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31 16:4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夕的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霄中。
《辛未七夕》(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 七夕》(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 七夕》(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祖咏
闺女求天女,
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
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
耕慵织懒,
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
争如休见,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 》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情人庙庙联》
真情无人见,
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
情人双双到庙来,
不求儿女不求财,
篇2
七夕节活动方案范本一一、活动目的: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和“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天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因此七夕又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为了传承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幸福美满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学校开展下列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8月20日
三、活动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七夕节的文化背景和节日特色。
2、和父母一起观察天空,认识牛郎、织女星座。
3、搜集有关七夕的诗句及传说故事。
4、了解巧果的做法,动手作巧果(巧花)。
5、游戏:和爸爸、妈妈比巧(穿针引线比赛)。
6、学唱《天仙配》。
7、制作心语卡片:写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祝福。
四、活动要求:
四年级每人根据七夕节的故事、诗句、等内容做一份有关七夕节内容的手抄报。
七夕节活动方案范本二七夕节(8月2日)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分局决定于8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七夕节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等文化内涵,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活动主题
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为主题,引导人们追求爱情忠贞美满、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分局组织开展爱情诗词征集或诵读活动,倡导忠贞的爱情观;各科室组织开展吟诵经典爱情诗篇、传诵美丽爱情故事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努力把主动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干部群众。
2、开展“爱在七夕”各类文化活动。分局将组织开展篝火情歌会活动,将中华忠贞爱情的传统文明发扬光大,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氛围,将“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主题活动推向。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七夕”是分局文明办倡导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各科室要结合我局正在开展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广泛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教育深刻。各科室要精心组织活动内容,把节日期间的中华经典诵读引向深入。
篇3
关键词:康熙;纹饰形式;色彩
康熙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特别是在装饰基本型和装饰技法上都有创新和进步,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与康熙时期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足的历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他们在尊重生活的基础上再加上艺术家的审美理性和主观感受等因素,在瓷器上进行适当夸张,变形,增减,以丰富其艺术性,这样的作品既传神又真实。康熙时期瓷器纹饰艺术都是从生活中汲取到素材和灵感,然后经过主观构思以及自身情感的挥发,所表现出一种具有生活情趣的艺术。
在这个时期,瓷器品种繁多,名品倍出、器形丰富,纹饰繁多,色彩艳丽。同时这个时期的瓷器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虽然很少用青花,但是这个时期的青花,青翠光艳,色调明亮,描绘精致。青花瓷以康熙时期颜色最青翠,有如蓝宝石般莹澈。同是青花却有深浅浓淡多种层次,渲染生动,画面逼真。
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五彩尤为突出。五彩之外,又加以金、蓝、黑等彩,光色映目。在这一时期,又发明了彩色浓厚强烈的硬彩,抹红平匀。晚期又创成粉彩。绘料中掺以铅粉,或在色料上涂铅粉一层。色彩明艳,在填彩的方法上,突破了单线平涂的局限,出现渲染烘花的画法,显得格外精致。
康熙时期瓷绘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不少创新。由于康熙朝历时较长,其瓷绘前后期的风格、画法、用色等有很大的区别。康熙早期瓷器纹饰布局,无论青花与五彩都满布器身,没有层次。画法为单线平涂,无阴阳向背之分,无凹凸立体感,大色块现象较明显。五彩则大红大绿平涂,鲜艳夺目,色调鲜明强烈,玻璃质感很强。到了后期,满布器身的纹饰演变为局部纹饰,图案种类繁多,山水、人物题材大量涌现,绘画艺术较早期有很大发展。在画法上,由单线平涂发展到以渲染为主,因此层次分明,立体感增强,无论青花与五彩,同一种颜色均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
瓷器纹饰是瓷器表面的装饰花纹或图案,是瓷器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伴随着瓷器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瓷器制造工艺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时代的不同,某一个时代审美观点的不同,绘制方法的不同,民族及地域风俗的不同,瓷器纹饰的题材必然会趋于多样化、复杂化。
在这一时期的纹饰更具有装饰性。点、线、面三元素在康乾瓷器纹饰中,已经得到成熟运用。纹饰的构图形式也比较成熟,很好地体现了条理与反复这样一种图案组成原则,利用条理把复杂的纹饰组成有规律性、条理性、装饰性的纹样,表现出整齐的审美趣味,从而给人以多种多样的运动节奏,创立了一种非常浓厚的美学特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宝贵财富。
