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18 22:1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期待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精彩的生成而在课前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可有时……
案例:“巴斯德实验”教学片段
课前教师预设,先让学生学习巴斯德实验,由此实验得出科学探究的六环节。可没想到,课一开始出示目标,就有同学站起来说,“科学探究的六环节,我早知道,不就是……”
还有的同学迫不及待的说了出来,有的同学甚至把巴斯德实验对应的“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也说了出来……看来,提前预习已起了作用,于是我抛弃了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
于是,我说:“好,你们已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提前预习,刚才说的几个环节都很正确,不错,不错,那还有不懂的环节吗?”
“制定计划有通用的方法吗?”“交流的时候都要说出来吗?”“那个曲颈瓶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问题出来了,我安排小组分组讨论,要求小组中只要有一人会全组都会,看哪一组学得又快又好……
这下课堂沸腾了,翻资料的,看图的,讨论的,教同桌的……
后来,课堂检测的结果,比以前安预设案教授时高出十多分。
体会与反思: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堂上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椐当时的具体,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学生不再是一张白
纸,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丰富而有活力。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生命状态,不因尴尬而回避,不为追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而应立足现实,放眼全体,以心灵来感应心灵,以智慧来启迪智慧。
在本案例中,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是最精彩的。课前,我的精心设计是:由巴斯德实验推出科学探究的六环节,并归纳应用。本打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进行,最终水到渠成,走向。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学生勇敢的道出结论,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怎么办?
篇2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科学操作、整体推进、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把握推进节奏,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科学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2、整体推进。鼓励教和倡导教师尽可能在7-9年级实行循环,重视研究教材体系,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4、不断调整。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不断的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研究常态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盘活教育资源。
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
①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
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思想;
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
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
2、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常规。
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群体成长。
教师培训从四个方面促其成长: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提升理论素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四、深化课题研究,更关注过程,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载体,是解决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不要觉得太高深,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附: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1、做好上学年末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初中历史成绩的质量分析; 2、对全区初中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征文进行评选;3、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4、做好市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初评工作。
十月份:1、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课到校活动;2、召开历史学科研讨会; 3、期中测试命题;4、参加对峪山一中教学视导工作。3、推选参加全市初中历史说课竞赛的优秀选手。
十一月份:1、组织好全区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 2、参与对鹿门中学教学视导工作;
十二月份:1、参与学段统一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2、认真做好2011—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科学文化素质测试初中历史的命题工作;3、搞好对三个年级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小结。4、组织教师参加全省历史教学年会。 「 1
2011年元月份:1、做好本学期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的质量分析。
附:历史教学进度安排表:月
份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九 月
第1—6课
第1—5课
九(上)第1—12课
十 月
第7—11课
第6—11课
九(上)第13—17课
十一月
上旬期中考试
第12—17课
上旬期中考试
第12课—15课
上旬期中考试
九(上)第18—20课
十二月
第18—22课
第16—22课
九(下)第一、二单元
2011年元月
复习、期末测试
复习、期末测试
篇3
一、科学的使用《自由阅读卡》
七年级――九年级的历史教材后面设有《自由阅读卡》。新教材的改革幅度较大。课本中的文字较少,在每一节课都安排了一个自由阅读卡,主要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的能力,《自由阅读卡》如同老师的帮手。它针对课文中不能解释,但又是重要的内容做了扩展性的介绍。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中:“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统一度量衡,对尺寸、斗升、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学生对度量衡量的概念模模糊糊。学生通过对课后的“自由阅读卡”科学的学习,展示出学习成果:秦代的度是指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叫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能力就会有较大提高。
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在九年级义务教育中,七年级――九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每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内容,例如:两汉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隋朝经济的发展,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
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先对河流进行治理,例如,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武官员都去背草,堵塞决口,经过治理,八十多年没有发生过大水灾,使黄河下游两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变成良田,并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黄河没有改道。隋朝对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交流,对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例如隋朝的运河开通后,把南方的稻米 丝绸源源北运,供给北方。唐玄宗时期,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每个朝代的经济发展首先是水利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在他们的意识中形成”保护水资源”的强烈环保意识。学生认识到只有领导重视,亲临其为,政绩才会让后人留念。
农业工具的改进。现代的农具有很多改革和创造,第一种是藕犁,第二种是三角楼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展示出他们的劳动成果:唐代的曲辕犁在我国古代农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影响深远,它不仅技术上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设计精巧,造型优美,唐代曲辕犁使中国耕犁定型化,一直沿用到中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是中国农具史上的里程碑,学生从曲辕犁的知识中认识了工具的发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江南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曲辕犁,它不仅有精巧的设计并且还符合一定的美学规律,又一定的审美价值。
