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征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1: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廉洁征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廉洁征文

篇1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泉灌绿苗勤为本,污袭灵魂德为先,在呼唤廉洁的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以圣洁的心,教神圣的书。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纯用经济手段来检验其效益、用金钱尺度来衡量其价值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对其劳动数量却很难做到准确计量。所以,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而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能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事业的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人们一说起教师这个职业,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它同奉献精神联系在一起--称颂他像蜡烛,向世界奉献光明;像园丁,向生活奉献美景;像人梯,向人类奉献进步;像铺路石,向孩子奉献坦途。

篇2

听到这个演讲题目,大家可能要觉得奇怪,翅膀和黄金看起来既无瓜葛也无矛盾,怎么把它们两个扯一块说呢?其实不然。让我们听听着名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诠释吧!他说:“鸟的翅膀一旦缚上了金子,那么它就再也飞不动了。”是呀!鸟儿有了这样沉重的负荷,还怎能飞得起来呢?鸟儿如此,人也一样,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尤其如此,因为他们一旦在自己的身上缚上沉甸甸的黄金,那耀眼的光芒定会照得他分不清东西南北,那沉重的累赘定会让他丧失了高飞的本领。

当然,宁愿让翅膀缚上黄金的毕竟还是少数,花样年华的岁月谁不想自由地翱翔于天空,英雄辈出的年代,谁不愿崭露头角。在地税这支为共和国聚财的队伍里,更多的还是廉洁自爱、摒弃黄金的优秀儿女,他们个个拥有一双善翔的翅膀。正是他们用高贵的人格支撑起了中国的财政大厦,正是他们以刚正不阿的努力,赢得了人们发自心底的赞许;正是他们用清正廉明的形象,维护了税法不容亵渎的尊严。

大家可能还记得李玉国同志吧!作为一个山东省沾化县基层地税部门的负责人,虽然官职级别不高,但也管辖着几千户的纳税人,可他从未利用手中职权谋取过私利。是他很富有吗?不是。是他不需要钱吗?也不是。局里集资盖房,别人都交了6万元以上,唯独李玉国交不起房款,可他却从不打税的主意。在担任县局直属分局副局长时,为了挡住一些工商户送礼,他经常偷偷地回家,把门反锁上,连客厅的灯也不敢亮。电话拿下、手机关上,谁叫门也不开。一次,女儿放学回家,一个个体户放下礼品就走。女儿追出门时,送礼的人早已无影无踪。李玉国回来后狠狠地训斥女儿:“人家送礼是看中我手中的权,这权是公家的,不是我个人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你不知道吗?”女儿委屈地哭了。第二天,李玉国就把礼品原封不动地送了回去。

在李玉国身上,拒绝贿赂的事还发生过很多很多……可就是这样一位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税务干部,年仅32岁就因操劳过度被可恶的肝癌夺去了生命。在临终弥留之际,他的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到他工作的征收处看上一眼,此时他想到的依然是终身热爱的税收事业,挂念的依然是朝夕相处的战友同志。他没有为自己的亲人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不正是一个不为利益驱使,不为黄金所动典型吗?他不正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地税干部吗?他不正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吗?虽然只活了短暂的三十二年,却比有些人活了六七十年要有意义,虽然没有真实的翅膀,却有着一副心灵的翅膀。他的行为,不该让那些禁不住诱惑的税务干部们感到自惭形秽吗?

篇3

反腐倡廉 净化校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反腐倡廉,净化校园。

说起廉政建设,当那天朱书记告知我们要参加这样一个演讲活动时,我心里还直范嘀咕:我一个普通教师,一不从政,二不当官,和我有什么关系呀!可在我细细思量之后,才发现原来廉政建设不仅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息息相关,而且和咱们教师更是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讲到这儿,您可能觉得我有些夸大其词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这至今还是我们许多优秀教师的座右铭。对教师而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应是自己的真实写照。但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有的老师坐不住了,既耐不住教师这份职业的寂寞,也守不住教师这份职业的清贫,因此,有的教师开始在外面揽私活,有的教师则坐在家里搞家教,有的教师利用家长为自己谋取私利,还有的教师到处拉关系,走后门,无心工作„„试想这样的教师能安心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吗?这样的教师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清廉自律吗?不用我说,答案是可想而知的。我还记得朱书记曾说过,既然你们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辉而伟大的职业,就不能以经济收入的高低为衡量的标准了,就应该时时刻刻为了孩子,为了祖

