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例句范文
时间:2023-04-11 00:5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排比句例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晴空。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如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的尘埃。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
2、你无法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无法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3、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理解和支持;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快乐和温馨。拥有网络,就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拥有网络,就拥有了世界和梦想。
4、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5、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6、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7、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8、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篇2
拟人句∶
风唱起了清歌,云姑娘一听兴奋起来,变换着各种模样,丰富多彩。看那天空的红霞,是那被太阳公公告白后,娇羞着脸颊,火烫火烫的。云朵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云姑娘拖着洁白的纱裙在空中跳舞。排比句∶
当晴空万里时,云朵儿陪伴着天空,让碧蓝的天空更加美丽;当雨点飘洒时,云朵儿透过雨帘看着人间的万物;当狂风呼啸时,云朵儿牵着风婆婆的裙子在空中跳舞;当清幽的月光映照大地,云朵儿又为月亮蒙上神秘的面纱。天空中的云仿佛是一位顽皮的孩子,一会儿变成了老虎,一会儿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诠释话题,内涵深刻
在议论文写作中,开头部分属于破题阶段。破题,即对文章话题进行诠释说明,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而排比句式往往由三个以上句子组成,能更加丰富、准确、深刻地揭示话题的内涵。如以《论磨难》为例,作者在开头是这样诠释话题的:
磨难是前进路途中的绊脚石,磨难是天空中阻碍飞翔的风雨,磨难是集体大合唱时的不和谐音符……然而,面对人生中遇到的种种磨难,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变难为易,只要战胜了困难,那么,曾经的绊脚石也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奠基石;曾经阻碍飞翔的风雨也会变成雨后天晴的彩虹;曾经不和谐的音符也会演变成铿锵有力的宏音!
作者首先把自己要写的“磨难”界定为“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困难”,并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诠释了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接着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论点,“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变难为易”,并且再次以排比、比喻的修辞方式来形象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形象生动,内涵深刻。
二、气势磅礴, 论点鲜明
排比句式的一大鲜明特点就是气势磅礴,在议论文中往往给人毋庸置疑的感觉,这对于议论文提出论点非常有利。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恰当地采用排比句式来设置分论点,或者直接提出论点,使之鲜明具体。如《不甘平凡》一文,作者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每一支红烛都能发光,每一座山峰都可以巍峨,每一朵浪花都可以跳跃。同样,只要不甘平凡的心还在,再无望的梦想也能诠释辉煌。
作者通过排比句式,类比了红烛、山峰、浪花等三个意象,其目的是为了“不甘平凡”作铺垫,有了前面的排比,后面的突然转折就显得非常有气势,论点鲜明而直接。
三、叠加论据,论证有力
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既可以详写,也可以略写,特别是那些众人皆知的论据,勿庸赘叙,只要采取“何人何事何结果说明了什么”的模式即可。但这样一来论据往往显得单薄,这时,如果采取排比句式将这些论据叠加在一起,论证更加有力。如《挫折是强者的助推器》一文,作者这样来写论据:
为什么被沙皇残酷迫害的普希金能成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为什么曾被斥责为搞假科学的骗子而受排斥的佛洛依德能成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为什么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身心俱残的海明威能写出激励人心的世界名著《老人与海》?……这些都是因为挫折,挫折给予了他们力量,让他们发奋、让他们图强,终成不朽。挫折对于强者而言不啻为激发生命热情、斗志的助推器。
作者巧妙地将普希金、佛洛依德、海明威三个大家都熟悉的事例,通过“为什么”的反问方式排比在一起,使得论证气势更加磅礴,同时,多个事例叠加更加显得论点的准确,无可置疑。
四、逞我文采,制造亮点
恰当运用排比句式,可以在论证严谨的文章中制造文采非凡的亮点,让读者在严肃的行文阅读时顿觉眼前一亮。但在具体写作中,要始终牢牢扣住论点,不能为了文采而文采。在议论性散文中,多采用排比句式来一展文采,如《古籍的灵魂》一文,作者这样论述:
古籍一如老旧的灵魂,从先秦来,从大唐来,从康乾来,从民国来,随身亦带着辗转的故事向你走来,带着沧桑的目光向你走来,带着满身风尘向你走来。你会读到百家诸子争鸣,会读到大唐盛世的豪情,你会读到战乱纷飞的血泪,你亦会读到它的主人或踌躇壮志、或满腹诗情,或萦损柔肠,没有大漠孤烟、没有长河落日、没有策马扬鞭、没有亭台楼阁,却一样撩拨心弦。
文中作者运用了“从……来”、“带着……走来”、“你会读到……”、“或……”、“没有……”共五组排比句,对古籍“一如老旧的灵魂”作了全方位形象的阐述,读起来感觉很形象、耐人寻味,体现了作者的文采与写作水平。
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在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采取排比句式,营造浑然一体的结构。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排比句式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同时要紧扣中心话题,成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这个世界需要你》一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如此设计的:
开头:也许你只是天际浮云,最渺远的那一丝,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你;也许你只是万千林海,最普通的那一棵,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你;也许你只是入海百川,最不起眼的那一滴,但是这个世需要你。
结尾:你若是天际浮云的一丝,亦装点了天空;你若是万千树海的一棵,亦成就了伟岸;你若是入海百川的一滴,亦诠释了壮阔。请记住, 这个世界需要你!