学生科学地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不仅能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住,还能把知识向外迁移,与此同时,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明白了我们的国家为什么那么重视教育了,如九年义务教育中,免除课本费、杂费……。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是不能推动社会的变革的。
三、作业的巧布置与批改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学生对作业的布置较烦感,对作业的布置与实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例如:同样的作业,一般的学生只需要五六分钟便可以完成,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时拖半个小时,甚至一小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在布置历史作业时采取:作业与练习分层的方法,让不同的层次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层次,让学生努力一下便能摘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子,布置作业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基本题:把重点放在课本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学生对作业的完成会出现快速完成的情况,兴趣也比较高,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发出:“这作业简单,我会”的呼声。
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这类作业适合于学习程度偏好的学生。从而认识到:中国的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当今的教学主流-----素质教育。
我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完成作业,通过调查分析后认识到作业的要求含糊,知道问题以后我进行明确要求:
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使他们学到了什么?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把一部分作业延伸到课堂之外的作业利用U盘通过班班通工程展示给学生,避免学生遗忘或丢三落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及时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为自己努力的成绩感到自豪,在学生的作业后边,我会写激励性的语言,如XX同学你的进步很大,你真行,我一定相信你会以优异的成绩展现在自己的父母、同学面前……。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我能行的学习乐趣。
篇4
【关键词】影视作品 初中 历史教学 现状 改进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创新和完善,影视作品的运用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影视作品突破了传统历史课堂文字、图片说明式的教学方式,将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应用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关注历史的意识。所以影视作品运用于历史教学的方式应该成为现今教师备课过程所考虑的方式。
一、影视作品收集与整理
虽然历史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但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方法却很少被一些历史教师采纳。而影视作品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历史课堂上有着巨大的用途,所以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它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应用影视作品的前提是要在课前搜寻、整理好相关的作品资料。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着大量的影视资料供师生去选择。教师在筛选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师生分工式地进行影视作品收集。比如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收集两部左右的作品上交给老师,然后老师通过学生上交的影视资料进行筛选,把最合适的资料最为课堂播放资料供同学们一起观赏和学习。这个课前进行影视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为学生最开始接触历史事件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有着粗略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历史,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展。
还比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的十年”这一课,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收集外,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去询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关于的的故事,把这个过程录成视频,成为属于自己的影视作品。在与其他同学分享时,会更有真实性和说服性。
二、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的利用和欣赏
历史课堂上,影视作品是一种传达历史现象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历史。而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影视作品所呈现历史的方式有着一定的欣赏价值,这对于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也有着一定的促进影响。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影视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电影《鸿门宴》、《孔子》,电视剧《战国》、《东周列国――春秋篇》等都是比较合适的影视题材。学生在进行观赏时,通过片中情节能够容易地了解到人物性格、历史事件原因等传统历史课堂所无法表现出来的内容。在《孔子》这个电影中,孔子给弟子讲解“仁”的道理这个画面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孔子这个人物的魅力和性格特征,以至后代几千年沿用他的主张思想也是与他个人本身有一定关系,而学生只有通过这中画面才能体会到孔子这位思想家的魅力何在,从而才能理解孔子思想的魅力。这是影视作品在课堂中应用所带来的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地去认识历史和欣赏历史。
又比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大汉天子》、《汉武大帝》电视剧作品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影视资料。学生依靠对影视画面中情节的认识能够充分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时能够全面、客观的去看待。这也是影视作品欣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第二大效果,促进学生在历史问题上能够辩证地分析。
三、课后对影视作品的交流与评述
历史的学习要注重课后反思的过程,学生虽然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课后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历史思维,形成对历史评述和批判的意识。影视作品是历史再现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也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刻认识的方式。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开元盛世”这篇课文时,影视作品《大唐诗圣》作为资料题材,学生在观赏其中关于“开元盛世”的片段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各种问题:为什么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执政有无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能够通过影视欣赏而得出的问题,所以影视作品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甚至可以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表演或者情节设置进行抨击,在出现于历史不符的地方学生应该及时提出并且更正,让更多学生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真实性地把握。
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以国外角度为第一角度的影视作品,学生在观赏完后能够更加客观地去认识历史。对于“”这个历史事实,虽然中国受到巨大的伤害,但在西方列强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民族扩张壮大国家实力的行为。所以辩证地去看待这个事件才是正确的途径,学生在观影过后也要意识到历史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许静. 论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化[D]. 重庆师范大学,2005.
