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心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4: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关心为话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关心为话题的作文

篇1

   最新关于以书为话题的优秀参考作文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是我的快乐之源,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是个爱看书的人,家里的书架上放满了我的书。与书为友,能明白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明白不了的道理和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读了《夏洛的网》这本书,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帮助他人,因为你知道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你会通过航海家鲁滨孙的言传身教,渐渐明白:要学会独立,学会独立就会渐渐地学会生存;读了《中国通史故事》,你会对祖国的历史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与书为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有一次,妈妈把缝衣服的针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怎么找也找不到,而我走过来,找来了一块大吸铁石,在地上缓缓移动,最终找到了针,因为它被吸铁石吸了起来。

   与书为友,让我懂得如何写作。我从《水浒传》中学到了插叙和倒叙的写作方法,使我在写文章时文章中心更加突出,避免了横铺直述,记流水账。作文刊物中学会了写生法,使我注重了点面结合,先大致描写,然后描写细微的地方,先整体后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文我总是写得又快又好。 著名的作家肖复兴曾说过“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一颗星的星空……”的确,因为有书,我感到快乐和充实;因为有书,我获得了力量,不断拾级而上,为祖国的天空描绘出更加绚丽的彩虹!

   与书为友吧!让我们沉浸在书的天地里吧。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是我的快乐之源,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是个爱看书的人,家里的书架上放满了我的书。与书为友,能明白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明白不了的道理和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读了《夏洛的网》这本书,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帮助他人,因为你知道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你会通过航海家鲁滨孙的言传身教,渐渐明白:要学会独立,学会独立就会渐渐地学会生存;读了《中国通史故事》,你会对祖国的历史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与书为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有一次,妈妈把缝衣服的针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怎么找也找不到,而我走过来,找来了一块大吸铁石,在地上缓缓移动,最终找到了针,因为它被吸铁石吸了起来。

   与书为友,让我懂得如何写作。我从《水浒传》中学到了插叙和倒叙的写作方法,使我在写文章时文章中心更加突出,避免了横铺直述,记流水账。作文刊物中学会了写生法,使我注重了点面结合,先大致描写,然后描写细微的地方,先整体后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文我总是写得又快又好。 著名的作家肖复兴曾说过“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一颗星的星空……”的确,因为有书,我感到快乐和充实;因为有书,我获得了力量,不断拾级而上,为祖国的天空描绘出更加绚丽的彩虹!

   与书为友吧!让我们沉浸在书的天地里吧。

   最新关于以书为话题的优秀参考作文

   书,读而孜孜不倦,可清气,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谁能把用读书把空虚填满,谁就比前人聪明十分,就比别人站的高,看的开,走的远,行的顺。就能比别人更能承受苦难,经历伤痛。就能比比别人成功的把握更大,。就能比比别人胜利的基石夯砌的更加坚固,更加深厚阔广。就能比别人更快速的取得成就。就能比别人幸福百倍,快乐无限。能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本来他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但有人却总在悲叹人生苦短,而有的人却成就了永恒。

   如果空虚, 请读书,至少可以知道一条人生格言,懂得别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登上人生的峰,是因为他们从未停止攀援,滑下去从头再来。而有的人却一直在谷底徘徊,,因为他们一跌倒就躺下不愿起来,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或者养上半年伤,*连天,怨天尤人。

   如果孤独, 请读书。用一段时光来换一点智慧,不让时间之水,匆匆地从灵魂流过,也不让冷清一口口啃蚀伤残的心思,抽取出长长的无谓的自恋和私怨,。结出离群的苦果索居的烦愁。

   如果寂寞, 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你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寂寞的人是闲适的人,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

   如果有闲, 请读书。书会告诉你,有的人会用闲暇打捞知识, 有的人用这空白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时间不够用而有的人时间多得用不完?告诉你:奇迹虽然来自瞬间,但瞬间却是持之以恒这条线上的一个端点。假如把一生栓系在别人的事业上,那么收获的只能是蔑视与无奈。假如只想着昨天的悲苦和明天的甜蜜,那么就又输掉了今天。

   如果苦闷, 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很快就拨开了黑暗,找到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能迷茫中尽快冲了出来。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不被卑下拖进泥淖。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全在乎自己。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 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够让人知道怎样识人,怎样交友,怎样谈吐,怎样实干, 怎样为人, 怎样入世, 怎样活着才身心有价, 怎样活着才不累, 怎样才能彰显人生价值, 怎样才能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完美无憾。

   谁能把用读书把空虚填满,谁就比别人聪明十分,就比别人站得高,看得开,走得远,行得顺。就能比别人更能承受苦难,经历伤痛。就能比别人成功的把握更大,。就能比别人胜利的基石夯砌的更加坚固,更加深厚阔广,就能比别人更快速的取得成就,比别人幸福百倍,快乐无限,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最新关于以书为话题的优秀参考作文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字眼啊!但是,它却在我心目中占着极高的地位,虽然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但那是我对书的依恋,对书的钟爱。

   记得那一次,我新买了一本故事书,一直捧在手里聚精会神地看。时间过得飞快,吃晚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大声喊道:“开饭喽!”我无动于衷。妈妈喊了半天,我也没有任何反应。妈妈生气极了,跑到我房间来,双手叉腰,用双眼死死地瞪着我,说:“这破书有什么好看的!”说着,狠狠地把书拽了过去,只听“咝咝”的声音直响,大事不妙。“你在干什么!”我冲妈妈大声吼道。只听得“啪”一声,重重的耳光扇在我脸上火辣辣的疼。我哭了,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痛苦与委屈,对那本书的不幸而感到心痛。书都破了……我又哭了。

