资源是高校最为宝贵的资源,它决定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英语是我国高校的基础课程,社会和学校十分重视,对英语教师需求量大、要求高。但我国高校英语教师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现存问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通过调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所高校的英语教师,提出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策略。
1. 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1.1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过重
近年来高校扩招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工作量过重的现象。比如内蒙古某高校学习英语的学生高达10000,而该校的英语教师只有68位。经计算,得出以下数据:该校英语教师人均周学时14.5,人均班级数4.2,人均学生数131.5。繁重的工作量会缩短备课时间,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1.2性别比例明显失衡
由于学科特点,学习英语的男性比女性少得多,由此导致英语男教师和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就高校英语教师性别比例问题,笔者对内蒙古呼市三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出以下数据:高校1有9位男教师,56位女教师,男教师仅占14%;高校2有男教师10位,女教师61位,男教师占14%;高校3有男教师9位,女教师41位,男教师占18%。由此可见,高校英语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1.3新老教师比例失调
高校近年在扩招学生的同时,也新进了不少年轻的英语教师。笔者对内蒙古呼市三所高校英语教师的年龄状况进行统计后得出以下数据:3所高校中30岁以下的教师87人,占45%;30-40岁的教师45人,占23%;40-45岁教师33人,占17%;45岁以上教师30人,占15%。由此可见,年轻教师比例大,人数多,而年龄较大、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比例小,人数少。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课由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教授,这样就可能导致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并且,繁重的教学任务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有碍他们的提高。
1.4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经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年轻化了,但教学观念和方法并没有跟着年轻化、现代化。通过走访几位年轻英语教师发现他们对外语习得理论与实践缺乏深度认识,上课仍以教授语言知识、讨论课文内容、简单练习口语这种简单、陈旧的教学方法为主。所以,更新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现代英语教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2.1有关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培训,促进外语师资可持续发展
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落实英语教师多层次、多方式的在职培训制度,给年轻英语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充裕的学习经费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尽量为他们提供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研修班和出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提高其科研和教学水平,促进外语师资的可持续发展。
2.2共享优质英语教师资源
要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教师个人的优质资源可与教研室乃至全院的教师共享。资源共享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相互借鉴,再根据自己学生的英语基础、专业特点及教师本人的讲授风格和特长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资源共享实质上就是集思广益,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使优良的教学方法、实用的教辅材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3网络辅助教学
优质的教师资源可利用网络扩大辐射范围,从而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大学英语教师可建立英语教学网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资料,还可以在网络上组织讨论、布置作业、答疑解惑、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网络辅助教学可以使英语教学更生动形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辅助教学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2.4明确教师任务,构建学术团队
据笔者调查,很多高校英语教师承担了多门科目的教学。这虽能体现教师的全能性,但英语各项技能都有其独特性,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钻研该科目。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繁重的情况下,难免会顾此失彼。故笔者建议明确教师的教学科目,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该科目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专项化也有助于教师形成教学团队,提高科研能力,构建更加专业的学术团队,促进大学英语师资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因此加大对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期待能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百花.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