[2] 郝建彬.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篇5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将原来历史课堂教学“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引导学生主动地看书、讨论、思索、归纳、比较,转变历史学习的态度和方式。如学生了解第16课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后,为了引导他们思考日本如何对待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可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是如何对待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为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加速发展,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其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2)回忆一下,1840年后,中国对待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是什么态度?分别发生了哪些相应的历史事件?(3)近代史上,日本学习西方取得了成功,中国学习西方多以失败而告终,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发?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密度和角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能太难,又不可太易,还要力争从一个有创新的角度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和感悟历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展示教学提纲引领学生
历史教学提纲,是对历史教材内容提纲挈领的归纳和提升,它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加深理解与巩固记忆。历史教学提纲,能在预习和复习中引导学生消化、理解、巩固教材内容,能通过复习、辅导、答疑、讨论深化所学知识,能让学生明白相关史实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是一种相当好的引导学生预习、复习、巩固和思考的好方式。
三、抓住关键词提示学生
北师大版本历史教材中的关键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 一是能比较清晰地理清相关历史线索。如第一、二、三单元标题中的关键词“步入”、“确立”、“发展”和“终结”,清楚地将资本主义发展的线索进行了叙述。二是能引导学生简明扼要并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如第18课“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内容中的“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文化角度”等三个关键词,提示学生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极意义。三是能促进学生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记忆。如第2课讲新航路开辟意义语段中的“锤炼”、“开阔”、“拓展”、“连接”、“打破”等五个动词,从不同角度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并朗读,学生会很快掌握相关内容的。
以关键词引导学生,一要找准关键词。“关键词”贯穿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始终或某一教学内容的前后,如果找错了,会使教学思路混乱,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学会找关键词,养成找和用关键词的习惯,提高找和用关键词的技巧。历史教学内容的关键词,有的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有的需要教师自己归纳和概括。如第11课“欧洲工人的觉悟”内容中的“觉醒”、“斗争”和“期待”等三个关键词(将诞生的背景基本概括清楚了)就能在教材语段中直接找出来。又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独立宣言》的核心思想,教师需要将其内容概括成“人权”和“独立”两个关键词。二要用好关键词。用好关键词的方法之一是围绕关键词进行设问,如上例中的“人权”关键词,教师可以设置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1)《独立宣言》规定,作为人享有哪些权利?
(2)《独立宣言》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这些人权?方法之二是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照关键词的提示,自己阅读和理解教材,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四、总结历史线索引导学生
要很好地把握历史线索并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以“跨入近代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终结”为线索,让学生弄清教材前三个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从整体上掌握前三个单元的内容。
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历史线索。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将知识巩固和能力训练相结合,优化历史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完第12课后,让学生思考教材三个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并将其线索总结为“建立巴黎公社保卫巴黎公社纪念巴黎公社”。学生总结历史线索的过程,就是其从总体上分析所学知识、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教材内容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篇6
一、设置悬念式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教学导入是一堂课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前提。教学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就实践中常用的方式进行探讨:
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带着求知的好奇心快速地进入状态。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吸引到问题探究上来。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十月革命》(湘教版九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将学生一下子就吸引到教学上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十月革命?它有何历史意义?为什么会发生十月革命?学生因为没有学过课文,对十月革命只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因此,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回答不上来。此时,笔者顺势地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只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就能够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听后,迫切希望知道问题背后的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加快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中进行感知和体验,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将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距离现在的时间十分遥远。如果让学生仅仅从字里行间进行解读,具有较大的困难。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地突破时空的限制,将遥远的历史场景再现出来。这样,就将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生动形象的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和理解难度。
例如在教学《原始的农耕生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和图片,再配合相互的文字和声音解说,将原始的农耕生活场景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有效地聚焦在课件上,通过认真地观察、倾听和思考,提出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思考的兴趣。通过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式和单纯地采用讲解方式相比较,前者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后者。
由此可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课前预习。但是,多媒体运用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坚持“按需选择”的原则。也就是必须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能够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免造成喧宾夺主、适得其反的结果。二是坚持“多元整合”的原则。应该坚持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的讲解等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任何一种单一教学方式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
三、开展讲历史故事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只有能够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课堂,才算得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知道,历史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历史故事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三国故事会”竞赛。学生为了获得比赛的成功,纷纷积极地进行准备。从比赛前查阅资料、练习讲故事到故事比赛,再到比赛后的感受,都让学生处于积极地投入状态。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历史知识,由于学生的参与兴趣空前高涨,所以其精力更加专注,学习气氛特别活跃,思维处于极佳状态,所以,学习效果格外好。此外,通过讲历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历史故事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获得成功的同学的能够体验的收获的喜悦,失败的同学则能够加强对自身的反思,刺激其产生奋力直追、迎头赶上的欲望。
