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父亲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7 15:3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厅《关于军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请示》(晋劳社失函〔200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总后勤部《关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后司字第332号)规定,“军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从 200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规定参加当地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其中,“军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指军队机关事业单位中无军籍的所有职工。即:列入军队队列编制员额的职工和不列入军队队列编制员额的职员、工人(含合同制)以及聘用的其他职工(不含离退休人员)。
二、军队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应按照规定如实提供职工人数、缴费工资基数等情况。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军队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参保人员名单和缴费工资等情况,为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办理参保手续、建立缴费记录。军队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参保人员失业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要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人事部办公厅
篇2
1、堂哥是父亲兄弟的孩子,堂跟父亲兄弟有关,即父亲兄弟、从父亲兄弟所生的兄弟为堂亲。
2、代表着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起长大的兄弟。分家后不算。从父兄弟的儿子比自己年长称之为堂哥,从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子比自己年长称之为表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2020年06月21日,星期日是父亲节。
父亲节,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
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06月21日对应节日:父亲节。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
2、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3、中国大陆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内地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当做父亲节;中国台湾父亲节是8月8日。中国台湾的父亲节订于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称为“八八节”。这是因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像一个 “父”字,所以父亲节特别被定于八月八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当时就觉得那离我很远,离我的父母也很远,因为行将就木的人才会有黄眼珠,我这么认为。
一天,当我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时,被父亲叫到身边。父亲跟我训话时,我漫无目的地浏览着他的脸。父亲很帅,真的,这是我一直引以自豪的。他完美的轮廓很像刘德华,甚至超过他,因为父亲的眼睛特别有韵味,深沉中不泛一丝体贴,稳重中不乏一点儿温柔。用人们常说的,从他眼中你能找到安全感。梁朝伟的眼睛是深邃而迷人的,可他不如父亲,父亲眼中还多了一点含义,那叫父爱。
目光刹那间定格在父亲的眼睛上,心不由得一颤:那黄色的眼珠,如同琥珀一样,当中的一点黑,明显的比常人的要小了许多,我好怕,我好怕父亲离开我。父亲今年才四十出头,他还很年轻,不知何时,岁月已无情地剥下父亲眼中的黑珍珠。眼珠中,我看见一个小人,是的,她占住了父亲所有的视线,她抢走了父亲的黑珍珠,如今还霸占着琥珀和那一点点墨黑。“愚昧的人!”我咒骂道,“你吸走了父亲眼中的英气,只留下一双苍老的眼。”我的泪悄无声息地滚下来。泪珠放大了那个人,我看清了那父亲的“眼”中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脸;而父亲却心甘情愿为她付出一切――黑珍珠算什么,乌黑的头发算什么,白皙的双手又算什么呢?只要她好,只要她幸福,一切都可以付出!
那不是我吗?!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娇气而又蛮横的面孔,是我吸尽了父亲的精、气、神。我,一个自私又自利的家伙。我伤心地哭了:“爸,我错了。”
父亲的双眼仍旧那么温柔、体贴,仍旧毫无怨言,像是在说:“没事,我心甘情愿,你是我女儿。”
人们常说父亲是一座稳重的山,默默无语,很难读。现在我忽然明白了,那只不过是人们的托辞、借口罢了。从父亲的双眼中,你能读懂一切。
(指导教师 冯慧敏)
【简评】
本文构思精巧。文章开头就以有关“眼睛”的论述为切入点,很有几分新意。接下来,作者截取了有关“父亲”眼珠由黑变黄的几个片段,并有机地融合了自己感情的变化。这种巧妙的构思让我们得到了阅读的乐趣。
篇6
1、2020年父亲节的日期:2020年06月21日,星期日,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一。
2、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
3、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父亲以前体质差,不爱锻炼,经常生病住院,后来他迷上了养生保健、锻炼身体,经常买有关的书籍学习。他不但自己学,还经常向一起遛弯的老年人传授。可是只凭他一张嘴忙不过来,小区那么多老年人。今天说明天说,还不把嘴皮磨破了?想到很多老年人都有手机,父亲有了主意:为何不用微博转发养生信息呢?