篇2

【关键词】作文教学 命题走向 审题 素材积累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一“文”定试之说不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尽量杜绝失分?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主要从四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关注作文命题的走向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模式主要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每个阶段作文命题形式多种多样。随着话题作文日渐淡出中考,命题(含半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在中考卷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到了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更多样化,进一步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考卷有所创新与突破。如北京市这几年均是在命题或半命题之间徘徊。2007年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动力来自_____”,2008年为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2009年又变回了半命题作文“并没有结束”,而2010年又出了命题作文“凝聚”。由此可见命题和半命题一直在中考试卷上占领着高地。2011年山东青岛出了两道作文题,命题作文为“我还是有潜力的”;话题作文则要求考生以“反省自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文。由于以前训练的多是话题作文,结果有些同学不适应。话题作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期最流行的中考作文模式。而命题作文成为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卷上的主流。因此,教师要关注作文命题趋势,提醒初中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各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要为了作文而作文。

二、关注现实,注重自我感悟

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专家认为:要关注现实,要有生活体验,要思考人生,要表达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最真的才是最好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在于抒真情。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注意“感受与思考”,感受生活要有情。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提醒学生仔细留意写的人或事、发掘这些人或事的深层含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脚下的土地,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风向标,比如2010年北京卷作文《凝聚》文题简洁而温馨,既可以指向个人一生中方方面面的凝聚,也可以指向集体与社会中形形的凝聚,引导学生关注团体,关注由人与人共同组成的社会,关注由人与动物、与自然共同组成的地球。如果缺少对身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要写好这一文题实属不易。类似这样的命题既是对考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能力的考查,也是一次脉脉含情的温馨提示:热爱你的家乡,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脚下的那方土地吧,因而要注重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写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

三、强化素材的积累

在文章中,主题起统帅全篇的作用,但是主题不是空洞的,而是需要通过材料来表现的。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强化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此外还应博览课外读物,丰富文化积淀。从近年中考看,高分作文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多读多思含有哲理性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短文,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手册,比如积累哲理故事,关注近年来感动世人的人物等。写作时,就能紧扣话题信手拈来。

四、严把审题关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不正确、整个作文就失败了。一位作文专家说过:“所谓审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叫你向西你就向西,千万不能由着性子来。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审题实际上就是搞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它是作文构思立意的基础。比如以“中秋”为话题,你可以写中秋,可以写月亮,可以写嫦娥,可以写亲人团聚,可以写思乡念亲,可以写古往今来关于中秋诗词的赏析等。这个的确是范围很宽,但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大肆拓展开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寓意”类的话题作文,它会先提供材料,设置一个写作中心。这时候审题立意应当像材料作文那样,反复阅读材料,充分理解、准确把握设题材料的内涵,提炼出暗示话题含义的关键词(句),以便披沙拣金,准确切入。如话题作文“攀登另一种巅峰”属“寓意”类的话题,材料中的“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就是一个关键句,所谓的“攀登”,就是战胜私欲,要以一种广博的胸襟来面对世界,从而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震撼。但学生写作的情况并不理想,最大的失误在于审题失误,造成偏题、离题。大多学生只是单纯以“成功”“欲望”甚至以“梦想”为话题,行文中偷换话题,这些都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得分都较低。

虽说写好作文需要关注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但核心之点,也无非是这些。如果平常的教学中既能注重从大处着眼于命题的走向和趋势,又能从小处抓好审题和素材积累,才能有备而来而不会全盘皆输。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生活体验;开放话题;理论依据

写作是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其在语文各个阶段考试中都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提到写作许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教师们也是一筹莫展。这就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写作方法,没能让他们将生活素材与书面表达巧妙地结合起来,没有放开思维的束缚,丰富他们的想象。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结合生活体验,写好初中作文进行教学探索。

一、结合生活体验拓展话题理论依据

写作教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教师理论指导为主,一种是以学生实践写作为主。笔者认为这两种方式我们应该统筹运用,这样才能相辅相成,实现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如果要分主次的话,学生实践练习应该占主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而拓展话题,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想,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写作、勤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流程来帮助学生从体验中萃取并拓展话题:首先结合写作要求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的体验进行口头表达。许多同学写作乏力,但是口头表达很顺畅,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先将生活体验以口语的方式展现出来,为进一步整合成书面写作奠定物质基础。其次,我们还要诱导学生针对表达出来的生活体验进行升华性讨论,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写作空间,这样才能使文章有精气神。

二、结合生活体验写好作文的教学实践策略

1.鼓励学生多表达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共通性,一般人们从心理上觉得口头表达相对容易。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体验来写作文,我们首先就要引导开展课堂对话。课堂对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定是开放、灵动的。学生在初步表达后,我们再用问题进行适当的诱导,启发学生联想和回忆更多与写作主题有关的生活体验和感想。

例如:针对《我爱我家》为主题的习作,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分别表达一下家庭生活中发生过的几件特别感动的事。然后我们再启发他们升华联想、挥发感情,这个过程中同学互相倾听,可以共同参与到如何用这几件事联系“我爱我家”这个中心主题的表达。这样像聊天一样畅所欲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启发和引导。这样就能有效摆脱“妈妈照顾生病的我”“爸爸辛苦上班”之类的大众化人云亦云的话题,经过交流互动有的学生认识到从一些更能体现真实的生活细节展开更容易表达情感,比如:“虽然爸爸抽烟经常惹妈妈生气,但是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妈妈还是会提前买好烟,方便爸爸给客人敬烟。”这样写就把妈妈对爸爸身体健康的关心,对客人的周全礼节等都生动地写了出来,为“我爱我家”这个话题增添了一笔有血有肉的材料。

2.指导学生多积累

充分的素材积累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素材的积累一方面靠生活体验,这在前文已经叙述;另一方面就要靠多阅读、多思考形成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名家精品,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积累基本的词汇及写作技巧。

比如,我们可以以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为写景散文蓝本,具体操作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结合其生活体验进行启发和引导:(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描写?(2)分析原文说一说济南的冬天的有什么样的特点?(3)理解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试着以《家乡的x天》为话题写出家乡的冬(春、夏、秋)天的显著特点。

