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启蒙袁老师范文

时间:2023-03-23 01:0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启蒙袁老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的启蒙袁老师

篇1

当我还幼稚地像个娃娃一样,背着书包第一次走进校园,这空旷陌生的环境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是袁老师那一抹浅浅的微笑让我倍感亲切,是袁老师拉着我的手带我参观校园,是袁老师母亲一般的话语温暖了我的心田。

一年级的我算不上优秀,成绩中上,却总是不能拔得头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连简单的加减法我也可以错得一塌糊涂,那个时候的眼泪好像一文不值,说流就流。我心里真的不好受,幼儿园里我是最优秀的小朋友,为什么换了个环境成绩会一落千丈呢?我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看着一张50分的卷子大哭起来。袁老师轻轻地走过来,我却执拗地把头埋在胳膊里,不理她。不知为什么,那一刻的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是她亲手给我写的分数,这个“50分”格外鲜红,它真的刺痛了我的眼,也真的让我的心受到了伤害。失望至极,我继续肆意地流着眼泪,此刻的我,讨厌她……

过了良久,老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轻声说:“别哭了,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次次的失败,来,我教你这种类型的题怎么做。”老师坐在了我的旁边,拿起笔开始细心地教我,还鼓励我说:“没关系,慢慢来,其实你很聪明,再用点心,你会成为最棒的!我们一起努力!”我使劲点了点头,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慢慢找到了方法,这种类型的题我已经没有问题了。这一次老师只说了三个字“你真棒!”顿时,之前的那种叫做“讨厌”的感觉悄悄溜走了。我重燃了自信心,开始努力学习,像老师说的那样用心地学习。果然,我的成绩直线上升,跃入了班级前五名的位置。是袁老师帮我建立了自信,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篇2

爸爸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教会了我如何运子,虽然只是些象走田,马走日,?子拐弯炮间打的普通走法,但对于我这一位幼龄而又未满四岁的儿童来说,是多么的惊奇与愉快呀!

我的象棋之路就是从那时侯开始的。每天,我都会哭着闹着把正在洗衣服的妈妈,正在备课的爸爸拉过来和我下棋,不下上五盘就不肯罢休。这也许就成为了我幼龄时期的一张生活写照。

后来,七岁时,我正式地开始学象棋了。我的老师是全省冠军袁一平,当时的我对他充满了感激。随着学习的进步,我学会了什么是棋路,什么才叫真正的下棋。在他的带领下,我日益成长着。我感觉到自己的棋力在逐渐提高。

十岁时,我竟然在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战胜了所有的对手,成为少年组的全市第一,一股激动之感油然而升,第一次尝到了学象棋的甜头,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成就感。

篇3

宜春市老年大学德艺双馨的刘荣庭老师,给我圆了心底这个梦,在绘画方面给了我良好的启蒙和指导,还有诸多的智慧和胆量。在刘老师的启迪和指点下,前年,我凭借“半瓶水”的学业,迫不及待地偷着外出对景写生。

日积月累,有了一批所谓写生画稿。但是,对此叫不叫写生画,心存疑窦。这时老年大学新辟了一条画廊,号召学员个人或联合举行作品展出。我苦思良久,最后鼓起“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决心拿出37幅写生作品公展于众,亮出《锦绣宜春》写生画展的主题,配上恳请赐教的序言。结果喜出望外,抛出的是砖,引来的是玉,获得了许多指教、赞誉和鼓励。

从此,我对于写生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只要天气晴朗,我就带着绘画工具和材料,蹬上自行车,走向宽阔无际的大自然中,领略充满生机的景色,沐浴温柔和煦的阳光,呼吸无浊清新的空气,激发绘画创作的灵感。边游、边看,捕捉探察景物的态势与形貌。遇到情景交融,即停车坐下,打开画夹,布局“经营”位置,确定画面中心,尔后落墨描绘。这时,心不二用,目不它视,耳不旁听,全神贯注进入绘画角色之中。

篇4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提笔写下点什么以促进今后的教学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总结吧.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篇5

谈"课"论"教"竞风流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

0.3秒意味着什么?——从数学书中读到的故事付和宇

出错权利真体现课堂教学便出彩陶莎

走进学生心里——"什么是高"引发的思考湖南教育(下旬刊) 程五霞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录及评课高远望

让"意外"生成精彩王尚海

"这节数学课太有味了"刘邦平

试谈高中数学中的高观点(1)卞新荣

"有理数"教学中要渗透四种数学思想方法彭文旭

不同的感悟别样的精彩汤曙红

变式教学——"双基"与创新的连接点刘志成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策略谈陈竞赛,汪典如,宁花丽

和学生一起体会数学思维——《空间几何体》起始课的教学功能李文英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石桂花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陈为强

"数字化"地有序思考李源

计算器教学的"电影秀"张宏

走出怪圈,追求本真课堂朱向阳

高三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成因分析何燕君

让多媒体技术助物理教学一臂之力雷明武

给童年一双翅膀方卫平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女巫吴双英

像笨狼一样满怀希望地奔跑谭群

把读者带进美妙的幻想世界谭旭东

功夫在诗外田心

公式、定理教学故事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

小学数学规则和法则的教学胡重光

数学规律教学的几点思考李超贵

谈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向利平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定理的教学丁农一,周大明

数学公式教学之"三忌、三重"邓集春

如何向学生解释负负得正李普林

谈三角函数公式的教学金婉芬

追求本质淡化形式——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片段与评析陈金红,潘驰,姚猛,李辉铭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叶毅

润物细无声——谈圆锥曲线概念的教学戴飙

数学课堂有趣才有味王湘黔

课堂有味才有效谢宏斌

有效提问: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周平健

还给学生探究的权利马小菊

引导、体验、点拨、建构——数学活动导学的四个程序湖南教育(下旬刊) 刘伯妹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教学黄曼玲,钟焕朋

每节课都要创设教学情境吗?袁曙

化学课也可以很有趣钟拱照

谈化学"科学视野"的教学阳寿春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色彩、构图与蒙太奇金江

结合实际,上好通用技术课蔡建伟

最后一堂课刘吾福

校长也该评"星级"罗家平

你们也是我的老师——在六(6)班毕业典礼上的即席讲话乐兵

"教育产业化"可以休矣刘英团

《湖南教育》让我们走得更远曹先华

数学解题研究30年罗增儒,罗新兵

为我们的专业成长鼓劲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HtTp://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胡美容

"因数与倍数"教材探微张新春

"联系实际"要实际"贴近生活"要贴近李文英

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马业洗

如何实现快乐体悟学习方式苏少玲

让学生的思维碰撞更充分——数学课堂"宁停三分"艺术例谈雷凤晖

资料研究与思辨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秦自云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构建与实践申赛英

物理课堂导入"七法"胡建涛

精心设计演绎精彩——观摩"剪一剪、玩一玩"教学有感夏克君

架设思维训练的桥粱——兼谈"儿童数学思维启蒙"片段教学中的几个案例何亩文

数学课堂中"等待"时机的把握朱锋

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愉悦的心理场彭桂芝

希尔伯特与著名的23个数学问题李开慧

2008年第12期问题解答

2009年第1期问题盛宏礼

不公平的"快慢班"欧阳锡龙

"优化"岂能"抓阄"?刘建春

学生真的"一届不如一届"了吗?王振华

也谈"离高考仅有×天"姜德泉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艺术湖南教育(下旬刊) 孔国华