从纹饰题材方面看,康熙时期与明代有很大的不同。明代瓷绘纹样多取材于锦缎,康熙时期则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活,与当时的政治风气、社会生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这时出现的耕织图、刀马人、渔家乐、渔樵耕读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部分现实。
康熙时期纹饰基型的复杂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种类繁多,包罗的物象丰富上。首先种类方面就有人物、动物、植物、景物及那些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人为想象的图形。而每一种类里又包含有诸多的基型,正是有如此丰富的基型,在经过艺术处理后,才使得康熙时期瓷器纹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此时,戏中人物、文学作品人物也在瓷器上大量出现:有画春秋战国战争故事的,也有画《三国演义》的。康熙时期的瓷器纹饰千奇百怪、千变万化,无论山川日月,还是花卉鱼虫,凡是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一切,可说是无所不包。现把它分为以下几大类:
人物纹饰的基型有:高士、仕女、婴戏、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山水人物、寓意人物、戏曲小说人物及异域人物等。康熙青花人物纹主要有耕织、渔家乐、携琴访友、空城计、西厢记、水浒人物、十八罗汉、八仙、婴戏、梦幻人物、西洋人物图等,其中又以源自现实和文学的纹饰最为突出。
植物纹饰的基型有:缠枝莲、灵芝、牡丹、四季花卉、葡萄、首草、三果、兰花、竹石芭蕉、竹、梅、菊、桃花、石榴、桃实、团花、皮球花、瓜果、荔枝、葫芦、月季、玉兰等。
动物纹饰的基型有:龙凤、麒麟、瑞兽纹、海兽纹、狮纹、虎纹、松鹿纹、百鹿纹、鹿鹤同春纹、马纹、牛纹、羊纹、猴纹、鸳鸯、孔雀、鹭鹭、喜鹊等。
人为制造的图形的基型有:八宝、杂宝、宝柞、八卦、暗八仙、、轮花等。
康熙时期纹饰基型的复杂多样性说到底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的反映,所以造成纹饰基型复杂多样性的原因也就应该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剖析。
这个时期瓷器纹饰最大的特点是民族心理的强烈表现。即大量应用寓意吉祥纹饰,以满足和达到心理上的祝福平安的愿望。吉祥纹饰的许多造型都蕴含着较深刻的象征意义。鱼象征富足有余,鸡象征大吉大利,喜鹊象征喜庆事物,比如:室(石)上大吉(鸡)―画公鸡立于石上;马上封(蜂)侯(猴)―画猴子、蜜蜂和马;喜上眉(梅)梢―画喜鹊站立梅树枝头;三羊(阳)开泰―画三只羊和太阳;五福(蝠)捧寿―画五只蝙蝠和蟠桃;形象与谐音音义巧妙应和,相得益彰,这种集体意识的创造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逐渐固定为特定观念的替代物,长期在民间流传,在瓷器纹饰中运用不衰。这不仅表达了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充分反映了民族的信仰和追求。吉祥纹饰是历史形成的民族传统,它具有多种艺术形式。
康熙时期的磁绘艺术除了继承明代的传统画法外,绝大部分为创新,其基本的画法还是传统的中国画形式,尽管当时西洋画已经传入中国,但反映在瓷器上并不明显。康熙时期在纹饰内容上,题材广阔,包罗万象。不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的某些侧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期文化的发达与文学艺术的繁荣。
这个时期的纹饰形成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康乾盛世时期瓷器纹饰具有满、实、繁、密等特色。康乾盛世时期瓷器纹饰的整体构图是比较饱满、繁密的,且这种繁密复杂的结构里往往呈现曲线与直线,圆形与几何形的组合方式。例如圆中有菱形或方形,三角形中又有方形或圆形的纹饰等等,其次是复线复轮廓层层叠叠地使用,这些因素都使整体结构看上去繁密而复杂、使空间比较紧密充实、几乎不见空白、从而给人造成饱满繁复的印象特征。满、实、繁、密还取决于纹饰基本构造上单位纹饰骨架的紧密结构,以及表现在康乾盛世时期瓷器纹饰的线条中,线路鲜明清晰,线条饱满而舒展,使基本框架突出而且强烈,这也是造成纹饰画面看上去结实饱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康熙时期瓷器纹饰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与它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提炼和反映,同时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创作的热情,保证了生产的条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分工的精细,决定了画手思维的活跃,绘画水平的提高;釉料的改变,技法的改进和创新,突破了传统瓷绘的局限,使之犹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陶瓷既是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传承者。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乞巧;古诗教学;语文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古诗编排到各册的相关单元中,也与其他课文一样有了相应的单元主题,如《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编在四下册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中,《咏柳》、《春日》编在三下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古诗编排在相应的单元中,诠释古诗词内涵的角度也要与单元主题吻合,教学活动也要有所创新,要赋予它新的学习魅力。
一、巧妙地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师用书》上也提到这首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必串讲诗句。”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该是重视给学生一种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1.巧妙地解题切入。
从读题、解题、质疑开始,给学生一个释题的方法:读古诗也可从题目入手质疑,带着疑问阅读古诗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读题后,让他们先查字典理解“乞”的意思为“向人讨、乞求”后,猜想提问会“向谁讨、讨什么”。接着阅读“资料袋”,了解“乞巧”是一个节日的名称,这里的“巧”有“心灵手巧”的意思。在理解了题目的字义后,让学生质疑――再读题目,心中有什么疑问,学生会提问,“什么时候乞巧,谁乞巧,在什么地方乞巧,向谁乞巧,怎样乞巧”?这样就从题目入手,激发学习动机,而后教师顺学而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诗思考。
2.巧妙地引导自主感悟。
