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03-18 22:4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偶的句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2、一个星,两个星,无数明丽的火星,一锤影,两锤影,无数快重的铁影。
3、品美文若饮甘露,读雅诗如沐春风。
4、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5、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6、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7、昔我往依,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9、一片苦心育桃李,十载流年孕英才。
10、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11、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12、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13、亲贤臣,远小人。
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5、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17、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9、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20、过五关,斩六将。
21、鸿门宴 桃园盟。
2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3、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24、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寸粉笔画春秋。
2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7、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28、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29、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30、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3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3、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34、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35、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3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7、东风恶,欢情薄。
38、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怒发冲冠,鲁达倒拔垂杨柳。
39、满招损,谦受益。
4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4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42、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43、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44、诚实守信立根本,尊老爱幼树新风。
45、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篇2
关键词:《论语》;翻译;句法;修辞;诗歌美
翻译是美的艺术。翻译家约瑟・拉姆斯登( Joseph Ramsden) 指出:“翻译之美集中表现于修辞美、意境美、采风美、形象美、典型美与宏观美……起潜移默化、陶冶感染的作用,可使读者获得感情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满足。”好的译本能使人如痴如醉,跨越语言的障碍,与原文作者进行灵魂的交流。而翻译美又是译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可以说,审美能力是翻译优劣的主要条件之一。
《论语》法译本译者程艾兰在2015年人民大学的一次翻译研讨会中提到,对于《论语》翻译,困难的是做到忠实性与文学性的平衡,在翻译实践中,她选择了更加偏向文学性的翻译方式。这也是她的译本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其他译本相比,在兼顾忠实性的同时,程艾兰的译本是最富有文学性的。中法混血的特殊身份,加之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得程艾兰的译本用词准确到位,句式灵活修辞丰富,表达贴切地道而又富有新,同时兼顾文化和审美层面,呈现出一种诗歌的和谐美,因此她的译本在西方与辜鸿铭所译的《论语》英文版并称双璧。
从《论语》本身记载的内容来看,在“雍也篇”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八佾篇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两条很好地体现了孔子对内容与形式同等重视,内容要“尽善”,形式要“尽美”,二者平衡起来才能做到“文质彬彬”。实际上,这两个章节也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基础,就像孔子集儒家之大成一样。因此,在这种文艺理论的指导下,《论语》虽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却有着很强的文学性和诗歌性,读来朗朗上口,对仗工整,韵脚整齐,充满着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这些句子在传达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孔子学识渊博且涉猎极广,对于诗歌和艺术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论语》里面有很多引自《诗经》里的句子,孔子爱用诗句来教导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又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些诗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忠实,更要做到形神兼备,才能让读者领略《论语》之美;孔子把“始可与言诗矣”作为对弟子的最高赞赏,足可见他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视程度,如上文所言,他不仅希望学生可以有志于学,施行仁义礼乐,同时也寄望学生“文质彬彬”,成为一个文采出众、品味高雅的有识之士。
正因为译者的审美追求向诗歌性的倾斜,《论语》作为原文本与诗歌文体相契合,才为译本诗歌美的传达奠定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使之可知、可感、可行。而诗歌之美主要表现为对称、复沓、韵律等三种基本形态,其形成的源泉是对偶、复沓、押韵等多种句法修辞方法在翻译中的恰当运用。下面我们将从对称、复沓和韵律三个角度分析程艾兰译本中的诗歌美。
一、句法对偶修辞与对称美
对称美在自然和艺术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或者说由于自然的对称美被艺术家们所借鉴,从而创作了充满对称美的作品。古希腊的雕塑,中国的古典建筑,绘画等,都是人们感知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创作产生的。对称美体现在句法修辞中,则主要表现为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偶符合形式美的对称法则,能带来语言形式的美。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Le Ma?tre dit : A l' homme d' intelligence pla?t l' eau, à l' homme de ren la montagne ; à l' un le mouvement, à l' autre le repos. L' homme d' intelligence vit heureux, l' homme de ren vit lontemps.
