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节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11 07:4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中秋节的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二、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三、活动时间:20XX年9月9日
四、活动地点:教室
五、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二、活动准备:
收集当地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以及中秋节的相关故事、传说、诗词等资料。
三、活动实录
1、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同时展示圆月的画面,引出仅次于春节的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辅导员: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那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1)出示月相图(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
辅导员: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辅导员: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由来。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辅导员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见附后资料)辅导员: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引导队员讲出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展示嫦娥奔月动画图片。)
辅导员(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2)队员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辅导员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我们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
3、中秋佳句知多少
辅导员: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谁会背关于月亮的诗歌呢?队员齐背《静夜思》。
4、欢乐过中秋
辅导员: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全班品尝月饼。
5、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队员之间交流。
四、小结
队员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505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最后,我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三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在这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决定利用这个节日,举行一次少先队中秋节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学校利用宣传栏、雏鹰小广播等舆论工具,让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来历等有关知识。
二、在中秋节假期期间,让学生充分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词,起源等知识,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收集的材料回校后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归类整理上交学校)
三、各中队举行一次以中秋节为主题的班队会。可以诗词朗诵,也可以是中秋节故事会,还可以举行一次中秋节演讲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请各中队在9月12日前,上交本中队的活动设计方案以及相关的照片。(照片上要能明显的看出是中秋节班队活动)
希望各中队辅导员老师能认真对待,本次活动将列入班级考核,切实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浓厚的民族风情,提高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极大热情,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2016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
2.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3篇
3.幼儿园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4.小学中秋节手抄报活动策划方案
5.2016年中秋节幼儿园活动方案
篇2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最新中秋节策划方案【五篇】范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2021最新中秋节策划方案1月色溶溶,淡出其华,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佳节里,我校决定举办一场中秋节晚会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人员安排
1、主持人:__,协助主持:__
2、红队成员:___(队长)、__、__、___,蓝队成员:__(队长)、__、__、___
3、摄影:__
4、计分员:__(红队)、___(蓝队)
5、物品看管:后勤阿姨
6、活动材料负责人:___(请负责人提前两天准备好所需材料后,由符园长再次负责清点材料是否齐全)
二、活动程序
1、_月_日下午星期_3:30分参加活动的所有人员准时在小学内集合,3点50分开始出发。
2、旅途中教师可带动家庭间进行互动,促进彼此间感情,以便游戏时能够更好地合作。
3、到达目的地后,及时确定好活动场地,做好活动前相关准备。
4、主持人组织家长和孩子排队,宣读活动相关注意事项,各队队长及时组织好本队人员积极参加接下来的游戏活动。
5、游戏过程中,各队成员各司其职,主动配合活动负责人做好引导与护导工作。
6、开展游戏活动时,主持人需说明游戏规则后方可开始游戏,每项游戏结束后休息10分钟,把握好活动时间,确保活动的连续性。
7、活动结束,主持人组织“环保小卫士”活动,清理活动现场垃圾。
8、集中——点名——拍照——返园。
9、负责活动小结老师发送相关内容与博客分享。
三、户外亲子游戏家长须知
1、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请您一定遵守活动时间与规则,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2、请您与4月29日下午3:30分在小学集合,3:50分准时出发。
活动地点为万宁兴隆石梅湾,为便于到达目的地集中,所有自驾车都有序的跟随校车前往。
3、请家长为孩子准备1-2套衣服,以防汗湿时更换。
4、请家长自备干粮和水,活动过程中能为孩子补充体力。
5、请您为您的宝宝提前准备一份淘沙用具,于活动当天带到活动现场。
6、请您带上防晒、防雨用具(如帽子、雨伞、毛巾)。
7、为了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请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看护好自己的宝宝,不要随意带宝宝离开集体。
如有特殊原因,需告知本班老师后方可离开。
8、活动过程中,需要您和宝宝合作完成任务。
请您多鼓励、欣赏、支持你的孩子,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并积极的配合老师,使孩子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建议您穿着便于活动的服装和运动鞋(尽量不要穿裙子和高跟鞋)。
9、在活动中请您全程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建议不要带孩子下海游泳。
10、活动当天,请为孩子统一穿园服参加活动。
11、为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请各家随身携带垃圾袋,并引导幼儿做个文明的宝宝。
12、活动结束以后,请您带孩子到本班老师处办理交接手续后再离开。
2021最新中秋节策划方案2一、超市中秋活动方案的目的
超市中秋促销活动是以中秋月饼的消费来提升超市的销售,有利于稳定现有顾客,提升超市在商圈范围内的形象。预计日均销量在促销期间增长10%—20%。
二、超市中秋活动方案的内容
1.买中秋月饼送可口可乐
买1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355ML可口可乐2瓶。(价值3.6元)
买2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1250ML可口可乐2瓶。(价值9.2元)
买3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2000ML可口可乐2瓶。(价值13.6元)
2.礼篮:分别为298元、198元、98元三个档次。
298元礼篮:七星香烟+加州乐事+价值80元中秋月饼+脑白金。
198元礼篮:双喜香烟+丰收干红+价值60元中秋月饼+脑轻松。