父亲在新浪网开通了微博,经常在微博上分享养生经验,关注他的“粉丝”有几百位,很多都是小区有相同锻炼爱好的老年人。父亲微博瘾很大,每天刷微博刷得眼都花了,为了保护他的眼睛,我给他买了一部电子墨水屏手机。母亲见他整天都低头刷微博,常生气地说:“你就知道刷微博,刷刷刷,你什么时候替我刷碗了?”父亲会说:“我刷微博是为了转发养生经验呢,小区的粉丝都很崇拜我,为了别人的健康,我刷微博是有意义的事。我们老了,退休了,也要有社会责任啊。”
在父亲眼中,为老人传播养生经验,就是承担社会责任。事实上正是这样,很多老人按着父亲微博上的养生秘籍、健身方法做,身体真的健康了许多,这让父亲很有成就感。
不过,毕竟是老年人,父亲甄别信息的能力不强。记得去年4月1日,父亲转发了一条饮食健康的微博。说人要健康,就得在吃上做学问,文章推荐了一道菜:在隔夜的白菜里放入西瓜和红糖,和热茶水一起吃,有利于健康。父亲也没甄别信息的真假,就转发了这条微博,结果小区几位老人按着上面说的法子做了,好几位都拉了肚子。父亲哪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文章是开玩笑的。这事出了后,父亲觉得对不起他的粉丝,一时间很是自责,好几天都不敢打开微博了。从那以后,父亲转发微博更加小心了。对于一些来源不明的信息,他都会加以甄别,为了弄清信息真假,还会上科普网站去查证。父亲立志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博主,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更多老人的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事实上,自从做了健康博主,父亲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劲头很足,身体也很少出现问题,我们在一旁看着都感觉十分欣慰,而这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微博的功劳呀。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角色;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79-02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使用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并且最大程度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推行体验式教学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情感
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多年,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语文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初中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创设好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内心积淀的知识情感最大程度地唤醒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对初中语文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通过音乐感情的渲染,或者通过多媒体的实际文章情境模拟来获得。学生内心的情感会被内在的音乐感受以及被多媒体的直观感受较好的唤醒。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新知识的感知力。比如,在对初中九年级上册的课文《隆中对》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进行课文教学之前播放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音乐和影视片段,这样学生通过对音乐和片段的感知,可以较好地感受该作品的气势磅礴和各个英雄人物的大智大勇,特别是被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深深吸引,从而有效地把学生们带进硝烟四起的历史情景中去。又比如,在对郦道元的名篇《三峡》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三峡的图片或者电影片段,学生通过直接的观看,感受到了较为真实的三峡。然后再进行课文的教学,就会较好地加深学生的感受。我国著名教师于漪通过情境体验法对高尔基的《海燕》进行教学的时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于漪老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到了大海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大海的平静与波涛汹涌,这样就能将海燕的精神贯穿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情感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创造力,让学生对心中的大海进行描绘,同时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充分抒发出来。
二、设定文章中的角色,引发学生共鸣
在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体验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文章中角色的设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体验感得到加强。初中语文教师对那些有着人物遭遇和情境事件的文章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文章的角色进行选择和扮演,这样就能让学生同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较为真实地理解文章要传递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的假设,也能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比如,在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几个角色进行扮演。学生在扮演邹忌、妻、妾、客等几个角色之后,通过对话形式来感受邹忌纳谏的力度。同时,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也可以理解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积累起良好的生活经验。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对叔叔于勒的深切同情。但是,不少学生无法理解“我”的父母还有全家其他成员对于勒态度的极大转变,以至于发出来“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来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影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体验
