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好问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10 00:1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勤学好问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2、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3、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浜投痰纳嗤贰?
4、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
5、勤学好问是每个成功的人都会做的事情,你想成功就的勤奋,就的好问好学。
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12、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5、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1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17、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篇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感慨开怀大笑,原来儒家经典,现在已经开始伴着小朋友成长。人常道“钻孔钻孔”,先钻后有孔,自然而然,伴着情景喜剧的推出,孔子的老师却被认为钻子,然而,撇开一系列的喜剧笑话,以真诚的态度去读《论语》,却别有一番体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想这是我们所接触的内容中最简单的一句吧。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语,却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态度,不耻下问,人人会说,当真正要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为自己怕被别人笑话,不曾尝试抛开面子,虚心请教。反之,你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与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每一位学生来说,也不失为对学习的一种劝勉,诚诚恳恳的学习态度是至观学习的重要因素,只学习不思考,对于总结出的规律死记硬背,无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为有了探索精神,敢于实践才成为人们所景仰的学者,而对于孔子,教育学生要有勤学好问,温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大学问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响至今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孔子静心总结的哲理名言,每一句都会发人深省,受益匪浅,每个人都想拥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却也是做到勤奋、多问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读《论语》的同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个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这无疑是我们求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城厢中心中学初三:邢菲
篇3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奠定课堂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而导入时创设情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我们可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和有趣的谜语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品德课堂中,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1.巧用“多媒体情境法”
随着电子白板走入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现实。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录音、影片,Flash歌曲、新闻剪辑片等通过音响和屏幕传授给学生,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凸显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家庭万花筒》时,我在导课时采用了学生与家人共处时拍摄的温馨照片,当一张张照片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背景音乐中出现时,学生们一边惊喜地在照片中寻找自己的身影,一边回味着与家人的幸福生活。自然而然地引出“家庭”这个话题。通过多媒体情境可以逼真地再现情境,使教学情境有静有动,强烈地吸引孩子注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2.巧借“谜语情境法”
教师在课始应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创设谜语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如,执教浙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教师创设谜语情境“头戴大红花,身穿五彩衣,早晨把歌唱,催人快起床。”然后出示亚洲地图,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大公鸡。看,它就藏在这张亚洲地图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指名学生点击课件。这只大公鸡的名字就是――(中国)它的全称是――让我们骄傲地叫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它的版图多么像一只大公鸡。你看,它的头朝东,尾巴朝西。谜语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兴奋点,燃起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
二、课中情境――以情育情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的中段创设情境,可以从一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同时,让课堂起到了“中间开花,媚在腰间”的效果。
1.“活动情境法”――再现生活场景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大门而来到课堂,教室的天地就更开阔了。”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如,教学《我就是我》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朗诵,有的画画等。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醒悟、懂得和明白。
2.“小品演绎法”――激发道德情感
实践中,我尝试着把小品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带入一个灵动的境界,使品德课堂妙趣横生,学生乐此不疲。例如,在教学《当冲突发生后》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我设计了一个表演情境,即两个同学扮演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老师扮演一位同学的妈妈。这对好朋友因一件小事而红脸,互相不理睬。妈妈知道后进行劝解开导,最后化解了彼此的矛盾。表演者将情节表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都看得入了神。这时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就能达到水到渠成之效果。
3.“主题辩论法”――助推道德选择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实话实说,集思广益,通过自我教育来内化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诚信真可贵》(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教师以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辨析题说明什么是诚信。借用教材中第45页评议箱事例 “送跳绳”,展开一段围绕“诚信”主题的互动。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本环节通过实际案例,主题讨论,行为辨析,让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诚信观。
4.“故事情境法”――活跃课堂气氛
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果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问号之歌》一课,我穿插了名人故事,让学生懂得小问号大成就的秘诀。
活动之一:走进牛顿。出示牛顿照片,简介牛顿,并播放视频“苹果落地”,补充牛顿其他小故事,交流探讨中明白是“勤学好问”促成牛顿一生的伟大成就。