原文是非常整齐的对偶句,“仁者”与“智者”相对,“水”对“山”,“动”对“静”,“乐”对“寿”。而译文也采用严格的对偶形式,相对的两句字数几乎相等,结构也完全相同,充分还原了文本的原汁原味。对比下面Couvreur的译文,高下立见:
Le Ma?tre dit : ? L' homme intelligent aime l' eau, et l' homme honorable les montagnes. L' homme intelligent se donne du mouvement ; l' homme honorable demeure immoble. L' homme intelligent vit heureux ; l' homme honorable vit longtemps. ?
对比发现,“知者动,仁者静”这一句程艾兰分别用“l’un”和“l’autre”来代替“知者”和“仁者”,避免了重复和冗余,符合法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实现了对偶,而Couvreur的译本不如程艾兰的简洁,显得累赘拖沓,句式长短不齐,结构也不相同。因此,程艾兰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文本的对偶修辞手法,再现了原文的神韵,使读者在体味孔子对于仁者和知者的绝妙比喻时,感受到诗歌的对称美和和谐美。
二、句法重复修辞与复沓美
复沓,又叫复唱,语出《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成玄英疏:“沓,重也。寓,寄也。弦发矢往,复重沓前箭。”复沓形式用于指有某些句法成分在字面上不止一次出现在诗歌中的形式。所以反复、排比等人们熟悉的句法形式可以归入复沓形式。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论语》之所有传诵甚广,除了其深刻的思想性以外,也因为它包含大量的排比对偶句,语气一致,结构相同,读来朗朗上口。其中比较出名的有: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程艾兰的翻译:
Le Ma?tre dit: A quinze ans, je résolus d' apprendre. A trente ans, je m' affermis dans la Voie. A quarante ans, je n' éprouvais plus aucun doute. A cinquante ans, je connaissais les décrets du Ciel. A soixante ans, j' avais un discernement parfait. A soixante-dix ans, j' agissais en toute liberté, sans pour autant transgresser aucune règle.
程艾m很注重形式的统一,我们说她的翻译具有诗歌美主要是基于这一点,而诗歌就是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译文结构整齐划一,结构一致,每一句都是“A...ans, je...”的句型,用词和句型都比较简单明了,整体读来却又含义丰富。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按反复的对象分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论语》翻译中较常出现的是词语反复和句子反复。如:
2.17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Anne Cheng的翻译是:
Le Ma?tre dit à son discipline: Zilu, veux-tu que je te dise ce qu' est la connaissance? Savoir qu' on sait quand on sait, et savoir qu' on ne sait pas quand on ne sait pas, c' est là la vraie connaissance.
其中,译者对“on sait”和“on ne sait pas”进行了词语反复,起到了强调作用,而为了句法和语法的平衡,”知之为知之“里的第一个“知之”翻译为“savoir que”句型,跟后面的“不知为不知”的“savoir que”形成了句式反复,使得整个译句节奏平衡流畅。
可见,能够真正带来复沓美的复沓形式,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多样的统一,又有统一的多样。既不是单调乏味的,又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内部、外部都和谐的。
三、句法押韵与音乐美
所谓押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诗歌自产生之日起,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诗歌二字相连,也形象地说明了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最早的诗歌都是能配合音乐歌唱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在当时都是可以歌唱的。《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区分,就是以音乐的不同来作为区分标准的。所以说,诗歌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而这种音乐美,在《论语》及其翻译中,则集中体现为押韵。《论语》中严格押韵的句子并不多,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部分押韵是通过语气助词如“也”体现出来的,如“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语气助词的使用,使得句子内部仿佛有一种无形的气流,使人读罢通体舒畅,而这种流畅的音乐感,是需要在译文中表达出来的。如: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Anne Cheng译本:
Ma?tre You dit :
Quand parole est donnée selon le Juste
Parole peut être tenue
Quand respect est d? selon les rites
Point de honte ni d' infamie
Quand l' ami est comme un parent
C' est le meilleur des guides.