对主题图教学的几点思考黄启武

数学教学中的"说、问、练、用"曾葵花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燕春燕

真正地经历并感悟"平移和旋转"谭念君

把数学课上得别致些——谈杨之先生的几篇文章杨长海

用细节扮靓数学课堂唐汇霞

探究性学习结果必须经过数学化杨健

老师与学生一起去"打水"?邓超华,任洋琪

发散性思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支撑点龚晓丹

特例思考妙不可言何亩文

一道习题的变式齐学军

ab=cd型线段问题的证明策略邓巧雄

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湖南教育(下旬刊) 刘景榕

生物实验课教学的"三少三多"周梅芳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翁光龙

对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分析与思考刘片红

2009年第2期问题解答

2009年第3期问题盛宏礼

北大,那人,那魂方春耕

篇6

【关键词】权利 探究过程 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1-02

近段时间我参加了我们学校的科学科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活动,老师们都各展所长,上出了许多精彩课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观念没有完全更新,整节课都在“满堂灌”,一节课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处于被动阶段;2.有些课堂,学生们虽动手实验了,但不是自主探究,还是在老师的要求、指导下的动手实验操作,或者是模仿课本的机械操作,没有创新、自主探究之举;3.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失败或实验中出现假象、错误时,教师只是“说”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要学生接受这样的实验结果,没有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那么如何去克服这些存在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课堂上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觉得首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机会,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参与、乐参与、爱参与探究过程。

一、多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活”起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学生的自身权利。爱因斯坦提出:“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可见,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要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不但要很好地创设情境,提供材料,适当引导,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旧框框,放开束缚,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是否紧扣主题,甚至异想天开式的问题,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能责难。只有放开了,问题自由了,创新的思维才会出现。如在观察蚂蚁一课,如果教师放手学生自主观察,任其问题自由,相信学生提出的问题会非常多,甚至会提出:蚂蚁可以吃吗?蚂蚁用什么来交流信息?蚂蚁怎样生宝宝?月亮上有蚂蚁吗?真有吃人蚁吗?……只要敢于放手,一定会提出很多有趣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所希望的。

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有研究价值,值得探讨,因此提倡。但一开始孩子们有可能会觉得无从问起,提不出什么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实用性,没必要去探讨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多示范几次,并教学生提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提问题的水平逐步提高,让学生不仅爱问,而且善问。

二、多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让探究过程“动”起来

美国国家图书馆挂着一条标语:“我听了,我忘了;我读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懂了。”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思维的发现可使双手变得更灵巧。所以,科学课堂要多给学生操作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探究能力, 让探究过程“动”起来。

三、多给学生参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课堂“阔”起来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说明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双赢。

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必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现代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立体化”。即确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多条通信的信息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从而是互相取长补短。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科学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

所以,科学教师应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科学,养成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四、允许孩子一点“出错”的 机会,——让探究过程“和”起来

当前的科学课堂上,老师为学生的学习安排得滴水不漏,个个表现出色,老师赏识和表扬声此起彼伏,很难发现有“出错”的学生。一旦“出错”了,老师的脸上立刻“乌云密布”。试想,这样的课堂如何能“和谐”吗?这些学生以后还敢积极探究过程,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又如何能得到锻炼?他们的面对挫折弃而不舍的精神等科学素养又怎能养成?他们以后一旦自己遇到问题时将会如何去应对? 所以说,允许孩子“出错”。 我们的探究活动过程才能“和谐”起来。

“美丽的彩虹是遭受了挫折后的阳光”。“科学探究”重的是过程,其目的要让他们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让他们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学生的“探究学习”就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往往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激发探究欲望。

五、多给学生一些“玩”的机会——探究过程“趣”起来

科学探究是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的研究活动。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但从字面上看来那么枯燥、繁琐的“探究方法”,如果以教条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肯定是无益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八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在科学方法启蒙教育上应把握的度。如何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呢?我的“一字秘诀”就是“玩”中学,让探究过程“趣”起来。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科学教学与“玩”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乐此不疲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让他们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

总而言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权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多给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享受科学探究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成长小说;女性;自我意识;自我回归

0 引言

成长小说一词源自于德语Bildungsroman,即教育的意思。它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讲述人物的成长故事,反映主人公如何由从天真走向成熟,由幼稚走向经验,最终获得自由、找到自我的过程。

《我的安东妮亚》是一部典型的美国成长小说。它讲述了自强不息、富有牺牲精神的波希米亚女孩安东妮亚在美国西部大草原的成长故事,“揭示了青年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责任与幸福的关系。”(芮渝萍 62)成长小说与神话故事中许多英雄的成长故事有着相似的结构:主人公童年时期生活困苦、历尽坎坷,曾遭受劫难,但最后终于战胜险恶,获得圆满结局。与大多数成长小说不同的是,《我的安东妮亚》以边疆拓荒女性为主人公,她不仅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赞颂了西部拓荒者,特别是少数民族裔群体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他们对美国多元文化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1 初到大草原——懵懂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美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不断地寻求更高的理想境界。成长小说所表现的从天真走向经验也是一次向理想境界的挺进。”(孙胜忠 274-275)带着能过上美好生活的理想,十三岁的安东妮亚随一家人从遥远的波西米亚来到了美国西部的内部拉斯加大草原生活。安东妮亚天性开朗、乐观,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她并未和家庭其他成员一样感到不适应,而是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尽管语言不通,她和吉姆初次见面就成为了好朋友,她急切地请求吉姆教她英语,努力积极地融入这个新世界。吉姆说“几乎每一天她都跑过大草原到我这里来上课。”(185)初来时的人地生疏,安东妮亚一家生活很艰难。但安东妮亚从来不抱怨,她总是轻松愉快。虽然还是个孩子,她同时却又自觉地意识到她是家里的一份子,有责任帮助家人过上好日子。好学的安东妮亚总爱在厨房给吉姆的祖母帮忙,学习烹调和家务。因为她聪明能干,吉姆一家都很喜欢她。虽然年龄不大,安东妮亚做事却很有主见。吉姆说“她对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185)和吉姆在一起时,她总是像个大姐姐一样,在他面前表现地像个大人。来到新大陆后,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突变,安东妮亚已经开始了从孩子向成人的蜕变,并且在种种变化和困难面前表现出了家里其他人所没有的冷静、乐观的心态。

2 成长的引路人、伙伴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由成年人给予年轻主人公以经验指导,为他指出探索的方向,是成长小说一种常见的结构要素。在观察这些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过程中,青少年逐渐确立起自己的角色意识和生活方向。安东妮亚的成长旅程中也不乏这类领路人,她的父亲、吉姆祖母和哈林太太等人都对她的成长轨迹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安东妮亚的父亲雪默尔达先生是一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绅士。他善良、有学识、待人诚恳,是家里唯一与安东妮亚心灵相通的人,也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吉姆对雪默尔达先生的第一印象“他的手是那么白而且样子很好看,这双手不知怎么显得沉着,而且灵巧。他的眼睛很忧郁,深陷在眉毛下面——她身上的一切都和他尊严的仪态很相称。”(181)安东妮亚具有与父亲相似的气质,也是父亲最钟爱的女儿。她从父亲身上汲取的是生活的情趣和幻想、对平等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她热爱跳舞,追求个性发展,看重人格尊严,这些都是对父亲秉性的继承。不仅对安东妮亚,雪默尔达先生对吉姆也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安东妮亚和吉姆之间的话题常常离不开雪默尔达先生,仿佛这是他们之间的一个秘密。在两个孩子眼中,他是值得敬重的人,也是与他们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吉姆回忆初次见到雪默尔达先生时,“他抚摸我的肩膀,用探索的眼光朝下望着我的脸,有几秒钟之久。我感到有点窘,因为大人们向来不把我当成一回事的。”(183)但因为难以忍受强烈的思乡之情,加之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雪默尔达先生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无疑影响了两个孩子性格的形成及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吉姆身上淡淡的忧郁、怀旧的气质与雪默尔达先生十分相像;安东妮亚则一直活得像她父亲一样有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吉姆还以雪默尔达先生为榜样,去城市里读书,学业有成,成为了律师。

