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游记范文
时间:2023-03-25 09: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扬州个园游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快乐炫动的暑假早已结束,而暑假那难忘的事情就像一个个晶莹的珍珠跳进了我的记忆宝盒。其中那颗最剔透的珍珠收藏了我暑假里的欢乐趣事。
假期中,我们全家去扬州旅行。扬州的风景美不胜收,到扬州旅行自然少不了去瘦西湖走一走,瞧一瞧了。
进入瘦西湖,那美丽幽香的景色让我赞叹不绝:一条小径通向远方,竹林中的竹叶翠绿嫩美,竹枝节节高升,风儿吹过,竹叶便悠悠地“唱”起了歌。人工湖上,小船轻轻飘荡着,水面荡起了漾漾水波,在太阳的映衬下,波光粼粼,让人心旷神怡。
长堤的尽头是“徐园”,细细一看,匾额上的“园”里竟是一个“虎”字。原来这里是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饲堂,徐宝山生前俗称“徐老虎”,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故作改为“虎”。鹏馆前有两个大瓷缸 ,传说是 “ 镇水之宝 ” ,在扬州是可见一斑。 徐园里景色优美,花木竹石 ,恰到好处,体现了园林的精致优雅。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二十四桥,听导游介绍,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位美女前来明月夜吹箫,巧遇杜甫,杜甫因见此景,大为感叹。写下了《寄扬州韩绰判官》,经后人整理,便有了“二十四桥”的称名。忽然,一阵悦耳的笛声传来,我细细一听,这不是江苏名曲《茉莉花》嘛,听着这委婉的旋律,我不由赞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啊!
走了半天,我们都累了,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瘦西湖,在扬州游玩了几天后,我带着一颗怀旧的心离开了扬州,在离别时,我不由得想到徐凝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篇2
扬州的美,在于纤细、可人、温柔、多情,她时时处处都透露出小家碧玉般的玲珑剔透,每处景致都风姿绰约地和建筑相得益彰,让人有欲揽其入怀的冲动。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扬州建城始于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扬州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前不久和同事一起到扬州旅游,我们白天去游瘦西湖,瘦西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沿岸分布许多亭台楼榭,沿湖的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白塔、五亭桥、熙春台、二十四桥等景点都吸引着我们流连忘返。船在垂柳夹道的水面摇过,从即将穿越的桥孔望去,一幅幅犹如团扇扇面上绘制的美丽画面扑面而来,听着扬州船娘一路上哼着江南小曲,不由让人浮想联翩。正如诗云:“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游扬州城,只给我们一天的时间,仓促了。游完瘦西湖天色已晚,但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看过,觉得不值。我们就住在古运河旁边的一家宾馆里。虽然对扬州不熟悉,不知道怎么玩,但我和同事小丽还是决定夜游扬州。吃完晚餐后,我们就顺着酒店门前的马路边散步,看看夜色下的扬州有什么可以玩的。走了一段时间,我们才发现扬州城内几乎看不到山,但水却是随处可见。我们都觉得景色虽美,但是这样看却有些单调,哪怕这样我们已经挺满足的了。于是我们决定先找个地方吃消夜,然后再回酒店休息。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我们都累了,看到一辆三轮车停在前面不远处,我俩都兴奋起来,不用走路回酒店了!而且我们回酒店的途中会经过一个比较繁华的闹市,回去的路上可以找个地方去吃消夜(广东人无论去到哪,第一时间就问哪有消夜吃)。
我们上前问一位坐在车边的中年男子,“到前面那个繁华的闹市要多少钱?”车夫看看我们,很客气地说:“2元。”
“什么?2元?” 我们和小丽相互看了一眼,都不相信。因为当时我们所在的地方离那闹市大约步行要1个小时啊,于是又问了一遍。
“是啊,已经很便宜了。”车夫诚恳地说。
“好!那就走吧!”我们暗自兴奋,又有些半信半疑坐到车上。我们都在想,扬州那么出名的旅游城市,人有那么朴实吗?怀疑!
上车后,车夫开始和我们聊天。知道我们是广东游客后,他表示可以给我们做“导游”,带我们游览扬州城。他的提议正合我们的心意,但是因为平时去旅游的时候尝试过太多被宰的状况,于是我们小心地问:“游览全程要多少钱?要多长时间?”
车夫说:“现在天色太晚了,很多景点无法进去,所以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游览完全城了,全程下来要20元。”
“20元?好便宜!”我们在心里想,但是都没有说出声,因为在广州多年,已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15元怎么样?”
车夫想了想:“那好吧!”
没有想到那么干脆,于是我们在车夫的带领下,开始扬州城的夜色之旅。
“扬州风景的特质,长堤拱桥,飞檐曲瓦随处可见。这里的风景有两种特质:一是连贯的,一是独立的。你出广储门、天宁门或北门,一直到平山堂,这沿途风景好像一根线上的一串珍珠,粒粒都圆润透亮,宝光四射!平山堂离城不过五里,在这短短的五里中间,随处都是不同的景致,使你流连不忍卒去。这些风景又是独立的,因为每一处风景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这里的交通也很便利,比如你到平山堂,走陆路:你可以出西门,过二十四桥,经司徒庙然后直接到平山堂;你还可以由北门外通路直趋而至;走水路西、北门都可以,极其方便。交通工具有船、车和驴子、线车、人力车可以直达平山堂。你如果爱走路,随地的风景自然会来找你。水乡游玩当然坐船比较有趣,人家说‘瓜皮小艇荡漾闲愁’,但扬州闲愁自然是没有的!”车夫一边开着车,一边大声地给我们介绍。做完生动的介绍之后,他竟然有些腼腆地说,自己没文化,所以说得不好,请我们原谅。这样还不好,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才叫好了!
