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名言名句范文

时间:2023-04-03 02:3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雷锋的名言名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雷锋的名言名句

篇1

1、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3、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5、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6、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7、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8、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9、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10、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11、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12、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13、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1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1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6、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7、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8、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9、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20、我们要真正的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的,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里是空的,就能装进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

21、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22、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23、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24、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25、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26、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27、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28、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29、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30、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31、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32、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篇2

关键词:名言;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格言智语、诗文佳句来思辨述理,不但可以使议论精巧而又意蕴丰厚,说理形象而又文气隽永;而且可以别出心裁地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快速结构全文,转化成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基本的结构方式,从而提挈起文章的“精神气骨”。下面将逐一例析其具体运用。

一、并列式

“并列式”,就是在论证中,文章几个段落层次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从事物的多个方面同时展开论证,有利于呈现事物的多面性,使论题内涵变得开阔而丰厚,从而完整全面地认识问题,深入总结。而借助名言来建构“并列式”主要是通过选取两至三句与确定的中心论点相关的经典名句等作为分论点来实现的。比如,为了论述“孤独”的独特意义与价值,可选择如下三句:“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歌德);“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南森);“为了从事创造性工作,人类需要孤独,可是在孤独中,广义的人类仍存在于内心”(奥伊肯)。此三句分别从“迸发灵感”“发现自我”“发现创造”三个角度阐述,紧扣中心,巧妙勾连。而如若引用的是一段“排比型”的名言,则又会使文章呈现“总分式”的结构,形成两种结构方式的交叉,后面要分析的“层进式”中也会出现此种情况。比如,要论及知识分子所承载的使命,可引用北宋大儒张载《张子语录》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切题的情况下,将此置于文首,再逐层剖析之,则自然形成先总后分、三层并列的结构形态,简洁明了,妙合天成。

当然,采用“并列式”结构,必须注意几个并列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指向不同维度,又要系统地融为一体,切勿随意选择,简单排列,以致文章松散无序。

二、对照式

“对照式”,就是在论证中,文章主体部分两个段落层次间的关系是正反对照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加以分析议论,最后进行总结。对照的目的是以一方衬托突出另一方的正确性;或两者之间形成互补,通过辩证分析以使结论更加完善。而借助名言来建构“对照式”则与建构“并列式”的做法基本相同,只不过某句名言内部间或不同名言之间要有鲜明的“对照”关系而已。若是达成第一种目的,比如,要论述“生死意义与人生取舍”,可引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而从教学、考试中的实际效度来看,达成第二种目的的“思辨”类更为重要。比如,要阐述对待“机遇”的理性看法,可引用:“机会不会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泰戈尔)要论述对待“追求”的不同视角、心态与哲学观,可引用:“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萧伯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周国平)。而在阐述关系类论题时,此应用范围更广,比如,要思辨“自我信念与他人指引”的关系,可引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当然,采用“对照式”结构,必须注意每一方面内在的逻辑层次和内容的丰富,避免直接叙写两大段而使之简单对立,或只是堆砌论据,造成观点生硬,内容单薄。

三、层进式

篇3

小学阶段是夯实语文积累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文水平的高低。古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我们应开创多种途径,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搭设平台合作探究,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和好的学习习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积累,牢固树立积累观念,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兴趣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以期同大家交流学习。

1.讲故事,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积累语言、素材、经验等方面的故事,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我国唐代诗人李贺,经常背着破旧的锦囊,骑驴出门,听人谈话,观赏风景,吟诵诗句,随时把想到的好句子记在纸条上,投入锦囊中。

2.赠名言,促认识

名言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思想智慧的瑰宝,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启迪。在我国的不少文献中,就有许多蕴含着积累思想的名言。最为突出的是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思想。

3.指范围,导操作

首先,让学生明白该积累些什么。①积累字、词、短语;②积累名句、名诗、名词、名段、名篇以及一些谚语、歇后语、双关语、谜语、名联、歌谣、美妙的比喻,等等;③积累自己学校生活中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报道的一些突出事例;④积累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小常识等;⑤积累学习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⑥积累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介绍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好积累。①记在笔记本里。先把自己觉得有必要记录的内容分成大致的类,编一个大致的目录,每一类留出一定的空白,今后遇到值得积累的东西,就按所分类别抄写在里面。②勤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有语汇越丰富,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写出优美的文章。③勤写日记。坚持把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认真地记下来,为自己建立一个丰富的素材库。④前报。先准备好一个本子,编好目录,然后剪裁报纸中有用的东西粘贴在里面。⑤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学校及家庭中的义务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⑥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要多读那些文学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⑦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4.活训练,促运用

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基本练习题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或合作策划一些活动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口头作文、想像作文、讲故事、编演课本剧、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猜谜语等等。促进、引导学生把积累到的知识、材料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从而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5.展成果,促交流

