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5 07:3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繁星》、《春水》体现了两大主题:一是纯真的童心;二是圣洁的母爱。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及大自然的讴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完《繁星春水》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
《繁星春水》阅读心得体会范文1《繁星春水》是冰心平时的感想和回忆,受泰戈尔的作品《飞鸟集》的启示,经整理写下的一部作品。
《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召唤;二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繁星春水》中,我比较喜欢写母爱的。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虽然只有三十来字,却深深地表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的时候,唯一能给我们安慰的,就是母亲。从古到今,有多少诗篇为您赞颂。孟郊的《游子吟》;泰戈尔的《金色花》;老舍的《我的母亲》;冰心的《荷叶母亲》……
《繁星春水》有一个特点:易仿写。比如“生离----是朦胧的日月,死别----是憔悴的落花”可以仿写成“生离----是飘飞的种子,死别----是落地的枯叶”;像“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就可以仿写成“鲜花点缀着----碧绿的树叶,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黑暗中,阳光里,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通过《繁星春水》,我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童年,读懂了自然,读懂了----人生……
《繁星春水》阅读心得体会范文2《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
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繁星春水》阅读心得体会范文3读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在寒假里,学校组织我们上网读书,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颇深。里面的内容是冰心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这两本书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成了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于是,带着一种青少年特有的痴狂,遂封堵起了这“零碎的思想”。忽容置疑,作为些家底一个上学的读书女孩子,冰心是幸运的。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学熏陶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眉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母亲啊!着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这些字,在以前,以隐藏在你的心里。”《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纯水中的作品大都由冰心二十岁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新近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民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于是,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也许正是这一点,才使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向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繁星春水》阅读心得体会范文4我是第一次看关于诗歌的名著。诗歌,在我眼里就是一种很无聊的文学,看这个简直是浪费时间。可是,在这个寒假,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当我深入读进这本书时,最终看出所蕴含的哲理。
诗歌从古至今,是受人尊重的,因为诗歌是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沿袭下来的,我却是个例外,。我很讨厌诗歌,讨厌他的杂乱,讨厌它的深藏不漏。花时间去研究它的杂乱,还不如去坐着看一本刺激的小说。
不过,我要感谢冰心奶奶和学校的安排,是他们改变了我对诗歌的看法。我能从很多句子中感到冰心的诗歌的看法和吸引力:“青年人和!为这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你的图。”这是什么意思?这所蕴含的哲理是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这哲理是多么深刻呀。
我对此上了瘾,我开始研究他们,从中得出结论。每得出一个,我会兴奋好一阵子的。比如这首诗:镜子——对面照着,反而觉得不自然,不如反转过去。哲理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当你使用他时弄不清楚的话,不如反过来想想。我越来越感到冰心的诗歌的哲理性,他是一个哲学家。
也许就是这本经典名著,改变了一个人的观点,也正是这本经典的诗歌名著,才可以列入世界少年文学经典名著。
《繁星春水》阅读心得体会范文5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来读读。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绍了冰心的一生。原来,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细细地品味着书中的每一首小诗,让我融入到诗的美好世界中。在这些诗里,我读到了伟大的母爱;幼稚的童真、纯洁的友谊和自然。其中,写母爱的那些诗最能引起我的共鸣。读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母亲对我爱,
这些爱都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这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亲对我爱。
还有一些诗写的是童年,读着这些诗,看着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有趣与难忘,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样的难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在冰心出国后,就用诗来抒发自己对祖国故乡的昔年之情。她的这份情意,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作为一个离家住校上初中的人来,时常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的父母,读了这些诗,更触动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通过大声地朗读这些诗来缓解自己的乡愁。《繁星春水》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丰富了我的生活。
《繁星春水》阅读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繁星春水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0年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关于繁星春水心得体会例文5篇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篇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繁星春水阅读感悟范文5篇
繁星春水六年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繁星春水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篇2
