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题范文

时间:2023-03-16 00:2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实验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三化学实验题

篇1

关键词:初三化学;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学习兴趣;高效性;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中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有了较大改变,教育界为此也给出不同见解。

一、实验形式多样化

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标准,初中生物教学尽量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满足教学需求,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等。另外,演示实验的操作需要教师亲手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除了教师演示操作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化学的奥秘。例如,那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可以交给学生自行完成,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那些实验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操作时,教师在实验前要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步骤以及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问题,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

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单凭课堂上短暂的时间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家庭小实验的开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实验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前作业,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然后做好笔记,并且利用书本上的实验装置、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很多学生都满怀激情地操作,结果却很少有能做成功的。然后等到再上化学课时学生就会纷纷讨论实验现象,经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在课堂上将实验完完整整操作一遍,学生就会从中找到问题,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将对知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样的家庭小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以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快速提高。

篇2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18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初三化学是一门新增的起始学科,大家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要是学生的化学学习能有个好的开端,不仅学生今后能学得轻松而愉快,老师也能教得轻松而自如。这对于初三化学教师的教学来说就一定要开个好的开端。更何况初三化学教学面对的是学习习惯已经基本成形的初三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困生而言,初三化学是他们与其他学生的总分缩小差距的好机会,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学好初三化学就更加重要,更应该有个好的开端了。为此,我在迎接每届新初三学生时就有了以下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你这位化学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的是引导作用。而初三学生仍然处于是懂非懂的阶段,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往往不会考虑太多。因此,假如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厌恶感,他就容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变得不愿意学习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最后可能会变得“不可救药”。想反,学生一旦喜欢上了这位老师,不管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如何,他都会喜欢上这位老师所上的课,也就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不管学生原先的基础有多差,只要喜欢了就会努力,只要努力了,就会取得更理想的成绩!所以,初三化学教学要有良好开端,就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你这位初三化学老师。

1.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学生喜欢你的前提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喜欢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老师,最不喜欢老师凭自己的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数老师比较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中间层次的学生往往关注较少,对后进生乃至“刺头”则视为“眼中钉”。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我觉得可以有以下一些做法。

首先,不要去询问学生升初三前其它学科的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等,省得对有些学生产生难以改变的印象,走进教室时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某些学生,让那些学生一开始就不喜欢你。其次,我们在上第一堂化学课时就要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让学生感觉到化学老师会平等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让那些原先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感觉到,化学老师不会对你另眼相看的。并让学生相信,不管你其它学科的成绩如何,化学是初三才开始学的,大家的起点差不多,只要你愿意一开始就跟着老师的步骤学,一定能学好初三化学这门学科的。

2. 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是学生喜欢你的有效方法

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一般学生而言如及时擦亮的火柴,会使他们热情高涨、积极上进;而对于后进生而言,可使他们更新认识、转变学习态度。因此,我们要在学生刚接触初三化学(沪教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时,就应利用这一章内容即基础又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等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不管原先成绩有多落后的学生都有信心学好初三化学。如果我们能给学生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或许学生会更加喜欢你。而我们的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初三化学课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所以,只要学生喜欢某位老师上的课的话,他们学习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时就会更加轻松愉快;这位老师的教学也会更加高效!所以,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喜欢自己所上的课,为此,我们初三化学老师就要想尽办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喜欢自己所上的初三化学课。

1. 让学生因了解化学的作用而喜欢上化学课

初三化学(沪教版)第1章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就介绍了化学的各方面作用。所以,初三化学课的开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节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以及一些化学史让学生首先了解化学的作用。例如:通过向学生介绍青铜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名称虽然很熟悉,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些都是我国世界文明的化学工艺,让学生感觉化学很神奇;再如:可以通过具体实例来介绍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化学更神奇了;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特别感兴趣的火箭发射也要应用化学知识以及一些药物、塑料、布料、动物食用的蛋白质、合成橡胶、化肥等都是用煤、石油等原料通过化学工艺制造出来的一些产品等一些实例,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的用处很多,这时,学生可能还会把化学与他们的理想联系起来,从而,喜欢上了化学课!