[3]周青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4)
篇7
老人的脖子上有4道血痕
在派出所,已经84岁的孙耀老人哭着向民警介绍,昨日7时,刚下夜班的儿子孙敬到家后,见到父亲正拿着灭害灵向墙角处喷杀灭蟑螂。孙敬二话不说,上前扭住孙老先生的耳朵,把他揪到阳台上,先罚站两个小时,问为何把屋内弄得这么难闻。10时左右,“儿子在阳台上用双手扣住我的脖子抓卡,又朝着我脸上连打几个耳光,并用腿顶我的腰部,让我赶快做饭,做得不快就用脚踢”。孙老先生的哭声被邻居听到,邻居纷纷指责儿子。
民警掀起孙的衣领,记者看到,其脖子上被抓有4道血痕,流出的血已经凝固。
儿子在单位表现“优秀”
孙耀老人哭着告诉记者,他退休前一直在二砂任中层领导,30年前,老伴撒手离他而去了,当时他带了5个孩子,孙敬是最小的一个。70年代初,吃穿都很紧张,他既当爹又当娘,十分因难地一手把孙敬拉扯大。从上小学到高中,他没有让儿子吃什么苦,孙敬高中毕业后,他托人送礼,又把儿子安排到二砂最好的车间。
据孙敬在二砂的车间陈主任告诉记者,孙敬在7年前进厂以来,工作上一直都很争先,他们父子关系也很好。孙敬负责车间的初级料制作,工作很积极,早来晚归,还参与车间一些技术改进,给领导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车间同事也知道他5年前失恋,但从他的表现看,似乎没有什么影响,他还是很努力地工作,今年1月底他还被评为2003年度的先进工作者。今年年初,孙敬的父亲来到二砂找到陈主任,把“孙敬2年多来虐待他”的事告诉陈时,陈当时不敢相信。
去年开始“虐待加剧”
据老人讲,刚开始,失恋后的儿子回到家就对他嘟嘟哝哝,接下来开始骂骂咧咧。从去年10月开始,孙敬总把门反锁,不让他进屋。去年11月初,他只好到女儿家抱了床被子,到西流湖边的老年公寓去住。直到腊月28日,他才颤颤惊惊地赶到家里,见儿子不在,他一边打扫屋内卫生,一边把买回的对联贴上。“正在这时,回来的孙敬一脚把我的衣物从三楼踢到楼下”。即使这样,他还是把自己养老的6万元钱拿出来,又借了3万元,给儿子买了一套新房。从1月份起,老人劝儿子去住,可孙敬还不定时回来,“找俺的茬儿,有时动不动就用手卡我脖子”。老人说到这时已是泪流满面。
楼洞居民联名报案
一起与老人来到派出所的邻居黄克珍说,孙老先生平时里省吃俭用,人缘极好。其妻在30年前去世时,他一直坚持不再娶。“孙敬自从5年前失恋后,回家后总是找其父的茬儿,动不动就骂罚老孙,并逼着给他买电脑”。邻居劝了好几次,连二砂的领导也来劝他。老孙为了不使儿子难堪,一直不愿对外说。当日看到老孙被罚打后,整个楼洞的人都很气愤,有人给社区民警打了电话,楼洞内几个人还一起联名到派出所报案。
老人的儿子一言不发
篇8
关键词:R.K. 默顿 优先权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priority by R.K Merton is quite prominent in his scientific rewarding system, even within the theoretic structure of the whole sociology of science. This paper links the theory with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probing into the priority theory and revealing its applica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t present, and focuses on how to possess such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in an organization, in which various of innovations and inventions achieved by all levels of members will be able to be recognized, rewarded and encouraged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arget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ways of focusing on the living compared with working itself, giving prominence to the free realization, praising highly of the corporate value shared, upbuilding an atmosphere of wide recognition among members, shifting working matters and establishing an appealing procedure.
Key words: R.K Merton, priority theor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管理学强调、兼顾两种结果,即经济的角度,包括生产力、产品品质和创造利润等,及人性的角度,包括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安全感、归属感和忠诚度的提升等,后者的重要性日趋凸现和提高,很多人都相信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人力资源乃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但我们为什么还得不断地改造企业?或者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促使成员贡献最大的能力?如果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找根源,可以说明,随着人类的持续不断进化,心理健康的程度、境界、标准也越发提高,即水涨而船高。相应地,也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乃至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管理的开明化和人性化。因此,长远地看管理实践,是一场针对所有参与人员的心理实验和全体人员的心路历程。
被尊为“科学社会学之父”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教授,一生中著作等身。默顿1957年发表的《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更是后期研究的代表之作,同时也在整个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地位,特别是在他的科学奖励系统的理论架构中,科学发现优先权(scientific priority)尤显突出。