学生在对文章中那些人物或者事件产生共鸣的时候,只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波动。如果想要深层次的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要使学生从心灵上不断进行净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去,充分理解文章蕴含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对鲁迅的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努力想象作者为何怀念阿长妈和百草园,这样就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想象,去理解带给作者的感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感受百草园的生活以及领悟作者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以此来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又如在对《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样的景象才算天上的街市?天上的街市为什么会如此的美丽?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想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进行深层次的领悟。
四、提倡多元解读,促使学生个性化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元化解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内心体验的时候,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创设情境、语言训练、组织活动等方式来获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体验。以阅读《背影》为例,文章的语言平实、朴素,所叙之事也都是日常的琐屑之事,理解起来似乎没有多少障碍,但是,恰恰是这类“一看就懂”的文章,最容易“一看而过”,忽略文本所提供的“重要暗示或提示”。很多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大多只停留在让学生关注作者“几次写背影”、几次写“我流泪”、“父亲爬月台”等一些浅表的信息上,从而得出了“歌颂父爱”这个看似正确,实则俗浅空洞的阐释。如果我们能沉潜下去,深入咀嚼隐含在全部文字中的信息,就会发现其中极为丰富的“暗示或提示”:文章首尾都以伤感的笔调写出了父亲处境的凄凉——失业、丧母、家景惨淡、谋生艰难、老境颓唐;也满含着愧悔之情写了“我”的自作聪明,以及对父亲良苦用心的不够体谅;又含蓄地交代了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父子关系的一度冷漠,多少年过后,当读到了父亲来信中那句催人泪下的话语“……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父亲的养育之恩、爱子之情,以及自己几年来对父亲的误解。在“我”对父爱的回味中,交织着愧疚、悔恨、自责等等复杂的情感,而所有种种复杂的情感又都凝聚在看到父亲背影时的瞬间感受上。经过以上的梳理,“我”的几次流泪就有了情感的依托,文本的复杂内涵也逐渐由隐到显,为读者多角度的解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线索——既可以从父子情深的角度,也可以从“骨肉亲情也难免有误解和隔阂”以及“我”面对养育之恩时的愧疚、悔恨、自责等角度解读。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体验;也可以设定文章中的角色,引发学生共鸣;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贺卫东.体验式语文教学的意义与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6B).
[2]许书明,邓君.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征及其步骤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1,626(04).
篇9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告诉我们,记人写事,一定要注意曲折变化,尺水兴波。换言之,就是让事件的情节有张有弛,虚实相生。同时,主要事件的关键处要详写;凡是与表达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要泼墨如雨,详写细写,从细处落笔将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言语、外貌、动作、心理等描述出来;对那些次要的方面或故事情节则简写甚至一笔带过。
【妙语导入】
1.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孙 犁《亡人逸事》
2.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周海亮《父亲的秘密》
3.我曾多次规劝文盲母亲,让她不要信算命那一套,母亲却总是一脸慈爱的笑,等算命瘸子一来,还是照算不误。我很生气,说你儿子好夕是个有文化的国家干部,你这样愚昧就太丢脸了。母亲安详地说:“你是你,我是我。”
……
算命瘸子老了,老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也不来算命了,听说靠救济粮应付一日三餐,日子就过得很是凄凉。逢年过节,母亲就让家里人送过去半袋粮食,拾元钱。母亲说:“他一个瘸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身边又没一个亲人,不算命靠什么吃饭呢?”我后来才明白,不是母亲糊涂,糊涂的是我。
——顾振威《算命》
4.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
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碴,连脸颊上都是。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冯骥才《失去了的书桌》
【阅读心得】
片段1详略得当是这篇选文的最大特点。介绍四十年来夫妻之间的恩爱,作者只是举了一个具体的事例。而对这件事,只是通过亡人的临终追问,这个细节表现它在妻子心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其他类似的事件或者有关情节全都略而不提,文章给人的感觉简洁又真切。
片段2情节起伏,悬念重重。“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给人留下悬念,究竟为什么父亲会如此?读到文章结尾,豁然开朗,“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片段3开始让人疑惑不解,为何母亲“不理”“我”的劝说,依然找瘸子算命,最终在结尾让我们拨云见日。原来母亲一直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去帮助一位无依无靠的残疾人。这样的故事情节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片段4详略得当使文章中心突出。作者开始简略叙述了与课桌有关的几件事,细致地叙述了有一次因为“我”的顽皮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借书桌发泄自己对老师的不解和怨恨,同时也为后文自己内心的忏悔埋下伏笔。一详一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技法点睛】
记叙文尤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详略分明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从而获得高分。下面这几种方法可以让你的文章曲折跌宕,详略有致。
篇1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小女孩在下着大雪的平安夜被冻死的情景。课文主要写了小女孩的五次幻想。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明确小女孩的痛苦,使学生产生同情心;
2.憎恨当时社会整体的道德缺失、善心的冷漠;
3.激发学生让人间充满爱的决心;
4.培养学生读文动脑、思维创新的意识。
教学片断:
(一)产生同情之心
1.故疑争辩,铺垫同情之基。
师:小女孩的妈妈是否还在世?