98元礼篮:价值40元中秋月饼+20元茶叶+加州西梅。
3.当日单张小票满59元,可任意到活动区进行飞镖选购奖品一次;
满99元,可飞镖选购奖品2次;满129元以上,飞镖选购奖品3次。赠品主打月饼。
三、超市中秋活动方案——超市布置
1.超市外
(1)在免费寄包柜的上方,制作中秋宣传。
(2)在防护架上,对墙柱进行包装,贴一些节日的彩页来造势。
(3)在广场,有可能的可悬挂汽球,拉竖幅。
(4)在入口,挂“__超市,贺中秋”的横幅。
2.超市内
(1)在主通道,斜坡的墙上,用自贴纸等来装饰增强节日的气氛。
(2)整个超市的上空,悬挂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挂旗。
(3)在月饼区,背景与两个柱上布“千禧月,送好礼”的宣传;两边贴上可口可乐的促销宣传。
(4)月饼区的上空挂大红灯笼。
四、超市中秋活动方案——活动费用
中秋活动系列赠品:_万。
场内、场外的布置费:_万。
月饼费用:_万。
共计:_万人民币。
五、超市中秋活动方案——工作安排
1.场内、外布置的具体设计应市场部、美工组负责,公司可以制作的,由美工组负责,无能力制作的,由美工组联系外单位制作,最终的布置由美工组来完成。
行政部做好采购协调工作;预定场内布置在_月_日完成。
2.采购部负责引进月饼厂家,每个厂家收取_元以上的促销费。
同时负责制订月饼价格及市场调查计划,在_月_日前完成相关计划。
3.工程部安排人员负责对现场相关电源安排及灯光的安装,要求于_月_日前完成。
4.防损部负责超市防损及防盗工作。
5.生鲜部负责精美月饼的制作。
2021最新中秋节策划方案3一、实施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第三主题: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第三阶段: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主题展示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2021最新中秋节策划方案4为迎接中秋节的到来,我们班决定举办一张中秋节晚会,让师生共同欢度这次美好的节日。
一、中秋游园赏月
班级同学在中秋节的月圆之夜,一起结伴游玩,诉说着大学趣事,吃着班级发的月饼,欣赏着的美丽的月亮,惬意、惬意啊。
二、赏月舞会
在热闹的校园广场,一群激情的青年们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多么和谐的一幕!说不定某些人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三、中秋灯谜活动
试想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各种光彩夺目的大学生手工制作的彩灯下,同学们认真思考着彩灯上的灯谜,不时有人挤出人群,冲向那被同学们挤得密不透风的兑奖处。兑奖处的工作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因猜中而欣喜的同学们都拿着各自的小礼物:有的手中拿着笔芯,有的拿着月饼,有的拿着果冻、中国结……
在灯谜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获得答对时的成就感和拿到奖品的喜悦,虽然一点点小奖品微不足道,但每个人总会获得不同的收获。灯谜无论难与否,学会思考才能得到快乐!
四、中秋祝福卡(许愿卡)
还在校园的学子们,在中秋之夜没有不想念家里的亲人的,一张小小的祝福的卡片,就能激情心中无限的暖流。
在中秋之夜,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写在特制的卡片上,由班委或者某社团邮寄回家,带给家人的不只是欣慰……
五、中秋故事大赛
一群人坐在操场的草坪上,讲着自己的开心的、难过的、后悔的事,是拉近大家心灵的的时机哦。
大家在晚会上尽情的唱歌、跳舞,还要不时的穿插一些趣味游戏,让今年的中秋过的快快乐乐的。
2021最新中秋节策划方案5一、活动背景
随着中秋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到来,许多商家瞄准中秋商机,围绕月饼和其他中秋礼品做足文章。我们立足于“稻香村”这一糕点龙头企业,抓住中秋节这一有利时机,力图实现品牌月饼促销新形式的发展,制定这一促销策划设计。
二、促销目标
1、以中秋月饼的消费来带动卖场的销售,以卖场的形象激活月饼的销售。
团圆月,团圆情,“稻香村月饼”送家中。
2、通过中秋大使送礼时的良好言行感染客户,提升企业形象。
3、为顾客提供便利,吸引更多的顾客群。
4、为顾客传达情感。
5、以此活动为基本,可延伸到其它节日中使用,如圣诞或元旦等。
6、增加企业竞争手段,做出差异。
三、商品促销环境分析
(一)宏观的市场因素对企业有很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因素企业无法控制。企业只能研究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机会,才能占领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有:
1、人口因素:中秋时节,合家团圆,消费者比较集中,有利于商品促销。
2、经济因素:金融危机之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3、社会和自然因素:中国人民重视这个传统的节日,在文化气息的带动下,也掀起了一场消费风暴。
(二)“顾客就是上帝”,只有我们促销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中秋时节,家人团聚,“稻香村月饼”给您带来幸福美满。
1、消费者消费行为及心理:中秋佳节倍思亲;
合家团圆过中秋。中秋送礼,亲戚朋友走访等消费行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于产品选择有自己的心理,促销要抓住消费者消费心理合理促销
2、消费者需要的服务水平:在竞争相对激烈的中秋月饼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追求物美价廉,稻香村月饼老字号已经有各种的的市场优势。
满足需要提高服务水平。
3、消费者购买能力分析:消费者追求能够满足其需求又物美价廉的商品,我们促销立足于低价,优质,真正为顾客带来实惠,也适应了顾客的购买力。
4、消费者消费环境分析:消费者在众多月饼促销活动中,选择的余地很大,我们会在促销过程中限度地提高促销环境,改善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在促销中真正感受双赢。
(三)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中秋节月饼”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只有打败了竞争者,才能使我们“稻香村月饼”有更大的销售量,获得更大的利润。
1、竞争者的策略:在同一时期,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促销,如商场促销,超市促销,与其他产品绑定在一起进行促销。
2、竞争者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销售利润。
3、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拓展范围广;
劣势是手段单一,成本高,运输不便。
4、竞争者的反应模式:有完整的服务机构,各部门有效配合,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接受消费者的反馈意见。
(四)内部环境分析
1、资源:能与厂家及时联络货源,不会造成商品堆积或脱销。
2、竞争力:质优价廉:运输方便:团队合作能力较强,服务手段多样化。
3、物流输出输入:运输方便,基本“零库存”。
4、生产运营:流水作业,保证质量,高效生产。
四、广告分析
1、广告目标:通过较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实现促销活动的真实化和广泛化。
2、广告费用:____元
3、广告信息:宣传品牌,提高影响力,扩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
4、广告媒体:报纸和宣传单
5、广告效果评价:在节日期间达到促销目的,在消费者心里树立稻香村品牌意识;进一步宣传稻香村老字号企业文化!
五、活动内容
1、时间:_月_日---中秋前一天
2、地点:活动仅限惠__城区
3、活动准备
(1)安排一定量的运输车与“中秋大使”。
(2)驾驶员必须熟悉城区行车路线,要求尽量在运送过程中减少时间消耗,提高运送效率。
(3)对“中秋大使”进行语言与动作的教育,并学习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
(4)对月饼售价进行适当改进,尽量提高总体利润额。
(5)联系卡片经销商,购买一定数量的精美卡片,能根据赠送对象不同而分类的卡片,如:情人卡、亲人卡、朋友卡等。
4、活动推广:在活动实施前一星期左右在商场张贴海报对活动进行宣传,也可通过报章、电台等途径加强宣传广度。
但要进行一定的成本核算方可实施。宣传时应尽量做到语言简洁易懂,并需要对特殊情况进行必要说明。
六、注意事项
1、顾客购买礼品后要按其要求进行包装,并询问并登记要求运送的详细地址和运送时间段,能够让顾客提供其联系电话和收礼人的联系电话以方便赠送时有特殊情况可以取得联系。
2、“中秋大使”的言行代表着商场的荣誉,必须对“大使”进行严格挑选,形象和语言亲和力方面必须良好,而且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必须对“大使”进行教育。
3、为避免一些问题,此活动的运送品只能限制在中秋礼品上,不能涉及现金,在包装时必须对礼品进行检查,不能存在现金。
4、由于可能会出现客户拒收等情况,在活动宣传时应予以说明,并说明出现此情况商场把原礼品联系退回与顾客。
5、出现拒收或客户不在等情况时,“大使”必须尽快与商场负责人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后继续进行下个任务,由商场有关人员联系顾客或受礼人进行询问解决。
6、所送礼品必须为商场所购产品,购买人必须留下真实联系号码和姓名,如因所留号码有误造成返还不到时,7日后商场有对货品进行处理的权利,这点应在宣传或者活动开展时说明。
7、卡片中的自写赠言是顾客对于受礼人最真挚的祝愿,是情感的坦然流露,因此卡片的挑选一定要注重其外观精美和里面的文字内涵。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 当代大学生 调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23-02