成长的路并非独行之路。有一个同路人,彼此相互扶持,以缓解旅途中的孤独和恐惧,这是每个人所希望的。其次,拥有伙伴也代表着被社会所接受,是对一个独立自我的肯定。因此,成长小说的主人公身旁经常伴随着亲密的伙伴。

吉姆是安东妮亚到美国后的第一个朋友。两人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而这段时间也成为吉姆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安东妮亚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移民,吉姆则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但他们友谊的发生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因为在孩子眼中,是没有什么禁忌的。”(Orvell 35)两人的友谊也正是新大陆对多元文化包容性的最好体现。吉姆教安东妮亚英语,是她的启蒙老师。吉姆也从安东妮亚与贫穷斗争的顽强勇气中,学到了许多东西。童年的纯真岁月使两人建立了一种介乎于友情和爱情的感情,朦胧而美好,也使两人一生难以忘怀。二十年后,吉姆返乡再去看望安东妮亚时,安东妮亚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并且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看到这一切,吉姆为安东妮亚最终获得了幸福而感到深深的欣慰。吉姆真诚地告诉她:“你知道吗,安东妮亚,自从我走了之后,我最想念的人就是你。我很想你成为我的恋人,或者妻子,或者母亲、姐妹,任何一种女人与男人的关系。你是我思想中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在无意识中,你都在影响着我的好恶,我的品位。”(371)两人在成长之路上相互做伴,“吉姆忧伤的怀旧情结和悲观的浪漫特质与安东妮亚天性的乐观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使得他们就像两个发光体遥遥相对,停歇在世界相反的两端。”(袁晓军,周一兵 112)他们都在彼此的友情的眷顾中体味着人生,逐步认识世界。

3 父亲的死亡—— 成长仪式,童真的终结

成长仪式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载体。文学作品中的成长仪式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往往是具有强烈的抽象、象征意义的偶发事件。主人公在经历仪式后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人生中一个新的阶段。成长仪式也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转折契机,象征着童真的丧失,迷惘的到来。蒙在现实世界上的面纱被拉开,主人公从儿时的伊甸园堕入现实的俗世。父亲的自杀是安东妮亚成长中遇到的最大转折。自此童年童话般的幸福生活结束了,她告别了过去,不得不进入了成人的世界,开始像个成人一样生活、劳动。父亲活着时,生活虽然也很艰苦,但安东妮亚很快乐,在父亲面前她仍然是个小姑娘。然而父亲的死剥夺了安东妮亚在家里的最后一点欢乐。生活所迫,她开始像个男人一样下地跟哥哥一起干活,给人帮工,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这时候她的性别被模糊,在吉姆眼里,那时的她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劳动力,像个男人一样。“她整天把袖子高高卷起,她的两臂和喉咙口像水手似的晒得黑黑的。她的颈子从两肩之间茁壮地耸出来,犹如草根泥上戳出的一根树干。”(244)贫穷使过去那个可爱的安东妮亚消失了,这让吉姆感到深深的失落。母亲、哥哥的平庸,使安东妮亚不可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少了父亲的庇护,安东妮亚感到深深的孤独。当吉姆询问她是否愿意去上学时,虽然她那么渴望去学校学习,但她知道自己不再拥有童年,她还要养活弟弟妹妹,自己根本没有条件去上学。但好强的她在吉姆面前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说要干活,没时间,而在背后独自暗暗垂泪。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安东妮亚虽不甘心,但只有无奈地接受。失落加速了成长,不幸的经历与困苦的生活使安东妮亚丢掉了孩子气,心智开始成熟,开始像成人一样思考问题了。

4 黑鹰镇帮工——反叛期,寻求自由和自主

在黑鹰镇的生活是安东妮亚寻找、迷失自我的过程。呆板的家庭生活使她感到压抑,生活没有自我。艰难的拓荒生活磨练出了安东妮亚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品质,于是在吉姆一家搬到黑鹰镇居住后,安东妮亚也来到了镇上的哈林太太家帮工,这是安东妮亚生活中另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一举动也暗合了成长小说的“出走”这一结构元素,即主人公离开家才能真正长大,与此同时诱惑和考验也都纷纷到来。安东妮亚以自己的勤劳博得了主人一家的认可,每个人都非常喜欢她。她过得很愉快,几乎成为了哈林家的一员。“人们不把她看成帮工姑娘,倒是看作哈林家一个受监护的孩子。她生活在他们屋子里、院子里、花园里”。(297)在哈林家,安东妮亚不仅开始了独立的生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她学会了如何与人共同生活相处,这是她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镇上的生活开阔了安东妮亚的眼界,她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在巡回舞蹈班子来到镇上后,安东妮亚迷上了跳舞。她热爱跳舞,发现跳舞能让她尽情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得以尽情地展示自己青春的光彩和潜藏着的才华。父亲的艺术气质在她体内复苏,这也是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她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她身上的女性气质魅力逐渐散发开来。加之舞艺高超,人们发现了一个与在农场干活时不同的安东妮亚。她很快成为小伙子们注目的中心,好些青年向她大献殷勤。这时,安东妮亚也认识到自己可以像其他女孩那样得到男士的爱慕,追求自己的幸福。安东妮亚进一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弄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承担选择的后果。当保守的哈林先生下令不许她去跳舞时,她为自己的利据理力争,她的叛逆象征着青春期女性自我身份的觉醒。最终,在坚持自我和周围环境产生矛盾时,安东妮亚选择了遵从自我意志。她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在哈林家的工作,离开了那个曾给她带来很多欢乐的家庭。这是安东妮亚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说明她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想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遭遇挫折也是在所难免。在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都比乡村复杂得多的镇上,安东妮亚一方面交到了新朋友、获得了新的生活经历,另一方面又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告别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初进入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安东妮亚难免有些浮躁,容易迷失其中。在卡特家做工时,她曾险些遭遇险境,最后还被铁路职员拉里诱骗,又遭到抛弃。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后,她意识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和混乱,开始觉醒。乐观的安东妮亚并没有自暴自弃,她积极地接受了现实,坚强地走出惨败的阴影,回到乡村,不顾亲友的反对生下了孩子,一个人抚养。在体悟了生命以及洞悉形形世态之后,安东妮亚认识到了城市生活的虚无和乡村质朴生活的可贵。于是她安心地返回农场,重新从土地中找寻自己力量的源泉,也获得了成长,获得了对社会、人生、自我的新认识。

5 回到乡村农场——自我的回归

经历了种种坎坷的安东妮亚并没有悲哀、沉沦,她在亲友的帮助下她认识了真实的自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最后与朴实的农民库扎克在农场建立起了自己的家,一个稳定、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二十年后,当吉姆返乡再次见到安东妮亚时,虽然她已“不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姑娘了;可是她仍然具有一种能点燃想象力的东西”。(390)中年的安东妮亚没有了年少时的浮躁,历尽沧桑而更显成熟,焕发出一种新的力量。在吉姆眼中,她“仍然能以一个眼色或手势使人惊得停止呼吸片刻,这种眼色或手势,把普通事物的意义泄露无遗。”(390)此时的她仍旧乐观开朗,像土地一样朴实、永恒,孕育着旺盛的生命力。“她心上一切强有力的东西来自她那曾经那么不疲倦地提供丰富感情的身体。”(390)回想起从前的一切,吉姆感慨万分:“在我的记忆中,有着一系列这样的画面,固定在那里——当我们带着我们的响尾蛇胜利归来时,光腿踢着我的小马肚子的安东妮亚;暴风雪中,披着黑披肩,带着毛皮帽子,站在她父亲坟前的安东妮亚;赶着耕畜沿着黄昏的天际线走过来的安东妮亚。她身体力行太古时期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我们由本能认识到是人类共有而且是真实的。”(390)这正是安东妮亚走过的不平凡的成长之路的真实写照。富有牺牲精神的安东妮亚历尽坎坷,最终也得到了幸福的回报。她生活得幸福而充实,成为了九个孩子的母亲。洞悉了世事的安东妮亚心灵和谐安定,仿佛经历了重生。她终于找到了最真实的自我与心灵的归宿,这在吉姆眼中是那么可贵,他感到“她代表了人类与宇宙之间原始与永恒的关系。”(王长荣 47)她成为了“大地母亲”的化身,也完成了她本人成长的旅程。最终安东妮亚在物欲横流、精神迷失的现代社会中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6 结语

