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25 12:5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歌颂祖国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歌颂祖国的名言

篇1

活动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人心,传播媒体走进千家万房户,社会时尚的影响,千万了当今中学生信仰的动摇,人生观的改变。

活动目的:1、通过观看我国军队的壮大过程,让学生共和国日异强盛的自豪感。

2、聆听总书记的建国56周年国庆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相声述说祖国的美丽富饶,让学生树立为祖国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4、通过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有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主持,让学生收集素材,通过表演、讨论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传播爱国思想。

活动内容及过程:

1、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 观看中国人民军队的日益壮大的发展史影片。

3、 学生表演相声《爱祖国》。

4、 学生自由发言,例举心系祖国、为国做贡献力量的名人、事迹。

5、 电子琴独奏《我的祖国》。

6、 学生表演舞蹈《军中之花》。

7、 欣赏音乐mtv《热爱祖国》、图片并宣誓。

8、 教师总结,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附]: 班会活动课设计方案

养成习惯、合作发展

设计理念:

新形势下,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已将传统意义上的“高才生”拓展为“复合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除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还应具有文明的言谈举止,有规范的行为习惯及较强的合作意识,针对本班学生以上方面存在的问题,拟通过本次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正确理解所谓的风度、潇洒,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团结教育,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包容他人。

活动目标:

1、 学生自编自演,培养参与创新意识。

2、 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强调熏陶感染,避免空洞。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活动组织:

1、 资料搜集:高勇兵、汪 迪

2、 节目导排;陈思琪、陈韵晗、王敏

3、 撰 稿:陈 珊、罗 敏

4、 主 持:陈思琪、王 敏、汪 迪、骆靖东

活动过程:

1、 活动开始

2、 诗朗诵《青春的自白》

3、 《班级公约》

4、 小品《孔迪生故事》

5、 歌曲《这城市有爱》

6、 舞蹈《一起走过的日子》

7、 故事《选择》

8、 群体合诵《青春的誓言》

9、 诗《我们是朋友》

10、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11、活动结束。

[附]: 我校精彩班会活动操作方案3

无私奉献 真情回报

活动目的:

1、 通过朗诵、合唱、快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父母、老师、祖国的哺育之恩,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会活动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集体的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 、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献爱心、培养“无私奉献、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二、第一乐章 我爱我家 真情永远

1、 电子琴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

2、 讲故事《母爱如佛》

3、 吐露心声

三、第二乐章 师恩情重 无怨无悔

1、 集体朗诵《老师,您心苦了!》

2、 情景歌剧《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3、 名言警句赞老师

四、第三乐章 歌颂祖国 畅想明天

1、快板《长城长 黄河黄》

2、诗朗诵《新世纪祖国公颂》

3、大合唱《歌唱祖国》

五、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附]: 我校精彩班会活动操作方案4

饮水思源报亲恩

设理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实践。

设计目的:

1、 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货票 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 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词。

2、 制作相关的课件。

3、 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二、 回顾篇——走近亲情

1、 我的名字。

2、 小品:《追星族》

3、 说:《我成长的足迹》

4、 小合唱《妈妈的吻》

5、 父母写真

6、 小品《真情访谈》

三、 拥抱篇——体验亲情

7名言警句赞父母

8视频欣赏《老妈妈》

9朗诵《慈母颂》

四、 行动篇——回报亲情

10、母子了解知多少,歌曲《常回家看看》

篇2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安全伴我行》教育片,里面一个个精彩的安全教育小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火场逃生〉这个场景个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男孩亮亮和非非发现宿舍着火后,他门沉着、冷静想对策。首先用湿棉被堵住缝隙,防止烟火窜入。又将床单撕成条,连接成绳,然后利用其绳成功逃离了火海。

在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我还知道了发生火灾时,我们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这样不仅可除烟率达60%—100%,还可滤去10%—40%的一氧化碳。同时我们要匍匐前进,避开空气上方的浓浓烟雾。另外,发生火灾是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这时,我们可以用竹竿撑起鲜艳的衣物,最好是红色的,也可向窗外仍一些不易伤人的柔软物品,以便引起周围人的主意,同时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自救方法,想办法尽快逃离火场。

篇3

是谁把最美的梦播进学生的心灵,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是谁把智慧和善良毫无保留地埋进学生的心里?

是你,就是你——如东县岔河小学!

今天,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将迎来一个特别隆重的好日子——你整整一百岁啦!