2. 让学生因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而喜欢上化学课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而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上化学课。所以,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了化学的作用后可以补充一些简单但现象变化明显的化学实验,例如: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后再滴加无色稀盐酸,红色消失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学生发现又变红时肯定会觉得化学真的很奇妙,好想自己也能完成这样奇妙的化学实验而喜欢上化学课!

3. 让学生因分数的刺激而不自觉地喜欢上化学课

对于初三毕业班学生来说,他们会比以前更在乎卷面分数的高低。如果刚开始学习化学就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学生会越学越有自信,从而越来越喜欢上化学课。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不断地用分数来刺激他们,特别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为此,我们可以将一开始学生所学的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点以10个选择题和2个化学反应表达式的形式编写成小试卷,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完成,下课后马上批改,批改时尽可能给出高一点的分数,一开始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拿到小试卷时脸上都能露出满意的笑容,也因此学生就有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当然,学生在满意自己分数的同时还会去关注他人的分数,不过在他们有了信心的基础上哪怕是比他关注的同学分数低一点也不会丧气,反而会产生更强的斗志,或许会暗暗下定决心要超过某些学生,这样学生们会在不断地分数“攀比”中不自觉地喜欢上化学课!

三、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

近几年的苏州市中考化学卷实验题的分量越来越重,同时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些实验题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大部分学生将因无从入手而遗憾地失分。

例如:①2006年苏州市中考化学卷的第27题中的第(3)题: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检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但加过固体,盖上胶塞,滴下反应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内却无气泡出现。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都不变的基础上,(填操作方法)

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现气泡。

②2009年苏州市中考化学卷的第29题: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其中的第(3)题: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③2010年苏州市中考化学卷的第36题中的第(3)题: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这些题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可能就只能空想而无从入手,相反,如果学生经常自己亲手做化学实验,则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

1. 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是学生喜欢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的前提

现在的初三学生在家里基本都是宝贝的独生子女,哪怕是火柴、蜡烛可能都只是见过却从没有机会接触过,所以,往往一听到或看到化学实验时,虽然很好奇却也很害怕。他们通常会想:化学实验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发生爆炸等一些问题。这时,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为了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我们不仅要在学生面前规范地操作,还要不断地用不同的化学实验来证明,只要正确操作,化学实验是很安全的!只有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亲自做化学实验,而不是只想看老师做演示实验。

2. 用实验多次证明学生的猜想是学生喜欢亲自做化学实验的有效方法

对于刚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对化学的各方面都充满了好奇却又很陌生;很喜欢观察化学实验却又害怕自己动手做实验。那么,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能用简单化学实验来证明的问题让学生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不同的学生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时,我就要抓住学生想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心理,适时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时一定会兴奋不已,从而开始喜欢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与化学有关的各个方面,是化学教学的良好开端。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不仅学生会因为喜欢而学得轻松愉快,老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喜欢而教得得心应手,师生双方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3

摘 要:可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对于初三化学更是如此。当然,当前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实践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从新课程改革的新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新课改对初三化学教学的新要求

相比其他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得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初三化学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彻底的改变

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初三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没有彻底的改变。实际表现为,初三化学教师依旧遵循“教师本位”的教学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再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为尊”的理念依旧没有改变,即便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素养,但依旧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B,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2.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目前初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氛

围,而在此大背景下,也对初三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很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研究技能来丰富自己,而是愿意通过各种模式、技巧、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知识不求甚解,整个学习过程也比较机械。

3.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材料。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资金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和完善的实验设施,一些实验用具和教学器械也不够先进,甚至一些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认真掌握新课改的新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是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则能够扮演好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探究;三是能够在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即将进入高中,接触更多新学生和新老师的初三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四是能够将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营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