Pierre Ryckmans译本:
Ma?tre You dit: ? Que vos promesses soient conformes à la justice et vous pourrez tenir parole ; que votre courtoisie soit conforme aux rites, et vous serez à l' abri de toute insulte. Le plus s?r soutien est celui que l' on trouve insulte. Le plus sur soutien est celui que l' on trouve chez ses proches. ?
Couvreur译本:
Iou tzeu dit: ? Toute promesse conforme à la justice peut être tenue. Tout respect ajusté aux rites éloigne honte et déshonneur. Si vous choisissez pour protecteur un homme digne de votre amitié et de votre confiance, vous pourrez lui rester attaché à jamais. ?
原文是“……也”的结构,再加上多为四字句,行文富有节奏感。前两句是对偶句,语义相近,语气相同。程艾兰的译本不仅做到了押韵,“Juste”对“rites”,”tenue”对“infamie”,句子长度上既无法强求一致,但也做到了大致整齐,同时在形式上还原了排比句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而对比Couvreur和Pierre Ryckmans译本发现,他们只是做到了忠实,句式上没有兼顾对偶、排比和押韵,节奏上也将“四字一顿”拉长了,和原文节奏是不相符的。如果用许渊冲的“三美论”来评价这三人的翻译,则Couvreur和Pierre Ryckmans的译本只做到了“意美”,而程艾兰的译本则做到了意美、音美和形美,既体现了原文的形象美和形式美,又兼顾了节奏上的音乐美。
四、结语
综上,《论语》作为文学性文本,自身就有着一定的美学价值,而当译者的审美取向和文本的审美取向相符合时,翻译便不再是简单的语言间的转化,而是一个再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程艾兰的译本在忠实的同r还追求诗歌般的美感,而这种诗歌美集中体现在对称美、复沓美和音乐美上,因此她的译本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也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启发:将自己置身于文本的语言意境中,用心感受文本的风格和审美取向,先浸入其中,而后方能在翻译过程中还原乃至创造美,尽力实现原文和译文的美质的对等。
参考文献:
[1] Anne Cheng. Entretiens de Confucius, Paris,Editionsdu Seuil. 1981.
[2] Séraphin Gouvreur.Les quatre livres. Chine. Impré-meriede la mission catholique. 1895.
[3]Pierre Ryckmans. Entretiens de Confucius. Editions Gallimard.1987.
[4]段曹林 .唐诗的句法修辞与诗歌外形的和谐美[J].修辞学习,2004.
[5]段曹林.句法修辞与唐诗的风格美 [A].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
篇3
一般来说,考试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命题特点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中考查。
4、作文写作。(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也叫打比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关键词:相似点。
2、构成:本体喻体喻词。
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4、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5、迁移运用。
问:下面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结合原诗分析它的作用。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到江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惜别之情。
二比拟――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关键词:模拟。
2、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者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3、种类:拟人(把物当人来写)、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4、作用:生动、形象、逼真、传神。不仅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5、迁移运用。
问: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案示例梦想轻盈、绮丽,就如天边流星,点亮暗弱的夜空;现实真切、朴实,仿佛生命足迹,踏遍人生的旅程。
三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关键词:相关。
2、含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相关的名称代替。如用“红领巾”(借体)代替“少先队员”(本体)。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3、种类:特征代本体、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
4、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5、迁移运用。
问:“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参考答案借代,反问。(“粉黛”用女子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代指女子;“何处笙箫?”运用了反问。)
四夸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1、含义: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合情合理的扩大或缩小的渲染,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夸张不是事实,胜似事实。”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种类:夸大、夸小(缩小)、超前夸张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4、迁移运用。
问: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参考答案: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五对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含义: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2、种类。
甲:依据内容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1)正对:从两个角度、侧面说明同一事理。
(2)反对:上下句相对或相反。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乙:依形式可分为工对、宽对。
(1)工对:要求上下分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没有重复的字。
(2)宽对: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只要结构基本相同,音韵大体和谐,可以用相同的字,只要基本符合对偶的格式就可以了。
3、作用。
(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2)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对比强烈鲜明,褒贬分明。