活动之二:名人故事屋。我让孩子们讲一讲:你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呢?孩子们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孙敬悬梁的故事、苏秦“刺股”的故事、匡衡凿壁偷光、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囊萤夜读等等,同学们感受到古今中外的这些名人都是因为勤学好问走向了成功。
三、??散情境――以情激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逐步推进,以及层层深化的过程。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要根据班上学情变化,随机地、弥散式地创设情境,让课堂中始终充满新奇的感受,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及时升华情感、提高认识、化解疑难。
1.“问题探讨法”――启迪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直觉体验,挖掘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新的道德需求。例如,一名教师在执教《问号之歌》时,设计了“心中的小问号”和“问号大分享”活动,老师通过活动真实再现孩子们心中的“问号”以及解决“问号”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提问、交流、分享、探寻中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感受问号的价值魅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好思、好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的目的。
2.“诗歌名言法”――引人入胜
诗歌是无谱的音乐,它音韵和谐、语言优美、简洁凝练、朗朗上口;诗歌意境深远、情感浓烈、韵味无穷。在讲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老师直接讲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不爱听。但是,如果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师引用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带来的痛苦和人们对两岸统一的期盼。通过深情吟诵,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抒发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3.“广告植入法”――发人深省
在品德教学中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短小精悍的公益广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家庭万花筒》一课时,教师引领学生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勾勒千年的时代变迁,最终只是突出了一个精神,和为贵,孝为先。这份“和谐、孝敬”的情感就是串起的课堂丝线。教师适时地植入央视公益广告Family,恰好能将这种情感逐渐升温,让童心的脉动与历史合拍,促使学生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四、课终情境――以情导行
在课的结尾阶段创设情境,容易给学生带来又一个情感体验的,并烘托出整堂课迈向成功的氛围。对于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感悟上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学生的情感在无形的道德教育中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情感目标的达成。
1.“音乐渲染法”――直抵儿童心灵
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学生一般比较疲劳,在剩余的时间里,若能播放一曲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又可以巩固新课,升华主题,把教学再次推向,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功效。 例如,在教学《小心电老虎》(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结课时,一边播放《祝你平安》音乐:“祝你平安!哦,祝你平安!让那快乐永远在你身边……”一边总结:“生命是最可贵的,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想如果我们都有强烈的安全用电的意识,都能够做到安全用电,电一定会温温顺顺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音乐的渲染配以老师的激情讲述,无形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进一步树立了安全用电的意识。课后,再让学生设计《安全用电小贴士》,向身边的人宣传如何安全用电也就水到渠成。
2.“童谣传唱法”――激活道德践行
篇4
关键词:优秀;教师;学会;做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为人处世之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就是说,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先会做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从表面上看,做人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一名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
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我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我:“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这话令我深思,我反思说:“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是这样。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谁的意见也都听得进去。我觉得,我能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一点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我还体会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别的,当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如果说我在思想认识上有进步的话,那就是外因对我的良好影响提高了我的自觉意识。”
这些外因就是我后来总结的几个字:谦、自、礼、正、时、勤、实、帮、敬、乐。
谦:做人不可目中无人,有本事也不必自夸,应谦虚。若一个人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
自:做一个有个性的人,给自己一点自信!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闯,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不屈服于任何权威,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尊。
礼:生在礼仪之邦,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有礼之人会做人,有人缘,多朋友。有礼之人会做事,注重形象,有教养,不树敌,成功路上事事顺。
正: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完善的人,受人崇敬。做一个自私的人,做欺心的事,疾贤防能,与成功无缘。
时:做人要惜时,做事要守时。尤其是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塑造自己的形象。现代人更离不开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守时、惜时、不拖延。切记:时间就是金钱。
勤: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最短途径是勤奋。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恶劳,勤字当头,苍天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实: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任何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给人留下一个实在的形象,给自己的成功增添一份夯实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负责。
帮:人际交往,互利互惠。帮助别人,就是在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蓄,特别是在人患难之际施于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顿。真心助人,其回报不言而喻。
篇5
一、养成热爱朗读的习惯