百年的风风雨雨,百年的沉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百年的智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经历了一百年岁月的洗礼,走过百年,你留下的是累累的硕果。沐浴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年的艰苦历程,你香飘了桃李,浓缩了灿烂!

我们爱你,你是我们的乐园。随着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同学们像飞出丛林的小鸟涌出教室。乒乓球台很快被占满,操场上也展开了激烈的比赛。欢笑声、喝彩声和加油声组成一曲交响乐,回荡在整个校园上空。

我们爱你,你是我们的学园。两幢教学楼接纳了全校八百多名同学。教室里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感恩,学会热爱大自然”让我们知道做人的道理,教室墙壁上那一幅幅中外名人名言时时刻刻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朴素整洁的阅览室,设备齐全的电教室,音乐室,电脑房……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第二课堂,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爱你,你是我们温馨的家!生活在这儿的师生是多么幸福啊!还记得年仅23岁的缪海燕老师,她虽然年纪,但却和学校所有的老师一样呵护着我们,为教育好学生呕心沥血,为我们付出了最诚挚的爱心,可“天有不测风云”,缪海燕老师不幸患了可怕的白血病,可恶的病魔使她的家人沉浸在悲哀中,全校师生的心情也分外沉重。就在这危急关头,是母校,是您伸出了爱心之手:全校师生们10元、50元、100元、500元……纷纷献上一颗颗爱心,给缪海燕老师送去一份真诚,鼓励她战胜病魔。

篇4

凡是好文章,读后总能引起共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好文章总能选择一个切入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鲁迅《故乡》以“我”回故乡为角度,描写了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王家新《在山的那边》以一个山区孩子童年时幻想追寻大海为角度,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吴冠中《桥之美》以画家眼中的桥为角度,写出了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作文选取的角度。

一、一石激浪

“一石激浪”意思是扔一块石头到水中掀起千层浪花。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小的行动,一件突发的事情,会引起多方反响。张之路《羚羊木雕》,因为“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为此,一家人包括爸爸、妈妈、奶奶等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的不理解、不支持,同时引起了“我”的一番痛苦的心路历程,还引起了“我”与万芳的情感波折。

二、彩线串珠

“彩线穿珠”中的“线”指文章的线索,“珠”指文章的多种材料和各部分,也就是以某一件事物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各部分贯穿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把材料比作珍珠,贯串全文的某一事物比作彩线。如果珍珠散落在地,必黯然失色;若用彩线将其贯串,就会多而不乱,成为闪闪发光的珠串。以此角度作文可使文章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思路清晰。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以“狗的主人究竟是谁”为线索,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讽刺了当时俄国社会官员们见风使舵、官官相护、媚上欺下的社会现实。

三、先抑后扬

文章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对它失去好感;想要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之处,然后慢慢随着文章的展开,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让读者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小思《蝉》先写蝉的贝壳很小,叫声聒聒,使人听了很烦,这是抑。后来,听朋友说蝉为了等到一个夏天的鸣叫,在地下等了17年,“我”顿悟到蝉的生命意义,这是扬。

四、反弹琵琶

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在写作上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譬如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但是,这些经典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完全可以提出不同的新观点。如“班门弄斧”本来是一个贬义词,形容有些人才疏学浅却不自量力,喜欢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事。但我们可以“反弹琵琶”——要学好技艺,就得要“班门弄斧”,以便得到更多名师的指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本领更加博大精深。像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卡尔萨根《世上没有傻问题》、马南邨《不求甚解》等,都是“反弹琵琶”的典范之作。

五、小中见大

一落叶而知天下秋,这正好说明了小中见大的作用,也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祖国、生命、正能量、幸福、爱心、感恩之类的写作范围很大的题目,看起来有很多话要说。但真正一动笔又无从下手,头脑中想到的全是大道理,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说教味很浓。这时,我们就可以想到从“小中见大”的角度下笔。冰心的《谈生命》,把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比作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春水、小树是看到见的,生命是抽象的,以春水、小树之“小”,来写生命之“大”,写得酣畅淋漓。

六、回忆贯串

一般情况下,回忆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由眼前的情景想到与此相关的往日的情景,在很多文章中也常用这种方式切入。其思路表现为:现在——回忆——现在,比如,朱自清《背影》,开头写现在:“我”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接着,回忆过去:从那年冬天,“我”家祸不单行的日子写起,写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让“我”流泪;然后,回到现在:“我”读父亲的信,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父亲的背影。

