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9 19:2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芦花荡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芦花荡教案

篇1

关键词:道路交通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一、当前道路交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室缺乏硬件环境设施。

有的档案室潮湿、狭窄,防护设备不配套,导致档案损坏。还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室。

2.道路交通专业档案管理水平低下,人力物力投入不够,管理手段陈旧。

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管理人员没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人员,导致道路交通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存在严重的问题。

3.少数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个别领导认为档案工作简单且不能为单位创造效益,只要能应付查档、外调等就行了。

二、道路交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计算机管理已经渗透到了道路交通的各个领域,纸质文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准确、方面、快捷的电子文档。在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潮流,长期困扰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之一,能否充分利用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直接关系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二)道路交通档案应用系统建设

只有建设好信息化应用体系,才能从技术上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的顺利建成,让充分开发和利用和档案信息资源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高速度、高质量的建设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集中体现在辐射面广、工作量大两个方面。

(三)道路交通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其他诸多要素的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关乎档案信息化的成败。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时间和空间概念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深远的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道路交通档案繁杂,更需要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的进程。近年来,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把加强信息技术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满足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客观要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社会和时展的必然选择。

(四)道路交通档案规范和标准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建设范建设必须先行。规范和标准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的归档,使用、管理、交换、查询、存储、描述档案信息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规范齐、标准高的中国档案信息化体系。

(五)道路交通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软硬件基础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和传输的必要手段,档案信息网络是它的核心所在。

三、如何加强道路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强化道路交通档案电子文件管理

1.保存好档案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信息读出方式不存在磨损,使得长期保存在理论上成为可能。磁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水份及灰尘等不会直接侵害电子文件信息,因为记录这些信息的介质被塑料保护层密封了起来。但电子文件具有形成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缺点,如何电子文件中的原始信息得到长期的保存,有待档案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对道路交通档案电子文件管理必须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花大力气做好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对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是当务之急,它要求档案工作者对现行文件工作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指导接收、处理以及存储网站电子文件,保障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的安全,对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线索做全面充分了解。

3.道路交通信息与计算机管理部门、档案部门、电子文件形成部门三部门必须携手起来才能完成道路交通电子文档的归档,归档后的文档质量才有保障,这是因为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的归档受制约因素更多,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单靠道路交通档案部门无法完成归档工作。

4.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建立与发展起来后,被传输上网的道路交通档案重要文件越来越多。这些文件都是事先按要求经过格式转换的,其携带的数据是通用和可靠的。具有保存价值但没有上传到网站的道路交通档案电子文档、电子文件应由档案形成部门进行编目整理,同时传输给档案部门。

(二)搞好道路交通网络档案系统建设

篇2

一、公开课初探“快乐学习”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03年5月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幸运地取得了决赛的资格。接到教研室的通知后,我非常高兴,立即着手编写教案《故宫博物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在备课上我很下功夫。首先吃透教材,把课文内容通读好几遍,查阅有关资料,并向同行虚心请教,然后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了能激发全体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我在设计教案时,就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绝不冷落他们,而是多创设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现闪光点就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潜能苏醒过来,使他们感到“我要参加,我能完成”。

在教案编好以后,我反复阅读,熟记于心。为了便于学生感受故宫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增加课堂的感染力,我还制作了不算精美的课件,使抽象的说明生动化、形象化。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我决定先借班试讲,并邀请领导和语文组的骨干成员前来听课,请他们给我找缺点、提意见。

由于准备充分,各个细节处理得都不错,因此在开课时,面对众多的评委和老师,我基本不紧张。首先是故事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其次是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说明参观路线的词语,并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示意图),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接着分组活动:学生推荐景点,找出他们最喜欢的景点并以“我喜欢?摇?摇?摇?摇句,因为它使用了?摇 ?摇?摇(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表现?摇?摇 ?摇(说明对象)?摇?摇 ?摇?摇特征”的形式介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针对课堂作文《介绍我的学校》,学生们能够运用当堂所学的知识,按照空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学校,而且说明方法使用得很精当,活学活用,博得满堂喝彩。

此次比赛我荣获一等奖,当然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都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观摩课精心打造“快乐学习”

2007年4月,我很幸运地被安排面向全县开一节观摩课《芦花荡》。在接到任务后,我既兴奋又紧张。回到学校后,立即潜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反复研读教材,查阅各种资料,设计草案。草案成稿后,我反复阅读,把不满意的地方认真修改,直至满意为止。经过两个不眠之夜,我苦心经营的教案和课件,终于出炉了。

在教案编写好后,我又反复演练,不断修改,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夜已深了,但我还在一遍一遍地讲给自己听:如何导入?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如何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快乐学习,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反复的修改,终于字句顺畅,条理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并做好了应急处理,对于哪些地方可能出现的状况,如何处理,都做到精心准备。思前想后,觉得一切都满意之后,才放心去睡。

由于准备充分,进入课堂后虽然面对台下近百名前来探讨语文教学的教师们,我倒也不觉得紧张,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娓娓道来。由于导入设计精妙(看一段“荷花淀战斗”的视频后,让学生自由谈感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无拘无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当我问道:“通过预习,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学生们踊跃发言,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分角色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到,小品表演寓教于乐,台下掌声一片。看到学生精彩的小品表演,我随机设置了“现场采访”活动,让学生结合小品,当回小记者,共同探讨小品中“老头子”的人物性格。学生们非常投入,问答非常精彩,博得满堂喝彩。看到学生神采飞扬、快快乐乐的样子,听到领导和老师们的啧啧赞叹,我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懂得:教学是一门艺术,轻松快乐的课堂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教师就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方法。

三、送课下乡共享“快乐学习”

前不久,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教育局安排一批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既然是送课下乡,就要努力把课上好,要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实效,给人亲切感、真实感,不能让人感到形式主义,是在作秀。

在编写《桃花源记》教案时,我费尽了心思。首先,我认真分析了农村学生的情况:农村教学条件不太好,学生的生活环境淳朴简单,那里有田野、小溪,有鲜花有青草。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注意一贴近他们的生活,二除了设计好“教”和“学”之外,对于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了设想,如果遇到与实际教学环节不一致的情况,我要怎样取舍?怎样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在开课那天,由于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原定教学环节“读”、“说”、“写”三大板块的教学内容,最后被迫作出调整。原因是在“读”时,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对于重音、节奏和停顿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说”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谈情感、谈体验非常踊跃。尤其是在探讨本文的思想意义时,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并逐渐形成两大派。一派认为:作品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反映了人民希望摆脱剥削压迫的愿望,对推进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另一派认为:这只是一种幻想,有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双方各执一词,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要求:1.发言要有观点;2.要有依据;3.要有评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双方引经据典,辩论气氛异常热烈。虽然“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