读题质疑,带着疑问读诗,边读边思。用“你从古诗中读懂了什么”这样的中心问题展开交流,边读边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这样的流程设计完全不同于以往“就诗论诗、解诗”的古诗教学了,而是类似于我们平常课文的阅读教学。交流中,学生们能紧扣解题时质疑的“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向谁乞巧,为什么?”等5个问题去读诗,一一地交流自己从诗句中读到的收获。老师顺学而导,引领学生读诗句,想画面,品情感,完成了了解民间故事“乞巧”,体会人们美好愿望的教学重难点。比如,交流时当学生谈到了“我读懂了‘什么时候乞巧’这个问题,是在‘七夕’乞巧。从‘七夕今宵看碧霄’这句诗知道的。”老师可以追问“读着这句诗,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画面?”,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说出诗句描写的画面,其实就是说出自己的诗句意思的理解。理解意思的同时,相机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3.巧妙串讲“画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乞巧》的诗意理解只要学生们能大致理解即可,无需教师串讲,所以在交流完四句诗的学习收获后,引领学生们齐读,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领学生说出一个个画面,串讲诗意。教学中,学生会把一个个画面分开来讲述,教师要引导“把这些画面组合起来,想想是怎样一个场面?然后把这个美丽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二、巧妙地拓展,丰富古诗内涵,促进理解感悟
古诗的理解,光凭想象理解,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有难度的,因此,教材编排时在课后编了“资料袋”,正是出于辅助学习的考虑。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相关学习环节,多次阅读“资料袋”,获取相关信息,帮助理解、感悟古诗内涵。第一次,可以通过阅读“资料袋”理解课题的“巧”,学生知道了题目中的“巧”是“心灵手巧”的意思,知道了“乞巧”是一个节日。第二次,是在教学诗句“家乡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时,感受“穿针乞巧”这个热闹的庆祝活动的场面时,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袋”,了解了“穿针乞巧”的民风民俗,还知道了“乞巧”的人物是古代的女子。
另外,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说说“牛郎织女”的古诗,教学时,淡化处理“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为了突显故事“乞巧”。还可以结合阅读民间《乞巧歌》,帮助理解古代女子在七夕乞巧的美好愿望。
再者,在结课时,拓展阅读其他描写“七夕”的古诗,如唐・祖咏写的《七夕》、后唐・杨璞写的《七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七夕乞巧”这民间故事,从而对“乞巧”这民间故事印象更深刻。
三、巧妙地联系,深层探究整体,把握人文价值
一首古诗,一个故事,就蕴含着一定的人文价值取向。教学中,在理解诗意后,可以巧妙联系整体,深层探究,正确把握人文价值取向。教学时,在最后环节,用问题“乞巧节,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少女正对着秋月穿红丝,她们穿尽红丝又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他们会谈到是为了“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能干、那样美丽、那样有智慧;织女是织布的能手,要是自己有她那样的本领,生活肯定会更好的的。”这时出示出示《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诗歌人文价值的认识。
篇5
关键词:企业慈善;必要性;竞争;慈善法
一、引言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在苏州组织召开了中英慈善立法研讨会。新华社报道称:我国慈善法草案已初步成形。主要在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志愿服务、慈善信托、境外慈善组织在华活动的管理以及扶持与奖励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几乎就在同时,审计署的报告又引起了玉树百亿善款陷入汇缴争议的事端。人们不得不提出质疑:我国的慈善事业究竟何时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由此引发了各种讨论。企业作为慈善事业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其在慈善事业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履行其慈善责任也备受关注。
二、我国企业慈善发展现状
(一)企业慈善的含义
1924年英国学者歇尔顿(Oliver Sheldon)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卡罗尔(Carroll)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根据卡罗尔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企业慈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同时,卡罗尔认为,经济责任是基础也占最大比例,法律的、伦理的以及自行裁量(如慈善等)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呈金字塔型结构。按照卡罗尔的理解,企业慈善活动是非强制性、非法律要求的,它取决于企业从事这些社会活动的意愿。
(二)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企业慈善在我国主要是慈善捐赠。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极快。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之前,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我国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公民”理论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事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2005年,我国第一家企业慈善基金会――中远慈善基金会成立。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经成立了335个企业及个人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这些慈善基金会在组织企业慈善捐赠、传播慈善理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总额已经超过了300亿元,占当年全社会慈善捐总额的近1/3。
2008年5・12汶川地震使我们看到了我国慈善的前进,特别是我国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全国甚至刮起了一阵支持督促企业捐款的热潮,表现出了国人对于企业慈善的要求与期待。
然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企业公民蓝皮书》指出:我国企业慈善发展严重滞后,在目前我国逾1000万家企业中,履行慈善义务、有过捐赠记录的,尚未达到10万家。慈善事业的立法不足,导致企业慈善无法可依。慈善机构的建设水平低下,公信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慈善行为。同时,很多企业的慈善意识淡薄,慈善理念不成熟,阻碍了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
三、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的必要性