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中国节日在人们的心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中国传统节日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过去每当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围在一起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们对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饺子和春节联欢晚会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渐渐淡去,所以我决定对我们大学生做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
1 活动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由于现在世界的共容化,许许多多流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流传到海外,也有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涌入中国,就在这接受与被接受交替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迷失自己,丢下了本国的文化,开始去过一些外国的节日,而且是连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这种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对这件事重视起来,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好好的保护,恐怕不就的将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就被外国文化一点一点的侵蚀掉,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对中国文化做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入研究,让同学们更加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小组成员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的一定的锻炼,并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1 具体活动调查问卷
这一次我一共发了200张调查问卷,收回了177份问卷,被发放问卷的人群都是我在高校校园,商场,广场,公园和旅游景点等大学生较多的地方对他们做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2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的具体问题如下
(1)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是 ()
A重阳节 春节 中秋节 端午节
B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C春节 除夕 端午 中秋节
D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宵节
(2)你最喜欢那个情人节 ()
A七夕
B 2月14
(3)你是否在春节感到节日气氛 ()
A是,节日气氛很浓
B 一般,但没以前那么好
C 没感觉,和平时一样
(4)你盼节日的目的是什么 ()
A有懒觉睡谁都想
B不要上课
C可以感受节日气氛,学习传统文化
(5)“一曲笙歌灯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说的是 ()
A元宵节花灯会
B 元宵节耍龙灯
C 除夕晚跨年
D 中秋节赏月
(6)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登高赏花赏的是什么花 ()
A 九月九日 桂花
B 九月九日
C八月九日 桂花
D八月九日
(7)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 ()
A可以休息放假
B自由古老的魅力
C习俗有趣
D习惯成自然
(8)你觉得中国人过节日和外国人庆祝洋节的本质区别是 ()
A 中国人注重精神外国人注重物质
B中国人注重形式,外国人更注重细节
C中国人的吃文化更注重吃文化而外国人更崇尚祝福和礼物等形式
(9)如果有一天要从下列几个节日中去掉一项,你会选择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其他
1.3 调查问卷的结论
在这177个人中有108个同学不知道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有105个同学更喜欢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有72个人喜欢西方的情人节。
只有45个人认为现在的春节节日气氛很浓,109个人认为有,但没有以前好。
93个同学是因为不要上课才盼望着过节的,只有50个人是真正的是为了想去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才去想过节。
有123位同学选了元宵节,说明同学们还是能知道元宵节的节日风俗和特点的。
153真正的了解重阳节的日期和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和习惯。
对于为什么喜欢放假,有80人是因为想放假才盼望这过节。
有86人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与外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区别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更加注重吃文化。
103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要从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去掉一个节日,他们选了重阳节。
1.4 调查问卷的分析
从此次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还是有许多同学不知道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对于中国和外国都有的类似的节日,同学们还是更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同学们还是更喜欢中国的七夕节。同学们对于节日的喜爱还是因为在节假日可以放假,还可以不上课。
只有很少的人是因为想去感受和了解节日气氛,学习传统文化。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大多数的同学只是停留在对传统节日表面的了解,并没有真正的去感受,去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这种现象,同学们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只是有名无实的过。
2 现场采访学生,了解各个地方传统节日习俗
2.1 各个地方节日习俗
(1)云南省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2)江苏如东
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半,主要活动有:中午要祭念先祖,晚上全家会一起吃饭,放鞭炮,然后去田边放火,求个好收成。
春节:大年三十中午会祭念先祖,晚上大家会出去玩,正月初一早上会吃汤圆,要串门拜访亲戚,有客人到时,主人会泡一碗炒米茶给客人。
(3)河南郑州
龙抬头节:阴历二月初二。主要活动有:祭龙,撒灰,熏虫,击房梁,理发。
(4)内蒙古
端午节:内蒙古会吃一种叫玫瑰膏的东西,江南地区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2.2 通过了解,同学们渐渐淡忘的节日
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说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城乡人民还登惠山、鸿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2.3 传统节日的过去与现在
以前: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个月饼,苹果,一起玩玩,已经足够了。
现在:“过洋节,就是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出去happy。”对于一些80和90后来说,他们还是比较注重过洋节,可以和朋友一起吃饭、可以收到各种礼物。”但是现在的60后、70后仍然会选择传统的过法。
2.4 应如何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引例:
全球性“汉语热”正在发烧,可是,邻邦韩国作为一个同样拥有并使用汉字的传统国家,却怀着越来越复杂的心情在对待汉字和传统文化,一忽儿在抢注节日,一忽儿又想抢注中医药,连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也不放过,可是,另一方面又在排斥汉字,因此不免让人有点文化神经错乱的感觉。
韩国从抢注端午节,称之为“江陵端午祭”,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抢注汉字,中国骨子里的传统的东西正被一点一点地抢走,怎么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5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和有效方法