七、浪漫想象

我们读过不少的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等作品,它们都因其内容的新奇而吸引读者,这就是浪漫想象在文章中的运用。它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陶渊明《桃花源记》、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巴金《日》《月》、郑愁予《雨说》、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等就是这类作品。在作文时,可以编制故事情节;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形象;可以把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事物借助想象,使其清晰明朗、细腻生动起来;可以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可以根据已经知道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八、化虚为实

冷、热、风、寒等自然现象,痛苦、喜悦、惭愧、忧愁等人类情绪……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没有形象。在考场上,遇到这类题目怎么来写呢?清代文论家刘熙载有论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即以烟霞来表现山的精神,以草树来表现春的精神,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来表现虚幻的无形的东西,使虚化为实。“实”,即是指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流沙河把“理想”化为“石”、“火”、“灯”、“路”、“珍珠”、“罗盘”、“船舶”、“闹钟”等,从而创作了诗歌《理想》。

篇5

一、利用现有作品材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其接受爱国主义思想。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对于一件美术作品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如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的激动时刻;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中一位小鬼依偎在老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作品还歌颂了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之上。

二、在游览祖国风景名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篇6

一、感悟经典,传承文化,开启智慧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从孔子到《史记》,从庄子到陶渊明,从“竹林七贤”到李、杜、欧、苏,从元曲到《红楼梦》……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心灵。文学经典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到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也找回了忘却的梦想和沉寂的激情。

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吟诗引句

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是诗文的源泉。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自然的情境中观察体验,到大自然之中去吟诗观景,就是要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自然界到处都有美的足迹,历代诗人的慧眼彩笔留下许多赞美四季风光的不朽诗篇。在春季,校园里的几棵柳树抽出了新绿的嫩枝,学生们立刻捕捉到了这一春意,吟诵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田野里,学生们望着飞上蓝天的风筝,体味“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愉悦。在夏季,新荷尖角露出水,蜻蜓萦绕之时,把学生们领到池边观赏,在那蜻蜓站立荷尖的瞬间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惬意怡神。夏日雨后,指点学生们去观赏雨后清荷,微风中吟诵诗句“微风忽然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在秋天,金风送爽,层林尽染。拾级而上,于萧瑟的秋风中惊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于阵阵菊香中品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的铮铮傲骨。在冬天,去品味“风雪夜归人”的温馨,去感叹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洁。

引导学生在广泛接触大自然和观察大自然的情境中去发现美,引用诗句表达美,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强表达效果。

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中,积累古诗文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古诗文名篇,如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三峡》《小石潭记》等,抒发自己豪情万丈的《登幽州台歌》《观沧海》《水调歌头》等,充满哲理性文章的《陋室铭》《爱莲说》《孙权劝学》等。教师可配合教材让学生有机会辅读与之相对应的文言文,如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可推荐学习其《后出师表》深切体会“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情怀,让学生欣赏、背诵,使学生在绚丽的语言中加深理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可效用此法。

为避免遗忘,教师应把所学古诗按教材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归类合并。如有的教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后,再赏读《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等一系列送别诗,并引导背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名句,使学生对离愁别绪有更多的感受。又如将《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山坡羊潼关怀古》、《朝天子咏喇叭》等归并为忧国忧民篇,这样归类辅读,以熟带生,新旧渗透,融会贯通,可以收到系统积累的良好效果。学生会随着年长事更,逐步明之、解之、融于心,就能调度于笔。

四、在写作练习中,指导引用诗句名言

文章恰当地引用诗句名言能增强表达效果,给文章增添色彩。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引用诗句名言可采用例文评析的方法,即将学生引用得好的例文抄录出来示范讲评,以典型引路。如学生在写《一件好事》一文中,不自觉地在文中引用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既使文章增色不少、又使明晰了文章的主旨。教师还可采用提示阅读资料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列举一些文章篇目供学生阅读参考。如写《我的理想》可引领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去寻找身边的榜样,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透过古诗文的阅读,他们可感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平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还可采用因文指点的方法,即根据某次作文的具体内容,启发学生在文中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

篇7

关键词:班级文化 特色 文化资源 熏陶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9-01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笔者的出发点和主题就是用多种文化资源熏陶学生的心

灵。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和共同劳动的结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而班级文化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之重可想而知。建立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它对小学生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长环境对生命体成长的重要作用,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中,笔者把立足点和主旨确定