精选最新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字——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她的作品,那时的我还只懂得什么叫古诗,还不清楚现代诗的格律与古诗词的韵律有什么区别。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春水》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现代诗比古代诗更生动上口,给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上了现代诗。不信,您就听我说一说《繁星春水》这篇文章吧!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精选最新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可是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之后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经过笔来叙述自我的思念,迫切期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欢乐。可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样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此刻也怎样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
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仅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经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精选最新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记叙着人世间所发生的事,我爱世间所有的一切,更爱读书。
读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在寒假里,学校组织我们上网读书,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颇深。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军官家庭。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樱花赞》,《归来之后》……
篇3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孤独表现方式原因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颗巨星,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开拓者。他的诗歌和诗学冲破了18世纪新古典主义诗歌的桎梏,在英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华兹华斯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现代感,揭示了19世纪人类的孤独,展现了当时人类所面临的尴尬和困境。学者们对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意识问题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的学者还将其诗歌中的孤独意识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认为“孤独意识不再仅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主观感情的表露,而是包括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美学价值的一系列复杂观念”[1](P16)。但是,很少有学者对华兹华斯诗歌中孤独意识的呈现方式进行探索。本文拟对华兹华斯诗歌中孤独意识的呈现方式及其表现孤独意识的原因予以探讨。
一
华兹华斯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赋予其诗歌中的人物身上,在他的诗歌中展现出一系列孤独者的形象,生活的艰辛、精神的折磨、社会的变迁、亲人的丧失使他们内心充满了忧伤、烦恼、痛苦、悲观、失望,他们常常孤独寂寥、郁郁寡欢。事实上,华兹华斯一些诗歌的题目便十分直接明了地表现了诗中人寂寞孤独的情怀。这类诗歌有《孤独的收割者》、《她住在人际罕到的路边》、《坎伯兰的老乞丐》、《没孩子的父亲》、《露西・葛雷――孤独》、《被遗弃者》、《玛格丽特的悲苦》、《我曾在海外的异乡慢游》等。从诗歌内容来看,一些诗歌表现的也是孤寂的主题。这类诗有《咏水仙》、《我们是七个》、《水手的母亲》、《一阵昏沉蒙住过我的心灵》、《她沐浴了三年阵雨和阳光》等。
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经常直接使用一些表现孤独或寂寞的词汇如“alone”,“single”,“solitude”,“solitary”,“lonely”,“secluslon”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意识。有时他会间接使用一些表示孤独的词汇如“byherself”,“wander”,“vacant”,“pensivemood”,“melancholy”等。此外,诗人还使用一些表现“宁静”或暗示“宁静”和“空旷”的词汇如“silence”,“silent”,“still”“secluded scene”,“quiet”,“Hermit's cave”,“tranquil”,“untrodden ways”,“Arabian sands”,“the farthest Hebrides”,因为宁静中和空旷中才会有孤独感和寂寞感。
在表现孤独的方式上,华兹华斯经常采用间接的或婉转的表现方式,以单个的他人的孤寂衬托自己的孤独之感。《孤独的收割者》表现的是一位高地姑娘的孤寂。她独自一人在田间收割、独自歌唱、独自又割又捆,唱着凄凉而又悲哀的歌。诗中荒凉的“阿拉伯沙漠”、寒冷苍凉的“赫布里底群岛”“疲惫的旅人”和“寂静”等词都寓意寂寞。尽管诗人听不懂高地姑娘所唱的歌的内容,但是他却能够听出那歌声之悲伤,断定“这哀哀不绝的歌声/在唱早已过去的辛酸事/或很久以前的战争:/或者是痛苦、损伤和悲哀?”[2](P265)诗中“thrilling”一词既有悲伤之意又有令人兴奋之意。悲伤与兴奋构筑起华氏诗歌的有机结构。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悲伤是慰藉的主要因子。此乃诗人的悖论哲学。
《她住在人际罕到的路边》描写的是乡村姑娘露茜的孤独之感。她居住在远离喧嚣都市的偏僻的乡间,住在很少有人涉足的路边.因此无论她多么美丽也无人知晓,更不会有人爱恋,只能忍受寂寞和孤独:“她住在人际罕到的路边,/住在野鸽泉的近旁:/这姑娘生时没有谁夸奖,/很少曾把她爱上。”[2](P87)姑娘生无人知,去无人晓,惟有与孤独为伴:“活着时谁知道她在世间,/更有谁知道她夭亡。”[2](P87)此诗虽然是一首爱情诗,但是诗中却弥漫着孤独悲哀的氛围。
《露西・葛雷――孤独》讲述的是一位为了给在城中的母亲送去一盏灯照明,为了不使母亲在回家的路上迷路,而自己却因暴风雨的到来而迷失了方向后被水淹死的故事。此诗的副标题为“孤独”,仅从副标题便可看出诗人所要表现的内容。当然,此诗也是对普通百姓优秀品格的赞颂。
《西蒙・李》描写的是生活贪困、孤苦伶仃的老猎人西蒙・李的悲惨命运。西蒙・李年轻时以打猎为生,但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以及他年龄的不断增长,他已无法继续以打猎为生,晚年生活极度贫困。他骨瘦如柴,身子弯曲,体弱多病,踝节肿大,双腿干细。
《水手的母亲》描写的是一位水手的母亲。她的儿子在一次出海时不幸遇难,儿子生前喂养着一只会唱歌的小鸟。儿子去世后,她无依无靠,只能靠乞讨为生,但是她还一直喂养着儿子喜爱的鸟儿。把鸟儿视为儿子的一部分或为了表达对儿子的爱,也为了纪念儿子,她把母爱献给了儿子喜爱的鸟儿,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小鸟。当然,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儿子是老人的希望,而失去儿子的悲伤和孤独是不言而喻的。诗中孤苦伶仃的老人则衬托诗人自己的孤独。
华兹华斯也使用复数,即以“我们”或“他们”来暗示或象征自己的孤寂之感,间接婉转地表现自己的心境。《我们是七个》一诗中,小姑娘共有七个姐妹兄弟,她的姐姐和弟弟先后死去,小姑娘仍一如既往地到他们的墓边玩耍、织袜、唱歌、吃饭。在她看来,姐姐和弟弟根本也永远不会死去,她的兄弟姐妹七个人永远也不会少一个,因此.小姑娘自始至终回答说“我们是七个”。而大人却觉得他们应该只有五个。当然,此诗主要表现的是诗人独特的儿童理念。但是,对成年人来讲,七兄妹丧失了两个无疑意味者孤寂。
《塌毁的茅舍》中呈现的也是令人悲伤的场景:杂草丛生的庭院、婴儿孤独的哭声、孩子的死,玛格丽特丈夫的不辞而别以及她因病在茅舍中死去的悲惨情景。诗人以悲凉的场景有力地表现出凄凉孤独之感。