古语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学习语文,要勤于朗读。做到一天不读,心里不舒服;两天不读,茶饭无滋味。注意养成出声读、大声读的习惯。我们应教给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大声朗读,做到心无旁骛、感情专一。朗读时应做到:不读破句子、不颠倒句子、不增添或遗漏句子、不重复啰嗦、发音洪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善于融入感情,抑扬顿挫,语气自然,铿锵有力。大声朗读使人体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增强记忆的效果,更便于我们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能准确把握作者布局谋篇的妙处,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们的口头作文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养成勤于动手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脑子比不过烂笔头,也就是说读书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要知道,人脑的记忆特点就是有遗忘性,把认为重要的内容记下来,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的形式可以是心得式笔记、摘录式笔记和提要式笔记等等,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交互使用。并且还要坚持平时写日记的习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心有所得,记录所感所思。除了这些,还可以要求学生养成自拟题目的习惯,在微博或者在自己qq空间发表所感,或者跟进别人的qq说说,也可以往报纸或其他杂志投稿。要让学生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一定能从中收获作文进步的喜悦。
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要让学生知道,在学习语文的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充满荆棘和拦路虎。比如在练习写作时,经常会遇到不会写或者拿捏不准的字词。要让学生养成不会就查字典等工具书,在家还可以查查网,百度一下。但是无论怎样都不可自欺欺人,不会装会,蒙混过关。不勤于动手查正,就会写错字、用错词,闹出笑话,甚至误了大事。让学生手头必须准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勤查词典和其他的作文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一些拦路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养成爱好背诵的习惯
读死书,死读书,死记硬背固然是我们现代社会所不提倡的,但是由于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也不够高,让学生死记硬背一点经典语句或者名言警句也是必要的。我记得在小学时背过三字经、千字文,现在基本理解了,平时说话写作时引用一些,能增加语言的华丽和韵味。如果脑子里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写作就会无话可说或者无病,空话满天飞。就是在平时说话时,谈吐平平、满嘴土话也让人瞧不起。作为文化人应有的素养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在平时上课时要求学生必须背诵课文精彩片段,还要给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经典语句或者好词佳句。学生在自己课外阅读时如果发现了比较精彩的文段,也一定要记下来。平时在看电视时不能仅仅留意故事的紧张气氛,还要注意电视中表达的语言。只要不断积累,不怕吃苦,时间长了就会功到自然成,语文水平就会提高了。
五、养成不怕麻烦,善于修改的习惯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古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和韩愈夜下“推敲”之事成千古佳话。由此说明耐心修改作文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好方法。现代语言大师舒庆春曾经强调,写文章要“狠狠地改,不厌其烦地改”。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要在以下几方面注意训练:标点符号、遣词造句、立意审题、层次段落、语言风格等方面。让学生学会耐心、细心地修改,做到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全方位的修改和推敲,才能改出精品来。
六、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写一手好字是个人的能力,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培养学生写好字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卷面清楚,书写干净利索,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能够使阅卷的老师心生好感,分数自然会提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书写工整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千万马虎不得,一定要书写认真仔细,工整清楚。首先每个字要规规矩矩,规范工整。其次卷面干净,尽量不涂抹,做到大方整洁。再次要做到格式规范,写作时,作文的正副标题、署名空格等格式都要按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影响得分率。
篇6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
二、走进名师历程,解读成长秘笈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读书
由于平日忙于上课、批改作文、做学生工作等原因,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名师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名师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笔者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往大一点儿说,是一种生命形态。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读书吧。
关键词之二: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不会占用时间,却能给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了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笔者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关键词之三:向学生学习
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到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教学相长”。经常深入学生的老师还会有这种感受: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上。北大附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
关键词之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所谓反思,我认为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关键词之五: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
关键词之六:学会做人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要加强修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两句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走进名师思想,领悟教学特色
名师必备的八条素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是教师首要的品德要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必备的静态和动态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艺术;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宽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篇7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篇8
关键词:评价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206-01
有怎样的评价,就会塑造出怎样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怎样使评价服务于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评价层次的多项化
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特别是对数学问题的设计呈现出低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多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缓坡度――有利于学生由低层次向高一层次跃进;翘尾巴――让优等生吃得饱。作业也分A、B、C三级,分为必做(A组)与选做题(B组),对A层次学生只要求完成必做题,对B层次学生除了完成必做题,根据自身情况选做部分选做题,对C层次学生要求选做部分必做题,并完成选做题。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不同程度的发展。三个层次的学生并不是恒定的,随着他们学习水平的变化可以随时作调整。