听着车夫的介绍,我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扬州人。在广州生活多年,每天要干的事太多,人事纷繁、忙忙碌碌,扬州的风景完全能减轻这种不可避的困难,随时随地都给我一种安宁。我突然觉得,不用争分夺秒,不必破费多少钱,随清风明月而去,伴青山绿水而归,比什么都“价值”!
车夫一路上带着我们游览,一路上不停地给我们讲扬州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和人文景观。无论到哪个著名景点,只要我们有要求,他都会停下车,让我们好好游览。有的时候甚至我们玩得忘情,他也不提醒,一等就是半小时。
“清新、幽丽、柔和、纤细”就是扬州风景的特色。从虹桥直到徐园的一道长堤上,被春风修剪过的绿杨像被梳理过一般。夜色的笼罩下,那迷迷朦朦的烟絮,那雾里的惺忪,就俨然一幅美人春醉图。
游览完古运河、琼花阁、古东城门、古炮台等景点,到朱自清故居时,车夫告诉我们,因为天色太晚,车子进不去,他很遗憾没办法带我们进去游玩。他说,我们可走进去,他就在外面等我们。车夫说,里面有一些古民居,如果我们要看就在周边走,尽管扬州的社会治安很好,但他还是关心地提醒我们不要在巷子里走得太远,而且还不停嘱咐我们注意安全。
走扬州城的街巷,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巷深街密,青石板的道路蜿蜒而去,典型的明清风格,是雕栏倚假山、池水映疏竹,给人的感觉就是“幽静”二字。两旁是错落有致的灰墙旧楼,恍然使人觉得正在穿越着时光,来到了很古远的淮左名都。我们走了很久,出来的时候,车夫就在路口等我们,这样的等待,让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多了一分安心,也多了一分感动。
游览完古民居,扬州夜色行也基本结束了,回到宾馆,我们发现车夫已经陪我们游了两个多小时,心中非常感激。为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我们决定给他30元钱。但是在给他钱时,他无论如何不愿多收。我们的两位同事刚出门就看到我们和车夫之间的相互推辞,过来看究竟。了解过程之后,劝车夫把30块钱收下。
车夫在他们的劝说下,感激地收下了我们的30元。两位男同事觉得这个人太有趣了,也想坐他的车去游玩,于是问车夫载他们游扬州要多少钱?
车夫仍是憨厚地笑笑说:“20块钱吧!”
现在该轮到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了。后来一个同事说:“我们都太重了,40块钱,走吧!”两位魁梧的男同事一边说,一边就坐到车上了。
篇3
豆腐的产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有很多描绘,元末明初我国古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第十三回写到:“两个斗了四、五十回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第六十一回:“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明代万历年间《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到正月初八,先使王代儿一石白米,一担阡张(南方称白叶)。”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初二,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和尚待客,红枣、瓜子、豆腐。”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关豆腐烹饪知识的内容非常多。如第四十一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凤姐夹茄鲞给刘姥姥吃。(茄鲞的配料就是“五香豆腐干,扬州人称为茶干”。)第八回,写宝玉向尤氏要了一碟“豆腐皮包子”,送给晴雯。豆腐皮包子,以腐皮作为主料,制作素鱼、素鸡、素烧鸭等,并且还以腐皮作配料,以笋丝、虾仁作汤羹,腐皮作包皮,裹制蒸鱼、烧卖、包子等。由此可知,“豆腐”饮食已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豆腐于南宋传入日本,南宋末期又传入朝鲜,清代同治年间传入欧洲,19世纪50年代相继传入美国,逐渐走向世界。中国四川的“麻婆豆腐”风味独特,麻辣香酥,日本友人品赏后,称为中国第一菜。在美国纽约,旧金山唐人街经营豆腐的餐馆生意红红火火。1987年7月,中国在非洲刚果举办一次“豆腐宴”,被请的朋友赞叹不已。
豆腐是我国饮食文化中固有的国粹,宋代以后文人题咏豆腐的诗词越来越多。
蜜酒歌(宋・苏轼)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匏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甚蜜酒。
坡极其喜欢食豆腐,达到了为其倾倒的程度。他在杭州做官时,经常亲自动手制作美味豆腐,故有“东坡豆腐”的雅号流传至今。
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宋・朱熹)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诗的头两句形象地说农家种豆的辛苦,后两句反衬豆腐的经济价值。可见,南宋时期市井就有以卖豆腐“获泉布”的专门作坊了。
豆腐(元・郑允端)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英鲜。磨砻流,蒸煮结清泉。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作者从原料到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极力赞美豆腐的色、香、味,并誉为“五鼎食”,食之乃平生之夙愿。
豆腐诗(清・毛俟园)
珍珠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
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
郇公厨中美食,易牙所调百味,均不及豆腐美。还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陶渊明,也曾在南山下种豆,可见他也是喜欢豆腐的。
篇4
一、序言
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盐业生产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据史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文字记载就有2000多年。《中国盐政史》中写到:“世界盐业,莫先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此海盐所由起。煎盐之法,盖始于此。”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后,最早出现有关盐业史料是《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供百事之盐。”而最早提及吴地产盐,当首推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段重要记载:“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浙江南则越……夫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亦江东一都会也。”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海盐生产随着沿海海岸线的变更不断向东延伸,形成了现在的生产格局。淮盐业生产是顶戴淮盐文化的载体。我国所产的盐主要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等,分布广泛。其中海盐生产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沿海的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等地。淮盐是中国海盐的代表,产地分布在今江苏省北部沿海地区,同时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淮北盐场,淮河以南为淮南盐场,这里均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盐产区之一。这一带生产的海盐统称淮盐。淮盐具有“色白、粒大、味美”的特色,是海盐中的精品,自古就有“淮盐出,天下咸”之说。从古到今,淮盐属天下之珍、一国之粹,为世人所公认。淮盐,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几千年来,淮盐文化版图已刻下了许多历史的屐痕,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谈,她积淀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一类文化,更重要的是她以一种精神流芳于世。