当然,不局限于“优先权理论”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架构中认同,而与管理理论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延伸,尽管可能存在认为这样的联系不免牵强,但无法否认默顿的“优先权”理论确实可以与组织行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尤其是在“创新”以及对“创新”的承认与激励的意义上,对“优先权”理论可以引申至大到国家、民族、科学界等彪炳千秋的发现与发明,小至不同规模的组织、集体对“创新”的倡导,组织管理中,对于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强调工作中工作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文化创新,乃至制度的完善等,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 King Merton)教授,被学界尊称为科学社会学创始人,其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先后出版过20多部著作,发表过200多篇论文,而编辑的论著达上百篇(本)之多,其学术成果先后有17500次被公开发表的各种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类的文章所引用。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通过默顿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辛勤探索和不懈努力,尤其是在科学社会学的创立、发展以及学科地位的提升中,作出了一系列显著的、开拓性的贡献。
1942年,默顿归纳出现代科学的四大精神特质(the ethos of sciences ),也是科学制度上的规范,即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公有性(communism)、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和有组织的怀疑精神(organized skepticism),以通过科学自己的独特的规范作用,约束科学家的行为,并一直被学界推崇。
(一)科学史上的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
在现代科学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多世纪中,无数的科学家,都参与过这种论战。伽利略与克里斯托弗沙伊纳、法国人让塔尔德、以及西蒙迈尔等数人发生过争论;牛顿在有关光学和天体力学以及微积分分别与R胡克和莱布尼兹发生过数次长期论战,甚至在关于水的论战中,亨利卡文迪什也被扯进了与瓦特和拉瓦锡的三角战中,可见波及的范围之广。
发生论战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现代自然科学门类,从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到医学、数学等,甚至在社会学诞生的短时期内,圣西门和孔德的门徒之间也展开了谁是“社会学之父”,谁是“接生婆”这样一个微妙的问题争论不休。
国家之间也屡屡发生对享有优先权的争夺,都有民族优越感,新发现增加了发现者个人的荣誉和民族的荣誉,坚持科学的民族特性。
(二)科学发现优先权的内涵
默顿赋予“科学发现优先权”的内涵以独特的社会学解释,鉴于科学建制的目标是增长知识,科学发现的独创性的地位凸显,但科学的规范要求科学家必须公开其发现,并接受科学界同行的审查、鉴定。而在实际社会行为中,做出独创性发现的科学家把知识贡献给整个科学界,自己并不占有其研究成果。那么作为对其公开的报偿,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给予发现的“优先权”(Priority)。
在很大程度上,优先权的冲突乃科学自身的制度规范的结果,科学制度的规范给科学家施加了压力,要他们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要求他们作出独创性成果。对于为公共知识的积累作出真正开创性贡献的人,人们将给予尊敬和承认,对独创性的承认成了得到社会确认的证明。达尔文说“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因有心要得到我的自然科学家同行们的尊敬而大大加强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获得承认的兴趣仅是一种动机。每个科学家并不一定在开始时就有成名的欲望,科学只要坚持并经常从功能方面强调独创性,并且把大部分奖励授予有独创性的成果,就足以使对优先权的承认变得至高无上,这样,承认和名气就成了一个人工作出色的象征和奖励。
(三)从优先权到科学奖励系统
默顿从优先权之争导出科学奖励概念,并认为优先权之争也是科学的奖励机制正常运行的正常结果。
科学自身的发展要求必须将创新作为最高的价值,否则科学将失去方向。由此要求科学家也必须将创新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价值,作为回报,科学界对于那些有所创新的人将给予最高的评价和荣誉奖励,默顿认为,优先权就是这种奖励的方式之一。后来,默顿的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
麦克尔J马尔凯认为,在默顿的整体个理论和著作体系中,“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整个奖励系统的研究传统就是起源于此。
(四)优先权的功能
美国人约翰摩根认为,个人想成名的动力是与科学进步的社会效益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家们具有这种无比巨大的动力,可以激励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去从事研究。他们会认为自己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每一个有独创性的人都要用劳动成果向公众证明自己的价值。”
承认科学发现优先权具有激励科学家作出发现的功能,在科学研究者的眼中,能获得同行们承认就是对他们的工作价值的证实。F班廷爵士认为“它造就了研究人员,会激励个人并且使个性得到发挥……研究人员渴望他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得到荣誉并非是不正常的,如果剥夺他们的这种荣誉,那也就撤去了最能鼓舞他工作的兴奋剂。”这样的功能更多地表现在对研究人员的鼓舞和激励。当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科学发现或发明绝大多数成了集体的贡献和集体成果,而真正的核心贡献人员只好夹杂于他们之列,没有获得相应的承认和奖励。
对科学发现强调独创性,并成为科学规范,易加剧科学领域的竞争,甚至造成通过有意的、不正当的手段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是为反功能。