国教育事业而耕耘,奉献。是啊,只有廉洁自律的教师才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孩子的尊重,社会的认可。

篇4

关键词:廉政文化;基层;对策探解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42—02

一、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一)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理念模糊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它的概念与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在一些县直单位和乡镇调研我们发现,普遍存在三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把廉政文化等同于廉政教育,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上党课、作报告、树典型”等活动;二是把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等同于领导干部,不少党员干部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防止领导出问题,自己人微言轻,手中无权,没有产生腐败的基础和条件,在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多余的“形式主义”、是“领导生病,给群众吃药打针”。三是把廉政文化等同于清官文化,一些地方正在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大都是以封建社会的“清官”作为廉政宣传的典型,古代清官成了今天廉政文化建设的形象代言人。认识理解上的偏差,反映出基层从干部到群众普遍存在廉政文化建设理念模糊不清的问题。

(二)廉政文化产品匮乏,文化硬件不“硬”

一是廉政题材文艺作品少。目前,乡镇文化馆基本已经解散,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县一级文化馆作为全县唯一文艺创作单位,创作的廉政文化产品仍显得太少,尤其是群众易学、易记、易传、富有渗透力的廉政文化教育歌曲、民谣、格言、广告、对联、标语、警句等的创作显得乏力。二是主流媒体传播少。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理应成为廉政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但目前地方有线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热播商品广告和爱情片、武打片,廉政文化教育广告和影视剧仍然偏少。缺少主流媒体的支持,导致腐败文化比廉政文化流行更快更广,如“有权不用,过时作废”,“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反映腐败文化的顺口溜被人们记得滚瓜烂熟,叫得朗朗上口,而有关廉政文化的宣传用语,人们却记得不多。相对于其他流行文化,廉政文化的声音还很微弱。

(三)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缺失,机制制度不健全

廉政文化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廉政状况与水平,体现政治文明的程度,基层党委和政府理应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但事实上,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纪检监察机关“一肩挑”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甚至许多党政机关负责人也认为抓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对廉政文化建设任务,总是以经费缺乏为由进行推诿。有的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后,连一次会议都没有召开过。由于县市一级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约束制约机制,造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纪检监察机关唱“独角戏”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

(四)廉政文化建设方法单一,形式主义严重

目前基层各地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践中看,不少地方廉政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其表现形式多是标语加口号,再播放一下廉政警世教育片,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形式。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廉政警句创作、廉政文艺演出、廉政书法比赛以及编辑廉政文化丛书、建设廉政文化广场等活动,看起来项目丰富、形式多样,但很多只是给传统文化活动贴上“廉政标签”,真正的廉政文化“含金量”太低。廉政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还表现在基层一些地方和单位,会上强调的多,会后抓落实的少;突击性开展工作的多,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工作的少;临时性抓的多,长期抓、抓长期的少;可用资源多,真正占领的阵地少。

(五)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地方特色不突出

文化的力量必须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前,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普遍简单化、程序化,不能有机地将廉政文化与地方民间文化、地方产业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充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本地浓厚的文化底蕴,认真梳理本地廉政文化文脉,致使廉政文化只显共性,不见个性,工作平平、效果一般。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从历史原因来看,基层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由于传统政治文化未确立起以制度、法律来制约权力的监督意识,基层群众公民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较弱,对腐朽文化思想的批判往往不能触及根本。在反腐败手段上偏重以伦理道德规范来制约权力,过分强调“官德”,而忽视民众的参与,这种传统落后的文化承袭至今,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现代廉政文化建设。有了这样的人文氛围,县市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重领导干部,偏轻一般干部和群众,也就不足为怪。从现实因素来看,对于大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而言,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投入明显不足。而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全部取消,部门经费完全靠财政划拨,许多单位连办公经费都不能保障,根本没有资金用于廉政文化建设,基层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根本得不到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廉政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解