二、淮盐文化的流布区域和内容
1.淮盐文化的流布区域根据淮盐的生产以及文化传承的流布,淮盐文化的主要流布区域集中在江苏沿海地区的连云港、盐城地区,并沿大运河辐射到淮安、扬州、苏州、南京等地,形成了海洋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厚是许多地域文化所不可及。2.主要内容分类以往对于淮盐文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战略方面,而缺少战术上的细致分类。纵观历史演变,淮盐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淮盐风俗淮盐风俗是在数千年盐业生产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习风俗、生产风俗、生活风俗和祭祀风俗等,盐俗事象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有些风俗,实为盐业发展的缩影,主要集中社会风俗、生产风俗、生活风俗、祭祀风俗等,涉及到盐业常年生产、盐民日常生活、重要祭祀活动等,以及饮食习惯、商务事宜、称呼称谓等,林林总总,气象万千。这些风俗往往是数千年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积累而成,反映的历史的变迁和积淀,影响着数代民众,社会影响大,文化作用大,持续时间长。有些特色文化具有独特性。比如除了崇拜“盐婆婆”和龙王,历史上盐民和盐政官吏及经营盐业的垣商、掌管尊崇管仲为祖师,因为管仲主张用官府的力量来发展盐业生产,并从国家到地方,设置各级盐务机构来加强管理,他的一系列的盐业政策促进了齐国沿海地区盐业生产繁荣。故每到春节,要挂起管仲像,侍奉香火以示纪念。又比如连云港当地的风俗中有盐民敬孝妇的礼俗,传斩孝妇时六月飞雪,盐民也希望产盐像雪一样白。(2)戏曲音乐历史上盐商除了富甲一方的声誉和奢侈外,优雅和闲暇的生活也是名声在外。淮盐文化的核心区连云港曾经流传着“穿海州,吃板浦,南城有土财主”的顺口溜。当时海州是淮盐的管理中心,板浦则是淮盐的集散地和储运中心,而扬州、苏州更是盐商的集聚地,这些地方官宦、盐商云集,纸醉金迷,小曲流行。著名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京剧、秦腔、梆子、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等均得益于当时盐商的资助和欣赏。盐商们争奇斗富,文化的奢侈和精神的浮华造就了一批著名艺人,如唱京腔的苏州艺人扬八官、安庆艺人郝天秀;唱五大宫调的板浦镇艺人赵广江、王金奎、王寿成、樊厚章等;唱淮海戏的艺人于登元、杨如刚、王大娘、吕桂生、葛兆田、霍启台等。盐商们竞相开设自己的戏班子,聘请专业撰写曲目;有些痴迷者甚至自己操刀,投身其中。如板浦海州五大宫调艺人于成浩出身当地盐商世家,父亲于少章生意做得不是很大,但爱好风雅,不但海州五大宫调唱得好,还擅唱清丽婉转的昆曲。受父亲熏陶,于成浩也是唱“五大宫调”的一把好手,与父亲不同的是,他不唱昆曲,唱京剧,与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有私交,可见戏曲音乐与淮盐文化的关系。(3)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巅峰时期,滋生了大批“咸”味十足的淮盐文学巨著。其中当推吴承恩的《西游记》、李汝珍的《镜花缘》、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这些小说均出自于那段时间。尽管,大多小说从故事情结上不是完全描述淮盐生产、淮盐生活的文化内容,但是在具体故事情结上与淮盐文化密不可分。(4)海盐制作技艺制盐工艺的演绎,历经百代人之手;不同的盐有着不同的制作方式。尽管海盐制作工艺的出现大体已经有4000多年,但就具体技艺来说大体经历了从海水煮盐到天日晒盐两个漫长的过程,演绎出绿色生态的一个进化过程。据史料记载淮盐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即起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正是炽热的红色火焰与蓝色的海波编织出了一幅海盐文化的绚丽篇章。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四川成都附近汉墓中就出图了反映煮盐的汉画像石,尽管内容是反映井盐的《煮盐图》,但其画面中的井架、输卤的笼、盐灶和汲卤的画面描述了当时生产的技艺和现状。元代元统二年浙江人陈椿就在前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熬波图》,收入了47幅反映海盐制作工程的图画,将制盐科技用艺术形式反映出来了。该书的内容后来还被收入到《四库全书》中,可见其价值所在。明清时期,海盐的制作方式进行了变革,从淋灰取卤熬盐,到采用八卦滩日光晒盐,直至现代一直沿用的对口滩海盐晒制技艺,科学技术与文化结合,推陈出新,创新不断;淮盐生产技艺顺应历史和科技不断成熟完善,碰擦出绚丽的文化火花。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使得淮盐技艺正式成为文化的一类而走进了历史的新阶段。2007年,淮盐晒制技艺入选首批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经过省政府批准,淮盐晒制技艺成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淮盐文化相关文物和遗迹淮盐文化的遗脉既体现在诗词、曲艺、小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形态,同样也保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连云港赣榆海头就留有汉代的盐仓城池遗址,记录下2000多年前盐业生产的场所。江苏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内展示出的盐敞,记录了秦汉时期煮盐的历史。据传说扬州瘦西湖边的白塔就是盐商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所仿造北京颐和园的白塔建造出来的。传说当时建设工期短,来不及用常规方式建造,所以采用了淮盐堆出来的,后来才修改成现代模样。苏州拙政园、网狮园、扬州个园等是国家级、世界级文化遗产,其出资建造者基本都是盐商。这些园林造就了吴越文化的繁荣,同时,也是淮盐文化的经典,保留下历史的印记。
三、淮盐文化的当代传承问题
淮盐发展的历史见证了淮盐文化的流布、兴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主流文化之一,淮盐文化的现代传承、保护、利用是当代淮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重要环节。1.淮盐文化历史的传承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淮盐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如上面所提及的淮盐生、生活习俗、因淮盐而产生的传统戏曲、解说淮盐历史发展的明清文艺作品、长期积累形成的生产技艺,以及与淮盐有关的文物等,如是保留下这些历史将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提升淮盐生产地域或城市的精神的必然,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结缘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保留下原来的历史,才能更好的开启未来。淮盐文化的历史遗存是现代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要素之一,必须很好地保存下来。事实上,现代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已经彻底打破了原来淮盐文化成长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必然。应该注意到,伴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的热潮,淮盐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改变,许多乡镇撤并、盐民移居,盐田改性成为工业开发的沃土。