(1)从国家角度来看,实施关于法定假日的规定,可以一定程度是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每年搞几个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挑战。
(2)从个人层面来讲,要保护传统节日,首先我们要认识他,了解他,并且尊重他。
(3)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中国人有了更自由、更丰富的过节方式,很多家庭选择在国庆节长假中到外地或出国旅游,而年轻人更热衷于自驾车到各地游玩。所以与时俱进,把“传承传统”和“吸纳先进”结合得更紧密才好。
(4)把我们今天看到的记录下来,尤其是现在科技发达,记录手段特别多,我们要把这种文化传下去,能让后人看到我们是怎么过节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传统文化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 结语
这次调查活动使我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看法。但是也能够看出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是“只注重外表,忽略节日内涵”,只知道某某节来了,至于怎么“过:却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到过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的意义何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传统文化也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节日的概念也渐渐的变淡了,渐渐变得不会过节了,变得不知道怎么过节了,变得不喜欢过节了,变得认为过中国传统节日烦了。所以我们就是希望人们可以重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关注,真正的可以认认真真的过好中国传统节日,真真正正的深入了解和懂得如何过好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有效建立。这些建议到底有没有真真正正的可行性,真正实施起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对于这些困难的解决方式,还有这些东西会有多少人去关心,去了解,去接受。所以,保护传统节日不能只靠一面之词,不能靠我们单单的只提一些建议,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勤华.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
篇4
一、多读多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改革不意味着否定传统方法,改革,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多读多背法不可丢,既要大量地课外阅读,也要有感情地诵读。“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的确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广泛阅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课堂教学要重视诵读。北京著名的特级教师韩军强调语文要“美吟美诵”。有幸听过他讲授《南来北往》以及朗诵杜甫的《登高》,他那饱含深情的朗诵,早把学生引到了那特定的境界,诗的意境、诗的感情基调不待讲析,自然呈现。这样的朗诵,不单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方法,而且能将语文学科的独特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妨借鉴古代私塾先生的做法,先不急于讲解,先让学生“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语言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点拨理解文本,方可学好语文。背诵,也是学好语文的根本之法。没有大量的背诵,也就不会写出跨时代新作。语文教师多组织、多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重视朗读,督促背诵,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课后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应立足于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自古没有哪个教师单凭课堂就能让学生学好语文,引导学生课后学习语文便显得尤为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意味着学生要学好语文,需要改变语文学习的方式,到生活中到实践中学习语文。首先,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通过开展那些内容带有综合性形式、带有活动性的课,引导学生课后学习语文。比如利用中秋节开展“诗文朗诵会”,学生需要课后搜集有关中秋的资料,搜集有“月”意象的诗句,有的还利用网络观看近年的“中秋晚会”,这一准备正是引导学生课后学习语文的过程。其次,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处处留心皆语文。指导他们关注生活、贴近生活,特别是寒暑假和节假日后,开展“生活见闻与感悟”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三、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5
关键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国文化;知识;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 201328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世界迫切希望了解优秀的中国的文化。近年来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越来越多,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旨在使学生认知中国文化的丰富、深刻内涵,提高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意识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1]。但课程的开设离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表现在对课程的认识、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相关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教知识又训练能力感到难于操作。新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学习内容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对学习目标类型进行分类,这样使学习活动明朗化,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对在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中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内涵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指用来描述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据此监测他们学习结果的理论框架[2]。这套理论框架首先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提出,并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是布鲁姆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他主编的著作《教育目标分类手册:认知领域》中,布鲁姆等把人的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分为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与评估(evaluation)六个级别;这样在教育活动中,人们既可以以此安排学习序列,也可以从这六个维度上评估学习效果。几十年来,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成为各学科的课程发展、教材教法、教学测评、试题编制等的重要依据和参照,影响极为深远。
2001年美国课程专家安德森(Anderson, L.W.)和测试与评估专家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在继承布鲁姆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心理
学、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他们在其著作《学习、教学和评估的
分类学》中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二维框架:“知识”和“认知过程”,即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获取
知识的认知过程。他们将知识划分为事实性(factual)知识、概念性(conceptual)知识、程序性(procedural)知识和反省认知(meta-cognitive或称元认知)四种类型,将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识记(remember)、理解(understand)、运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新(create) 六个层[3]。