生:争辩。正方:妈妈在世;反方:妈妈不在世。(争辩参考:小女孩早已是个没妈的孩子。第一,如果母亲在世,是绝对不会让一个孩子在平安夜出去卖火柴的;第二,文中提到“唯一疼她的奶奶……”由此可以看出,小女孩很早就没妈了;第三,文章中只提到父亲和奶奶对她怎么样,一点也没提到妈妈对小女孩怎样。)
2.一空多填,主攻幻想之情。
(1)默读批注:小女孩都幻想了什么?交流:小女孩为什么会幻想到这些?
(2)讨论:为什么说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讨论参考:小女孩幻想自己的生活有了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希望,以为获得了光明和幸福。)
(3)自由朗读五次幻想部分。
(4)填空式交流:我们同情她( ),更同情她( )。
【为达成同情小女孩之目标,采用设疑激趣、正反方争辩的策略,铺设小女孩是个没妈的孩子这个基础,并以此锻炼学生前后联系的读书方法。然后为强化同情心,采用批注、重点读、整合读、讨论、填空等多种方式主攻课文重点――五次幻想。特别是填空,同学们所填之词或句非常广,如:我们同情她(饥寒交迫),更同情她(以死为福);我们同情她(幻想得到了幸福),更同情她(在虚幻幸福中死去的悲惨)等等。这样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整合文章内容。在备课时,我们不能忘记“教师的首要责任是激发学生思维”。】
(二)产生憎恨之情
师:我们同情她饥寒交迫,更同情她悲惨地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是,在哀叹中也有让我们十分气愤的事情。文中的哪些事让你很气愤?
1.读谈男孩的讥笑:读有关男孩的语句,并用“痛苦、快乐、自己、他人、人间、美丽”这些词,谈谈男孩、谈谈自己。(可用上这里的一个词,也可多几个,都用上更好。)
2.读辩父亲的冷峻:读有关父亲的语句,然后争辩。正方:没有亲情的父亲;反方:无可奈何的父亲。(争辩参考:家庭极度贫困,屋不遮风,衣不蔽体,终日饥肠辘辘。作为父亲不可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没有生存之地,也得不到点滴的关爱。她的父亲无可奈何,不得不让孩子出去卖火柴贴补家用。也许她的父亲有着自己的美好想法――那些富人也许可怜孩子,在平安夜给一点饭吃。即便是这样的最基本的生存愿望,在这样的社会里,也只能化为泡影。)
3.读评社会的炎凉:读“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请你评论这一现象。(评论参考:抓住“一整天、一根、一个”评论。社会整体的道德缺失、善心的冷漠。这是一个没有爱、没有前途的社会。)
师:这样的社会扭曲了亲情,夭折了生命。从小男孩个体到社会整体道德缺失、善心冷漠,这个没有爱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今天的我们,要善于打破一个道德缺失的社会,建立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愿我们的人间流淌着温暖。
【本环节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使学生产生憎恨之情。对三件事实采取不同的方法:选词式谈话、正反式争辩、事件评论,使学生自己建构道德价值观,自己生成对文本的深层认识。所以,选取什么样的视角、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选词式”谈话,照顾了差生,降低了难度,做到了因材施教;谈话中用词的多少,暗含着学生之间的竞赛。争辩式设计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出奇异的火花,滚动式生成新的认识。如果不是按小男孩、社会整体所作所为的顺序安排课堂环节,学生不可能认识到这是一个没有爱的社会,进而产生憎恨之情。我们应该用语文的工具干语文的活,完成语文素养这一工程。】
(三)产生幸福之感
1.播放《爱的奉献》
2.读“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交流: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