定期组织“展成果,促交流”的专题活动,让学生们展示在积累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劳动成果,如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并予以交流,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上哪些人像苹果、石榴似的,又有哪些人像落花生似的?你想做哪种人?经过一阵激烈地争论后,学生们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我想做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像雷锋叔叔一样从不炫耀自己,但无时无刻都为别人着想;有的说,我想像苹果、石榴那样把自己展示出去,让世人知道我是一个人才,我将来要当科学家;还有的说要成为有名的工程师、教师等等。通过争论,大家对落花生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不拘泥于课本所说的只做默默无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6.重总结,树观念

在积累实践活动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们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后,教师有必要及时给予总结,让大家明白积累的目的、方法。必须指出的是,积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即能查看的资料,如笔记、日记、剪报等文字、图片之类的东西,即狭义的积累;另一种是隐性的,即对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逐步认识及实践运用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发展,等等,这也就是广义的积累。积沙成塔,厚积薄发,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让适时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化底蕴的丰厚奠定坚实的基石。

7.精心设计作业,体验学习乐趣

(1)作业设计要求富有趣味性。以往的语文作业要求往往都比较一目了然,抄写词语就是抄词,连线就是连线。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在他们的口中常常能听到一些新鲜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把“抄词”说成“模仿不走样”;“连线题”说成“手拉手”……这样的作业就能适应学生的心理,还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作业设计内容要求丰富。作业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反馈,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不应该是一些简单的应答式作业,而更应侧重于一些任务式作业。

(3)小学语文学生作业应多样化。语文作业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篇4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2、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生命

3、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赫伯特

4、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5、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6、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8、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9、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10、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12、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1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14、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15、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16、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肖楚女

17、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18、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

19、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佚名

20、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21、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2、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23、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佚名

24、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25、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确知的生命。

26、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27、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28、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0、对人说不,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费尔巴哈

31、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2、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33、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34、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英国谚语

35、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36、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3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8、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39、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40、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41、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法国诗人]吕凯特

42、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43、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44、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4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46、动则生,静则乐。

47、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佚名

48、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49、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谚语

50、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5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2、人生的光荣,不在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5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54、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55、对人说不,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

56、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57、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58、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59、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塞内卡

60、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61、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62、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郎费罗

63、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64、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65、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66、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67、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68、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69、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70、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

71、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篇5

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研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与鉴赏》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自2008年起在文科生附加题部分设置了15分名著阅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只针对文科生设置的名著简答题目,在一定层面上对理科生并未带有任何影响,甚至造成一些误解:理科生不需要读名著。

学生普遍认为读文学名著不如多做一道理科题,不如多背几个单词,不如将时间用于名句默写上,因为这些见效快,学习目标越来越功利,所以即使语文教师不功利,在当今高考模式下部分学生也会忽视名著忽视阅读积累。

江苏省在2008年考试说明中规定了十部作品,2013年9月在江苏省丹阳吕叔湘中学新高一不分文理科的情况下,全年级1200人中做出如下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功利化学习模式下,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熟读过原作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在明知有些篇目涉及高考的情况下,阅读人数仍为零。经典名著是前人留给后人的思想财富,被青少们忽视,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在未读过原作但基本了解内容的这一类学生中也作过调查,他们认为阅读原作耗时费力,效益不高,不如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故事梗概了解情节。90.2%的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大部分时间被作业占满,课外活动以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为主。即便有些阅读过原作的学生,阅读也只是追求速度,浮光掠影,一目十行,结束问其细节时一头雾水,缺少细嚼慢咽,缺乏思考的品读,怎能汲取“营养”?

阅读一直是我国文化传承的方式,它的重要作用是经过实践印证过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化课改的同时,青少年们对阅读名著的兴趣、习惯、阅读量及阅读效果离教育者们的初衷太远。

二、高中生写作能力现状研究

写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它是表达的工具、文化的载体,还在于它体现了语文的综合能力:既有语言文字的应用,又有思想表达,更有表达技巧运用。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写作能力处于高中学生掌握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我们首先回到教育纲领性文件的规定中看一看。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文教育明显向综合性迈进的走向(从教育目标上的五大块转向二大块),这种走向反映在写作上。从初中教育刚进入高中教育的学生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明显的不适应阶段,原来还不错的作文成绩忽然大大打了折扣。这是因为原来比较程式化的写作能力不再是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教师希望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更强,表述层次更清晰,表达思想更深刻,见解更精到。所以,在江苏省的语文高考作文批改标准中才生发出两个层次。作文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作文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但是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很难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中所期待的那样的提高,甚至一些学生对于高中语文教育本身的过程意识非常模糊: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无论是从外在的考查体制还是从高中学生的主观感受讲,作文教学陷入一个很难向前行进的“高原地带”。