(五)从默顿的优先权理论可以看到的
1、 优先权理论是科学奖励系统中的核心;
2、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对自身价值的维护和科学正常发展的要求;
3、 对优先权的强调,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奖励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相应的环境;
4、 不能因为科学发现涉及前人的科学遗产,而否定或忽视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
5、 承认和奖励首创精神或曰优先权,将极大地激发科学竞争中的公平竞争精神;
6、 在增强优先权的功能作用的同时,防止并弱化其可能产生的反功能。
总之,对优先权承认与奖励激发了科学中的奥林匹克精神,这就是科学竞争。在科研工作的实际开展中,科学知识总是一个个具体的科学家生产出来的,并且打上个人的标记。谁能率先生产出独创性的知识产品,谁就能首先得到科学荣誉,获得最大的社会承认,这无疑造成一种要不断进取的竞争压力,极大地激发科学家的首创精神。
二
新式的管理哲学相信人性本善、值得信任、喜好知识并渴望受到尊敬。一个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有两条途径:第一,外部途径——对外部机会的把握,包括行业选择、竞争要点、外部机会和威胁等;第二,内部途径——内部能力的培养,包括组织内部资源的系统整合、内部能力的持续培养和提升、持续的变革与创新)。
从经典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具有强调人道主义、人性和需要、将人作为企业活动的中心乃至注重人的心理条件的满足和心理资源的开发的共性,以下仅引出管理学理论发展初期的数个观点,后期的管理学大师们都极为重视组织管理中对人的自身需求的考虑,自然不用重述。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则更加强调对人的个性的尊崇,对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满足的推崇。
(一)从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到人力资源管理
1、 弗里德里克泰勒的人道主义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尽管十分注重车间一级的生产率,但同时通过精心研究,可以发现贯穿在泰勒的著作之中的主旋律始终的却是强烈的人道主义,他认为,要精心选用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能够做得最好的工作,并强调管理人员提前精心制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人员要有责任设计工作制度,以帮助工人把工作做得更好。组织管理中,他把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形成这种艺术的最重要部分。
2、 莉莲吉尔布里斯的人性和需要
在泰勒的追随者中,被誉为“第一位女管理学家”的莉莲吉尔布里斯所关心的是工作中人的因素,且一直强调,在应用科学管理原则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认为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
3、 亨利法约尔管理环节中的人
在亨利法约尔的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中,管理人员的各种活动居于财务、商业、安全、会计、技术以及管理等六大类工业企业活动的中心,且管理的活动中涵盖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每一个环节无不与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人密切相关,因此非常强调人的中心地位。
4、 雨果芒斯特伯格的工业心理学中的人
随着行为科学的出现,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雨果芒斯特伯格也将目标指向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以及企业如何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他对实验方法的强调更侧重于工人,通过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提高其 “生活水平”。
5、 霍桑实验中强调的人的因素
之后无论是管理的社会学方法,还是霍桑实验,乃至近代管理思想,都将研究的目标、重点指向人的因素,霍桑实验中,认为生产率的提高乃是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如士气、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一种归属感),以及有效的管理,这一类管理工作要求了解人的行为,特别是集体行为,并且通过这样一些个人之间的处事方法如激励、劝导、领导和信息交流等来起作用。
(二)马斯洛人性导向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和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主要在于心理需求的满足。
1、 自我实现
通过马斯洛的研究,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然而尽管事实上好像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潜力,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达到自我实现。也通过对全人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精英进行研究,才知道人的潜力究竟为何物。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他们的潜力全然无知,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有可能做到的,也不理解自我实现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根据罗加斯和弗洛姆等人的研究,自我实现已经有了一定的事实根据。
2、 综效理论