篇4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人丈精神对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加强对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净化心灵,培养青少年良好学风和道德品质。
我国学者鱼霞在《情感教育》一书中说:“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语言,又使学生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古典诗词是一种充满灵性的艺术,包涵着丰富的情感。选入教材的诗歌,大多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情感性和审美性,适合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
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词借助凝练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抒写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可以依托的思想和情感的教育。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传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真挚的情感会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它能以其优美凝练的诗句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灵之中。
一、树立坚定的民族责任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民族,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孕育了一大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仁人志士,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责任感,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传统。也是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坚定的信仰,这个信仰是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的忧国忧民、是屈原身怀才能,却一生遭遇忧患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贞不屈、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蔑视权贵、也是杜甫在年迈贫困处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博怀。吟诵古典诗词,那字里行间挺立着一个个不屈的民族灵魂,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铸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他们忘我追求的豪情壮志,在朗朗书声中能使学生激情彭湃,增强民族正义感和责任心。
二、培养深沉的爱国情怀
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曾指出:“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歌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爱国的诗词,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诗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诗圣’牡甫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诗篇都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全貌和为国而忧、为民而愤的爱国思想。《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作者目睹到的一片衰败景象,到为战乱未平、国势危急的忧虑,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肺腑忠言和人格写照。他鞠躬尽瘁的行为,死而后已的决心,聪明睿智的谋略使昭昭爱国之心千古长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歌教学同爱国情怀融合起来,将爱国精神通过诗歌传递给学生,感染熏陶培养生的爱国激情。
篇5
诗人泰戈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广为流传,他为人生描绘了纯美的境界。他的一生都在探求、歌唱生命的真谛;其作品凝结着人生的哲学和智慧,慰藉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是爱。语文作为与生命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也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爱的养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生命的成长与精神世界的建构;我们不能只培养标准的“知识人”,却忽视“人”的培养。老师温和的眼神、灿烂的微笑或仅仅是一句赞美的话都能带给学生美好的记忆;其内心充满对孩子的爱,学生在老师的眼神、手势、言语或语调中就能感受到老师的真爱,生命状态也会如夏花般绚烂。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散文诗《金色花》围绕“金色花”生动鲜明的意象,运用新奇活泼的想象,展示了变身为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嬉戏的诗意场景,其奇特的幻想和诗意的想象具有诗歌的特征;诗人将故事场景设在庭院、树下、牛棚,这些祥和、寂静、闲适的画面,把诗人内心的爱幻化成精致、清新的细节描写,在内容上又保留了散文的特性。金色花作为圣树之花,亲切温暖的意象既象征了孩子回报母亲的纯真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圣洁天性的赞美,使母子间纯美的爱得到了充分表达。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非常重要,结合文本的情境内容,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情境”朗读的教学设计,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着意“境”的营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情”的朗读体验,激发学生诵读、品味的热情,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文字背后的深情与真义,学习才有趣味。
教学实录
一、进入文本,体验“金色花”角色:营造浪漫之“境”,感知孩子美好的“情”感世界
通常,学生在第三节课时注意力会下降,课堂效果也不很理想。所以,一走进课堂,我没有按照惯例进行词句预习与课文诵读检测活动,而是在解析题目之后,笑着问学生:“你们变成花了吗?”学生回答:“变了!”不少孩子齐声欢快地喊着:“永远不变回来了!”“哈——哈——”课堂传来学生的欢笑声。他们的眼睛在那一刻是那么明亮,心情是那么快乐。我知道在这样不经意的对话中,学生们已经进入了诗歌的情境,可以直接导入对整篇诗歌的朗读感知。
于是,我抓住时机引入情境朗读,邀请学生走进孩子顽皮、天真的美好“情”感世界。“你们就这样变没了,究竟想做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学生动容地加入朗读活动,读得有声有色,已然进入了孩子天真可爱的情感世界。再分析诗人假设手法的妙用时,学生听得仔细,学得主动,对这种奇特的艺术想象很是赞赏。
师:你们变成花了,是不是感觉特自由特高兴?
生:没错——
师:诗歌从假想写起,让年幼的小主人公张开幻想的翅膀,可以随意变化,又可以“在风中摇摆”又可以“在新叶上跳舞”。大家此时此刻一定很得意自己的变化,那么你们能感受到“我”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又唱又跳,很天真、很可爱,妈妈看不到他,他心里觉得特别好玩。
生:他变成花儿了,笑嘻嘻地躲在枝头上,想着妈妈找他,反觉得有趣吧。
师:想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花……又在新叶上跳舞”要着重读好哪些词,才能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劲儿?
