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雪的诗范文
时间:2023-04-01 07:5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雪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篇2
一、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
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第一周的周五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介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几何教学中的图形,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在实习中,我还只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一共上了八节代数课,还有A、B班的练习课,觉得还是A班的效果好。课堂上若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即时对他们的疑问作出解答,使上课内容能够按时完成。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学习成绩优秀,但这总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我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篇3
有些虽是小事,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让我们记住:一枝一叶一世界!
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老师是从心里爱着学生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很好的把自己的这份爱心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总结我的经验是,关爱学生不妨从一句话做起。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篇4
1、好学, 孔子是懂得谦虚的人,但是唯有好学这件事情他可是一点儿也不谦虚,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孔子自谓本性的良善或有人及之,这是孔子不敢自居的。求道作为孔子学习思想的主要特征,它的精义在于求道。
3、“求道”这个词语是十分抽象的,有人认为求道就是终日沉思默想体悟大道理,但结果却是陷入歧途或者并无所得。孔子或许也尝试过这种方法,他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因此他给出解决的方法。
4、孔子好学的故事,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空想,或者单纯的想要顿悟是很困难的,只有学习才是真正的“得道”之法。
篇5
一、少学时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的少学时高等数学课程,主要针对文科生或者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有些高校设置成选修课程,又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和这些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学生直接选择免修。
2.所学高等数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
部分院校采取文理使用相同教材的模式,或对文科类或者其他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采用不适当的教材,使得教学内容不能和所学专业相结合,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甚至仅仅为了考试。这种划分不细致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消极作用的。
二、少学时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1.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我校将同济主编的《高等数学》(少学时版)作为高数课程少学时专业或者班级的教材,有选择地讲授章节,将部分较难章节进行一定删减,在充分了解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的前提下,将“高阶求导”、“多重积分”等相对较复杂的章节进行一定删减,在对学生考研比较重要的内容上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多让学生做这些内容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后续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学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这样可以弥补我校师资暂时不足,难以进行分班分层教学的状况。
在授课时,应适当减少定理的论证,尽量用直观的方式讲解,如微分中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可以画图简单说明其几何意义,对较简单又很重要的定理可以做详细证明。授课时应对学生讲明重点难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复习。少学时高等数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根据学生数学能力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相应章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授课方法的探讨
教师在教授少学时高等数学课程时应当尽量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举实例,多讲简单例题,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应用范围和实用性。对难度大且对学生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要精简地讲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更多数学知识。由于大部分学习少学时高等数学课程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授课时应当语速放慢,尤其在讲解推理例题或习题时更应放慢速度,必要时可以重复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
现如今科技发展很快,教学中当然也不能脱离高科技手段,我们应当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这样的辅助手段在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内容,这种辅助教学方法在旋转曲面、二次曲面、多重积分等需要大量画图的章节优势显而易见。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做题,教师帮助分析,适当增加课堂互动,这样也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师也可以抽出时间让同学们讨论,让同学举手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完整解答,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尝试少学时高等数学考试改革
考试是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必备环节,是指引学生学习方法和内容的指挥棒,是绝对有必要的,但是对考试方法来说,却可以做一定的改革尝试。对于文科类或者其他对高数课程要求较低的专业可以采用多种考查形式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可以按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认真程度等给学生打平时成绩,适当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给学生适度减轻考试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篇6
一、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数目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而“分类”就是按事物各自相同属性进行分组,“集合”就是指有相同属性的全体。发展幼儿的“集合”观念可以通过教师专门准备的学具让幼儿操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如果幼儿具备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就说明他们已能概括(抽象)出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前提,是认识数量的必要准备。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对应能力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幼儿3岁半以后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往往不经意地就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如在每个玩具车上放一个玩偶,他们运用最多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范例板的帮助下,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体验有关“AB规律”的模式,如图形排列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这项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开头的”“后面一个”“再后面一个”“最后的”这样一些有关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推理方面。做完这项活动后,再分别要求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排的,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从语言的节奏中体验到次序的规律。另外,幼儿在开始玩这个活动时往往意识不到排列的规律,因此,要备有全范例板、半范例板和填空范例板三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使用,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推荐他们使用某种范例板。除了形状变化的范例板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大小、颜色、方向变化的范例板。