深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按照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要求,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深深扎根群众,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现代行政管理 传统文化 融合

一、引言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源于西方,我国行政管理理论深受其影响,但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行政管理制度不可能不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而完全移植西方的理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构建一个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和民族特点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一个必然要完成的历史性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与现代行政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把古代优秀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实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高效、和谐并具有中国民族性格的现代行政管理制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现代社会中的人,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行政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只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现代行政管理同样以人为中心,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政府的执政能力起着某种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一个全新的阐释。

三、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现代行政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

道家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儒家主张通过“修己”、“安人”实现“大同”,体现了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现代行政组织而言,就是要注重营造一个协调个人、群体乃至社会三者利益的目标链,使前一目标的完成成为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由此循环往复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流程网络,促成组织最高战略目标的实现。

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基本原则。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合”与“分”是由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所导致的,也是解决各类组织矛盾的必要手段,是组织良性运转的前提。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领导和激励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人们的真实需要和行为动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领导。

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是儒家的“人性可塑说”。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后天的塑造与引导,如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这比起单纯被动地适应人性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经营人性”,只有在“人”的意义上,才能够对行政管理的良性、持久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道理很简单:管理,只有基于对中国人内在价值观与幸福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获成功。

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恰是最有效的控制。这一思想被彼得.圣吉称为“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给下属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不再通过传统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通过学习来控制”,致力于改善思考品质,加强反思与团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契合绝不是一种偶然,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物质文明是可以共生的。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曾这样谈及他在《孙子兵法》中学到的东西:“今天没有一个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它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的重大意义。”历史上积淀下来的诸多文化遗产瑰宝,在形成中国现代行政管理模式的战略运筹理论过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方管理惯用“二分法”把完整的组织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对立阵营。中国文化推崇圆满和谐,认为只有组织内处处融通一致,才能形成一广大和谐的系统。打破这一系统,组织便不得安宁。

现代行政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人本管理从“以个性为本”、“以人性为本”到“以人文为本”的转化过程中,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权重日益增加,绵延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对文化的整合与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功。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已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才能趋向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孔茨等著,郝国华等译.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宋光华,王文臣.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与中华文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4]李涛.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传统借鉴.2005年.

篇6

成立专业道岔整治组织。首先分析成立专业道岔整治组织和人员的重要性。这项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关键在路局和站段领导的重视程度,各级领导的重视体现在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和技术骨干队伍,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从路局到站段形成组织网络,同时将道岔联合整治的费用、任务、标准及考核等落实,才能达到良好效果。道岔联合整治资金落实。路局每年按道岔实际整治组数分别对工、电等单位按年度计划组数按每组各单位给相应的资金,各单位做到专款专用,满足在道岔整治中发生的材料费、配件费、差旅费等。近年来各单位因费用没有到位,造成该更换的配件没有更换如:方钢、连接杆、丁字铁、转辙机安装的三杆、尖端杆等。造成设备隐患至今不能消除,所以整治效果很差,要想真抓实干,路局就必须做到资金落实,专款专用,做好检查监督,严格考核,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年度道岔整治的任务落实。从路局到站段要合理的确定年度计划,要实事求是。路局按设备的类型结合设备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按设备实际运用情况,正线、侧线等分别制定整治周期。各段按周期制定年度计划,报路局批准后,各段无权变动,并认真落实,最终达到从路局到站段层层负责,良好的完成年度任务。