生:“跳舞”要读好;“摇摆”也要加重语气读,来强调他自在欢乐的心情。
生:“新叶”也不能忽略,花美叶也美。美丽的树,美丽的花,还有鲜嫩的枝叶,他是在“新叶”中“摇摆”、“跳舞”。
师:那你们就试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摇摆”“跳舞”等许多词语在大家声音的诠释下都格外生动、鲜活起来,我继续追问:“笑嘻嘻”用在这里表现了什么?要不要加重语气呢?
生:“笑嘻嘻”表现了他快乐的心情,也要读出来。
生:还表现了他神秘、好奇的心理以及偷笑的神态。
师:你能看出孩子独特的心理和神态,语感很好!诗人正是运用了这样的细节描写使散文诗保留了散文的特征。
生:“我”不仅是一朵会跳舞的花,还是印度最圣洁的花,“我”娇艳、尊贵,“笑嘻嘻”表现了“我”快乐、满足、自由的心境。
师:没错,你们此刻看起来也很美!孩子有温馨的花香、活泼的身姿,还有圣花一样的外表,自然又快乐又满足。我们深情朗读这一段,来再现花的活泼与美丽。
学生带着喜悦的神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诠释着诗歌,每个学生都很投入,这是一次奇妙的学习经验,课堂氛围自由、轻松、快乐。
二、深入文本,解析“孩子”行为:营造快乐之“境”,感悟孩子回报母爱之“情”
导入文本环节,学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角色意识,学习热情很高。深入文本环节我依据诗歌内容先后营造了“散发花香”和“投射花影”等快乐之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孩子回报母亲的真情。
师:从孩子的“匿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具体词义。
生:“匿笑”就是偷偷地笑,他很顽皮。因为他知道妈妈找他,却不作声,是个淘气的孩子。
生:除了顽皮,他一定很得意,躲在枝头一副天真、可爱的神态。
师:妈妈看不见他,他觉得很有趣、很快乐,这么做的时候他会想什么呢?
生:看到妈妈有点着急,他一定有点儿开心,要验证一下妈妈很爱他吧。
生:他知道妈妈爱他,但是还要这么做,可见他很顽皮!
师:你们都认为他只是个顽皮的孩子吗?
生:他没有离开妈妈自己去疯玩儿,却留下来看妈妈工作,说明他也很爱自己的妈妈。
师:那你来朗读“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表现孩子的顽皮天真、得意开心,更要强调他对妈妈的爱。
学生读出了“匿笑”的感觉,“悄悄”读得也颇到位,只是“看着”强调得不够充分。学生一致推举张倩来读。但是,学习一向严谨踏实的张倩显然没有留意“看着”这个词,将重音落在了“工作”上,一些学生听出了不妥,七嘴八舌地说重音落在“看着”上更准确,能看着妈妈,自己隐身就很高兴、很快乐了。
师:你再来试一试,他只要看着妈妈就满足了,并不想让妈妈知道,他要悄悄地表达他的爱。
又试了一次后,张倩长吁了一口气,点头笑了。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男生读得颇有妈妈的爱心,女生纷纷感叹:真温柔啊!女生在角色朗读“我不告诉你,妈妈”时也较好表现了孩子的得意劲儿。我期望学生再从孩子的角度体会对妈妈的情感,便追问道:“‘哦,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句话怎么能看出孩子善良的用心呢?”
生:我们知道孩子为妈妈做了那么多,但是孩子却不想让妈妈知道,要瞒着妈妈。这句话用语言细节描写强调了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他虽然顽皮,但是有一颗纯净无私的心。
师:说得好,谁愿读一读这个孩子的语言描写部分,来表现他纯美的心境?
一位学生将“妈妈”连读,声音清脆,显得亲昵可爱;另一位读“我不告诉你,妈妈”时,读得很慢,充满了神秘感。学生通过朗读体味、细读涵咏领悟了孩子与妈妈间深厚的感情,孩子可爱的形象获得了学生的认可,文本内涵在朗读品味中逐渐显现。
三、走出文本,唤醒学生“感恩”之心:观照诗歌象征之“境”,感受诗人爱之“情”怀
语文教学需要解读文本深刻的内涵,但是爱的教育更要落实在文本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影响上。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借助文本意义来影响学生人格的成长至为重要;启发学生再次回到对文本“象征”之境的整体观照上,有利于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和诗人博大的情怀。
师:如花般可爱的孩子,如花般圣洁的心灵!诗人泰戈尔运用想象把孩子变身为金色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从中你能体会诗人的情怀吗?