现代文化观念极大地冲击了原来的文化,使得海盐文化基础出现了裂痕。传统淮盐文化的流失速度加快,而新兴的淮盐文化还未能产生。这些都成为淮盐文化传承的困难和障碍。由此,运用各种形式,把握机遇,传承淮盐文化历史是当务之急。2.淮盐文化的当代保护现代文化保护应该运用现代文化的保护方式。在整理的基础上,大量研究淮盐文化的文献应运而生,主要体现在研究淮盐文化的习俗、淮盐的祭祀和节庆活动、淮盐的经营、盐商的文化特征、明清小说中的涉盐文化等。2008年,淮盐晒制技艺入选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开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始从抢救性挖掘、保护向整体性、生产性保护方向转变,从简单的单体项目保护向整体的区域保护方向转变,从一般的传承性保护向保护与开发并重方向转变,经过省政府批准,淮盐晒制技艺成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代表着现代淮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了一定的基础。3.淮盐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演进、创新加快淮盐文化的当代传承现代文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代历史变革的时空背景下,要想传承、保护好淮盐文化必须大力经营、使用淮盐文化。这是当代文化发展与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同。传统的文化的保护存在这一个误区,往往将保护和利用割裂开,以至于经常出现对立的态势。谈保护必谈原生态,似乎离开了原来的环境保护就无法进行。事实上,现扬光大淮盐文化不仅是要保护好文化原有的核心价值和精髓,更重要的将这些核心价值和精髓传承下去,在向后代展现原有文化的精神高度,为后人提供前人文化成果享受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原有文化的基础,并可持续性地繁衍、发展淮盐文化。文化创新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淮盐文化是否能生存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生态保护、活态传承、有效利用将成为淮盐文化未来演进的方向和趋势。
四、淮盐文化的战略开发和利用
历史造就文化,文化反映历史。伴随着现代工业转型化、城镇化和产业化,今天我们如何应对时代变革,更从容地传承、利用好淮盐文化成为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树立活态传承利用的主导思想。淮盐文化是历史留给当代人的文化瑰宝,即保存着历史文化的脉络和印记,也折射出未来发展的活力。一方面,应该看到现代文化的繁荣使得当今社会和人民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文化多元,相互激荡,此涨彼消,原来淮盐文化的生态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另一方面,淮盐生产的继续和盐民生活的繁衍是淮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使得淮盐文化得以延续。由此可见,保存好淮盐文化产生的基础环境是当代人发扬光大淮盐文化的前提和根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保护和传承现有的淮盐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展现、运用原有的文化要素,保持文化基因,为淮盐文化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推进淮盐文化向淮盐文化产业转变。历史上淮盐文化的扬弃得益于淮盐的生产和盐商、盐民的生活,主要体现在盐业生产技能的改进、盐民与自然斗争所积累的习俗、盐商富豪们娱乐、生活所修建的园林和凝听的戏曲等。传统的淮盐文化只是历史赐予现代人的文化,而非现代经济本身。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努力提升大众文化消费水平,改善全民文化产品消费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现代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理应有所作为。淮盐文化是我国盐文化的精髓之一,浩瀚如烟,洋洋洒洒;但是,丰硕的历史积淀只是文化的高度,或是文化产业的元素之一,而不是文化产业本身,如何将淮盐文化发展成为淮盐文化产业将是现代淮盐文化的传承、利用和发展目标。再次,破解淮盐文化产业的难题。从战略层面来分析,淮盐文化产业开发的难题主要集中在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在解决了思想问题后,战术方面成为关键。就笔者而言,发展淮盐文化产业的关键就是如何将淮盐文化的文化要素转化为淮盐文化的产业基因。由此,一方面必须要用多元的视角看待淮盐文化,放大淮盐文化自身的文化价值,从各个侧面挖掘淮盐文化的内涵,提炼其文化特质和产业基因;另一方面,要用开放的视角看待淮盐文化,将各类服务业、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新闻出版、科技开发等方面,融入到淮盐文化产业开发中,实现多元化的产业思路和产业链,加快推进淮盐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用新的视角规划淮盐文化旅游线路第四,全面提升淮盐文化产业的现代化程度。淮盐文化产业开发始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主要集中在海盐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如特色食盐、盐化妆品、保健品等。随着现代文化产业概念的明晰和产业形式的增加,文化产业的领域和形式均方式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表现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博物馆。可以用新型业态来推进淮盐文化产业的升级。比如加快实施淮盐文化的数字化工程,尽可能将原有淮盐文化内容通过数字记录、数字保护和数字开放的流程搭建扩散式的文化空间,运用网络开展文化交流、商品交易和版权出售。积极开发淮盐文化的动漫游戏,传承和普及淮盐文化,放大淮盐文化的产业功能,适应现代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第五,发掘淮盐文化与产业对接的切入点。淮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寻找与现代产业和现代消费结缘的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淮盐生产技艺是淮盐文化要素和产业要素的集中体现,也是淮盐文化向文化产业过渡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应该设立永久性的淮盐生产技艺基地保护区,全力建设淮盐文化生态博览园,将淮盐文化传承、历史保护、生产状态和社会环境等放在一个综合的背景空间内,努力营造淮盐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承接历史,也开启未来。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和理念,建设数字化生态博物馆,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生态技术、环保技术等应用到淮盐文化产业开发中,为现代人群提供适宜的文化产品。
篇5
关键词: 品味 诗豪 前度刘郎 诗情
苏教版中刘禹锡的《秋词》、《西塞山怀古》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诗作,总让我联想到其《浪淘沙》中的“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直与奸邪自古以来就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历史长河总是大浪淘沙,淘尽黄沙留下真金。当年红极一时、炙手可热的政客们毫无例外地被泥沙携裹而去,成为过眼烟云,而铁骨铮铮的前度刘郎与他的诗篇、充盈碧霄的弥足珍贵的诗情历经千年,依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一、“诗豪”引向碧霄的诗情为何物?