篇4
英语写作是高中学生感到很困难的一件事。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其实如果学生平时养成一种正确使用和模仿的意识,这些错误是很容易减少或者避免的。笔者根据一线教学实际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两种错误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改正方法,再提供一些配套练习加以巩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问题的描述和分析
1.不间断句子(Run-on Sentences) 不间断句子是指几个独立的句子放在一起,没有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或者连词分开的句子(To continue asentence without a punctuation mark where it should be.)。请看下面两个例句:例句1:Jim's a photographer he's going t0 the ballparkto take pictures.例句2:I aln going to school,if I don't get there ontime,1 will be late,my teacher will punish me,1 will have to stay afterclass.
以上两个例句就是典型的不间断句子。有时候本族语写作者也有可能犯这种写作错误,在中国高中学生的作文中,这种错误更是屡见不鲜,这主要是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思维不同造成的:中文长句是由逗号隔开,而英文句子应该用句号分隔或者使用合适的连词。这种中文思维在英语写作的时候,学生不自觉地就迁移到所写的文章中去了。比如学生想用英文表达这样一个句子:太阳很烈,涂一些防晒霜吧。大部分学生的英文会是这样: The sun is higll,put on some sunblock.这样,一个不问断句子就产生了。2.排比修辞错误(parallelism)排比是一种修辞方式,它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Tousethe samepattern 0fwords to show that two or more ideas have the same level 0fimportance.)。排比修辞错误主要是指使用排比修辞的时候,处于同等地位的词、词组或者句子结构不一致。前不久,我的一个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个判断正误的句子:
例句3:She is arI adult'married and had a young boy.按照出题人的思路,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错句,它所犯的错误就是排比修辞错误。英文排比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谓语+A和B,或者是:主语+谓语+A,B和C。这里的A、B、C的修辞格应该一致,不一致就会出现排比修辞错误。另外,排比中的并列成分如果涉及到顺序或者大小先后关系,英文中应该按照由小到大、由不重要到重要这样一个顺序排列,犹如日期的表达:中文是年月日,而英文是日月年。我们来看这个句子怎么用英文来表达:我们将为全世界,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的家庭而奋斗。如果我们用"We will dedicate our ef-forttotheworld,ournationand ourfamiliy'’来表达的话,就犯了一个排比修辞错误。正确的表达应该是:We willdedicate our effort to our family,our nation and the world.我们再来看一个有排比修辞错误的句子:
例句4:She likes to sing and dancing.
三、问题的解决
1.不间断句子的解决方法
(1)使用句号来分隔每个句子。请看下面例句:
Human nature is seldom as simple as it appears,hastyjudgments are therefore often wrong.
这个不问断句子可以通过把逗号改成句号来解决: Human nature is seldom as simple as it appears.Hastyjudgments aretherefore oftenwrong.
(2)使用分号把不间断句子变成独立分句。
(3)用连词来连接两个独立分句,这些连词有and,0r,after,although,before,unless,as,because,even though,if,since,until,when,while.如上文提到的句子可以这样来修正:
Jim's a photographer,and he's going to the ballpark t0takepictures. 另外一个句子可以这样来修正: The sun is high,soputon sunblock.
再来看一个例句: The night was cold we forgot t0 bring our coats.司以这样来修正: The night waft cold.and we~rgot to bring OUYcoats.
2.排比修辞错误的解决方法 (1)别混淆形式。排比成分是-ing形式的都用一ing形式,是todo形式的都用t0 d0形式,是副词的都用副词。请看下面例句: Mary likes hiking.swimming,and t0 ride a bicycle.应该修改成: Mary likes hiking,swimming,and riding a bicycle. The production manager WaS asked to write his re-port quickly,accurateIy,and in a detailed manner. 应该修改成: The production manager Was asked t0 write his re-portquickly,accurately,and thorougllly.
而上文提到的例句:She likes t0 sing and dane-ing.可以修改成:She likes t0 sing and to dance.另一个句子Sheis aIladult,marriedand had ayoungboy.可以修改成She is an adult,a married woman,and a mother0fayoungboy.
(2)排比句子如果是从句,要全部使用从句。请看下面例句:
The coachtoldthe playersthatthey should get a10tof sleep。that they should not eat too much,and t0 d080me warm-up exercises before the game.应该改成:The coach told the players that they should get a 10t 0fsleep,that they should not eat too much,and that they should do some warm-up exercises before the game.