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背好知识点。因为知识点不会主动跑进大脑,所以学生没有适当的背诵是不合适的,只有背一些,头脑才能形成更多印象。当然要背也不是说所有内容都背下来,而应该抓住一些基础的和重要的知识点。
其次,建立知识线索。要把所学内容更准确掌握下来,有一定的线索是很有帮助的。线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课本内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阅也就比较迅速。因此,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知识线索的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把课本内容讲清楚,让学生能够有条理的把握相关内容,然后就能制作出每一课的相关知识线索,知道每一课由哪些方面来组成,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来讲解。这样,学生的头脑里有了相关线索,需要查阅的时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确定所考内容在哪一课,也就能把答案确定下来。也就能实现学以致用,正好能体现“有效”。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模式构建;复习课堂
在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回顾、习题的讲解,在课堂之上主要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都是在倾听,这样的复习课堂的效果比较低。但是随著新课改的介入,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由教师主导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从教师主动解析题目,变成由学生主动解析,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还让学生的成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样就也达到了复习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目标和任务
1.知识与能力方面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应该对其基础知识上进行总结和概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路线的探讨,让学生对以往的学习中发展历史每一个阶段的不同,和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意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在针对历史时序中的有影响的重要阶段,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以此让学生对历史的基础更加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应对考试。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复习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过滤,提高学生对课题中历史信息的解读,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身的看法,提高对问题探讨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基础能力。
2.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最终都要面对中考,而中考的任何一科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与社会也是一样。所以在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到复习的课程,达到应有的目的。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断的深化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的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直接强化的学生的记忆要实用。再者,学生也能够通过复习课堂再次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温习,将原来已经熟知的知识重新进行分析,利用这样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讨,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达到能够对相应题型的熟悉。而且复习课堂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知识量。
3.情感与价值方面
初中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能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与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在学习与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的体会历史事件存在的重要意义,让其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样就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能够不断的了解人类的发展史,还能够从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让学生能够以此为借鉴处理好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复习的课程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认清现实社会,让历史与社会学科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价值的途径。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1.教学观念策略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新的教学观念应用到其中,以此提高历史与社会故此课堂的教学价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内容都是针对学生的中考而进行的,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让学生对很多信息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有了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地位转变成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互动频率,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相应的问题。再者,在新教改的改革内容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主要的复习路线,并在德育的指引下,将历史与社会科学的真谛传达给学生。通过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够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上图)。
2.史学观念策略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就是针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阐述,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史学观念分为三种: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首先文明史观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从人类出现,文明出现开始,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有了观念,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明的观念不断的变化,出息了物质文明以及政治文明。所以在学生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能够重新的捋顺人们的文明史。第二,全球化史观。在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是整个世界在变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不同的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不相干的部分和社会进行了接触和融合,这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全球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说历史存在的重要。第三,现代化史观。如今的社会是由历史不断演变而来,所以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生探讨先下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3.过程实施策略
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的时间,制定有效的课堂复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的掌握相应的知识点。首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和规划,将专题的内容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图:公开复习课《20世纪的中国革命》。
在20世纪国内正处于革命阶段,也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之一,所在本节公开复习课程中,教师利用了能够展现更多细节的导图,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利用练习的方式将事件过程理解的更加的透彻。再者,学生通过图片中教师列举的思维展示,对其中的时间和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说,让学生答题的思路更加的清晰和明了解,更加了解历史的真实境况,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相似的问题,就能够对快速的进行解答。
三、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
1.采用多种手段练习,以练促学
在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提高练习的力度,并以此督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率。在初中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能够通过课堂的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典型、有层次、覆盖面比较广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里演练,达到对考试题型的熟悉。教师也需要在针对题型解答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的进行解题。再者,在复习的课堂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历史的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当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进行模式性的测试。
例如:在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讲古代史的发展里程建立成为简短的导图形式,以此加强学生的导向思维。(如图)