通常认为,一个人得到的越多,另一个人就得到的越少,这也是在太多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中反映出的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成就某个人的成功。在适当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中,这种情况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善,达到综效(SYENERGY)的结果。马斯洛的综效是指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对个人有益的事情对每个人都有益。通过综效,可以建立一种机制,即个人追求自己兴趣时,都能惠及他人,同样地,当自己尝试对别人有利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使事情对自己有利或合乎自己的兴趣。一个组织成员因某事受益,其他人也会因此而受益。高度综效的文化是安全有益、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
当然,过去的管理理论中的有些概念与现在的含义和理解有一定的差别,但从现实的角度,可以延伸相关名词的意义,如技巧,传统的管理文献通常应用在个人的技巧方面,如技术的、人文的、概念的。而在麦肯锡的7S体系中则意味着全体的组织能力,有组织能力或者缺少组织能力,其他亦然,以极大地达到与当代管理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与时俱进。
三
默顿的“优先权”理论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人在各种类型的组织中,作为客体或主体的一种人文关怀,突出强调人的观念体系和对人的心理需求的重视。比如著名“默顿论题”(Merton Thesis)认为, “具有更大重要性的是观念在把行为指引向特定路线上的作用。正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体系,对于在各种与基础性的思想情操同样兼容、可供取舍的行动模式之间作出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看出,默顿认为观念或观念体系对人的行为和行动模式所起的重要影响,乃至决定性作用。与管理理论或组织行为理论等相结合,可以发现,自始至终,大师们对人的因素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两相结合,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有益的借鉴意义。
从默顿的“优先权”理论可以看出,需要在组织管理中,承认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创新、成就,并类似于科学共同体对做出科学发现的科学家那样予以认同,建立比较完备的奖励系统、激励机制,使默顿的“优先权”理论极大地应用于组织管理中。而管理理论则需要建构 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框架,并提供一个其存在的根基。
以下所提仅在于如何使组织具备承认“优先权”的背景,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环境,充分激发组织成员工作中的创造和创新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共同成长。
(一)提倡生活与工作质量
通常情况下,对工作、生活的理解,总是工作优于(Superior)生活,根源在于工作是生活的保障,这样就反映出组织成员是为了生活而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得已而工作的意味。
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中,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之区别于“人事管理”只是一种哲学上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改善企业的工作生活质量,那么这就意味着企业认为员工能够通过在组织中的工作满足他们自己重要的个人需求,使雇员得到公正、平等地对待,为每一位雇员提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个人能力的机会,公开地、相互信任的沟通,使每一位雇员都能够有机会在与他们的工作有关的决策中施加积极的影响,足够公平的工资报酬,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等等。
这种强调生活与工作质量改善的取向,使得员工比较重要的个人需要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从而赢得他们的献身精神。企业中的献身精神并不仅仅反映管理技术问题,更多的则是反映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关于人的假设。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信奉或至少倾向于信奉Y理论,认为自己的雇员是最好的,才有可能按照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的思路来对待他们。
因此,相对于工作而言,强调生活的重要性,成为“生活与工作质量”,则可以理解成在生活中工作,工作成为一种休闲的活动,并且已经融入生活之中,达到在生活与工作之中理想的平衡状态,从而也就解决了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弱化了双方之间尖锐的对立,进而成为一种大家庭之中的成员,互相理解。
(二)突出自在实现
“自在”在哲学中使用的频率极高,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外国哲学。就像庄子不愿意接受楚威王的邀请出任宰相,称“未始有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物”,那样的心理状态才是永恒的,自由自在的,是普遍的存在,不依赖任何具体事物。因此,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并使得组织成员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尽管很多时候是不可企及,但可以此为目标。康德认为“人有一个理性的自觉的自我主宰”,他所理解的“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指的不是呈现出来的东西,这个“自在之物”永远躲在幕后,永远在彼岸,这个彼岸是方向。那么自在之物可以成为“挂在驴子前的胡萝卜一样”,起到强烈的引导作用。
通过以上庄子拒官、康德的“自在之物”,我们提出一种自在实现的概念,将组织成员的“自在实现”融入组织目标,并把它作为组织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推崇共有价值观