这样教学,让同学们以名篇为蓝本,全面体验写作的流程和技巧,并能通过模仿形成初步的技巧积累。

3.要求学生勤练习

掌握技能的两个要求是勤学多练,练习是构建理论知识到能力迁移的桥梁。同学们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和表达技巧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勤动笔、多练习,通过写作实践和教师的反复点评与修改,我们才能领悟写作的真谛,最终实现练笔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拆分成几个环节的练习:第一,积累训练。比如我们可以展开对“青春”为话题的名句积累,同学们可以从电视剧、言情小说等不拘一格积累到:“青春是一个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等句子。第二,限时写作练习。限时写作契合考试的情景,可以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容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整合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想,这样设置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写作促成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写作不能是空洞的编写和刻意的思想拔高,而应该是对生活体验的整合与升华。所以写作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启发他们拓展思路转换表达,最终让学生掌握“我手写我口”的写作真谛,成为文章真正的主人。

篇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那么“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哪里?在于真实,真实就是有特色。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或两种经历。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那么真实一定就是鲜活而有特色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千人一面,人云亦云。记得在一次以“亲情”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中,在引导同学们时,我就说在文中大家可能会写到父亲或母亲以及他们的外貌或职业,希望同学们“儿不嫌母丑”,你的双亲长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也许他腰围和身高相差无几,也许他驼背``````他从事什么职业就写什么职业,也许他只是化肥厂的工人,也许只是普通的农民,或者街头卖油条打饼子的小贩……是他们养育了你,请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记录你们生活中一段真实而感人的经历。那次的作文大有起色。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实而有特色的文章呢?我总结了如下几个简单易操作的环节:

一、看新闻,读报纸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七点半收看新闻联播,每位学生在家中订阅一份自己喜爱的报纸(征得家长的同意),可以是体育的时事的甚至娱乐的……每天饭前饭后读十到二十分钟的报纸。可以在课余时作为聊天的话题。每周安排一节课“本周要闻’,同学们自由到讲台前发言交流认为本周最热点或最感兴趣的新闻以及自己的看法。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态度,并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健康的思想,再美的文字也只能是歪理邪说,糖衣炮弹。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敏锐地观察体验生活。

二、写日记

日记,生活中素材的源泉。必须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可长可短,内容不作限制,重在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批阅一个小组的日记,在每周经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对上周的优秀日记进行展览。

我认为写日记,没什么技巧可言重在坚持。

三、多阅读

要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除了《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读篇目外,还应大量阅读。我们提倡“枕边读”、或叫“睡前读”,在每晚睡前读二十分到半小时的书,形成一种习惯。并尽力安排每周一节“自由阅读课”,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阅读的氛围。

四、多积累

篇5

人们赞美友情,称颂她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是啊,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荆棘,有坎坷,有艰辛,有困苦,然而,朋友,唯有朋友,才会在你陷入困境和苦闷之时,伸出援助的手,为你披荆斩棘;伸出温暖的手,为你融化坚冰;伸出亲切的手,为你遮挡住炙人的炎炎烈日,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人们讴歌友情,称誉她是沙漠里的绿洲,是大海里的航标灯。是啊,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有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之日,也有烟雾弥漫颓废迷茫痛苦之时,而这时,朋友,唯有朋友,才能给你安慰,给你鼓励,为你拨开浓雾,为你指点迷津。所以,友情,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暖;友情,就像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友情,好似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我珍惜友情,我珍爱朋友,因为---朋友是我生命的绿洲,是我心灵歇脚的驿站,也是我收藏心事的寓所,更是我储蓄感情的行囊!朋友,就像是生命中的一盏灯,在你最需要温暖的时候给你送来温暖;就像是你的精神支柱,在你最颓废的时候给你勇气。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朋友的一个问候、一条祝福的短信就会给你带来莫大的感动;在单调枯燥的生活中,朋友的一通电话会给你带来无比的欣喜;在郁闷烦恼的生活中,朋友的一句“你好吗”,就会使你热泪盈眶,中学生作文

孤独的时候,仰望满天繁星,我会想起朋友;寂寞的时刻,低眉敛首,我会想起朋友;难过的时候,泪痕满面,我会想起朋友;伤心的时刻,忧郁无助,我会想起朋友;快乐的时候,畅怀大笑,我会想起朋友;开心的时刻,微笑凝望,我会想起朋友!

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就因为有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关怀,有众多朋友的帮助和理解,所以,我才走得这么从容,走得这么安定,我才生活的这么充实,这么安静,这么坚强!

博客,最初的我根本不知是何许东西,我以为它只是一个独属于我的封闭的小小的世界,所以,我就把它当成是我----心情郁闷时倾诉的对象;痛苦烦恼时述说的场所;开心快乐时共享的朋友。然而,却原来它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一个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世界,南来北往的朋友都可以在这里浏览、观光,都可以在这里停留、驻足、歇息。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们相互交流,彼此探讨,加深了解,增进友情。也正因为这,我才有缘结识了众多的朋友;也正因为这,我才有幸得到了诸多朋友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有这么多朋友的理解和帮助---我将不会再孤独,不会再寂寞,我将不再是人世间的一个孤独的过客,我将不再是昔日的那个孤寂的我。从今往后,我希望我能是人世间的----一个能给他人带来开心带来快乐带来欢欣的天使!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我不由想起大学时我教同学们唱过的一首歌---友情,人人都需要友情,不能孤独走上人生旅程。要珍惜友情可贵,失去的友情难追,诚恳,相互勉励,闪耀着友情的光辉,永远永远让那友情温暖你我心胸!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世间最难得的是朋友!最可贵的是朋友!不管人生路上有几多风雨,朋友们,你们将是我心灵永恒的守候!永远是我心中那道亮丽的风景!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训练写作热情