2. 指导解题方法归纳题型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相应的经典题型进行解题,并将相似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减少解题的时间。
在针对历史习题复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瓷习题的题型进行辨析,在审题的过程中做到“三定”:即“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这三种定向能够清楚的确定题型的答案的方位、来源、及思路。第二,在针对题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题型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并寻找其信息的关联点,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够让题目更加的清晰好辩,让学生更加容易抓住中心点。第三,在针对历史材料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答题方法,应该做到“四化”,即:提示化、要点化、术语化、序号化。这种“四化”方式的答题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踩中分数要点,提高整体得分情况。
3.建立错题档案总结反思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给予一定的评估[4]。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习题的记录,并建立错题档案,将正确的解题方式和正确的解题思路阐述清楚,让学生更加清楚题型的问题所在,避免在日后遇到同样题型的时候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针对学生模式试卷中的错误频率较高的题型进行整理,在复习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以此增加学生的认同度和熟悉度。在针对题型解答完毕之后,为学生留下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相应的知识,在消化的过程中牢记知识点的应用方式,在以后考试的时候学生要是能够需要相同的题型,就能够得心应手。
结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将知识储备进入到自己的大脑,但是也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复习,才能够更加的稳固。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学生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时间,将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审视。而且教师在复习课堂上也应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复习的内容M行有规律的总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遇到相同题型的时候不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还应该建立错题的档案,将经常出现错误的题型进行总结,在进行细致的解答,让学生能够对题型熟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练习的过程中,熟悉习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新课程下九年级历史有效复习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5页
[2]叶小兵.《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2期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审辩式思维 教学策略
自从“钱学森之问”提出,全民对教育的关注和批判一直不断,应试教育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另一方面,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教育在我们身边还是比比皆是。身为教育者,眼见西方国家的课堂充满自由和思维的碰撞,我们却还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训练深感遗憾。令人觉得庆幸的是笔者所在地方最早开始抛弃历史学习的死记硬背,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虽然实施中还有很多未必尽如人意之处,但是一种进步。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思考,当历史教师面对学生,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学会以史为鉴,这不是把书本知识学会就能做到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什么是审辨式思维?关于这个概念,最早来自美国的critical thinking一词,大多数情况下它被翻译为批判性思维,但笔者认为,学习历史光是批判是不够的,也不是所有历史都需要批判对待的,这样的字面直译并不能很好表达原词的含义,因此本文采用宋国明先生提出的译法“审辩式思维”一词。其实在中国古代的《中庸・第二十章》中就有读书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的论述,与审辩式思维正是异曲同工。在历史学习中,每一段历史都可以带给我们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这种思考可以用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甚至可以指导我们的人生乃至生活的选择。因此本文试就初中阶段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提出个人之见,以供讨论与参考。
一、初中历史学习中审辩式思维培养之适契性
1.历史学科的特点适合进行审辩式思维的培养
“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但历史知识具有间接性。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已经过去了甚至消失了的人类活动,对这些研究的对象无法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接触,也不能借助任何技术和手段使其真实重演和再现,只能依据遗存的材料进行研究。学生要了解和认识过往的历史进程,只能借助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间接的认识。历史记录是人们对过去的存在加上他们自身的认识书写而成的,这样的认识往往带有书写者的主观性。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立场,对同样的历史的书写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历史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旦有新的史料或史政出现,原有的史论可能就会被。因此,历史知识具有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等特点。学生在对历史认识的过程中需要也更适合进行审辩思维的锻炼。
2.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理性思维形成的初始阶段,是审辩式思维培养的重要时期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批判性明显增长,一方面,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份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非常明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起始阶段。从初一到初三正是学生理性思维成形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思维习惯对一个人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
3.时展的特点需要我们在教育中让学生建立起审辩式思维能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有正面的内容,也有很多负面内容。没有质疑、反思和批判,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易被蒙骗。比如当前电视剧中的“正说”、“品说”、“戏说”历史很多,但其中不少采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手法,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就会先入为主接受错误的历史信息。而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培养他们不惟书、不惟师、不媚俗、不惟专家是从的审辩思考能力。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之策略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历史审辩式思维展开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深入:
1.情境冲突,激发“审问”能力
思维的展开,以“问”为首。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更多的是接受式学习,学生没有质疑的习惯,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以是否理解为考量。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但从实践结果看,大多数的问题停留在对历史概念或历史名词的理解方面,而更多的同学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只有个别同学能发现教材中一些前后矛盾的内容,这已经属于比较高质量的思考。学生难以提出问题,固然有学生历史知识基础不足的原因,但更多是学生思考习惯的不足,是学生质疑能力的缺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加强。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为学生搭建“审问”能力的桥梁。
例如,在2011年版人教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的开始》中“”一目中:
学生通过图文等各种形式资料的学习,了解发生的前因后果,学生对五四青年学生痛打卖国贼、火烧赵家楼事件往往抱持一种肯定与认同,因为教材中的导向也正是如此。当老师问:你觉得当时的青年学生采取的行动有没有不妥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的角度几乎全部都是“没有不妥”的依据,认为青年学生采取这样的方式也是无奈之举,要对抗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需要这样的过激行动,而且最后也正是因此才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没有在合约上签字,等等。随后笔者给学生补充了一个材料:中的视频记录,然后提问:你觉得这两个事件有什么异同?学生观看之后沉默了片刻,然后陷入了沉思,他们发现了行为的相似性。于是老师进行了追问:你觉得这两个事件之间有没有联系?虽然初中学生的学识、思维深度等方面还较浅,对这个问题无法完整地回答,但初三同学的回答中已经把问题挖掘出来,他们对自己的发现比较兴奋且充满探索的兴趣。随后教师补充了《重说近代史・北洋大时代》中的“解密文化反思录”视频,让学生接触了与自己原有认知相冲突的史实。
这节课让学生印象深刻,他们发现自己看到和学到的也许只是历史的一面,而历史是有另外一面的。因此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不再抱持“全面接受”的认同心理,而是对历史在接受的过程中多了质疑和反思。