(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抑扬顿挫,音乐感强。
4、迁移运用。
问: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六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含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分类:成分排比、句子排比。
3、作用: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4、排比与对偶。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5、迁移运用。
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示例答案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棵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七设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含义: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作用:强调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开篇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3、分类:自问自答、问而不答。
4、迁移运用。
问: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答案运用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深化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八反问――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含义:无疑而问,只问不答。
2、分类: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3、作用:加强(肯定/否定)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4、迁移运用。
问: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篇4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析】“衔远山,吞长江”中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工整。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物衔在嘴中;将万里长江一口吞下,多么形象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八个字写出了岳阳楼四通八达的地理环境。
那雪白的羽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节选自郭沫若《鹭鸶》)
【赏析】“增”“减”与“长”“短”两两相对,极力地突出了鹭鸶身体给人的美感,令人一下就想到完美一词。“素”“黛”相对,“白”“黑”相反,整齐的句式给人流畅和谐的感受,“黑”“白”相对写出了鹭鸶黑白分明,充满了视觉的冲击力。对偶给人以流动的节奏感,内容相对或相反给人清晰的感受。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节选自梁衡《晋祠》)
【赏析】“春”“秋”两句对偶,句式整齐,精心选取两季代表性景物,形成了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的句子,给人以美的感受。“探古洞”“访亭阁”两句,“探”“访”同义相对,“古洞”“亭阁”相对。这两句对偶虽然义同却写得各具情态。虽然内容类似,却同而不单调,给人一种丰饶的趣味和节奏的美感。
【总评】对偶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快乐仿写】
例文一
回廊平平地躺着,曲径弯弯地走着。微风吹过,小草柔柔地舞着,梧桐静静地看着。喷泉池中,飞起了晶莹的玉龙;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的花朵。观象台的浑圆顶,在蓝天下愈显得庄严;图书馆的六角楼,在夕阳里更加妩媚!
例文二
临高无眺,思潮台流,良辰美景,总看不够。朝看晨鸟啼柳绿,__________________;晴看日丽天高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看荷风剪莲舟,_________________,冬看雪白洁如玉。
(请将下面句子填入上文相应的横线上。春看雏燕吻桃红 夕看晚霞染山红 秋看风凉月如钩 雨看船行水迷蒙)
例文三
篇5
1、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是什么?一、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二、排比的形式不如对偶严格。排比的各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对偶的两个句子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忌用相同的词语。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4、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5、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
6、是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
7、什么是爱?爱就是在寒冷的冬夜,他满怀关心的那句“冷不冷?”什么是爱?爱就是在酷热的盛夏,她默默地为你沏的那杯绿茶。什么是爱?爱就是在每天清晨,他那柔情的一个香吻。
8、这是什么颜色?是棕色的。
9、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北京故宫。
10、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很绚丽很辉煌。()
11、父爱是什么?父爱指父亲给予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父爱是严肃、刚强的、博大精深的。
12、谁人创建了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黄伟涛。
13、这是谁的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14、真理是什么?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
15、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16、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17、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18、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1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0、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21、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22、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23、火星上有水吗?没有
24、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玩具赛车。
25、青春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我的回答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切的青春最美。
26、为什么小鸟会飞呢?因为它有翅膀。
2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8、他摸出的是什么?是手枪!