与布鲁姆的原版分类体系相比,修订版的分类理论在知识领域明确了知识的分类,能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在认知领域将原来的名词概念改为动词术语意在强调建构学习中的“主动”、“认知”过程。但更有积极意义的是,认知过程与知识分类类型相互作用产生交叉,形成目标框架,这样有利于定位学习目标,并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也为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价提供了很强的可操作性。
今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修订后认知领域的六个层级被西方学者广泛运用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中近几年也引起了较多的关注。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启示
近几年我国高校不少英语专业都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一是英语界普遍意识到当今世界培养学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二是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估发现,课程设置与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特别表现为文化方向知识课程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最为薄弱,因此专家们建议应设立跨文化研究方向,以实现大纲强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但是,与英语专业的其它语言、文学类课程相比,中国文化课在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许多困惑,课程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1.中国文化教学的主要困惑
⑴教学目标不明
中国文化课如何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突出能力培养,教师觉得难于操作。课程曾由汉语教师讲授,但结果证实学生不重视,因为他们觉得这类课程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而英语教师觉得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知识掌握不够,而且在教学中也不知道怎样培养学生表达和传播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只能以介绍和讲解为主,但这样的学习内容比较肤浅,也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有时只好讲些中国文化翻译方面的内容。这样,教师自身感到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学生也感到课程缺乏针对性,收效不大。
⑵教材内容不具针对性
用英语编写的有关中国文化的题材主要是阅读性或宣传性读本,它们或过于浅易,或过分详细、冗长;有些选用的教材以阅读理解为主,课后还附有检查阅读理解的练习,这样课堂教学与课程开设的目标产生较大的差距。另外,由于这些介绍性文章很少涉及文化的主观方面,很少启发学生对“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思考,这样很难引发他们对文化深层内涵的思考。而且,孤立地介绍中国文化,很少涉及跨文化比较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洞察,也不利于他们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特征[5]。教学中不重视跨文化比较学习往往使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很片面,这样就很难实现课程运用地道、合适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目的。
⑶教学方法单一
与一般的阅读课一样,教师针对阅读文章进行解释或有时做些英汉互译的讲解。尽管教师有时也会补充相关内容,使用PPT课件等,但主要还是教师的讲解,除偶尔点名提问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很少参与,教师总是自问自答。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非常有限;教师对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投入学习不做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的课外作业,学生学习全程依赖教师。由于学生个人对课程的体验和实践很少,学习后他们对相关内容仍一知半解。由于学习兴趣不高,收效较差。
⑷考核方式随意
由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重点不明确,导致考核方式比较随意。有些教师干脆要求学生以写小论文的形式作为期终考试,或以汉译英内容作为课程的期末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有时甚至与课堂学习内容不相干,学生抱怨很大。试卷有时使用的填空或问答题题或过难、过易,对此教师也解释不清,这样既影响学生情绪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导中国文化教学的启示
正如上文提及,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框架体系强调学习内容与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特别从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视角对原来的认知层级进行了修正,可概述为两个层级,即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6],χ泄文化课程的英语教学带来重要启示。
⑴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新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领域包含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新六个层级,由简单到复杂,其中识记、理解强调对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在传统意义上是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对新知识的介绍和解释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是识记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教师有时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方法却涉及知识的运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过程,这就是由知识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过程。因此,当教师理解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内涵,教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清楚了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设法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针对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学,教师明确了在讲解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种种文化现象的分析,达到理解深层文化内涵的目的。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解文化知识时,也可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分析能力。明确了学习内容中隐含的不同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调整策略,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同时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⑵拓展思维,增进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跨文化传播意识