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或者通过一些政策和方法来降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学校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能够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微课、实验、故事、背景介绍等不同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盐酸”一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碟面生烟”的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氢氧化钠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握手成血”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加强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

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的加强就是要求学校一方面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升级自己的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创新;教学现状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面面观

1.师生交流互动是短板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一张试卷定输赢”的格局,导致当前大部分学校仍然沿用“容器灌装式”教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身心俱疲,教师完成了教学进度,学生完成了信息量的物理储存,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受挫的现象比比皆是,厌学情绪高涨,教学效率低下。

2.对教材内容资源缺乏全面、细致的认识,不能有效利用图表辅以教学

教材的编纂过程充满艰辛,它是各位编者经过认真研究、反复增删形成的教学一手资料,其间蕴含着广大编辑人员的心血。当前初三化学所使用的教材,除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外,还配有大量的插图,以增加教材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化学教师应在注重教材文字叙述的同时,合理利用其中的插图,配合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强化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重理论、轻实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和动手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而很多初中学校的初三化学在我国教育体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裹挟下,仍然是以口授为主,动手实验获真知的课改模式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初三化学理论过剩、动手不足、效果欠佳的常态。事实上,很多化学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实践,在讲授燃烧和氧化相关章节时,很多教师只是机械地将燃烧和氧化条件“复制”给大家,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在其间插入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以示意方程式的形式“2Mg+O2■2MgO”在黑板上向学生呈现,用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辅以教师的理论传授,自然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简单的直接猎取向过程性探究过渡。此外,对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点实验,很多化学教师往往采取教师做、学生看的形式,无论学生有没有看清,有没有看透,教师最终得出实验结论都“水到渠成”。学生没有真正地动手去做,动手能力培养无从谈起,对实验结论因为印象模糊,时久必忘。所以,在初三化学教学中,要想取得教学效果的多丰收,必须让学生在多听、多看的基础上多练,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联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对缓解初三紧张、沉闷的学习气氛也有好处。

二、对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下“猛药”

1.重视课前准备活动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创设探究问题,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如,教师预讲授“开启化学之门”,可先让学生自己列出预习步骤,教师再进行必要的“微调”,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填写《预习情况汇报表》。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科学、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手段要力求创新,糅合多种形式的探究场景于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

2.营造宽松和谐、言路通达的治学治教氛围

学生身心尚未成熟,缺乏生活阅历,对事物的认知往往随性而为,缺少理性思考。在教学中,有些学生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并不鲜见,教师面对此情此景,切不可对学生嗤之以鼻,甚至是冷眼挖苦,必须要审慎冷静地处理,要能理解、能容忍,小心翼翼地对学生的自尊心予以特别保护。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所谓对错,只为学生有一颗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求知心。如,在讲授《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时,其中包含的内容甚多,处于零碎分布状态,缺少知识性“粘连”和系统性整合,学生学起来会有“零件一片,无从下手”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与生活衔接紧密的实际,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布置。可以借鉴小组合作的模式组织教学,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先让各小组对知识点进行罗列,找出重难点,再结合自身认知实际剖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必要的梳理,使之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在此过程中,还可找出多个切入点适当插入新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互动穿插,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智力的被动发展蜕变成主动潜行、跃升,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滋暗长。

3.以近年的中考题型为主轴,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训练

近年中考题型虽然有所变化,更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拓展。初三化学复习要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行动指南,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化学实验为引线,实操能力培养为宗旨,逐步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目的地进行专题训练,以期达到大纲要求。

总之,初三化学教学必须打破教学常规,开发多种教学模式,更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基础知识掌握为先导,用动手实践的探索过程作为化学理论的依托,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走教学创新、科学探索之路。