安东妮亚是一个集女性、西部人和移民于一身的形象。她在一系列典型事件中不断成长、成熟,她的成长旅程是一种精神上的寻路历程。同时,在她身上也可以看到弱势和少数民族裔青少年成长的艰难和女性在行动上锲而不舍追求独立自我的过程,体现了边缘群体不懈追寻、实现美国梦的艰辛历程。《我的安东妮亚》告诉我们,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迷惘和烦恼,矛盾和冲突。而女性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自强自立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做到真正的成长。

注释:本文文中所引,均出自此译本: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M].周微林,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1] 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孙胜忠.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美国成长小说及其文化解读,虞建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 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M].周微林,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4] Orvell,Miles.“Time,Change,and the Burden of Revision in My Antonia.”New Essays on My Antonia.ed.Sharon O’Brien[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5] 袁晓军,周一兵.论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人物小说创作风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篇8

带着美丽、带着热情、带着一身技艺和希望来到南方

让中医文化在东方之珠继续熠熠生辉

从医之道,艰辛无比

五十年的从医之路她走得艰苦、坚定而执著

从医之道,其乐无穷

经典著作百读不厌;精彩医案拍案叫绝

於实践中奉献心血

杏林春暖,治病救人就是最大的快乐

16岁学医,她认知中医是宏观医学,完美生命医学

薛理平女士走上中医这条道路,有点意料之外,又似乎是情理之中的。

16岁时,为响应祖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她插队到了甘肃陇南地区。农村地区本来就条件艰苦,而陇南也是全国最贫穷地之一,特别人们要是有个病痛,更是雪上加霜。“其实我从小很怕医院,当时也没想过要学医。”这是她最初的想法。或许是天生心地柔软善良,每每看到农村人的病痛,或受伤情景,她都希望自己能帮上一点点忙。

恰好她家隔壁住的刘尚万老伯是一名老,当时担任地区卫生局局长,同时也是一名老中医,刘伯伯每天见到她都会半开玩笑地说:“丫头,你是学中医的好材料,就跟我学中医吧。”就这样,刘伯伯成了她的启蒙老师。每天早上都有许多人找刘伯伯看病,她就在旁边帮忙抄处方,耳濡目染之下,懂得了不少中医知识。

工作後,薛理平女士被分到白龙江林区卫生所帮忙,带着刘伯伯给她的“作业”,她笑称在林区的日子,自己就是现实版的“大长今”,一边给人们看病,一边钻研经典医书,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各种中药材的熟悉。林区遇到第二个中医老师牛兆真先生,尽力教她:“中医是整体医学,和现代医学互有借鉴,但s必需自成体系,比如现医学代所指的类分泌疾病,我们从心、肝、肾线路上走,凡水湿肿满痛类疾病,我们从肺、脾、肾线路上走。”他还说,中医药基础必须背诵,不要怕忘记,这段经历为她的从医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令她在後来的临床实践中,可谓心中有路,手中有方,每每出奇制胜,下笔如有神。她对中医的热爱与日俱增。

後来,父亲得到,薛理平女士本可以调到机关部门的,但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是坚决要去医院,她说:“学了中医後,每次医治病人起到了疗效,都开心得不得了。”因而在她的一再坚持下,最後分到了陇南两水中心医院。在医院她亦了舒服的岗位,而是从炮u、抓取等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中寻找乐趣。医院的前辈见她不怕吃苦,常鼓励说,打仗要有好武器,中医之仗必需要好方、好药,才能药到病除。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备的人的。後来她在甘肃中医学院修读,实践中考取主治中医师,中医药主任医师,九十年代又进修攻读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80年代初,她是兰州医学院中医教授权依经先生的得意门生,权教授已退休,但惜才爱才的他看中了她在中医方面的天赋和才华,特意出山,再带她一年门诊,让她系统地实践了解一遍《伤寒杂病论》。在门诊,权教授用大畅通泻法,治愈一年轻女子喉结外侧生长出来的肿物。当时情况已比较棘手,西医外科建议需要开刀引流,把脓水排乾净,再配合吃点消炎药,但她担心手术刀口会在脖子上留下一道永久的疤痕,况且还是正面的。难道要她永远都围着丝巾吗?这对一个爱美的女孩来说是绝对难以接受的事情。权教授用大畅通泻法消解她颈部肿物,完美完好。也让她明白了:中医是整体医学,是完美生命医学,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学说。

38岁时她曾是陇原甘肃赫赫有名的中医师

中医是医学,更是医道,中医理论属於中华文化体系,说的是天人合一,对整体宏观的把握,在於治病於未发之时,比如《黄帝内经》体系,既是治病养生的理论,又是一种平衡阴阳,令身心不病的生活方式。在兰州附属医院实习结束後,各科老师给予了她非常高的评价,K赏她:“注重经典著作的研究。”她在学习中医方面有着很高的悟性,既能熟记经典著作中知识,更能蚧钛Щ钣谩

实习期间,有一次实习生们聚在一起,有一个病人患有尿浊,去过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医院都没看好,她的老师看过几次也未有见效的方子。她试着看了後提议说:“既然常规的药都不管用,那就试试别的看看。”於是在她的建议下,老师开了三味新的药,两三天後果真见效迅速。她以扎实的功底赢得了师生们的极力赞赏。

1987年,薛理平女士有幸结识了著名武术家、气功大师、名老中医马礼堂先生,K拜其为师学习中医养气功,推动她在中医领域开拓了更宽的道路。1989年5月,她自己成立了一个中医养气功健身服务部,一方面服务当地百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延续马老师传承发扬中医养气功的愿望。

因为薛理平女士依靠平素积累的人},请到了当地许多知名中医专家教授等作为顾问,所以医疗所自成立当天起,就引起了一时轰动。随着口碑一天天地建立,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甘肃日报》还特地慕名来穹茫随後《兰州晚报》、《陕西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主流媒体都有穹帽ǖ溃一时间她成为了陇上、甚至大西北赫赫有名的中医师,十里,百里,千里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当年全国诗词学会副会长,甘肃诗词学会会长,著名诗人袁第锐前辈,有感於薛理平创办甘肃中医养气功健身服务部精神,说她是“赢得先生服後生”,特赠诗祝贺:

陇上名花秀几枝,春兰秋菊正当时。

杏林长得东风护,絮清才是药师。

巾帼新传养气功,阴阳变理欲屠龙,

望闻问切能医国,尽在灵犀一点通。

从北到南,她将中医文化在东方之珠继续发扬

1991年,薛理平女士在一位曾经医治过的朋友介绍下,第一次南下,来到深圳出诊。1993年来到香港发展。从西北高原到沿海都市,从北到南,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差。

虽然她在甘肃声名远扬,但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的,加上中医K不太为人所知,一切都归零了,默默无闻的她只得从头开始。她曾经受聘於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医概论、中药学、中药内科学课程,K撰写《香港文汇报?薛医师信箱》专栏多年。其後她创办了自己的诊所,多年来她专注奇难慢性病医治,K研发了十多个医治慢性病的药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於治疗心肾肝病的药。

一步一步做起来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背後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是他人看不到的。药效极好,患者常问,为何不大力推广,其实当年,为了能]册自己的新药,她跑遍了广州、清远、山水、北京等多个地方的u药厂,最终因种种原因而耽搁。