生: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是想表达他对孩子圣洁心灵的赞美。
生:金色花作为圣树之花,既象征了孩子回报母亲的纯真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赞颂。
篇6
一
历史将永远这样铭记――2008年5月的中国大地,痛断肝肠,悲情凌霄;2008年5月的中国诗坛,激情震荡,热血喷涌。当大地震还在不停地抖动着它的余威,中国的诗坛就已被激怒了。霎时间,蔚为壮观的诗坛新景象如风雨彩虹,照亮、鼓舞、凝聚了华夏。当巨大的灾难侵蚀着万千同胞的身心,当四面八方的救援向灾区集结,当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誓死抗震的关键时刻,诗歌作为最适宜表达情感的方式,迅速成为既能温情抚慰,更能激发昂扬的“心灵鸡汤”。
诗言志。2008年5月的抗震诗歌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体的激情吟咏,她还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宏大交响,是中华民族在巨大灾难面前的集体合唱。很多诗歌作品都以表现人类的大爱和民族的大志为主题,格外起到了振奋人心的力量。“真情不语天流泪,大爱无私地动容”(马凯《抗震组诗》);“有道多难可兴邦,众志成城谁可摧?”(刘云山《汶川地震》)。面对灾难,敏锐善感又坚韧顽强的诗人们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永不屈服的意志”。他们告慰民众“国难之时我们众志成城,国殇之刻我们心在一起/国悲之际我们不再哭泣,国壮之今日未来,有你有我有整整十三亿”(陈昭《国殇》);他们让国人坚信,“灾难可以毁灭我们的生命,却无法击垮我们的灵魂/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肢体,却压不垮中国的脊梁/灾难可以震垮我们的家园,却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姚瑶《大写的汶川》)。因为表达了这样远大的志向,抗震诗歌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更有了深刻的主题和充沛的气韵。
诗咏情。世纪之初的巨大灾难,强烈地感染了诗人们的情绪,他们为灾难而哭泣,更为英雄壮举所鼓舞,迸发出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抗震诗歌充分地表达关注灾区、讴歌英雄、礼赞生命、思考生活,抒写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诗人们以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旋律捕捉人性的光辉,传递人间大爱的力量,笔下无不饱含着烈焰般炽热深厚的真情。“我们的母亲――中国/用她五千年泣鬼神感天地的大爱/再一次把一个民族的苦难,义无反顾地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的脸上虽然还留有泪痕/但她仍然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仁慈宽广的胸怀,紧紧地拥抱着自己的儿女”(吉狄马加《献给汶川的挽歌》)――此情,多么博大、坚韧、温暖而又深厚!那是原本相约牵手一生、生死与共的爱人,此刻,丈夫将她紧紧地绑在背上,发动摩托车的引擎,一路哭嚎着回到已经夷为平地的家园。“爱人,我知道你很累/此刻,我们的家已毁/遍地瓦砾也掩不了血腥味/可是我还有宽厚的背呀,爱人,你且好好地安睡”(周碧华《爱人,请搂紧我》)――在这里,诗人告诉我们,死亡,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束。因为爱人那生死不离,地震波也击不穿的千年爱情仍将长久地延续;而那缠绵的思念,会在未来的日子中永远传递。那在五月的风雨飘摇中离去的亲人,你们将不再孤独,因为有我们的爱一路相随。读了这样的诗,我们不会再有痛不欲生的绝望,而会稍许感到安慰。
二
一首在震后短时间内就创作出来,感染、感动过无数人心灵的诗,特别值得一读,即文烛的《孩子,请抓紧妈妈的手》:“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住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那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和朋友/我们说,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这样难舍难离的母子真情,这样喃喃泣血的诉说,如何不叫人痛彻肺腑,泪如雨下。她为我们原本郁积已久的情感,无法抚平的心灵创伤打开了一个缺口,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
而那些反映全国军民在抗震救灾中团结一心拯救生命、重建家园的诗篇,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巨大的灾害面前,空前的凝聚力和时代精神,让人格外温暖与鼓舞。“当你在余震的废墟上跪地呼喊/让我再救一个,再救一个/我们看见生死大营救的绿色旋风里,熟悉的迷彩和你年轻的脸庞,就在你伸出的手臂挥向生命的那一刻,孩子,我们看见了,大灾之中一个国家站起来的青春力量”(佚名《相信》);那首家喻户晓的《生死不离》更是感人泪下、震撼心灵:“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数秒等你的消息/我相信血脉能创造奇迹/我们从前素不相识/我们从此亲如兄弟/我和你患难与共,我和你生死不离……磨破十指也要救你/不眠不休也要救你/为了让你重返家园/我奋不顾身在所不惜/所以,你要相信/我决不会放弃/所以,你要相信我/就像相信你自己”――这一首首催人奋进的诗篇,铺天盖地直击人心,慰藉了人们受伤的心灵,表达了华夏民族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真实情感,见证和歌颂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三
传世的诗歌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而诗的内涵又和诗歌的意象以及诗人的想象密不可分。抗震诗歌不缺乏这样的元素。在黄葵的《跳伞将军》中,诗人把跳伞的副司令看作“一个在空中种菜的菜农”,把打开的降落伞看作空中栽种的洁白的蘑菇,这不仅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反映了诗人推崇的官兵一致、官民一致的大众情怀。刘功业的《母爱无疆》在描写“母亲民警”蒋小娟时,把她丰沛的乳汁比作汹涌的海洋,把她青春的脸庞比作火红的太阳,同时把她和蒙娜丽莎、沂蒙山红嫂放在一起做审美比较,想象奇特丰富,意味隽永深长。赵霖的《废墟上的敬礼》,则把阴郁的北川上空想象成乌鸦的翅膀,同样大胆而贴切。这些诗歌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
篇7
唐宋诗词的审美价值
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新诗人艾青说过,诗就是文学中的文学。我们可以模仿艾青的话来说,唐宋诗词,就是诗歌中的诗歌。它简洁、优美,把汉语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多读唐宋诗词,对于我们的写作,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在座诸位不一定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但汉语汉字是我们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在座的都是年轻人,大家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写作任务,就是写情书。我们怎样才能把情书写得更好呢?我想有两个基本要求,其实也是我们汉字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要简洁,不能唆;第二,要优美,不能写得太粗俗。假如我们希望把情书写得很优美,又缺乏写作才能,怎么办呢?借鉴唐诗宋词啊!我们可以把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警句摘录下来,镶嵌在情书中间。你的朋友看到情书中有这样的语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多么感人啊!