组织中的价值观属于全体成员所有,也理所当然要由组织成员来共同分享。基于价值观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为组织在人员甄选、培训、使用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西游记》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取得真经,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而困扰他全程的“紧箍咒”也随之消失,可见“紧箍咒”并不是有如来佛、观世音或唐僧等束于他的头上,而是在他的心里打造了无形的“紧箍咒”。 因此,当组织成员认可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并化为共有的理念,他们也就会按照这一价值观所缔造的价值标准行为、做事,成员的行为也就不再需要靠制度进行约束。因此,在组织管理中,不管是管理的哪一个环节、阶段,根本核心应该是强化价值观的共有,根本上应该是价值观的管理,从员工的遴选、定岗、培训、职业生涯的规划乃至团队管理,以及组织核心成员共有价值观的塑造,每个人都会明白在这样的组织中,自己就是精华。在杰克韦尔奇的用人原则中,始终把对GE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否作为成员提升或培养的重要原则。
(四)营造互相欣赏的组织氛围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因其成长、教育经历不同,各有特点,其所具备的才能亦有差异。同时,每个人都具备欣赏别人的能力,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和比较客观的立场、超然态度,基于别人的所长或成果,称赞他人的能力和技术,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客观事实的承认和尊敬是人类本性的最低限度。每个人都很有智慧,都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别人。但在绝大部分组织中,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之外,很多人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降低了组织内部的协调性。
因此,强调这种客观性,即提高对人的要求,而不是降低人性的最低极限,欣赏别人、省视自己,才能使自己从中获益,实现马斯洛的“综效”目标。
(五)实行工作内容丰富制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在长时间的紧张后将变得松弛,而不容易集中。组织管理中,工作的丰富化和职务内容的扩大,施行适当变化将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消除重复的单调乏味,对工作范围进行扩大,增加类似的工作,责任没有增加。前者可以在工作中建立一种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鼓励下属参与管理,鼓励工人之间相互交往,让工人对他们的任务有责任感,采取措施使得他们能看到其任务和工作对企业的产品和福利方面的贡献,及时反馈工作完成情况。在国外的众多跨国企业如德州仪器,AT&T,宝洁、通用食品等组织中,都尽量创造这样的机会,在分析和变动工作环境的物质方面时,让职工参与其中,包括办公室或厂房的质量、温度、照明、清洁卫生等,诸多事实证明,工作丰富化将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率、降低缺勤率和人员流动率,增强员工的士气、组织的凝聚力等,与共有价值观的推行相得益彰。
(六)建立申述程序
组织的每一项关于人力资源的决策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在组织中处于不同层次、地位、岗位的成员,乃至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而如何才能将这样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也是在组织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那么,建立、完善一种公平的申述程序就显得颇为必要,也是值得尝试的一种解决方式,以此将帮助组织保护成员的正当权益和个人尊严,从而为组织成员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做出贡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采取的每一项人力资源的决策以及后续性政策都会影响到雇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同时,这样的组织行为本身又反映了企业对雇员的人文关怀。只有当组织的行为不仅关注组织中雇员的物质需要满足,而且还关注到他们心理需求、成长需要和自在实现需要的满足的时候,组织的人力资源系统才能构成的真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以上针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管理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议,旨在从如何实现组织成员“优先权”方面阐发我们的思考,尽管现在众多企业已经在尝试,包括多种形式的“合理化建议”、“我想对你说”等等,在组织中,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宜于创新,并且有一套完备的发现和认同优先权的体系,同时树立一种对企业整体的共有价值观和崇尚、尊重创新优先权的文化氛围是我们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RK默顿 著,鲁旭东、林聚任 译 科学社会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迈克尔波兰尼 著,王靖华 译. 科学、信仰与社会[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文军. 罗伯特默顿: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N].《社会科学报》2003-7-7.
4、保罗格里斯利 著,徐海鸥 译. 管理价值观[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5、AH马斯洛 著,成明 编译. 马斯洛人本哲学[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
6、Mcmahan G C,Bell M P,Virick M.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mployment involvement, Diversity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998,8(3):193-214
7、加里德斯勒 著. 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8、Yvonne Guerrier,Margaret Deery. Research in hospital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8,17(2):145-160
9、方环非,陈敬良. 国有企业人力心理资源开发[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8):16-18.