29、是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30、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把课本借给他了。
31、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32、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33、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3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5、猫为什么要吃老鼠?有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黄酸,猫在夜间就会由“一目了然”变为“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而老鼠体内却有一种特殊物质,能自行合成牛黄酸。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黄酸不足,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夜视能力,正常的生存下去。
3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8、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9、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40、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4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43、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篇6
1、句型对偶。
2、用树木和人是类比。
3、用树木引出对人的评论是托物起兴,同时也同十年树木比喻人才培养的不易,树字,名词做为动词使用。
说明: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篇7
【考点归纳】
考点一: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
(2013山东青岛卷)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其中“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解析】此题属于修辞手法的辨识题,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格有八种,一般来说,只要仔细辨别,是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近修辞手法的区别,如“反问”与“设问”,这两者都属于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但有时也有问而不答,但答案是明白的;而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隐藏在问句中,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
【答案】反问
考点二:修辞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2013重庆卷)请从修辞和描法的角度,对文章第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陈荣生・译)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完成此题,首先要判断句子的基本修辞手法,有比喻词“好像”,但这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不是比喻;但“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联系句子内容,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拟人是指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其作用一般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此句中把“树木”“泉流”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
考点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扩句、仿句
(2013山东临沂卷)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
【解析】本题属于句子仿写题,同时涉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完成此类试题首先要保持仿句与原句句式一致,“可以使……变得……”,其次要围绕主题“读书”对你的改变过程,保持句意的逻辑性。
【答案】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考点四: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完成宣传标语或修改对联
(2013浙江丽水卷)请用对偶的形式补写食品安全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宣传标语。完成此类题目,要先了解“对偶”修辞的一般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主谓结构等;4.节奏相合,即上下联的停顿要相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与平声相对;6.意义相关,即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要注意上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相同的字眼,当然现在对偶可以宽对,但基本的要素不可少。如本题中的下联,9字,动宾结构,上联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即可。
【答案】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
考点五:根据规定话题用恰当修辞手法造句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解析】此题在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根据要求或话题,用恰当的修辞手法造句。完成此类题目,先要抓住题干要求,如本题中要求“用四个诗句”表达“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再思考可以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如例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案】回眸莽莽青山的四季轮回,聆听潺潺溪水的生命律动,呼吸香香氤氲的清新润脾,感受亲亲自然的慷慨赠予。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就是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帮助深入理解。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要注意不要把含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它们也可以表示比较,表示推测、揣度,表示列举,表示想象等。
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其种类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也称反诘,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