如果说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是必须承担的话,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面对需要自愿出让部分企业资源才能付诸实施的慈善责任,企业自然应当避而远之才是。然而事实却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我国本土企业正在从事慈善事业。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探寻适合自己的方式,使得企业慈善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
开展慈善捐赠等公益事业对企业来说是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经营艺术。企业虽然没有从慈善活动中获取有形的、清晰的交换价值,但是慈善和其他社会责任行为将为企业带来诸多无形的战略性资产。企业进行慈善是为企业配置道德、信誉和形象等社会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一)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这一方法即是善因营销。该营销活动的特征是企业为某一特定事件提供一定的捐赠,同时消费者也参与这种能为企业产生收入的活动,从而同时满足企业和公众的利益。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将善因营销界定为:企业承诺基于产品的销售来为某项特定的公益事业捐款,或者捐出一定比例的营业收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农夫山泉推出的“一分钱”活动。2001年农夫山泉推出了一项颇有创意的活动,每售出一瓶农夫山泉,就从中提取一分钱捐给申奥,“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以代表消费者支持北京申奥。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有商业运作的因素,但它的社会意义不可否认。2004年开始,农夫山泉提出了“一瓶水,一分钱”,每买一瓶农夫山泉就有一分钱用于帮助水源地的贫困孩子。农夫山泉“一分钱”公益活动的口号是: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这一口号感动了众多国人,尽管最近农夫山泉一分钱活动遭到质疑,但不得不说,之前这个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形象,也扩大了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建立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资本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还有企业文化、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竞争。积极参与慈善的企业,相对其他企业而言,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同时也会激发员工组织身份认同感和工作热情,改善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生产能力,减少员工离职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慈善在客观上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员工的归属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慈善捐助已经成为一种情结,它在慢慢地融入企业,逐渐变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员工。
(三)改善竞争环境,获得竞争优势
竞争环境导向型慈善行为是由著名学者迈克尔・E.波特(MichaelE.Porter)所倡导的。强调慈善行为改善企业竞争环境的功能,即慈善行为应该对企业竞争环境相互关联的四个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情况、战略和竞争情况以及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对生产要素将产生三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改善教育和培训状况,为企业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储备;二是改善企业所在地居民生活水平,从而对专门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三是提升所在地研发水平、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基础设施质量及自然资源生产率。
其次,从需求情况看,策略性慈善行为不仅可以影响市场规模,还可以有效改善市场质量再者,从企业战略和竞争角度看,策略性慈善行为对于创建更有效率和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至关重要,如60余家欧美企业共同支持国际透明化组织(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反对国际商业贿赂,这不仅有利于当地居民,同时为推动这种活动的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更便捷途径。
再次,从相关和支持性产业角度看,策略性慈善行为可以推动集群和支持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美国运通公司资助旅游等支持性产业,也因更具竞争实力的旅游企业集群而获益。
(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和维持与其他机构的良好关系
企业捐助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好感和偏爱,从长远看可以节省营销成本,在参与捐助活动的同时,企业也能收到宣传自身的效果,这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广告。慈善行为能为企业带来品牌效益,可以补偿其付出的成本,这在王老吉品牌上得到了印证。王老吉罐装凉茶饮料企业在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捐出一个亿,立刻引起亿万网民广泛的反响。网友评论:“一个卖凉茶的企业捐一个亿太难得了,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企业。”可见,王老吉的这一次义举,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广告效益是不可限量的。所以,捐赠是企业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往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获得包括企业供应商、政府、其他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的青睐。
四、对促进我国企业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调动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建立和健全慈善事业有关法律,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和经验,使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是促进慈善事业和企业慈善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慈善法已初步成形,但法律究竟何时出台,尚无明确的时间。除了进行慈善立法外,也应该尽快完善慈善财税制度,包括统一慈善的税收标准、规范慈善组织的免税权利等,为了调动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也应当建立慈善税收激励机制。