道岔整治的技术标准和项目的落实。联合整治道岔的关键,首先要制定标准和项目。如果没有标准和质量指标,没有规范管理,设备的整治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说是重要环节。在这项工作中车、工、电分别提供设备应该整治的具体项目,如:车务日常使用道岔并负责清扫,在日常使用中可能发现一些问题要及时提供信息,同时在道岔整治施工中做好协调工作,确保道岔整治施工顺利进行,确保人身和行车安全。工务段结合道岔的类型和基本作业项目,在严格落实技规和维规标准的基础上,还要加细认真落实路、路局的技改措施。应重点整治方钢、丁字铁、连接杆的销子眼及销子的磨耗超限、滑床板吊板超限、尖轨拱腰、尖轨动程不标准、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基本轨有肥边、基本轨横移、枕木不方、捣固不实、基本轨曲折点不规范等项目。总之按工务对道岔的技术标准及技术改造措施的要求及路局对道岔整治的基本项目,逐条兑现落实。电务段:结合道岔的类型和使用的转辙设备的机型等因素,按技规和维规标准和技改措施,制定基本作业项目。整治的重点:安装装置正方、电动转辙机安装装置与钢轨连结密贴无缝隙、牢固、安装符合标准图要求、绝缘良好、三杆安装方正、销子磨耗不超限、道岔动作时不磨卡、电动转辙机动作及磨擦电流符合维修规则标准、四毫米不锁闭良好。机械和电气特性符合维规标准。车、工、电相互协调,做好配合,按道岔整治的基本项目,逐条落实,才能达到联合整治的目的,才能彻底消除设备隐患,提高设备质量。

制定作业纪律,落实规章制度,确保安全。道岔整治工作是一项技术复杂,作业难度大的工作。施工时地点分散,受行车干扰大,作业条件艰苦,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和安全措施做保障,要想安全的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是没有把握的,所以在道岔联合整治工作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要严格的制定安全措施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工、电制定技术纪律,在整治工作中根据本系统设备技术要求配齐测量工具,用标准工具测量确定整治项目,禁止随意改变原设备定型,禁止使用不标准配件,如有技术改动,应提前按规定向上级请示,批准后方准实施。制定作业纪律,道岔联合整治上道作业前,工务、电务同时按规定登记,整治作业后,同时消点。禁止单方整治作业,防止作业中或作业后因改变道岔设备机械或电气特性,而影响设备正常使用或发生设备故障。制定办法落实各项制度,完善施工管理。建立施工前签订安全协议制度,建立施工前制定安全措施制度。建立上道作业专人防护制度。建立联合整治作业后工、电设专人复查试验制度。把这些制度贯穿作业全过程,确保施工人身和行车安全。建立管理考核办法,落实逐级负责制。道岔联合整治领导组、技术指导组及班组间建立健全管理办法,做到年初有计划;月度有任务、总结、有质量分析、有安全分析;每季度有班组自验;半年有各级组织联合验收;年终路局有总验收。通过验收,对各级组织的工作给予评价,按逐级负责制办法进行奖惩兑现,确保全年任务完成,确保人身和行车双安全。

道岔设备是铁路行车设备中的重要设备,道岔设备可以将运行的列车按需要改变行车方向,达到运输的目的。安装道岔的型号不同,列车通过的速度也不同,道岔设备制约了列车的运行速度。所以保证列车正常速度运行,加强日常维修和养护的同时,加强车、工、电联合整治的工作很重要。加强整治力度,建立道岔联合整治专业队伍也是关键工作。近年来道岔联合整治工作任务都完成了,但效果不好。现在管内有70%的道岔存在着病害,如工务、电务:方钢和连接杆的螺栓孔磨耗超限,道岔滑床板吊板超限。有50%的道岔枕木捣固不实,造成道岔密贴时好时坏。部分道岔基本轨爬行严重,造成安装装置不方正(超10mm),部分道岔连接杆绝缘不良。这些设备隐患已不符合工电维规的技术标准。通过成立专业联合整治道岔组织,严格落实技术标准和措施,确保道岔机械强度和电气特性的稳定,减少设备故障,提高效率,确保提速顺利完成。适应目前铁路高速、重载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适应铁路改革的需要。

作者:杨双林 单位:北京铁路局北京电务段

篇7

关键词: 动态系统理论; 网络英文文献;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1. 引言

动态系统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以下简称DST)是近几年来应用语言学界的一个新的发展动态。该理论认为同动态的系统一样,语言也是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且该过程的发展路径呈前进与倒退的非线性特征(Larsen Freeman,1997)。这一提法是对传统应用语言学家把二语习得看作是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内化过程的线性过程理论的一大挑战,奠定了语言学习的动态理论基本框架。此后,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为该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如2002年,Herdina & Jessner 的专著出版,将DST引入多语现象,提出了建立多语模型的理论;Meara(2004)将DST运用到分析语言的腐蚀DST已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参与该理论的学术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突出的研究者有Van Lier (2000) , 以及De Bot ( 2005)。动态系统论在国内研究的相对仍然较少,沈昌洪(2008)和李兰霞(2011)介绍了动态系统理论及该理论下的语言发展观。本文从动态系统论的四个核心概念入手,以网络文献阅读为切入点,针对读者在网络文学阅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若干方法上的建议。