唐宋诗词的“言志”与“抒情”
说到第二重意义,首先要明白唐宋诗词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儒家说的“诗言志”,这在《尚书・尧典》当中就提到了。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的理论。有人认为“言志”偏向严肃、正大的主题,“缘情”则是偏向抒发那些个性化、私人化的情感,把二者对立起来了。但我想,从唐宋诗词来看,“言志”和“抒情”并不是对立的。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间就已说清楚了:“情志一也”。情与志在唐宋人看来是一个东西。比较笼统地解释,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这都是古典诗词所包含的内容。既然如此,那么唐宋诗词的内容就跟现代人没有什么距离了,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的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递到今天。这些作品仿佛就是现代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为我们而写的,仿佛就是代替我们来抒写内心情思的。唐宋诗词中的好作品,就是帮我们抒情的。它们能帮助我们纾解内心郁结的苦闷,能让我们获得安慰和共鸣,这是唐宋诗词对现代人的第二重意义。
唐宋诗词来源于生活
唐宋诗词巨细无遗、真切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景,它们告诉我们祖先曾经是怎样生活的。而古人很会生活,唐宋的诗人词人真会生活。那些作品对于现代人的实际生活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比如说,唐宋诗词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他们热爱自然,而今人往往与自然渐行渐远。亲朋好友聚餐小酌,进了饭店包厢里往往先把窗帘拉上,无视窗外的一轮明月――这真是自绝于自然。我们看李白怎样喝酒。有一次他独自喝闷酒,但是他携着一壶酒来到月下,来到花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多么优美的生活鼍埃多么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与自然的关系多么亲密啊!
更重要的是唐宋诗词中蕴含着美好的人际情感,比如天伦之情,就得到极为广泛、极为生动的描写,那些作品直到今天还让我们深受感动。像孟郊的《游子吟》对母爱的歌颂,像杜甫诗中对儿女的款款深情,都是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又如歌颂友谊,这是唐宋诗词中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一类主题。由于唐宋的诗人词人在抒写情感时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来进行的,所以会给现代读者留下极为真切的感受,比如离愁别恨,都是通过环境烘托、情景描述来抒写的,作品中会展现出具体的场景,使现代读者身临其境。我一向认为,唐宋诗词里所展现的离别场景,离别行为,用现代的话说,简直就是优美的行为艺术。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送别的呢?他们在离城五里处修一座亭子,叫短亭。离城十里处修一座亭子,叫长亭。短亭、长亭一般是供人休息的地方,十里长亭也是送别的地方。来到这里。送行的人往往会携带一些酒菜,在长亭里摆好,大家喝几杯酒,写几首诗,唱一曲离歌。王维的《渭城曲》,后来被称为《阳关三叠》,就是经常在这种场合唱的离歌。这样的离别过程是悠长的、从容不迫的,所抒发的离别之情也是深厚的,绵长不绝的。我一直认为,唐宋诗词中描写得非常充分的古人生活中的细节、片段,都是非常有意味的。而这些在现代生活中是缺乏的,现代人的生活粗鄙化了,值得回味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当然,我不是主张我们都回到唐宋去生活,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怎么办?我们可以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总之,唐宋诗词会教我们如何生活,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唐宋诗词的教育意义
唐宋诗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在于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我们的人格,对我们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人坚定地认为,只有人品一流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的作家。的确,凡是历代公认的大诗人、大词人,他们一定是一流人物。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坡、辛稼轩,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但作品写得好,他们的人格境界也是一流的。在这一重意义上,我认为,读诗最后也是读人。读古代诗词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后透过文字来读人。所以唐宋诗词中境界最高的名家名作,对现代人具有人格熏陶和境界提升的作用。
篇8
一、让色彩增强画面的鲜明性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薄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荧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2013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一头猪的“宿命”》)
一头不甘宿命的猪的狂奔图迎面扑来,生动而真实,个中原因就是环境色彩的渲染和铺陈。红艳的晚霞、灰色的雾气,朦胧的夜色,这多彩的画面为这头猪逃出宿命、追求自我的奔跑提供了鲜明的背景。所以猪奔跑的画面更加具体可感,更加鲜明生动。画家用颜色来表现情感和深意,色彩同样能增强文章画面的鲜明性,进而达到表意的深刻。
二、让场景增强画面的可感性
坐在考场上,一脸平静的我内心波涛汹涌,抬头看见挂在墙上的钟,我想此时我们的心情就像那口钟里的针。有些人的心是时针,很是镇静,有些人的心是分针,不疾不徐,而我的心就是那根秒针,不停地滴答,怎么都静不下来。卷子发下来,眼前一片白,稚嫩的翅膀在白浪里挥舞,隐约有父母焦灼的脸,期盼的眼神。(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蝶舞青春》)
文章通过考场场景的描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考生内心紧张焦灼的画面,作者的紧张并没有空洞地叙述出来,而是通过坐在考场上,看墙上的钟这一具体场景表现出来,鲜明而形象,让我们对作者内心紧张这种抽象的感觉有了具体化、形象化的认识。作者看到的钟表里的针、听到的秒针的滴答声以及幻想到的父母焦灼的脸、期盼的眼神,都形象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作者内心的紧张。场景的描写让这种紧张具体可感。
三、让对话增强画面的声韵感
绘画除了形状、色彩,还有画外音。作为语言艺术的记叙类文章亦是如此。除了让读者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体现的画面感外,还要听到语言文字反映的画面里所发出的声音。这样才是有形、有声、有色的生动。例如:
我问爸:“你觉得‘台’怎么样?”
爸想了想说:“没喝过。”