(二)完善慈善机构建设,增强企业参与慈善的信心
公信力是慈善的生命。与其他组织相比,慈善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更强的公信力。目前我国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亟待极高,慈善组织的运行需要透明化,透明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使慈善机构从政府机构中独立出来,回归民间;定期公布接受的捐赠及其去向以及使用效果;接受舆论的监督。慈善机构和企业一起把企业参与慈善、回报社会的愿望完成。
(三)提高企业慈善意识,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我国企业需要学习跨国公司的成功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慈善文化,使企业慈善成为企业自主、自觉的社会道德行为,并且将企业捐赠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策略相结合,形成可持续的制度化运作机制。从而使企业在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也获得利益。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媒体的协助与配合,发挥其宣传、监督和引导作用。
五、结束语
发展企业慈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媒体的多方配合。政府应当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慈善。企业作为参与的主体,需要将企业慈善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媒体则需要创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企业慈善进行宣传和普及。随着慈善立法脚步的加快,我国慈善事业和企业慈善的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J].哈佛商业评论,2003(2).
2、蔡勤禹,张家惠.我国企业慈善发展现状与前瞻[J].社会保障制度,2008(9).
3、李骏.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J].社会观察,2005(9).
4、江沿.全球化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观[J].企业活力,2008(9).
5、唐更华,许卓云.西方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理论、实践与方法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9).
6、田利华.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
篇6
在不知不觉中,七夕,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已悄悄来到,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于能在鹊桥上相见一面。人们也忙忙碌碌,一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一是为了能和自己的牛郎织女共度这美好的时光,或是能借此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
红轮低坠,玉镜将明。此时的西湖,广场,以至于大街上,来来往往,一时之间不知从哪儿冒出这么多牛郎织女,都一副副亲密无比的样子,好像他们才是真正的牛郎织女。不久便一轮明月挂青天,几点疏星明碧汉,凉风袭来,不知是高兴,是凄凉,还是伤感,都已说不清了,正像孟庭苇唱的那样,这是一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行走之间,眼珠子一转,一个念头涌上心头,谁说没有情人,家中不知有多少。于是,又转了几个弯,便回了家,走到书桌前,看到书架上放的那一本本“情人”,兴奋至极,一时不知该和那本“情人”共度这“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良夜。脑子想着,眼光在书架上搜索,突然,眼睛一亮,《人生若只如初见》,不错,书名听起来有一股温馨的感觉,就它了,便坐在书桌前,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一首熟悉的诗词映入眼帘: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错,正是少游的《鹊桥仙》,写得又正好是牛郎织女,不过这样一个伧俗的故事,到词人面前,竟变成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临水照花似的惊艳无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句,也许只有这一句,含蓄的安抚了这对有情人。
呵,谁说这是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但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
又想到书前面说的那句话: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明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她仍做她的仙女,他仍是他的穷小子,天上人间两不相侵,不过,如果没有那次邂逅,就不会流传后世,形成一句句脍炙人口的佳话,也不会有七夕,这美好的节日。
想着想着,思绪飞上了天,看见了鹊桥,看见了牛郎织女,看见了织女依偎在牛郎的胸前,喃喃地说着什么 ……
篇7
一、工程实例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某办事处办公楼工程为原址拆迁重建工程,基础深度地表以下-9.0m,地质情况:地表下-4.10m范围内为房渣土,-4.10m~-5.20m为粉质、砂质粘土,-5.20m以下为细卵石层;周围环境:西侧、北侧为马路,东侧紧邻一栋六层住宅楼和一处自行车棚,南侧槽边围墙外3m为一带地下夹层的变电室。经物探证实东、西、北、三面地下皆无管线,而南侧地下管线复杂,且槽边位置遗留一道3.5m高原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因此支护设计为基坑东、西、北三面采取土钉支护,南侧采取悬臂桩支护。
二、事故经过:
本基坑工程整体施工采取由北向南、边挖边支的方式,在灌注桩施工完毕后第二天凌晨,基坑南侧发生整体塌方,原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及其后土体整体滑移、下沉,随后从破损的墙体边缘不断向外冒水,塌方程度进一步加剧,很快整个坑底被水浸泡,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三、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对事故原因展开多方面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设计因素:
本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为两家独立单位,设计单位受施工单位委托,在未对现场作充分考察的情况下作出方案设计,后查实设计在地面荷载取值时并未考虑原有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外墙的重量,只按照地表超载值为30Kpa计算,而实际中除了配电室的重力作用,原有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产生的局部超载值高达87.5Kpa!如此巨大差异之下,边坡安全稳定系数根本无法保证。