一,课前三分钟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

首先 、让学生张口说话,大胆地表现自己。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课前三分钟时间,我先给学生讲创设这个板块的目的,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进行不断地鼓励,有的同学跃跃欲试了,腼腆的同学发言时,教师就再三鼓励,一个有真情的教师,一次真情激励,就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期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把真挚的师生情意,把对学生的拳拳爱心,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用眼睛,用动作,用一个会心的微笑,用一次温柔的抚摸……展现一个“真情投入的我”,这样的课堂激励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远离了虚伪,远离了做作,才会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二、联系生活实际,唤醒写作热情

学生敢于口语仅仅是写作的第一步,因为,口语表达有很大的随意性逻辑性不强,不严密。要让自己的语言精练缜密还应该热爱写作,把自己的情感、想法落在纸上形成文字材料。

第一、转变学生写作思想。现今社会每个人都要与外界交流,而写作是最高层次的交流形式,它能表达作者内心情感,同时,也能把这种情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同样产生美的感受。

第二、训练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学中激励学生表现自我,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如以“忙”为话题写作,因为,大人忙着赚钱,小孩忙着学习,老人忙着锻炼,每个人都是忙忙碌碌,忙的具体内容,忙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而忙,让学生有可写的东西,这样就可以言之有物。学生既写得真实贴切,又写得生动感人。从我指导过的“表现自我”的学生作文看,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容大多是写自己过去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这些“表现自我”的作文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或生动的叙事,或生动的描写,或恰当的评析,作文中表现的“自我”是真实的自我,“自我”在作文中成了学生一个写作的基点,写出来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

三、挖掘教材内涵,加强课后练笔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语文课文以文字为载体,承载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作者三者感情碰撞的空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冷冰冰的讲解又如何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去体悟课文的情感,去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呢?因此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呼唤着教师的讲解投入真情。很多学生在学校读书时,都有写日记、写书信的习惯。把作文的外延放宽一点,写日记、写书信不也是一种作文方式吗?而且是一种更自觉的“表现自我”的“ 私人写作”。这种写作往往给写作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写作时不厌其烦 ,乐此不疲。因而,倡导和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把写日记写书信这种自觉的“私人写作”形式加以转换、扩展为一种有意识的作文训练方式。作文教学中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四、说真话,抒真情带来的变化

(一)提高了学生感知能力。因为应试,我们的学生求学的目的是要从老师那里得到是“渔”而不是“鱼”,教师要给学生的也同样是“渔”而不是“鱼”,所以学生的思想有些麻木,视野狭小,往往对身边的一切熟视无睹,似乎一切都理所当然。这就是学生们的感悟能力在消退。

(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很多教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手把手的教固然保险,但不经意就将我们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装在了学生身上。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的头脑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所以,当我们感叹学生写不出好作文时,我们应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想象,去创造。

(三)提升了学生道德约束力。现在的孩子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内心显得有些自私、冷漠,对于身边关心他的人和事会认为是理所当然。这是一种“小我”意识的体现,他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只对自己的利益感兴趣。对和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漠不关心。这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四) 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品质。作文品质是指学生在作文行为、作文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品质,它包括作文的态度、作文的情感、作文的意志、作文的价值观等 多个方面。

五、结束语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见效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学习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学习作文的一招一式做起,培养坚强的作文意志。最后,会有一个健康的作文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们都在努力体现。在作文中,时常会看到他们对家人、同学的关心,看到对学校、班级的热爱,对生活、生命的思索……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作文在进步,做人也在进步。

科学地剖析和透视了学生作文心理结构,准确地把握初中学生作文的能力结构, 使大部分学生"敢于说话,有话可说,有说不定的话,而且还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达到“写挚文、塑真人”所倡导的"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

篇7

关于我曾走过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一

站在时间的年轮前,我们停下脚步,漠然回首,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半.

——题记

四季交替,斗转星移.我已经是一个临近中考的初三学生了,已经忽然大家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了,回想起以前的事即使是吵闹现在也觉得很有趣,可是当时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人总是这样的,只有要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回想起我们以前一起走过发日子,真的很有趣……

我至今仍能很清楚地记得我初一时第一次考试的成绩:班上倒数第5名.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只感到犹如晴天霹雳,雨中响雷一般的震悚.我没有脸告诉我父母,因为他们对我期望可不是这样的.

我的家在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可父亲却仍然缴纳高额的学费送我到城里来读书,他只是希望我有一个好未来.我在知道我错了之后,便开始很努力的读书.老师,同学也很乐意帮助我,我的成绩很快就上去了.

我从小就有哮喘病,上了初中后,我的哮喘病突然又复发了.我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星期,父母在到处为我的医疗费奔波.一天,我们班上的几个同学来看我了,我看到他们很 高兴,至少我知道了同学们也是关心我的.第二天,他们又来看我了,他们还带来了老师,同学的捐款,这让我很感动.很快我便出院了.

我们曾经一起去爬山,一起去郊游,一起去放风筝,一起努力地学习,一起向着目标勇往直前……我们曾一起走过千三万水,那段时光总是美好而愉快的!如今我们要分别了,我只能对你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怀着这一段美好的回忆走向新生活吧

关于我曾走过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题记

时间悄悄地流走,无情地抛下离别的悲哀,我们还在同一间教室,回忆着那些,我们曾走过的日子……

初一的我们富有朝气,蹦蹦跳跳地来到新的校园,上天让我们在同一间教室里相遇。可是,我们都沉默,陌生人之间根本就无法找到话题。也许,那次是偶然;也许,那些是必然,我们从一句话开始,彼此熟悉,直到熟识。我们未曾发觉,一个美丽的世界正在形成,快乐,已悄悄袭上心头。

初二的阳光,初二的风雨,每一次都那样刻骨铭心。我们共同在教室里学习,初一的影子,早已消失。我们之间,有欢笑也有吵闹。我们曾说:“为兄弟两肋插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曾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奔跑。我们曾彼此安慰,彼此鼓励,相信明天会更好!已记不清我们曾多少次争吵,明明下定决心再也不理彼此,可时间终会冲散愤怒,冲淡伤痕,那座友谊之桥又横在了你我之间。