(3)冒号后面的排比在形式上应该保持一致。请看下面例句:
篇5
一、积累型
1.成语积累
例: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出于《扁鹊见蔡桓公》。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课内成语的积累。只要平时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加以总结,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一鼓作气”出自左丘明的《曹刿论战》等等。
2.名言警句积累
例: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解题思路:“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论点,只要能找出两个论据来证明它即可。
二、句式变化型
例:认真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的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⑴以上这个长句包含了该大学的五个要点。请各用一个短语对主办单位、学校名称外的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⑵上面这个长句,可以改写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下面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长短句式的变化题型,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只要读懂原文,答案不难得出。
三、仿写型
例:仿照下面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自己的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解题思路: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推敲定夺。
四、创作型
1.对联创作
例: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因此,下句的第一个词必须是动词,第二个词必须是数词,第三个词必须是名词。同时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标语创作
例:为了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如: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解题思路:标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目的主要是对人们进行宣传和鼓动。
3.综合创作
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当的语句,使每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使所填的三句话又构成前后连贯的排比句。
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_;没有想象,思维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这也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题目。虽然是填空题,但难度相当大。因为每句本身必须是比喻句,同时,又要构成前后意思连贯的排比句。因此在第一句确定之后,后面两句的意思就要顺着第一句的意思说下去。
篇6
《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能根据要求,在保持原来意思的前提下,恰当地“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E。
【考点阐释】
句式也就是句子的结构形式,汉语中的句式是丰富多彩的。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其表达效果大多是不一样的。恰当地“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
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从高考考点之间的综合情形看,选用句式很多时候与语言的连贯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
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仿用句式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形式的束缚性,就是说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不可另起炉灶;二是内容上的创造性,内容上要以合理的想像和联想能力为基础,尽量开拓出新的境界。
变换句式的实质是同义句间的转换,变换前后可有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差异,但基本信息是等同的。变换句式考查的是对给定语句换一种句式表达的能力。同样一个意思,是采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或其他什么句式,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此要特别注意句式的变换仅是变换句子的表述形式,而不是语意。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主要是长短句转换、重组式转换、改造式转换等题型。
【考点攻略】
一、选用句式,从考查的内容看,这一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查。
1.根据上下文陈述对象的需要选用句式,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使语意连贯。
2.根据表意的需要选用句式,使所选的句子语意恰当,与语境谐和。
3.根据表达手段或场合的需要选用句式,保持语境、感情、语气的一致。
二、仿用句式,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1.句式一致:学生在做仿写题时应认真审读例句,探求隐含的仿写条件,弄清原句的句子结构形式,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总之,所仿写的句子必须与例句或划线部分的结构形式保持高度一致。如:
(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请以“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开头,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段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沐浴奥运风,我们青春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连着心,手拉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走到一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着一个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谊的圣火传递千秋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高擎五环旗,我们激情满怀。/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大家走到一起来,/同在一个地球,/文明的种子撒遍五洲四海
2.修辞恰当: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有时题干中会明确规定,有时则隐含其中,仿写时必须严格遵守。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排比、比喻、对偶、反问出现得较多。此外,拟人、对比等也应重视。同时要根据修辞格的特点,把握其相关要求,比喻句应贴切、通俗、形象,而排比句则应结构相似、意思连贯、语气一致。如: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题目中明确要求使用比拟和对偶两种辞格,仿写时应认真琢磨。
答案示例: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3.内容统一: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证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写的句子与所给语境一致,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等,从而使所仿造的新句与前后语句做到意谐。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限制式的,续写式仿写,或者要求另选话题;一种为开放式的,如只提供例句,不限定仿写的内容,或不提供仿写的语言素材,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所写的句子的内容或形式隐含在考生过去的阅读视野中。如: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这是一道新颖的语言运用题,它只提供了所写内容的主题“祥云与奥运”和必须运用的修辞格,没有提供仿写的例句,体现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统一。这样考生在组织语言时一定要围绕“祥云与奥运”这一主题来展开。
答案示例:祥云是花,是奥运在东方大地盛开的文明之花;祥云是海,是奥运给华夏土地带来的欢乐之海。
三、变换句式,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1.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避免张冠李戴。如题干中是要求长句变短句还是句子重组,这个要求一定不能弄错,特别是不能先入为主,凭借以往的经验做题。
2.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句式变换的方法技巧。如长句变短句的方法主要是抽出修饰成分,使之成为单句或复句的分句;短句变长句则反之,即以一个短句为主,把其他短句变为长句中的修饰成分。
3.注意不能改变句意,但可增删个别词语,如通过使用代词或关联词,使变换后的句子连贯、通顺。如长句变短句时,把长句里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单说,通常要用一个代词来称代它。
【经典回放】
(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宁夏卷第22题)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仿写句子与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的两个句子,既要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又要与开头一句话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还要使文段语意完整,也就是都能表现一种坦然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无法做到伟大辉煌,也不惧怕平凡普通,热爱生活,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这样一道仿写题要求所仿造的句子形神兼备,文质兼美。
答案示例:没有蓝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悠然;没有牡丹的富丽典雅,可以有小草的清秀刚毅。
【同步演练】
1.(2007年湛江一模)调整下面文段画线部分语句的结构和顺序,使句式大致一致,文意连贯。(可以增、减字数,调换句序,但不能改变原文意思)
那里神奇的山光水色,会随着一年中不同季节里植被、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在同一天里,也会因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初升的太阳,使远方的崖壁闪耀着金银色的光彩;月光皎洁时,两侧的崖壁衬着靛蓝色的阴影,十分醒目;的崖壁在绚烂的晚霞的映衬下,像火焰般耀眼。
2.(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何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7年湛江一模)仿照下面示例,以“社会”、“岁月”作为开头的陈述对象(也可自选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要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字数相近即可)
示例:如果自然是一本书,那么旅游就是阅读:登山,你可以读到雄奇壮伟;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4.(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
树叶(感激地)说: (排比)
阳光(谦逊地)说: (比喻)
5.(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6.(2007年深圳一模)下面的幽默小故事中,莉迪亚的思维过程包含三个环节,请用三个分句组成的复句来说明她的思维过程。(4分)
自作聪明
莉迪亚和内奥米在海德公园玩了很长时间。
内奥米不安地问道:“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了?”