篇5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创新教育的第一步。

一、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唯有对事物具备较高的积极性,才能在此事物领域达到突破。因此,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积极性。但在实际的初三化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观念内的化学是枯燥、繁琐的,因此,性格特点较为活跃的初中学生群体对于初中化学的积极性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故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课堂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增设游戏环节、竞争环节或是开展室外课程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消除对初中化学枯燥、繁琐的观念,进而提高学生对初中化学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在“爱护水资源”的学习中,教师除了要进行水的重要性的教学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如今地球水资源现状的教学,其中会涉及水污染方面的知识,此时,教师就可安排室外教学,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水库或是河流等进行考察W习,使学生了解水污染方面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通过室外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初中化学特别且有趣的地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积极性,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丰富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重视并依赖实验的学科,在化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化学实验,良好的化学实验课程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样通过化学实验也可以实现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国家教育资源的投入,化学实验课堂已基本实现了普及,但要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仍需要教师对化学实验课堂进行改革和丰富。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金属Na与酸、碱、盐在一起会发生反应,其中钠与硫酸溶液在一起时,钠会先与硫酸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出现气泡,当酸中的氢离子反应完后,钠就与水中含有的微量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与盐的反应与钠与酸的反应现象不同,如钠与硫酸铜反应时,钠首先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出现蓝色沉淀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可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安排钠与多种酸、碱、盐进行反应,并在实验进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测,在实验之后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推测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现象原因的推测和规律的总结,需要学生对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联想、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课堂,在课下或是生活中也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事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生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对含有化学知识的生活实际保持创新意识。如,在“常见的酸和减”的学习中,教师会对常见的酸和碱进行举例,如硫酸(H2SO4)、盐酸(HCL)、醋酸(食醋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2CO3)等,其中醋酸和碳酸钠是生活中食醋和碱面的主要成分,教师就可对二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在进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的学习中,教师就可安排学生进行食醋和碱面、盐、辣椒等的反应,或是安排学生课下在家中进行食醋、碱面、盐、辣椒之间的反应,加深学生对酸碱反应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保持较高的兴趣,并在酸碱与盐、辣椒之间反应的家庭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拥有创新意识。

四、加强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和完善的过程,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初中学生对于初次接触的化学知识在理解和掌握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和错误,学生之间或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扎实地掌握知识,同时在进行知识的交流讨论中,每个人的思维和想法会发生碰撞,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和解放,进而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故在初中化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中,二氧化碳制取原理为:碳酸根离子与酸根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教师在完成原理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不同于教材实验的二氧化碳制取方法,不同药品的选择需要不同的实验器材,通过学生对药品的选取、实验器材的选取,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最为需要的能力之一,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新型人才,而创新意识作为创新能力的支撑和动力成为目前教育的重点。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建立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威.生态课堂模式下的教师角色转变[J].文学教育(下),2012(6).

篇6

关键词:新课改;观念;模式;高效;课堂;效率

如今,我国的教育一直朝着素质教育所努力,新课改已实施多年,新课改中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得到全面且高效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而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高效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调整师生关系;课前充分准备是高效课堂开展的前提;教师对学生全面的了解和教学情况的实施是高效课堂开展的关键。接下来,本文就初三化学如何开展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

一、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而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备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所谓的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设计。而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综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点、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教材的备课,从而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备方法指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教师考虑教学目的,落实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步骤等,这是整个课堂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涵盖教师的讲授、实验、学生自学、讨论、总结等多个环节,教师应该把每个教学环节都融会贯通。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教学现状,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作为初三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一方面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青少年本身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多媒体本身的声、图、视频等优势,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应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对于无需用多媒体讲解的内容应运用教师讲解或板书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与学生亲自操作的化学实验的关系,不应将学生需要亲身实验的化学实验用多媒体演示,而对于一些大型的、困难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供学生了解。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将多媒体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寻求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化学实验教学在课堂的运用,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开展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和思考,教师单一的说教式教学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学生无法对化学产生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化学逻辑,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一定提高。因此,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在课堂的教学地位。然而,如何使化学实验教学更有效则需要教师不断的实践,一方面,教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而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掌握实验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内容反复预试,掌握影响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教学注意事项的拟定,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同时,课堂上的组织工作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错误,调控实验进程。最后,实验总结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指导学生实验,总结出学生的易错点、难点、重点等。

总之,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闫晨光.如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0).