二、答题注意事项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答题时,要能透彻了解各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2.修辞格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答题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达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更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去把握。
4.修辞格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语言素材会大有用处。
【真题精选】
1.(2013山东烟台卷)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通过其动作描写,表现其“惊喜”的心理。(要求:用上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四川宜宾卷)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出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3.(2013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2013北京卷)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2013山东潍坊卷)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
6.(2013四川南充卷)综合性学习。
篇8
辞趣类辞格
辞趣类辞格,主要是利用汉字或汉语组合的特点来完成的,语言往往新颖、活泼而又幽默、风趣。理解这类辞格,要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特点,弄清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随着社会的演变推进,现实生活中不断有一些全新的元素出现,如果想使用原有的词语来形容、描述这些新出现的事物或者概念,常常会出现某些方面不尽贴切的情况。新闻评论为了保证本身所特别需要强调的事实真实性,保证评论能够最真实最确切地反映现实生活,在文章中就得灵活改造旧词,或者创造新词。梁厚甫的新闻评论中运用的辞趣类辞格,主要是仿拟辞格以及拆用辞格。
所谓仿拟辞格,就是指模仿现成词语、句子、作品,用更换文中的某个词或语素的方法临时制造的词语、句子、作品的修辞方式。在梁厚甫的新闻评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修辞格的运用。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一文中,作者在评论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有无可能爆发核武器大战时,有这么一些评述:“飞机、大炮、坦克、潜艇、航母、雷达的性能,容或比之二次大战前有一些进步,但被幻想为一战而能屈人之兵的武器是没有的。”“在这样情况之下,甲乙两国,当然是‘两败俱伤’,当然是不上算。既然不上算,只能按弹不动。”“不论‘两败俱伤’也好,‘两胜俱不伤’也好,都否定了率先一击的价值,从而也否定了核子弹本身的价值。”其中的“一战而能屈人之兵”、“按弹不动”、“两胜俱不伤”几个词正是从原本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按兵不动”、“两败俱伤”等词语中仿拟过来的,虽然改动的仅仅是词中的一两个字,却形象地说明了美苏之间不可能爆发核武器大战,语言新颖风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拆用辞格在梁厚甫的新闻评论当中也屡有运用。所谓拆用辞格,是指为了思想表达的需要,故意把固定的词、成语和句子拆开来用。在《总结70年代的美国》中,梁厚甫在评价卡特时写道:“至少卡特总统有比之尼克松聪明的地方,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庶乎是‘若愚’的‘大智’。”采用语素易位的手法,把成语“大智若愚”拆用成句子“庶乎是‘若愚’的‘大智’”,显得风趣形象。
引导类辞格
引导类的辞格,一般是利用句子结构的相同或近似来完成的,相同或近似的特征,就使得它们带有更多的强调意味,带有更强的气势。因此,应该多从语意强调的重点、语言的气势、语脉的连贯等方面来理解这类辞格。梁厚甫的新闻评论中,运用的引导类辞格主要是排比辞格和对偶辞格。
排比辞格,是指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成份、句子、段落排列起来。排比修辞格运用得当的话,能够加强文章的气势,给读者一种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不容置疑的感觉。
梁厚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分别写了两篇同一类型的文章,《60年代的美国》和《总结70年代的美国》。在《60年代的美国》一文中,梁厚甫精辟地指出:“在60年代,美国无所谓政治,有之便是越南问题的政治;无所谓经济,有之便是越南问题的经济;无所谓军事,有之便是越南问题的军事。”而在1980年3月12日香港《明报》上发表的《总结70年代的美国》一文中,作者是这么写的:“美国政治上的绥靖主义已走到尽头,代之而兴者,是有限度的警惕主义;经济上的干涉主义和面包至上主义已走到了尽头,代之而兴者,是有限度的节约主义;军事上的退缩主义已走到了尽头,代之而兴者,是有限度的扩张主义。”这两篇文章对美国两个时期不同政策的概括,都用了三个整齐的排比句,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这两组排比句语势贯通,读起来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
对偶辞格,是指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对偶修辞格,充分体现了汉语是音节文字、容易整齐划一和汉语句法灵活的特点。在古代诗文里,对偶的限定要求相当严格,除了结构相同、字数一样、意思相关之外,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使用相同的字。现代文章对对偶的要求就相对宽松了很多。
1981年5月31日香港《明报》上发表的梁厚甫的新闻评论《盱衡大局》,作者在论述当时世界大局变化时,如此说:“问题不是第二世界走向苏联那一边,而是第二世界向美国来性。第二世界知道,今天,固不容美国颐指气使,同时,苏联自己戴上两个枷儿,至少目前是动弹不得的了。苏联无足畏,故美国无足惜。”而在论述美国经济时,梁厚甫写道:“美国白宫主人在口头上虽可以也文也武,但是,在地面掘不出东西来,实在是勇者不能为力,而智者不能为计。”
上面所举的几个例子中,像“苏联无足畏,故美国无足惜”、“实在是勇者不能为力,而智者不能为计”这样的短语,不仅有重复的字,而且字数也不相同,不拘陈法,不落俗套,但从表达的意思看,它们都属于对偶。这种写法虽然没有那种绝对整齐匀称之美,但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却可以因为短语和句子中的“故”、“实在是”、“而”等字词的调节,多了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让整个句子获得一种严格对偶形式所没有的语感,别具魅力。
描绘类辞格
描绘类辞格,一般都是借助某一对象或某种材料来组织的,因此理解时应紧紧扣住所依据的对象或材料,通过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梁厚甫的新闻评论中,运用的描绘类辞格主要是比喻辞格,此外,比拟、夸张、移就等修辞格也时有出现。