“噢,还早呢。现在肯定还没到四点钟。”
“你又没有手表,怎么知道得这样准呢?”
“我妈妈对我讲过,叫我在四点钟必须回家,现在我还没有回家呢!”
第一分句:
第二分句:
第三分句:
【参考答案】
1.示例(1)初升的太阳,使远方的崖壁闪耀着金银色的光彩;绚烂的晚霞,把的崖壁映衬得像火焰一般耀眼;皎洁的月光,使两侧的崖壁衬着靛蓝色的阴影,十分醒目。
示例(2)太阳初升时,远方的崖壁闪耀着金银色的光彩;晚霞绚烂时,的崖壁被映衬得像火焰一般耀眼;月光皎洁时,两侧的崖壁衬着靛蓝色的阴影,十分醒目。
2.示例: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艳,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涩;
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静谧,少了些喧嚣。
3.示例(1)如果社会是一座舞台,那么人生就是那舞台上上演的戏剧:喜剧,让你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悲剧,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悲伤(不幸)。
示例(2)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人生就是河流上的船:顺流,你可以观赏两岸的风光;逆流,你可以磨砺奋斗的意志。
4.示例:树叶:①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
.②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让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①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
②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5.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正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然后用反问形式作答。
6.第一分句:我妈妈叫我玩到四点钟回家;
篇7
一、句式结构仿写
仿写要确保与例句句式结构一致。因此,在仿写前要先弄清楚例句的句式结构,一是要弄清整个句子的结构,二是要弄清句子内部短语的结构。常见的句式有:单句、复句;常式句、变式句;主谓句、非主谓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整句、散句等等。常见的短语结构有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连动式、兼语式等等。
【2011年高考四川卷】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案】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分析】例句在句式结构上由三个偏正式非主谓句“你的……”构成排比,再和后面的分句整个构成反问句。仿写时必须考虑这个句式结构特点。
二、语意关系仿写
仿写要确保与例句语意关系一致。如果是独立仿句式的,要弄清楚例句内部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如果是补写仿句式的,要弄清楚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的语意关系。常见的语意关系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假设、让步、条件、选择、总分、解说、对比等等。
【2011年高考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案】生活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生活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被动的龟缩;生活如一弦琴,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低沉的哀婉。
【分析】例句在语意关系上属于对比,“多一些”与“少一些”对比,“悠扬”、“亮丽”、“激昂”分别与“愁苦”、“灰暗”、“悲观”对比。仿写时必须考虑这个对比关系。
三、意象关系仿写
仿写要确保与例句意象关系一致。在意象比喻类句式仿写题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本体、喻体的选择运用,即多个意象的组合。因此,仿写时必须要弄清楚例句选取的意象在组合上是什么关系。常见的意象组合关系有总分、并列、递升、递降、种属、时空等等。
【2004年高考湖北卷】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答案】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睛中晶莹的泪。
【分析】例句中比喻的本体“祖国”、“北方”、“小兴安岭”、“森林”之间属于递降关系,喻体“花园”、“腊梅”、“花”、“蕊”也构成这种关系。仿写时必须体现出这种递降关系。
四、修辞手法仿写
仿写要确保与例句修辞手法一致。句式仿写往往和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因此在仿写前应该分析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既要做到修辞手法一致,又要做到修辞运用妥帖恰当。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比拟、对偶、排比、反问、设问、顶真、反复等等。
【2011年高考浙江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答案】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解析】例句的隐含信息有两个:一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二是“树、叶、花、香”内容上互相连贯,层层递进。仿写时就必须抓住这两个隐性要求。
五、表现手法仿写
仿写要确保与例句表现手法一致。有些句式仿写往往会运用到一定的表现手法,因此仿写时必须考虑例句的表现手法。当然这些表现手法在例句中一般是含而不露的,需要仔细推敲来把握。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以小见大、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等等。
【2004年高考辽宁卷】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答案】每一棵绿树上,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阳的光辉。
【分析】例句中“一汪水塘”与“海洋”形成对比,前者极小,后者极大,但从“一汪水塘”中却能发现“海洋的气息”,体现的是小中见大的关系。因此,仿句选取的意象既要符合这一小一大的特点,更要体现例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
六、色彩基调仿写
仿写要确保与例句色彩基调一致。这里所说的色彩基调是指语体色彩、感彩和感情基调。在仿写时,无论是语体色彩上的口语化、书面化、典雅化、通俗化,还是感彩上的褒扬、贬斥,抑或是感情基调上的忧伤、喜悦、悲观、乐观、低沉、昂扬、沉重、明快等,都要同例句和谐一致。
【2011年高考陕西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案】生命是图画,意味着风景,只要你去涂抹;生命是乐章,意味着旋律,只要你去演奏。生命是诗行,意味着哲思,只要你去书写。
【分析】例句突出了行动与平凡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思想倾向积极向上,感情基调乐观昂扬。因此,仿写时也要体现出这种积极向上、乐观昂扬的感情基调。
篇8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句子仿写就是这样一种考查同学们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试题样式。其题型虽小,但涉及的能力层级较高,常常综合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活用语法修辞知识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感悟想像能力以及思想境界。