10、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篇9
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和资本自由化的相关性分析
1、推动资本自由化有利于保持中国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目前,中国对跨境资本流动严格管制的成本巨大,不断加剧的“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增加了经济的风险。只要资本流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居民和非居民总是能找到规避管制的方法。管理当局要使资本管制在长期内有效,唯一的办法是不断增加新的、严厉的管制措施。然而,即使是严格的行政管制,也未必能保证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2、如果继续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会延迟中国金融市场的发育,不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中国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为隐蔽的资本流动提供了多种渠道,资本管制的效力也在不断削弱。逐步放宽资本管制,推动资本流出,可以缓解外汇储备快增及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推动资本流出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局面,可以借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在人民币持续稳步升值的背景下,资本不断流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缓解国家投资公司集中对外投资带来的风险。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已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通过资本项目管制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必要性已降低。国内的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使得中国在90年代中期以后,实现了国际收支的长期、持续双顺差。鉴于国际收支的目标不是顺差而是平衡,而且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导致了中国的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这已使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较为被动,所以有必要放宽或者取消一些资本流出的限制,以保持中国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
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资本自由化的思路及原则
中国资本项目的主要管理目标应是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在总体思路方面,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应遵循整体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开放的进程应该可控制、可预测。
1、逐步形成跨境资本双向对等流动的格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首先,有利于中国内地外汇持有者拓宽投资渠道,丰富金融品种,增加中国机构投资者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能力,逐步放开间接投资的管理。其次,通过规范资本市场增强上市公司透明度和树立投资者信心,通过活跃货币市场促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增加投资和风险转移的工具。再次,引导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对接,在内外资本高度融合的情况下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2、在顺序安排方面,应从最大限度减少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要求出发。中国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上,建议遵循下述原则。第一,跨境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短期资本的大规模快速流动容易对一国经济产生冲击,而长期资本则稳定性较强,且往往与实体经济联系较紧,因此宜采取“先长期、后短期”的原则。第二,由于资本外逃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外汇管理难题,为减少资本外逃,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的情况下再放开资本流出,因此应遵循“先流入、后流出”的次序。第三,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具有法律、信息、财力、运作规则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因此对外开放次序应遵循“先机构投资者、后个人投资者”的原则。第四,股权筹资具有长期性、无须偿还的特征,而债权融资具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因此在筹融资方面应该“先股权、后债权”。第五,债权投资有固定收益、风险小,股权投资则收益高、风险大,因此在投资方面应该“先债权、后股权”。如在间接投资方面,应考虑先开放证券投资的长期市场,然后再视情况开放短期货币市场。
三、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资本自由化的具体措施
1、合理把握资本自由化的节奏,使长期目标与即期目标有机结合。在整个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中,关键问题是要有明确而坚定的长期目标,并且在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时,应兼顾即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个方面的需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未来国际收支目标模式逐步转变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符合中国国情。目前中国在经常项目方面,贸易项目顺差长期化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中国货物贸易及经常项目由持续逆差转为持续顺差,是由中国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因此,通过加大资本项目调节力度,适当扩大资本流出平衡国际收支,是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长期目标。