刘禹锡晚年在洛阳与友谊颇深的同榜进士——白居易诗歌唱酬,而白居易则在《刘白唱和集》中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豪”固然性格耿介、刚毅、饶有豪猛之气。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桀骜不驯的性格是一致的,但诗豪在《秋词》中以磊落的胸怀将什么样的诗情引向碧霄了呢?
这首千古名篇就是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谪郎州(今湖南常德)担任郎州司马时创作的。如果说“诗言志,歌缘情”的话,诗豪的这首贬谪诗显然最能贴近其真实心迹。
第一次惨遭沉重的打击,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空前巨大的考验。怎么过?敢问路在何方?从悲秋之祖宋玉的《九辩》开始,“宋玉情结”似乎就成了诗人们的职业病。古来悲秋的诗人们,往往在秋天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研究过哲学和禅宗的诗豪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作无病之态。《秋词》一落笔就采用对比,以议论方式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以奔放的热情讴歌秋日风光的美好。
我们看到,背运的诗豪并没有表现出绝大多数人面对厄运时的常态——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甚或是绝望,而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借这只矫健凌厉、大展宏图的白鹤传递出豪迈乐观的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套用现在各大新闻版面频频出现的网络热词,传递出了巨大的正能量。正能量,本是一个物理名词,有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特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力,可以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也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秋词》正是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最大限度地唤起了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二、秋光蹉跎中的此等诗情弥足珍贵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经历了僻陋蛮荒的巴山蜀水的凄凉,二十三年来秋光蹉跎,身心被弃置一旁,何可胜道?常人岂能心甘?
诗豪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而诗豪与比他小一岁的柳宗元生死患难,情至莫逆,世称“刘柳”。据史料载录,“刘柳”二人皆为了实现“辅时、佐世”等宏愿,忘我地投入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短暂的“永贞革新”失败后,二人又一起被贬至“巴山楚水凄凉地”,囚居于“土风僻陋”的瘴疠之乡,深深体味着“万罪横生”的流言蜚语,慢慢咀嚼着“乔木在天涯般”归路茫茫的万般凄苦。
柳宗元更多地表现出深沉抑郁的精神世界。在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其忧愤、孤寂的心性情怀,在这峻峭的诗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他曾想通过寄情山水,聊以忘怀得失,直至驱散内心的雾霾。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茅坤一语道出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的山水游记成就之高。在其代表作《永州八记》中写道:“因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千年后的我们似乎还能想象出其当时的沮丧和遗憾。显然,永州山水未能激发出其正能量。
十年后,即元和十年,柳宗元再度被贬南荒,任柳州刺史。他初涉柳州,就在城头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连四州》一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此诗充溢着其掺和着血泪的悲凉与哀怨。开篇就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辽阔而荒凉的空间呈现在诗人眼前,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诚如清人贺裳的评价:“柳五言诗尤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前人评价诗豪有“英迈之气,老而不衰”。其《始闻秋风》:“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瞿蜕园先生在《刘禹锡集笺证》中分析如下:“盖禹锡初贬在永贞元年(805)九月……今阅二十三年,方得再到北方初闻秋风……禹锡以大和元年(827)六月除主客分司,犹不免失望,逾夏及秋,不复自馁矣。”诗人笔下的骏马凝望遥远北方,向往驰骋边疆;鸷雕顾盼万里青云,渴求搏击浩瀚长空。这正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而又人生经历十分坎坷的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即使抱病,他也要登上高台举目四望,豪情万丈地欣赏秋的美景,领略秋的神韵。
他自德宗起历顺、宪、穆、敬、文、武、宣前后共八朝,暮年与裴度、白居易优游绿野堂,有“在人称晚达,於树比冬青”之句,又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秋光蹉跎中的此等诗情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三、诗情长伴铁骨铮铮的前度刘郎,永留碧霄
刘郎一次次回到京城,又一次次被赶出京城。每次回长安,都到玄都观赏桃花,写观花诗。在刘郎之前描写桃花的好诗妙文早已数不胜数,可其《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依然被广为传诵,略作比较,恐怕缘于铁骨铮铮的前度刘郎长伴诗情。
《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名《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明显创作于元和十年,当时朝廷想起用他及和他同时被贬的人。
此诗含蓄地表明,通往玄都观的通衢大道上喧嚷的人儿,在归途中均以“看花回”流露出难以掩饰的为花所动的愉快神态。到底怎样的桃花如此动人呢?《再游玄都观》的小序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谜底揭开了,玄都观的如云霞一样的桃花才如此令人赏心悦目,人游其中,花不醉人人自醉。
“以志一时之事”却关合到刘郎的人生境遇,“桃千数”,就是在其被排挤出京城后的十年里,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之辈,而看花之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族。他们为了富贵利禄,趋之若鹜地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这首诗,貌似在写一件生活琐事——人们在玄都观赏桃花,骨子里却轻蔑当时的朝廷新贵,辛辣讽刺当时的朝廷新贵。他这种轻蔑和讽刺使其政敌感到非常难受。他和“战友”们立即受到打击报复,“旋又出牧”,被派为远州刺史。
十四年后,复为主客郎中的刘郎,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而是依然如故,重游玄都观,有意旧事重提,写下《玄都观桃花》的续篇——《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时的玄都观庭园冷清,庭园冷清是由于游人绝迹,游人绝迹是由于桃花无存,因为“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如红霞”的满观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无法引人观赏的兔葵、燕麦之类的菜花。这样荒凉的景象当然与种植者——“手植仙桃满观”的道士关系紧密。