[备考指要]
1 仿写题有如下几种类型:
①续写型。(2008江苏南京)仿照示例,以灾区一个孩子的口吻给失踪的母亲写两句话。示例:妈妈/我深信你还活着/深信地震只能/击碎钢筋水泥/击不碎你坚强的心/妈妈/我深信你还活着/深信地震只能/
答案示例:摧毁房屋桥梁,摧不毁你顽强的意志
②嵌入型。(2009江苏无锡)在下面的空格中仿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与上下句结构一致,内容相关。
生命茁壮成长的嫩绿,载负着我美好的憧憬;追随阳光,,绽放花蕾,,回报天地。
答案示例:沐浴雨露 挂满硕果(构成动宾短语,意思对即可)
③命题型。要求仿照所给的例句,描述另一对象。
(2007江苏扬州)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一句。 (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 。
答案示例:瘦西湖畔柳如烟
④开放型。一般只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重点考查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仿写题,而是一种阅读理解+语言运用题。如:
(2009江苏苏州)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羌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荚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答案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荚是多样的。
2 解题要点归纳:①设置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要求表述对象明确,思想感情统一;②隐含了恃定的句式句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要求;③所给例句具有示范性、规定性;④看是“写句子”,其实是有读有写,先读后写,读写结合。
3 答题技巧盘点:①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和所给例句,透彻地分析例句内部的关系,解析表述的主旨、句式特点、结构类型、修辞手法等,明确题目的要求;②仿照例句,展开联想,多角度地去描述(可以套例句);③找出例句中哪些是固定不变的词语,哪些是变动的词语;固定词语要套用,其他词语尽量不要与例句重复;④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或者对偶、夸张、引用、对比等修辞;⑤做到意蕴、格调一致,句式相同、结构相似,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⑥最好写好草稿,然后修改加工,确保符合要求、没有病句,最后誊写工整。
[典例精析]
例1 (2009浙江义乌)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_______,______;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解析:①认真阅读所给的前后句可知:“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是表达的中心,后面的句子是对这一主题的生动诠释。“春蚕”“海蚌”写的都是动物,“……忍受着……”“把……留给明天”是固定格式,“……忍受着……”前面的主语与后面的宾语应有必然的联系,都是表现“忍受折磨,明天必胜”的涵义。②由此可以联想到:最能“忍受”的动物有:老黄牛、地下的幼蝉、迁徙的鸟儿、冬眠的青蛙、逐光的飞虫、沙漠之舟骆驼、辛勤的蜜蜂……再想想它们“明天”的愿景、收获是什么。③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撰写、修改、完成。
例2 (2009浙江杭州)根据语意,仿照划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解析:这是一道嵌入型仿写题,开头和结尾已经提示我们,“母爱”是这一句的关键词。这一段话就是要颂扬伟大的母爱给予我们的生命的滋润、温暖的慰藉,是我们的人生不可缺少的雨露阳光;要我们仿写的句子,是来具体表现母爱带给我们的巨大精神力量的,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屑。却“于细微处见精神”。如果读不懂所给的这些句子,不仅思路打不开,而且仿写也可能偏离主题。这是内涵上的理解。再看形式上,例句是用ABB式的数量词来修饰母亲的某一行为,再用偏正短语点明母亲这些行为的实质以及这些“爱意”带给子女的深沉、美好的感受。最后看手法,运用了比喻、重复的修辞。这样一分析,解题思路就会豁然开朗:例句写“呵护”,“我”可以写“关怀”“关爱”,可以写“牵挂”“惦念”,可以写“期许”“企盼”“祝福”……可以用比喻句写“关爱”“牵挂”“希望”给“我”的温馨、甜蜜、幸福、激励……
[实战演练]
1 请仿照前句续写后句。
共和国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煌历程。60年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聆听了祖国昂然奋进的脚步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舟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__________ ……
篇9
一、选用句式
选用句式,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按照句式表达、语意连贯、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要求或其他特定要求选用恰当的句式,以体现语言表达的效果。
解题技法如下:
1.审要求。审清题目的选用要求,是要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要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2.读材料。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材料,仔细分析材料的话题、句式、结构,注意叙事的语气与情感的表达。
3.定选项。通过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确定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用句式的考查一般为选择题)。
二、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即根据题干所给的句子的结构方式、修辞特点、语意情景,加以合理构思,仿写一个或几个句子,经常与“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考查结合在一起。仿用句式主要有自由式、命题式、嵌入式、续写式、对联式等。
①自由式仿写: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句式依照例句而进行的仿写。
②命题式、嵌入式仿写: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的话题,按例句格式进行的仿写。
③续写式仿写:一般是在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④对联式仿写:写对联可看作句式仿写、句式变换类试题的又一新形式,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题技法如下:
1.审清隐性要求,“仿”得形神兼备。仿写的隐性要求全在所给的例句中,要研读例句。
仿“形”: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和特点。审读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的结构,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要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应一致。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词。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等。