二、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在数数方面,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只会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他们也不理解物体总数的含义,说不出物体的总数,有个别幼儿只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来比划。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点数物体方面存在的不同困难,多安排他去完成计数5以内物体的任务,并引导他说出总数,即一共有多少个。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在学习物理量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幼儿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潜力。如在玩套杯、套碗、套盒等活动中,他们能轻松地区分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材料,知道通过对应的方式判断出相接近材料的大小,但是由于他们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量的比较中,还很难认识到量的相对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套杯、套蛋玩具等,引导幼儿两两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或提供与实物相应的排序范例板让幼儿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指出其中最大(小)或最长(短)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建立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概念,但对一些笼统的表示时间的词汇还是能够理解的。例如,表示时间段的有“早上”“晚上”,表示时态的有“以前”“正在”“后来”,表示时间长短或先后的有“很久很久”“一会儿”“先……后来……”等。由于表示时间的词语都与一定的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事件来引导幼儿学习和领会。
三、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空间关系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分相邻的与分离的物体,如A、B、C三者,A与B相邻,B与C相邻,A与C被B分离,教师可以利用“间隔排列”的活动来进行空间关系的教学。对于空间方位知识,小班幼儿应该能够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方位和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的上下方位,而且也能够区分和说出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向下的动作,如向上举起双臂、向下蹲两次等。教师可以引导这一阶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辨别前后方位,但是要注意他们所能理解的空间方位的区域仅限于直接感知的范围内,如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方位,紧挨自己或靠近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离自己不太远且正对着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等。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几何形体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小班幼儿还不具备研究立体图形的能力,他们仅能从立体图形的某一面来发现简单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篇7
一、实现教师思想意识、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
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我以前的数学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这种传统的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的品格,自学能力低下。在一次次的新课程理论培训和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将极富创建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是这样的:
1.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辩,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2.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要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以此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多方面去探究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3.以多媒体为辅助,突破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增加了直观感,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它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
1.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教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学生要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2.质疑问难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3.勤于动笔的习惯
篇8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对国民经济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图书馆作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传递知识的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聚集地,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知识资料的交流和分享,帮助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建设,对于增强城市文化实力有着突出贡献。图书馆的管理,在图书馆的塑造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图书馆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所以说我们要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本文就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措施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对我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图书馆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十分高的工作,但目前我国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受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都达不到相对标准,这就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必须要拥有一个专业的队伍,这样才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且个别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力度不够,很难选拔出一批拥有较高图书管理知识的人员和队伍来进行图书馆的管理。缺乏人才就成为制约学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图书馆大都采用高科技、智能化管理的,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来操作,如果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够,无法来进行合理的操作。即使拥有了完善的智能化系统也不能够对图书馆进行一个较好的高质量管理,所以说,目前学校里面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成为制约学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资料书籍更新速度慢
目前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要越来越高,图书资源是一个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评价一个图书馆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也是图书馆收益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说资料收集的储存量对于一个图书馆也十分重要。但是学校图书馆目前在这方面十分匮乏,没有和其他学校及时的进行信息的交流,也对市场上的图书主流信息掌握不够。这就导致图书馆中的书籍比较陈旧,版本还是比较老的,期刊资源也十分匮乏,大部分都是年代较为久远,跟不上时展的文献书籍,在知识需求如此巨大的今天,这些资料书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说这也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
(三)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强有力的姿金支持是帮助一切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线城市,这种现象可能较少,但是有的学校办学规模十分小,并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导致一些十分基本的图书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化智能化已经进入到图书馆当中,大部分图书馆都开始采用智能化的系统来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学校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无法引进电子文献和电子系统,这就无法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而且目前人们大部分都已经习惯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学习,图书馆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借阅,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现在的需要,导致图书馆的落后。