在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的开始》中“”一目的学习中,当学完了当时“打倒孔家店”,反对旧的儒家文化提倡新文化的内容,课堂上已经有学生在窃窃私语,觉得这样绝对的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是有问题的。当教师出示当今中国重现“传统文化热”的材料,学生马上联系到热播中的“汉字大赛”等新闻,加强了对自己独立思考所得的肯定。有学生在为此而开展的历史小论文中写到:“诚然,儒家学说有它的消极一面:压抑人的个性、漠视性格,使得人们愚忠愚孝,三纲五常更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规范、禁锢人们的思想、行为。但数千年下来,我们所为之自豪的民族精神,却也都来自儒家文化――责任、正义、勤奋、孝顺、诚信……。”有学生敢于说:“中华民族是个经常反思并自责的民族,而我们就应该为自己当年不顾及后果的举措自责,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努力重拾当年毁去的东西。……我们应当将传统优秀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不能再走当年的老路,犯犯过的错误。”
尽管学生的表述语句还很稚嫩,但它们充满思维活力,这正是基于“审问”能力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具备了最初的质疑、审问进而明辨的能力,建立起初步的审辩式思维习惯。
2.问题分析,让“慎思”从单一走向多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从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走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考虑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化、单一化,在思维上呈线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单一性思维表现从单一的角度思考历史,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多维型思维则在思维的过程中有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个逻辑结论。在历史的学习中表现为对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影响等的认识是多维指向,一个历史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个因素的联合作用才导致,一个事件或人物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所谓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这种看待事物从多个事实依据、多种观察角度、呈多样性结果的思维可以突破学生原有的单一思维方式,建立起多维思维,更快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多维思考更容易实现创造和创新。
在2011年版人教社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西欧的复兴与联合”一目的学习中,针对“促进西欧各国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是很单一的:西欧各国为了避免战争、促进发展。这是基于二战结束后的背景得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没有考虑到当时西欧各国面临的美苏两强带来的压力、冷战局势带给西欧的战争威胁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展开了分析,在内外部因素的分析中又分别从避免战争和发展经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内部因素上,因为单个国家的力量不够强大,面对来自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为避免战争各国希望联合起来;因为各国经济发展受本国条件制约,所以希望通过联合起来实现经济联合,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在外部因素上,由于西欧同时面临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威胁、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控制,各国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可能恢复西欧的实力,才可能与美苏竞争。在外部因素的考量中,由于美国和西欧的复杂关系,既有西欧为主体对美国抗衡的需求,也有美国为主体出于抗衡苏联而对西欧的支持。通过这样的问题分析,学生学会了思考该问题需要从内外部因素、政治需求、经济需求、主客体不同等多维角度分析和概括。在随后的“欧洲联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学生马上能进行学习迁移,学会从政治、经济、对外等方面展开思考。有一个同学还忽然冒出了一句:看来团结很重要!教师马上追问了一句:说得非常对!你觉得我们国家有没有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啊?学生马上联想到我国在区域合作中的一些作为。
可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打开问题思考的角度,对培养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多维思维逐步转变非常有效,可使学生在审辩式思维能力上获得质的飞越,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火花,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3.深入历史,在换位比较中“明辨”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如果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用不同的世界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深入历史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深入历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就是把学习者自己置入当时特定的历史人物的立场和历史事件中去考察。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历史情境和史料中体验与理解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立场的历史人物,在换位中辨析历史,从而学会分析和理性思考。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全面的爆发”一目学习中,在对比分析东史郎承认战争罪行和当代日本右翼分子在教科书中否认的行为这一环节中,除了书上给出的材料,教师又补充了三组图片:一组是日本首相和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占领;一组是日本民众抗议靖国神社参拜、到南京忏悔和请罪;还有一组是日本岐阜和杭州互为友好城市、杭州有多家中日合资企业。面对以上现实,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回应?在第一次教学中,教师直接抛出这个问题,学生有些无从着手,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开始分析。随后教师在教学中先呈现了“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不同的行为?”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换位思考,然后再讨论如何面对的问题。这给了学生思考的路径,开始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分析其行为,由其行为探究其立场,从而思考我们该如何应对。从日本右翼政府和右翼势力到日本民众,从中日政治对立到民间往来和经济合作,学生认识到历史不能简单做出判断,需要进行辨析思考。
可见,通过对人物基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利益而出现不同言论与行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面对中日之间事件表象背后的原因,既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对日本右翼势力提高警惕,也避免走上极端的思维。通过联系现实交往不同方面的图片,学生认识到:不同身份、不同的立场的人对同一个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进而迁移到不同人书写的历史也是需要辨别对待的。
三、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之困境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创设有利于学生审辩式思维发展的课堂
正如费克米兰曾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取决于老师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刺激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环境。”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过程,教学民主是提升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前提。但长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思考、不质疑、不提问,更不敢批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师生平等交流讨论的氛围,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积极肯定学生的发言,在总结和引导中不轻易评论观点的是非对错,让学生在各种思想的交流中碰撞思维,独立进行选择和判断,这样才能使审辩式思维不断延续和深化,最后真正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2.加强教师审辩式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知识更新
由于历史知识有不断更新发展的特点,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会越来越捉襟见肘。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都在多样化,学生的信息接收量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加深加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时时关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同时教师自身经历的学习方式往往是接受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审辨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3.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基本上是一种总结性学习终端评价,它以甄别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与选拔优秀学生为导向,只注重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内容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虽然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对某一规定范围内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却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价,无法反馈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对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不利于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习成就,没有真正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在一起;不利于调动学生针对自身的特点,认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的综合化评价;需要建立促进个体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