此诗以“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倔强意志再次向打击他的权贵们宣战,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胸中的块垒。经过漫长的二十多年,那些当权者或失势,或离世,而且呈现“树倒猢狲散”的态势,犹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他认为,新当权者不过是像菜花一样滥竽充数而已。那个因写了《玄都观桃花》讽刺权贵,再遭贬谪的刘郎,过了十四年,又活蹦乱跳地返回长安来了。对于扼杀“永贞革新”的政敌,诗人投以轻蔑的嘲笑,展示了自己的幽默、不屈和乐观的性格魅力,显示了“今又来”的“前度刘郎”将一如既往地战斗下去。
刘禹锡的一生可谓是荆棘遍布,可以说,长年被贬的际遇摧毁了其常态生活,却砥砺了前度刘郎的铮铮铁骨,其生命因其充盈碧霄的弥足珍贵的诗情而璨灿。
参考文献:
[1]刘勰,黄霖.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4]陈弱水.柳宗元与唐代思想变迁[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篇6
节事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的重要部分,以及塑造目的地形象、提升地区品牌、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过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其数量和规模已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人文资源丰富的重要省份,每年举办的会议、展览等各类节事活动亦位居我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江苏省各市县举办的各类节庆达200多个。尽管无锡吴文化节、东海水晶节等节庆品牌早已名声在外,但仍有节事活动存在主题重复,民众参与度低,政治色彩浓厚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江苏节事活动的数量、种类、时空分布等现状到底怎样,如何优化时空格局,主题和内容应如何创新等问题,成为江苏节事活动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
(一)节事活动资源现状
江苏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厚且表现形式多样,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各市县各具特色,为节事活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江苏省节事活动主题多样,类型丰富。本文以百度作为主要搜索引擎,通过以江苏13个地级市名称和“节”等为主题关键词,对2015年全年江苏省举办的各节事活动(不含会议和展览)进行搜索,查找范围涵盖各地政府网站新闻、各媒体报道及江苏省节庆协会的统计网站等,共检索到各类节事活动共212项。
江苏节事活动的类型多样,按主题可大致分为以下类型。
1.自然景观型
自然景观型节事活动是以江苏各地自然地理景观(独特气象、地质地貌、植被、特殊地理风貌、典型地理标志地、地理位置)为依托,综合展示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的节事活动。主要节事活动有: 徐州马陵山槐花节、邳州银杏节、盐城射阳洋马节、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镇江宝华山冰雪节、镇江焦山桂花节、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莫愁湖海棠花会、高淳油菜花节、南京灵谷桂花节、苏州太湖梅花节、苏州拙政园杜鹃花旅游节、常熟虞山宝岩杨梅节、天平山红枫节、光福香雪海木荷花节、苏州拙政园荷花节、连云港玉兰花会、泰州凤城河桃花节、沭阳花木节、溱潼万朵古山茶观赏节、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无锡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无锡梅花节、无锡阳山桃花节、无锡杜鹃花节、无锡雪浪山薰衣草节、常州郁金香节等。
2.历史文化型
历史文化型节事活动是依托江苏各地文化和历史传承的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宗教活动等开展的节事活动。该类节事活动有: 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徐州云龙山庙会、徐州沛县刘邦文化节、徐州泰山庙会、盐城西溪庙会、盐城东台董永七仙女文化节、常熟江南文化节暨沙家浜旅游节、中国戏剧节、昆山戏曲节、连云港西游记文化节、连云港赣榆徐福节、宿迁传统庙会、泰州梅兰芳艺术节、郑板桥艺术节、靖江文艺节、灵山浴佛节、无锡吴文化节、无锡太湖山水文化节、常州佛教文化节、张謇文化艺术节等。
3.民俗风情型
民俗风情型节事活动是以江苏各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为主题的节事活动。该类节事活动有: 徐州彭祖伏羊节、徐州年俗文化节、中国・建湖烟花杂技节、盐城阜宁金沙湖沙雕艺术节、镇江金山寺除夕祈福撞钟活动、镇江南山长寿节、宝华山泡山节、南京秦淮灯会、海州元宵灯会、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光孝寺除夕“撞钟祈福迎新年”活动、灵山除夕吉祥撞钟活动、南京元宵夫子庙灯会等。
4.商品产品和物产特产型
商品产品和物产特产型节事活动是以江苏各地特产和特色商品产品为主题,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该类节事活动有: 东海国际水晶节、徐州果蔬(采摘)文化节、盐城・美丽仰徐草莓节、徐州沛县陈油坊葡萄节、中国扬中河豚文化节、中国香醋旅游文化节、江心洲野菜、江宁横溪西瓜节、中国・高淳固城湖螃蟹节、洪泽湖螃蟹节、泰兴市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太湖湾农渔生态美食节、苏州乐园啤酒节、溧阳茶叶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中国双黄鸭蛋节、中国丝绸旅游节、扬州冬季温泉养生节等。
5.体育运动型
体育运动型节事活动是以各种体育比赛、竞技运动为主要形式,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这类节事活动有: 南通青少年校园足球节、无锡环太湖徒步大会等。
6.娱乐文化活动型
娱乐文化活动型节事活动是以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为形式, 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该类节事活动有:徐州马可艺术节、汤山温泉文化旅游节、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长江国际音乐节、苏州乐园狮山音乐节、无锡太湖音乐节、常州中华恐龙园万圣季、如皋旅游文化节、南通长寿文化艺术节等。
7.综合型
综合型节事活动多为不同主题相组合,一般节期较长、内容综合、规模较大、投入较多、效益较好的节事活动。该类节事活动有徐州月亮湾春季旅游节、连云港之夏旅游节、金山旅游文化节、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天目湖旅游节、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等。
(二)节事活动时空分布现状
1.节事活动时间分布
江苏节事活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分布在春秋两季(3、4、5月和9、10、11月),其中尤以4月份最多,而冬夏(12、1、2月和6、7、8月)两季节事活动较少,其中1月份最少。江苏省的节事活动以自然风光和地方特产为主题的居多,往往是依托于当地最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节事活动内容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此外,春秋二季气候宜人,适宜游人出行,以致许多节事活动都在春秋二季举办。
2.节事活动空间分布现状