为:用多种文化资源熏陶学生的心灵。

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理应把它发扬光大。

1 用古诗词熏陶学生的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和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诵读积累古诗词不但能使学生增长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而且能陶冶情操。首先,指导学生精心学好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技巧。其次,开展“我爱读古诗词”的语文活动,每周增学一首古诗词。每周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动手搜寻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优秀古诗词抄写在黑板上,教同学朗读理解学习,并抄录在语言积累本上熟读成诵。下次学习新作品时,先要朗读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词,温故知新。鼓励学生下载到该诗词的歌曲,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歌唱,以增加趣味性。

在第一次校园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轮到我班时,正值万紫千红的仲春时节,笔者精心挑选了几十句恰好与时令吻合的含有“春”字“春风”或“春雨”“春水”的古诗词名句训练学生朗读背诵,之后,在台上表演“古诗词含春名句联诵”。先全体学生齐诵16首诗中16个含有“春”的名句,然后分角色,女生朗诵13首古诗中含有“春风”的13个名句,男生朗诵11首古诗中与“春雨”“春水”有关的11个名句,让学生从凝结着古代诗人智慧和灵感的咏春诗句中去重温春天的美好,去感受春天的万种风情。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姹紫嫣红的春天每年都会如约而至,可我们人生的春天却只会一去不复返!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春天,只有珍惜光阴,勤奋学习,播种希望,将来才能收获金色的果实,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 讲爱国名人故事,用中华名人的爱国事迹熏陶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爱国”是它的核心和基石。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爱国精神浇灌着中华民族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使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步一步走向富强文明。在中华传统美德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爱国诗词,讲中华爱国名人故事,唱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歌曲的活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爱国的种子。在我校开展的全县德育展示开放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主题为《爱国主义永放光芒》的德育班队活动,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爱国主题的诗词,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爱国名人的动人故事,还饱含深情地合唱了歌曲《祖国是妈妈》,得到了观摩教师的好评。

3 讲中华成语故事,用成语中的名人事迹熏陶学生心灵,激励学生向上向善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绝大多数来自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其中一些成语蕴藏着精彩动人的历史文化故事。许多个性鲜明,有智慧有成就的历史文化名人活在言简意赅的汉语成语中。挖掘这些故事,让学生讲述,既增长了知识,学习、积累了语言,又能受到教育,得到熏陶。如“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的故事,“程门立雪”杨时尊师重道的故事,“闻鸡起舞”祖逖苦练武功立志报国的故事,“凿壁偷光”匡衡家贫却勤奋读书的故事等等。学生通过讲述这些成语故事,不但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增长历史知识,而且能从故事中的历史人物身上得到某些启迪,心灵受到熏陶、感染,萌生出正能量。

4 利用校园的“墙柱文化”资源熏陶学生心灵

篇8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从而能恰当、灵活地运用积累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语文水平和素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的积累。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呢?

一、在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的积累,而语言的积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背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段)。《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诗、词、文段一定要读背熟记,就是没有要求背诵的那些文章,凡是贴切的比喻句,生动的描写句,优美感人的抒情句,以及名言、警句、短诗、格言、成语、谚语、歇后语及精彩片段……无不成为提升语言的材料。把这些优秀的语言积淀在记忆里,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就可以对所背诵过的材料进行“反刍”,重新理解、重新感悟、重新整合、进而内化运用。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学校教育目的是什么?培养终生读书人。身为语文教师,自己读书,自然也带着学生们读书,于是这乐趣、光彩与才干,便因为分享而具备了双重的快乐。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①《学生应背古诗》,是积累的好材料。②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帮助他们订阅一些刊物外,还结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推荐书单,推荐了一些优秀的书籍让学生自行借阅或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③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爱读书摘记的良好习惯

读书,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最终落实到“心”上。我的学生每天都有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午餐和午自习之间,并且学习任务完成之余都可以在书的海洋之中遨游。实际上学生确实阅读了很多内容,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是很多。所以,“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对低段学生而言,摘录好词佳句是最见效的办法。我不仅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好词佳句整理下来,而且把阅读其他内容的精词好句也试着整理。一个单元进行完之后再对整理的内容加以熟悉。这样不仅扩展了积累的范围,而且强化了记忆内容。

3.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①每天早上设“精彩十分钟”时间,把他们阅读的故事、诗歌、绕口令等内容讲下来。②在班级的墙报、板报中,我专门开辟了“梦笔生花”专栏,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并结合写话、习作要求,展示精彩片段或文章,以促使学生间的互相启发、交流、学习。③班队会中,结合语文单元主题、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我设计了不同的主题活动,如:成语接龙,讲名人故事,诗歌朗诵比赛,歌颂美丽富饶的祖国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展示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在作文训练中积累语言