仿“神”:内容特点。仿写时,要保证仿写句的句意与例句保持一致。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
2.多方调动积累,仿得“左右逢源”。平时多积累一些语言精美,尤其是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段落。要善于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如例句给的是山水,你要联想到花草;给的是春风秋叶,你要联想到夏雨冬梅;给的是诗人,你要联系诗人的特点,等等。
仿写时先搭架子,再填内容。先把句子主干、修辞手法等选定,然后再填局部文字。不要急于一步到位。
三、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有多种考查方式:
①长短句之间的变换。要求将一个长句变换成多个短句,或要求将多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
②单复句之间的变换。要求将多个单句变成一个复句,或将一个复句变成多个单句。
③散整句之间的变换。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变散句,追求的是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避免单调呆板。散句变整句,追求的是句子的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④肯定句和否定句之间的变换。将肯定句变成否定句,有强调突出的意味;将否定句变成肯定句,语意虽轻一点,但观点更明确。
⑤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变换。
⑥不同语气的句子之间的变换。陈述句变成反问句,会更肯定有力,既能强调语意,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陈述句变为感叹句,语气比原句更强烈。祈使句变为疑问句,语气委婉、客气。
⑦正常语序句与倒装句之间的变换。
⑧重组式变换。将一种陈述对象变换成另一种陈述对象,虽然陈述对象变换了,但变换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解题技法如下:
1.审要求。审清了题目要求,就有了做题的方向。
2.读原句。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结构、分句间的关系等,把握原句的陈述话题与中心内容。
3.变句式。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变换原句句式。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要变换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变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和“被”。长句与短句之间的变换,要紧扣陈述对象、陈述内容,将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等变换成单句,或将单句变换成定语、状语、补语等。整句与散句之间的变换,要将排比、对偶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将整句中的内容巧妙地变为散句,或给散句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之句式整齐,形成排比句或对偶句。
【典型例题解析】
1.(2016年浙江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她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解析】从内容上看,照应下句“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应是“俊”在前,“会说话”在后,排除B、D项。从语言表达效果来看,A项是书面语,虽简练规范,但不符合刘姥姥的身份;而C项,先用一个“偏”字表达她的惊讶,再用“也……也……”这个句式加以强调,在饶舌中表达刘姥姥对贾府各种物件的惊羡,巧妙地拿自己的无知来讨贾府上下的欢心。
【答案】C
2.(2015年山东卷)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横线的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找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按照变换句式的解题技巧,第一步“审要求”,从本题的改写要求上看,改写后的句子应是一个工整的排比句,所以此题实际上是要求将散句变换成整句。第二步“读原句”,原文画横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个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这潭水”,有一个句子的陈述对象是“我”,而且三个句子的谓语都不同。第三步“变句式”,要按题目要求,改写后句子的陈述对象应相同,句子结构、句式要一致,可以按“这潭水,可以成为……”的格式进行改写。改写时可以调换、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可以成为映照我的容颜的明镜;可以成为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还可以成为供我笔走龙蛇的墨池。
3.(2015年湖北卷)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个字。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 友 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解析】按照仿写句式的解题技巧,第一步“明要求”,本题要求用构字部件组字,并组双音词。这一步没有难度,也不是考点,“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才是考点。第二步“析例句”,仔细分析给出的“感想示例”,可以看出这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并将所组成的双音词嵌入了对联中(双音词放上句或下句,应该都可以)。所拟对联有积极意义,富有正能量。第三步“定内容”,从所给的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部件组字,并组成双音词,然后展开想象和联想,拟写一副有积极意义的对联,恰当地嵌入所组的双音词。
【参考答案】示例一: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示例二: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成就高尚人格
【常见题型撷英】
1.(2013年山东卷)下面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年大纲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做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年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年浙江卷)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个字)
(1)陈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冠群,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演练】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国专利申请量全世界第一,却还只能算是个科技大国而非科技强国;我国具有全球最庞大的制笔产业,却弄不清楚那颗小小圆珠的成分配比和成型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的重大突破,才能为应用开辟出无限的全新空间。
A.应用研究并不重要,基础研究才是唯一
B.应用研究做得再好,都只能解决已知问题
C.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缺乏突破与后续支撑