江苏节事活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地区节事活动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与各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经济水平、旅游环境和市场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区的C合实力和旅游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节事活动的规模和水平。通常意义上,江苏依据地理、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约定俗成地分为苏南(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三大区域。苏南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综合实力强,节事活动相对较多,占到全省节事活动数量的44%(93项),而苏北、苏中地区,节事活动相对略少,分别占到全省节事活动数量的35%(74项)、21%(45项)。
二、江苏节事活动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节事活动品牌影响力尚待提升
江苏节事活动近年来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据调查分析,尽管江苏各市县节事活动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加大,但不容忽视的是节事活动的质量却并未同步发展,存在着盲目性发展的问题。举办一两届的节事活动最多,举办届数越多数量越少,举办十届及以上的节事活动不足一半。显然多数节事活动缺乏品牌文化和公众认知积淀。已有的节事活动中,如南京秦淮灯会(29届)、南京国际梅花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15届)、东海水晶节(13届)、扬中河豚文化节(12届)等举办届数长,节庆品牌虽早已名声在外,但大部分节事活动品牌影响力仍仅限于当地,国内外知名度较低,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社会价值。
(二)空间分布及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江苏节事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表现为苏南地区举办数量多、质量较高,中北部数量少、质量相对偏低的现象。地区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节事活动的规模和水平,节事活动的发展与地区综合实力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由于江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中北部地区举办节事活动的能力较弱及所能利用的资源不充足。因此,节事活动在江苏地区发展不平衡,在空间上也就分布不均衡。
(三)主题存在一定的同质性
江苏节事活动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主题结构不均衡,创新性有待提升。主题类型多是资源导向型节事活动,尤以自然景观型、商品产品和物产特产型、民俗风情型、娱乐文化活动型和历史文化型的节事活动所占比例较大,依次是: 25%、22%、16%、15%和12%, 五者合计占整个江苏节事活动类型数量的90%。以盐城为例,节就有盐城节和洋马节两个。此外,桃花节,分别有徐州贾汪区桃花节、泰州凤城河桃花节、无锡阳山桃花节、常州圩墩公园桃花节四个。而梅花节,分别有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溧水梅花节、苏州太湖梅花节、无锡梅花节、常州梅花节五个。由此可看出,各地举办的节庆活动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创新性有待提升。
(四)地方政府主办为主导,市场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及关系,同样也适用于节事活动发展。江苏节事活动中,由市政府、市旅游局举办的占194项(92%),而由企业主办的仅有18项(8%)。由此可看出,江苏节事活动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节事活动的发展已成为政绩的追求目标之一,导致节事活动政治色彩浓厚,不利于节事活动的专业化运作,也不能充分发挥节事活动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带动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
三、江苏节事活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整合节事活动资源,打造节事活动名品、精品
对目前江苏节事活动量多质轻、形式单一这一现象,江苏省应对节事资源进行整合。将发展较好和有竞争力的节事活动与本地区相同或相近内容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成立节事协会,统一管理,协调发展,促进节事活动专业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节事品牌,注重服务和细节设计,合理进行品牌定位和形象设计,提升品牌形象,逐步建立并完善节事活动的品牌开发与创新机制。进行相关衍生产品开发,延伸节事活动产业链,实现江苏节事活动可持续发展。
(二)因地制宜,促进节事活动的合理化时空分布
节事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依托于当地具有特色的资源和物产。江苏节事活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分布在春秋两季,而冬夏两季节事活动较少。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苏南地区节事活动相对较多,中北部地区,节事活动相对较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给予中北部地区在举办节事活动方面更多的资金、政策等扶持,促进中北部地区节事活动发展,缩小与苏南差距。节事活动的组织安排,应注意时间、地域的平衡与合理分布,要因地制宜,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 以促进节事活动的时空分布上更趋合理和完善,形成良性竞争发展。传统的自然景观等节事活动的季节性明显,因此在节事活动的创新上,可以多选择诸如音乐节、休闲节、体育节等对季节依赖不明显的节庆活动,以达到时间上分流的目的,避免同质竞争。
(三)注重创新,深挖文化内涵
节事活动得以发展,需要以创新思维将节事活动主题和内容切合江苏客观实际,使节事活动具有地方特色和富有新意。依据江苏地方特色产品、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应深挖蕴含在自然、生活中的文化内涵。同时可以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对节事活动进行包装,例如现在流行的全息投影技术,通过高科技与传统文化或地方特色的结合,来打造创新性节事活动,带给民众不同凡响的美感和艺术、文化体验。
(四)转变政府角色,强化市场化运作
目前,不仅是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政府依然是举办节事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涉及跨区域性、国际性节事活动的举办时,需要政府支持和协调。在新形式下,政府应该从投资融资、法律规范、行业引导、促进合作、利益协调等方面进行角色转变。例如应构建节事活动投融资平台,拓宽节事活动市场化渠道,建立节事活动筛选和评估标准体系等,强化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通过企业赞助等方式募集社会资本,将节事活动项目进行招标,引导有实力、有资质、有经验的公司来运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好节事活动。
(五)实施整合营销策略,提升公众参与度
篇7
就以美术为例,中国书法的宋、草、行、楷、隶诸种,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意境”之宗,国画的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诸种,也以大泼墨、大写意,营造“透过现象看本质”“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层层意境。西方是没有书法的,西方油画虽有浪漫、印象、抽象等诸多形式和流派,却仍以写实为主,注重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的刻画以及场景的铺排,甚少有讲求寓意之作。音乐无国界,而中国南方小调《茉莉花》在国际上的普遍被接受也正是因了它的东方式婉约和浅唱低吟。