得马老师真传,薛理平女士结合中医与养气功,在奇难慢性病治疗方面颇有建树,K积极推动和教授养气功。薛理平说,“养气功对我的医疗观念有了彻底改变,可以说没有马礼堂老师的养气功,就没有我现在医治奇难慢性病。”薛理平女士在她的新著《岐黄医道――走出慢性奇难病之路》如是说道。中国气功,贯穿上下五千年,涉及了医、儒、道、释、武术及文化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座丰富的宝藏。若非亲眼证实马老师通过养气功治好糖尿病及其严重K发症、治愈慢性肝炎、肝硬化、青光眼、白内障、红斑狼疮、白癜风、高血压、冠心病、顽固皮肤病等等案例,她也不会相信养气功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

中医学将人体看做一个小宇宙,一个国家,五的运作:心是君主,肺为相辅,脾胃为仓廪之官,肾为作强之官,肝则是一个国家的大将军,每个腑都有其分工,有其生理特,用以相互协作,维护一个完整国家――健康人体的正常运作。古人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嘘、呵、呼、洹⒋怠⑽”六个字的口型,分别与体内的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呼气时用意念和动作导引,令体内气血循经运行,使大气深入,濡养、涤荡五六腑,通透腠理皮毛,从而取得健体治病防病的效果。这正是马礼堂先生《六字诀》的原理。

在薛理平女士的用心经营下,她的诊所常常门庭若市,中国医术在她的继承与发扬下,在这颗东方之珠里再一次大放彩。

从医之道,艰辛无比;从医之道,其乐无穷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从小时候背诵《黄帝内经》开始,薛理平女士就对这其中的“道”产生了兴趣,继而对中医发自内心的热爱。数千年的中医文化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当看到经典中记载的精彩案例,她总会感到内心澎湃,感叹学无止境。正如她所说的,从医之道,艰辛无比。

然而,正所谓医者仁心。但看到每一个病人来时因为病痛折磨而痛苦难受,又因自己的施诊而痊愈轻离开,这种内心的喜悦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在香港,我曾经给几十个不孕的妈妈医治过,当看到孩子出生时,有一种比自己亲孙子还亲的感觉。”从医五十N载,每一个案例都记在了她心中,信手拈来,“特别是医治好一些求医无门的奇难杂症,更是有一种成就感。”如此种种的案例,多得不胜枚举,因此她也感慨说,从医之道,其乐无穷。

回首匆匆岁月,薛理平女士有时候也会想,若是当初没有离开兰州,或许凭借当时的名气,不管是收入还是生活条件都会比在香港好很多。但是她从未後悔过自己的选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收到真正的徒弟,将中医文化薪火相传下去,若是做不到这些,赚再多钱也是没有意义的。”

烘、炮、炒、洗、泡、漂、蒸、煮……中药的炮uK不简单,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影响药材的药效和安全,至关重要。“以熟地为例,一定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达到最好药效。”薛理平女士强调说,这些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也裼没械化生产,但有些工序可能就被简化了。“我希望能将真正的中医中药传承下去。”之所以她u作的药从来不需要打广告,早已树立起了口碑,供不应求,正是因为她的这份严谨,每一次药剂因为要炮u,因此要五六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篇9

人说写作就是文字的游戏,然而游戏真的有太多的玩法,写作教学起码应该让孩子觉得文字真的很好玩!

语言文字是工具,这是早就被认同的,但不知何时,它竟然成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所要寻找的终结对象。甚至忘却了我们最为本真的交流目标――人的情与感。阅读也罢,写作也好,情感才是我们最终寻求的对象,而不是文字。文字是什么?文字只是传承情感的工具而已。一如美术老师引导孩子用色彩和形态传承情感,色彩和形态背后的情感才是目标;一如音乐老师引导孩子用节奏和旋律表达情感,节奏和旋律蕴含的情感才是目标;写作也是一样的艺术行为,文字只是艺术呈现情感的一种方式,它是写作必须拥有的形式,但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因为一切教育行为的终结指向都应该是人!

普通意义的写作教学不是作家培训班,一如美术课可以发现画家但不是画家培训班,音乐课可以发现音乐家但不是音乐家培训班一样。写作课重点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文字表达情感,更不能忘记让孩子们拥有欣赏文字的情趣,这里的欣赏文字不能等同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意义上课文或范文的阅读与欣赏。这里所欣赏的文字应该是切己的,与自己的呼吸相关的融入自己情感与体温的文字。

有人问:我们为何要教写作?我如是回答:为了参与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不用完成我的作业,不用为我争光,更不用帮我去考试。我只要这一个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课堂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文章不是教出来的,但必须“教”

但凡喜欢写点文章的人都知道,写得最好的文章肯定不是某个人教出来的。所以有了作文不用教的观点。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的文笔流畅而有个性,完全出乎我们所谓的教学设计者之意料。我就亲耳听过管建刚老师在评价一位孩子时说:“孩子,你的才情不是我本节课教学的成果!”此话绝非谦辞,而是一种极为清醒客观的评价。但面对大多数孩子,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素养的写作能力,必然是需要指引和训练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确实是讲究度和法的。

“教”在幸福的策划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有一个综合实践安排《说名道姓》,对于这个内容我做了前后近两个月的写作系列训练,在得到去杭州执教作文课的通知时,我想以此作为写作主题,一来程序上得心应手,二来课堂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坚信孩子们会有无限的写作内容和创意可以呈现。所以在向东城学校501班的凌老师取得班级同学姓名之后,开始了针对性的研究备课,班级学生的姓名不仅在姓氏上很有说头,在其取名中也凸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征,一度让我兴奋不已!而就在我准备赴杭的前一周,和孩子们聊起了这件事,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向往:一来,我所去的是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他们只是在课本、电视、网络这些间接信息中有所了解;二来,对方也是五年级,同龄同届的感觉很是亲近;三来,他们特别好奇于我会与别的学生上一节怎样的作文课。

看着他们不停地询问和建议,我顿生一意:何不借此满足孩子们的这份好奇?何不借文字来满足孩子们的这份交流的渴望?于是我彻底放弃了原有的备课,投入到这个交流活动中来。而主题则是一个陈旧得不能再陈旧的话题――《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射阳的就叫《寄往天堂之城的信》,杭州的就叫《寄往后羿故乡的信》。程序上的设计简洁而明了:

一、公布东城学校收信人的名单,每个人初定一到三名写信对象。

二、将自己准备书写内容的提纲公布,以先后的顺序来获取挑选写信对象的顺序,一一对应登记,确保东城每位同学都有收信的机会。因为人数上的差异,允许两人同时写给一个人。

三、准备一份世间独一无二的信笺:印有写信人的照片。(附图片)

四、各自写信,分别封入信封。

五、由我充当邮递员的角色,将信带给东城学校501班的同学。

六、带回东城学校501班同学们的回信(此项任务留给了邮局)。

回顾一下,除了往返于射阳与杭州,我真的没有什么实际事情可做了。有的只是和孩子们一样的兴奋:这将是一次怎样的写作?虽然以前也有过联谊性的书信来往,但从来没有两边都由我来见证,这对我不是一种特殊的幸福吗?

“教”在因势的利导

因为这次书信来往是他们自己提出的,所以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于我的诸多“刁难”都给予高度的配合:对杭州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最能体现家乡与学校特色的讨论、班级的趣闻趣事、自己所有的学习和生活、书写的工整等等,整整一个星期,系列的事务在紧张而有序地完成着,有的孩子已经到了每天都写近千字的日记。这一切为的就是拥有一份与远方一位陌生人的对话机会。即使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此充满期望的日子是非常甜蜜的,那节作文课的教学任务已经不再重要。全班没有一个孩子不动笔的,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次作文课的意义。

因为书信给孩子们的写作空间是无限的,所以一切皆可入文的自由带来了“肆意”的快乐――写信就可以如此任性!