初三的风吹疼了依依不舍的眼睛,梦里,还时常出现你的背影。我们最后的路,牵起手,一起走。高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目标。我们奋斗,我们努力,我们一起冲刺,我们做好准备将跳过中考的门槛。之后,你我便分散。惊觉,时间已悄悄将青春消蚀,屈指可数,我们还在一起的日子。

不舍的我,不舍的你,还在同一间教室,我们凝望着彼此,有太多的言语想要吐露,可眼泪堵塞了喉,无法开口!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你,也有我。在学校的这片土地上,有你我曾走过的日子,有你我永远的记忆。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关于我曾走过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三

人生是一条悠长而又美好的路,我在上面走的自信而昂扬。不经意间回首,我笑着面对并仔细品味这些已漫过沧海化为桑田的逝去岁月。

青春,自信的张扬,内敛中的嚣张。我不怕青春易逝,容颜衰老,我只是怕这些充满甘苦芳香的什锦般的记忆还未被我仔细品味就已然淹没在人生翻滚额大潮之下。

想昨日,我还一味的执着着——蹒跚的走在求学路上。一路上风光无限好,一路上鸟语伴花香,我未曾停留,只因心中有更美的风景在前方等我。

叹曾经,我曾经如雨后初绽的百合未经世事却又在不断地朦希冀,渴望有一日会有温润如玉的良人轻轻执起我的手,誓言版宣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从此相知相守,至死不渝。——“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品人生,看那些我曾走过的路,那些有深有浅,或漫不经心,或坚定不移的脚步,我笑了,我笑“人生如此多娇,竟引得昔日如我少年竞折腰”。我落泪了,我可叹人生短暂,“身未须颜心先老”。那昨日的少年梦,少年狂,已化作蝴蝶的翼,“重生泪落碧泉边。”

轻执昨日浓郁的香茗,细细品味今日口中挥之不去的“留香”,捻起一片甘甜芳香的什锦叶,放入口中轻嚼,品味。呵!原来人生的路还这么长,原来昨日的种种已化作了今日脚下的轻尘,不经意间,便尘土飞扬!

岁月匆匆流逝,唯一不变的,是一颗心系远方的凤凰涅盘之心。

品味我曾经走过的那些路,我笑了,原来年少时张狂稚嫩的梦,一直与我如影随形。

双鸭山农场中学初三:于新

看过“关于我曾走过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的人还看了:

1.走过风雨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2.走过那一个拐角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3.进入初中作文600字素材

4.走在梦想的路上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篇8

亲情是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亲情似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请同学们以“我和亲人的故事”为话题,用深情的笔触写出自己与亲人间的故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和亲人之间最感人、最难忘的事,情节要完整,叙述要清楚;②要通过叙事表现亲情,感情要真挚,要有感染力;③叙述中可以穿插抒情,但要自然、真切,不要空发感慨、矫揉造作;④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体验生活真情,抒发内心感受,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一直是考场作文命题的热点内容。在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之中,“亲情”自然又是不可或缺的话题。纵观近年考场命题,直接以“爸爸妈妈”或“亲情”字眼出现的考题并不多,但像“爱,还要会爱”、“因为有爱”、“孝敬”、“点点滴滴都是爱”、“家庭里的幸福”等考题,均可从“亲情”下笔,写出漂亮文章。综观大量“亲情”类佳作,有三大出彩技巧值得借鉴。

1.取材脱俗内容新。写作自己与亲人的故事,不是写爸爸妈妈,便是写爷爷奶奶,不是写哥哥姐姐,便是写弟弟妹妹,写作对象可谓大同小异。不过从写作内容或切入角度上讲,却可各有各的不同。如当他人满足于讲述关心之类的故事之时,你不妨结合自己的特长或情趣来取材。比如和爸爸一起读书、与妈妈一起习琴、和爷爷一起练字,都是不错的题材。又如,当他人一味从正面讲述故事的时候,你不妨从反面切入,讲述自己与亲人们交往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获奖作文《寻找自己的春天》里的故事,便让人忍俊不禁。文章说,我轻轻进门时,“门口整齐如仪仗队的拖鞋令我一阵别扭”;坐到餐桌上,妈妈那句“别噎着”,更将自己隐藏的羞愧全都缴了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2.细腻雕琢情感美。细节描写,是亲情类作文不可缺少的写作技巧。因此,展开情节时,我们要学会从细处着笔,或许就是那么一个眼神、一声细语,一个动作,你与亲人之情的美好情感也便展示得淋漓尽致了。佳作《一句话的美丽》,讲叙的是妈妈教育自己学会感恩的故事,行文时就是围绕“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这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开篇从自己惊扰楼下老人的细节中引出,继而在妈妈的回忆中展开,最后说:“听完了这个故事,我眼里闪着泪花,轻手轻脚地走进了书房,生怕惊扰了楼下的老人,因为我记下了一句美丽的话语”。那一个个的细节,将“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渲染得格外美好。

3.表达多样语言美。作文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好的构思,还得学会运用丰富的表达技巧。如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美化语言;借助景物描写,抒感;等等。相比之下,景物描写最为实用。你可以泼墨如云,借景抒情;也可以多次写景,相互响应。佳作《别样的幸福》,写的是自己与继母之间的感人故事。结尾时,文章是这样描写景物的:“一场春雨之后,坪里的小草长得愈发茂盛了,那一大片的翠绿简直就是一块碧玉,绿得发疯,绿得逼你的眼睛。在楚文眼中,泥土里滋生的根本就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叫幸福的种子。”文章借助景物来反映离异家庭里的幸福,语言含蓄典雅,内容情真意切。

我跟姨父学书法

长沙一考生

姨父是一位畜牧专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一手漂亮的字,已让我羡慕多年。我很早就产生了让他教我书法的念头,直到上周星期天,才真正开始拜师学艺。

那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到文具店买好了笔墨来到姨父家。一进门,只见姨父背着背包,带上水和干粮,像是外出旅游。姨父一见我,高兴地说:“今天我们爬山去。”我困惑不解,心想:“不是说好教我书法吗?”姨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神秘地笑道:“书法的第一堂课,不必使用工具,也不是在家里!”