这就是我爸,不抽烟,不赌博,偶尔喝点小酒就诗兴大发。总之,“无公害,纯绿色”。(2010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记叙文中多出现动听的声音无疑能增强文章的魅力。上文的对话画面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开篇传出的声音,使得文章新颖别致,吸引我们读下去。对话虽短,只有两句话,声音却持久,贯穿整篇文章。对话场景的声音极具穿透力,一句“没喝过”,把爸爸“纯绿色”、“淡泊”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并且这个性格特点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文章始终。
四、让细节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这幅画面是那么令人心酸,是那么震撼人的心灵,我们对这样的母爱不能无动于衷,母亲啃西瓜皮的画面感动了作者,同时感动了读者。画面之所以那么生动感人,其关键在于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传神地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深入人的心底,让我们无法忘怀。细节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从而使文章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篇9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因为阅读与习作始终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进行小练笔,让小练笔走进课堂。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时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课文为范本,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做法:
1.有感而发写一写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
我曾经上过的《妈妈的爱》这篇课文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首满怀深情的诗歌,用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本文所述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视而不见,或认为理所当然,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体会母爱,感悟母爱。如第二小节是写妈妈为"我"送伞,教学时我相机问学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妈妈就不怕雨淋吗?第三小节:妈妈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时为什么哭了?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来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和文本进行对话。
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此时我趁机问学生:如果是你,你想用什么来比喻妈妈的爱?为什么?然后课件出示:妈妈的爱是______。学生文思泉涌,畅所欲言,比喻真是丰富多彩:一束阳光、一本字典、一片树荫、一杯清凉的水、一堵挡风的墙、一双结实的臂膀……最后再让他们动笔来写一节小诗。
这一练笔的设计,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中的"我"、妈妈进行了对话,从而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对母爱的体会和亲情的感悟也更到位了。
2.迁移运用练一练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如《草原》一课,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趁兴问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草原是一首诗/云朵舞着轻纱/风儿轻轻地呢喃/河流唱着欢歌/牛羊快乐地奔跑/无需修饰/不用雕琢/ 草原就是一首美丽的诗。"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更进一步地加深学生课文的感悟理解。
3.精彩语言仿一仿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叶老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
4.空白悬笔补一补
有的课文作者总会有意无意留下了许多空白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也是组织学生小练笔的极好机会!如《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教学中,我让学生咬住"品尝"二字所留空白,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嚼出味来,进行“小练笔”,要求写出李时珍"亲口品尝"的情景。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李时珍把药材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嚼出了味,慢慢的分辨。他时而紧皱双眉不住的摇头,时而捋着胡子微微点头。李时珍边嚼边想,当判明了药性和药效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频频的点头,并挥笔记录了下来。"通过这一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不仅对李时珍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10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3.通过探讨感悟,从文中的事例感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准备:
PP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做数学题:0 <60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个数字,哪个大,哪个小?中间应该用什么符号?(板书:0 <60)生:……
师:0 <60在数学中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生活中可不一定噢,有时候0反而会远远大于60,想明白其中的原因,要从一份“账单”说起。
2、揭题:19、妈妈的账单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词(师板书:账单),谁来读?(指名让学生读)
师:看看这个字的偏旁是贝,和钱有关,有没有见过账单,见过什么样的账单?(指名让生说)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账单,有没有见过小朋友写的账单?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这份账单是一个叫彼得的小男孩写的,谁来读一读。读完这份账单,你觉得彼得平时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想一想,彼得在写这份账单的时候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彼得如愿得到报酬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妈妈的账单(师板书:20妈妈的账单),我们一起说课题。”