篇9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语音、教态、仪表等可以渗透美育。这样美育与智育密切结合,加强美育,就可以使小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第一,开展课外美育活动。在长久的课内学习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单调、枯燥情绪,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举行定期的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举办艺术节、知识节、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切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走向自然,游览山川、河谷、园林原野、水库电站、大海岛屿等,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认识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必须注意的是,开展课外美育活动,应当加强指导,有计划、有目的,而不能流于形式,流于一般性活动,否则就会失去美育活动的意义。在活动进行之前,应当向学生讲明活动的要求、意义,避免走马观花看热闹倾向,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思考、探求。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应当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二,举办美育报告会。建立学生充实、多彩、积极、奋进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康、纯洁、美好的心灵,是美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办美育报告会,“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实中的先进人物是时代精神的代表,用源自现代社会的先进人物教育、鼓舞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美好、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促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时代的气息,从而有力地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励学生去追求远大理想,追求奉献精神,为国家强盛奉献自己的才智,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美育报告会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水平,能够使学生感受、认识到美好、崇高的境界,激励、振奋学生的精神。

具体、生动、感人的美育报告会能够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塑造学生积极、奋进的精神世界。

第三,建立课余美育活动小组。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余美育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加深、提高,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例如,在泥塑小组,学会把普通的泥土变成美丽可爱的塑像。在刺绣小组,学会用平常的针线绣出精美的图案。在花卉小组,学会种植花草,栽培出亮丽缤纷的鲜花。在音乐小组,学会用双手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在野外写生小组,学会用彩笔展现美丽的大自然。在文学小组,学会用语言描绘、歌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美育小组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心灵去感受、去欣赏、去创造一片片美的世界,在思想情感的深处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获得美的深层次体验、认识。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设计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有兴趣,语文作业设计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教师要一改过去的简单重复与机械抄写,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我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很多小学生喜欢绘画,学习了古诗《江雪》后,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身垂钓的冷清景象;学完了《中国石》,让学生画一画酷似中国版图的中国石,并试着在上面标明祖国的名山大川。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想象文,学完了《画杨桃》后,可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品,然后把观察到的不同点写下来;学习了《滥竽充数》后,可让学生续写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再比如,学了修改病句,可设计趣味游戏题:学生扮演医生,给“病人”写诊断书,开处方,动手术;学了直述句改转述句,可设计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转述电话人,练习转述别人的谈话。

二、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必须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分层要求,把作业设计成“套餐型”,分成ABC三种等级:A类作业相对较难,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相对简单些,适合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做;B类作业处于两类作业之间,适合于中等生做。这样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层面上有所发展。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比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从而得到发展。如学了《家》一课后,可以设计以下几种作业供学生选择:

①.读一读,把儿歌读给父母听,让家长评一评你读得怎样。

②.认一认,认读本课生字词。

③.写一写,书写本课生字词。

④.说一说,还有什么是谁的家?

⑤.编一编,依照《家》的格式自编儿歌一首。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题型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有效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此外,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如小学阶段的儿童概念化形式过程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的实物概念受词所含的直观特征以及事物的实际用处所支配,难以理解事物的抽象本质;到三、四年级,儿童的概念和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既能摆脱被感知的直观特征,又能开始揭示一般的本质特征;到五年级才开始向更高水平发展。作业设计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循序渐进提出不同要求。如:写读书笔记,一、二年级以摘抄为主,三、四年级以概述为主,五、六年级以谈感受为主。

三、开放性作业张扬学生个性

作为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更加开放,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课外书,并写出读书的收获;喜欢看电视的同学,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喜欢收集名人名言的同学,可以做读书笔记;喜欢做家务的可以写出劳动的快乐。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会当着一种负担,而会越写越快乐,成为他们渴望的精神食粮。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开放性作业更能张扬学生个性。我教古诗《望庐山瀑布》这篇课文后,这样引导学生,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学习这首诗的收获:喜欢读书的同学读出庐山瀑布的气势;喜爱美术的同学把它画出来;喜好文学的同学搜集资料出一期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知识小报,或者把它写成想象作文,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各显神通”,兴趣盎然中完成了作业,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四、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思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几乎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这种作业可以以课文内容为“引子”、为“话题”,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使学习成为自主构建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自主有效地学习。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与空间,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这不正是学习语文的真谛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