根据新教育目标分类关于知识学习与学习过程形成交叉的内涵,教师为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识记/理解事实性、概念性知识、运用程序性知识等)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学,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使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用英语解释、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中英两种文化的异同,并进行比较、分析。学习同一主题的文化内容是浅表性学习,而进行比较分析涉及更多的是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学生能拓展视野,增强思维和辨析能力,这样既增进了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理解。如针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学习,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具体价值观念的同时,比较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念。通过分析,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庸”、“包容”、“和谐”等核心价值,同时也加深了对中西方所推崇的人文道德与科学、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中庸与竞争、封闭与开放等不同价值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对怎样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何有效解释和传播就有了新的思路。
⑶改革教学方式,有效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导下的教学能改变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一言堂”教学现状。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活动会自然地产生,如文献资料分析、任务式学习法等。为配合教师教学,学生课前、课后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针对某个章节或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综合多种观点和意见,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倾向性意见,这样就推动了学生的针对性自主学习。为探寻问题的答案,课堂能真正开展讨论。如针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对外传播,学生首先进行基于小组的讨论,探讨相关方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另外,针对某个章节内容,教师可能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此,不同的教学目标带动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参与学习,建构知识,锻炼能力。
⑷明确测试目的,有利于对学生能力做出正确评价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便能采用较为科学的测试手段。中国文化课程的学习涉及对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因此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不能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而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促学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完善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贡献和课外对问题探索能力的评价等。课程的期中、期末考试既关注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基于知识,如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解决文化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基于他们在课堂、课外的学习参与,并结合考试成绩最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
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导下的中国文化教学实践
下面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的学习为例,探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1.知识学习
⑴识记
记忆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识记”即“识别(recognizing)”和“记忆(recalling)”,如学习中记忆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并按中国农历的月份,列出当月的主要传统节日,记忆并训练这些节日的英语表达。
⑵理解
理解包含“解释(interpreting)”“分类(classifying)”“概述(summarizing)”“比较(comparing)”等。针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要求首先能解释节日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英语国家的主要节日及传递的文化意义,对相似主题的节日进行匹配分类。如春节/圣诞节,感恩节/中秋节,七夕节/情人节,中元节/万圣节等,通过分类进一步理解中英这些节日的内涵及所传递的文化差异。
2.知识运用与能力培养
⑴分析
分析主要锻炼学生“区分(differentiating)”“组织(organizing)”“归因(attributing)”的能力,如针对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及隐含的文化意义。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课堂上讨论微课内容和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的有关中国节日的知识。通过区分不同的事实,增进对节日缘由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理解其文化内涵。
⑵评价
评价主要涉及“检查(checking)”“批评(critiquing)”能力的培养。如“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中,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一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等节日日期的确定?”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课下以小组形式的探讨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和节日的认识,也为英语解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知识保障。
⑶运用与创新
运用是指“执行(executing)”“实施(implementing)”,而创新涉及的主要是“产生(generating)”“计划(planning)”“生产(producing)”(作品/产品)的能力,也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体现。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Spring Festival)”在对外传播中容易引起误解,因为中国人在欢庆节日的时候并不是外国民族以为的春暖花开的时候;相反,中国北方的有些地区此时可能还白雪皑皑。那么,“如何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向国外民族解释中国人欢庆‘春节’的重大意义?”;另外,尝试以微视频形式展现中国家庭欢庆春节的情景,英语解说其文化内涵。
从理论上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新开设的课程尤其能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它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中心,结合目标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可操作性强;对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邵丽君,孙秋月.中国文化课程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 (6):112-114
[2]Bloom's Taxonomy [EB/L].(2016-06-15). https://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blooms- taxonomy/
[3]Anderson, L.W., Krathwohl, D.R.. A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New York, NY:Longman,2001
[4]O有中,金利民. 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303-305
[5]祖晓梅,陆平舟. 中国文化课的改革与建设[J].世界汉语教学,2006(3):121-127
篇6
在西方,圣诞节是快乐的,可在中国,圣诞节却常常引发争议。有媒体报道,西安一高校平安夜封校,学生被要求在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片,谁过圣诞节就处分谁;温州市教育局也发文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湖南一大学的学生也着汉服,抵制圣诞节。之所以这样做,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弘扬中国传统节日,反对崇洋媚外。