我选你(高梦杭)是因为你可能是一位女生,而且你的名字也很有趣,同学们听到你的名字时异口同声地说:“高高兴兴做梦上杭州”,别介意,我们只是开个玩笑。你爹妈给你起这个名字可能希望你的生活像梦想的一样美好吧。“杭”可能是你出生在杭州吧,那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柏成盈

我们班级人太多,所以每个人的地方就少得可怜,连一平方米都达不到的,整个教室简直就像个大马蜂窝,挤挤挤,嗡嗡嗡!所以每到放假,我都会爬到奶奶家屋后的大树上去,在那大树杈中间美美地睡上一觉。对了,你会爬树吗?我可是被朋友们称为“猴子王”的爬树冠军呢!

――王 宇

――杨浩楠

真诚是成功交流的最大保证,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是最为纯真的,连批评也不拐弯的。读读回应就能体会到了:

我接到两封信,异常的兴奋,像快要饿死的狼看到两匹马,哦,不,是两只鲜美的羔羊。不过,张昊,我很不喜欢你的信,因为你的第一段干巴巴的。请问人数多有啥用?学校好看有啥用?请你下次再来信时写写。我们杭州很美,你们愿意来吗?来的话咱们可以去“明珠”望望,那里风景如画;到DD城玩玩,体验一把工作的感觉;也可以来我家过个夜,玩游戏、喝茶水,说话闲聊…… ――蒋贵森

激起渴望倾诉之情

最好的激发莫过于孩子们之间的互相激发,读读他们来往中的语言就能感受到任何方法在此都是多余的:

去信:你的名字很好玩,跟你开个玩笑吧:“胡味传到万里之外。请打一人名。”不会真被气急了吧?也许你会很大方地平静面对的。当然,你也可以拿我的名字开个玩笑的,其中也有奇奇怪怪的解释呢。我班的那些家伙们,经常拆我名字的。你就自己找着玩儿吧。我肯定不生气。

――黄玉坤

回信:我是胡xx,在……(家庭住址),我喜欢打篮球(随信所附的就是打篮球的照片),画画,游泳,打乒乓球。不喜欢写作文、吃蔬菜和背英语单词。我的英语不及格。(这是爱国的精神!)学校的老师有的特凶,有些挺好。我们的凌老师她有一个毛病:我们欠她的她记着,她欠我们的事总会忘记。……我觉得你名字中的一个字很奇怪,就是“坤”!我这是第二次写信,第一次写信是写给甘肃小朋友的。唉,他们真抠门儿!我们寄信给他(她)们,他(她)们一封信都不给我们寄过来。用上俗语来:“大人不计小人过。”但是我没有寄给你们,你们倒寄给我(哭),谢谢!我希望和你做朋友,我的……

也想和你交朋友的人:胡XX

这就是那个在上课之初表明自己不想写作文的孩子。即使在当时的课堂我也没有唤醒他写作的欲望,我只是做了一个了解而已。恰恰是送到他手中的信,那信上的文字唤醒了他倾诉的情感。我们从这样的一封信中读到了许多倾诉的点:对自己的评价,评价中调侃的辩解;对朋友名字的关注,相信他会或深或浅地研究一下那个“坤”字的;对世间交往的感慨和评说,括号里“她”的添加,“哭”的注释。就连那最后的署名,你不觉得透露着一股知名不具的潇洒吗?这样的信,在他那里抹去了“作文”的不快,而拥有了“作为”的幸福。

(孩子看到回信时的欢腾)

激励持久写作之志

孩子的热情很容易被点燃,也极易消失。如果没有后续的工作,这样的写信也就只有一个来回而已,然而给予恰当的激励,即使书信的形式中止了,但联系的方式还会继续,写作的趣味会得以延伸,甚至成为日后某一天的写作资源,这都是作为写作教学的成功所在。杭州东城的回信带来的不只是教室内的欢腾,更有延续的写作热情。请看射阳的后续(摘自孩子们的日记):

老师开始发信了,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我不得不用手按着它。只见老师手中的信一层一层地变少,我的希望也越来越小……只有最后一封了――什么?竟然是我的!真是“雨过天晴”!我赶紧拿过信,小心地打开信:谭昕茹同学非常漂亮!高兴的不只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人肯对我说她的想法……

我发现和他挺投缘的,因为他不喜欢英语,我也是。总之说来,他这个人还挺有趣的,虽然我猜他成绩不是太好,但我还是很喜欢他。

回信来了!老师依次报着收信人的名字,越往后我就越紧张,甚至越伤心:如果没有我的怎么办?如果没有我的怎么办?

终于报到了我的名字,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蹦到讲台前拿回了信,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原来,写信是这么有趣呀!

这一天,终于看到回信了!心里又是忐忑又是激动,一直在担心没有回信!

做完早操后,今天的晨会就是收回信。终于盼到了这个时刻!

就在我快失望的时候,我得到了回信!

和同学们一样,我打开回信并没有看到照片,心想:真是亏大了!我不知道她的模样。可读了她的自我介绍,我明白了她为什么不愿意留照片。

哈哈,我太高兴了!因为俞阳和我是同一性别的!

可是,我差点因为俞阳回给我的信而被陈欣伟追杀。为什么呢?因为我和他是寄给同一个人的。我得到了回信,而他没有,所以要“追杀”我。俞阳竟然不知道什么叫“滚铁环”!我真的该回信给她,详细地告诉她什么叫滚铁环以及具体的玩法,要不要再拍张照片呢!另外我也只能很遗憾地告诉她,我没有电脑,没有QQ,更谈不上有QQ号了。唉!

人生是五味的,有人幸福有人甜,也有人苦闷有人烦。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收到了回信。他们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只能眼巴巴地看别人读信。我在安慰自己:可能人家还没写好吧。可能星期一就能寄来了吧。可是现在还是好失望。因为看同学们开心地读自己的信,我却收不到自己盼望的信。看来,我以后得选对写信的人,当然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了。

平时作业都很难按时完成的路文杰,这次终于在日记中憋不住了:

没回给我们,有可能他非常聪明,看我们写的不好,所以没回信。我们班的人说:下个星期还会有信来。我非常希望吴灏给我们来信。不回给我可以回给杜德祁,不回给杜德祁就回给我,我非常希望,会给我们两个人一起来信。

也许这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太多值得关注的。然而对于这个孩子来说,真的是不可思议的!这段话,我没有修改任何一个字,除了“期”写成了“斯”,他竟然如此流畅而准确的敞开自己的心扉,真是令人欢欣鼓舞!

下面的文字来自孩子在一次题为《难忘的……》作文中所写的内容:

星期五,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来了!我们寄给杭师大东城学校501班的信,今天就可以得到回信了。好激动啊!可是,今天一整个上午我都没有收到回信,难道她不愿意回信吗?难道我写的信不够好?难道有人把信给弄丢了?

我看着有信的同学那一张张笑脸,忙埋下脸安抚自己:没信就没信呗!

……

“戴佳,你收到信了吗?反正我没收到。”戴佳说:“我也没有收到。”正在失望的时候,周老师过来了,看她手里有一堆信,心里想:这里应该有我的了吧!可没想到,还是没有我的。我难过极了,戴佳说:“别这样了,我不是也没收到嘛!”“反正我以后再也不写信了!”“我也是!”

伤心,你快快走开吧!

这样的一段文字,并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为自己“疗伤”!――这恰恰是文字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功能!这也是我们教学行为中常常忽视的!我们更多地认为文字是一个外向的呈现,其实更有一种向内的行为:可能是剖析,可能是抚慰,可能只是一段自说自话!这其实更接近于写作的真意!