总之,学会历史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变得更聪明,即让学生面临问题时能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每个人的思维都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系统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品质与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精心设计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于友西 《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赵恒烈 《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篇9
笔者在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发现,历史教科书所描述的内容也符合新闻所要求的六要素。虽然历史课本与新闻有许多不同。但是基本构成却是一致的。为了能让学生潜心阅读,教师可以辅之以灵活的方法。笔者常采用以问促读的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把它细化,问题化,即把课文的内容分解成一道道题目,然后在上课时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教材,在读中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答。
联系到新闻写作的“5W+H”,笔者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创设了“5W+Key阅读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在教学中“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5W+Key阅读法”的本质是阅读与提问教学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与问题的解决来实现教学目的。问题的提出适量、适当,又有的放矢。而且问题之间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When、Who、Where、What对于学生而言通常容易解决,Why和Key相对较难做到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易,浅的问题上找到“成功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探讨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整体的历史结构。“5W+Key阅读法”的立足点也在于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从笔者的教学经验看,实施“5W+Key阅读法”的课堂,老师讲授的时间基本上不会超过25分钟,从而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起来。
二、“5W+Key阅读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实践
以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正义的胜利》为例说明“5W+Key阅读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运用“5W+Key阅读法”,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本主要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给大家5分钟时间在课本找到相应“5W”的内容
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
体现重要的知识点:
(以上内容由学生自主完成、过程约10分钟)
师:板书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
对“Why”的内容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师:1.强调背景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
苏联 美国
1937世界第二 世界第一
引导学生看书本P93页图,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掌握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
1.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其作用(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与莫斯科保卫战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结论。(运用数据,战场情况分析,并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后参见书本P53-55页)
3.简要介绍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4.诺曼底登陆(强调第二战场的开辟是相对于苏德战场而言)
5.雅尔塔会议(分区占领德国,引申出国家统一问题,联系美国南北战争、中国国家统一问题;成立联合国,强调与《联合国家宣言》的不同;苏联对日作战,强调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之后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6.德国、日本的投降(通过德国、的原因分析,回归到本课的主题,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正义最终将战胜邪恶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7.二战的危害、启示(注意与一战进行对比)
三、“5W+Key阅读法”课后反思
篇10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述职报告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初三历史教师年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三历史教师述职报告1尊敬的领导:
这个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把培优与补差工作纳入常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同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努力进取。还要发扬教学__,使学有所得,教有所长;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师与教学共同成长。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备课与听课
①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注重处理教材的能力的使用及提高;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及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三维目标,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导课及学生活动。
④每人听课人不少于15节,本学科的必须参加评课。
二、上课与交流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生活情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如临其境。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②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堂训练,精心准备题目,提倡原创,尤其是材料解析题。
③面对全体学生。初中的孩子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研与比赛
①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
②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组织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或突破重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各年级集体备课15-20节。(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待各年级安排后再作表上报)
③围绕校教学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历史教研组极参与,组织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从备课到听课,再到评课,认认真真.(汇报课的具体内容待各年级安排后再作表上报)
④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级省级的教学比赛活动,锻炼,增识,多学习,为校增光。
⑤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成绩与反思
(一)成绩:______获市说课一等奖;市课堂比赛一等奖;省说课二等奖;省课堂比赛一等奖。
______获市说课一等奖;市课堂比赛二等奖。
李蕾蕾获市说课二等奖。
(二)反思:如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实际上受到的重视还不够,同时教学的有效性又受限于大班教学的弊端。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不同智力类型?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而这恰恰是最实际最难的。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关注把问题答得好的同学,而忽略了“弱势”群体。在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下,这些同学就不幸地成为了“落后面”。所以,我们总要信心百倍的去寻找,去实践,以期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初三历史教师述职报告2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每次月考考试学生的成绩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初三历史教师述职报告3自任职以来,担任了两年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并任班主任,四年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我始终把“爱学生,爱事业”当成自己做为教师的境界,更将其做为一名现代教师的要求。以满腔的热情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谱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回首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积极上进,爱国爱党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领导,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尽职尽则、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