(2)施工因素:
本工程的支护施工单位虽然具备一定资质,属支护施工专业队伍,但是笔者在事故现场了解到,在事故发生前,支护施工专业队存在违章操作事实。按照规范要求,在悬臂桩支护施工中,只有混凝土灌注桩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开挖,而本工程施工人员在桩身混凝土灌注后不满24小时,即开始进一步土方开挖,超挖深度超过两米。在受巨大的土压力作用,而护坡桩尚未起到支护作用的情况下,边坡即使暂时稳定,但是稍受扰动,就极易引起土方坍塌。
(3)环境因素:
工程开工前,虽然支护施工单位对周围场地做了专门的物探,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原有建筑物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的现场发现发生坍塌的土体为松软的渣土,系原有建筑物与配电室之间的不合格回填土,土质、内摩擦角、摩阻力等参数与场地内地质勘察报告根本不符。再者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另一个间接原因是原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外缘存在一段市政供水的甩口,在灌注桩的拉梁施工过程中受损涌水,降低了部分土壤之间粘聚力。土方坍塌过程中,管道被继续拉裂,造成大量冒水,进一步加剧了坍塌程度。
(4)管理因素
本工程自开工之日起,总包单位的项目经理部和监理单位就进驻现场,但在事故调查中了解到,在事故发生的前的两天内,尽管管理人员采取了变形观测措施,但由于是周末,现场总包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单位人员放松了过程控制,没能及时发现施工队的违章操作并采取措施,应该说现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心不够强,均有着不可推卸的部分责任。
四、事故启示
从以上的简单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基坑支护工程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完善设计,保证安全系数
基坑支护工程从设计开始就应该认真勘察现现场状况,了解、确认地下环境,科学的确定各种计算荷载,并充分考虑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材料性能、季节性施工等因素,最终确定合理的安全系数。
(2)规范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不管是针对基坑支护工程还是整个建筑工程,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工程过程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要建立隐患就是事故,失职等于犯罪的意识,切实把好技术、质量、安全、环保等关口,将一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强化教育,提高工人素质
对施工人员,我们不能从自身的角度去要求他们,必须从最基本的方面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技术、安全、文明施工、规范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其建筑施工的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使其懂得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
(4)用好资金,算好安全经济帐
篇8
关键词: 原型理论 一词多义 词汇习得
1.引言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密切相关的意义(Richards,2000:353)。传统上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词义的概括性和词义演变的结果。由于词义的高度概括性,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原来的词义可能出现分化,形成新的词义。传统方法多是从语境或是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讨论多义词,而忽略了人类的认知手段、生活体验等对词义发展的作用。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试利用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解释,并通过分析说明其对词汇习得的启示。
2.原型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观点
传统的范畴理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范畴是在必要和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定义的,范畴有明显的界限,其所有的成员具有同等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Wittgenstein在对“游戏”的研究中发现,各游戏间很难找到共有的特征,各游戏间只是相互类似,是AB、BC、CD、DE式的家族相似性。为此,他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
对原型的研究始于对颜色范畴的研究。人们曾一度认为颜色的切分是任意的,因为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是不同的,但Berlin与Kay在1969年所进行的对98种语言的调查中发现,在不同文化中,语言对颜色词汇的选择并非是任意的。他们从98种语言中找出了11种基本颜色,它们构成了一个蕴含序列,黑、白红绿、蓝、黄棕紫、粉红、橙、灰,即如果在一种语言中有箭头右边的词语,则必定有箭头左边的词语(熊学亮,2002)。他们还发现了核心颜色(focal colour),即某一颜色范畴中的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对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测试表明,虽然他们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但当要求受试者指出基本范畴内最典型的颜色时,使用不同语言的受试者作出的选择却是相同的(梁晓波、李勇忠,2006)。类似的研究逐渐扩展至对其他物体的研究,Labov的试验进一步说明了原型的存在。Labov让受试者辨认一组大小高矮各不相同的杯子,并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名称,如杯子、碗、缸子等,试验结果表明对杯子的原型的认同率为100%,对离原型越远的成员认同率越低,同时对其他范畴的认同率开始上升(赵艳芳,2001:62)。此外,Rosch对形状和对其他物体的试验证明了原型的普遍性,并将Berlin和Kay所提出的核心说法改称为原型。
现实世界是由无数不同材质、不同性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事物组成的,人们要认识客观世界,首先就要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类,即对事物进行范畴化。原型范畴是一种模糊集合,没有哪一个特性是所有成员共有的,也就是说,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决定的。同时,既然各成员具有的共同特性不等,就可以根据其享有的共同特性来决定其成员的身份。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的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成员,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称为边缘成员。