比喻辞格就是打比方。在梁厚甫的新闻评论中,多使用比喻修辞格,以具体事物来说明描绘抽象的道理,这种对事物的特征进行的描绘或渲染,使得文章说理议论变得通俗易懂,比一般的讲道理更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自然,参院至少于今年9月以后,才作表决,参院的趋向如何,不但为苏联所不易知,即使卡特总统,也无把握,不过,就今天而论今天,主动之权,已不在卡特总统手上,卡特已变成了范增。这就是白宫上面,满布乌云的原因。”这是梁厚甫发表在1979年7月5日香港《明报》上的《白宫顶上是否有一朵乌云?》中的一段。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把当时有可能遭到苏联政治算计的卡特总统比喻成中国楚汉争霸时期遭到刘邦离间算计的项羽谋士范增,以古喻今,既贴切地形容出了卡特所处的环境,也给读者点明了苏联与刘邦两者类似的行为,寓意丰富,发读者深思。再用白宫上面“满布乌云”来比喻卡特政府里可能在国内面临的政治风险,也显得很形象生动。
所谓比拟辞格,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以梁厚甫在他的《“通才学”的新构想》一文为例:“今天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春心已动,要谈婚媾。”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介绍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界政界重视通才的新思潮,把社会上趋于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比拟为一对恋爱中的男女,说两者是“春心已动”、“要谈婚媾”,赋予了这两门科学以人才具有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文章的议论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
所谓夸张辞格,就是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以此强调或突出事物某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在梁厚甫的新闻评论中,夸张辞格时有出现,但作者都恪守新闻评论客观、真实的原则,对这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有着很好的掌握。以梁厚甫发表在香港《良友画报》上的《中美间的“最惠国待遇”》为例:“美国处理中东问题,比之处理任何问题都见棘手。到今天,布什总统正碰上最大的考验。美国国内,中东问题专家,确是不少,但是,一有问题发生,地面经常是‘’有声。何以故?他们眼镜落地也。”
在《美国股市为什么会暴涨?》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当政府的高利息政策,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减低通货膨胀的速率,就变成为不可能。既不可能,政府只有出于放宽通货供应额之一途。征兆出现,股市便如不羁之马,只有天顶才是股市的极限了。”
篇9
对偶,又叫对仗,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讲究平仄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它有两个分类标准:从形式上分,可分为工对与宽对;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与串对。对偶的作用有两点:一、从形式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二、从内容看,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课文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再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对偶句,从音节上来看,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从内容上看,以景衬情,把离开家乡的悲哀和死里逃生而得以归来的欣喜都写到了极致,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
近年高考真题索引
2012年天津卷,2008年辽宁卷、浙江卷、四川卷,2005年全国三卷、湖北卷均涉及对偶题。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
本诗哪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本诗哪一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答题步骤:
先答出具体的修辞手法——对偶,然后指出运用了对偶的具体部分,最后指出用了对偶手法以后所起的作用。
答题范式:
本诗( )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诗中( )和( )相对,运用对仗更好地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有着( )的作用。
现场练习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6分)
(2008年辽宁卷)
答案解析:
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在此重点说说对偶(比喻和比拟上文已讲)。对偶是作诗的基础,也是诗词的重要特点。它巧妙地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历来倍受推崇。其实对偶不只是形式上的工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具有其他修辞无可取代的表达效果。形式上它兼有语言的工整与音律的和谐,便于诵读记忆;内容上它兼有语义的条理层次与凝练集中,便于表达的相对与全面;情感上兼有反复强调和差异对比,便于情感的鲜明与深化。分析“对偶”这样的题目,关键是分析出在对偶的形式下,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就本题而言,找到对偶不难,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的语句即可,本散曲中一、二两句,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对偶。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侧重写江、山的雄伟,写的是大处、远景、静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着重写帆的迅疾、泉的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动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这样就写出了景色的层次性、丰富性,给人以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的感受。
由此,答案确定为:本散曲运用对偶,如一、二两句,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均对偶(1分),写出了景色的层次性、丰富性,给人以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的感受(1分)。
(另外两种修辞: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4分)
强化训练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②入种桑园。 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zAn):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篇10
歪理一:可以表达感情.
歪理二:蕴涵哲理,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歪理三:可以描绘景物.
歪理四:可以说明问题.
歪理五:可以组成夸张句.
歪理六:可以把两个句子合成比喻.
歪理七;可以形成对比.
歪理八:能够表示数量多少.
歪理九:能够把两个句子成为对偶句.
- 上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 下一篇:清明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