D.即使应用十分出色,也提高不了我国的科技地位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嗜好品茶的阿亮慈爱地看着酷爱喝酒的阿君,边喝茶边开课,从台湾的冻顶乌龙讲到安徽的祁门红茶,从梅家坞的十八棵龙井茶树讲到武夷绝顶的大红袍。最后终于讲回来了,不无得意地说:“今天泡茶的矿泉水来自雪域高原,一小瓶就要八元钱;那一小盒铁观音更是难得,至少这个数。”阿君看着他比画出的手指,再也忍不住了,悲愤地说:
A.“你这也太豪气了,这钱够买不少酒的。”
B.“这钱够买不少酒的,你这是太豪气了!”
C.“你这也太败家了,这得买多少瓶酒啊?”
D.“这得买多少瓶酒啊?你这也太败家了。”
3.下面是《光热都到哪儿去了》一诗中的一段。请根据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太阳问大地:“我每天给你那么多的光热,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
大地便去问那些整日辛勤劳作的人们。
果农告诉他:“我装进香甜的果子里了。”
稻农告诉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筑工人告诉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家告诉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老师告诉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面是解释工匠精神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视职业如同生命;二是精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十分精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奉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业反映的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核心;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是保障。
5.仿照的事例,为下面的论述片段补充一个事例,70个字左右。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17岁离家时,改写了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尽在其中。
6.依照下面的示例,以“月亮”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似。
示例:月亮是一首歌曲,月色是她的旋律;月亮是一位淑女,月色是她的面纱。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拟人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沙滩”“木船”“太阳”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松疏的沙滩上,
横躺着上百只大木船;
它们像是疲乏了,
露出宽厚的脊背,
晒着太阳……
8.将画线的句子改成以“这艘船”开头的四个短句。可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在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城市里,四百年尊荣,与船密不可分。海、风,这片面向海洋的陆地,特别是历史大潮中的人,都关系着这艘“船”的起锚与航行、与靠岸以至搁浅与沉没。
这艘“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下面的四个短句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变个别词语。
红色经典表现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追求和创造超越一己之利的高远艺术境界。这是最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当今的文学写作缺乏的、需要学习和汲取的。
10.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潘汾淋大师承袭了最纯正的石湾陶艺传统技术,并以大自然为创作主题,以其巧妙的眼光,积极探索大自然的进取精神,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传递着东方人师法大自然,将大自然花草的丰姿、虫鸟的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将悠游天地间的哲学思想完美融入了典雅形象之中的人文气质。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以“拒绝平庸”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句间衔接连贯。
篇10
关键词:《论读书》形合 意合 被动 主动 静态 动态 翻译 差异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13-02
1 分析原作,评估原文总体风貌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其文字高雅,立意深刻且语言凝练。他的散文作品论述性强,思路清晰,讲究修辞和排比,多警句。其中很多作品早已成为人类文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著作。《论读书》堪称经典范例。
培根的《论读书》语言属于早期现代英语,许多词汇和句法特征都赋予原文一种古雅的色彩。例如marshalling,sloth,nay,stond等古英语单词的使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th、had与情态动词need连用、teach not表示否定等,这些措辞和句法使古英语和当代英语相映成章。
原文属于学习,教育一类的论说文。这类题材的语篇宜使用庄重,正式的语言。为此,培根在选词和造句上都下了一番功夫。在词汇方面,作者使用了许多庄严,高雅的长词、大词。其中包括正式程度极高的拉丁词,如:cymini,sectores。而且,原文中抽象名词的数量是具体名词的一倍。“此外,作者还使用了文雅的对称结构,即:由两个意义相似或相关的词用and连接成的搭配,如: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contradict and confute; weight and consider等。”在句法方面,原文运用了许多整齐匀称的排比句,有8处用了虚拟语气,11处用了被动语态。以上这些词汇和句法特征都体现了原文正式,庄重,典雅的文体特点。
培根著此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劝说吸引读者多读书,作者在词汇,句法,修辞,章法等方面都做了精心选择,具有极正式的书面语特征。在修辞方面,原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排比并列句式,形式工整。排比修辞能突出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和韵律美。从文章的布局谋篇上看,原文主题鲜明、层次清楚、文气连贯、逻辑严密。此外,作者合理地将排比句与非排比句相间使用,这不仅避免了连续使用排比句而造成的单调感,而且使原文既有均衡美又有参差美。
2 分析译者目的,评估译文
培根是一个善写警句的散文家,他的文章文字紧凑,现代人看来有一点古奥。但句子结构并不复杂,大多数句子为简单句或并列复合句,文章洗炼畅达。而王佐良先生翻译培根的散文时,为了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为了唤起与原作者不同时代的中国读者产生相似的读者感受――论述读书之益处从而起到劝人多读书的目的。王先生采用的是半白话半文言文的语言,并且逻辑层次分明,说服力强。译出了既古朴优雅又简洁明确文风,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风格。译文不仅在内容、情态色彩上忠实于原文,而且还在文白程度、语体风格上忠实于原文。王先生运用各种双语转换的技巧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的总体风貌相吻合。既把握了其总体风貌,包括题材,文体特征,交际功能,还传达了原文内在风格神韵等。他的译本无论在遣词造句和文体风格上都在极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文的风貌,文章里警句迭出。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一气呵成,让人回味无穷。