原型范畴理论将范畴化看作人脑的一种认知能力,认为客观事物的分类是其本身的属性和人类身体经验等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Ungerer & Schmid,引自周启强、白解红,2004)。在分类的过程中,原型是心理表征,是一种认知参照点。范畴则围绕一个原型而构成。具有典型特征的原型是人们认识世界事物的切入点,人们的认知是从具有典型意义的层面开始的。原型范畴理论比古典范畴理论更为科学地概括了人脑对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本身的分类,并获得了一系列心理实验的支持,已成为认知科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3.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根据原型理论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第一,原型理论认为,范畴不是建立在共享特征之上,被归入同一范畴不是由各成员的共同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决定的,也就是说同一范畴各成员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只是具有部分共同属性。一词多义也表现出家族相似性结构。Austin在《词的意义》中指出,一个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范畴,各意义之间不是具有相同的特征,而是以某种方式发生关系(引自赵艳芳,2001:21)。以face一词为例,它有“脸,面孔”、“脸色,面部表情”、“物体的表面”、“面子,尊严”、“面对”等义项,各义项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联系,只是联系的密切程度不一而已,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了该词的语义范畴。
第二,在一个词的语义范畴中,各义项的地位并不是等同的。原型理论认为范畴中的各成员具有的共同特性是不等的,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的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成员,其它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一个词的所有义项有中心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在一个词语的相关义项中,词语的原型意义往往是使用最平凡、最典型、最能代表此语义范畴的核心意义(梁晓波、李勇忠,2006)。在face一词的各义项中,“脸,面孔”即为它的原型义项。原型义项往往是人们想到的该词的第一词义,也是儿童较早习得的词义。其它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有着某种关联(隐喻或转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边缘义项(赵艳芳,2001:118)。
第三,原型是心理表征,是一种认知参照点,范畴是围绕一个原型而构成的。词的多个义项是由其原型决定的,其它词义都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是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的扩展。认知科学发现人们是从基本等级范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在认知基本等级范畴的基础上,产生或习得基本概念词语。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人们赋予这些基本范畴词的义项一般为原型义项。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但语言中表达客观事物的词汇相对有限,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于是,这些词就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产生其他义项,用来表达与之有关的其它一些事物。
4.原型理论对词汇习得的启示
按照原型理论的观点,具有典型特征的原型是人们认识世界事物的切入点,人们的认知是从具有典型意义的层面开始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在人脑中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有些知识位于网络的中心,而有些则位于边缘位置,原型是位于中心位置的知识,它们更易于被提取和记忆(吴世雄,1996)。鉴于以上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语义原型入手,在掌握其原型义项之后再向其它词义扩展是词汇习得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们在学习语言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学习词汇的每一个含义。但在习得了原型义项之后,学习者能够按照认知的规律思维方式并结合语境推导出该词的确切含义。因此,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应关注词语的原型义项。相应的,对于教师而言,当某个多义词在语境中是以非原型义项出现时,可以试着将该词的原型意义作为提示,让学生猜测该词的意思。赵群和罗炜东(200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给学习者提供词的核心意义作为提示能使学习者更有效地推测出目标词的衍射意义,并能促进词汇的长时记忆。同时,对那些以边缘意义出现的词汇有必要补充其原型义项,因为某一单词的原型义项最好地体现最常用的意义,是首先要习得的意义。应当重点讲解原型义项,并帮助学生了解其演变机制,找出它们潜在的共同点,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即各义项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在各义项之间建立起一个链接,减轻词汇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5.结语
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也为词汇习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在词汇的教与学中,我们应关注词的原型义项,进而习得其它义项,这符合人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习者深入和全面的习得词义,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Richards,Jack C.et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敖世翠.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508-510.
[3]姜雪.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84转92.
[4]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35-39.
[5]梁晓波,李勇忠.原型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6,(4):67-74.
[6]熊学亮.认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2002,(4):33-42.
[7]吴世雄.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J].外语教学,1996,(3):35-39.