文字无法完全承载,但必须“写”

任何一种艺术行为都是无法将创造者其原本的意图100%地表达出来的,也正因此,任何一种艺术的欣赏都拥有了大于艺术本身的内涵。这就艺术永恒的魅力所在。写作亦然!“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第三学段关于习作的一个基本认识。“写”的前提是已经有了“被写”的存在。那么那些“被写”者究竟是些什么?

写,是一种剖析

普遍认为写作是一种倾诉的外向行为,然而真正的写作首先是一种自我剖析的行为,它是一种走向作者内心深处的探寻,探寻那里所蕴藏的宝藏,去挖掘与采撷,去挑选去打磨。

我这个人吧!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人缘好,因为我是一个爱行侠仗义的“女杰”。缺点是脾气差,以前经常有人劝我改脾气的,可从未成功过。有一次因为我和妈妈赌气,差点离家出走。可回头想想还是自己的过错。

――射阳:季 豪

虽然你说我们的学校很干净漂亮,但你不知道,其实在学校吃过午饭后还是有值日生将饭盆、菜桶从楼上抬下来,总是难免掉下一些饭菜,虽是撒在地上的,但这可就麻烦了打扫卫生的阿姨了呢! ――杭州:单童绯

虽然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人最感兴趣的永远是自己,常常剖析的也是自己。有相对于别人的自己,也有相对于其他群体的集体剖析。这些都是一种自觉行为,而非命题之作,所以文字在此时,不是在完成作业,而是一把精致而灵巧的手术刀,它甚至会随着这样的剖析品质而成长。

写,是一种移置

语文写作之“写”与美术写生之“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写生之写更好地保留了“写”字本意:移置。虽然移置的手法不同,但移置的对象却是相同的:人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欢乐的、丑陋的、痛苦的都在可“移置”之列:

紫荆和樱桃都长了花苞,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紫荆的花苞有一点像指甲,纤巧而浓郁;而樱桃的花苞则有点像小灯笼,轻巧而透明。

――射阳:张 敏

我们学校的风景如诗如画。最美的要数那中心花园了!那里有清澈的喷泉,时不时地会发出“叮叮咚咚”“叮叮咚咚”的流水声。还有美丽的花朵,真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勤劳的蜜蜂常常去采集甜甜的花蜜。只要你在那儿待上一小会儿,就会感到心旷神怡! ――杭州:赵文婷

我们的凌老师特别漂亮、温柔,有一头长长的不是很卷的头发。她每天穿的衣服都不一样,她走路时高跟鞋在地上也只发出轻轻的“叮叮”声,有时甚至都没声音。你们的老师我可真是无语了。像个小孩子一样调皮,她说你们会想办法整她呀!给我们上课时,故意把最后一个同学的信不拿出来,还说把包送给那个同学让她找,最后确实找到了,竟然有三封信!害得那同学哭笑不得。你们老师演得可真像! ――杭州:谭昕茹

写,是一种呼吸

人类创造文字本就不是为了完成“作业”的,而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也许呼吸的方式不同,只有会呼吸的文字才是鲜活而美丽的。在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时候,有一种人际间的呼吸;在阅读、在记载的时候,有一种穿越时代的呼吸;在有了倾诉和倾听对象的时候,有一种超越空间的呼吸!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每周放假回家,爷爷奶奶都会把我抱得紧紧的,好像十年没见了似的!爷爷奶奶家的梨园可美了,树上长出来的梨子特别好吃,我可以自己到林子里挑我最喜欢的来吃。 ――射阳:华 恒

我喜欢看的书多为史书,略读一些兵书。我读书的史书有《明朝那些事儿》一至六部。《史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国榷》《中华上下五千年》,读过的兵书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只要再读一读《吴子兵法》,三大兵书就over了。周老师在教我们学《论语》,我又特别想读诸子百家的书了。如果你们有人到我们班来做客,那我们定然如孔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书让我谨记了这样三句话,我想与你分享:其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意为:别人因为不知情而冒犯了你,你不要生气,我就是君子之为吗?其二,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其意为:君子要先做事,事情成了再说明,类似于这句话的还有“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其三,谨记仁者之为,莫记小人之为。其意即要心中有他人,自己切莫成为小人。我觉得这三句话对人来说很重要,所以也将它们送给你。 ――射阳:陈 希

下面是一对来往书信中的片段:

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一起去了陈洋综合实践基地玩了三天两夜,那里太好玩儿了。不只是项目多哦,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远离爸爸妈妈,住在宿舍里。有一晚,宿舍里出现了一只壁虎,所有的同学都害怕得尖叫起来,就连我这个素以胆大著称的人也害怕了。很快惊动了老师,我们的周老师走过来,只是问:“你们如此大的动静,是壁虎怕了你们,还是你们怕壁虎呀?”我们虽然觉得壁虎也够可怜的,但还是怕得要命。念叨说:“应该是我们怕!” ――射阳:秦 沐

秦沐同学,我可不是和董宇帆一样,我和他只是姓名相似而已。我长得又瘦又矮,身高只有1米37,体重58斤,力气特别小。我特别羡慕你们能三天两夜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学校的春游、秋游,只能玩四个小时就得回去了。可你们竟然能在那里玩三天两夜,真是不可思议!我想你说到的壁虎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你们不大声说话吓走它,那还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的,把壁虎解剖解剖呢! ――杭州:钱雨帆

从信中不难看出这是两个性格不同的孩子,若是在同一个班级,他们未必会去真正对话。但这样的一次活动让他们“相遇”了,这样的写作也许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小水珠而已,我的教学目标不是要他们互相标榜自己的一切,也不是表达某种羡慕嫉妒恨,而是成为他们精神成长所必要的点滴营养,是他们运用母语去寻求自我的归属感和家园感,对实现自我和他人的发现及认同。文字在此,真的不是用来完成作业的,而是一把开启人之精神世界的钥匙。

写,是一种创造

用文字创造一个此时此境的世界,就是此刻的写作目标。文字的运用过程,会使人性本身进入一种自然的启蒙和觉悟状态。

奉天呈运,老师召曰:“盼回信!”

我们班差的同学慢慢进步。可我却被绳索吊在了半空中,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停停停,此段给打上马赛克吧!

这是东城一个叫俞郑凯的回信,看这样的语言自成一种风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驾驭文字的一套办法,尊重他们的禀赋,允许他们的不拘一格,也就能读到他们自由的心灵之声。

我最喜欢看《少女的红发卡》《我要做好孩子》和《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可谓是百看不厌。因为每看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越来越深刻呢。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我妈妈不这样认为,她觉得看过了就没有必要再看了,再看些别的书。我知道她是担心《少女的红发卡》里那些男生女生的爱情故事。不过我会理直气壮地对她说:“这些可都是市县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里的,考试时会考到的。你不想我拿高分吗?”她听了这话也就拿我没办法了。 ――射阳:成金铭

你憋气过没有?你憋气最短和最长的纪录是多少?我喜欢练习憋气。最短也有40秒,最长时间是52妙,还不到一分钟呢。要不我们一起来练习,每天都记录下来,一年后看看谁最有长进吧? ――射阳:张 昊

无论是交流秘笈,还是交往策略,是不是都极具创造力?写,是必须的。许多学生对于写作的畏惧就来自于这种“写”的痛苦,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也要面对现实地想到: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愿意持之以恒地写作的,一如这个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作家一样。但作为语文老师能让他们于“写”中获取一种文字所带来的快乐,欣赏与自己相关的文字,感受写的过程中的感悟和憧憬,显然比完成一次写作任务更有深远的价值。

(孩子们认真回信的情景)

情感难以自由掌控,但必须“真”

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本真倾诉!