篇7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师生互动。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了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均采用填鸭式教学。由于课时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就不得不把大量信息灌入到学生们的脑海里。就造成了学生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时间长了难免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成绩。

2.忽视图表作用。教材的撰写和编排都是经过研究的,浓缩了教学精华,同时也是编者们的心血。化学教材中不仅有文字叙述,同时也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生动,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们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有些老师认为这些插图没有什么作用,在讲课过程中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没有对插图进行讲解或者实验。

3.理论联系实际较差。化学教学通常都是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讲到燃烧和氧化这一课时,老师们通常会将满足燃烧的条件和氧化的定义教给大家,并没有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联系。

4.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学生们只是在台下看着老师一步步的操作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差,而且印象不深,不久就忘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加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能寓教于乐,这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环境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二、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课前准备是基础。教师课前给出学生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如在学习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课之前,先列了一些提纲,由学生针对提纲预习,自己查找资料,写出预习报告。教师要精心备课,在引导过程中,要创设的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2.课堂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出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师应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3.课堂上营造讨论的气氛。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三化学新教材《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的内容比较零碎,和生活比较贴近,可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先列出研究的提纲,学生先进行准备。上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四人一组,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来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又适当插入新的知识进行讨论。通过这么一节课,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

5.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电子计算机辅助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对于一些实验室很难完成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录相的形式播给学生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6.课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的实践之中,使学生动手做实验,尽量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也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到社会中调查研究,选择切合实验的小课题研究,如调查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如何,水环境如何等等。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小论文,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7.总复习是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中,抓住重点及时突破,对于难点、重点做到及时复习和巩固。具体做法有运用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强化酸、碱、盐通性规律;让学生选做“水样、土样酸碱性测定”及“几种盐的鉴定”,并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抓住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实质上是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注意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其化学方程式应紧扣酸、碱、盐通性,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等。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8.针对中考考试题型,进行专题总结及综合训练。其中专题可分为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物质鉴别、文字叙述推断题、框格型推断题等等。中考复习过程中要以大纲要求为导向,基础知识为依据,化学实验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宗旨,突破重点和关键。

篇8

新课标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的“接受式学习”逐渐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各种事实,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初三化学复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了自主探究的前提条件。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从枯燥的概念、原理中摆脱出来,主动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从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这样的复习才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初三复习中,特别是实验复习中,我们有必要强调“探究式学习”。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复习效果,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初三化学实验复习中

(一)针对复习要点,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点复习的效果越好。创设情境有许多的方式,如设置认知冲突、社会热点话题、奇特的实验现象等等。例如,在复习酸碱盐的知识时,由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人们抢购碘盐,这个社会热点话题引入盐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想要探究酸碱盐性质的欲望。在复习酸和碱的知识时,不急于给出酸和碱的通性,而是设置情境实验:某同学在探究NaOH和盐酸是否发生反应时,忘记加指示剂,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自然的归纳出了酸和碱的化学通性。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学生不仅获得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

(二)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潜在水平

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而且要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思维难度,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分析能够解决。对于超出学生现有知识的内容,应提供充足的信息或资料,让学生能通过分析图表数据,查阅信息资料获得新知识,从而解决新的问题。

合理的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HJ0.13mm]

(三)不要只是“纸上谈兵”,让学生真正的动手完成探究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三紧张的复习备考中,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节约时间,探究实验只是在黑板上讲解,学生讨论、分析,纸上谈兵,这样收效甚微。其实,将一些有价值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但不会耽误进度,反而会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例如,探究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这个问题在初三备考中是一个难点。在复习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发现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突破这个难点。