[8]赵群,罗炜东.关注词汇的核心义项――多义词习得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5,(6):50-53
篇9
关键词:课本资源;媒体资源;亲情资源;传统节日资源
一、创造性地处理课本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生学习思维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按照课本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但爱好学习的学生早就自学过,再来学习就缺乏“味道”了,笔者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避开这种现象,对编者的意图进行创造性地改编,果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也可把改编教材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黄河,母亲河》,有同学说:“黄河我们没见过,隔我们太远了,能不能把内容换一下?”我一听这不正好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吗?便爽快地答应了学生,结果学生的创造性被激发,科代表和班干部把一套精心编排的节目《长江之歌》搬上了讲台,台上学生妙语连珠,台下学生热情高涨,他们自己利用地域特征对长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把“长江之歌”的旋律久久地回响在班级的上空,课后还主动地写下了很多与河流相关的日记。这样同样的内容范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文体,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充实学生的学习源泉
现代社会,变化多端,学生感受颇深的虽说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但是各种网络、书籍、电视等媒体同样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平时,笔者就喜欢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记得前面学习的《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很多学生难以完成,笔者就想起《还珠格格》里边穿插的歌曲正好是这篇课文,学生最喜欢看,于是就把这段相关的材料收集起来,在恰当的时机穿插出来,真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这堂课上,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现代网络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源泉,只要能合理地利用,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留心大自然,关注社会发展,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的源泉
语文教学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学生可以陶冶情操,可以磨炼毅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本学年所学习的很多课文就是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如《三峡》《短文两篇》等,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亲自聆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把学生带出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学习的源泉,学生有了生活的真实体验,在写作过程中,他们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
四、课堂教学中渗透浓浓的亲情,感悟生活真谛
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家里的生活是丰富的,也是感情的载体,但学生常常是提笔写不出来,即便是写出来了,也缺乏真情实感。笔者平时喜欢给学生布置一些古诗词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相互交流。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说明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交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建议学生经常写日记,把他们在家里、学校的有趣事、开心事、有意义的事等用真情实感写出来;每学期要求学生看几本名著、好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骆驼祥子》;把一些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积累在本子上,有必要的可以适当地记忆下来,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学会把家庭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要经常和父母沟通交流,懂得亲情的可贵,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借助众多的传统节日,让学生轻松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深的渊源,通过传统节日传递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比如:春节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人们常用“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秋节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这些传统节日的诗句穿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传统的节日期间,用相应的古诗词表达出来,既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又强化了我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篇10
【关键词】二语 词汇附带习得 启示
一、 引言
英语词汇的学习是二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词汇,另一种是消极词汇。积极词汇是指学生在获得输入知识的时候如在听和读英语的过程能够知道单词的意思,而且在输出知识的时候如在说和写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使用已经掌握的英语单词。消极词汇是指学生在听和读英语的过程中知道单词的意思,却不能在说和写中自如地应用英语单词。显然,对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掌握的词汇以消极单词居多,提高学生掌握的积极词汇数量能够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所以,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词汇水平是外语界要研究的课题。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在完成其他任务的同时能够附带地习得词汇。本文从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的角度对国内的词汇附带习得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词汇附带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 国内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现状
“附带习得”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文献中,之后Nagy, Herman和Anderson(1985)在研究儿童母语词汇习得的基础上提出了附带词汇学习假说。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附带地习得词汇。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词汇学习”而提出来的。“刻意词汇学习”是指通过死记硬背词汇表或者单纯做词汇练习等方法来直接学习词汇。
目前国内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大多是介绍国外对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现状。如盖淑华(2003)、石志亮(2003)、梁端俊(2005)均从不同角度对国外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作为比较系统的介绍。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情况作了实证研究,国内学者段士平、严辰松(2004)针对多项选择注释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国内也有一些文章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盖淑华(2004)《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的质量评估》分析了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的不足。贺双凤(2004)《评盖淑华
通过分析国内学者对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现状,笔者对国内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将国内对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主题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理论类研究,检验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相关理论假设,如检验“词汇附带习得假说”和“投入量假说”;(2)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此研究考察了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者因素、阅读目的和阅读任务等;(3)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艺术院校学生和少数民族双语大学生等。(4)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回顾类研究,对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并评析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成果。
三、 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阅读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巩固和掌握英语单词。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与学生英语水平程度相符且领域接近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生词量过多或者文章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词汇。
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通过上下文的语境的提示,学生大概能猜出这些单词的词义。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单词意义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的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学习者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本人的因素在词汇附带习得方面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基本阅读技能、猜词能力和语感等。英语教师在平时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可以教学生一些英语构词法方面的系统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单词的构词法,可以提高学生猜测单词的能力。
四、 结语
本文回顾并且分析总结了过去十年国内刊物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词汇附带习得理论对于促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有助于英语教师更好地了解英语词汇学习规律,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创造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学生通过阅读附带地习得英语词汇。同时也希望广大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当中,因材施教,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词汇课堂教学成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积极词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