我们乘车来到了岳麓山下。姨父边走边说:“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承载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学习书法就像爬山一样,目的不同,收获也不同。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是为了学习登山技巧,而我们这些人,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纯粹为了浏览自然风光。有的到了半山腰而返,有的不到山顶誓不罢休。想法不同,收获也不同。”

听得我似懂非懂,但我们开始前行。姨父接着说:“一门高雅艺术的修炼,就是人品的修炼。正如你读颜真卿的字,会感受到他人格的饱满;读柳公权的字,会感受到他正直的风骨;读欧阳询的字,会感受他生命的飘逸。书品如人品,这是古训啊。”

我似乎有点懂了,这时我们已来到了半山腰。我们的视野也变得开阔了,坐下来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小憩了一会,继续前行。姨父说:“书法就是写字,入门容易,精妙很难。想登堂入室,需专心致志。就像爬山的人一样,唯有不达顶峰誓不罢休的那种人才,才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他们不但观赏了世间美景,同时也愉悦着身心。”看着走在前面的姨父,我猛然发现,他的背影越来越高大。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顶,视野变得越发开阔了,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姨父说:“既然来到了山顶,去拜拜佛吧!”寺门口的和尚说:“施主,买柱香吧!”姨父说:“佛祖在我心头坐,心香一瓣敬神明!”我不由怦然心动,多么美好的话语啊!

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站在峰顶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风景。

同样写亲情,考生选择的是给自己以启迪的姨父,写作对象与众不同;同样写亲人,当他人热衷于关心与感恩之类的题材时,考生想到的是学习书法。读完本文,我们不禁为文章精巧的构思拍案叫绝。“我”本是去学习书法,姨父却要带我去爬山,并说“书法的第一堂课,不必使用工具,也不是在家里!”去爬山吧,却又与“我”讲起了令人似懂非懂的哲理,说“书品如人品”。最后当到达山顶的时候,“我”才蓦然明白姨父的一番心意。尤其是收束时的那句“佛祖在我心头坐,心香一瓣敬神明”,画龙点睛,令人怦然心动。

风雨中的爱

湖南省益阳市师范实验学校 徐家杰

清晨我缓缓的睁开眼,从地上爬了起来。不远处的马路上,车子们仍在急速的奔跑。唉,我叹了口气,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天地广阔,可哪儿有我的容身之所呢?就在昨天,在老师办公室里,那一幕至今让我悔恨。

“你呀你,你要犯多大的错误才能改一改?先是吸烟,再是打架,现在好啦,把别人都给打骨折了。今天开始,你停课一周,我打电话叫你爸接你回去!”“老师,我爸知道会打死我的,我保证,以后一定遵守纪律。”可有什么用呢?人已经被打伤了,我现在到了哪里呀?好饿!一辆摩托车从我身边驶过,车上坐的那是一家人吗?他们有说有笑可真幸福呀。

在等爸爸来校的空挡里,我被罚站在办公室外。“叮铃铃。”下课铃响起。几个人正向我走来。就是他们请我出手的,我怒视着他们。他们几个对我说:“事已至此,只有走,没有别的选择。”隆――轰隆隆。天变黑了,乌云层层压下来,“哗――”豆大的雨珠在下着,我赶紧躲到路旁的屋檐下……

终于又挨到天黑了。我蜷缩在屋檐下,一身湿漉漉的。咦?我竖起耳朵,远处是谁在呼唤我的乳名?“武儿”!是爸爸妈妈!我马上挤进房子与房子的小缝中。一群人的呼唤声越来越近了,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是爸妈大伯叔叔他们。手电筒照过来,我蜷缩得更紧了。“嫂子,我们已经找了一天一夜了,还是算了吧。他在外面呆不下去了会自己回来的。”

“不,不,我一定要找到他,他是我儿子呀。”“虽然他闯了大祸,可也还是我们的孩子呀。”“轰――”雨下得更大了,爸妈他们走过去了。刹那间,我的双腿情不自禁的跟了上去。想起这几天自己的经历,我真是悔恨交加,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事呢?想起进入中学的这几年,真是让父母操碎了心,脸上也不禁火辣辣地……

“啊――”随着一声叫声,妈妈差点摔倒了。“哥,嫂子太累了,我们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不,”妈妈大声说,“武儿可能现在正在某个屋檐下冻得哆嗦呢。”可大家谁也劝不住她。妈妈站起来,一瘸一拐地继续向前走。

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哭道:“妈,我在这儿!”

写作亲情类题材,不少同学喜欢从童年写到小学,从小学写到初中,将时间拉得很长。本文不一样,只是回忆起了自己因不守纪律而遭受处分之后发生的往事。事件不大,但由于细节出彩,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如开篇之时,用“不远处的马路上,车子们仍在急速的奔跑”之类的场景,衬托内心波澜;主体部分,或用“我怒视着他们”之类的神态写悔恨之心,或用“天变黑了,乌云层层压下来”的景物反映内心的失落;结尾时更是用“妈妈差点摔倒了”一细节,将情感推向,引出自己无法抑制的感动之情。

真的很想你

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 罗宇峰

当我打开QQ消息盒,看到那条“峰哥,请求加您为好友”的消息时,那尘封已久的,关于你的记忆便喷涌而出。

小舅舅年轻时凭着一股冲劲,毅然决定去外省打工。在西安与朋友合伙销售竹筷。起初挣了不少钱,舅舅便接了舅妈和仅三岁的你到那边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舅舅人生中最痛苦的事便是被最好的朋友欺骗,卷走了他所有的钱财。与此同时,他的老婆,也就是你的妈妈,跟一个在舞池里认识的男人跑了,留下了一个五岁的你,也成为了今日的负担。我不知道年幼的你,是怎么度过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只知道八年后你被送回了乡下。