二、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首先要选拔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简单的说,知识管理就是在适合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将合适的技能传递给合适的人,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管理理念。如果将其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将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目前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懂得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能够灵活地运用智能化、高科技的系统来帮助读者进行书籍的查阅,而且要具备整理、归纳、收藏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而且要求管理人员拥有一个扎实的表达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宣传工作,为了保证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素质,我们要定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二)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人性化管理。工作人员要倡导“读者第一”,尽心尽责的为读者服务,在增加自身盈利的同时,给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传递知识,进行公共社会教育的重要地方,最大价值是为人们提供知识和文化。归根结底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要提高额度书馆的服务水平,当地文化部门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工作人员拥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借阅流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能够做好信息的资讯,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要主动为读者进行服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来提高图书馆阅读。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带动人们投身到图书馆的阅读学习中来。
(三)完善管理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于管理系统而言十分重要,所以说这就要求图书馆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对原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图书馆的现有设施,以及改善现有的管理设施和更新和改善图书馆中的硬件设施。根据现有状况和以往经历,顺应时展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机制,并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此来获得经费投入,将所得经费用于改善图书馆中的设施建设,购买较多的书籍来方便读者阅读,增加读者的阅读量,也可以用来购买多媒体设备,帮助借阅过程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三、结语
教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图书馆作为提高国民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场所,越来越得到重视,要想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就要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虽然目前我国学校图书馆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资料和书籍的更新速度上较为缓慢,而且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些因素制约着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因此我们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尽最大的努力给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帮助学校城市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我国的国家实力。
参考文献:
篇9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化学课堂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课堂单调、无趣,整节课都在“问――答”,很多教师仍然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面对高考,很多老师怕完成不了教学内容,所以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只需认真听,认真做好笔记即可,师生间的交流很少。
第二,“题海战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高效课堂仍然无法实现。过度追求考试成绩,致使学生处于一种压抑、乏味、枯燥的学习生活状态中,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活力。
化学作为中学的主要基础课程,对发展学生的文理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为了学科教学更为学生发展的意识,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新旧教材内容变化较大,有两本必修和六本选修,共8本书。许多教师已习惯于老教材、老教法,对新教材缺乏信心,感到知识的编排体系有点乱。有些内容在必修出现,在选修也出现,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很难把握,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应该讲到什么程度。讲得太表面,学生无法解决作业和练习中碰到的问题;拓展得太深入,课时安排又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我们教师要努力去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首先,要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配合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灌输式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是接受式的,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被动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非常依赖教师。在新课改下,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转变,否则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导学案,内容是关于某节新课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和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通过预习、看课本、查阅资料等途径解决学案上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
三、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课堂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等教学方式,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设计到某种新物质的学习时,采用实验教学法,有些理论课比较抽象,可以使用教学媒体进行引效辅助、整合教学。
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10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之辩
根据《文学理论》,“比较文学”首先归入民俗学的研究当中。①然而如韦勒克所说,直接将“比较文学”等同于民俗学实在太不确切。
“比较文学”的另一个含义来自于法国学派。这一学派以巴登斯贝格(F.Baldensperger)为首,以“莎士比亚在法国”“德莱登对蒲伯的影响”之类研究最常见。
然而,韦勒克也不无揶揄地指出法国学派的优在于说明了“西欧文学的高度统一性”②,却也有其显而易见的缺失。他们的研究“将重点放在纯粹的‘事实’上”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价值。1958年9月就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上,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确立了美国学派的地位。
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时,对未来文学流露出满怀深情。韦勒克等认为,“世界文学”更应该是“总体文学”,“把文学看作一个整体,不考虑个民族语言上的差别,去探索文学的发生和发展”③。“世界文学”的提出孕育着文学自身研究的超越和跨界特征,也预示着“比较文学”的诞生。而之中文学联系成为一种文化的、审美的联系。这样的比较文学研究才更具有普世价值,更能欣赏到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虽然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但是包括韦勒克等人在内④,人们总是难逃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模式论偏见,忽视其他文化圈的文学也应是合奏中的一个声部。
二、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学何去何?
我们都知道,“世界文学”是歌德在阅读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一些东方文学作品之后构想出来的一个概念。“世界文学”当然也不仅仅局限在西方文学上。“世界文学”的比较研究也不应该由西方文学或者任何一种文学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在全球文化和世界文学的语境下,除西方文学之外的文学,如东方文学、拉美文学等文学却处于尴尬的边缘。
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优秀文学作品的外语翻译的衰弱、缺席。好的翻译作品不仅要保持原作的美学风貌,又要适合外语的阅读习惯。仅以我国《红楼梦》的两部优秀英语译本为例:一部是杨宪益夫妇所译,另一部是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前者语言更忠实原着,就其可读性和美感度而言更适合停留在图书馆中供学者品评。而后者应和了英语读者的阅读喜好而更为流传。⑤因而文学作品如何忠实原作又适合译文阅读的两全其美是很相当困难的。这样的困难势必导致优秀作品的“闭关锁国”。
此外,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已然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 但“世界文学已不再局限于欧美的狭隘概念,而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审美现实”⑥已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