二、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评价的主体成多元性。学生自己、同学、家长都将参与这一活动,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1、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想象丰富,有很大创意性,在我的数学课上他们经常对自己的观点、行为做出评价。别看平时老师怎么说他们都不在意,真让他们自己评自己时,可认真了。
例如:每隔两个星期,我都会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把自己这两个星期以来上数学课时的表现、与小组合作交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学习困难等做自我评价,每次学生写的我都认真仔细去看,并写上相应的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放入他们各自的成长记录袋中。通过这种自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2、学生互评
教师不是全能全知的上帝,对学生的认识了解所能达到的程度是有限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多看看学生眼中的学生吧。
例如:“用多种视角看学生”:我新接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时,对学生不了解,于是便请来几位同学,帮我先拟个草稿,也好让我看看他们眼中的同伴在学习数学方面是什么样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得也很热烈结果也很让我吃惊。有一位学生S,平时学习数学时作业不认真,但看了学生给他的评价:你很聪明,活泼,班里的有些别人想不到的数学问题,你总能考虑出来,好样的,如果能持直以恒,你将是我班里的数学王子。看了这些,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平时对他的一些看法,后来在我和学生的共同激励下,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学生以其独特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给他人做出评判时,正是自己对知识点做出的另一种更全面认识。由于同学间平等的地位,使得评议的结果较易被评议者接受。
3、教师评价
这一评价活动的目的更多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我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选择给学生写“优点卡”的方式来进行,和每个学生保持“单线联系”,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个纸条,我及时捕捉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把它随时写下来送给他们。例如:我曾经为一位学生写过这样的话:“你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小姑娘,那一天学约分,学的相当不错。你的确很聪明。我想学习其他章节也会不在话下了,对吗?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可喜的进步。不断的用这类语言去欣赏,去鼓励,激发他们积极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篇9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伴随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我国的很多优秀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相碰撞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断淡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事物,吃洋快餐,看日韩动画片,过外国人的节日。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感悟与传承的过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站在教育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对古文工具书过度依赖。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如对古文言文或诗词名句等的教学中,学生依赖最多的不是教科书,而是诸如“高中文言文学习宝典”、“高中语文诗词精解”之类的教辅书。在学习时,学生依靠这些辅导书的帮助,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不是靠已学习过的文言知识来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这样一来,这些文章的学习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情感上的熏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古人的名人名言、名篇都背诵下来,然后进行一代代的背诵传播就完成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优秀文化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对传统中的精华进行吸收传扬,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剔除。而纵观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大多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常见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等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情感上的教育,使学生难以体会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所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区别不同民族的根本性因素既不是生活习惯、肤色等这些先天性因素,也不是社会制度、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等后天因素,而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所积累起来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凝聚力,民族文化是保持整个民族团结统一、和谐稳定的根基,它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多次波折,以强大的生命力传承到现在,已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从未中断,显示出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精华。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特色,在现实中将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而语文教学正是这样一个融入的平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以教授传统语言文字为基础,逐渐将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一个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深入发掘教材资源。在对教材进行研究时,我们会发现,教材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在教材中各种经典的传统著作和篇章,都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价值观和文化观。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都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劝学》、《师说》,都向学生传达了古人勤学好问、尊师的美德;《陈情表》则讲述了李密的“孝”,突出了古人的孝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结合。
2.开展名篇的拓展。教学教材中涉及的古代经典名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进行教材教学时,学生只能接触到很少一部分内容,再加上平时学生学习和熟读名著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学生对名著中所讲述的背景知识等不甚了解。课本教材无非只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些经典内容为切入点,然后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去了解原著内容,熟读原著,并组织学生对名篇、名著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了。
3.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个传统节日来说,都有一个美妙传说或历史典故等,它们反映了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和憧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利用这些节日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节日的起源,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就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写文章。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彰显了中华儿女的精神气质。在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高中语文课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骆亚琴 《小议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0年,03期。