两个原本无交集的人,硬是相遇了。你的身上有许多的伤疤,这使我对你多了几分关心。原本比我大三岁的你,认的字还不如我认得多。你对课本的认识,仅停留在最初的《小蝌蚪找妈妈》。尽管这样,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无比高大,这可能是许多乖宝宝的共识吧,认为那些不良少年很厉害,因为他们敢做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这使我对你又充满了某种崇拜。你使我的童年,由单调变得五彩缤纷。

没多久,你被舅舅接回了西安。也许在那里过得很不好,你辍学了,离家出走了。听说你左手受伤了,右手胳膊无一处完好肌肤。我母亲可怜你,又将你从西安接到了我家。那时的你,不再是当年那个会讨我开心的小哥哥了。忧郁,像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了你的整个面部。你的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他人勿近的气息。也许是习惯所趋,你总是在我家偷钱,甚至连我也不放过。你会用这不多的钱买零食,虽然也有我的一份。也许是忍受不了我母亲的责骂,你干脆偷了一些钱跑了。母亲成天成天的找你,最后被朋友告知在几站外的草地里看见过你。我想,那是因为你觉得这个家,不是你的家!

篇9

一、故事性

故事性和巧妙的悬念设置是作品吸引观众的主要元素。纪录片的真实性特征使其与一般的影视艺术作品有质的区别,再加上选题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其故事性就更易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同。

《探索》节目按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系列,其中神秘悬疑系列和历史人物系列在故事性上尤为见长。作品对于故事情节的描写细致到每一个细节都环环相扣……欣赏这样的作品,观众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故事的真实性。如果“给读者创造出一个将日常生活变得极其惊心动魄的境界”是作家的重要职责之一,那么《探索》也可以宣称:日常生活本身便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而《探索》对于历史人物的叙述却是通过演员的现场表演来重现历史的,讲述的故事贴近生活内涵。对于这种题材的纪录片,我们制作时更多的是采用资料与采访剪接的编辑手法。当然,前者的方法需要人力、物力的大投入,是资源的重新整合,而后者则比较节约成本。相比之下,两者的利弊得失各有千秋。

二、知识性

《探索》在中国的主要收视群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因为它在娱乐中融入了大量知识。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再现艺术。今天,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进中,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逼迫着人的行为,人对于艺术的欣赏赋予艺术大众化的内涵,大众文化的崛起要求艺术不能仅仅是少数人能够看懂的“后现代”或者“先锋”,艺术更需要关注普通观众的需求,知识性成为驱动观众接受艺术的一个因素,也成为驱动艺术走向大众并被真正认可的一种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答疑解惑,提升观众的知识水平应是纪录片内容的重要部分。

《探索》节目的知识性是我们做纪录片值得借鉴的重要因素。如《大白鲨》是一组以环保为主题,呼唤人类保护鲨鱼,维持生态平衡的纪录片,片子并非单纯的说教,而是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评论表现主旨的。专家采用实验的形式,安排不同游姿的机器潜水员,结果用腿拍打水面保持一定速度前进的机器人没有遭到大白鲨的攻击,而静止于水中的机器人却被大白鲨咬烂了一只手臂。曾经受到过大白鲨攻击的冲浪者、捕猎者告诉观众,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受到大白鲨的攻击后都能虎口脱险,因为大白鲨常常会在发现他们不是猎物时舍弃他们。大白鲨的主要食物是海獭和海狮,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可以统计的受到大白鲨攻击的人数只有20个。科学家对鲨鱼出没的海深、海温和习性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温度低于自己体温20℃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恒温,像这样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观众提供资料参考,以避免大白鲨的攻击。作品克服了拍摄困难,向观众澄清了媒体对于大白鲨误导性的宣传,最后又以亚洲地区尤其是香港大量捕杀鲨鱼,割取鱼翅然后丢弃整条鱼的行为为话题,疾呼保护这种濒危动物,整个片子近两个小时,而其中的大部分镜头都在向观众展示着未知的领域,怀着对神秘世界而产生的对知识的渴望,观众看完片子,享受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吸收了科普知识,对环保主题有了更深切的体悟与共鸣。

目前中国的纪录片本身质量不高。许多作品在题材上、语言上、结构上和风格上都存在相似或雷同的现象。由于对纪实和纪录片理解上的过于自我约束,多数的纪录片创作者几乎没有了创作的激情。创作者脑子里充满固定的观念模式:做纪录片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从最早命题作文式的纪录片,到近年来制作者们关注的边缘化问题,风格上普遍遵循自然主义和写实风格,其实可以关注的视角和选择的手段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在这方面能有所更新,知识性也就很容易融入到片子中。生物科技是21世纪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钥匙,天体物理是人们从孩童时代一直在疑惑和询问的问题,自然生态是当今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这些知识可以成为纪录片拍摄的首选。知识性如果能与制作精良的画面配合,加上充满悬念的故事化情节,相信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市场化

纪录片节目制作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因为这是最直接的制作动力。《探索》节目自开播以来,已在全世界拥有155个国家的观众,同时用33种语言播放。丰厚的经济效益使其有可能用雄厚的经济实力整合最优秀的资源。DISCOVERY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是其专业性。雄厚的实力加上完善的分工才会有专业的技术。DISCOVERY的记者和摄影师专事某一题材的制作,有的摄影师常常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在这方面高度的专业性是不可替代的。拍人物有拍人物的摄像、拍动物有拍动物的摄像,在拍动物上又分专门拍猴子的、专门拍鲨鱼的。就像《大白鲨》里讲述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近距离研究大白鲨的生殖规律,而知道什么样的大白鲨何时在什么海域以什么为诱饵出现,并且拍摄到他擒获猎物的镜头,恐怕整个美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就只有那么几个几十年研究大白鲨的水底摄像师能够做到。可以想像,由这样的专家利用尖端的设备制作出来的作品水平自然是外行难以企及的。规模出效益,DISCOVERY的效益也是外人难以企及的。