这样的处理和解释却引发了社会上的热议。这是值得思索的事件,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节日作为社会时间之流中的重大“节点”,它通过种种仪式所传达的一个社会的、核心的、重要的价值观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或者说,节日具有单纯的说教所无法替代的教化作用,它使得我们成为“中国人”而不是“西方人”。所以,深入思索这一事件,把握问题出现的原因,解释其中所蕴含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教育者更为自觉正确地对待节日文化,进而利用正确的文化去培育出美好的心灵。
就争议出现的原因而言,其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彰显的体现。我们知道,技术、资本、通讯的发达让今日的地球人身处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中国人也不例外。如果1840年的标志着传统中国被迫进入全球化的进程,那么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意味着我们主动加入了这一进程。对于全球化,一种乐观的观点认为,它会破除国家和民族所制造的壁垒,人们将会摆脱国家和民族所加之于人的特殊身份而转变为世界公民。可让人惊讶的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领域的障碍在破除,但文化领域里的保守力量却在日益增强。在世界各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族意识在彰显,传统的文化、本土的特色被人们强调和弘扬,强势的西方文化所宣传的普遍性被很多人视为一种侵略性的力量而遭到抵制。在开头所提及的西安高校中,学院委员会和学院学生会就挂出了这样的宣传标语:“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抵御西方文化扩张”。也就是说,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圣诞节的抵制,体现了国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对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文化的重视,对西方文化侵蚀的反感。这亦是“读经热”产生的原因。
如果上文所述是事实,那么国人宣扬中国节日文化,抵制西方节日文化的正当性经得起审问吗?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有“文化”。用卡西尔的话说,人是运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如果失去了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能力,那人的生活就一定会像柏拉图著名比喻中那洞穴中的囚徒那样[1],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的范围内,就会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这个理想世界是由宗教、艺术、哲学、科学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为他开放的。不过,这不意味着“理想世界”是普遍的文化世界,因为“人类”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以“族群”划分的,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密码和文化基因,不同的文化密码和文化基因让不同的民族成为他们自己,使他们获得自信和信任。譬如中国的节日文化就体现了农耕时代的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情感、记忆、想象和时间观,诚如有学者指出的,与西方的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私性的成分更多些而公共性的成分有所欠缺,这自然和中国人强调家庭伦理,缺乏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有直接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符号系统和文化能力既让人类走出了蒙昧狭隘的“生物性洞穴”,同时又因人类是族群性的存在而将人类分别置于自己挖掘的“文化洞穴”中。就此而言,国人宣扬文化,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当然,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似乎很难将自己封闭在“文化洞穴”中,我们需要文化的交流和接触更多的文化世界。这固然是不错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认同自己的文化,必须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否则就失去了魂魄,不知自己究竟是谁了。也许有人会说,失去自己的魂魄而投入到另外一种文化世界又有什么不好呢?这里,姑且不论人能否摆脱根深蒂固的“乡愁情结”,能否解开另一种文化密码,顺利成为那个文化世界的文化人,单就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来说,这也是错误的。须知,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的文化世界充满色彩和活力,使得人类有更多的选择去应对日益复杂的世界,也使得在文化交流和碰撞中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成为可能。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并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福音。就此而言,在全球化的背景,弘扬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正当的,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西方文化强势的时代。概言之,经济上是一元的,但文化是多元的。正因为多元,所以我们反对节日的同质化,捍卫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
不过,抵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当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抵制行为就没有任何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尽管我们区分了中西节日并做了自己选择,但却没有看到中西节日文化在这个时代共同存在的“异化”倾向。亦是说,不论中西,节日被欲望化了,节日变成了消费的狂欢,无论政府还是商家都特别重视节日对民众消费能力的拉动,而这不是节日的本来面目。节日是一种文化,文化关乎人的灵魂品质的培育而不是关乎人的肉身欲望的满足:西方的圣诞节强调的是人与上帝的精神关联,中国的春节传达的是万物复苏时节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用余世存的话说:“节日不是轻浮的狂欢,节日不在于欲望享受,而在于归宿认同。节日是共同体的经验,是一切人的。节日的经验就是不允许人与他人分割开来。我国人族人歌哭于斯,聚精会神于斯。”可如今中国的传统和非传统的节日大都变成了送礼节和消费日,如中秋节只知买和吃月饼而遗忘了亲情,教师节只知给教师送礼而遗忘了对教师的真正尊重。当下的中国节日已经丧失了对灵魂的教育意义,人与人的灵魂无法在节日中相遇、相通并获得提升。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在中国也发生了变异,购买苹果和彻夜狂欢成为主题,而本应成为主角的对耶稣降生的庆祝却退场了。其实,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中国人过圣诞节也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得真正理解节日活动背后的文化密码,而不是将之作为物质消费的借口。由此可说,当我们弘扬中国的节日文化、抵制西方的节日文化时,应该看到节日文化本身在现时代的共同的异化状况,否则我们就无法回归到真正的中国文化,也无法真正领悟西方节日文化的精髓。
另外,对于学校和教育部门而言,抵制西方节日文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忽视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前所述,弘扬中国文化是正当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换句话说,不能因为目的是好的,就忽视了手段自身的道德性,因为现今时代不是一味强调共同体利益忽视个体权利的古典时代。是否重视学生的权利和自由,是标示一种教育是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压制了学生的自由和权利,以实现所谓的好的目的,结果只能是不仅目的无法达成,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必须清楚,如果种下的种子是坏的,那长出的大树也是坏的。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统一的,也就是必须都具有善性,不可以以目的之善来论证手段之善。由此而言,今天的中国节日教育需要教师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理性的思考如何弘扬和建设中国的节日文化。采用强制性的或行政性的手段去要求学生弘扬中国文化,抵制西方文化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44-0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缺失,从历史来看,主要是因为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的贫穷根源是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封建文化,把现代化等同于完全西化,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看来,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为我所用的同时,在主流思想上回归传统文化、并以此建立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分析、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以此来教育青年,就很有必要。