“意境”是从我国传统抒情文学和艺术中所锤炼出来的一个美学范畴,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那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一、主客一体的哲学观念。意境的基本特点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宇宙人生的丰富意蕴。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
何谓“意境”?按《新华词典》注: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描写事物所达到的情景交融、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境理论在我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早在先秦,老子关于“道”为宇宙生命本体、观道悟道的哲学,以及《周易》和《庄子》关于言与意、意与象关系的讨论,就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禅宗“心”“性”为本体的哲学的出现,以及“妙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等哲学观念的提倡,则进一步为意境理论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正是受到道禅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家很早就强调用自然而含蓄的语言来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强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法。经历代文人之发展,至近代学者王国维,自觉地以西方理论为参照,从主客体、物我、情景等关系中剖析了意境,使它向我国现代文学理论转化,成为人们所重视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
也许是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使然,即使是傅雷、郑振铎、杨绛等那样的大家,翻译的欧美等国的文艺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泰戈尔的《飞鸟集》《堂吉诃德》,在一般国人理解起来,仍有不顺畅和不自然之处。而令诸多中国文人雅士唏嘘不已、扼腕长叹的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佳作,尤其是其中意境、韵味,却让西方人士一头雾水,如坠云端。曾有笑话说,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翻译到西方再翻译回来后,就变成了一只猴子养了一头宠物猪的疯狂而又莫名其妙的故事。中国文学史上以“意境”取胜的作品可谓多矣,如古诗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既脍炙人口又意味隽永。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都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情意和态度。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是通过消失在碧空尽头的孤帆远影,悠悠东去的江水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这首诗,表面上是句句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正如王国维所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类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学、文艺作品和现代诗歌、诗文中比比皆是。即使是传统戏剧,其唱念做打也多蕴意境之美,尤其是其唱词之考究,意境之营造,一步三叹,峰回路转,如昆曲《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识谁家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园。”不仅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之哭倒,即使是没有多少文学功底的人,也会从中体会到审美的愉悦感。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中国戏剧,扼要地说,可用三句话综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换言之,中国戏剧乃是由舞蹈、音乐、绘画三部分配合而组成的。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人的情感总感觉有些不自由。但中国戏剧正其能摆脱时空,超越时空,更无时空条件在限制着,遂得充分表达出人心内在之自由。即如教子(注:指京剧《三娘教子》),若用话剧几句话便训完,而三娘一番恳挚内心,仍嫌表达不够深至。只有中国戏把当时一番情感曲折唱出,便情味深厚了。又如《女起解》,我曾看过那一戏改编的电影,把苏三解往洪洞县一路行程在银幕上布景真实化了,反而妨害了唱做表情。试问真能感动人的,是那一路的景物怡人,还是那苏三在行程中一番幽怨心情呢?那一番心情之表达,则正贵能超越时空直扣听众与观者之心弦。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能纯粹运用艺术技巧来表现人生,表现人生之内心深处,来直接获得观者听者之同情。一切如唱工、身段、脸谱、台步,无不超脱凌空,不落现实。”
当代文学和文艺作品之缺乏意境却渐呈愈演愈烈之势,书店里摆满的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细节决定成败》等所谓励志类、消遣类的通俗读物,打开电视,占据荧屏的是一些再直白不过,甚至不成规矩的词语作名称的连续剧。国产电影虽然也不乏《手机》《有话好好说》《甲方乙方》之类的佳作,但究其风格,仍属于“新写实主义”,较之中规中矩的叙说方式,在结构、类型等方面并无太大突破,一如当今文坛之“尊重事实”、缺乏想象和理想。几位大腕导演的大胆尝试(抑或说孤注一掷)所造出的产物如《无极》《十面埋伏》《夜宴》等也更因为突出了视觉而失却了灵魂,众说纷纭,人物之间以及人物自身行为和思维缺乏正常的逻辑,所营造的“意境”更让人如鲠在喉。《卧虎藏龙》因其在营造东方式神秘、空灵的意境而在国际影坛上的成功,树立了成功的典范,《英雄》《千里走单骑》也少了《我的父亲母亲》《一个也不能少》中所蕴含的“平凡中见真情”的功力和深邃。现今的一些戏剧,尤其是探索性戏剧,也是自说自话,虽有积极的探索,却止于盲人摸象、拾人牙慧,总是热中于单纯模仿西方的某种表现方式,丢掉了《茶馆》《雷雨》等的意味深长。
中国当代文学和文艺作品之缺乏意境,也是社会各界所指摘之没有好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又是什么造成中国当代文学和文艺作品意境的缺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网络和虚拟空间的存在和日益发达,以及物欲横流所造成的想象力的缺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电视、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不但对书籍、报纸等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也让人们在享受视觉、听觉等声色之乐的同时,迷惘了精神、灵魂和思考的方向。主观上则是趋利使然,纯文学作品无市场、无票房、无销量,商业片总会有票房、赞助或适宜人群作保障,使当代文学和文艺作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标准和衡量,创作者(编导人员)也因此变得浮躁、浅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当前的机制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名人效应”所造成的投入、运行中的经费、资源等的过于集中,使很多有才华者得不到展示的机会。2006年席卷全国的《疯狂的石头》则作为“新星导计划”的标志性成功而给予这种体制和机制有力的一击,这也许正是内在发展力和规律,也是文艺界幡然醒悟使然。
其实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侵袭也因其快餐文化之没有深刻内涵和了无新意而渐呈颓势,欧洲各国如法、英的文化防卫也日渐式微。君不见三两年来所谓“大片”愈来愈少,观众群体也越来越稀,不得不以《加菲猫》《冰河世纪》等少儿动画片来抢占市场。
——当此,中国文学和文艺界奋起直追,承继、弘扬传统文化之优势,光大我中华文化之机不可错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