一方面,资本项目如果开放过快,可能导致大量资金外流,影响国内金融和经济稳定。国内银行体系一直受不良贷款及企业治理结构等问题困扰,资本项目开放会诱发国内存户把存款调至海外银行,威胁银行体系稳定。国内股市因求大于供,市盈率远高于国际水平,资本项目开放后会诱发资金外流,如股价急速下滑,会造成市场不稳定。资金外流、外汇储备流失,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银行及股市流失资金,造成国内资金短缺、利率有上升压力,影响经济金融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项目如果开放太慢,国内储蓄会继续竞逐有限投资工具,导致资产市场价格泡沫的问题持续甚至恶化。国内居民为投资海外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会更积极地通过非法途径流出资金,使得管制更困难,还会拖延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对国内市场深度拓展、产品多样化及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等也有不良影响。
2、建立危机处理及其合作机制,完善外汇管理法律的体系框架。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套金融体系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作为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一旦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将十分巨大。因此,只有运用适当的金融危机处理机制,及时保障企业和个人的资产安全,抑制金融恐慌的蔓延,才能真正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金融问题出现的初期,截断金融风险传播的途径,关闭或者通过注入资金的方式对出现支付危机、问题严重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将金融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上乘之策。
篇10
【关键词】 多网络自适应选择 无线宽带 视频传输系统
前言:视频传输过程需要依附于无线网络技术,由此现代视频传输也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质量与效率上的提升。本文中所阐述的无线宽带视频传输系统综合了视频传输技术、多模技术、Wi-Fi技术等,具有多网络自适应选择功能。该系统内部主要涵盖了两个部分,便携式视频传输中断与视频监控中心。下文中将着重阐述整个系统构建过程所涉及到的软件与硬件相关的实施方案,同时也将详细的阐述多网络自适应选择切换算法的实现过程。
一、视频传输中断的设计方案
1、硬件设计技术。视频传输终端搭建中硬件平台主要涉及到:视频压缩、ARM9处理器、FLASH、通信模块、Wi-Fi模块等。该系统搭建中主要选用的是复用技术,其作用是同时优化传输带宽与信道传输可靠性,利用Wi-Fi模块与以太网控制器优化网络接入的灵活性[1]。整个硬件系统的工作流程为,视频数据经CCD端输入,经由视频压缩模块,对其进行压缩与编码处理,形成可在信道中传输的格式,经由数据总线将数据进行传递、缓存、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至通信模块,进行调制后发送出去。
2、软件设计技术。视频传输终端的软件结构可划分为应用程序层、操作系统层、硬件抽象层。其中应用程序层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通信数据流的动态加密控制,视频传输质量与云台控制,以及网络传输、管理等功能。操作系统层所选择的是嵌入式系统;硬件抽象层中主要是驱动程序。
二、视频监控中心的设计过程
针对系统监控中心,选用多路视频流调度模型进行整体设计,达到全面监控的效果,同时对前端设备的各项指标进行控制。视频监控中心的多路视频流调度模型,属于一个连接管理线程管理下的多个视频流对象并发管理多个便携式视频传输中断[2]。根据便携式视频传输终端的无线双信道传输特点,选择监控中心抖动缓存的自适应累计策略,用来确保视频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
三、多网络自适应切换算法选择
1、多网络的自适应接入。视频传输终端的多网络接入选择静态配置为主,自适应接入为辅。其中静态配置所指的是在终端上建设网页服务器,经由网页配置决定终端的初始传输链路。在监控中心的IP地址处于RFC1918流出的3块IP地址空间之中,表示监控中心处于园区网络内部,在此过程中需要经由以太网接口或者Wi-Fi模块建立初始传输链路,动态获取IP地址进行视频传输。如果监控中心在应用公网IP时,需要传输中断经由EVDO模块建立初始链路。
2、无线同构网络的自适应选择传输。无线同构网络的自适应选择传输主要是基于双EVDO模块,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确保视频传输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带宽利用率。相关研究人员有提出:“可以使用针对视频传输的跨层自适应保护方式,按照信道变化自适应选择应用层、链路层与物理层最优的编码与传输策略组合,对视频码流中存在不同重要性的数据进行不平等保护,在信道条件较差的环境下提供更优质的视频传输质量”。
四、系统测试
1、Wi-Fi的RSSI对分组丢失率的影响。分组的丢失一定会对传输质量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系统在选择Wi-Fi的RSSI切换门限过程中,选择时机网络测试的方法,用以保障明确一个相对有效的数值。信道带宽的不稳定性特点,形成的影响是提升视频传输的延迟,所以视频在ChinaNet Wi-Fi信道上传输过程中,切换回EVDO信道所选择的方式是RSSI进入递减状态切换方式。根据测试结果与Wi-Fi切换门限为-50dB,控制信号递减计时器的最大值为3。
2、实际应用测试。为明确系统中的使用效果,系统测试选择了按照ChinaNet信号强弱选择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个场景进行实施监控方案。监控系统中的中前端监控设备存在于Wi-Fi网络的RSSI在-68dB位置波动,在此过程中系统将会自动选择EVDO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在前端监控设备逐渐移动至距离60米左右处,系统将通过注册机制逐渐切换至Wi-Fi网络进行视频的传输过程,同时通过流量控制后视频到达帧率明显优于EVDO网络[3]。
结论:通过上文所阐述的多网络自适应选择无线视频传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软件结构与硬件结构均进行了设计,在无线视频监控领域能够得到较高的应用效果。此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利用了监控点的网络资源,自动选取适合的网络,优化了视频传输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孙文珠,王洪玉,王洁,等.宽带无线网络中考虑信源编码特性的分层视频多播传输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02(11):2547-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