篇10
基础会计在财会专业课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和引导,基础会计学好了,其他专业课学起来就较容易,基础会计没学好,学生就从心理上觉得财会专业较难,失去了学好其他专业课的信心;本身如果基础会计没学好,其他专业课学起来就比较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如何让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基础会计呢?这是一个相当头疼的问题。一是十四、五岁的学生对于什么是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运转流程有哪些?相当陌生,学习时比较抽象,相关的概念不易理解;二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本身双差生较多,学习能力就要差一些,学习的信心缺失。怎样让这些学生有兴趣学习、有信心学好是一个关键。通过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老师对14级财会3班的基础会计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二是树立学生学好基础会计的信心;三是学习基础会计前先进入企业去参观实习3~5天;四是改革课堂教学及评价方法。现总结如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从而产生高昂的求知欲。古往今来,不少有成就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等,他们事业的开端,进取的幼芽,往往萌生于某一兴趣爱好,如老师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教授,在生物学、动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则起源于青少年时代对青蛙的浓厚兴趣,正是这种兴趣,使他终生在这方面耕耘、进取、开拓。但兴趣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它需要老师的激发和有目的的培养。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
所以树立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就相当关键了。
(1)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要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对老师有兴趣、敬重老师才行。老师上第一堂课就相当关键,第一堂课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堂课,既要立威,更要让学生把你当朋友,信任你,愿意与老师交流。首先老师要充分展现你的才华,如:专业技能、其他的一些技能都行,就是征服学生。其次就是放下架子把学生当做朋友、当做自己的儿女。你想学生信任你,你得先信任学生,你想学生把你当朋友,你得先把学生当朋友。学生把老师当朋友后,才愿意听老师的话。
(2)然后让学生崇拜和向往会计这个职业。老师在网上给他们搜了会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尊重的程度。财务人员工作的环境等级。然后搜了会计收入情况,低的1500元/月,高的上百万年薪。再与以前毕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学生QQ视屏,让她们谈谈现在的工作情况,回忆在校学习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
(3)量力而行。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会因智力与才能不同而有差别,在学习中,给予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说明,智力不同的学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结果,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程度也不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予相应的作业,才能成功。
2 树立学生学好基础会计的信心
通过一系列的准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心理就在咕嘟了:我们能行吗?我成绩这么差,又不爱学习,我能学好会计吗?这个时候就要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了。让他们有信心学好会计,“自信心(self-confidence)也叫自信,是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的和所能的有信心,对自己所下的判断和所做的事情不怀疑。自信心是意志的一个重要心理结构。在采取决定阶段,自信心会影响目标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订。在执行决定阶段,如果个人对现有的低成绩不满意并且对好成绩充满自信,其后继的努力就更加为强烈,如果仅仅对低成绩不满意而缺乏自信就不会有后继的努力。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的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产生自信心后,无论你面前的困难多大、你面对的竞争多强,你总感到轻松平静。当你拥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自信源自实力。心理学定义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老师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老师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老师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我们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要及时的给与学生自信心,上课时不要着急讲理论,先让每个学生都填写收费发票,然后及时给与于赞扬,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知道原来学会计这么简单。他能学得会,且学得好。
3 到企业去参观实习
十四、五岁的学生对于什么是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是怎样运行的,运行的流程怎样,非常抽象。如果就这样给学生讲课,学生觉得比较空洞,许多概念、知识不能深入理解,学起来相对困难一些。如果能让学生到企业去实地参与企业每个环节的运行,有一个总的企业的运行接触,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应该更容易一些。于是老师争取了学生到马安一个条件较好的电子厂去参观学习三天的机会。老师把50多名学生分成了5个组,分供应部、物流部、仓储部、生产部、销售部、后期服务部及财务部6个部门参观实习,实行组长负责制,对每个小组每天制定有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实习项目表格。晚上要开会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学生在参观实习过程中,兴趣浓厚,勤学好问、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效果相当好。
4 改革课堂教学及评价方法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学习,知道强制贯输性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了。现代教育法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老师校新购买了福期特公司开发的会计教学与实训等一系列会计软件。为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实施条件。老师把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实施组长负责制,组长轮流当。采用当代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上课时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任务,然后让每个小组进入基础会计教学系统,按照给定的任务去完成任务。开始时,给的任务比较简单,如:理解和记忆五个科目、记忆和理解会计的含义。理解和记忆会计的特征等。二十分钟时间,严格考核及奖惩。在整个课堂中,老师只起帮助和控制作用,学生起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困难时主动求老师帮助,当然也可以向其他小组求助。一个任务完成了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就象过关玩游戏一样,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有奖励和积分。这个软件也配合老师们这样的教学,采用了轻松风趣的学习方式。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根据各个小组的不同情况给予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