3 通过原文与译文对比分析,重点分析对比英语汉语的特点及文化思维习惯的差异
3.1英语是形合语汉语是意合语
英语句子主要采取形合法,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句、分句、从句,注重显性连贯,比较严谨。汉语注重以神统形,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常隐含在字里行间里。
如:原文: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译文: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译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在上述原文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表示假设的关系副词if 、表示原因的连接词for和并列连词and把句子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成长句,表达一定得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但是王先生在翻译这些时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即尽量省去了不必要的形式装置,有的并未直接译出,但是语法的逻辑的意思已经包含在上下文中,这就是典型的汉语意合.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由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的。惟其是硬的,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个clause里必须有一个主句;惟其时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如初系的目的位可兼次系的主语,又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不用任何的connective word。[1]
3.2 英语常用被动结构,汉语常用主动结构
为了表示某种客观、间接和非人称的口气,以迎合某些表达需要,英语常用被动结构;汉语要表达同样的口气往往不用被动结构,常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比如说用无主句、主语省略句、主语泛称句祈使句、无形式标志的意义被动句以及其它句式。
例如,原文: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experience.
译文: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原文: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译文:书有可浅尝者,有客吞食者,少数则可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原文: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 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y others: 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 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 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 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
译文: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原文:So if a man’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 if his wit be called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译文: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
培根的原文中有十一处用到了被动结构。但王先生的译文几乎没有一处明显的被动结构,基本上用主动形式表达了原文的被动意义。这与汉人的主体思维有关系:“汉人的思维习惯重事在人为,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有人做的,事或物不可能自己完成这些动作,因此表达是往往要说出施动者;若无法说出确定人称,则采用泛称,如“有人”、“人们”、“人家”、“大家”、“别人”等;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无人称(如无主句);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采用隐称―省略人称。[2]
3.3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连淑能,1993:104)在西方,只有含义概括的抽象名词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或理性概念。所以,英语的静态表达具体表现为多用名词,尤其是多用抽象名词。而汉语则动态性强,表达则比较具体,多用动词。
例如(1)原文: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本文所参照译文均选自冯庆华编著《实用翻译教程》)
译文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 原文: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e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译文: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3)原文:…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译文:……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译文中英语的抽象名词delight, ornament and ability. 分别译成了汉语的动词“怡情”、“傅彩”和“长才”。抽象名词privateness and retiring,discourse分别译成了汉语的动词“独处幽居”、“高谈阔论”和“处世判事”,此处充分体现了汉语常用具体生动的动词而英语则侧重于抽象名词的使用。另外英语中介词和名词的结合形成的介词短语往往削弱或淡化原来所要表达的动词形容词等的意义,是叙述曲折迂回,因而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而由于在汉语中动词可以充当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王先生不仅把介词短语译成了动词短语,还使用了重叠法,是译文动态性更强。例如上例第二句中的介词短语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和第三句中的“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都被译成了具体的动词短语处世判事和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培根《论读书》英文原文和王佐良先生的中文译文的对比,找出了英语和汉语的三个主要不同特点――英语是形合语,汉语是意合语;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并逐一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中间还结合中国人与英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原文与译文还反映出英语抽象,汉语具体;英语间接,汉语直接;英语重替换,汉语重重复等不同点。然而,也这是由于这些差异使得原文和译文各具魅力,原文展示了英文的特色,而译文采用独特的方式体现了中文的音韵优美、含义隽永,赋予了原文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41页.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