在初三复习中,教师精心挑选有价值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还能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尝试让学生分析讲解实验探究题,锻炼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复习实验探究时,可以事先将初中实验探究题归类整理,如气体制备、酸碱中和反应、反应后溶液溶质的判断等等。每类探究问题精选两三道习题,课前交给学生准备,课上由学生讲解,教师只是适当的补充和引导。这样的习题课,把课堂教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教师权威性的制约,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课堂上不但气氛活跃,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用化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由学生讲解实验探究题,教学进度慢了,但事实上,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大大提升了复习效果。“教师重复一百遍,不如学生用心的思考一遍。”

(五)鼓励学生课外探究,拓展探究内容

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重视探究过程。在复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只满足教材内容,还应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例如,在复习中,有学生了解到“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想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作为教师,我及时的鼓励他们,指导他们先了解84消毒液和洁厕灵的成分,继而查阅资料看这两种成分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然后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来验证产物,最后提供必要的装置和药品供学生探究。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成为了探究实验的主体,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结束语

篇9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爱好,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信心,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内,课外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明确教学目标:兴趣的培养只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能源开发工作,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作;

3、强化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一是强化实验原理,二是强化课堂演示,三是强化活动探究;

篇10

【关键词】污染 绿色 化学实验

为了减少化学实验环境污染和经费,我们就要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实验所产生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以绿色化学的精神作为指导方针和标准,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和小容器来进行实验,从而极大的减少或消除实验室的“三废”,也可大大地降低污染的程度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实现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少的负作用的理想和目标。绿色化学实验的研究和设计将实现没有或只有很少环境负作用,对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据调查全国数以万计的中学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化学工作者应该用实际生动的绿色化学的范例充实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按照范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自然地、生动地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中。根据我近十年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在实验教学上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加强实验室绿色化的措施。

一、实验药品的变废为宝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必须开展系列化,开放性的实验,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但实验后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让实验员头痛的事情,而建立循环化实验,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循环化使用化学药品:上一实验的生成物回收利用于下一实验的反应物。这样做节约了能源、节省了药品,也减少了污染。 这种方式在技术上并不难,但需要人力、财力和场所等方面的较大支持。比如初三化学中的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时,得到的硫酸亚铁溶液就可以进行回收到下学期酸碱盐的实验中来用,再如铁锈与稀盐酸的反应中得到的氯化铁溶液也可以回收,在盐的性质实验上用,等等诸如此类的循环再利用,不仅大大减少了实验污染源,还为学校节省了一大笔的实验经费,既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实验方案的因地制宜

实行“绿色试验”不再使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苯,所谓“绿色”,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 ,但要实施见效,任重而道远。因此,对于一些污染程度较严重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或者换成生活中易得且效果一样的材料。例如,初三化学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把白磷露置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若把实验改成在三支带胶塞的试管里进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对比明显,又可防止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还有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可以改成鸡蛋壳或者贝壳来进行实验,既克服了药品的大量使用,又增加了实验的情趣性,也贴近了生活!

三、电子教学的取而代之

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知识形象化,我们可以把那些涉及大型仪器,高污染及较大危害的实验制成课件给实验者观看,同样具直观形象特点。例如氢气的爆炸实验,硝酸的性质实验。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具来进行教学,而且声情并茂,教学效果比实际操作还好。此外,这样做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展现给学生看,更具生动活泼性。

四、环保意识的言传身教

很多实验污染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因此,学生本身的环保意识的高低,对实验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操作过程,把环境教育和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减少实验污染。因此,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须加大力度。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必须把实验课作为环保教育的主战场。如何把课程内容教育和环保教育有机起来,则需要从教师自己做起,而教师的规范、正确的演示实验操作,则环保教育的关键之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在当前的教育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无毒物污染的研究是绿色化学实验的一个重点,因为消除了有毒物的污染就消除了基础化学实验中最大的污染源。化学教学中采用绿色化学实验,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实践证明:绿色化学实验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思维、树立环保观念上有独特的地位与功效。我们呼吁社会各学校的实验室重视环保不在任意排放污水、废气,使校园真正呈现绿色花园,让我们后代在美丽的绿色花园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