2. 动态系统的全面联结性

关于该理论名称在中文中的翻译,很多应用语言学家也将该理论称之为混沌论,复杂论,非线性系统论等,李兰霞(2011)则认为使用动态系统论一词更能体现该理论流派研究范式的动态性和系统性。动态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该系统由多种变量或参数构成,这些变量相互联系,并处在恒动之中(郑咏滟,2011)。如果我们把二语学习者本身看做是一个动态系统的话,那么构成该系统的要素既有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因素。动态系统理论突破了传统语言习得研究的机械固化模式,对语言发展的线性模式提出了质疑,融合了二语习得中的认知和社会文化两个层面,将二语学习者个体看作一个高度复杂的动态系统。VanLier(2000)提出的语言生态观也是反对将认知和社会文化割裂来的意见倾向,试图将语言学习者的认知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习得的语言符号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些观点与动态系统论全面联结性观点相呼应,进一步支持了语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是全面联结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3.网络英文文献阅读过程的动态联结性

那么,系统的动态性在网络文献阅读中是怎样体现的呢?王淼(2011)将网络阅读的优势和动态系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性的提出了网络英语阅读动态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与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这是国内在动态系统论应用在二语习得方面的重要突破。然而,同传统教学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一样,文章强调了教师在网络英语阅读模式中教师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同等地位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反馈及网络资源共享。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文献基于互联网的动态交互优势,有利于读者激活阅读中的背景知识,提高其阅读技巧。为了证明同伴之间的互动性对阅读的促进作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强调学习者与其他人互动交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语言学习者之间的交往会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启发,能够完成单个语言学习者很难应对的学习任务。

与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方式不同的是,网络文献的阅读可以与动态系统论理论相结合,为了更好的展现这一阅读方式的优势,我们用下图来展示阅读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动态联结。

图网络文献阅读动态系统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读者、网络文献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了阅读这一系统,同时,借助网络链接的便捷性,使得这些要素突破时空限制,克服了单个要素的孤立性,读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图中双向箭头所示),最终对输入的文本信息进行反馈(如虚线表示),这样使阅读过程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所以,网络文献阅读较之以线性文本的传统纸质文献阅读的优势在于,传统纸质文献阅读常常使阅读陷入孤立地位,加之有时文本晦涩,需要读者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这样造成了阅读的费时费力,而网络文献的突出特点便是网络动态的交互性,加之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有利于读者实现人际交流反馈与自我监控,文本的链接性得到增强,使读者像候鸟一样在文本之间迁徙,为读者之间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的可能,使阅读变得更有乐趣。

4.展望与结语

动态系统理论突破了传统语言习得研究的机械固化模式,更加关注二语学习这一复杂动态的过程,将二语学习者个体看作一个高度复杂的动态系统,该系统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着多重动态交互性作为二语习得领域发展的一个新动态,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结合动态系统论的特征与网络文献阅读的特点,探讨了动态系统论在网络文献阅读中的运用,总结了网络文献阅读模式优于传统纸质阅读的地方,以及网络文献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今后动态系统理论框架内展开研究时,要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观点来考察网络文献阅读的复杂动态过程以力图构建动态系统论框架下的网络文献阅读模式.