我认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我坚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标运用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研究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论文评比活动等。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的心愿、的荣誉。当老师不仅能熟练地驾驭教材,还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教学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千人一面。老师能让枯燥、乏味的课业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业要少一些,多增加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游戏性的作业。使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节课就是一次挑战、一节课就是一次收获!”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奉献,因为从中我不断品味着创新的快乐、收获的喜悦。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努力更新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努力把每一节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抓住学生的兴趣,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上课风格。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特别是我现在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家长和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我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再次,在教学中渗透本班的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教育。
三、在出勤上,惜时如金,以校为家
我深知没有时间作保证的教学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因此我坚持出满勤出全勤,绝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学生的一分一秒。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忍耐寂寞,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我翻阅大量书籍。有时,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
我深知自己当教师的处境,我努力搞好教学,苦练教学基本功,业余时间没放弃过自学。时光荏苒,我每天一如往日的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各级组织的考试中,我所教学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级领导、学校和家长的好评。
四、在成绩上,辛勤结硕果,桃李芬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付出终有了回报。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教过的一名学生今年考入了国家重点大学。在专业工作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____年教学案例《用课堂知识冲击学生的情感》荣获秦皇岛市中小学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评选三等奖;20____年中考中获全县中心初中数学学科第八名;20____年班主任素质大赛中获县级优秀奖;我所讲授的《一次函数》获秦皇岛市优秀示范观摩课;撰写的论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____年参与的课题《优化数学创新题目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与研究》经过省级部门鉴定准予结题。在20____年中考中获全县中心初中数学学科第七名;所撰写的论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条件》在刊物上发表等等。
总之,任现职以来,自己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模范地带动新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新教师成长。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腔热忱地投入本职工作。我也深深的知道成绩只属于过去,我将继续努力,尽自身的微薄之力,为祖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三历史教师述职报告4尊敬的领导:
这学期已悄然已过,一学期来,本人担任九年级6至11六个班历史教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上抓单元验收把学生分层联包,优生每人跟踪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强调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题目的设计,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及时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二、落实基础知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历史才能。尝试新教学方法,实施三步式教学步骤。
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先自学完成。第二步,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历史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步,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三、做好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
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要关注他们在历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历史学习中去。我先培优,以优帮差,层层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三历史教师述职报告5尊敬的领导:
我叫____,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____中学担任初中历史教学。20____年9月被评为________第十届名师,至今任职一年。现就一年来的名师任职情况述职如下:
一年来,在师训科各位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本人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一切为教育服务的思想,抓好管理,搞好教学,做好教研,带好同伴,尽心尽力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1,班级管理
一年来,通过不断阅读魏书生、李镇西、王君等全国优秀教师的作品,学习他们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育人的艺术和智慧,结合自己班级管理的实际,带出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这样才容易形成班级之魂,保持一种持久的奋进精神。一开始,我就给班里的孩子讲:我们一定要有成人的思想,要有努力的精神。在成人和成才之间,我始终把学生的成人摆在成长的首位,经常给学生讲,学习知识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来源,而好的品德则是前进的方向,动力再足,方向错了,则人生就会偏离航道,驶向的是黑暗而不是光明;现在我们的生活依靠父母,总有一天,我们要独立生活,并要赡养父母,未来的美好是靠今天不懈努力争取来的,所以,无论我们的现在的成绩好差,我们都必须付出努力,争取进步。
而养成一种努力的品行,则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在我的耐心教导和陪伴下,一段时间后,班里的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好坏,没有一个品质恶劣的,也没有一个上课无所事事、一点也不学的,整个班级呈现出和谐、奋进、向上的良好局面!上学期末,全县九年级统考中,我班郝____同学在六千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班的平均成绩也在全县名列前茅。这让我很欣慰。
2,教学教研
一年来,本人还不断的阅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专业书籍,即丰富了教学专业知识,也提高了专业素养,为自己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资源。
平时,在认真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以生为本,开展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真正做到了在无涯的学海中快乐作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感兴趣,通过学习,他们不仅获得了历史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培养了爱国精神和人文情怀。
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进行不断的教学研究,参加学校的省级和市级科研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努力做一个科研型的老师。20____年底,参与省师训科举办的课程资源开发并被省项目办获采用,作为培训全省教师的资源之一。
3,同伴带动
无论本校还是在外校,很多的年轻教师都把我当姐姐,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家长会发言,总喜欢和我说说,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到安镇中学和范海中学上师范课时,面对许多老师的求教,我毫无保留的和他们共同商榷如何打造好高效的新授课和复习课,很多教法被老师们借鉴和学习,许多课件也成为老师们学习的资源。这让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的心血可以给更多的教师和孩子带来进步。
4,反思成长
反思是一种最好的积淀,是每次获得进步的阶梯。近年来,每次学习和外出讲课,包括在本校讲课或上家常课,我都会及时分析优胜之点和不足之处,并形成书面总结。只有不畏困难、不怕修正、不断历练,才会获得新的成长,不经痛苦,哪有化茧成蝶的蜕变。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工作中的创新精神还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1认真学习,创造性的开展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
2积极从事教研活动。
3对同伴进行坦诚的交流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