中国最早将纪录片栏目化运作的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编应启明指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有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受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发达地区相继成立纪录片频道:上海、深圳、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等;但另一方面,综合频道纪录片栏目因为收视率不高,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平衡而日渐萎缩或退出黄金时段。这说明,中国的纪录片还不能适应市场,还没有找到盈利的模式。

市场化也就是大众化,制作纪录片要关心好看不好看,重视收视率,这是一个思维转变,它给创作者、创作方式、创作观念都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首先要摈弃个性至上、漠视收视对象的观念,要真诚地用心琢磨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纪录片。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提高纪录片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一个提高拍摄技巧等基本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观众的心理和受众的习惯进行研究和理解,借用其他门类艺术创作的一切有效的规律和法则来丰富纪录片创作的问题,这样才能扭转目前纪录片创作过于个性化、沙龙化的做法,使纪录片在中国影视市场、影视业占有应得地位,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生存生活方式的重要艺术门类。

其次,在创作上更需要类型。因为没有类型就没有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国外成功的纪录片频道的运作充分说明,要成功就要走规模化、市场化路子,把个性化转化成类型。比如,一部片子,你也许辨别不出这是哪个导演做的,但是一定能够区分它是DISCOVERY的,还是GEOGRAPHY的。而我们国内,好的作品还只是停留在对导演的区分阶段,完全是一种个性化的区分。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21-0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一方面,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难度大,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资源有待开发。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现从这两方面谈谈对语文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尝试。

一、课堂教学资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

1.教科书单列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设计了十多个“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思路在于在相关单元课文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某一主题活动把读写听说综合在一起,生动活泼,饶有趣味,集实践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讲“走进图书馆”一文时,巧妙地设计了查书目、看期刊、读报纸、上网等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简要地了解一些“目录学”的基础知识,自由选读自己需要的各类图书,而且能学会检索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浏览报纸杂志,还可以做摘录,制读书卡片,口头交流心得,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进行网络检索和阅读。这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往单一文选型教材所不可企及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再如 “赛诗会”活动,拟好诗会名称“咏月诗赛诗会”,又请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商定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在《月光曲》、《二泉映月》等名曲的音画中,既有对苏轼、艾青、余光中等咏月诗的背诵,也有自己创作的咏月小诗的轻吟;既有对诗歌背诵数量的竞赛,又有对诗歌理解和赏析的答问;既有对诗词上、下句的接龙抢答,又有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的舞台竞技。同学们说着、唱着、笑着、跳着,与月儿牵手,与诗人对话,释放热情,展示自我,感悟着月之美好,人之常情。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说收获颇丰,教研组的老师说,这个活动让我们欣赏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魅力,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2.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实践活动。

针对教科书的单元整合式特点,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指导学生语文实践上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六个主题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思路。如某年级教材上册分为六个主题(即“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走近科学”、“奇思妙想”),这六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人生,也关注了自然、科学,选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平行学科相沟通,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延伸到语文课堂之外,如学生在学习第三单元《民俗风情》后,对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该主题生发开去,我们组织学生去调查、了解家乡的民俗,他们惊异地发现:在自己的身边,竟然有那么多的学习资源,家乡的神奇传说,风俗习惯,地方戏曲,方言俗语,都闪耀着水乡文化的熠熠光辉。通过走出课堂,走进乡村,访问家乡父老,收集民俗资料,全面了解了家乡的风俗人情,在此基础上,经过老师的修改、补充、整理,写出了三本充满乡土气息的小册子:《水乡端午集趣》、《淮剧大家唱》、《子婴河的昨天、今天、明天》。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有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了解家乡后,觉得家乡更美丽了,更有风采了。我将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从家乡的神奇传说和历史变迁中,我感受到了家乡人的勤劳、勇敢。”阅读教学中的这一延伸拓展,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完美统一。

在其他单元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开发出类似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

二、课外学习资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

1.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1)自然性资源的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①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②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2)社会性资源的开发。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囿于家庭校园,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科技兴国,和谐社会,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们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荣辱观,责任感,进取心”,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等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人文性资源的开发。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展览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2.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

自然、社会、人文三类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能够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联系生活学语文。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广阔。对于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新鲜的生活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人类进化,宇宙奥秘,现代科技,军事天地,体坛纵横,艺术神韵,社会热点,国际风云等等,面对求知欲如此旺盛的学生,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公正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模拟记者会、讨论会;发送短信、电子邮件、参与电视台、电讯部门和网络媒体组织的一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他们还能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

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服务社会。春节期间,帮助农民拟春联、写春联;帮助村、乡图书室整理图书;为乡电视台当编外小记者。只要老师和学生做有心人,农村里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有其广阔的天地。

(3)热爱家庭练语文。

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家庭教育环境,居住环境等等。

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家长与子女相处,越来越平等、民主,农村的学生在节假日常随父母走田头,下河塘,访亲会友,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学会听,听准别人讲话的中心;学会了说,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能说上几句,说清自己的观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练着语文。

针对农村家庭和农村学生的特点,笔者曾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我看农村人情债”的语文实践活动,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后,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去搜集不同年代的红白喜事簿,去走访农户家庭,去乡农经站和乡、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查阅有关资料,去发放问卷调查表,写出了以“人情”为话题的几十篇作文。在同学们写的活动小结中,都能认识到农村“人情债”给社会、家庭带来的种种危害,懂得真正的友情不是金钱所能代替的。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养成了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关爱民生的良好习惯。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策划和效能

当前的语文课改中,语文实践逐渐得到重视,但语文实践活动因其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要做好语文实践活动的策划工作,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效能,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查研究。

语文实践活动要以生为本,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本。活动前,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兴趣类型,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调查校内外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语文资源。这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2.资源筛选。

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异常丰富,活动时要帮助学生选择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资源。筛选的依据是:活动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

3.指导学习方式。

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因其独特的时间、空间特点,语文老师也就不可能全程跟踪服务。因此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指导,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

4.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