参考文献

[1]沈昌洪.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研究,2008(3):65-68

篇8

监狱体制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客观需要。今年4月,我省监狱体制改革工作已正式启动,通过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着力构建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体制,进一步履行监狱根本职能。服务美好新江苏建设。

努力适应新时期对监狱工作的新要求。新型监狱体制应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下的新型监狱体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正义、效率与秩序的关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准,从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问题人手,不断深化改革措施,突破重点难点,确保取得实效。在惩罚罪犯上体现正义,在改造罪犯上体现正义,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安全感,更要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新型监狱体制须符合监狱工作的客观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监狱体制改革实践,就必须尊重监狱工作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发挥监狱职能为核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构建新型监狱体制。通过深入改革,真正把监狱工作放到实现全省“两个率先”的高度来驾驭和定位,放到服务“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的大局谋划和统筹,科学有效地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科学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进一步发挥监狱的刑罚执行功能、改造矫正功能、警示威慑功能和防卫服务功能。新型监狱体制要能推动和促进监狱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监狱机关不仅要切实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成为社会稳定的保障力量,更要促进罪犯洗心革面、重做新人,成为社会和谐的促进力量。监狱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根本任务,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协调好监狱各项工作的关系。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尤其是要通过改革,着力形成监狱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监狱工作职能奠定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

实现监狱工作由看管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保障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最基本职责,也是社会公众对监狱的起码要求;离开了监管安全,监狱的一切工作将失去前提和基础。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看,维护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以监狱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监狱改革,为监狱工作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和提升奠定了基础。新时期监狱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平安江苏”建设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安全为天,改造为本”的理念,深入推进平安监狱建设,不断完善安全防控、排查、应急处置、领导责任等四大机制建设,巩固以人防为主,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的安全防范体系,提高监管安全长效管理水平。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监狱根本职能上来,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以是否有利于安全稳定,是否有利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为衡量标准,全面履行监狱职能,努力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实现监狱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建国以来的监狱工作积累了改造罪犯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为我们提升监狱工作的整体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也为未来探索监狱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提供了动力源泉。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监狱法治化建设的逐步完善,阻碍监狱工作的外部因素逐步得到解决,为监狱工作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提升监狱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了条件。监狱工作的科学化,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监狱、科学认识罪犯,在保证监狱可持续性常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先进矫正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科学的分类体系,包括监狱分类、罪犯危险等级分类、矫正分类、处遇分类等,更加注重对罪犯改造和矫正的系统性,广泛运用心理矫治和矫正激励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监狱企业的劳动改造效能,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减少重新犯罪,为促进全省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实现监狱工作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任何文化的传承都必须体现对传统的尊重和吸收。同样,我们深化监狱体制改革,也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使监狱工作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共进步。实现监狱工作的现代化,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监狱工作发展规律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监狱规划建设水平,大力实施监狱布局调整,切实改善监狱基础条件,完善监狱功能;加大监狱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应用系统”,拓展应用范围,提高监狱工作整体水平;确立现代行刑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探索“罪犯分类、监区分级、处遇分等”的宽严有别的监管方式和管理措施,丰富处遇内容,完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罪犯自我改造的积极性;加强民警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特别是适应监狱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加快培养一批监狱管理、改造罪犯等方面的行家里手,争当全国监狱系统的排头兵,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9

如图,小球A的质量为2m,小球B和C的质量均为m,B、C两球到结点P的轻绳长度相等,滑轮摩擦不计。开始系统处于静止状状,现让B、C两球以某角速度ω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运动时,A球将

A.向上做加速运动

B.向下做加速运动

C.保持平衡状态

D.做匀速圆周运动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B球、C球和两根细线整体受重力和细线向上的拉力,设整体下降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mg–T=2m·a;对A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2mg=2ma;联立解得:a=0,即A球将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故选C。

【知识补给】

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

对于多物体,尤其是物体间还有相互作用的问题,一般可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分析。

(1)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

(2)若所求的力属于对整体起作用的力,宜选用整体法;若所求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或连接部分的力,宜选用隔离法。

(2)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求解。

(3)系统中物体由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使各物体运动方向不同的情况,仍可沿滑轮转动的方向对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学..科网

(4)即使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也可对系统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如:系统整体受到的合外力为F,则有F=m1a1+m2a2+m3a3+···。

(2018·福建泉州三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

B.

C.0

D.