江苏省自2008年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作文分数由原来的60分提高到70分,在试卷中所占比重由40%增加至43.75%,以近四年江苏高考作文为例:

2010年“绿色生活”,阅卷中出现大量写低碳生活的作文,但这类题材只是停留在对“绿色生活”的浅层理解,这样的作文很难出彩,一般只能拿个基础分,得分多半在45分左右。有一位语文阅卷老师哭笑不得地向外透露,有大批考生写绿色生活,都写的是老奶奶怎么过低碳生活,比如养花、种树、不用塑料袋等。这样的作文让他看得头大,他每天批阅作文,基本上都能看到上百篇类似的作文。“改到最后都想吐。”

2011年“拒绝平庸”,考生在作文上的发挥是“比较平庸”,均分只有46分,高分作文比往年少,记叙多写爷爷奶奶,议论文多是“三段论”。在2010年年底去世的作家史铁生、当年热门的法网冠军李娜,还有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

2012年“忧与爱”,这一年的作文题被认为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作文题”,但全省作文的均分低于2011年,如此广受好评的作文题目,被认为题目有重点,容量大,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可选择性程度高,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个性特色,以现实生活为本源、以选拔人才为宗旨。然而这一年却未能让考生们写出让读者赞美的佳作,依然“名人扎堆”,“大路货”、“套路货”作文层出,值得深思。

2013年是一则“探险者与蝴蝶”的材料题,全省均分维持45分和上一年相仿,但满分作文只有2012年的一半。材料中一句话是: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受这句话的“启发”,差不多七成考生都在论述“小与大”的关系,虽然算切题,但大多考生写得枯燥乏味,角度狭窄“撞车”严重,导致很难得到高分。

由此可见,江苏省高考作文从自主命题以来,全省的作文均分持续徘徊在四十五六分之间,作文整体水平停留在“基础等级”阶段,从未在“发展等级”上有整体加分。虽然每年满分作文里,也有一批文意隽永、文笔活泼的文章浮出水面,而且这些作文无不具有较丰厚的历史底蕴,闪烁人文精神的光芒和理性思辨的色彩。但改变不了高中生作文整体不容乐观的现状,从历年高考作文阅卷反馈看,语言干瘪枯燥、思想缺乏深度、素材撞车严重,一些考生作文毫无鲜明的思想情感,更没有整体构思,写作成了痛苦万分的事情,更不会是为了表情达意,手写我心。

三、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研究

高考是国家行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指导性标准,是不容逾越的考查底线。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必须遵从这一标准。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措辞是“鼓励”,是“提供”,是“尽可能减少束缚”。往往,我们认识某个作文题目,总停留在“允许不允许”的层面。依照“课程标准”“允许不允许”根本无需讨论,不但允许,而且鼓励,要提供,一切都不应成为束缚考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借口。

(一)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回顾

(二)命题展望

继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之后,2014年江苏省首次随同全国其他地区高考命题形式出现新材料作文,这一变化体现了作文命题在走人文教育的思路,从题型看,更注重关注人本,贴近生活,发展个性,减少束缚,鼓励创新。

通过回顾江苏省近十年的高考作文题,从作文的立意看,呈现出三大特点:

1.倡导高尚品行。高尚品行、高尚追求、传递正能量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立意的常用主题,这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帮助。属于此类的作文题如2011年“拒绝平庸”、2012年“忧与爱”,还有重庆卷“保安救人”、北京卷“大山铁路巡道工”。据高考作文权威人士分析,近年来我国舆论关于社会公德有很多议论。2012年3月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5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设计这一类试题,有更突出的时代意义,不仅“接地气”,而且向广大考生传递出发展的“正能量”。

2.增强文化特征。“文化”表现的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状态的总和,“文章”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以文化的眼光关照社会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审视周遭生活,给青少年的思想上好重要一课。属于此类的作文试题有2004年“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5年“凤头、猪肚、豹尾”、2007年“怀想天空”、2010年“绿色生活”。有人说,“文章似水”、“佳作如酿”,命题的导向要展现考生的文化素养,那么考生就要丰富作文的文化内涵,最有效的做法莫过于走进经典之作,尤其是走进中国古代文化名流的精神世界。亲其人,爱其文,这种文化装饰,在文字的世界是最昂贵、最精致的。

3.加强哲理思辨。理性思辨代表着思维的最佳视角,在高考作文中,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级的高低。从选拔人才角度看,是否具备哲理思辨能力,是高校选拔人才的尺度,目前的高等科研项目中尤其需要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才。属于此类的作文试题如2006年“人与路”、2009年“品味时尚”、2013年“探险者与蝴蝶”。这些题目需要考生根据自己关心热点事件、话题及名言格句的不同侧面,展开思辨与联想,展现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长度与高度的认识,在考场上总结自我,抒写个性和体现审美情趣。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阅读之后沉淀。

(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