1.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发掘出对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正面、适用的精华内容,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和青年现状,中华传统文化中可用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蕴含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们共同的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传统的国家: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驱避之"。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缔造了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爱国精神,同时把爱国情感和爱国信念转化为爱国行动,把青年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1.2重德倾向。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和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认为"德行为先",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很好的资源。《礼记・大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方法主要是内省和慎独。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心灵的省察。对教育者而言要身教示范,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重视德育,而且对个人如何修炼、培养优秀的道德有诸多表述。青年人多多学习这些内容,必然会大有裨益。
1.3和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持中守和"等思想,一直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和谐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个人自身的和谐。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倡"与天为一"。现今的各种生态危机已经给我们人类提供了警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我们必需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而任意的破坏自然,最终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毁灭性的报复。这些现象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教育青年以和谐思想为发展指导,促进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2.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途径
2.1注重引领,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在学习、体验、运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做法有: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教育体系中,让民族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学校可以把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有针对性、层次性的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介绍传统文化的精品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发挥各门学科的合力作用,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也能广泛的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让青年能够在学习专业文化的过程中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文化。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带动青年去用心认识,自觉学习,进而引导青年实现自我教育,自觉消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2.2多管齐下,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能够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民族精神,形成民族情感和信念,而要想真正的发扬传统文化,更需要的是把理论付之于实践中,在活动中形成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质。
在开发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我们要重视开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可以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重在体验的活动;组织青年学唱爱国主义歌曲,定期举行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组织青年开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格言、中华经典美文的诵读活动等,让青年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传统的真谛,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将民族精神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让人们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将传统理论与现实环境结合起来,从而去粗取精,有针对性的吸收适合人身发展,社会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真正的内化与外化的合理超越,促进人们的道德文化品质的发展。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青年生活的每个场景、每个细节,让青年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显得尤为必要。
2.3与时俱进,重视网络新媒体手段。网络被称为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手段的新兴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来广泛的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可以有组织的开展青年收看各类电视讲坛,如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就是讲解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组织青年观看反映传统文化和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在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时,我们更应该利用好网络这一新型载体,更快更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建立各类"红色网站"、"国学网站",开辟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建立网上课堂。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精通传统文化,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占领网络阵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的民族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课堂、课外、社会氛围等多方面立体打造,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氛围覆盖并影响到全体青年。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当前青年的特点,传播手段上要重视网络工具的应用。惟其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青年所接受、吸收,并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6).
[3]董晓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