【设计意图】:小朋友对事物充满了好奇,紧紧抓住他们的探究欲,首先通过0 <60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通过了解“账单”是什么,慢慢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我们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难读的词语,和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都读完了吗?课文中有些难读的词,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师出示词语,指名让学生接龙读,师正音)
师:同学们一起读,每个词语读两遍。(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完全释放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阅读,并通过激励语言鼓励学生自信的学习。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刚刚我们读了难读的词语,我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的时候肯定会读得更好,接下来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大声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儿?(学生自由说,师适机引导。)
师:这篇课文说了小彼得将平时帮父母做的事儿写成账单,想在妈妈那儿索取报酬,当他收到妈妈给的报酬和妈妈的账单时,自己羞愧不已,将报酬还给了我母亲。
【设计意图】:通过激励语言鼓励学生自信的阅读,通过再次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关键词、账单,深入理解课文。
1、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理解小比德的心情;
师:同学们,小彼得在这个故事当中他的小愿望实现了吗?从课文中哪个部分看出来的?生:……
师:小彼得在餐盘旁边找到了60芬比,他的愿望实现了,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生:如愿以偿
师:那如愿以偿之后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
师:当希望的事达成这就叫如愿以偿,当小彼得如愿以偿之后,他是怎样的心情呢?也是兴奋,也是高兴,也是满足吗?生:……
师:是这段吗?(师PPT展示描写小彼得如愿以偿以后的段落)哪个词语表达了小彼得的心情?生:羞愧万分
师:这个词应该怎样读,哪位同学读读,读出非常羞愧。(指名让生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词“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引导学生理解小彼得心情的变化,为接下来导出妈妈的账单作铺垫。
2、师引导学生抓住妈妈账单中的“0”,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
师:同学们,得到报酬应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是小彼得为什么羞愧万分呢?他看到了什么?生:账单
师:同学们读读这份账单。(教师PPT出示账单,学生大声读)
师:同学们,在读这份账单的时候,是什么让你的心触动了一下?有什么奇怪的吗?生:……
师:同学们,妈妈的账单里都是0,而0在数学里表示什么都没有,表示无,那妈妈的账单里用0表示,是什么都没有吗?那账单里的0表示什么?同学们再读读这份账单,看看哪一条款项让你读来最感动。(学生大声再读账单)
师:把你认为最让你感动的款项读出来。(指名让生读)
【设计意图】:通过读“妈妈的账单”,理解和体会“0”的含义,体会妈妈对彼得无私的爱。
3、出示PPT,展示“十年幸福生活”补全句子。
师:虽然妈妈账单中写的是0,但这0包含了妈妈的爱。同学们,小彼得读了这份账单,读着读着他想起了这十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随着比德的思绪,走进他的记忆。(师出示PPT,展示补充对话,播放音乐,师朗诵,引导学生补全对话,并在全班说出来。)
师:是啊,妈妈的爱浸润在每一件事儿中,这就是小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谁来读一读这六个字。(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十年,是一个春夏秋冬吗?是十个。是一个365天吗?是十个。同学们,你们再读这六个字。(学生读“十年幸福生活”)
师:十年的幸福生活,妈妈只收0芬尼,除了这十年的幸福生活,还有十年的吃喝,十年的生病护理,想不想说一说,在小组里说一说。(师出示PPT展示)
师:同学们有好多想说的话,十年的吃喝,谁来说?(指名让学生说)
师:十年中的每一天,每一个早上,每一个晚上,妈妈都准备好了饭菜,可是妈妈只收0芬尼。谁来说说生病时妈妈护理这部分。(指名让学生说)
师:生病时护理的妈妈,是一张怎样的脸?憔悴的、、、、这就是在十年中,妈妈在彼得生病时的每一次护理,妈妈只收0芬尼。同学们,比德能享受十年的幸福生活,能在十年中吃的都是美味可口的饭菜,每次生病的时候都能得到细心的照顾,全因为彼得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可是妈妈只收0芬尼,这个0当中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所以这份账单是爱的账单,妈妈是想让彼得从0当中感受到什么?彼得读懂了这份账单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读给大家听。(生回答,并读这部分。)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部分里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彼得。(师出示PPT展示该部分,指名让学生说。)
师:说得真好,你再读读,同学们能像他那样读读,那我们再来做这道数学题,0代表着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师擦除黑板上<符号)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回忆彼得的十年幸福生活,以补充说话的形式,从十年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妈妈对彼得的爱,在孩子们畅所欲言说的过程中将教学推至,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无价的。
四、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师:同学们,彼得有一个爱他的妈妈,那你们呢?能告诉大家,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吗?(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说说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理解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
2、出示诗歌《妈妈的爱》,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母爱。
《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师:想读读吗?自己读一读。(先邀请四个同学分小节展示,再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出示与课题内容一致的诗歌,一方面是再次体会母爱的伟大,另一方面是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