如图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着质量为m1、m2的小物块,m1放在地面上,m2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当m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1上升的加速度a的大小也随之变化。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图中能正确反映a与m2关系的是

A

B

C

D

(2018·安徽淮北一中)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定滑轮。质量分别为对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

A.两滑块组成系铳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

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

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F

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

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

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互相紧靠着,它们之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斜面,倾角为α,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推m1,使它们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求m1对m2的压力N。

【参考答案】

D

当m2≤m1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0;当m2>m1时,对m1、m2组成的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2g–m1g=(m1+m2)a,a=g–g,当m2很大时,a趋向于g。

D

由于“粗糙斜面ab”,故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由动能定理得,重力、拉力、摩擦力对M做的总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故B错误;由动能定理得,重力、拉力对m做的总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故C错误;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将导致机械能变化,摩擦力做负功,故造成机械能损失,故D正确。

以m1、m2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

学科&网

以m2为研究对象,m2受重力G2,地面弹力N2,摩擦力f2,压力N

篇10

痛风急性发作是在某些诱发因素下,触发肝肾素α小体造成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引起关节或其他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受累关节剧痛伴红、肿、热和压痛,全身无力、发热、头痛等[1]。在中医痛风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痹阻经络,流注关节,湿邪下注,所以下肢关节多发,患处红、肿、热、痛,关节活动障碍。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炎急性发作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30岁一64岁,平46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关节活动受限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针对存在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症患者需停用利尿剂;低嘌呤饮食,禁止饮酒;多水,保持在每日2000mL以上;卧床休息,避免关节劳累、损伤,配合口服非甾类抗炎药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中药泡洗方由本院煎药房煎制成2000mL水剂。待药液的温度降至38℃~39℃时,将药液倒入浴足盆中设置为恒温状态,将患处置于药液中浸泡30min并用纱布块蘸取药液敷洗患处,其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及监测药液的温度。每次泡洗的时间为30min每天泡洗2次,连续泡洗7d为1疗程。每次泡洗完毕,擦干患处,取本院自制金黄散50g,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用敷药刀或压舌板根据红、肿、疼痛的部位及范围均匀地涂布于油布上,厚度2cm,然后用绷带缠绕包裹,2次/d,每次6-8小时,敷药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包药局部是否有瘙痒、刺痛、皮疹等不适,如有不适立即拆除。对照组在本次治疗中除接受基础治疗外,还需要按照与实验组相同的方式进行金黄散外敷治疗。

1.3 观察指标[2]

以治疗前及给药后1d、3d、5d、7d为观察点,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

1.3.1 临床症状评分

①关节疼痛评分3:I级,无疼痛及压痛;Ⅱ级,有疼痛及轻度压痛,但可被忽视;Ⅲ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但不干扰日常生活;Ⅳ级,有疼痛、中度压痛,干扰注意力;V级,有疼痛、重度压痛,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到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排便等;VI级,存在剧烈疼痛、痛不可触,需休息或卧床休息。I~Ⅱ级为轻度疼痛,Ⅲ~Ⅳ级为中度疼痛,V一Ⅵ级为重度疼痛。每级定为1分,从0分至5分。

②关节肿胀评分:0分,皮肤纹理、骨突无改变,关节无积液;1分,皮肤纹理变浅、附近骨突清晰可见,关节积液少量;2分,皮肤纹理基本消失,肿胀与骨突相平,骨突标志不明显,关节积液中等;3分,皮肤纹理完全消失,肿胀高出骨突,骨突标志消失,关节积液多,影响功能活动。③肿痛评分:关节疼痛评分与关节肿胀评分之和。

1.4 疗效评定标准[3]

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基本正常。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中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结合本次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效率以及肿痛评分上均占据显著优势,P

4.讨论

中药泡洗通过温热作用直接通过局部孔窍经穴,渗透、吸收、扩散达到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健脾扶正固本功效,并将温度恒定在38―39℃,使其发挥最佳的疗效,再用金黄散持续外敷提高药物经皮吸收,保持药物在局部病变部位的有效浓度,两者联合运用,能更好地达到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4]。同时避免了肠胃、静脉、肌肉等途径而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和抗药性弊端,所以中药泡洗联合金黄散外敷既能增强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又能补“内治法之不及是药物疗法与物理疗法有机结合。

与非甾类抗炎药联合使用可迅速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不良反应少,有效缩短用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施桂英.关节炎概要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4.