当我背着满满一袋信的邮包出现在东城学校孩子们面前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我始料未及的事情。在一个月前,他们在凌老师的组织下给甘肃的一所学校寄了信,他们正苦苦地盼望得到甘肃小朋友们的回信。因为之前没有和凌老师及孩子们交流,所以对此没有任何准备。然而,正是这份意外,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射阳小朋友等待回信的心境。

东城的孩子有写信的经验,却没有收信和回信的经历。这正是我在课堂需要利用的资源。于是我省略了诸多关于写信事项的交流环节,在课堂上只做了两件事:

一、强化了读信看信的过程――这正是他们所没有的。意外,是最易激发真情流露的,第一个收到信的如何自豪不必说,而一双双紧锁我邮包的眼睛所放出的光芒足以点亮课堂。每个拿到信的孩子都兴奋不已,更别说一下子得到两封的了。最后剩下的一位,看着停止发信的我,满脸失望。当我表示要将邮包送给她做纪念时,她几乎要哭了。而当她打开包竟然得到了全班最高奖赏:三封来信。她又是那样的手足无措!这一切的一切,真的仅仅为了那些文字吗?当然不是!

二、引导他们认识到回信的意义所在――从自身的感受切入,体会盼信人的期待。让他们自然地担负起了一种文字的责任――情感的交流。如果没有他们往甘肃写信的经历,对回信的价值我是免不了一番动员的,而在现场,我只是问一句:“大家打算回信吗?”

“回――”异口同声。忽然有人说:“不回还叫人嘛!”其中的意味自不必说,而我也相信日后他们收到甘肃小朋友回信时,将会怎样的珍惜也是可想而知的。有收到两封三封信的孩子甚至准备每封都回,她说:“因为我得到的幸福是他们的三倍,所以我就应该付出更多。”没有人进行思想教育,孩子却成为如此有哲思的人。至于怎么回,那真不是重要的了,也不必我再参与的了。

自由袒露的天真

“本尊最讨厌、最恨的人是xxx,因为他和我们玩的时候,总是他最先引起冲突,谁都不大喜欢和他一起玩。可是他偏偏是我的朋友,不是吗?”――如此无奈中的宽容,是属于孩子的天真才有的。当然趣事是他们所津津乐道的:

班级里每个人的名字都很有趣。唐成的名字总是被李锦源叫成“盛汤”,原来他将“唐成”两个字反复连贯地叫,“唐成唐成唐成唐成唐”结果就会出现“成唐”――“盛汤”。袁李绰号是“圆里”,杜德琦的绰号是“肚脐”,把他们的绰号结合起来就成了“圆肚脐里”!而我则经常被他们叫着“梧桐树”! ――吴 彤

我想请问你:你们的老师有没有讲和课本上无关的知识呢?我们的老师周晓霞会在每天的早读课和中午的阅读时间给我们讲一些课本里没有的东西。这学期,她在给我们讲《论语》呢!开始我说给爸妈听,他们都说太难了。没想到周老师讲的可好玩儿了。一共20章,我们现在已经学到第7章了,因为她讲得幽默有趣,还有别的老师把自己的小孩子悄悄插到我们班来听《论语》课呢!

――刘景文

用心回应的本真

儿童之间的文字是有密码的,密码就是“真”!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习。用我平凡的双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一棵健壮的小树苗。因此我会用心奋斗。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做好每一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让我们每人选择写信的对象,我选择你是因为你和我特别有缘,名字中都有一个“童”字。“童”表示像孩子一样天真活泼。我喜欢与活泼的人玩,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就像金波爷爷那样永远不老。我直觉认定你是一个活泼的人。 ――杨 童

“我的朋友有:周玲洁――‘暴力女’,汪琳瑶――活泼聪明,可我给她取名为‘神经病’。她却说我是‘梅超疯’――只是因为头发很多而已。陆于菲――文静的乖乖女。赵文婷――也是‘暴力女’一枚,不过没周玲洁厉害。”

――俞 阳

随性而为的率真

“我的同桌是个发呆王,叫XXX。他是一个上课玩,下课写,考试睡觉的小男生。他有无数外号:失败大师、发呆大师、老二……我的朋友是全班女生,大家都愿意和我玩。我有一个死对头,是个小白脸,叫XX。”

这样的文字也只有在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中才会口无遮拦,率真流露。

“阳阳”本名杨子杰,因为“杨杨”而得名。“杨”字没有“阳”字亮,所以称其为“阳”。他可是班级十大才子前三名。可见其聪!(不谦虚地说明一下,我也在前三之列)他人长得瘦不拉叽,却自诩帅气,待人言语尖酸刻薄,尤其是对男生(老师在时会稍有收敛)。他是我的仇敌(不是情敌),每每考试,即为对手。可吾辈实不争气,次次会以一二分败北于他。

如此写意,是不是只有孩子才这般坦然!

描情写意的纯真

幼稚,在成人眼中是一种可笑,而当其进入文字编程之后,则是回忆的歌!

我叫董杭,今年十二岁。星座是双鱼座。血型不详(我真担心哪天我被一辆大卡车撞了,急需输血,因找不到血型相配的血液而命归黄泉)。我最向往的地方是宇宙深渊。最渴望的梦想是成为“宇宙史“上最著名的机甲发明家。最崇拜的偶像是中央二套的主持人黄西,因为我曾有和他小时候一样的错觉:1.小时候认为画家很穷,因为他们买不起相机才学画;2.以为电视剧里死人都是真死,所以觉得演员特可怜。

篇10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课题: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必须非常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带头科学,进行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把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一)有效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需要

1.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习惯于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从事各种教学活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新重点、新难点、新目标、新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延续以往实验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环节上安排少量的讨论,大部分的探究实验都存在“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农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比城市教师更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识性教学量过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没有细化,实验条件不完善。学生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交流表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知如何是好等等。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的过程。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题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对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是相通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和途径。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是生物新课程的核心和亮点。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求知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性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规律进行。不仅拓宽学生的只是领域,而且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参与探究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发展个性,培养探究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激励学生探索,提高综合素质。

生物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悟一些浅近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会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些直接经验的取得,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已有知识的累积才能获得。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独立自主、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以及开拓进取、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在中学生物课上,成功的探究性学习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智慧。学生在生物课的探究中不仅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深入的了解,生物课上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探究过程有独立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又在讨论中强调对他人观点的容忍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根据事实进行批判的思考的态度。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真实自然和生命宝贵价值观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真实的与动植物接触,让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物的同时,也拉近了与生物的距离。这种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既重视知识获得又重视能力培养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3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3.1 内容

(一)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品质培养的指导策略。

2.引导学生主动挖掘问题的探究价值

3.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4.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分层次训练学生的能力

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调查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分析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3.2 目标

(一) 通过对文献的研读,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 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困难,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得出相应对策。

3.3论文完成的方法

深入中学调查,真正的走近生物课堂,去体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真切的感受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的生物学习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反馈给教师,找到合适的策略,从而有效恰当地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 调查访谈法:主要针对学生,其内容包括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态度及当前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进行问卷。对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探究学习中的问题。

2.课堂观察:课堂是研究教与学最合适的场所,通过对课堂中的相关要素的研究,从一线课堂实践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发展、升华为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3.文献研究:针对国内外探究性学习实施,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做出分析、借鉴,不断调整落实,形成发展。

4 进度安排

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开题报告 20XX.2.25-20XX.3.22(II学期:第1-4周)

确定调查方案 20XX.3.25-20XX.4.5 (II学期:第5-6周)

完成调查过程、撰写毕业论文 20XX.4.8-20XX.5.17(II学期:第7-12周)

问题整改、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 20XX.5.20-20XX.5.24(II学期:第13周)

毕业论文答辩 20XX.5.27-20XX.6.1 (II学期:第14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传版社,2002.

[2]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7-99

[3]占凤.探究性学习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8-9

[4] 钟振芳.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J].理论博览课改论坛,2012,10(24):23-25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标教师研修手册—生物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行登科.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7):7-9

[7] 吴诗光.探究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天中学刊,2001,(10):14

[8] 李玲玲,袁均林,崔鸿.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适应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